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4-26-2009)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我們照你恩惠話語】

一 我們照你恩惠話語,帶著謙卑心意,受死的主,我們會聚,現今來記念你。

二 你的身體為我裂開,要成我的供給;我今舉起立約杯來,為的是記念你。

三 能否我忘客西馬尼,或看你的孤寂,你的血汗和你哭泣,而不來記念你?

四 當我轉眼看十字架,看你在髑髏地,神的羔羊,我的救法,我必須記念你。

五 記念你和你的苦痛,和你對我愛意;一息尚存,一脈尚動,我必定記念你。

六 當我漸衰,嘴唇無音,思想記憶軟弱,當你在你國度降臨,主,求你記念我

詩人介紹

 這是一首很好的擘餅詩歌(《聖徒詩歌》687首;《選本詩歌》328首)是蒙哥馬利(James Montgomery, 1771-1854)根據路加福音第二十二章19節『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所寫的。他是摩爾維亞的後裔,父親是摩爾維亞教會的傳道人,蒙主呼召一生在西印度群島傳福音。他四十二歲時,有個主日早晨,他正要去聚會,突然「以諾被提」的經文,浮現在他心頭,吸引住他,叫他不住地思想——「祂來的日子誰能擔得起呢?祂顯現的時候,誰能站立得住?」 他想到要面對這位再來可畏的主,覺悟了來世的權能,就毅然決然,願將自己余生的小杯全傾注在主身上,完全為主而活。摩爾維亞弟教會的復興是從擘餅聚會開始。蒙哥馬利一蒙了屬靈轉机以后,首先渴慕要回到神的家中,与眾聖徒同領主的餅和杯,好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地長闊高深。

詩歌感想

主要我們記念祂,不只因為我們會忘記,也因為主自己需要我們記念祂。換句話說,主不願意我們忘掉祂。祂超越過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倍,祂是一位不知道多大的主,我們記念祂不記念祂,祂可以不在乎,但是祂說,『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這是主降卑祂的自己,喜歡來得著我們的記念。祂是降卑祂自己來作救主,祂也是降卑自己來要我們的心,祂也是降卑祂自己來得著我們的記念。祂要我們活在這裡的時候不忘記祂,祂願意我們一個禮拜過一個禮拜的一直活在祂面前,一直記念祂。好叫我們在這裡得著屬靈的好處。主要我們記念祂,這是祂愛的要求。因為我們如果不是常常記念主,常常把主的救贖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就很容易與世界的罪惡調和,也很容易在神的兒女中起爭執,我們所受的損失就非常大,所以主要我們記念祂。我們若記念祂,我們就能得著好處。這也是蒙恩的方法之一,我們能從這裡面接受主的恩典。當你記念主的時候,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世界罪惡的力量在你身上不能繼續。你每隔幾天,就記得你是如何接受主,每隔幾天就記得主是如何替你死,這樣,你就不能再和世界的罪惡調和。──倪柝聲文集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全能永在的神,一切美善的恩賜都是從你而來,你無盡的良善經常使我默想,以致願愛神勝過一切。我們因堅定相信那些未見之事,雖然有事目前尚不能明白,而後必能看見你榮美的彰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寸陰集1865年)

全能的神,求你賜我們出人意外的平安,即使身處人生的風暴與困苦之中,仍在你裡面得安息。我知道一切都在你裡面,在你的看顧之下,被你的旨意掌管,受你的愛保護,以致我們能以安靜的心來看人生的風暴、密雲與黑暗,並且歡喜知道黑暗與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樣的。求你引導我們,保護我們,管治我們,直到永遠,我們就必不會失去永生。阿們。(杜森)

主啊,求你使我永不忘記你的愛,永保始終如一的心,無論我或睡臥或醒起,或生或死,直到來生。你的愛是永生,也是永遠的安息;認識你與無限的良善就是永生。求讓那愛的火焰在我心中永不熄滅,且燃燒得更加輝煌,直到我整個靈魂有光照亮,有火溫暖。你是我們的喜樂與盼望、力量與生命、保障與產業。你是我們的牧者。我們若常在你恆久的愛中必有喜樂,堅定愛你必能聖潔。所以神啊,你的聖名與本性就是愛,懇求你的愛點燃我們的心,光照我們的悟性,使我們的意志成為聖潔,充滿我們的心思,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安德1555~1621年 )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聖經知多少?

 

 

 

 

 

 

 

 

 

 

 

 

 

 

 

 

 

 

 

 

 

 

 

 

 

 

 

 

 

 

 

 

 

 

 

 

 

 

 

 

 

 

 

 

 

 

 

 

 

 

 

 

 

 

 

 

 

 

 

 

 

 

 

 

 

 

 

【馬可福音簡介 】

 

一、作者: 福音書的作者都是隱名的,但從早期的教會歷史資料,可知本書的作者是馬可。馬可是他的拉丁名字,希伯來名則叫約翰(參徒十二12)。他是馬利亞的兒子(徒十二:12),巴拿巴的表弟(西四:10)。有傳說他父親是羅馬人,家在耶路撒冷,房子很大,常供信徒聚會之用(徒十二:12)。有人認為本書十四:52節所記主耶穌被捉拿時赤身逃跑的那青年人,便是馬可自己。他曾跟隨保羅和巴拿巴參与第一次的布道行程,可是中途退出,獨自折返耶路撒冷(徒十二:25,十三:513),故被保羅拒絕其參与第二次行程,這事引起保羅和巴拿巴分手(徒十五:3639)。可能因那次的失敗,馬可學到了功課。在保羅的書信中,馬可再度成為保羅的同工(西四1011),並且在腓利門書中保羅稱馬可為「使他得安慰的人」(門20)。保羅在為主殉道前,仍念念不忘馬可,在他寫給提摩太的書信中提到︰「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提後四11)至於馬可和使徒彼得的關係,也很密切。彼得在書信中稱馬可為『兒子』(彼前五13),很可能馬可就是由彼得帶領得救的,所以視他為屬靈的兒子。又根據早期教會的傳說和馬可福音的內容,我們可以推知馬可也曾跟隨彼得學習事奉主,甚至整本馬可福音書乃是出於使徒彼得的傳授。馬可曾被稱為使徒彼得的傳譯員,因為他把彼得口授的福音書,寫成希臘文,就是這本《馬可福音書》。帕皮亞(Papias)說:『馬可記下他所記憶的...』猶斯丁(Justin Martyr)稱本書為《彼得的回憶錄》。愛任紐(Irenaeus)說:『彼得和保羅去世後,馬可給我們寫出彼得所講的。』俄利根(Origen)說:『馬可寫的福音是彼得指導他的。』所以有許多解經家稱馬可福音為《彼得的福音書》。根据一些可靠的傳說,馬可曾到過埃及傳福音,是亞歷山大城的第一位宣教士,在那里建立了教會。又有一說他被埃及人打得半死,拖過几條街道,囚在地牢里,最後被人燒死。一個曾經畏懼退縮且變節的青年,最終勇敢的為主殉道了。

 

二、寫作時地:一般認為本書是寫于主後5060年間,為四福音最早完成的一卷。寫作地點傳說不一,有的說在羅馬,有的說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也有說在巴勒斯坦。 

 

、寫作對象:本書寫作對象是羅馬及猶太化的外邦信徒,因為本書很少題到猶太背景的事;引用猶太文時均解釋其意義(三:17等);對于猶太習俗也加以解釋(七:34等);常用拉丁字如「護衛兵」(六:27)、「百夫長」(十五:39)等羅馬官方文字。

 

四、主題;本書主要信息是神的兒子以僕人的身份來作人的救主。是撒迦利亞三:8所預言的「僕人的苗裔」,也是以賽亞五十三:11所論到「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并且他要擔當他們的罪孽」。馬可福音所描繪的主耶穌像「牛」(啟示錄四章第二個像牛犢的活物),牛有兩面的功用,其一是生為耕种;另一是死為獻祭。馬可前十章是耕种,後六章是獻祭。這就是整卷馬可福音給我們看見的。

 

五、特色:

1.     馬可福音是四福音中最短的一卷,馬可本人也未曾跟隨過主,但馬可福音中對于主一言一行的描述,均詳細報導,猶如目睹。遠較其他福音書詳細和生動。他對每一件所發生的事,如人名、時間、地點乃至每一個細節,都以其獨特的風格來描述。他的記載雖簡洁卻完整,馬可只用三兩筆生動的描述,就概括了馬太用八章的篇幅所記載的。他用九章的篇幅所寫的,馬太就要用兩倍的篇幅來完成。

2.     本書以記載主耶穌的行動為主,短短十六章的篇幅,卻記載了主所行的十八個神跡,只有兩篇論談(4:1~3413:1~37)。而且書中也經常出現「就」、「隨即」、「立刻」、「即時」、「連忙」等字眼,(原文為「euthios」,英譯「straightway」 或「immediately」 )。這都反映出本書所描述這一位僕人而救主的行動是何等的敏捷、迅速、連貫,沒有半點的松散和拖延,所以又有人稱本書為「行動的福音」。

3.     本書證明耶穌是「神的兒子」(一1):

·         馬可的見證——「神的兒子,耶穌基督。」(1)

·         以賽亞的預言——「預備主的道。」(3)

·         約翰的宣告——「有一位在我以后來的,能力比我更大。(7)

·         受浸的時候,從天上有聲音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一11

·         趕鬼的時候,鬼稱祂為——「你是神的兒子。(三11

·         在公會受審的時候本書,自己承認是神的兒子——「我是。14:61-62

·         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百夫長不禁說——「這人真是神的兒子。15:39

4.     本書以記載耶穌「受苦」和「死」為主。本書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十一至十五章)記載主在世上的最後一週,包括在耶路撒冷如何受苦難,死在十字架上,後復活和升 天的經過。

本書是按照所發生時間的次序寫的。全書十六章之中有十二章是用「又」(共用過30)開始的,表明作者敘述的語气是連貫一致的,所以最好的讀法是一气呵成的讀完全書,才能體會本書的精華和亮光。

 

六、重點:

1.     馬可福音啟示主耶穌是僕人,所以沒有記載主的家譜,也沒提及他的出生和童年,因這對于一個僕人來說,他的出身是不重要的。本書也少記載主的教訓,卻多描述他的工作。馬太所載的五篇重要講論,本書只作了很濃縮的陳述,甚至登山寶訓也沒有收錄在其中;主一共講了36個比喻,馬可只記載了其中6個,但對主的手所作的,描寫得特別出色、細膩(一:31,六:2,七:33,八:2325,九:27),這正符合他作僕人的身份(手是一個僕人工作的最大象徵)-少說話,多作事。

2.     其他福音書所記載主責備人的話,本書全沒有提及。例如責備加利利諸城的人不悔改(太十一);文士和法利賽人假冒為善(太二十三;路十一等),在本書一楷刪除,因為作僕人的該是受教听命,而不是去責備人。

3.     整卷馬可福音給我們看見主耶穌是最完美的僕人,他在事奉上的每一方面都是我們的榜樣:他的殷勤工作、卑微服事、隱藏自己、藉禱告聯于神、富有感情等等都配得我們去追隨。

4.     本書對主的啟示雖重在作僕人的一面,但同時也在多處說明他是神的兒子,甘愿降卑成為卑微的人子,舍命作多人的贖价(十:45)完成救贖之工,然後從死里复活,被接到天上,坐在神的右邊(十六:19)。這是一條從卑微達到榮耀的路,這正是保羅在腓立比書二章611節所描述的:「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有心順服,以致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与神」。這就是主作僕人所走的道路。

5.     從十一章開始,馬可記載了主耶穌在地上的最後一週。這八日是主耶穌工作的頂點。祂為了完成了救贖的工作而死十字架上,復活并升 天。

·         星期日:主耶穌進耶路撒冷宿伯大尼。祂騎著驢駒光榮的進入耶路撒冷。群眾把衣服、樹枝等鋪在路上,又大聲的喊叫和散那,這是歡迎君王的儀式。群眾聽見耶穌所行偉大的神蹟,擁戴祂為彌賽亞。(十一1~11)

·         星期一:祂咒詛無花果樹,暗示神將國度從以色列身上挪去,賜給結果子之百姓;祂也潔淨聖殿 (十一12~18)

·         星期二:無花果樹枯乾,耶穌與宗教領袖辯論有關權柄、納稅、死人復活、最大誡命問題,顯出祂的智慧及權柄。祂反問他們一個關於基督的問題,因此籠住眾口。之後,祂立刻責備法利賽人和文士,稱讚寡婦的奉獻,講論末世的事情等。繼而用兇惡園戶的比喻闡以色列惡行,殺害先,殺害神的兒子,所以神要棄絕們。然後,祂論及末世預言,帶出未來世界及以色列前景。祂藉此教導我們要警醒、謹慎、禱告;又要忠心盡己本分做管家,等候祂的再來。

·         星期三:沒有記載。十四章1節說「過了兩天」,卻沒有交代這天做了甚麼。

·         星期四:馬利亞在西門的家向主基督獻香膏,得主讚許(十四2~9)。但加略人猶大卻作賣主之計劃(十四10~11)。在這天與門徒共進逾越節的晚餐,預言彼得不認主,客西馬尼園的禱告,耶穌被賣與被拿,在該亞法處受審,被解往彼拉多處。彼得在這時三次不認主,應驗了主的預言 (十四:12~72)

·         星期五:在彼拉多面前受審,受羅馬士兵戲弄,到各各他路上,最後被釘,與罪犯同死,又被葬於財主約瑟墳墓中等。(十五)

·         星期六:沒有記載。在墓中,兵丁守墓。

·         主日:幾個婦女到墳墓去,看見一個天使出現,為主耶穌的復活做見證。耶穌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見證主耶穌的復活。繼而向門徒顯現,堅立他們的信心,將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的大使命交給他們。(十六)

七、鑰字/鑰節:鑰字:「就」、「立刻」(一:18)本書用了41(新約聖經共用過89)。鑰節:十:45

 

八、鑰義/分段:本書主要信息,是在論到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道成肉身,取了奴僕的形像,在地上作神完美的僕人,目的是為服事眾人,為世人的罪捨命在十字架上,後復活和升天,而完成了救贖的工作。本書共十六章,根據內容要義,可分為四大段如下:

 

大綱

僕人的

預備

僕人的事奉

僕人的

順服至死

僕人的高升

重點

开始

权柄與遭拒

十架

得胜

分段

 

先和

鋒受

、試

受探

   浸  

 

經節

1

1~5

6~8

8~10

10~13

14

15

16

16

主題

大能的工作

受難與釘死

三年

六個月

八天

地點

加利利與約旦河外(比利亞)

猶大與耶路撒冷

時間

主後29~33

拾穗

 

 

 

 

 

 

 

 

 

 

 

 

 

 

 

 

 

 

 

 

 

 

 

 

 

 

 

 

 

 

 

【神的同在比計劃更重要  】

在我看來,「節目」和「編排節目」這些辭句這樣頻繁地出現於今日教會的用語中,縱令不能肯定是不吉利的,似乎也是具有深意的。

我十分知道這些辭句都是借用的,用來表達一般教會禮拜程序的項目,比其他任何言辭都更加恰當。但是,因此而使聚會變得如此整飾的事實,使少數想要公眾敬拜遵循新約秩序的人就感到非常不安了。

當我們將現今刻意編排好節目的聚會與新約方式的聚會比較一下,就使我們想起一位讀了頗普(AlexanderPope)所譯荷馬所著之《奧德賽》(Homer's Odyssey)譯文之著名文學批評家所說的話:「那是一首 美麗的詩,但那不是荷馬的詩。」

照樣,今日那快速且有高度興趣之娛樂式的聚會,可說是節目編排得極巧妙的模型—然而,並不是基督徒的聚會。在每一種本質上,二者

可說是各不相子的,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同樣有許多人聚集在一個場所中。這裏是相似的終點,同時也是顯著不相似的開始。

首先,在這兩個聚會中所注意的對象是不同的。

無論是擘餅聚會、福音聚會、禱告聚會,或任何一種真正屬於基督徒的聚會,所注意的中心總是基督。「因為無論在那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我們的主說的這些話,已經為一切基督徒的聚會定下了模型。五旬節聖靈降臨以後,在新約上各處所記基督徒一切聚會的一種顯著特色,乃是信徒都全神貫注於他們的復活主身上。

甚至頭一次的教會大議會(這議會可以稱為一「事務」會議,如果在聖經時代真有此事的話),卻是在極嚴肅且極虔敬的氣氛中舉行的。他們論到神、基督、聖靈、聖經,和那些獻己之人,他們為了耶穌的名不顧性命危險。

他們商議了一會,然後便草擬了一封公函,由猶大和西拉送交給外邦教會。召開這樣的會議而沒有議程,那當然是難以想像的事。人總得知道他們聚會是討論何事。雖然如此,最要注意的一點是:議程乃是在基督徒的敬拜氣氛中進行的,意識到神同在的更大榮耀中他們便無視於節目了。

再者,在新約中的傳福音聚會和奮興會,從未與敬拜脫節。使徒行傳是佈道和向外宣教活動的記錄,但總是意識到神的同在,而初期那些基督徒從未有一刻忘卻了這個事實。那些門徒從未用魔術來吸引群眾。他們仰賴聖靈的能力帶領他們一直往前走,他們將他們的活動與基督連結起來,情願或得或失都要與祂同在。

至於要「編排節目」,並利用耶穌為主顧者,這種觀念是他們連想都沒有想過的。在他們看來,基督就是一切。在他們看來,基督就是一切所圍繞的對象;祂是阿拉法和俄梅戛,是初也是終,起初這樣,現在仍然是這樣。

基督是初期那些信徒心中的一切,這個有力的事實不但支配他們的行為,也支配他們內在的態度。他們的心靈、他們的舉動、他們的期望,都是從他們那孺子般以耶穌為在他們中間的創造主、教會的頭,和他們所承認的大祭司之確信中所發出來的。

我坦率地承認:沒有程序便不能舉行基督徒的聚會。如果要保持秩序,就必須有聚會的程序。如果要唱兩首詩,就必須知道那一首應先唱,這種安排不論存於某人心中或記於紙上,那就確實已經有了一種「節目單」了,不管這種說法我們是多麼不喜歡。

我們在這裏所看重的一點是:在我們這個時代中,節目已代替了主同在的意識。是節目,而不是榮耀的主,成了吸引的中心。因此,任何城市中最受人歡迎的教會,大概就是供應最有興趣節目的那間教會;那就是說,那間教會能使會眾欣賞最多而且最好的特別節目。這些節目的編排,旨在保持事事動人,並使人人都有所期待。

它的可惡處全在於其對於基督徒及各處教會的影響。甚至那些想照所指示之樣式服事神的人,也受了以節目代替意識主同在的欺騙,結果他們是從未成為真正成熟的基督徒。

他們屬靈的食慾被敗壞了,他們對於屬靈價值的感覺在他們宗教生活裏開始時就遲鈍了。他們之中有許多人年復年地,並未覺察到他們每星期日去看去聽的節目根本不是基督徒的東西,而是那些熱心,但卻受了矇騙人士所加諸教會的異教觀念。

我們每一個人若設法在我們的教會中培養主同在的意識,將對聚會大有益處。

我們若把基督作為最高而且不變的敬拜對象,在公眾敬拜的秩序中節目便不越分,而可有輕微的幫助。我們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的話,節目最後就會把真光全然蒙蔽了;那就非教會所能堪了。

摘自── 陶恕拾珍集(2)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陶恕小傳 (A. W. Tozer, 1897-1963)】  

  引言

  “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十一6)

  如施浸約翰成為主耶穌的先鋒,為他預備道路。陶恕也是在歷史中荒涼期間,是所神興起來的一位先知。他因著有一顆單純渴慕神的心,得以听見神那隱秘的聲音,并看見他的榮面。這個深刻的屬靈經歷,使他有權柄和勇气,在這邪惡墮落的世代,單獨地為神作見證,一生忠心地事奉神。他棄絕一切的理學、傳統知識,只謹慎地以聖經中神純正完全的話為根基。他不倚靠任何力量,只倚靠聖靈的能力。

  在他一生中,他熱切地与神相交,在聖靈的引導下來解釋神的話語和旨意。由于他清心的追求,他發現了不少隱藏的真理。在他的信息中,為了維護純正的真理,往往直接地指出許多這世代的不義与摻雜,而成為二十世紀的“憤怒的先知”。

但在這荒涼的世代,他那充滿了對神渴慕的信息,正供應了不少屬靈飢渴的聖徒,使他們得以飲于活水的泉源。

  童年的生活

  主后1897421日,陶恕(Aiden Wilson Tozer 18971963)是出生于拉候賽,即現在美國賓州的紐堡。在六兄弟姊妹中,他排行第三。父親名叫“雅各”。祖父“吉柏特”是英國人,十九世紀中葉遷居美國。陶恕的家鄉,是多石多山的地域。所以,他從小就看見那里的人們,在古老的帳棚裏聚會。沒想到他長大以后,也曾多年在這种帳棚聚會中傳道。

  年幼的陶恕是個聰明伶俐,專愛搗亂的孩子,但卻有著一顆溫柔善良的心,曉得愛護嬰孩和小動物。

  有一次,家里養了一只營養不良的豬,陶恕就用奶瓶喂它吃奶,把它養大。還有一次,他發現了一只生下不久,有三個耳朵的畸型小羊,因被母羊冷落,于是常把它摟在怀里。結果這小豬、小羊都成了他家里的寵物。

  陶恕童年時,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看不見他日后的屬靈品格。他常因小事与鄰居孩子們吵架,惹父母生气。

  一天,陶恕和他的妹妹爬上一棵苹果樹,在樹枝上蕩來蕩去,隨口唱著儿童詩歌:“在天堂可有地方,為像我這樣的小孩子?”一個精明的鄰婦,就馬上從草叢中插嘴說:“如果你想上天堂,就得先改好你的行為!”由此就可以看見,他的童年是如何的頑皮的了。

  還不到十歲,他的大哥就到亞克朗的橡膠公司工作。陶恕只好負起成人的責任,留在農場上工作,如撒种、栽种等。

  農場的工作歷時未久,悲劇就突然發生了。一場大火就把他的家園燒的清光。那起火的原因,是一個老婆婆把木屑扔在炭堆上,火焰冒出煙囪,燒著了木頭蓋的屋頂,加上干燥的气候和強風,火勢很快的蔓延開了;然而才十歲大的陶恕,早有了准備。他一把拖起他的弟妹,就往安全的樹林中逃避。原來他早已夢見火災,并曾告訴家人,若夢境成真,他將如何行動。

  大火過后,陶恕一家在舊地重建家園,在那里又住了五年多。1912年,他們舉家遷往亞克朗与長兄會台。陶恕与父親和妹妹,都加入長兄的公司作事。

  以今天的標准來看,陶恕的教育程度實在低淺,他只讀過初中。此外,在他的農庄生活里,也只能利用主日,來閱讀他僅有的几本書。他沒有什么音樂天分,所以很慷慨地,把一個免費學琴的机會讓給他妹妹。

  到了十五歲時,他的藝術才華開始顯露。他參加了卡通繪畫班,并大有表現,他的素描充分表露了他敏銳的才智。不過得救之后,他對這些東西,就再也不感興趣了。

  在亞克朗,陶恕一家才有机會首次參加教會聚會。陶恕亦開始陪同弟妹上主日學。但他真正得救,卻是日后的事。

  得救与追求

  1915年,他十八歲生日快到時,陶恕得救了。那經歷就像當日保羅往大馬色的途中遇見主一樣。當時他身在鬧市的街角,与一位年長的露天傳道人一起。那人所說的話中肯有力。他說:“你若不知道怎樣可以得救,只要呼喊神,說:‘主阿,怜憫我這個罪人!’”于是陶恕回到家里,躲在樓上,內心開始掙扎,与神接触、摔跤。

  結果,他從房間出來時,已是個新造的人了。跟著他在亞克朗的恩典循道會聚會,然后在弟兄會里受浸。他重生得救的過程似乎是一瞬間,其實在這之前,神已作了相當長久的預備;譬如借著他的祖母瑪嘉烈,經常向孫儿們講述神,也借各樣的環境翻松土壤,把生命的种子撒到他里頭。

  得救后,聖靈的工作改變了他的生命。他的心竅開啟了,并且主所給的恩賜,也逐漸在他身上顯露,冢人和朋友都能看見他的改變。不過這只是他屬靈旅程的開端,要走的路還長遠呢!他的性格需要經過主的磨練,恩典与知識,還需要不斷增長。聖靈的果子成熟,必須待以時日。漸漸,他年輕時憤世嫉俗的態度除掉了,對主信心日堅。以前專好爭吵辯論,現在也變得比較仁慈體貼了。

  陶恕一得救馬上為主作見證,跟弟兄姊妹一同在街上傳福音,又召開禱告眾會。起初他只憑一股火熱,不等候聖靈感動,就跑去挨家挨戶按門鈐,邀請人到他家里聚會。

  在他的屬靈道路上,惟一失足的經歷就是,有一次,他忽然丟下家庭及工作,跟一個童年的密友,乘小艇沿著俄亥俄河漫無目的地順流而下,一心要去闖世界。不料半途船翻了,兩人可幸無恙,但一切財物盡失。結果,他滿臉羞慚地回亞克朗老家去。這次教訓使他日后更能幫助那些軟弱退后的信徒。而另一面,經過這些事后,他對主反而恒切追求,信心日益增長,在靈性上有快的成長。正如詩篇所說的:“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

  密室的禱告

陶恕初得救時,雖然靈命尚淺,卻已深知內室生活的重要。他經常把自己分別出來,找個清靜的地方來讀經、禱告及与神有親密的交通。由于家中缺乏地方,他便在地窖中自辟密室。每次,當他的妹妹艾西下樓取東西時,若听見哥哥的禱告聲音,便赶快回避,因為,她知道哥哥正在与神摔跤。陶恕很早便開始了禱告的生活。他時常隨身攜帶一本禱告簿,內中記下為自己或別人禱告的事項。這些的禱告,大都是与屬靈生命有關的。

  以下是一個被稱為基督見證人的禱告:是他按立為牧師那一天,對神傾吐的靈。長老和牧師為他按手禱告后,他退到密室,安靜地与神交通。

  他禱告:“主阿!我的神阿!我听見祢的聲音,也懼怕祢的囑咐;在這最危急的時候,祢竟將莫大重擔的工作托付我;我深信祢必搖撼万族、地上和天上。主阿!求祢恩待我,使我得稱為祢的仆人。除了像亞倫一些被神呼召的人以外,從來沒有人得過這稱號。祢吩咐我向那些緊閉心門,頑梗背逆的人講解信息;但是,主阿!他們既拒絕祢,哪里還肯接待我,我只不過是祢的仆人。

  我的神阿!我不再浪費時間,為我的懦弱悲痛和推卻工作;因為責任不在我,而是負在祢的肩頭。祢曾說:‘我認識你、我差遣你、我洁淨你。’祢又說:‘你要走遍我差遣你去的地方,我要你說什么,你應直說不諱。’我是誰?怎配与神辯論,又質疑上主的至高權柄呢?一切的成就与決定乃在乎主,并不在我。所以,主阿!一切都照祢的旨意行罷,不要成就我的心意。

  先知及使徒所傳講的神阿!我知道只要我榮耀祢,祢便榮耀我。求祢幫助我許下這神聖的誓約,在將來的工作上,無論得与失、生或死,凡事都要歸榮耀給祢;并堅守此聖約,直到生命的盡頭。

  神阿!這是祢作工的時候;仇敵已進入羊欄,小羊巳受侵襲和分散。但很多的牧羊人,卻忽視羊儿所遇見的危險,只是對環繞羊群的諸般危險訕笑。羊群被這些雇工欺騙,還忠心耿耿跟隨他們,一步一步与豺狼相近,隨著被宰殺消滅。我懇切地祈求祢,賜給我明亮的眼睛,洞察仇敵的所在;加給我聰明智慧,分辨信徒的真偽。使我更有勇气,忠實見證所看見的异象,又求祢賜給我有祢的聲音,讓軟弱的羊儿,也認識這聲音來跟隨祢。

  我主基督!求祢使我靈命丰盛,將祢的恩手加在我身上,用新約使者應得的油膏抹我,免我徒說屬祢的事,卻沒有救人靈魂的力量。求祢幫助我,叫我不要變成文士,忘記祢的呼召。求祢叫我不要仿效現代牧師一樣的虛偽,救我脫离甘心妥協,假冒為善及視傳福音為職業的危險,使我不要從教會的大小、教友的多寡、每年奉獻的數目判斷教會的好坏。也提醒我不可忘記自己是神的使者,不是道德的提倡者,更非宗教的經營家;讓我成為基督的奴仆。救我靈魂脫离屬世物質的欲望,叫我不要渴望成為眾人羡慕的對象,也免我被世事所縛束,在屋里徒然浪費光陰。

  神阿!求祢管教我,當我与那天空的掌權者,和黑暗世界的惡魔角力時,求祢吸引我到安靜的地方去禱告。不要讓我沉迷口腹之欲;教導我如何儆醒,成為耶穌基督的精兵。

  在我屬靈生命的道路上,我愿意選擇困苦而工資少的事奉。我永不苟安,務要學習棄絕一切能減輕工作的方法,例如別人找尋平坦小徑,我會毫不猜疑選擇十架窄路;我雖預知有很多難處,但我會默然不語地接受。如果,這些攔阻是從祢的聖靈而來,也是祢賜与我的恩典;求祢幫助我抵擋不止息的阻攔,教導我利用所遇見的難處,使我不會傷害我的靈性,和減低我從上頭來的力量。假如祢允許別人稱揚我,讓我不忘記,我本不配得褒贊。倘若,他們像我一樣深入認識我,必收回他們對我的尊敬,轉而尊敬那些值得尊敬的人。

  宇宙万物的主阿!我把以后的一切日子,都奉獻給祢用。無論時日是多是少,全隨主旨意安排。讓我不在尊貴人前屈膝,倒愿服事那些低微貧苦的人。這不是我所選擇,我也不愿意改變祢所定下的計划。我只是祢的仆人,一切順服祢的吩咐,祢的命令在我看來,比世上的福分、地位、功名更為美好,我愿為祢撇下世界或天上的一切。

  雖然我被神呼召揀選,愿我永不忘記我只是出于塵土,并且,充滿了天性的敗坏和害人的私欲。所以我懇求救主,救我脫离自己罪惡的捆縛,求聖靈及祢的能力充滿我,使我披戴從神而來的能力,到處述說主的公義,盡力傳揚神的慈愛。

  親愛的主!當我年老無力,或太疲乏不能繼續工作時,求祢為我在天上預備地方,讓我加入眾聖徒的行列,活在永遠的榮耀里。阿們!

  他的禱告影響他的講道頗深。他不僅單對人講禱告,其實,他每一篇信息實際,就是他禱告所產生的結果。他經常平臥在地上禱告;先用一張紙鋪在地面,使地氈的塵埃不至沾到臉上,然后,鄭重地謙卑俯伏,仰望三一神的榮美。在這樣的敬拜、仰望中,神自己就向他顯現啟示。

  陶恕深覺基督徒的生命,就是禱告的生命。我們的禱告与生活必須平衡,整體來看,我們有多高的生活,就應當產生多高的禱告。在急難中的呼求,就像太平門,只是供給人臨時脫難,并不能代替正常的禱告生活;反之,這類禱告是不正常的,只是一時的屬靈行為。水不能高過本來的水平,照樣,一個基督徒也不能以突然、間歇性的努力,來提高本身屬靈生命的水准。果子的產生,完全根据樹的生命的情形。

  看見了禱告的要緊后,陶恕每作一件事,都謙卑的帶到神面前,作長久的禱告与尋求。他的許多著作,都是在長時間禱告和默想中成全的。他的著作絕不是頭腦的神學,而是內在深處生發對神的渴慕。《渴慕神》(ThePursuitofGod)這本書,乃是他長期跪在神面前禱告中成全的。所以,這書充滿了無比的力量和祝福。

  屬靈的爭戰

  1918年的426日,就是陶恕二十一歲生日過后的第五天,他与愛達西莉亞福茲結婚,婚后生有七個子女。陶恕的岳母是位敬畏神的虔誠婦人。她一直禱告,求神為她的女儿預備一位信主的丈夫。神果然听了她的禱告。日后,陶恕在屬靈追求上得他岳母很大的幫助。她鼓勵他過一個殷勤的生活,又把自己的屬靈書籍借給他閱讀。

  陶恕深信救恩是臨及全家的,因此,很快便帶領他的父母与兩個姊姊信主。婚后第一個夏天,他与小舅在西維珍利亞學校里開福音布道會。接著,他應征加入美國陸軍,在部隊服役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此后,他屬靈的爭戰期開始了。當時,維珍利亞教區的監督舒曼博士發現了他的恩賜,雖然,陶恕未曾受過任何聖經學校的訓練,但仍被按立為當地宣道會的牧師。時為19192月。

  陶恕年輕時,既害羞又沉默寡言,家里有客人來時,他不是逃到屋外,就是躲進廚房去,若是可能的話,他便獨自的吃飯。雖然他是如此內向,但在公開的職事上,卻是靈里火熱。基督的愛除去了他的畏縮。不過在他的生命里,他都是獨自往前的,為著与主交通,他甚至要遠离家人和好友。

  這种生活對陶恕的家人而言,自然不太好受。實際上,他就像個結了婚的修士一般。他沒有汽車、地產,也不要銀行戶頭,任何能叫他發財的机會,他都不屑一顧,有時甚至拒絕加薪。當他出外傳道時,他的妻儿便不能与他共享天倫之樂。他完全接受主在路加福音第十四章二十六節所要求的:“人到我這里來,若不愛我胜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陶恕几乎對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意見。在某些事上,他更是態度強硬。你可能不同意他的看法,卻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与坦誠。他說話詞鋒銳利,也不管是否傷了別人。不過有時,他也會因話語過分而懊悔。

  在宣道會的一次會議中,他強烈反對一項已經通過的事:他的話語很重,最終,他所提出的意見并未得著同意。回家后,他開始感到不安,雖然,他認為自己的立場是對的,但卻發覺話語說得太過尖酸刻薄了。這事之后,他寫了篇信息,是他有力的作品,題目為:“征求:勇气加上謙卑”,其中有几段如下:

  “剛烈的性情,是難以順服的,而更難辦的是人因著驕傲,用自己的方法來幫助神。”

  “使徒保羅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他似乎有著十足的勇气,百般忍耐的性情,以及神的寬容。從他得救前的光景看來,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的,若沒有神的恩典,他將會成為怎樣的一個人。當他從旁幫助那些用石頭打死司提反的人之后,便四處尋找基督徒,向他們口吐威嚇凶殺的話,甚至在他得救后,對某些事物的判斷,仍是速決的。當出去傳道時,他斷然拒絕帶馬可同去,可見他對不信任之人的態度。然而歲月、患難,加上与忍耐的主日益親密的關系,似乎已改變了這個弱點。他晚年的日子,都充滿了甘甜的愛,馨香的怜憫与寬容。我們也應當有這樣的改變。”

   讀經的經歷与認識

陶恕認為聖經是他路上的燈,能將他引進永遠的福分里:所以,每天在閱讀其他刊物之前,他總是先讀聖經。他的工作也以聖經為根基。聖經中的話語,是啟發人靈的,里面所記載的人物,是活潑的,其中最重要的主角——耶穌基督,活現在紙上,清晰而肯定,從古至今歷久不變。人若深愛并相信聖經的作者——神自己,就得著智慧与啟示。

  他得救后,就不停地搜集各种不同版本的聖經,不論是新譯本或新版本他都要買。這愛好漸漸成了他終生難除的習慣。盡管他已經歷了多次慘痛的挫折和失望,但是只要一有新譯本出版,他還是禁不住要去書店買一本。

  他多次尋找,渴望能找到一本集各版本精義于一身的聖經,能將聖經的原意明顯地表達出來,就如一個优良晒相技師之沖晒,能把底片完全表露無遺。然而,事實卻不如他的理想。

  他說:“對每一本新出版的聖經,經過數天或數星期的仔細研讀,總發覺手中的不過又是一本平平無奇的譯本,只好失望地把它推開,再回到我最喜愛且熟讀的欽定本聖經。我對里面的翻譯和印刷方面的錯誤,都已相當熟悉了,因為聖經教師們,總是不厭其煩地指出這本古老譯本的錯謬之處。

  后來,他道出了自己多年來讀經的錯誤,因他把自己下沉的靈和冷淡的心,歸咎于聖經里話語的本身;認為普通的言語不能清楚、充分地表達真理。所以,他心里總存著一個怪念頭,以為只有從各种不同言語,或字眼的譯本來看神的應許和命令,才能有助于信心的接受和對神的順服,其實,這也是錯誤的。

  神話語的目的,是要表明得救的真理,把人帶到基督面前,使人成聖,吸引人与神交通,并教導人認識義和信。無論何人,只要用禱告的靈去研讀聖經,就算是一本最簡單但忠于原意的譯本,聖靈也能點活其中的真理,并吸引人的心歸向神;一切在乎聖靈的工作和讀經者的反應。那些正确、忠實的版本固然重要,但最好的譯本,也不能改變一個人。美麗的修辭往往令人沉迷在其中,而忽略了神的要求。一個人如果無心遵行神的旨意,即便讀任何譯本,都不能叫他里面得著平安。

  陶恕體會到,閱讀聖經時,不應當倚靠外面的幫助。今日許多信徒讀經,總喜歡跟隨一些解經或讀經計划之類的書籍。信徒若養成這种倚賴的習慣,把讀經變得因循、机械化,便叫聖靈無法說話。真正隨從聖靈引導來讀經的信徒,常將一些章節在神面前揣摩數日,直到話中的真理在他里面放光,他若在某些經節上沒有跟神辦好交涉,就不肯放棄,繼續把自己交給聖靈,讓聖靈來運行和光照。

   屬靈的職事

  新約中的先知与舊約時一樣,都是在聖靈的引導下,在公開的聚會中說話。陶恕早年在芝加哥傳道時已發覺,似乎先知的油膏在他身上,他感到為神說話,是何等重要。他与使徒保羅一樣地宣告說:“神樂意將他儿子啟示在我心里,叫我把他傳于外邦人中。”

  故此,他以活的基督為他權柄与能力的源頭,并确信神在用他說話。既作神的出口,便以高舉基督為一切的中心。他認為高舉基督比賺得靈魂更要緊,“愿祢的名被尊為聖”。神的名,在這背叛的世代必須被高舉,好使神能得著他起初原有的地位。因為神救贖的目的,是要恢复他在人里面正常的地位,叫自高的人,再俯伏在坐寶座的主腳下。

  先知以賽亞曾把罪人,喻作走迷了路的羊——“各人偏行己路”。他們以自己的道路代替神的道路,乃是罪的中心,是背叛、不信、自私、己意的摻雜。這正是今日世人所犯的錯誤。在美國、歐洲、及至鐵幕國家,神在人心中根本無法居首位,最多也只有居第二,或第三的地位而已。

  陶恕引用法國昆虫學家費比瑞的一個有趣的發現作為比喻:一群昆虫中,只要有几只領先環繞瓶口而行,其它的便會盲目地跟隨;經過多日無謂的繞行,它們就都從瓶口上掉了下來。陶恕說基要派的領袖,就像這些昆虫。許多世紀以來,他們一直在小小的瓶口上彼此跟著走,每一個都怕會超越半步,沒有一個敢去找新的方向,因此,只好像奴隸般地互相附和。陶恕強調說,這全是因為他們偏离了那高深的,被靈充滿的生命,而這生命是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的。結果,基要派的屬靈情形日趨下坡。

  因此,陶恕覺得教會的复興,基本上是在于個人的屬靈生活。假如教會的每一分子,都能有更多的禱告、過聖洁的生活、彼此切實相愛、熱切事奉神、服事弟兄姊妹、更多追求像主,教會才有复興的盼望。他并指出,這复興不在乎多舉行几次會議或宣傳,只要帶領的弟兄姊妹,愿意絕對跟隨主,他們就能夠成為聖靈合用的器皿,帶進教會的恢复;否則,縱有再多聚餐与飯后交通,也是枉然的。只有常常活在信心中,不斷地禱告、順服,才能帶進真正屬靈的复興。

  另一面,他認為傳道的組織及個別的傳教士,必須達到更高、更新的使徒標准;否則把那些腐敗、低品質的福音傳講出去,徒然浪費時間及金錢。除了純正的福音,和新約的教訓,傳道者無權柄將其他別的東西帶進教會。

  他鼓勵凡相信聖經的基督徒,都不要懼怕聖靈。過分的靈恩運動,曾把不少神的子民嚇得逃离了活水的泉源。為了避免強烈的靈火,他們宁可無火;到了一個地步,甚至讓“屬靈真空”的情形出現。然而,神是幫助那些屬靈飢渴信徒的,我們必須相信他,讓他來作工。

  對于新約時代的教會,陶恕堅持要完全根据聖經所啟示的樣式。摩西建造會幕時,神給他的藍圖里,連最細微的東西,都有清楚的啟示。摩西決不能改變神原初的計划,他必須遵照神在山上所指示的樣式去建造。在此可以清楚看見,神才是那設計者,他有主權去決定一切,是人所不能更改的。今天新約教會的原則,無論是教訓或方式,都必須按照神聖言的指示。

  原初教會作事的法則,是直接從神那里領受的,是經過聖靈向使徒啟示的。新約所記載的一切,就是神對教會的整個藍圖,此外,神沒有再加添什么其他的東西,任何人偏离了神的計划,都將招致虧損;近則影響當時四周的人,遠則影響至未來,把神在地上的教會陷入邪惡里。

  那些看似好心,其實卻是愚昧無知的人,常令教會受到無可言喻的破坏与虧損。這些人,自以為比主耶穌更清楚神的工作,他們一連串的改良運動,大大攔阻了真理的開啟,使神聖的計划和樣式被改至面目全非。倘若原初的使徒能回到地上的話,他們絕對認不出,這就就是當日原初的教會。

  許多人不斷地把新東西帶進教會,也不理會這些東西,是否合乎聖經真理,都一律當作正統的方法和形式來接受。很快地,這些外加的東西,便与純正的真理同被認可;漸漸形成:若有人抨擊這些,便等于抨擊真理了。陶恕惊奇地指出:“福音派的信念實在奇特;一面站在真理的地位上,批評羅馬天主教不合聖經,另一面卻又容許在教會中,有許多如聖水之類無聊的宗教東西存在。”今天流行的宗教電影,便為陶恕所批評,他認為這是一個摻雜了世界的作法。

  末了的話

  陶恕一生的忠心事奉神,正如他在受職成為牧師時的禱告一般,他只揀選神的旨意,并忠心的為神說話。由于他的信息簡洁、有力,且切中時弊,故被公認為二十世紀的先知。雖然在他中年時,稱許、榮譽從各方而都臨到他,但這些,一點未影響他向神所存單純的心,也沒有叫他的能力受到損傷,他仍然只要神的自己;因此,到了晚年,他屬靈的生命便越顯丰富。

  多年經歷神、与神交通相默想神的話語,使他成為一個更深認識神的人。就像雅各臨終時,扶著杖頭敬拜神一樣,陶恕晚年的信息,也充滿了對神的敬拜;他認為一切的聚會、禱告、贊美、唱詩、見證或寫作的中心都是神自己,而這一切的高峰,乃在于對神的敬拜与贊頌。這是永世時聖徒惟一所要作的,如同啟示錄中的二十四位長老,在神面前不住的敬拜一樣。

  在這方面屬靈的經歷,可從他晚年所著——《認識至聖者》(The Knowledge of The Holy)的書中看見。全書充滿了他對神各面品格的認識和經歷,以真誠敬拜者的生命表現出來,完全沒有神學八股的言論,也非以优美委婉之詞吸引人。

  他說:“神是一位有位格的神,當我們准備我們的心尋求他時,我們對祂的認識,必因越親密就越增多。當神的榮耀借著聖經的話,向我們里面照亮時,我們可能改變以前對神的信心,也許我們需要安靜且溫和地与當前教會中,盛行的拘泥原文或譯本的研經風气斷開。”(認識至聖者第二十三章)

  這是他對當今教會荒涼的光景,和一些信徒對神低淺的認識,所提出之惟一的救法。他心中充滿了神自己,他的負擔不再是作一個憤怒的先知,斥責這邪惡的世代;而是實用、直接地高舉神,把人領到神面前,讓神的儿女借著聖靈的引導,對神有更深的認識和經歷,從而對神產生正确的敬拜,并學習在凡事上認識他、經歷他。

珠璣語錄

―― 陶恕

 

十字架不但結束了耶穌的生命,也結束了每一個真正跟從主的人的舊生命。

 在神的眼中,我所付上的,不是按我曾付出多少來衡量,而是按我獻上之後,還餘下多少來作標準。

凡積極參與教會事奉的人,必須慎防兩種相反的陷阱:一種是由於成功而來的得意洋洋,另一種則是由於失敗而導致的沮喪失望。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