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4-12-2009)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主,我曾否叫聖靈憂愁】

一 主我曾否叫聖靈憂愁,流蕩、隨便並冷落?然而我的犯罪和退後,未曾叫祂厭倦過。

 

二  你的聖靈曾如何忍耐, 等我慢慢心轉變; 我曾如何棄絕你熱愛, 當祂為我憂心煎。

 

三  你的聖靈今在我心內, 我要以祂為我主; 因為愛你使我能敬畏     你的最小的宣佈。

 

  我們現今雖不能愛你,如你那樣愛我們;    你在我心若將火點起,  牠就不會終冷沉。

 

(副)求你多賜我們以聖靈,讓祂光照並焚燒,將『你』供給我們作生命,使我不住的禱告。

  本詩(聖徒詩歌第251首)的作者費柏(Frederick William Faber, 1814~1863)。這首詩歌也說出費柏自己年輕時的經歷:費柏在童年即藉著母親而認識了主。他幼小的心非常單純地向主敞開,常常經歷神同在的甜美而深受吸引,他似乎天生就具備了與神親密交通的性情。 1833年,十九歲的費柏進入牛津大學。當時正是各種思潮百花齊放的年代,特別是在牛津這樣的地方,更是人文薈萃。其中又以自由主義最為突出,崇尚理性和人本,挑戰一切傳統,當然也包括對基督的「信仰」和「教會權威」。費柏本來就是一個充滿熱情、愛好文學並頗具天賦的學生,遇到這樣的環境正是如魚得水。他盡情徜徉在古典文學中,並結識了許多知音,其中有不少在以後都成為鼎鼎有名的文學家和詩人!年輕的費柏忙於發展他的「文學志業」和多采多姿的生活,就漸漸遠離神。 「然而我的犯罪和退後,未曾叫祂厭倦過。」神決不放棄祂已揀選的器皿,一直等待他的心回轉。漸漸的,他也感覺聖靈在他裏面的嘆息-因著對神的心冷淡而「憂心煎」。啟示錄二章四節「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離棄了起初的愛。」他被大大責備,蒙光照而悔改:「我被知識野心的餌勾住了,我成了文藝虛華的奴隸!」裏面渴慕主的愛火一被點燃,就從世界分別出來,對文學的喜愛也對付了,從此「以祂為我主」。他自述這段經歷:「為要贏得超過我的才賦所能得著的聲譽,我只有透支我的體力,出賣我在主裏的安息,挪用我素來持守的晨禱時光。唉!這些慾望帶給我太多的罪孽。現在,我不會再快樂,除非我一直思念耶穌,談論或寫作有關永遠的事。」他將自己奉獻給主,回到禱告的生活。直到後來決定一生服事主,他的人生徹底轉變。 「因為愛你使我能敬畏你的最小的宣佈。」費柏的屬靈生活是紮根的,他的文字都透出一種與主深深的、親密的來往;這也是他服事主的特徵。與他接觸的人,無不渴慕像他一樣住在主裏面。願聖靈也光照我們,焚燒我們,將我們心中的愛火點起,如同費柏在「全為耶穌」(All for Jesus)一書中的呼籲:「單因著愛來事奉耶穌吧!」

   費柏看見當時英國教會如同以西結書中的異象-長筋、長肉、長皮,但還缺少那一口氣息。呼求主賜下聖靈,點燃神兒女們心中對神的愛火。教會除了要回到正確的立場和合乎聖經的實行,更需要是活的,滿了屬靈生命,否則很容易落到形式和儀文裏,因此他寫了這首詩歌:「向風說豫言」(結三七9)-呼籲聖靈向教會吹氣,盼望聖徒們能更多注意屬靈的實際。這正是今日教會的需要!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全能的神,永在的主,一切美善的恩賜都是由你而來。求你現在就將這些屬你的恩賜給我們,連同喜樂與歡欣,因為你是永遠被稱頌的。求你憐憫我們,赦免我們,因為我們實在太不像你,在我們身上只有罪污與俗塵、爭競與情慾的記號。求你以愛眷顧我們,除去我們一切不該有的東西。我們靈裡多病,信心常常軟弱,求你以極大喜樂的恩賜使我們高升。求你赦免我們的罪,除去死的毒鉤。求你賜給我們愛,成為聖靈的印記,好讓我們能在地上肉身中領受你,更盼望在來世享有你。阿們。(杜森)

神啊,你是生命、智慧、真理、豐富、祝福、永恆、唯一的至善!我的神、我的主啊,你是我的盼望,我心中的喜樂。我以感恩的心承認我是你照自己形像造的,我一切的思想意念歸向你,完全愛你。主啊,求你使我們真切地認識你,更加愛慕你,享受並得著你。我既在地上不能完全得著這樣的福分,求幫助我每天有長進,能在來生得以成全。在這裡我對主的愛不斷增長,到那邊就全然成熟;在這裡我的喜樂大有盼望,到那邊救成全完備。(聖安錫姆1033~1109年)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聖經知多少?

 

 

 

 

 

 

 

 

 

 

 

 

 

 

 

 

 

 

 

 

 

 

 

 

 

 

 

 

 

 

 

 

 

 

 

 

 

 

 

 

 

 

 

 

 

 

 

 

 

 

 

 

 

 

 

 

 

 

 

 

 

 

 

 

 

 

 

 

 

 

 

 

 

【福音書時期的巴勒斯坦 】

 

名稱與位置

 

巴勒斯坦(Palestine)是神應許給亞伯拉罕及其後裔的土地,起初稱為迦南地(創十一31),後來可能因非利士人(Philistines)而得名。這片土地是大部分聖經歷史的地理背景,也被稱為世界三大宗教的聖地(猶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伊斯蘭教)。這地雖然細小,卻有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它聯繫了亞洲大陸與非洲大陸,也同時把非洲和歐洲接連起來,成為了地球上三大洲的接連中心。人類的救主在此地誕生,福音自此地傳揚至全地,神實在有祂最奇妙的部署。

巴勒斯坦地勢

 

若從高空鳥瞰巴勒斯坦,立時會發現那清晰可見的約旦河谷,自北至南,由黑門山開始,往加利利湖,沿著約旦河,一直到南面的死海(鹽海)。聳立在這河谷兩邊的都是高地:東面是約旦河外的高地,西面則是包括加利利、撒瑪利亞和猶太地的山區高地,高度由1,000呎至3,000(300900)。接連這狹長高地的西邊是由一些丘陵構成的高原,高度約為5001,000(150300),寬度只有數哩。最後就是沿著地中海的平原。

若從西至東描述,巴勒斯坦的地勢,可根據其高低劃分為五部分

1.             沿海的平原

2.             高原/丘陵

3.             西面的高地

4.             約旦河谷

5.             東面的高地

 

主耶穌時代的巴勒斯坦

 

福音書記載主耶穌在地的行徑與事工,都是在巴勒斯坦這片土地上,當時的主要區域包括:加利利、撒瑪利亞、猶太、比利亞和低加波利等。

一些福音書有提及的地方簡單描述如下(見下圖)

 

加利利省

 

迦百農──又被稱為耶穌「自己的城」(太九1),在加利利海的西北方。主耶穌常到這城,在其中行了許多神蹟(太四13-16,八5-13;可一21-31,二1-13);馬太就是在這城被主呼召(太九9)。可惜它因拒絕主而被主責備,並預言它的被毀(太十一23-24)

哥拉汛──在迦百農以北,主在其中行了許多異能,但因城中的人終不悔改而遭主責備(太十一21;路十13)

伯賽大──加利利沿海城鎮,是彼得、安得烈和腓力的家鄉(約一44,十二21);在它的附近主行神蹟餵飽了五千人(可六45)。跟迦百農和哥拉汛一樣,它因不信而遭主責備(太十一21;路十13)

加利利海──位於加利利東邊的湖,約但河從北流入,由南流出,湖面低於水平約680/210米,水深約155/45米,整個湖長約13/20公里,最濶之處約7/11公里,湖面面積約112平方哩/290平方公里(3.5個香港島)。因附近的城鎮,又稱為革尼撒勒湖或提比哩亞海。主耶穌多次橫過這湖,又曾在靠岸的船上教訓人,也曾在湖的水面上行走(太十四25)。湖面常會突然翻起風暴,主曾在船上斥責而平靜風浪,顯出祂的榮耀來(可四37-41;路八22-25)

革尼撒勒──是接連加利利海的一片肥沃平原,約3/5公里長,1哩多/2公里濶。因鄰近迦百農,必是主常經之地,也在此行過不少神蹟(太十四34;可六53-56)

抹大拉(又稱馬加丹) ──在加利利海的西岸,鄰近提比哩亞,是曾被七個鬼附過的馬利亞的家鄉(路八2)

提比哩亞──加利利海以西的一個城巿,以當時的羅馬該撒提庇留(路三1)命名,他是繼該撒亞古士督後的第二位羅馬皇帝,出名揮霍殘酷。提比哩亞後成為加利利省的首府,聖經沒有記載主耶穌曾到過這地方(約六23)

加拿──主耶穌行第一個神蹟的地方(約二111),也是其中一個門徒拿但業的家鄉(約廿一2)

拿撒勒──

是約瑟和馬利亞的城(路二39),也是主耶穌長大的地方(路四16)。主曾在城中的會堂教訓人,也曾行過異能,但當地人卻憑外貌判斷而厭棄祂(太十三54-58;可六1-6;路四16-30)

拿因──主使這城中的一名寡婦的獨生兒子從死裡復活(路七11-17)

 

撒瑪利亞省

 

敍加──在撒瑪利亞境內的一座城,鄰近雅各井,主在此救了一個撒瑪利亞婦人,並停留了兩天,使更多人認識救世主(約四1-42)

猶太省

 

耶利哥──死海附近的一座城,低於地中海水平線約800/240米,在耶路撒冷以下約3,400/1,030米。主耶穌在此醫好了兩個瞎子(太二十29);稅吏撒該在這裡遇見主,悔改並接待耶穌(路十九1-10)

耶路撒冷──福音書中多次提及的地方,是主傳道職事的中心,祂也是在此城外被釘十字架。城中的聖殿、西羅亞池、畢士大池,城東以外的汲淪溪、橄欖山和其附近的客西馬尼園等都是耶穌和門徒所熟識的地方。

伯大尼──距離耶路撒冷約1哩半/2公里半的一條村莊,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住在這裡,這家人是愛主又是主所愛的(約十一118,十二1)

伯利恆──主耶穌降生的地方,在耶路撒冷以南6/10公里。

以馬忤斯──距離耶路撒冷約7/11公里的一條村莊,主復活那天在此與兩個門徒談話,之後他們便回耶路撒冷去(路廿四13-32)

比利亞省

 

這並非福音書提及過的地名,卻是當時約旦河外的一個行省,正如加利利和猶太一樣。主在地後期的時候曾在這裡傳道和作工(太十九1;可十1-31;路十八15-30)。馬大和馬利亞打發人去通知主拉撒路病了,那時祂就是在比利亞境內(約十一1-6)

低加波利

 

一個包括了十座城的區域,主要在約旦河東,曾有許多人從這裡去跟著主(太四25),主也曾打發一個祂所治好了的人往這區域傳揚主的作為(可五20)

加大拉──與格拉森一樣,同為低加波利區域十座城其中之一,福音書沒有直接提及這座城,只說是主來到加大拉人的地方(太八28)或格拉森人的地方(可五1;路八2637)。加大拉是那一帶的大城,而格拉森是那一帶的中心,故這樣稱呼那裡的人。主在那裡曾醫治兩個被鬼附的人,鬼入了豬群,闖下山崖淹死了(太八28-34)

 

其他

 

約旦河──約旦意思是下降者,因河流發源於黑門山腳,海拔1,700/520米,但當它流至死海時,乃低於地中海水平線1,300/400米,相差約3,000/920米。加利利海與死海之間的距離為65/105公里,但因河道蜿蜒曲折,實際長度估計約為200/320公里。主耶穌乃在接近死海的那段約旦河接受約翰的施浸(太三5613-17)

推羅──北部沿海的一座城,主耶穌在此醫治了一個迦南婦人的女兒(太十五21-28)

西頓──推羅以北的一座沿海城巿,許多人因聽見主耶穌的名聲而從這城走到主那裡(可三8);主也曾帶同門徒前往此城,不願意人知道,卻隱藏不住(可七2431)

該撒利亞腓立比──巴勒斯坦以北的一座城,鄰近約旦河的發源地,彼得在此說出他對耶穌的認識:「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太十六13-16)

黑門山──巴勒斯坦北端的一座高山,海拔9,200/2,800米,山峰長年積雪。山上某處很可能就是主向門徒變了形像的地方(太十七1-2)

(以上資料摘錄編輯自香港教會總執事室《真理教育課程》)

拾穗

 

 

 

 

 

 

 

 

 

 

 

 

 

 

 

 

 

 

 

 

 

 

 

 

 

 

 

 

 

 

 

 

 

 

 

 

 

 

 

 

 

 

 

 

 

 

 

 

 

 

 

 

 

 

 

 

 

 

 

 

 

 

 

 

 

 

 

 

 

 

 

 

 

 

 

 

 

 

 

 

 

 

 

 

 

 

 

 

 

 

 

 

 

 

 

 

 

 

 

 

 

【聖靈的印記  】

讀經:以弗所書一章十三至十四節,四章三十節。

 

信就得著

今天所讀的這兩處聖經,可以說是全部聖經中惟一說到聖靈作印記的聖經。聖靈對於基督徒,基督徒對於聖靈,這兩方面的關係到底是如何,是我今天所要講的。有一件關乎聖靈的事,我要請你們特別注意。許多人以為人已經得救了,不錯,但是還當求得聖靈。現在我要向你們證明,到底這話靠得住靠不住。當然,請你們也不要以為我說了,就是可靠的,你們要看聖經上是怎麼說的,因為只有聖經的話纔是可靠的。

我們現在來看以弗所一章十三節:『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真理的道是甚麼呢?就是叫人得救的福音。我們既聽見福音之後,我們便『信了基督。』我們所信的,是一個人,是基督,不是甚麼道理,不是甚麼學理。真理的道告訴我們那位能救我們的基督是怎樣;是叫我們聽見了這福音之後,就信基督,不是叫我們信『福音書』,信幾張紙上所講的道理。這是假的,這不會救我們。我們聽是聽見了真理的道,就是那叫我們得救的福音,我們信是『信了基督』。所以第一步,是我們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我們得救的福音,第二步是信了基督。

如果有一個人已經聽見了,已經信了基督,『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就』字,在原文裏是頂緊要的字,意思是說,『就在你信的那一刻,』你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就』,不是說,叫你等一等,叫你等三天,叫你等五天,叫你等多少時候,纔受聖靈;聖經上告訴我們說『就』,就是『就』。弟兄姊妹們,你們今天坐在這裏,讓我問你們:你們聽見過真理的道沒有?你們相信了基督沒有?如果你已經聽見了,也已經信了基督,你想你有沒有聖靈呢?聖經是告訴我們說,就有聖靈在信的人裏面,像印那樣印著。我們到底有沒有聖靈呢?我告訴你們,無論是誰,是一個退後的基督徒也好,是一個頂不好的基督徒也好,無論如何,聖靈在他裏面和在別的信徒裏面,是沒有分別的。

等一等,我要告訴你們,一個聖潔的信徒,和一個不聖潔的信徒,一個順服神的信徒,和一個不順服神的信徒,他們對於聖靈的感覺有何等的分別。但是聖靈在聖潔的信徒裏面,與在不聖潔的信徒裏面,在順服神的信徒裏面,與在不順服神的信徒裏面,是一樣的,是沒有分別的。無論如何是沒有分別的。別的都有分別,但是這件事─聖靈在裏面作印記,是沒有分別的。如果你已經聽見過福音,你也信了基督,就聖靈在你裏面,和在別的信徒裏面,是沒有分別的。如果你沒有信基督,那就有分別了。這是定規的。無論何人,他的生活好也好,不好也好,進步也好,退步也好,順服神或是不順服神也好,都無分別。如果你以為你順服神,你愛神,你有快樂的感覺,你看見異象、火焰等等,你就有聖靈,不然的話,就沒有聖靈,這就是異端。無論如何,信主的人總有聖靈。我們信的時候,聖靈就在我們裏面了。

十三節這裏說,是得著了『所應許的聖靈』。甚麼叫作『應許』呢?整卷加拉太書告訴我們,『應許』是『白白得的』。『應許』是恩典,不是工價;是神白白賜給我們的。許多人不明白,為甚麼基督徒─每一個得救的人─都有聖靈在他裏面。他們以為,必須屬靈生活達到如何地步時,纔有聖靈在裏面。豈知聖經啟示我們知道,聖靈在我們裏面,乃是因著主耶穌的救贖工作,並非因為我們自己的行為。我們只要看舊約的一個豫表就知道了。利未記十四章二十五節說,『要宰了贖愆祭的羊羔,取些贖愆祭牲的血,抹在那求潔淨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並右腳的大拇趾上。』這樣作有甚麼事情發生呢?底下二十八節就說,『又把手裡的油,抹些在那求潔淨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並右腳的大拇趾上。』血所抹過的人,油也抹他;沒有血的地方,油就不抹他。油之所以抹他,是因為先有了血。聖靈之所以降臨,是因為已經有了血。不是因為你和我的行為好,是因為有了血,神就把所應許的聖靈倒下來。所以凡聽見真理的道,又信了基督的人,就得著了聖靈。

聖靈作印記

以弗所一章十三節末了說聖靈像甚麼呢?像『印記』。感謝神,因為聖靈是像『印記』的!弟兄姊妹們,你們曉得為何要蓋印呢?『印記』又是何意呢?提後二章十九節說,『上面有這印記說,主認識誰是祂的人;又說,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所以印記的意思有二:第一,就是凡物蓋過印的,就是表明這物乃是蓋印的那個人的;第二,就是被印者身上有了一點是與那個印相同的。『主認識誰是祂的人,』就是表明凡經過主蓋印的人,都是屬乎主的;『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就是表明凡經過主蓋印的人,都應當像主纔可以。『蓋印』的第一個意思是說,我們是屬乎主的;第二個意思是說,我們與主是相同的,是像祂的。比方:我用印把火漆印在信封上,就看見信封上所印的印,和我本來的印是相像的,是一樣的。有時我們看見兒子像父親,女兒像母親,就說他們或是她們是從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這就是聖靈『作印記』的第二個意思。所以聖靈就是『印』,告訴我們兩件事;一,我是屬乎主的人;二,我應當像主,因為主是聖潔的。

以弗所人對於聖靈『作印記』的事,比我們領會得更有滋味,因為他們那地方是作木頭生意的。以弗所地方是鄰近海囗的,木頭都是從山上伐了,放在溪流裏流到他們那地方的,我曾讀過一本書,講到以弗所地方,常有許多客人,到那裏買木頭。他們每一個人都帶一顆不同的鐵印,像一個鐵鎚一般。他們估定了價錢,商量妥了,每一個人就把他所買的木頭,用自己那一個『鎚印』在每一根上都打了一個印,就回去了。無論是過了三月、五月,都不要緊。因為他們並不立刻就用這些木頭。當他們要用時,就派親信的人帶著從前的『鎚印』來取。他們只要將木頭上的印記與自己的『鎚印』相比較,凡是相同的,就是他們的,就可取去。這樣作一點也不會弄錯。我們福州也是如此。這些買木頭的客人,在閩江上游買好了木頭,用鎚印打上,然後把木頭從閩江流下來,流到福州,等買客自己按印來認各人所買的木頭。

神不只用聖靈作『印記』,在我們裏面蓋了印,表明我們現在是屬乎祂的,並且告訴我們,我們這樣的受了印記,乃是一直等到我們得贖的日子。所以,以弗所四章三十節說,『你們原是受了祂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這裏並非說等一等,乃是說一直等,『等到得贖的日子。』『得贖的日子』又是何意呢?就是我們的身體得贖、被提上升的日子。主來提接信徒時,不是有的信徒在上海、有的在南洋、有的在中國、有的在英國、有的在非洲等處麼?主如何會認識祂的人呢?是因為有印記。印記就是為得贖的日子纔有的。有了印記就不會亂、不會錯了。神也像買木頭的商人一樣,要照著祂的印記來提接凡屬乎祂的人。沒有聖靈的人,就不是屬祂的,祂就不要。凡有聖靈的人,就是屬祂的,祂就在合宜的時候,要提接他們回家。(至於被提的次數和次序,因其是在本題之外,故略而不題。)我們基督徒生活的起頭是得救,我們基督徒生活的末了是得贖,從起頭到末了,聖靈都是作印記的。

聖靈就是神的印記;不是聖靈來印記,乃是聖靈作印記。是神將聖靈印在我們裏面。如果你還沒有信主耶穌,你的地位就頂危險。如果你是信主耶穌作救主、作主的,就不論你是初信的,或是已信多年的,你都是穩妥的,因為聖靈已經在你裡面了。在多久呢?是一直到得贖的日子。有人想:我不好、我跌倒、我犯罪,所以聖靈就不在我裏面了。但是聖經說,『直等到得贖的日子。』教會中有一種的刊物,叫作明心圖,其中有許多頂好的真理;但是其中所說關於聖靈的教訓,卻不免有錯誤。牠把聖靈畫成一隻鴿子,當人犯罪厲害的時候,祂便飛去了。人的心裏就沒有聖靈了,所剩下的不過是魔鬼和各樣的私慾而已。這是一個大錯誤。聖經頂清楚的告訴我們說,在新約的時代,聖靈在我們裏面,是一直等到得贖的日子的,不會半途而去的。神一次用聖靈『印』了我們,說我們是屬乎祂的,就是說我們是永遠屬乎祂的,這是不能改變的。

但是不只如此,還有一方面頂榮耀的恩賜,就是叫我們有能力像祂。神打印在我們身上,不只表明我們是屬乎祂的,並且也使我們這些被印的人像祂的印一樣。我們知道,我們如果用一個印,印在燒軟的蠟上,這蠟就頂自然的顯出這印的形狀來。我們被神用聖靈印在我們裏面,我們就得了神的性情和生命。這性情和生命是像神的;我們如果順著這性情和生命而活,我們就必定會在人間有像神的生活。

許多人誤會了,以為說他們自己應當怎樣的改良、修行、並勞苦的作工,纔會叫他自己像神。豈知不然。因為是神在我們得救的時候,已經使我們像祂了,在我們裏面,已經有那一點是屬乎祂的了。神並沒有命令我們去像祂,因為我們若要憑著自己來像祂,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也有責任,就是要顯明這一個形像,不讓世界的甚麼來遮掩這形像。這是何等榮耀的真理呢?就是在我們裏面,已經有了神的印記!藉著這一個印記,就是聖靈,我們能彀活出神的生命來。有了這樣的豫備,有甚麼是不可能的呢?讓我們知道,在我們裏面,是有了一個寶藏,從其中我們能拿出各樣寶貝的東西來。

我們得了這個印記的人,所負的責任,不過就是在一面算自己向罪是死的,相信一切和這形像反對的,都已經在主耶穌的十字架上對付過了;在另一方面,就是將自己奉獻給神,讓祂的聖靈,活出祂的生命來。當我們失敗、跌倒的時候,我們並沒有失去神的印記所給我們的形像,乃是將這形像遮掩了,以致外面沒有屬神的生活。

聖靈作質

現在請看一章十四節:『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原文作質),直等到神之民(原文作產業)被贖,使祂的榮耀得著稱讚。』保羅在十三節告訴我們,聖靈像『印記』把我們印一印:(一)表明我們是屬乎神的,(二)使我們像神。他在十四節告訴我們,聖靈像『質』(俗話說『定錢』)。這到底是甚麼意思呢?保羅不只告訴我們聖靈印了我們,並且告訴我們聖靈是給我們作『質』的、作『定錢』的。這『質』在原文裏的意思是:(一)定錢,(二)樣品。

(一)定錢 甚麼叫『定錢』呢?比方說,我買一塊地,講好了二千元,我先付定錢一百元。這個意思是說,賣主先收一百元,其餘的後來我都必給他;我是先付給他一部分,後來要付給他全部分,我若是信實的,就我在將來必定應當將所剩下的一千九百元全給他。神也是這樣,祂給我們聖靈作質,是先把天上福氣的一部分給我們,來保證將來祂要將天上全部的基業都給我們。神是把祂自己放在一個律法上不可更改的地位。祂已經付了定錢,祂將來就不能不全給。神的聖靈,就是神應許的保證。聖經中說到我們信的人,將來所要得著的,也不知是何等的多。但是我們怎麼知道神要照著祂的話作呢?是因著聖靈。神用聖靈作定錢,證明祂所應許的沒有一樣是落空的。神既將聖靈給我們作『定錢』,就是藉著聖靈對我們說,『一切我必定都給你們。』祂這樣一作,就沒有搖移的可能。世上有誰付了定錢,後來不付全資呢?除非他是不誠實的。神是信實的、公義的,祂既給了定錢,祂總必全給。

毛羅(Philip Mauro)先生說,『定錢像甚麼呢?像定親的戒指。』意思就是你未婚夫現在給你一小部分,將來到你出嫁的那一天,他所有的也都是你的。所以神把聖靈給我們作『質』,就是表明祂在天上所有的,都要給我們。

(二)樣品 當時的人,還有一種風俗,就是在買地時,不只買主豫付一部分的定錢給賣主,並且賣主也是豫先付一部分的貨樣給買主─把土挖一塊給買主。意思是今天給你的土是怎樣,就將來給你的土也必是怎樣。神把聖靈賜給我們,不只是作定錢,並且也是作樣品,叫我們豫先嘗到天上的滋味。叫我們知道,神今天所給我們的性質是如何,就將來所要給我們的性質也是如何。今天給的是銀,將來要給的也必定是銀;今天給的是金,將來要給的也必定是金。神今天把聖靈賜給我們,就是叫我們今天在地上,就豫先能嘗到天上的滋味。

弟兄姊妹們,今天你嘗到了天上的滋味沒有?聖經是告訴我們說,保羅曾聽見隱祕的言語,曾嘗到天上的滋味。我們是與神相交的,我們也彼此在主裏有交通;聖靈就是我們所藉著以與神交通的。聖靈也把天上的快樂給我們,把主的愛澆灌我們。當我們親近主、敬拜主時,或是彼此有交通時,我們豈不是覺得有主的愛和快樂麼?這就是豫先嘗到天上的滋味!有一位弟兄和我談起主的愛,他說,『當主的愛壓住我時,連坐都坐不住,真是要起來出去跑纔好。』我們今天所嘗到的是好的、是多的,但是,將來的還要好,還要多呢!有的時候,我們覺得主的愛、主的喜樂像火燒似的在我們裏面。但是,今天我們所嘗的還少,將來所嘗的要更多!我們今天所嘗的是一點,今天一點,明天一點,後天一點,將來有一天所要嘗到的不只這一點,不知道是如何好法,好到我們要說,就是有永世那麼長,還是太短了!

所以我們要記得,神今天賜給我們聖靈作定錢,是有兩個意思的:一是今天給了你一部分,將來必要給你全部分;一是今天所給你的是如何,將來所要給你的也必是如何。當初以色列的探子,從以實各谷砍了一挂葡萄,是用兩人抬回的。他們告訴摩西說,『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這就是那地的果子。』(民十三27。)這一挂的葡萄,就表明了迦南地的性質─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聖靈住在我們裏面,也像這挂葡萄一樣。今天的是如此,將來天上的滋味也必定是如此。我們感謝讚美神,祂賜我們聖靈,不只作我們的定錢,保證祂將來要給我們全部分,並且也是叫我們豫先嘗到天上的滋味。

不要叫聖靈擔憂

我剛纔是說神的恩典,現在要說到我們的責任;剛纔是說神給我們多少,現在要說到我們當負責多少。我們讀以弗所四章三十節:『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祂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你們看,保羅是把聖靈作『印記』來勸我們。保羅的意思是說,因為有聖靈作『印記』了,所以我們不應當叫神的聖靈擔憂。

『擔憂』是甚麼意思呢?這裏是不是說『不要叫神的聖靈發怒』呢?不是。聖經是明說,『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哦,不是『發怒』,乃是『擔憂』,這是愛!有恨纔有怒。你不能叫神的聖靈發怒,但是,你卻會叫神的聖靈擔憂。我們感謝讚美神,神的聖靈在我們裏面,從來沒有一次因恨而發怒的,祂乃是『擔憂』。無論我們是如何不好,聖靈並不發怒,祂只是『擔憂』。我曾聽見有人說,『你不要叫聖靈擔憂到跑去了。』這是沒有的事。保羅說了『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之後,底下立即接著說,『你們原是受了祂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沒有一個基督徒,能像大衛禱告說,『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詩五一11,)這是舊約時代的人的禱告,新約裏沒有這樣說過。沒有一個受過教的基督徒能如此禱告。如果基督徒懂得甚麼叫作福音,就永不會有這樣的禱告,因為聖靈永不會跑。所以保羅纔勸在以弗所的信徒說,『不要叫聖靈擔憂。』當一個人不好時,如果是人的話,他不是因這人的不好而發脾氣,就是因受不住了而跑掉。人會發脾氣,人會跑,但聖靈不會跑。聖靈會擔憂。如果祂會跑,祂就不會擔憂了。聖靈不能發怒,因為祂愛你!聖靈不能跑,因為祂愛你!所以你不應當叫祂擔憂。

擔憂是甚麼意思呢?是和馬太二十六章三十七節的『憂愁』同字。弟兄姊妹們,這裏的憂愁,是怎樣的憂愁呢?是主在客西馬尼,因神要把罪都歸在祂身上,祂極其難過,幾乎要死的憂愁。如果一個基督徒發軟弱、犯了罪,在他裏面的聖靈,是像主那樣憂愁,像主那樣難過到幾乎要死;祂是一直在你裏面擔憂。你當知道這並非一件小事!聖靈在我們裏面,只有兩個光景:不是喜樂,就是憂愁。所以我們應當自問:在我裏面的聖靈,到底是喜樂的呢,還是憂愁的呢?如果祂不是喜樂,就必定是憂愁。你不能叫聖靈也不喜樂、也不憂愁。但願神給我們亮光來認識我們的自己,好叫我們看見我們是這樣悖逆,是這樣犯罪,是這樣不好。但是,聖靈在我們裏面,並不發怒,並不跑走,卻因著愛我們的緣故,而在我們裏面憂愁。

當主在客西馬尼園時,祂對門徒說,『你們不能同我儆醒片時麼?』(太二六40下。)主的憂愁是片時,或作一小時。但是,聖靈在我們裏面,因為是要等到得贖的日子,所以是一個長久的憂愁。主耶穌的憂愁,片時過去了。但是,聖靈受我們罪的壓,是一天過一天、一時過一時的。如果我們長久的悖逆祂,不聽祂的聲音,你曉得祂是怎樣的在我們裏面憂愁呢?我不曉得聖靈在你裏面是喜樂的呢,還是憂愁的呢?你應當知道你不是叫祂喜樂,就是叫祂憂愁。

到底甚麼是叫聖靈憂愁的呢?罪!得罪別人的、污穢的、喜歡批評人的,或是把別人祕密的事情偷得來說說,或是喜歡找人的錯處、吹毛求疵,或是不赦免人,或是在神的工作裏、在自己家裏、在一切的事上不忠心,或是你不能愛人,或是你找機會叫你自己得益處。我告訴你,這一切的罪要叫聖靈在你裏面擔憂!不只罪叫祂憂愁,還有你不肯順從神的意思,為自己揀選道路,走在錯誤的道路上,我告訴你,這也叫祂擔憂!不僅如此,少年的基督徒愛世界,捨不得放下世界,不肯喫苫,不肯為主作見證,或是不顧罪人的靈魂,心裏冷淡,不管人家得救也好,沉淪也好,我告訴你,這也是叫聖靈擔憂的!

你會叫聖靈擔憂,但是祂不走,祂也不發怒。祂愛你,祂在你裏面憂愁!有時你要說,我為何不快樂呢?我告訴你,如果聖靈不快樂,你也不能快樂;聖靈快樂,你纔能快樂。如果聖靈擔憂,你怎能有快樂呢?你就是有世界的快樂,也不能叫在你裏面的聖靈快樂。如果你明知應當如何行,你卻不照著聖靈的引導而行,就叫你裏面的聖靈擔憂。你也就不能有真快樂。你只能『在聖靈裏喜樂』。在你裏面的聖靈,若不喜樂,就你也不能在聖靈裏喜樂。

但願神今天給我們亮光,叫我們的確知道,聖靈是作印記的,聖靈是作質的。我們今天在這世上所負的責任,就是不叫聖靈擔憂。這是我們天天應當儆醒去作的。但願神祝福我們!─聲

摘自── 《十二籃》聖靈與我們的關係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克里威廉 (William Carey 1761-1834)】

現代國外宣教運動的始創人克里威廉原是個貧窮的英國鞋匠,父親是教區書記和校長。從十六歲開始,威廉便要半工半讀,他是個非常勤奮好學的人,常抓緊點滴時間自學。他對語言特別有恩賜,很快就自己學會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意大利文、法文和荷蘭文!十八歲那年重生得救。不久便與一貧苦女孩子結婚。

一七八三年,威廉受浸,在當地傳道,幾年後就成為浸信會的一間小教堂的傳教士。由於工資低微,生活艱苦,威廉在家中開辦夜校,兼任教師和鞋匠來維持生計。雖然他生活在一個小鄉村裡,卻非常關心世界的事。自從他看了「庫克船主的最後一次航程」一文後,他更意識到世界上有許多從未聽過福音的民族,故而對世界的負擔愈來愈重。他在家裡,擺放了一個自己用皮革做的地儀,上掛了一張很大的地圖,上面寫滿了許多關於各地的資料。他常對著地圖,為福音未及之地禱告,更與朋友們分享這個負擔。漸漸地他產生了一個很強烈的信念,就是教會的主要責任和使命是往普天下去傳福音。

在一次傳道人的會議中,威廉提出教會需要認真地遵行向普世宣教的大使命,卻遭在座一位牧師斥責他說:「年輕人,坐下吧。神要異教徒悔改時,自有祂的辦法,並不需要你、我的幫忙!」事實上,當時有不少人認為大使命是給該代的門徒,與後來教會無關,因此支持的人不多,威廉卻沒有為此而氣餒。一七九二年,威廉出版了一本名「基督徒須竭力領導教徒歸正的責任之探討」小冊子,內文客觀地分析世界的實況,並論到「傳福音給每一個人」是基督給與每一個基督徒的命令。這本小冊子影響很大,歷年來被公認為推動宣教工作之經典作品。

是年五月三十日,威廉在一個牧者會議中講道,引用以賽亞書五十四:2-3,說明普世的需要和教會的責任。他看透同工們不是缺乏異象,乃是沒有信心,於是說:「當期望神行大事,為神圖謀大事。」威廉克理這句名言,也就是他一生的寫照。那天的講道深深地感動了在坐的每一位。

過了幾個月,十幾位浸信會的傳道人聚集一起商討該如何組織差會。起先他們仍是猶疑不決:「我們只是一些窮教會的牧者,要差派人到遙遠的地方,在其他民族中傳福音,談何容易!」威廉眼看似又是一個沒有結果的會議,他流著眼淚,從口袋裡拿出一份莫拉維亞差會會報,激動地說:「如果你們看過這份報告,就知道他們是怎樣為基督的緣故,勝過一切困難;你們就會憑信心往前走!」他們終被威廉的真城和信心說服了。隨即組織浸信會異域廣傳福音會,威廉克理就是該會的第一個傳教士。

一七九三年,威廉決與一位同工往印度宣教。他的父親認為他瘋了,連他的妻子也反對,不肯與他同行。痛心之餘,威廉準備只帶八歲的大兒子先去。然而在神的憐憫下,妻子終於答應同往印度。五個月的旅程,他們抵達加爾各答。還未安頓下來。困難已接踵而至。當時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有統管印度的大權,他們不歡迎宣教士。加上管錢的同工用錢不當,一下子就把帶來的錢用光。這使威廉身陷窘境;既沒有錢,一時又找不著工作,孩子一個個病倒,妻子又不停地埋怨;眼看在印度宣教的理想隨之幻滅。

信實的神沒有撇下衪的僕人,一位善心的先生支持了他們一段日子。及後,又為威廉安排了在孟加拉一染料工廠當工頭。雖然他在方面毫無認識,需要從頭學起,倒是難不了他。這個安排實在很理想,他不但有穩定的收入來照顧一家;由於這職位每年只需工作三個月,他有充裕的時間去學習東方語言;正好符合他計劃中自供自給的宣教生涯。

正當此際,威廉的妻子精神有點失常。一七九四年,五歲的小彼得逝世,使她完全崩潰。經歷叫威廉學會了接受痛苦的事;他沒有忘記到印度來的目的,他天天翻譯聖經、盡力傳福音,以至七年後他離開當地時,他可以說:「耶穌基督的名在這裡不再陌生!」

一八00年英國的差會派了兩位新宣教士與威廉在撒林浦耳匯合。這地方不受東印度公司管轄,所以他們有更大的自由做神的工作。他們三人彼此相愛,凡物公用,工作大大蒙福。在二十多年內,他們在孟加拉周圍,建立了一個不斷生長的差傳站分佈網、辦了一所大學;裡面成立了印度的農業學會,推廣農務改良方法,學習園藝;此外,又設立了印刷廠,專門印發多種語文的聖經和單張。這些年來,威廉一直埋首翻譯聖經的工作;直到一八二四年他已有孟加拉文的新約聖經、另外六種語文的新、舊約及廿四種部份翻譯的聖經版本。他還出版了好幾種文法書、字典及翻譯了的東方故事。

在這些成就當中,並非毫無困難挫折。有一次車間著火,一下子燒掉了許多字典、珍貴的聖經譯稿和文法書。眼看著多年的心血化為灰燼,威廉的反應是——加倍努力!一年後,他們所印發的聖經譯本,比火災以前多出七種。威廉曾被一所大學邀請為語言教授,得藉機會與印度學者切磋。威廉的精力實在叫人懾服。一位印度學者說:「克理先生究竟有個怎樣的身體?他似乎永遠不累不餓,工作未完成他總不離。」威廉在這許多工作以外,仍熱切地傳福音,得救的人數不斷增加。他不愧為宣教事業的先鋒,因他在印度所寫回的信,又激起了許多別種宣教事業,在歐美有許多差會相繼成立,十九、廿世紀西方有大量青年人獻身宣教。威廉的兒子也在緬甸傳道,他訓勉兒子要致力研究緬文,嚴以待己,不可有民族優越感。

威廉贊成維持本色化的教會。他在學校和書本上運用本地通俗文字。他認為:「為主贏取信徒的責任必須由本地信徒肩負。」這個見解促使他提議栽培一班印度人的教牧人員。當地教會以一個名為Form Agreement的方法,一方面管理會內弟兄們的社會經濟和屬靈事工,一方面維繫與英國浸信會的關係,從而保持領導層和組織上的本色化。這個安排激發起各樣新活動,令本地信徒能盡展所長,爭取自立和自傳。

當七十二歲的威廉躺在病床上,仍囑咐他的最後一位訪客說:「剛才你的話都是克理博士前、克理博士後的。我離世之後,請你不要再總是說克理博士了,要說的該是克理博士的救主!」

珠璣語錄

An Unknown Christian

   祈禱是把我的靈轉向神:「神啊!我的心仰望你」(詩廿五1)。靈與靈直接相親。

   為主工作失敗的原因,常在於多看人,少看神。

   我們靈性之深深淺淺,我們工作之虛虛實實,與我們的禱告成正比例。

   當神把一個責任交託給你時,祂一定也賜你夠用的能力,助你完成它。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