本週屬靈操練 (8-3-2008)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這是天父世界

一 這是天父世界,我們側耳要聽,宇宙歌唱,四圍響應,星辰作樂同聲。
  
  這是天父世界,我心滿有安寧; 樹木花草,蒼天碧海,述說天父全能。

二 這是天父世界,小鳥展翅飛鳴, 清晨明亮,好花美麗,證明天理精深。
 
這是天父世界,祂愛普及萬千; 風吹之草將祂表現,天父充滿世間。

三 這是天父世界,求主叫我不忘: 罪惡雖然好像得勝,天父卻仍掌管。  
  
  這是天父世界,我心不必憂傷; 我主作王,天地同唱,歌聲充滿萬方。  

詩人介紹與詩歌見證

    這首詩歌(《聖徒詩歌》12首)的作者是巴柏克 (Maltbie D. Babcock 1858-1901)。他是一位多才多藝,集音樂家、學者、運動員、詩人和傳道人為一身的福音戰士。他出身於紐約顯赫的世家,大學畢業後,繼入神學院深造。1882年起被長老會按立為牧師,在美國好几處的地方牧會,口碑甚佳。巴柏克酷愛大自然,經常在清晨到附近山上漫步,欣賞湖光山色,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他出外散步逢人便說;我要去看我天父的世界。有時他也徒步林間,聆聽百鳥和鳴,風拂林梢的天籟。當他發現山上有四十多种鳥時,就說:我願聽小鳥用歌聲贊美神。這首詩就是在他某次散步歸來後,專為兒童而寫的。這首詩在他逝世後才發表,原詩共有六節 ,一般只選用其中三節。本詩透過自然界的萬象,表達神的權能管治和基督永遠為君王的信心。在這首詩歌裡的第一、第二節,述說了天父世界的美景,而我們可從大自然看見神的榮耀,然而第三節,我們看到了神的同在和大能。如第三節所言:「求主叫我不忘,罪惡雖然好像得勝,天父卻仍掌管」。這首詩的曲是巴柏克的好友,商人謝柏德(Franklin L. Sheppard, 1852-1930)根據童年時,自母親學得的英國兒童民歌,改編而成。 此曲調 (Terra Beata) 的拉丁文意思就是賜福的大地。此詩的旋律朴素流暢,節奏明快,唱起來倍感親切。

詩歌感想

   在美國九一一事件發生以後的那個主日聚會中,許多初信的弟兄姊妹曾希望弟兄們能解釋這恐怖的事件為何神容讓這樣邪惡的事發生 ?我們搜索枯腸 ,卻找不到令所有人滿意的答案。主感動筆者提唱這一首常帶孩子們唱的詩歌。記得當時唱完這此詩後,所有的弟兄姊妹都沈浸於天父世界中,從此詩得到了安慰和鼓舞。我們也確知如今這個世界雖然似乎充滿了邪惡,但神仍然坐在寶座上掌權; 而主耶穌己完成了救贖大功,今祂在我們面作王,在日常生活中,使我們能勝過人一切的自私、貪婪、惡慾; 並且有一天,祂要降臨,親自管理一切,那時萬事、萬物都要顯明這是天父的世界!

   今年五月知道四川汶川發生了八級地震,在禱告中,主讓我想起路加福音十三章4節。那裹記載了主耶穌題到了一件塌樓事件;該事件發生在西羅亞,導致十八人死亡。接着約翰福音九章7節又題及西羅亞:一個生來瞎眼的人,聽了主耶穌的吩咐往西羅亞池子洗眼,結果得著醫治,重見光明。西羅亞這地方,同時包括了災難和醫治。所以在禱告中,除了為救災、救人代禱外,也求主打開福音的門。感謝主,通過网絡得知,主差遣一群聖徒去災區傳福音,他們所到之處都滿帶着神的祝福。了確,我們無法用人的言語來解釋災難為何臨到四川,但我們能見證主是所有苦難人的西羅亞池子;衪是生命的王,人可以從衪得著醫治与平安。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全能的神,我們要將最高的讚美獻給你,向你衷心感恩,因為你曾在眾聖徒身上彰顯你奇妙的恩惠與德行,也恩待世上所有願追求聖潔的人,使他們的生活與工作都能如明光照耀,影響後世的人。我們想起那些先知、使徒、殉道者,就滿懷尊敬和興奮,因為藉著他們以及許多神樂意的工人,我們的祖先父兄才能帶著信心的印記離開今生。我們為此讚揚你的聖名,並且謙卑地渴望我們也能繼續在這聖潔的交通中享受安慰,有樂意的心隨從他們敬虔的榜樣,在你的真道上穩健。阿們。(個人靈修1560年)

    我的主啊,求你按每天的機會和需要來教導我。求你賜我們清潔的良心,可以領受你的默感。我的耳朵發沉,不能聽見你的聲音;我的眼睛昏花,看不見你的恩惠。唯有你能使我們的聽覺靈敏,視覺清晰,心靈更新。求你教導我安坐在你腳前,聆聽你的話語。阿們。(紐曼180~90年)

   永生的神,你創造我,讓我以人的方式來做神的工作,在這個世代事奉你,並照我的能力而行。求主賜給我恩惠,能善於利用時間,我就能抵禦一切試探,多做促進基督徒共同福祉的事。我願盡上一切本份,為要榮耀你的名。求主除去我一切怠惰,賜我殷勤與活潑的靈,有智慧選擇我的工作。使我作的事能與我的才智相稱,並維持信徒的尊貴。求你使我用信心與敬虔行為來填滿我的生命,幫助我在你所託付的恩賜上精益求進,並能進入主的喜樂之中,共享你永恆的歡慶,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戴祿1613~67年)

摘自——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拾穗

 

 

 

 

 

 

 

 

 

 

 

 

 

 

 

 

 

 

 

 

 

 

 

 

 

 

 

 

 

 

 

 

 

 

 

 

 

 

 

 

 

 

 

 

 

 

 

 

 

 

 

 

 

 

 

 

 

 

 

 

 

 

 

 

 

 

 

 

 

 

 

 

 

 

 

 

 

 

 

 

 

【 神超越的計划 】

 「我們曉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羅八28)
 讀經:羅八26-30

     這節圣經,透過上下文的闡釋,往往能帶給在試煉中的基督徒無限的安慰和鼓舞。對保羅來說,這是一個深刻的确信:「我們曉得万事都互相效力。」毫無置疑 的余地!他對神超越一切的照顧,具有不可動搖的信心。他相信「神使万事至終都成為最好的」(司孜菲德 Scholefield)。對他來說,這個信念使得一切抱怨都變得不 可思議,因為生命中的每一件事,若不是神計划的,就是他許可的。有此确信才可 能實踐他那近乎完美的教訓:「凡事謝恩」,轉悲嘆為歌唱。也就是實際地把握住這個真理,他和他的同伴才能在夜半引吭高歌。雖然他們的計划都擱淺了,又身陷牢獄,遍體鱗傷,只要他清楚自己愛神,且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他就毫不在意肉體的安适。每一件事,不管看來艱難或順遂,到頭來都會成為有益的。重要的問題在,我們是否能分享到保羅這一份喜悅的确信?   
 保羅應用如此斬釘截鐵的口吻,顯然表示在面對這句令人惊奇的聲明時,不可 以保持中立的態度。當然如果這個信念不以那么武斷的形式出現,或許還較易為人接受。面臨悲傷或橫逆的折磨時,嘴里還說:「万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未免有些不符實際。但真是這樣嗎?我們一定得暗中帶著怀疑來看這個說法 嗎?還是以喜樂、實際的態度去接受它?透過上下文解釋,仔細推敲每一個字的意義,就會發現整本圣經中,沒有其它經節,比它更能在我們陷于悲劇、試煉或失望中時,給我們帶來平靜、安穩。   
 要解釋「万事都互相效力」的中心意義,關鍵有二:不可以忽略它的上下文, 和它提及的兩個條件:「愛神的人」和「按他旨意被召的人」。這兩個條件決定并且限制了承受此益處的資格。事實很簡單,「万事都互相效力」并非對任何人都如 此。這節經文也絕無此意。這里包含了兩個先決條件:第一,与神要有正确的關系。 只有神家中的一份子,享有并顯出家庭的溫馨,才能在此項應許上蒙受其利。這樣的人相信,神既肯舍下自己的儿子,他必不會允許,也不會命令任何不符合他最終 利益的事發生。愛就是即使心中不能領悟,仍然信靠到底。第二,与神要有合夥的 關系。他是「按著神旨意被召」的人,為了神永恒的計划,已放棄自己的計划。他無法想象,神完美的設計也可能會被那些真正對他有害的事物所阻撓。對他的神來說,「意外并非意外,逆境亦非逆境」。結論是:神的旨意對那些他所呼召,并以 愛回應他的人是顯露的。這個應許与那些背逆神、不關心神旨意的人毫不相干。對內心冷淡的人,這節經文才會成為絆腳石。對于心中火熱、愛神的人,這個應許是榮耀的安慰。要想有份得到這節經文的安慰,就必須符合保羅所設的條件。   
 很自然的,問題會隨之而起:難道悲劇是有益的?疾病是有益的?喪失親人是有益的?挫折是有益的?為什么神允許這些事情來打擊我們?在保羅的時代,對逆 境的反應有四种典型。以彼古羅派(Epicurean)的態度是「我們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就要死了!」犬儒主義者(Cynic)刻苦己身以反抗命運。斯多亞派(Stoic)咬緊牙 關,以冷酷的態度,接受天命。伊比德圖(Epictetus)寫道:「勇敢地仰望神,并說: 『從現在起,用你的旨意待我,我原是与你在一起的,是屬于你的,只要你認為對 的事,我就不畏縮。以你的旨意引導我,以你的衣物覆蔽我。你要我保住或遠离這 職位?停留或逃逸?富足或貧窮?為了這些我要在眾人面前,為你辯護。』」   
  但在這節經文中保羅摘要的指出基督徒的態度是:不要輕篾、冷漠或勉為其難地接受。基督徒應該以喜樂的心,迎接橫逆或悲傷。知道任何事情,不論是順遂是艱難,都是互相效力,至終必叫他得最大的益處。從這一節圣經中,可以看出四种充滿安慰、鼓勵的真理。

 神的計划是仁慈的

「万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實際應用此節經文時,最大的難處在:如何解釋「益處」這兩個字。神在他目 光長遠的愛里,所應許的「益處」,對我們來說可能不一定總是好的,易于接受的。 若我們用物質的、短視的觀點來看,有時神的照顧确實顯得悲慘!其實神允許的益處是屬靈方面的,不是指眼前的。而且有時在我們還未認清它的真正好處以前,就 過去了。   
 約伯花了好几年的時間,才明白在他生命中那些奇特的遭遇。他所受的折磨完 全起因于撒但惡毒的心意,但約伯并沒有怪罪于偶然的遭遇或撒但。他以文字高貴 地表達了他的哲學:「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 頌的。」在遭妻子嘲罵時,他仍堅持對神的信心,「噯!難道我們從神手里得福,不也受禍么?」他對信仰的堅定立場,從后來的那些事件得到了充分的證明。他經 歷試探,不但未被毀滅,反而更丰足。透過約伯的合作,神使撒但的惡行變為好處。
 「我們很容易用動物性的享樂來解釋益處兩字,」葛容斯(Vernon Grounds)寫 道,「如果我們沒有疾病,如果我們的身體從未被痛苦傷害,如果我們口袋里總是有錢,或銀行里有存款,如果我們住摩登的房子,享受現代化的奢華生活,如果我們穿著講究,并且能到海邊渡長假……我們就認為,這才是益處。很不幸,我們成了物質文明的犧牲者,雖然我們有基督教的信仰,我們卻巧妙地把舒适看為等于益處。同樣的,我們也認為成功就等于益處,享樂就等于益處……這些混淆,和保羅的基本教訓真是差之千里。也正因這些錯誤的混淆,我們常弄不明白羅馬書第八章廿八節的含意。我們沒有抓住保羅對益處的看法,以致把原該是我們心靈里一個柔軟的枕頭,變成頭腦里一個硬繃繃的難處。」   

神的旨意盡是良善;  
  他時時將我惦念。  
  万能良醫賜下的杯豈有絲毫毒素?  
  滴滴都是良藥,  
  因為神本是真實。  
  我立基于這永恒真理上,  
  心中滿是歡喜。   

   一八一二年三月十二日,發生在印度錫隆坡(Serampore)的大火,最能闡明這個 真理。克里威廉(William Carey)和他的同工們,多年來為翻譯圣經工作付出的心血, 霎那間全毀在灰燼中。印圣經的紙張,損失難以估計。新近鑄造的塔米爾文(Tamil)和 中文的鉛版,全部付之一炬。部分辛苦搜集來的手稿、文法書和字典也燒毀了。克里寫道:「除了印刷机,几乎無一幸存。這真是一個沈重的打擊!足以讓我們印圣 經的工作停頓了許久。即使再努力工作十二個月,也無法恢复舊觀;更別提財產、 設備等的損失,我們几乎無法克服這樣大的困難。」   
 損失的手稿中, 包括他大半的印度文圣經譯本、全部的卡納瑞斯文(Kanarese)新 約、兩大卷梵文舊約、他的孟加拉文(Bengali)字典的許多頁、全部的塔魯古文(Telugu)及部分彭加比文(Punjabi)的文法書,以及他頗具深度的梵文字典,這些都是他語言學生涯中的精心杰作。   
 但接著他從堅定信心所說出的話,很類似我們這節經文;「毫無疑問的,神將 使這件不幸帶來益處,用它來促進我們所關心的事工。」還沒等灰燼冷卻,克里的同工馬士曼(Marshman)就寫道,這場災禍是「神照顧的另一种方法,以操練我們對他話語的信心。他的話堅固如天國的楝梁,曾應許說万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因此在主里要堅強。他絕不會拆毀自己手所作的工。」   
 在這場災難中,神的仆人們緊緊抓住這個真理,心里得享平安。「它帶我進入順服的平靜中,使我能仰望并歡迎神的旨意,」馬士曼說。克里述及他如何被這一節經文所鎮靜,「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他們有名的三人小組的另一成員華德(Ward),在濃煙迷漫時,不只是鎮靜,甚至喜气洋洋的呢!   
 這怎么可能互相效力,并產生益處呢?用不了多久,神的策略就顯明了。「這場災禍很快傳到英國基督教界的耳中。在大火的焰光中,他們見到這份事業的崇高 性,事實逐漸為人知曉。這次的損毀,證明是一個警鐘,使得對這個宣教工作熱心 的朋友倍增。」突享的盛名,遠蓋過他們蒙受的損失。「這場大火,使你們從事的工作聲名大噪,遠非其它事所能及,」富勒耳(Fuller)忠實地警告說。「大眾現在 對我們交相贊美,有人甚至愿以八百枚金幣來買克里的肖像!如果我們一味汲取這 份馨香,神會不會因此收回他的祝福?那時我們將置身何處?」   
 那么,保羅觀點中的益處,真正的性質是什么?答案可以在下文找到:「因為 他豫先所知道的人,就豫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樣。」(羅八29)保羅的觀念是,任何能使他更象基督的事,都是有益的。不管它是否影響他個人的舒适、健康、成功、 享樂。學象基督的人常常在物質享受上,并不講究。許多最象基督的基督徒,被疾病纏身。商業上的飛黃騰達,反成了許多人在圣洁生活上的喪鐘。追求享樂,往往達不到所追求的目標。

   神的計划是活潑的

  「万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心中愛神的人,即使在最悲傷、困難的環境中,也能感覺神正不停的工作。因為神在作工,變滅亡為祝福,悲劇為胜利,所以万事至終都轉為最好的。神的作為 有時并非清晰可見,事實上很多時候看來他什么都不作。喀萊爾(Carlyle)在苦思人生的謎題后,充滿懊惱地說:「神最糟糕的地方,就是他什么也不作。」但是當一切看來靜止不動時,往往是神最活躍的時刻。神在自然界中的作為,似乎不易觀察,卻最具實效。在人看不見的控制下,群星依著他所定的軌道運行,浩瀚的海洋保持著指定的范圍。我們絕不可因為看不見神的活動,就心浮气燥,企圖用自己的手接
管一切,作自己的主宰。   
 日常發生的事,不論悲慘或喜悅,都是神用來編織我們生命的原始材料。「周遭環境中的一切,都要使靈魂彎曲。」只有將神介紹到生活中的每一個事件里,所有的混亂就變得井然有序。「他太仁慈了,不會做任何殘酷的事;太聰明了,不會犯下任何錯誤。」沒有其它能想象到的環境,能比神的計划更美好,更能為我們帶來益處。

   神的計划是完全的

  「万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万事」正如字義本身。每一种情況下的每一件事,都在神仁慈的控制之下。 這節經文包括之廣泛,足以令人嘆服!喪失親人、疾病、失望、期許落空、精神紛擾、孩子傷腦筋、努力結果子而一無所獲──當然,這些都不能互相效力,叫人得 益處。保羅卻平靜地斷言,事實确是如此。我們也許愿意承認整個生命,都是在神統管一切的照顧之下。但要相信,生命中每一個細節,都是神的愛所關心的對象,倒有些令人躊躇。我們的主也确認事實是如此,即使麻雀,若沒有天父許可,也不 能跌落地上。基督徒一生的境遇都是神所命定的,沒有任何事是偶然的。愛使我們 相信,神對生命中的每一細節都關怀備至。每一件事都是按神明智的目標,并經過 他的應許和設計。他對我們的看顧,從未停止片刻。   
 正确地去接受每一次橫逆,就能同時收到它的益處。身體的病痛和軟弱,可以讓我們感覺自己的脆弱。迷惑不解可以啟示我們的缺乏智慧。經濟困難可以指出我們的資源何等有限。錯誤和失敗可以教導我們謙卑。這一切都能包括在「益處」中。

   神的計划是和諧的

  「万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万事都朝著預先定好的模式進行。生活中的事件不是獨立、互不相關的。醫生 開的處方常包含好几种的藥,如果單獨吃其中一种,可能會中毒,造成傷害。但經 過有技巧、有經驗的醫生指示,將几种藥調和在一起,就能產生益處。巴克禮(Barclay)將這一節經文譯成:「我們曉得神將万事調合起來,好叫愛他的人得益處。」單獨 經歷一件事時,也許完全見不到好處,但將各事綜合起來,結果必然對我們有益。
 在橫逆中,「不信」可能會問道:「這事怎么可能對我有益?」答案是:「耐 心等候這位偉大的醫生把藥方寫完吧!」誰都可能回顧前塵,發現先前以為倒霉的 事,原來是神所賜下的福气。也許畫家調配的,盡是外行人眼中認為毫不切主題的顏色,但等他全部混合好以后再說話吧!
 生命好象在織布机上精心編織的一塊挂氈。為了形式的美觀,不能只用單一的 色彩。應該有的明朗艷麗,有的暗淡深沉。一旦搭配起來,就能顯出它的美麗。   

不必等到織布机靜止  
所有梭子停止飛馳  
神就會打開布匹  
解釋原因何在;
黑色的線原不可缺
  在織者熟嫻的手中,
一如金色銀色的線  
   因整塊布,早經他設計妥當。   

    但當嚴厲的試探來臨時,雖然大體上同意這個真理,但我們極易受到試探,以 為自己目前的環境是一次例外。若真是如此,這段經文就空洞、無效了。神統管照 顧人一切事的真理也毫無意義了。一連串的悲劇打擊著約瑟──被放逐遠离家鄉、 被賣為奴、冤枉坐牢,這些對他來說,真難看出是互相效力于他有益的。然而在追 想往事時,他對兄弟們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 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五十20)
  
 在生命的各樣事件中,「神有一個他看為有价值的目標。如果我們不看局部,而從整體來看,我們必定全然同意他的目標。」即使我們必須面對人或魔鬼的憤怒,我們也可以放心地安然倚在這個确信上。因為知道這事最后將成為神的贊美,否則就不可能發生。   

我神所命定的總是正确;
  他是我的亮光与生命,
  臨到我的必是美善;
  我全心全意信賴;
  因我深知或喜或懮陽光終必出現,
  我們的守護者,何等信實可靠。

—— 摘自靈命成熟

歷史人物介紹

出生 1903114    中國廣東省汕頭市

去世 197261     中國安徽省廣德縣白茅岭監獄

中流砥柱-倪柝聲傳
作者:金彌爾 

Against the Tide -The Story of Watchman Nee
By Angus I. Kinnear

目錄
序 言
前 言
第 一 章 神的恩賜
第 二 章 守望者 上  
第 三 章 蛻變的新生  上  
第 四 章 全所有奉獻 上  
第 五 章 穿越禾田  上
第 六 章 信心的試驗 上  
第 七 章 海外工場
第 八 章 脫去舊人 上  
第 九 章 脆弱的瓦器  上    
第 十 章 覺醒  上  
第十一章 新的歷程 上 
第十二章 工作的再思 上
第十三章 興盛 上  
第十四章 引退 上  
第十五章 歸回 上  
第十六章 一致的揀選 上
第十七章 陷阱
第十八章 試煉
第十九章 隱蔽的行動
第二十章 沒有人禁止 

 

 

 

 

 

 

 

 

 

 

 

 

 

 

 

 

中流砥柱-倪柝聲傳 連載(二十九)

 

第十六章 一致的揀選 (上)

 

九四九一月三十日,共党第八路軍進入未經抵抗的北平。四月共軍集結于長江三公里泥泞的北岸。將近五十万的國軍部隊面對他們布陣于南岸,有強大的海軍及空軍支援。但是四月二十日毛澤東及朱德下令渡江攻擊南方,由舢舨、浮筏及俘船所組成的船隊渡河時,几乎未遭遇到任何抵抗。而將近三十年的南方首都南京,由于情勢所迫而失守。

 

倪柝聲早已從福州打電報,指示李常受及其家屬從上海到台灣的新工場,他也打發張品蕙与一些姊妹們到香港。陸忠信到新加坡,繆紹訓及吳仁杰到馬尼拉。由于共軍南進非常迅速,几乎在一天之內戰据了三個城市,于是,決定停止鼓嶺的訓練課程。工人們下到福州,從北方來的則飛越過即將淪陷的城鎮,回到他們的聚會所。李常受從上海回台北以前,先到福州報告上海的情形。他說台北仁愛路四十五號新蓋的會所已經完工,可坐四千人;初信造就五十二課正在排印。這時經濟極度困難,但聚會滿有生命,他們在新的道路上見證了神的信實。

 

五月上海明顯快要淪陷,倪柝聲知道他必須回上海。五月廿五日共軍進入上海,有一段時間,倪柝聲繼續主持教會每周的查經及工人聚會,并幫助處理各种的事務或需要,他自己也撥出時間另作新的學習。他早已熟悉馬克思主義教條的概要,深知它的反宗教本質,他与城內几位信主、至今仍為秘密共產党員有所謂「朋友」的關系。其中有一個是張品蕙的十六叔,他跟他們住得很近,他多次找這人談話,要知道共党對宗教團體將來的計划如何。他已預見執政當局必要干預一般信徒的生活及行為,而且看見中國共產党必定敵視教會的全國性福音工作。

 

淪陷后的兩年多正是所謂的蜜月期,共產党員暗地觀察基督徒,察看領袖們的影響力及恩賜,以便預定他們將來不同的命運。張品蕙的叔叔曾熱心應許要幫助倪柝聲個人保證若他留在上海,必不遭麻煩且無所懼怕。倪柝聲可能像許多人般被這些共党官員欺騙,認為他們是講理的人,可以藉著智慧的手腕与他們打交道。

 

那年夏天上海遇到台風及洪水,長江流域的重要地區武漢失守淪入共党手中。十月國軍失去了廣東及桂陽,一個月以后重慶失守。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平宣告毛澤東為主席,周恩來為總理。

 

在這几個禮拜中,倪柝聲有机會到台灣鼓勵李常受,少數同工隨他前往,許多逃難的人們因著住處及工作都極度困難而沮喪。但是倪柝聲在几

 

天以內召聚几百人一起聚會,這些人成為台灣教會新的核心,在李常受帶領下逐漸茁壯。雖然倪柝聲的身體非常疲憊且遭遇許多反對,他仍到香港在九龍半島的鑽石山与張品蕙相會。

 

他于一九五0年年初回到上海,二月六日左右,上海受到以台灣為基地的國軍空軍嚴重的轟炸,發電厂被擊中,這時燈光、電力、飲水處于嚴格的管制。當他于五月間再次到香港后,舉行了一連串的青年聚會,在這已衰退的地方教會中,复興已經開始,他安排兩位性情不同的弟兄魏光禧及陳則信在一起同工,且幫助他們在九龍天文台道,尋得一塊地成為教會新聚會場所。

 

一九五0年五月,李常受來香港,報告台灣工作的進展,并且告訴他,應該自己回到台灣,繼續這個工作。六月李常受在臨走前,曾盡力試圖勸阻他不要回上海,倪柝聲申辯說:「但是弟兄,我們花了這么長的時間把教會建造起來,我現在能夠丟下他們不管嗎?使徒們在這种情形下,不是仍留在耶路撒冷嗎?」按照李常受所看到中國共產党在山東人民公社所做的,他們重新考慮最近所擬定的福音廣傳計划,他們討論到可能以基督徒共同生活成一個看得見的教會,以消除共產党的猜疑,确保工作以得以繼續。但在最后一個晚上,李常受再次提出他對倪柝聲的建議,他說:「如果你回去,這就完了。」倪柝聲這時接到上海長老打來的一封電報,說到他們有許多問題,請他早一點回去解決。這時汪佩貞在場,她支持上海長老的請求。她提醒他們說:「洪水泛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詩29:10)盡管李常受再次把他拉到一邊,竭力勸阻,但倪柝聲大聲說:「我不以性命為念,如果房子塌下來,我的孩子還在里面,我必定把它支撐住,即使要我的命也不顧惜。」

 

這時從他的出生地汕頭傳來消息,他的母親林和平蒙召進入榮耀。這件事也沒有影響他的決定,他請他的大姊安排葬禮,而他自己則回到北方。他回去一方面阻止了他原先所贊成信徒逃往香港的行動;另一方面也處理了由弟兄們所管理的制藥公司,李常受是該公司的主管,最后他們同意把公司轉讓給一個來自東北的公司。

 

當他回到上海后,他叫張品蕙也回來,不久便對同工說:「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弗5:16)他承認過去浪費了机會而讓它失去。他說:「沒有一個神的仆人會滿足于他現有的成就,如果他以現有的為滿足,他將是一個失去机會的人。我信神現在所給我們的,遠超過我們所能領會的。神每一天都給我們許多机會,而机會的總數誰能計算呢?今天是一九五??年七月七日,愛惜光陰是抓住今天神所賜給我們的机會,教會埋沒一個恩賜是种嚴重的損失。我們以為南陽路會所剛剛完工,我們就可以一輩子安定下來嗎?我們傳道使一、二十個靈魂得救就認為很好了嗎?如果主所要的是我們一天得著一千個靈魂,那豈不是已有九百多個靈魂失喪了!當神要往前時,我們也當如此。當門稍微打開時,我們要赶快進去,因為机會總是不等我們的。」他建議全體信徒在各方面皆向前,例如山東的「耶穌家庭」之信徒,因著共同生活的原則,就目前的危局,必須去与他們交通。他說:「我們能從他們身上學到功課,因為他們實行凡物公用,這方面他們走在我們前面;但是關于教會真理,無疑的,我們能夠幫助他們,如果這真是神所賜的机會,我們最好不要錯過它。」

 

倪柝聲似乎相信,羅馬書十三章的原則与新的政權做某种的合作是可能的,也是必須的;而這個合作則視宗教自由所能得到保障之情形而定,因此聚會所各教會分發單張,要信徒不要逃亡而為了主的緣故留在大陸。他們預備放棄物質享受,成為好基督徒及好公民,誠意地与執政者合作,配合從事公共建設,例如修筑馬路及灌溉工程等。只有一件事,他們決不違反圣經,也不否認他們的主。

 

這個工作起初很好,但基于對馬克思列宁主義的認識,倪柝聲早已對他們警告過,這种初期的印象是虛假的。共產主義的政策是依据事物、時間及地點三個條件,當任何一個條件改變時,政策可能就會改變,所以態度可能在一夕之間完全改變,而共党根本無所謂信守諾言的信念。 在上海,南陽路的聚會便是明顯的例子,三、四千人主日早上的敬拜聚會轉眼可能成為斗爭會。這种情形再度突顯分散各處傳福音的需要,一些自愿的小群變賣他們的財產,拔起他們的老根,遷往人口稀少的江西,在那儿他們建立起農業墾屯區從事開荒。他們建筑簡單的泥屋,成立一种互助的共同生活,個人有充足靈修時間,而晚間以團體屬靈教導為原則。

珠璣語錄

 

 

 

    信心道路上所遭遇的難處,不能以逃避之法免除,而必須以神的力量來勝過。─ 達祕

 

    如果我們受過了十字架的對付,我們就沒有把握,就不敢誇口。如果我們驕傲,以為自己能,我們就根本不認識甚麼是十字架。─ 倪柝聲

 

    生活無困難,工作無攔阻,弟兄姊妹都愛你,在如此的環境中聚會、作工、愛主、愛人,我怕是沒價值,因為不是你愛主,乃是主愛你,不是你愛人,乃是人愛你。惟有經過試驗的愛心,是真愛心;經過試驗的工作,是真工作。─ 楊紹唐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