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7-5-2009)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真神之愛 】

一 真神之愛,偉大無窮,口舌筆墨,難以形容; 高超諸星,深達地獄,長闊高深,世無相同。
始祖犯罪,墮入引誘,神遣愛子拯救; 使我罪人與神和好,赦免一切罪尤。
(副)阿!神之愛,何等豐富!偉大無限無量! 永遠堅定,永遠不變,天使聖徒頌揚。
二 歲月消逝,榮華衰敗,天地廢去,事物更變, 人若拒絕神的大愛,那日惟有求助山巖;
神的大愛,不會改變,何其無法測量; 向人所顯救贖恩典,聖徒天使同唱。
三 天上諸天,當為紙張,地下萬莖,當為筆桿, 世上海洋,當為墨水,全球文人,集合苦幹,
耗盡智力,描寫神愛,海洋墨水會乾, 案卷雖長,如天連天,仍難表達透暢。

這首詩歌(《聖徒詩歌 20首》;另譯見《選本詩歌》48首) 的作者是里曼(Frederick M. Lehman)。他是主後1868年生於德國,四歲時移民美國,十一歲歸主。他是弟兄會的主要詩人之一,一生寫了不少的詩歌,共彙集了五本詩集。本詩寫於1917年。里曼在他寫的單張「真神之愛」(History of the Song, the Love of God)有以下的說明:第三節並非他原作,而是他寫「真神之愛」之前十多年在一個聚會中聽到講員引述,因為內容深刻,已有意紀錄下來。後來他到了加州,因家庭發生變故,失去一切,以做苦工來維持一家生計,每天要搬運裝滿三十噸重的檸檬木箱,他的身體受不住這粗重的工作,心靈也受到很大的考驗;在這極度痛苦和失意時,神賜了他靈感寫這首詩。他深知順境時 神是愛,逆境時神也是愛,因為神的愛是永存不變的。就在他工作之間的休息時間,挨牆坐在空的果箱上,將頭兩節及副歌用鉛筆寫在廢紙上。

這首第一、二節的詞及曲是里曼所作,而曲是和他女兒克綠蒂(Claudia)兒完成。第三節的詞,傳說是發現在瘋人院的牆上,但多數人質疑,一個精神失常的人,如何能寫出這麼美麗的詩句? 1945年潘拉曼兄弟查考這第三節的由來,最後在一本猶太古詩上發現。這首名為Hadamut的古詩,是一位旅居德國的猶太拉比Mayer Nehoria,在1096年所作的長詩。Mayer Nehoria是詩班的領唱 ,這首用阿拉伯文寫的詩有九十對句,分成兩部分。第一段讚美 神是創造宇宙的主宰。第二段是各國對神選民的爭議,因當時猶太教徒正遭受非猶太教的多數民眾的逼害。本詩所用的第三節乃其中的一小段,說明神對祂子民的關愛是永恆的。

讓我們同心來讚美神永不改變的愛吧!願人開放心門讓聖靈作工,去接受這真神之愛直到永久。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主啊,求你的聖靈潔淨並充滿我的心靈,使我起來時服事你,躺臥時倚賴你,或生或死都依順你的旨意。求你使我為今日活著,不致過份重負世俗的憂慮,因為我的財寶不在這裡。我只渴想與你永遠在天國,也與現今那些已在天國的人們在一起。主啊,救我脫離罪惡,以你的靈幫助我,求你保佑我,使我服從你。奉我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安多馬1795~1842年)

生命與能力的源頭啊,你許多的恩慈,我們已明明看見;你無限蘊藏的豐富,我們也深深相信。晨星的歌唱不及我們感恩的歡呼。你賜給我們一個極高的生命呼召,你在我們心中感動向我們闡釋這些神聖的機會。你以無盡的愛、莊嚴的美、永恆的道引導我,使我生命的路徑歡欣。你的榮耀觸摸我,除去悲哀的雲霧;你的榮光照透我,拂去憂慮的塵埃,使我們的心不致在你面前失去追求完美的渴望。你已將我們置身聖徒的行列,學習背負犧牲的十字架。願過去的時間已足夠我們行完自己的意思,從今以後我們要奉獻給你。阿們。(馬頓悟)

神啊,求你賜我們愛火,焚燒我們內裡,燒燬一切你不喜悅的事,使我們能合天國的體統。(羅馬聖書)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聖經知多少?

福音書時期的歷史和宗教背景

第一世紀時的世界

福音書時期的巴勒斯坦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使徒行傳

羅馬書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後書

加拉太書

以弗所書

歌羅西書

腓立比書

 

 

 

 

 

 

 

 

 

 

 

 

 

 

 

 

 

 

 

 

 

 

 

 

 

 

 

 

 

 

 

 

 

 

 

 

 

 

 

 

 

 

【腓立比書】

 

一、作者及對象:保羅,提摩太。致信給腓立比的信徒和監督、執事(一:1)。

 

二、寫作時地:時間:約在主後62年 地點:羅馬監獄 

 

三、背景:保羅在第二次出外佈道(主後50年),在特羅亞異象中聽到馬其頓人的呼聲,便前往腓立比去。城中有許多偶像廟宇,但沒有猶太會堂,只有禱告地方,保羅在那裡講道,便得了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呂底亞一家;後來保羅因趕出一使女身上的鬼而被誣告下監,在獄中,帶領禁卒一家歸主。歐洲的第一處教會就這麼奇妙的建立了,其中有不同國籍-推雅推喇人、希臘人、羅馬人;又來自不同背景-有富商、有使女、有政府人員,代表當時社會裡上、中、下三種不同階層,何等優美的教會生活(參徒十六:6-40)。本書是保羅寫給歐洲第一個教會,信徒富有愛心,與保羅有非常親密和友好的關係,曾一再打發人去帖撒羅尼迦和哥林多餽送他(四:16;林後十一:9),甚至在羅馬監獄中,也打發以巴弗提去供應並照顧保羅(二:25,四:18-20);對其他地方的聖徒也同樣關懷,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林後八:1-4)。難怪保羅三次稱他們為‘我所親愛的’,還加上‘我所想念的弟兄’,‘我的喜樂,我的冠冕’(二:12,四:1),書中充滿了喜樂和相互想念之情,保羅每逢想念他們,就為他們感謝神(一:3)。

 

四、特點

(一)使徒在本書中特多提及他自己的見證,在勸勉之中,常以他本身的經歷和他心中的感受來勉勵。在開頭的感恩語中,就講述他自己如何為腓立比人感謝代禱。其後更提及他自己如何在監獄之中為基督的福音作見證。他在駁斥割禮派的異端時,亦以他自己認識基督之經驗為辯論的根據。這表示保羅與腓立比信徒之間的關係比較親密,保羅對他們說話可以更為坦白,無須顧慮他們內心對他有甚麼疑惑。所以本書的語氣很像對密友交談。

(二)書中引述許多榜樣。(1)基督的榜樣(二:5-11):論基督降卑與升高之榜樣,是全聖經著名之信息之一。對信徒應怎樣謙卑而同心地過肢體的生活,保羅提出了這具體積極的榜樣,勸勉信徒都要以基督的心思為心思。(2)提摩太的榜樣(二:19-22):「同心」;「挂慮你們的事」;「求耶穌的事」、「同勞」。(3)以巴弗提的榜樣(二:25-30):謙卑自己,服侍別人;關怀別人;忘記自己(4)保羅自己的榜樣(一:12-26,三:4-14,四:10-13)。保羅藉本書說出了他屬靈生活的得勝,是在於他得著了屬靈的秘訣,而這個秘訣就是基督。基督是他裏面一切動力之源,也是他外面一切彰顯之因。因此,保羅盼望腓立比的信徒也能和他一樣,追求那超越的目標,就是基督。

(三)本書常提及「喜樂」,全書提及「喜樂」和同義詞達十七次以上。故有些聖經學者稱本書為「喜樂的書信」;亦有人以為:「這封信的總結就是──我快樂!你快樂嗎?」

(四)腓立比的教會雖也有內外的一些難處(一:28,三:2,18-19,四:2),但最大的特點是一直同心合意興旺福音(一:5,27)。本書有九次提及「福音」,充分流露保羅對推展福音的關注。

(五)基督徒生活的秘訣﹕第一,熱愛福音的心(1:16);第二,謙卑虛己的心(2:8);第三,追求長進的心(3:12);第四,知足常樂的心(4:11)。

(六) 腓立比的猶太信徒很少,而差不多完全是由外邦人所組成的教會。本書中沒有引用任何舊約聖經。

 

五、主題: 基督是我們生活的中心,祂是我們的生命、榜樣、目標和力量。

 

六、重點:

(一)以弗所書為我們帶來最高的啟示,把我們帶到天上認識神永遠的定旨。腓立比書接著引導我們進入最深的生活-活著就是基督。保羅多處講述他的遭遇和經歷,他無論在什麼環境,或捆鎖或自由,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他身上照常顯大。因他活著就是基督,並且丟棄万事看作糞土,為要更多得著基督,又竭力追求,努力向前,為要得著從上面召他來得的獎賞。保羅乃是要從完全達到完全,不僅得救,還要得獎。得救與生命連在一起,得獎乃與國度和冠冕連在一起。

(二)本書藉著保羅的經歷,帶出了正確基督徒生活的模型,在四個方面顯示出來:

1.     基督作生命-活出基督(一章)。保羅經歷基督作他的生命而他「活著就是基督」(一:21);基督不僅是他的生命,也是他的生活,因而無論環境如何,總叫基督顯大。同時他指出,在困境中得勝的祕訣是來自兩面的供應:一,信徒的祈求-身體的供應;二,耶穌基督之靈全備的供應(一:19)。

2.     基督作榜樣-效法基督(二章)。保羅勉勵信徒當以基督作榜樣,「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二:5)(心原文是心思)。基督的心思就是虛己、降卑和順服,祂自願降卑到極點,且順服至死,因此神將祂高升為万有之主。

3.     基督作目標-得著基督(三章)。保羅見證他將先前以為與自己有益的,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甚至看作糞土(原意是扔給狗的渣滓),為要得著基督,以祂為至寶。他以基督為獨一的目標,向著標竿竭力追求,等候基督的降臨,好得著那‘上好的復活’(三:11原文)、和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呼召的獎賞。請留心第三章文中的几個詞:「因我」(三:8),「使我」(三:10),「或者我」(三:11),「或者」(三:12),以上四個詞在英文都是that I may。這几個重复出現的詞都是表示保羅定意要追求

一個大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他把自己整個人都投上去了。

4.     基督作力量-倚靠基督(四章)。保羅喜樂、飽足、一無掛慮的祕訣,是因為他凡事告訴神、倚靠神。無論在什麼境況-卑賤、豐富、飽足、飢餓、有餘或缺乏,都可以知足,這是他已經學會了:「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四:13)」靠的原文是「在里面」。「在里面」表示与基督聯成一體。祂就能把我們各樣的「不能」,變成滿有喜樂的「凡事都能」了。「作」這個字在原文是沒有的。「能」(ischuo)的原文意思是「我凡事都能忍受、都能作、都能面對」。

(三)腓立比書是何等寶貴的書!作者手上的鎖鏈和腳上的鐵鏈,在他寫書的時候,發出來的聲音听來好像天上的鐘聲!因為在開始的第一段他就論及「恩惠」、「平安」、「喜樂」、「愛心」「榮耀」、「贊美」!這些「鐘聲」一直響遍了四章書。到了最后一段,這聲音顯得特別響亮,就是保羅所加上的「榮耀」禱告和讚頌作結束(四:19-20)。

 

七、鑰字/鑰節/鑰義:

鑰字:(1)歡喜/喜樂(一:4等17次) (2)同心/一同(一:5等11次)

鑰節:(1)一: 20-21(上)(2):5(3):8 (4) :12~14 (5) 四:4

 

八、鑰義/分段:基督是我們一切的一切,這是本書的中心啟示。每一章的鑰節,代表那章的鑰義,第一章的鑰節是二十一節:「我活著就是基督」」,第二章的鑰節是第五節:「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原文是心思),第三章的鑰節是第十節:「使我認識基督」,第四章的鑰節是第十三節:「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對信徒的經歷來說,這四方面的鑰義是何等丰盛,重要的。請再清楚的記在心中:

·         第一章:經歷基督是我們的生命。

·         第二章:經歷基督是我們的榜樣。

·         第三章:經歷基督是我們的目標。

·         第四章:經歷基督是我們的力量。

 

九、話中之光:

(一)在腓立比書中,“Koinonia”這個希臘字在每一章各出現一次,且各自表達了一個合神心意之教會所必須具有的見證。

  1. 要「同心合意」(koinonia)興旺福音(一5),意即一同參與、支持並推展福音的事工。興旺福音,不應只是信徒個人的工作,必須是眾信徒,即全教會,同心合意的配搭,才有果效。
  2. 要在聖靈裏有「交通」(koinonia;二1)。此處一方面指我們與神之間『縱』的交通,另一方面也指信徒之間彼此在靈裏『橫』的交通。一個合神心意的教會,是要使聖靈可以自由的在教會中交通和感動;信徒之間也當除去嫌隙、誤會與偏見,彼此相愛,使靈裏的交通不致受阻擋。
  3. 要和基督「一同」(koinonia)受苦(三10)。信徒乃是藉著基督的十字架,交通於祂的苦難,才能更多模成祂的形狀;所以我們經歷十字架有多少,就模成祂的形狀有多少。
  4. 要「供給」(koinoneo)主事工的需用(四15)。腓立比的信徒在傳福音上,用財物奉獻,來與保羅的事奉“Koinonia”,使保羅無後顧之憂。這乃是生命範圍和長度的延伸。

(二)信徒所當有的共同生活

  1. 一同蒙恩(一7)  一個在福音上『同工』的教會,乃是一個「一同得恩」的教會。
  2. 同心(一5;二1~2)教會最美麗的光景,莫過於信徒們之間彼此能「同心合意」。同工、同勞而不同心,這是信徒們的最大毛病。然而,基督徒的同心合一,不是以某人的看法為看法,某人的喜愛為喜愛,而是以共同的目標─基督─為聯結點。
  3. 一同喜樂(二17~18) 基督徒的喜樂應當是能彼此分享的。
  4. 一同當兵(二25)是指信徒們靈界爭戰上的關係。
  5. 一同作工(二25) 是指信徒們事奉上的關係。
  6. 同受患難(三10;四14)當弟兄姊妹在受苦時,我們以與基督一同受苦的心志來看待他們,與受苦的人一同受苦,共享、共樂、共患難,這是在基督裏的美事
  7. 一同效法使徒(三17) 信徒的行事為人,應當成為別人效法的榜樣。
  8. 一同勞苦(四3;二22)原文與『齊心努力』(一27)同字。信徒面對外敵的攪擾、逼迫,須彼此同心,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
  9. 同負主軛(四3) 以二牛同拖一犁的情形,來隱喻信徒們共同擔負工作責任。

拾穗

第一篇 神的愛是創造的動機

第二篇 神的至愛

第三篇 愛的服事

第四篇 愛的挑戰

 

 

 

 

 

 

 

 

 

 

 

 

 

 

 

 

 

 

 

 

 

 

 

 

 

 

 

 

 

 

 

 

 

 

 

 

 

 

 

 

 

 

 

 

 

 

 

 

 

 

 

 

 

 

 

 

 

 

 

 

 

 

 

 

 

 

 

 

 

 

 

 

 

 

 

 

 

 

 

 

 

 

 

 

 

【祂的大愛】

第四篇 愛的挑戰

「……祂的大愛,祂以這樣大的愛來愛我們。」(弗二4另譯)

   「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羅五5)

   「親愛的阿!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神是如此愛我們……。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四11、19另譯)


   這是愛的挑戰,神聖之愛的挑戰--「親愛的,因為……。」約翰告訴我們:「因為神如此愛我們,我們也應該彼此相愛。」這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想可以這樣說,我們已經看到了神聖之愛,神的愛是開啟整本聖經的鑰匙,揭開了從創世記到啟示錄的奧秘;我們前面也提到,這一切屬天的啟示總括起來就是,在基督裏我們與神有生命上的聯合,神自始至終都是我們的父。這些都是客觀真實的一面,但在約翰書信的這段論述中,我們一下子就被帶入一場面對面的考驗,要試一試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這個試驗其實質就是一場關於「愛」的考驗。在約翰書信中,接下來連續出現了幾個「如果--」:「如果人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約壹四20)「這人不是愛神的。」察驗我們與神的關係如何,常常是掛上「如果」一詞,考驗我們的愛究竟是如何。

   神的愛藉著聖靈澆灌在我們心裏。也是藉著聖靈的運行,我們接受它進入心裏,由此成就了我們與神在基督裏的關係。因為聖靈賜給了我們,所以我們才能與神親近;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這正是聖靈內住的直接結果和確據。如果要考驗我們與神之間是否有屬靈的、生命的聯合,那麼其最本質的特點,就是看我們裏面是否有屬神的愛。約翰在他的書信中,就是以這個來向我們挑戰--
「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壹三14) ( 其意思指,我們與神有了生命的聯合)。神的話表明,這個愛可以察驗出我們有沒有受聖靈。

愛神的也當愛弟兄

   當然,我們從一得救開始,就體會到這個簡單的事實--從前我們不會對基督徒有特別的愛;但是在信主之後,我們就發現自己對於其他神的兒女有了全新的感覺。雖然這個起頭還很粗淺,但它畢竟是一個開始,一個根基。約翰將這個帶入了更深的一步,他在書信中,對那些已經得救、認識神、並受了聖靈的神的子民說:
「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們心裏,並不用人教訓你們,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約壹二27)使徒的這番話,是寫給屬靈長進的人。

   當我們在屬靈上有長進時,也許會有一種隱藏的對弟兄苦毒的情緒,不知不覺地從我們裏面生發出來,這可能就是因為我們在愛神這件事上失敗了。由於缺乏愛,你與神之間沒有了最親密的感覺,整個屬靈生活陷入被動和癱瘓:每天與神的交通變得死氣沉沉,沒有一點活力。這一切都是因為那個最根本的愛,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捆綁或傷害。剛信主時,你有甚麼感覺?那時,神的愛澆灌在你心裏,你對別的基督徒有一種說不出的愛。但是有一天,你不再像起初那樣地愛別的基督徒時,你與主之間的關係就發生了變化。起先你是認為所有的基督徒都非常棒,並對此毫不置疑:只要他們是屬於主的人,那麼他們就都是好人。

   可是後來,你卻開始對「基督徒」產生疑問,不僅是從整體上懷疑「基督徒」,而且會針對單個的基督徒;你意識到基督徒畢竟是人,他們不是天使,並非都像你起初所想像的那麼完滿。於是你這時有些失望,還會在一些事情上覺得他們格格不入。然而,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與神之間的關係立即受到影響。除非你找到一條途徑擺脫那光景,重新用屬神的愛來愛弟兄,否則你與神同行的腳步就要受束縛,與主寶貴的、滿有喜樂的交通就會失去,與父的關係就被陰影籠罩。你會發現,除去陰影的惟一途徑,就是以愛勝過那些不愛弟兄的光景。

如何知道神愛我們

   我們怎麼知道神愛我們?這是一個與我們有極大關係的問題。關於祂的愛,有很多是難以回答的,其間充滿了奧秘--首先,祂究竟為甚麼要愛我們?祂說:祂就是愛我們,祂為此給我們許多又大又寶貴的應許和確據;我們有從神那裏來的數不清的證據,就是祂為我們所成就的事,都證明祂是愛我們。然而,即使如此,那些關於神的恩賜、神偉大救贖工作的教訓,以及所有告訴我們神愛我們的話語,有時對我們來說,也只不過是聖經上的一些記載、教義罷了。這些都真實嗎?祂真的愛我嗎?也許這些教導放諸四海皆準,但是我們能否真正地說:「祂愛我」?

   現在讓我們回到羅馬書第五章,這章經文可以給你一個最重要的、概括性的答案。讓我們一起來考慮這個問題--如何能知道神愛我們?你和我該以怎樣的一種方式,不同於我們過去從人所聽的教導,不僅是在悟性上認識「神愛世人」這個真理,而是真認識「神愛你」?我告訴你:這裏有一種方式,藉此你可以知道神愛你,而且是很確定的知道:如果你是一名神的兒女,並且已經接受聖靈在你裏面,(請記得:聖靈就是神愛的靈),一旦你對別的神的兒女的愛冷淡了,或者對他們持一種批評、懷疑、嫉妒的態度,那麼在你裏頭就會發生了死亡,或者說陷入了死境:你的喜樂消失了,你自然會感覺到有些事做錯了,裏面生出了憂傷,你就知道甚麼叫做憂傷。靈裏面憂傷的那種滋味是何等難受!其實,此刻並不是你這個人在憂傷自己沒有愛,而是在你裏面的另外一個人在憂傷--在你全人的最深處哭泣。我們正是藉此得知神愛我們,因為「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中。」

   當聖靈因愛憂傷時,我們知道祂會在裏面告訴我們說:「我不能與你有快樂的交通,你使我很憂傷、滿了痛苦。」惟獨因著有愛,才會叫人憂傷;沒有愛的人,從來不會憂傷,也不會受到傷害、感覺痛苦。愛的感覺越敏銳,就會越深切地感覺到不妥的事情所造成的憂傷。聖靈對於愛是特別敏銳的,因為這是祂最顯著的特點。請記得:這也是祂涵蓋一切的特點。保羅說:「聖靈所結的果子是愛。」(加五20)我們常常以為那是一串並列的果子--
「仁愛、喜樂、和平、忍耐」等,實際上,保羅在這裏用的是單數。他不是說:「聖靈所結的果子(複數)是仁愛、喜樂、和平……。」他是說:「聖靈所結的果子(單數)是愛。」然後,他才接下去告訴我們愛是--「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扼殺了愛就扼殺了後面的幾樣;傷害了愛就傷害了其它的每一樣。沒有那包容萬有的愛,你就不可能有別的甚麼。

   所以,聖靈涵蓋一切,至為突出的特點就是--祂是神愛的靈。對於愛,祂是非常敏銳,非常容易因愛憂傷。
「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弗四30)--這是一個勸誡,我們由此知道,神是如何地愛我們--當愛受到傷害時,神的愛就藉著聖靈在我們裏面為愛憂傷。

   再者:這一點也特別受到仇敵的攻擊。當我們憂傷時,牠會說那就是神不愛我們了。對我來說,就曾有過非常內在的、活生生的例證,從我心底最深處證明了神愛我。我正是通過這些經歷,學習認識到神愛我--如果我的言行與愛相悖,那麼我就要有一段相當痛苦難受的經歷;一旦我褻瀆了愛,觸犯了神對我的愛,我會立刻意識到我錯了,因為神聖之愛開始在我裏面憂傷了。每一件事都與這個深深地連在一起。我們要能夠服下來,說:「主阿!求赦免我,我悔改,我承認那是罪。」只有這樣,主才徹底洗淨、完全赦免,否則我們就無法再往前走了。這一點牽涉到我們與主同行的每一步,會觸及我們與主之間的每一縷關係。我們需要愛的靈,才能對愛敏銳;我們的嘴唇和我們的靈,都需要愛的火來煉淨,才能除去傲慢的、自以為高人一等的、論斷人的,懷疑人的靈。假如我們身上還有這些光景,那麼我們絕對無法再與神同行一步。

缺少愛影響禱告生活

   缺少愛會傷及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缺少愛傷害我們的禱告生活,使我們無法不斷地禱告。今天何等需要能夠禱告的人,不是那些教導別人要如何禱告,自己卻不禱告的人。沒有人願意輕看禱告,但是我們真需要一個能夠禱告的弟兄或姊妹,他或她的禱告能夠上達於天,使我們進入神的同在,並能對神有把握,靠著禱告成全。除非我們與神之間建立起愛的關係,並且也能夠將這愛彰顯予祂所愛的人,無論他們是誰,情形是好是壞,否則我們將無法像這樣有能力地禱告。缺少愛,我們的禱告就受攔阻,神的話也向我們關閉。如果愛的根基受到傷害,主就不能與我們一同前進。

我們愛因為祂先愛

   「神既是這樣愛……。」你能揣測「這樣」的程度嗎?你能理解「這樣」的含義嗎?不,我們不能。「神既是這樣愛……。」--「我們也當愛」;約翰在這裏說:
「我們愛,因為祂先愛我們。」(約壹四19)欽定本聖經的譯法是:「我們愛祂,因為祂先愛我們。」我認為加上那個「祂」字,效果並不好。絕大多數早期聖經版本中沒有加「祂」字。我不能確定,加上「祂」字以後是不是正確的真理,但是這樣一加,肯定會使上下文不通順。也許你認為不加「祂」字不容易明白,最好把「祂」加上,變為「我們愛祂,因為祂先愛我們。」

   的確,今天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人,神先愛了他們,他們卻不愛神;還有數不盡的主的子民,雖然主是那樣地愛他們,可是他們卻未盡本分來愛祂。難道就沒有人大聲喊:「我實在沒有愛,甚至從來沒有幫助過一個弟兄或者挽回一個罪人。」其實祂先愛我們,並不是強迫我們要愛祂,我們對祂的愛有越完全的領會,我們向著祂的愛就越豐滿;在這裏所強調的乃是愛的事實--「我們愛,因為祂先愛我們。」這是一個挑戰。我能夠愛別人多少,乃是在乎我對於「祂愛我」領受了多少,從來沒有人對「祂愛我」有了足夠的領會,而他還可以不愛別的弟兄。如果我們真的被神對我們的大愛所折服,那我們怎敢再帶著審判的態度,對待其它身陷錯誤,過失,或過犯中的神的兒女,絕對不會!我們既已認識了神的愛,我們就要以這樣的愛來愛弟兄。我們有沒有愛?這個要檢驗出我們對神的愛領會究竟有多少,我們與主的關系到底如何。這是衡量神的兒女每一件事的標準。

在愛的根基上長大

   在屬靈上要長大,惟一的根基就是愛。從來沒有人得到一大堆的教導就長大了;教導不能讓人長大。你可以年復一年不斷地聚會,但你屬靈的身量卻一直如故,沒有半點增長--這是聚會的悲劇--沒有使基督的份量在教會中增加一點;在屬靈的爭戰中,你也不比多年前進步一點。哦!你就算得到了所有屬靈的教導,那也絕不意味你長大了。當然,在屬靈的成長過程中有必要得到教導,但我們是因為愛才得以長大。不要讓別人覺得我們能傳講愛的真理,就會有愛,一切事情就都會變好,很可能是一面在傳講,一面卻與「道」完全背離。教導有它的地位,也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即使我有了各樣的知識卻沒有愛,我也算不得甚麼(林前十三章)。一切成長的根基都在乎愛。

是神的愛不是天然的愛

   你們不要疏忽曲解我的意思,我必須強調,這裏所說的是屬神的愛。你們別以為我是在泛泛而談甚麼寬廣無邊的博愛,或是甚麼溫文爾雅的氣質,那些走這條寬廣道路的人,一旦碰到巨大的生死攸關的屬靈事情時,就只會退縮,無法忍受一點。他們因著害怕別人不高興,從來不
「憑著愛心說誠實話。」(弗四15)我所要談的不是這樣的愛,不是人天然的愛。有些人可能天生就很善良,脾氣又好,是心胸廣大的人。但是人一進到屬靈的領域,天然的性情就全沒有用了。

   有一天,人的這些美德都要遭到擊打和破碎,他們可能會被刺激得跳起來:從來沒有發過脾氣的人,可能會受刺激而動怒;為避免引起不快而一直妥協的人,現在寧可忍受不愉快,也要作出明確的決斷。神的愛會有這樣的要求。另一方面,那些從來不慷慨,不大方的人,現在因著神的愛,有了一顆完全嶄新的心,慷慨大方成為他的性情。我們所談的這些,完全與人的天然無關--無論我們是或者不是甚麼人。

神的愛勝過惡勢力

   現在我要竭力地告訴你們:神的愛是大能的愛、得勝的愛,勝過無窮無盡的事。如今臨到我們的屬神的愛是由被釘的基督而來的,這愛是從祂的十字架、從祂的傷口、從祂的肋旁流出來的。這個愛對付了宇宙中最可怕的、抵擋神的勢力,並且勝過了它。不是僅僅在形式上戰勝它、「仁慈地」對待某些錯誤,寬恕它們。哦!不是這樣的!這個愛反對宇宙間一切凶惡的、敵擋愛的勢力,而且是完全地勝過了它們。神的愛在加略山上大大地勝過了所有與愛相反的東西。我們應當要有這樣的愛--得勝的愛、勝利的愛。

   從某種意義來說,這的確是一個使人生畏的愛:凡是抵擋它的都要被摔碎、打碎,所有一切在它面前都要屈服。沒有人會在人的善良面前屈服,也不會在惡魔面前屈服;人不會向邪惡的敵對神的勢力屈服,但是他們在那個經過試驗、經過檢驗、經過忍受、經過忍耐、長久地忍耐的愛面前,就不能不屈服了。也許你已經等候了許久,忍受了許多,忍耐了許許多多,可是你的愛仍然沒有人領會,甚至還受到反對。再給他一段時間吧,所有一切都要在屬神的愛面前屈服。是神長久忍耐的愛贏得了我們的心。這難道不是你心中最深的故事?--在我心裏是這樣的--神聖的愛無限地忍耐,愛在我裏面忍受、忍耐。

   這是驚人的愛。它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叫人心服的愛--遠遠超越那種「和稀泥」式的愛(我能用這個詞嗎?)「和稀泥」就是總愛把事情粉飾起來。哦!那可不是神的愛。神的愛是得勝的愛。

沒有愛就沒有真實的事奉

   在神的這個愛中,對我們有一個挑戰:「我們也應當愛……。」這是一個挑戰。當神的愛藉著聖靈澆灌在我們心裏時,我們所作的任何事都要毫無例外地彰顯出愛來。讓我們回到開頭所說的:如果你曾經在某些事情上受過神的對付,其實你是在「愛」這件事上受管教。如果你有關注如何才能為神所用,不論是大用還是小用--作傳道、教師、個人見證(在這裏是指他活著就是一個生命的見證,而不是刻意去「公開見證」)--我要告訴你(這些話是一個生命的成熟的認識,四十年來,他一直關注的就是成為一個對主有用的人),除非是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否則沒有任何別的根基能使我們成為對主有用的人。我們一定要以這樣的屬靈的愛來愛人,因為這才是真正的事奉:對於那些得著你屬靈關心和屬靈興趣的人,你會因著愛甚至願意為他們捨命,為著他們的緣故忍耐至死:一直愛到心碎的地步--我是特意用「心碎」這個詞--因為愛就是要愛到這樣的地步。不是經過這樣生出來的事奉就不是對主的事奉;不是植根於,並且建基於神的愛,就沒有見證、沒有生命可言。你可以擁有其它的一切,諸如大量的聖經知識,豐富的聖經教導、教義、資料等眾多東西,但是,如果沒有愛,對愛缺乏一種深情的體會,不是用心去感受神
愛我們的大愛,那麼其它的一切就沒有一點價值。

摘自──史百克 祂的大愛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第一篇 先鋒

第二篇 怕羞的孩子

第三篇 青年宣教士

第四篇  一個非常的勝利

第五篇 另一次夜間的冒險

第六篇 大醒覺

第七篇 巫醫忙過不了

第八篇  回顧

第九篇 誹謗

第十篇  歸家

 

 

 

 

 

 

 

 

 

 

 

 

 

 

 

 

 

 

 

 

 

 

 

 

 

 

 

 

 

 

 

 

 

 

 

 

 

 

 

 

 

 

 

 

 

 

 

 

 

 

 

 

【拓荒先鋒─大衛 布萊納 (David Brainerd, 1718-1747 )】  

第十篇  歸家

        從那時起,大衛日益軟弱,有時病得很厲害,簡直不能做事。有一個體拜他寫著說:「有時我幾乎不能行走,從來不能起來坐一整天。我很少力量禱告:簡直無力閱讀和寫作。」

       可能因為他曉得自己的健康所以變得那麼壞,乃是由於生活過於艱辛的緣故,因此他再次記起了他拒絕應邀到東咸普頓去的往事,假如他接納了他們的邀請,那麼他可以住得舒舒服服,壽命也可能因此延長。但他對自己說,假如時間能夠倒流,他也會作同樣的抉擇,正如他從前所作的一樣,不論所付的代價如何。因為自從他開始傳道以來,他從未覺得神選召他是要他在福音已經傳開的地方傳福音。像保羅一樣,他能夠說:「我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由於他順從的結果,如今在印第安人中已有一個日益長進的基督教會,是從前所沒有的。

       沒有宣教士能夠不為此種思想所感動,大衛的心滿有喜樂,特別是因為他能對在克洛斯威克生的人說,他從未看見過一個教會的信徒,像他所設立的印第安人的教會信徒那麼合一,那麼彼此切實相愛。然而在不足九個月以前,他們還未聽過「基督」的名字,還是敬拜邪靈和啞吧偶像的。大衛歡呼說:「這實在是奇妙的改變,這是耶和華的作為,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

       這使他考慮時機是否已經成熟,應該把他全部時間和力量用以教導這些基督徒,使他們在信仰中建立起來。當他把這意思在紙上寫下來時,他便認識,這會意味著為自己安排一個合適的家,不再常常從一個地方旅行到另一地方,常常整夜露宿,除了他那相隔甚遠的三個小茅屋以外,沒有其他可以真正稱為他的家的地方。在他身體極其虛弱時,這種意念很富吸引力。這是他第一次容許這樣的意念在他的筆尖下流露出來,雖然那時他做夢也沒有想到,除了他自己的眼睛以外,還有別人會看到他所記錄下來的一切。

       大衛已經到達另一要他作一重要的決定的地步,所以他按照素常的習慣,為此事禱告。而當他求問神應該怎樣行時,他清楚看出,他應該繼續作一個「旅行的殉道者」。當他想到因他所過的漂泊孤單的生活所得到的結果時,他仍然能夠宣告說,使人認識基督的權利,要比家庭的溫暖寶貴得多。

       如今他的疾病變得更頻繁更嚴重了。不久以後的一個主日,他說,上午的敬拜聚會結束以後,他幾乎無力回家,雖然聚會的地方距離他的房子只有一百碼之遙。一路上都由他朋友扶著行走,進入房子以後,便把他安放在床上。

       雖然他那麼軟弱、那麼痛苦,但那一天還是快樂的一天。早上舉行公共敬拜以前,人們聚集在一起唱詩禱告,晚上,大衛從他的房子中能夠聽到他們在家中唱詩直到午夜。

       然而這些聲音固然給他帶來不能言喻的滿足,但也引起他一極哀愁的情緒。他深願能夠脫離這個束縛著他的軟弱的身體,因為這身體攔阻了他,使他不能照他所喜歡的,以無窮的活力事奉神。還有許多的工作等候著他去完成,然而他必須躺臥在床,這使他感到苦惱。

      有時,他奇妙地復興起來,只要有一點力量,他便儘量使用。每當可能時,他便探訪各處的居留地,但是如今通常帶著五六位信徒同行。他們除了幫助他以外,還可以得著向同胞作見證的經歷。

       有一次他們在長途旅行中分散了。到了晚上,大衛發覺只有一二個人留在他身邊。當他們準備過夜時,發現斧頭--他們的裝備中最重要的工具--在另一隊人手裏,因此他們沒有東西可以砍樹生火,也不能蓋一個避露的所在。大衛感到軟弱無力,而且暈一眩,他擔心露天睡覺,毫無掩蔽,會使他死去,特別是因為黑雲密佈,像要下雨的樣子。他所能做的只是用他的小刀從一株小松樹上削下一些嫩枝,蓋了一個薄薄的天幕。

       兩晚以後,他陷於更糟的苦況中,因為那時他失去不全部的同伴,他們帶著所有的裝備和食物。因此大衛飢寒交迫,靜靜躺下,除了打算獨自在寒冷中度過黑夜以外,別無所期。在他一生中幾乎從未那般軟弱和疲累過。因為精疲力竭,他便睡了。直到晚上十一點鐘,才被他的同伴尋著。他們很快便生了火堆,煮了一些食物。在躺下以前,他們加上燃料,使火繼續燃燒,好在夜間給他們溫暖並防止野獸的侵襲。

       第二天,大衛幾乎軟弱到不能騎馬,兩個禮拜以後,他發高熱,而且咳嗽得很厲害,使他不得不留在家中。不久以後,他的精神重新振奮,有一段短短的時間,能夠每天騎馬出去看望印第安人。他這樣繼續下去,幾乎支持到一七四七年四月二十日他二十九歲的誕辰。那時,他病得十分沉重,人們以為他不會再起來。但是一個月以後,他又復原,重新得著足夠的力量旅行到他朋友約拿單.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家中,在那裏請了一位醫生檢查他的身體。醫生作了一個十分嚴重的報告,表示大衛沒有痊癒的希望。但大衛毫不因這消息而驚擾。他早就曉得他的生命漸漸消逝,而他不止一次說過,他不必自己揀選活著或死亡,這對他是一種極大的安慰。

       他的醫生看出大衛乃是一個不甘逸樂的人,假如無所事事,甚且可能加速他的死亡,因此勸他任何時候覺得能夠騎馬時,儘管可以繼續這樣做。他快樂地遵行這種勸告,雖然這使他非常痛苦,然而仍舊常常騎馬出去,利用這些最後的時機傳揚福音。後來又二次昏厥,使他幾乎到達死亡之門。但他再次復甦過來,而他希望醫生准他再次出去看望他的印第安人。但這次未能如願以償。不過他仍然能夠抵達伊利莎伯城,住在一位朋友家中。在那裏他再次病了,但不久以後,又到波斯頓去,由約拿單.愛德華滋的女兒雅露茜(Jerusha)陪著他。從此雅露茜小姐作他忠實的護士,直到他離世之日。

       他抵達波斯頓的時間乃是神預先安排好的,因為當他抵達這城時,得知他的傳道會的代表接受了一筆遺產,可以用作支持兩位新的宣教士到印第安人中作工的費用。這兩位候補人也在波斯頓,而大衛得有機緣與他們會晤。所以他對他所愛的印第安人最後的服役,乃是給這兩位要在他此生不能再見的人中間傳福音的宣教士一些極有價值的忠告和指導。

       在波斯頓,他再遭受一次嚴重的昏厥,但重新復甦過來,然後他再旅行一禮拜。每天平均騎馬十六英里。七月二十五日,禮拜六,他回到約拿單.愛德華滋的家中。關於這事他寫著說:「我‥‥‥有時極其困倦,在路上昏迷,因此似乎不可能繼績前行;有時我又比較好些,身體靈裏都覺得有點自由。」

       遠近的朋友都來看他;有些前來請求他的指教,有些則來聽他述說他在印第安人中間的工作。有一組人對這工作極感興趣,於是捐了一筆款,和三打聖經,供印第安人的學校使用。

       這時,大衛求神使他的兄弟約翰能夠適於為神作些大事的禱告得著應允。正當他被迫離開他傳福音的工場時,約翰完成他在耶魯學院的學業,而他覺得神對他的計劃乃是負起大衛所放下的工作。他為傳道會接納,而且已經在新澤西作工。大衛時常想念他,有一天他寫了二封長信給約翰,裏面提出許多關於管理這種工作的建議。他也寫了一封信給印第安的基督徒,請求他們要配得上作福音的代表。

       約翰收到這封信後不久,前來看望大衛。那是一個重要的探訪,因為除了帶來印第安人可愛的信息以外,還把大衛留在該處的寶貴的日記帶了來。

       大衛在約拿單.愛德華滋家中消磨他最後的日子並非出於偶然,因為是他說服大衛答應將他的日記付印。這事不大容易,因為大衛不欲公開這些私人的日記,其中有許多是他向神傾吐的心聲。但當約拿單使他相信他的經歷會激發人們對傳福著事工的興趣,會使所有讀者得著靈感時,他表示同意,於是使用最後的日子留心準備把日記付印的工作。

       他從波斯頓回來約兩個月以後,每天能夠騎馬散步二三英里,然後病情急遽惡化。當他剛好完成他的日記的準備工作時,在一七四七年十月九日,大衛回到天家,與他的主永遠同在。

      他是多麼年青!還不到三十歲!但是在這短短的生命中充滿了多少東西!他比許多長壽的人得著更多的成就。在他末後的三年半中,雖然身體的健康不佳,但他忍受了許多即使比他強壯的人也忍受不了的艱苦。

       論到亞伯時,聖經曾說:「他雖然死了,卻仍舊說話‥‥‥。」這句話也適用於大衛身上。他的生平事蹟,曾對千萬人述說,感動他們渴望像他那麼好,像他那麼壯麗地事奉神。也有許多人從他著名的日記中,聽見神的聲音,呼召他們到傳福音的工場去。其中一位是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他讀了大衛如何「在三個最上等最清高的年頭中,為這些印第安人與神把自己完全獻上」的事蹟,於是他到印度做同樣的事,成為眾所周知的現代傳福音事工之父。又有亨利馬丁(Henry Martyn),也到印度丟,在許多方面都像大衛。還有羅拔.麥肯尼(Robert McCheyne),成為對猶太人的宣教士。

       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比大衛早十五年出生,但比大衛多活四十四年。他也受了大衛的生平極大的影響。他所以對他感覺興趣,部分是由於他曾到過北美洲,而且曾經接觸過印第安人。他像大衛一樣,騎馬走遍英國全地,露天傳福音。每逢有一群牧師環繞他時,他會說:「讓每一位傳福音的,仔細閱讀大衛.布萊納的生平。」

       所以這位怕羞的孩子,只活到青年時代,卻成為世界上最優秀、最勇敢、最成功的宣教士之一。起初似乎一切事情都與他作對,而且畢生為疾病所纏擾,但他終於能夠避免沮喪和失敗,成為宣教史中一位燦爛的人物,原因乃是由於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獻給主耶穌基督,讓祂支配和引導他的一生。

 ――本文摘自「拾珍季刊」

珠璣語錄

 

 

 

  • 禱告就是安息在神的愛中,全神貫注聆聽祂在你裏面安靜微小的聲音。——蓋恩夫人
  • 禱告的淚水,是靈魂傷口中的血。——Gregory of Nyssa
  • 禱告是無價的,永遠永遠不可忽視。——Sir Thomas Buxton
  • 禱告帶來完全的釋放。——William Words Worth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