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8-23-2009)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最知心的朋友】

  主!你是我最知心的朋友,
   主!你是我最親愛的伴侶,

     我的心在天天追想著你,渴望見到你的面,
   在我人生的每一個臺階,在我人生的每一個小站,
   你的手總是在攙拉著我,把我帶在你身邊,

     告訴我當走的路,沒有滑向死亡線,
   你愛何等的長闊深高,我心發出驚嘆,

     有了主還要什麼,我心與主心相連,
   我已起誓要跟隨主,永不改變。

    呂小敏生於當代中國河南省一個貧困鄉村。由於患病,初中未畢業即輟學務農,未受過正規音樂訓練。信主成為基督徒後,寫了 近千首於海內外廣為流傳、深受好評的詩歌(含譜曲與填詞),作品總稱為迦南詩歌,出版有迦南詩選

    迦南詩選第34首「最知心的朋友」是小敏的傑作之一。有一天她走在小路上,四下無人,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那個時候感覺到主在感動她,對她說:現在你幷不孤單,有我與你同在。你受過多大的委屈,甚至多大的艱難,你走到哪個地方,我就與你同在,我和你一起走。所以,就在那個時候,她唱出:

 

主你是我最知心的朋友,

 主你是我最親愛的伴侶……

 

    這首詩歌旋律動人,詞意深刻,感情真摯。尤其許多海外的遊子唱到「在我人生的每一個臺階,......在我人生的每一個小站......」時,回想自己的心路歷程時,就會忍不住熱淚盈眶。多少時候,當我們遇見困難,在人生的小站,茫然不知所措,何等希望有人能聽我們的苦情,肯與我們表同情。至到信主之後,我們才發現,無論我們多軟弱,惟有祂能攙拉著我們,擔當我們一切的憂慮,惟有祂肯告訴我們人生當走的路。祂不僅是我們生命的救主,更是我們生活中最知心的朋友,最親愛的伴侶。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主啊!萬眾都要按你賜給他們各人的恩賜來歌頌讚美你。求你容許我們以你賜下的理性與言語而心口一致地稱頌你,以你無盡的恩慈來承受天上的永福。(羅茜蒂1830~1895年)

全能永在的神,和平與完美的主,你曾在基督裡召我們要相愛與合一,求你以聖靈管理我們的心,好讓我們只敬畏神,對人卻一無所懼,並以公義恩慈與謙卑來事奉你,彼此溫柔相待,靠你愛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神啊,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父,你的名偉大,你的本性奇妙,你的恩慈無窮。神萬物的主宰,你是永遠可稱頌的。在你面前有千千萬萬的天軍聖者。

求主使我們身心都得聖潔,求主鑒察我們的良心,驅除我們一切的惡念罪慾,所有嫉妒與驕傲、惱恨與怒氣,以及違背你聖潔旨意的事物。求親愛的主賜給我們清潔與純正的心,好呼求我們聖潔的神,在天上的父。阿們。(聖雅各聖書,約第二世紀)

摘自──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聖經知多少?

福音書時期的歷史和宗教背景

第一世紀時的世界

福音書時期的巴勒斯坦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使徒行傳

羅馬書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後書

加拉太書

以弗所書

歌羅西書

腓立比書

帖撒羅尼迦前書

帖撒羅尼迦後書

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後書

提多書

腓利門書

希伯來書

 

 

 

 

 

 

 

 

 

 

 

 

 

 

 

 

 

 

 

 

 

 

 

 

 

 

 

 

 

 

 

【希伯來書】

 

一、作者及對象:本書作者不詳。歷代聖經學者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是亞波羅、巴拿巴或路加,不過大多數的人認為是保羅。本書對象是給希伯來信徒(一:1),特別是給一班有退回猶太教危機的猶太基督徒。

 

二、寫作時地:時間:約是主後 64-68年,在聖殿被毀壞之前所寫的。地點:未詳

 

三、背景:希伯來人自古時的列祖開始,歷代以來皆活在舊約的體系中,其律法觀念已根深蒂固,並視之為神聖的傳承,且引以為榮;外面又有輝煌的聖殿、祭司的獻祭、百姓的敬拜…,天天人來人往,甚為吸引人。對一些有這種背景的希伯來信徒,要他們放棄猶太教而去跟從被蔑視、凌辱的耶穌,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一面,當日耶路撒冷一直飽受猶太教的逼迫,司提反、雅各等被殺(徒七:54-60,十二:1-2);許多信徒遭難,家業被奪,身受捆鎖(徒八:1-3,二十六:10-11;來十:32-34)。這樣的逼害連綿日久,許多人的信心開始動搖;再加上主後64年開始,羅馬帝國大肆逼迫基督徒,這無疑令本已在諸般患難中的猶太信徒雪上加霜,致使他們有人感到疲倦灰心(十二:3),也有人停止聚會(十:25),甚至萌生退回猶太教(當時的合法宗教)之念,好在其蔭庇下苟且偷生。本書就是要幫助猶太信徒明白新約和舊約的關係,讓他們知道舊約體系中一切正面的事物如聖殿、祭物、祭司、禮儀、節期等等,甚至律法,都不過是影兒,新約才是實體,這一切都已應驗在基督身上,祂是更美之約的中保和救主,為人帶來更美之約和完全的救恩,正如太陽已經出來,眾星就要退縮。

 

四、主題:希伯來書為一本「更美」的書卷,因基督在任何事上都是「更美」;在啟示、身分、工作、生活等,都為信徒成全完全的救恩,因有更美的基督,信徒便應有更美的生活。

 

五、特點:

(一)希伯來書是一本不易明了的新約書卷,主要原因乃是書內遍布舊約背景(約有39次直接引用舊約)。本書与舊約的利未記極為接近,利未記是論預表中的救恩,而本書所論,是利未記所預表而已經有了「實體」的救恩,所以本書曾被稱為「新約的利未記」。

(二)本書著重論到基督那超越的身位和工作,特別是祂的神人二性。本書也是一比較的書卷,當中有許多的比較或相對的說法,所以本書的鑰字是「更」(英文是better),大約出現了十二次之多(一4,六9,七7、19、22,八6「兩次」,九23,十34,十一16、35、40,十二24)。除了這個「更」字,經文的思想也表達出同樣的意義,這書信的第一大段一開始就說主耶穌比天使更尊貴(一~二章);跟著論比摩西更榮耀(第三章):比約書亞更偉大(第四章);比亞倫更尊貴(五一八章)。第二大段論更美的約(八6),更美的應許(八6),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九11),更美的祭物(九23),第三大段論信心得到天上更美的家業(十34),盼望得到更美的家鄉(十一16),和更美的复活(十一35),承受神給我們更美的事(十一40)。

(三)本書的結構很有層次:前部分先講基督的超越(一至十章18節),後部分則帶出信徒的回應(十:19-十三);前者著重啟示,後者則重於實行。全書亦包括五段實踐性的警告(二:1-4,三:7-四:13,五:11-六:20,十:26-29,十二:14-29),緊接在每一重要的真理或勸導之後。在每一次提到警告之前總有“免得”,“恐怕”這類的字句。

 

六、重點:

(一)新約有三卷書是特別多引述舊約的,分別是馬太福音、羅馬書和希伯來書。此三卷書特別交代新約與舊約之間的關連:馬太交代新約乃是舊約的應驗;羅馬書說明新約所引進的福音,就是神從前藉眾先知在舊約所應許的(羅一:12);而希伯來書更進一步指出新約的中心--耶穌基督,是比舊約的一切更美,舊約中一切正面的人、事、物僅是預表、影兒,新約才是實體,這一切都在基督身上得到應驗,並且比之更超越、更尊貴、更完全和更美好;希伯來書不單把舊約和新約串連起來,更啟示新約中更美的事。

(二)本書是寫給希伯來信徒。‘希伯來’有‘過去’的意思,特別是指過河,所以希伯來人是過河的人。亞伯蘭是聖經中第一個希伯來人(創十四:13),他從伯拉大河那邊拜偶像之地的迦勒底,過到大河這邊事奉神的迦南地(書二十四:2-3)。本書的信息,就是要幫助那些仍留戀於猶太教的猶太信徒,在屬靈上都能作徹底過河的人,從舊約過到新約、從律法過到恩典;從屬地過到屬天。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進入生命的成熟;離開外院,進入至聖所。這對於我們在新約時代的信徒同樣的重要,我們的屬靈生活,聚會和事奉也會落在外面的儀文、屬地的觀念裏的危機,我們都得作一個真正過河的基督徒。

(三)本書多方面啟示神兒子的身位和職分,顯出其超越與榮耀:

  • 兒子的榮耀(一:1-3),與神、與萬有和與人的關係。
  • 兒子的身位(一:4-二:18),是神而人-超越天使。
  • 兒子的職分(三:1-十:18),是使者-超越摩西;是大祭司-超越亞倫;是更美的中保;是更美的祭-超越舊約一切的祭物。神的兒子不僅比舊約主要的三個人物-先知、祭司、君王-更尊貴、更榮耀;祂所成就的救恩,所賜給的福分都是最美好的,就如:更美的約(八:6);更美的應許(八:6);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九:11);更美的祭物(九:23);更美的家業(十:34);更美的家鄉(十一:16);更美的復活(十一:35);更美的事(十一:40)。

(四)本書另一中心的思想是‘終極’或‘永遠’。基督是神計劃的終極,十字架是救法的終極,新約是舊約的終極。永遠的救恩(五:9),永遠的審判(六:2),永遠的救贖(九:12),永遠的靈(九:14),永遠的產業(九:15),永遠的約(十三:20)。

(五)本書也啟示基督是我們的先鋒(六:20),我們的元帥,要帥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裏(二:10)。祂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和那無窮生命的大能成了永遠的大祭司,並且已經升入高天在至大者寶座的右邊,長遠活著為我們祈求(六:20,七:16-八:1),祂更呼召我們當走上屬天的道路,持守所承認的道,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三-六)。我們當以信心回應這個呼召:藉著主的寶血,為我們所開出的又新又活的路,進入幔內,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十:19-22);不可停止聚會,倒要彼此勸勉、相顧而行善(十:23-25);放下重擔、脫去纏罪,恆忍奔前程(十二:1)。

(六)從舊約到新約,都有許多信心的見證人,他們一生中忍受了各樣苦難,卻得了美好的證據(十一章);而耶穌是最好的榜樣!祂也是因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現今坐在神寶座的右邊。猶太信徒當接續前人的腳蹤,輕看眼前的逼迫,出到猶太教的營外就耶穌去,憑信走祂的道路,這樣便能與主一同掌權(十二:1-2,十三:12-13)。同樣我們也當離開屬世和宗教的‘營’,甘願付任何代價,單單跟隨並仰望這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七、鑰字/鑰節

鑰字:(1)更美(一:4等14次)  (2)永遠(五:6等14次)

 

鑰節:(1)一:2-3      (2)七:25        (3)十二:1-2

 

八、鑰義/分段:本書重要內容,係闡述基督榮耀的神性,對忽略救恩之人的警告,元帥的受苦與拯救,對不信者的警戒,信者得進入的安息,神的話語能力,離棄真道者的結局,耶穌為永遠大祭司的職任,新舊兩約的比較,舊約禮拜獻祭的條例,新約中保贖罪的功效,常存充足的信心,故意犯罪的審判,信心美好的證據,放下各樣的重擔,接受神的管教,追求聖潔,敬虔的事奉,諸般溫柔的勸勉,以及最後的寄語,祝福問安等事,全書所論,是以舊約律法一切條例制度,來啟示新約基督真理,完美的救恩。希伯來書有五次「勸勉」,鼓勵正路上的人繼續向前,驚告岐路上的人回轉歸向神,著重魂的得救。本卷大綱根據五次「勸勉」來分段:

第一段,接受如此大的救恩  一~二章            

第二段,嚮應天上的恩召    三~四章

第三段,生命達到完全成熟  五~七章            

第四段,進入幔內生活    八~十章

第五段,盼望天城新耶路撒冷 十~十三章

 

九、話中之光:

 

這一本書乃是寫給已經明白救恩的希伯來人的。『希伯來』就是『渡過』或『渡河』的意思。第一個希伯來人是亞伯拉罕,他渡過伯拉大河,從河東到河西來。『希伯來人』,意思就是『渡河的人』。當初使徒寫希伯來書,就是寫給那些渡河的人,意思就是寫給那些在后面有所撇棄,在前面有所得著的人。他們在后面有舊的世界需要撇棄,在前面因著神的話要往新的地方去。-- 倪柝聲

 

希伯來書的『祂』:(1)藉著祂(2)(2)惟獨見祂(9)(3)思想祂(1)(4)來到祂寶座前(16)(5)順從祂(9)(6)靠祂(25)(7)有祂(1)(8)等候祂(28)(9)經過祂(20)(10)看見祂(十一27)(11)仰望祂(十二2)(12)跟著祂(十三13)--牛述光

 

拾穗

第一章  引導的秘訣

第二章  錯在何處

第三章  榮耀的奧秘
 

 

 

 

 

 

 

 

 

 

 

 

 

 

 

 

 

 

 

 

 

 

 

 

 

 

 

 

 

 

 

 

 

 

 

 

 

 

 

 

 

 

 

 

 

 

 

 

 

 

 

 

 

 

 

 

 

 

 

 

 

 

 

 

 

 

 

 

 

 

 

 

 

 

 

 

 

 

【神引導的秘訣】

  第三章  榮耀的奧秘

 

       因著使徒保羅,在神的靈感之下,才把兩個特別關及我們外邦人的大奧秘顯明出來。


  第一個大奧秘雖然極其榮耀,可是我們不能在此詳加討論。當這位使徒首次宣講這個大奧秘時,曾遭遇到最頑強的反對,但他仍堅持這立場。這是一個革命,在此以前,外邦人必須先作猶太人,纔能成為基督徒;要經過猶太會堂,纔能進入教堂。但是,他指出這是不必要的。同時,他又說明外邦人和猶太人在福音的特權上,是站於同等的地位--在基督耶穌裏,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弗三6)


  第二個大奧秘是我們要深入思想的。因為神的兒女若能瞭解這奧秘,就可以過一個像樣的聖潔生活,以使仇敵的閉口無言,同時,亦會把耶穌在世的生活,再次活現出來。


  這奧秘是:主耶穌願意住在外邦人心中。神願意居住在亞伯拉罕的子孫心內,這事已足夠是一件不可思議的奇妙降卑的作為;現在祂竟然肯以外邦人的心為居所,這更難以令人置信。可是,這錯誤的看法,在所啟示給他的那榮耀真理面前,全被驅散了。依保羅自己的看法,他是不配作使徒的,因為他曾逼迫神的教會。然而,神卻喜歡藉著他使人知道:「這奧秘在外邦人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就是基督在你們心裏成了有榮耀的盼望。」(西一27)


  以前他們問祂:「拉比,在那裏住?」耶穌領他們離開擁擠的約旦河畔,來到那用柳條編成的卑微帳篷,就是祂暫時寄宿的地方,作為回答。倘若我們現在向祂提出同樣的問題,祂不會指向天上的住處,或那以大理石砌成的、壯麗宏偉的大殿堂,而是指向那愛祂、信靠祂和順服祂的喜樂心靈。主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祂又把父包括在內,說,:「我們要到他那裏去,與他同在。」祂應許要居住在每個信徒心內,好像房客住在房子裏;好像樹汁液住在樹枝內;好像生命的血與生命的能力住在身體每個肢體內,不管那肢體如何卑微軟弱。

1. 這奧秘

  基督在信徒裏面。祂藉著信徒的信,住在他們裏面,好像太陽住在那向它吐放花瓣的最微小的花朵裏面一樣。不是因為我們的良善,亦不是因為我們願意全心獻上自己,更不是因為我們以堅強的愛來保有祂,乃是因為我們的信。而藉著這信的行動,我們把自己本質裏所有的門戶和窗扉,都大大開放,主也就進入我們心內。


  可能祂是悄悄的進來,我們根本沒有察覺到,亦沒有聽見祂腳步走過的聲音。祂身上祭司袍上的小金鐘,和諧的響聲也沒有驚動我們。祂好像乘駕著清晨的翅膀,如同大自然從冬眠中無聲無息的復蘇,披上造物主為她預備的華麗彩衣一樣,靜悄悄的進入。這就是基督的方法。祂不爭競,從不呼喊,亦從不揚聲疾呼,望人聽見。祂的步履輕巧得不會折斷壓傷的蘆葦,祂的氣息平和得不會吹滅將殘的燈火。因此,你若不能說出人子在何時何刻,進入你心內居住,千萬不要驚奇。只要知道祂已居住在你心內便足夠了。「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就有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裏麼?」(林後十三5)


  這奧秘非常奇妙。是的,諸天,甚至天上的天,連同它們的眾光與榮耀,才似配得上祂。然而,即使在那榮美的地方,祂仍不覺得比跟那單純信靠祂,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住,更舒適愉快。主耶穌在世上的時候,祂說父在祂裏面,所以,祂所說的話和祂所作的事,都不是憑著祂自己,乃是憑著祂的父。同時,祂要住在我們裏面,如同父住在祂裏面,以致我們的生活作息,成為流通的管道,讓隱藏在我們裏面的主,能把祂自己傾倒給人群。


  這奧秘不被一般人所認識,但這卻不能否定它的真實性。在我們自己身上,和自然界中,有許多事物我們都認識,但它們卻是真實的。許多人從他們的本質上看,明顯是基督的聖殿,但對這位居住心內的奇妙住客的存在,竟一無所知。這是有一個特別的理由的:因為祂居住在極深之處。在肉體生命之深處,這肉體生命乃是帳篷的簾子;在心靈生命之深處,這心靈生命乃是思想和情感、判斷與幻想、希望與愛活動之處。祂好像穿上袍子的祭司,在聖所服事;在光與暗、決心和意志、記憶與希望的交替裏、在自我意識不斷的漲潮和退潮之間,基督藉著聖靈住在我們心內,好像舊日神的榮耀居住在至聖所內,封密不為人所見一樣。


  比較來說,我們很少進入自己這比較深入的部分。我們僅僅滿足於生活在感觀膚淺的生命中:吃、喝、睡。我們放縱自己於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驕傲。我們只求滿足肉體和心智的願望,或沉迷於追求知識和文化,科學與文藝。至於那構成人的基本要素,就是道德領域,和是非感,我們只是稍微觸及而已。我們對自己靈裏較深入、較奧秘的部分,認識得太少,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信徒感覺不到心中這位神聖,奇妙的住客,這位只以重生者的靈作自己居所的基督之原因。


  這奧秘必須以信心接受。讓我在此再重述一遍,我們對神的事情所常犯的錯誤:我們試圖去感覺神的事情。若我們感覺得到就相信,否則就認為它們不存在。我們把神的次序顛倒了。我們的次序是:感覺,信心,事實;神的次序卻是:事實,信心,感覺。在神來看,感覺算不得什麼--祂只要我們願意接受祂的話語,因為是祂所說的話,所以我們就堅信不移,全然不管我們的感覺如何。


  神的話明確的告訴我,基督雖然高升到榮耀的寶座上,但同時亦藉著聖靈居住在我裏面。我承認自己感覺不到祂在那裏。常常在試探的攻擊中,或在吹襲我本性表面的狂風暴雨中,我察覺不到祂的蹤影,亦聽不到祂的聲音說:「是我。」然而,我卻敢於相信,祂確在那裏,不是在我身外,是在我裏面;不是留宿一夜的過路客,乃是永久的密友;祂不因我從熱忱變作麻木,從夏日般灼熱的愛,退為冬日的沮喪而有所更改,祂永遠一樣,絲毫不變。我一再的說:「主耶穌,你在這裏。我實在不配,你卻住在我的屋簷下,你已經進來。請堅持你的地位,頒佈你的律例、權柄和能力。請你從那隱秘的密室出來,支配在我裏面的一切,使你的聖名可以得榮耀。」


  西艾那的聖迦他林(Catherine of Siena),曾有一次獨自退修三天,祈求得著神更豐盛的同在和喜樂。可是,所得到的似乎卻是大批的邪靈,以褻瀆的思想和罪惡的念頭攻擊她。很久以後,才有大光從天上降下。撒旦逃跑了,主耶穌來跟她談話。聖迦他林問主說:「主阿,當我的心受到這些折磨時,你在哪里呢?」
  祂回答:「我在你心裏。」


  「主阿,你是永恆的真理」。她回答說:「在你的話語前,我只有謙卑俯伏。可是,我怎能相信在我內心充滿了這些可憎惡的思想時,你仍然在我心內呢?」


  主問她:「這些思想給予你的是喜樂或是痛苦?」


  她這樣回答主:「非常痛苦,而且極度難過。」


  主對她說:「你之所以感到悲傷痛苦,乃是因為我在你心內,我的同在才令你對邪惡的思想產生難受的感覺。當我為你所定的爭戰時間一過去,我就發出我的光,驅散地獄的黑暗,因為它們不能抵抗那光。」

2. 這奧秘的榮耀

  神的奧秘都是在榮耀裏展開的。植物的根部隱藏在地底下,它的豐富卻在蘭花繽紛的顏色裏,或在玫瑰馥鬱的磬香中顯明出來。光所蘊藏著的美,在彩虹的七種顏色裏表露了。南海中的那些微細的浮游生物,在破浪前進的輪船前,發出熒熒燐光。無論何時,那看不見的世界在人的肉眼前顯明出來時,總是在榮耀裏顯明的。特別在主改變形象事上,那時主的本質突破了肉身的限制,在人的肉眼前顯露。「祂的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


  所以,我們若接受主住在我們裏面的深處,比我們自己的生命更深之處的這事實,又以支取祂,擴展祂為我們一生的目標時,就會發現,這事實可以改變我們的生命,使平凡事物璨然散發光芒;使地上最平凡的事物,全變為像天堂門庭一樣的榮耀。


  愛德華滋· 約拿單(Jonathan Edwards)的妻子,曾經在宗教經驗上有很大的起伏,並經常陷入低潮。直到最後,她才完全摒棄了世界,把自己交托給這些大能的真理。當她這樣作時,事情立刻有了奇妙的變化。她開始經歷到持久而不間斷的安息,心靈恬靜平寧,不斷享受神手中的作為,或是在大自然中,或是在日常生活之內,又藉著祈禱親近神,就像親眼見到祂,與祂直接交談一樣;一切眼淚都被抹幹;除了為自己過去的罪孽,和為世界給主基督的各種淩辱痛心之外,舊日的煩惱,以及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憂傷,都全然被忘掉;天天的行事為人,或是受苦,都是為了神;她可以無間斷的歡愉,平安與喜樂地去作各種事情。


  這樣的榮耀是必定要顯明出來的,也是每一個讀者都能獲得的,只要我們敢於天天認定基督住在我們裏面,並且甘心捨棄自我生命中的能力和激勵,以使基督的生命能彰顯出來。「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在這門神聖的藝術上,那位最偉大的教師說:「基督在我裏面活著 ……我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

3. 這奧秘的豐盛榮耀

  人若領悟了神的生命居住在人裏面的這個奧秘,而又使用這住在裏面的生命時,就會給我們的生命帶來無窮的財富。倘若一切的智慧、知識、能力和恩慈都住在耶穌裏面,而祂又住在我們本性裏面,且為我們所珍惜、所尊重,那麼,很顯明的,我們亦必大大蒙受恩惠,好像一個窮漢,有家財百萬的好友來與他同住一樣。


  這奧秘有豐盛的忍耐。生命對任何人都非易事,沒有枝子能逃過剪刀的修理;沒有寶石能逃避磨石的齒輪;沒有孩童能逃過管教的棒子。人們壓制我們,困擾我們,幾乎超越我們所能忍受的。環境的壓力使我們的心弦幾乎折斷。我們這時代的忙碌生活和競爭的強烈,使我們的神經系統幾乎負荷不了。是的,我們需要忍耐。


  千萬不要在謹慎自守的事上有任何的鬆懈;不要縱容自己,苛刻無情地批評別人;說話不要輕率,不要尖酸地回嘴;除了向神申述以外,不向任何人發怨言;內心不要存不信任他人的思想;要多為別人著想,少為自己;在烏雲滿布的天空中,總要設法尋找那一小片蔚藍的晴天;要找理由原諒那些剛愎自用,麻煩多多的人;要愉快,順服和信靠地忍受生命的痛苦憂傷;喝苦杯時,沒有半點牢騷,沒有半句怨言,惟有定睛在天父的臉上--這都需要忍耐,這種忍耐無法用斯多亞學派的堅忍來獲得的。


  除非我們學會使用基督住在我們裏面的那豐盛,否則便不可能活出這樣的生活。主所愛的那位使徒談論到在忍耐上與主一同有分(啟一9)。我們亦可以如此。那種平靜、無怨言、無誹謗的忍耐,就是使神的羔羊在剪毛之人手下無聲的忍耐,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忍耐。


  有一次,在激烈的爭論中,有人聽到賀爾羅拔(Robert Hall)低聲地說:「神的羔羊啊,請使我安靜下來。」


  但是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的說:「主耶穌,願你的忍耐在我裏面興起,如同淡水泉在海中湧噴一樣。」
  這奧秘有豐盛的恩典。在世界各大城市中,惟獨耶路撒冷沒有河流。但是榮耀的主卻在它中間,親自成為江河寬闊之地。凡是河流所能供給城市的一切好處,祂都親自供給耶路撒冷(賽三十三21)


  這一幅圖畫也描繪了我們這群敢於認定我們榮耀的主是王,是律法頒佈者,是救主,敢於相信祂居住在我們裏面的人所享有的福氣。祂把諸般的恩典,豐豐富富的加給我們,所以我們能應付一切危機,又能多作善工。藉著祂在我們裏面不斷湧出的能力,凡是那些最有智慧和最有天然恩賜的人所能完成的工作,我們也都能完成。我們還比他們有一個好處,因為我們能避免他們所逃不掉的那些虛榮與驕傲的試探。


  清潔和自製的恩典,熱心禱告和明白聖經的恩典,愛人和為神發熱心的恩典,謙卑和溫柔的恩典,恩慈和良善的恩典--這一切都在基督裏;若基督在我們裏面,這一切也都全屬我們所有。哦!願我們敢於相信這事實,敢於支取它,把信心的桶子垂入住在我們裏面的基督裏,到基督藉聖靈在我們裏面挖掘成的深井裏,汲取這一切恩典。


  在這短短的篇幅中,無法進一步把這奇妙的思想發揮得更透徹。然而,在面對呼召、困難和試煉時,只要我們不照一貫的習慣說:「我一定沒辦法承受得了!」而是說:「我不能;但基督在我裏面,祂能。」這麼樣,便會發覺到一切試煉,都是為了顯明隱藏在我們裏面的財富,直至基督完全成形在我們裏面,祂的生命在我們這必死的身體上顯明出來(林後四11)

 

1、 每天用一點時間,安靜坐在神面前默想,求聖靈啟示你基督住在你裏面的真理。求神樂意指示你,這奧秘有何等豐盛的榮耀(西一27)


2、 尊重你自己的身體是那位居住在裏面的主之聖殿。東方人進入廟宇一定要穿鞋,西方人則要蒙頭。同樣的,你亦應非常謹慎,不容讓任何事物玷污你的身體,或你的心靈。牲畜不可養在聖殿的院子裏,讓基督把它們全趕出去吧!「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麼?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


3、 恨惡自己的生命。主說:「人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十四26)。我們的聖經翻譯為「生命」的這個字,希臘原文是「魂」。魂是自我生命的座位和中心。自我生命中那無止息的能力與活動,選擇與決定,不斷爭取獨立和領導的活動,都是由此發出的。這是我們享受住在我們裏面的基督的最大攔阻。只要我們能養成對自我--不但壞的自我,好的自我也包括在內--
說:「不!」的習慣;只要我們能為著基督的緣故,天天把自己交給死;只要我們願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主,甚至於死也在所不惜,我們將會格外意識到自己被那比自己的生命更豐盛、更深奧、更神聖的生命所充滿了。

 

摘自──邁爾神引導的秘訣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前言

第一章 五歲時向神許愿

第二章 奉獻的心意堅定不移

第三章 邁爾与慕迪同工

 

 

 

 

 

 

 

 

 

 

 

 

 

 

 

 

 

 

 

 

 

 

 

 

 

 

 

 

 

 

 

 

 

 

 

 

【邁爾 (Frederick Brotherton Meyer,1847~1929)】  

第三章 邁爾与慕迪同工

   一八七二年三月十九日,邁爾被約克(York)修道院街(Priory Street)的浸教會教堂(The Baptist Chapel)聘請,到該教堂任牧師。

  一年之后,美國大布道家慕迪(Dwight Lyman Moody)應英國倫敦邁德美公園(Mildmay Park)圣猶大堂(st.Jude's Chapel)牧師威廉賓法特(William Penn-father)和紐加塞耳(Newcastle)的循道會的文布里奇(Cuthbert Bainbridge)的邀請,于一八七三年六月十七日,搭乘巴黎城號(City of Paris)輪船抵達英國港口利物浦。接船的弟兄會講員慕爾豪(Harry Moor-house)通知慕迪:威廉賓法特在四月間逝世,而文布里奇則在三月間逝世。來自美國的慕迪身處异國,進退維谷,慕迪轉身對領詩的同工孫蓋(Ira David Sankey)說神若關了門,我們不要靠自己的辦法去打開它。如果神不賜給我們一個敞開的門,我們只好返回美國。

  慕迪、孫蓋、慕爾豪三人在下榻的西北酒店(North Western Hotel)一起討論面臨的處境。慕迪提及一件事,即他在离開美國之前,接到約克市一位藥劑師本勒特(George Bennett)的信件,說慕迪這次來英國,應該來約克講道。慕迪對本勒特的信件采取漫不經心的態度,沒有回复來信,就動身來英國。慕迪提示同工們,約克市可能是神為他打開的門。慕迪一行人于是移師約克市。

  一八七三年六月二十三日星期一,約克市的教牧同工們聚集在約克市康尼街(Cooney Street)的一間小房間,為慕迪的事工有午間的禱告聚會,邁爾也參加了。

  慕迪素來擅長發現人才,而這次發現比慕迪本人年輕十歲的邁爾,是慕迪一生中最重大的發現之一。從另一個角度看,當時慕迪尚是籍籍無名,即使在美國本地,也是鮮為人知;正是邁爾把慕迪介紹給英國的教會領袖,大力促使慕迪在英國的布道工作獲得成功。

  布道大會在約克獨立教堂(York Independent Chapel)舉行時,并沒有多大果效,參加康尼街午間禱告會的,少到只有六七人。在一次的午間禱告會中,慕迪講到圣靈,邁爾听了就信圣靈的能力。邁爾以兩天的時間与神摔跤。兩天后,邁爾回到午間禱告聚會,站起來作見證說:“慕迪弟兄所說的關于圣靈的作為,是起初的。我講道已有多年,辛苦做工;近兩年來,我講道時,沒有看到神特別的祝福,我正像打空气一樣,看不到果效,看不到能力。過去兩天,我獨自与主有密室的交通,我禱告,祈求神賜給我圣靈,感謝主,我碰到了神,神在我身上完全得胜,而我則把自己完全奉獻給神。”

  慕迪在約克市的撒冷公理會(Salem Congregational Church)十天的布道會結束后,邁爾力排眾議,讓慕迪在修道院街浸會教堂講道,從而點燃了复興的火焰。

  邁爾注意到,在慕迪粗野的外貌下,實在具有上頭來的能力,而這圣靈的能力,正是邁爾多年來所渴望的。

  每天晚上,邁爾目睹教堂坐滿了人,甚至講台、通道、走廊都擠滿了人。決志信主的人論百計,陪談的弟兄姐妹,忙得透不過气來。

  從此之后,慕迪和邁爾成為莫逆之交。慕迪從未忘怀邁爾把自己教堂的門向他打開,點燃了复興的火焰;邁爾也沒有忘記慕迪教他如何領人歸向基督。

  慕迪教導邁爾運用各种各樣的辦法領人歸主。邁爾和慕迪在約克相處和同工的那些日子,點燃了邁爾心中的火焰。有一次邁爾告訴慕迪:“自從神賜給我圣靈的恩膏,沒有一次傳福音是沒有人悔改得救的。”

  從此邁爾認識到,許多基督徒靈性上出現長期的、不同的軟弱,都應直接歸咎于缺乏圣靈的膏抹和能力。

  邁爾這樣說,有些基督徒缺乏信心,失去在基督里的平安;有些基督徒無法胜過罪,有著种种的軟弱和失敗,正是因為這些基督徒忽略了圣靈。

  邁爾根据自己的經歷,列出四個圣靈充滿的條件:

  一、我們的存心和動机是為了神的榮耀;

  二、我們唯靠知心救主的寶血,從罪得著釋放,使之成為洁淨的器皿;

  三、我們必須准備好,非但讓圣靈內住在我們里面,并且讓圣靈藉著我們這個管道,去供應別人;

  四、靜候在神面前誠心禱告,并信神賜他的靈給尋求他的人,不必掙扎,只要信靠;照著你的信心,這事就成了。

  慕迪還教導邁爾要根据神所量給每個人的那一份,盡自己的職分,千万不要模仿別人。邁爾自此之后,傳揚自己從神直接領受的信息。本來在邁爾身上所看到的是畢瑞爾的特色;但是邁爾在許多方面是師承了慕迪,完全以基督為中心了。

  慕迪更幫助邁爾從狹隘的宗派圈子中出來,認識到基督的教會的普遍性和宇宙性。邁爾成為一個環球的傳福音的使者,不局限于約克一個地方的福音工作。邁爾自己坦述:“我的視野更加廣闊和寬大,在那里宗派的觀念不复存在;在那里只有一項標准來衡量人,就是他們對神的儿子的認識和虔誠究竟有多少。”

  在這里我們必須補述邁爾和孫蓋的關系。邁爾對慕迪很欽佩,但是對領詩的同工孫蓋則不大重視,態度多少有點冷漠。邁爾本是一個傳統的浸信會牧師,他覺得在聚會中彈風琴或獨唱是美國傳道人的大膽創新,近乎不敬虔。但是慕迪負責講道而孫蓋負責領詩,則配合得天衣無縫。不久,這樣的配搭改變了邁爾的看法。當慕迪和孫蓋結束了在約克的五個星期的布道工作,慕迪和孫蓋接著前往英國北部的城市達令敦(Darlington)繼續傳福音。一八七三年十月二十三日,孫蓋寫了一封信給邁爾說:“親愛的邁爾弟兄;你能否搭火車來這里一下,我們希望再一次看到你。達令敦的工作進展良好。給我們寫几個字。最好我們能再會面。一同事奉神的慕迪和孫蓋。”

  信是孫蓋用大號字寫的,孫蓋的愛心和誠懇打動了邁爾的心,從此邁爾和孫蓋成為朋友和同工。邁爾不是一個忘本的人,他對弟兄的愛是持久和懇切的。這事之后三十四年,即一九0七年,這時孫蓋已盲了眼五年,卜居在紐約的布克林(Brooklyn)。在一個春天的主日下午,從英國遠道而來的邁爾突然來探訪孫蓋,這一年邁爾正好六十歲,邁爾捉住比他大七歲的孫蓋的手,凝視著孫蓋失明的雙眼,不停地啜泣。過了一會儿,他們憶述三十四年前,當慕迪仍健在的時候,三人在約克同工時那段甜美的、值得怀念的時光。

  臨別之前,邁爾牽著孫蓋到小風琴那里,對孫蓋低聲說,親愛的,再歌唱吧!當孫蓋顫抖的手指彈著琴鍵時,孫蓋輕聲吟唱,年老時的歌喉仍帶有早年的优美和清雅。當孫蓋唱著:當耶穌再來時,再不會有黑暗的幽谷。只見邁爾像一個嬰孩一樣,哽咽不已。

  摘自──邁爾小傳  

珠璣語錄

 

 

 

 

  • 禱告就是安息在神的愛中,全神貫注聆聽祂在你裏面安靜微小的聲音。——蓋恩夫人

  • 禱告的淚水,是靈魂傷口中的血。——Gregory of Nyssa

  • 禱告是無價的,永遠永遠不可忽視。——Sir Thomas Buxton

  • 禱告帶來完全的釋放。——William Words Worth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