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8-9-2009)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我心所追求乃是神自己】

一 我心所追求乃是神自己,不是樂與安,也不是福氣;

我能出代價,達到這聖地,不是我自己,乃是祂恩力。

二 因信而向前,要得神自己,憑愛而跟隨,永遠不他依;

因祂扶持我,我追隨不已,直到神答我最深的禱祈。

三 雖然這道路有時很困難,雖然這代價常是很重大,

但祂最知道我需負何擔,因到神的路必須是直達。

四 一事我所知,祂是我所要,一事我所作,祂是我所望;

在此日復日,神是我榮耀,在彼榮耀裹,神是我獎賞。

 【作者簡介】

這首詩歌(《聖徒詩歌》268首)的作者是法蘭西斯布魯克(Frances Brook,1870- ?)生於英國的巴斯,她十分渴慕傳道的工作,但因著健康因素,無法到海外成為宣教士。這首詩歌是布魯克在一八九五年所寫,說出作詩的人渴慕以神自己作目標。她深刻的體認到,只有神自己才是信徒未來的產業,信徒今日就可以在主裡有享受。

【詩歌感想】

這首詩歌的字面非常淺顯,內涵卻非常實際。這些內涵不是情緒的,乃是你在實際跟隨主的路上可以經歷的,也是應該經歷的,更是必須經歷的。第三節尤其是最好的一節,「雖然這道路有時有時很困難,雖然這代價常是很重大,」弟兄姊妹,我們不跟隨主的時候,還不知道這條道路有這麼可怕,也不知道這個代價常是非常大,但是在這裡,你能看見詩人對神的認定,以及對基督的認定,他說,「但祂最知道我需負何擔」;祂知道,沒有什麼事情的發生是沒有神的主權的,沒有什麼事情的發生會是偶然的,一切都是神所知道的。又說,「因到神的路必須是直達,或譯為「得著神的路永不能彎曲」。

真是願意弟兄姊妹從年輕的時候,就把這句話記下來── 「得著神的路永不能彎曲!

你知道,只要你稍微彎曲一點,你是會過得順當的;只要你稍微彎曲一點,你是會得著亨通的;只要你稍微彎曲一點,你是會享受名聲的;但是這時,你也知道,你不會有神,因為「得著神的路永不能彎曲」!哦,你要告訴主,「主啊,求你叫我一生不走彎曲的路!主啊,求你叫我一生不作彎曲的人!」不錯,你稍微用一點手腕,稍微用一點方法,什麼問題都能解決,但是,你要學習不用手腕,不用方法,甘受厭惡,甘受藐視,惟有這樣,你才能得著神作你的永分。盼望弟兄姊妹能有這樣的禱告,「主啊,我願意一生來跟隨你,我願意正直的來走你的道路,我絕不願意成為一個彎曲的人!」求主憐憫我們。

 摘自────你不可不唱的歌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神啊,求你垂聽我們被囚者痛苦的嘆息,求你全能的力量拯救我們,脫離一切的捆鎖,使我們身心的罪過都能除去,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羅馬聖書)

主我們的神啊!在你翅膀的蔭下,我們總是有盼望。你要扶持我們,從幼年至年老。我們的力量出於你,才是真正的能力,不然我們自身的力量只是衰弱而已。主啊,我們困倦的心靈要轉向你,只倚靠你所造的事物;我們必須歸向你自己,才能重新得著真實的力量。阿們。(聖奧古斯丁354~430年)

主啊,讓我在你裏面尋求的,不能在你以外找到。平安、安息與福祉只在你常存的喜樂之中。求你提升我的心靈,不受雜念的厭煩與困擾,只到你永生的面前。求你使我的心靈上騰至純潔、光明、寧靜與輝煌的境地,有你與我同在,我就能自由呼吸,吸收你的愛;脫離困惑與自我,得以享受安息。求你使我回轉,有你的平安,從事並承受你所喜悅的工作,阿們。(潘錫1800~1882年)

摘自──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聖經知多少?

福音書時期的歷史和宗教背景

第一世紀時的世界

福音書時期的巴勒斯坦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使徒行傳

羅馬書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後書

加拉太書

以弗所書

歌羅西書

腓立比書

帖撒羅尼迦前書

帖撒羅尼迦後書

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後書

提多書

 

 

 

 

 

 

 

 

 

 

 

 

 

 

 

 

 

 

 

 

 

 

 

 

 

 

 

 

 

 

 

 

 

 

 

 

 

 

 

 

 

 

【提多書】

 

一、作者與對象:保羅寫給另一位年輕同工提多(林後八:23)。提多的名字未曾出現在使徒行傳中,但在保羅書信中卻有13次題到他,保羅在本書中稱提多為‘照著我們共信之道作我真兒子的’(一:4),這說出是保羅帶領他信主的。提多是希臘人,卻始終沒有受割禮,曾隨同保羅和巴拿巴上耶路撒冷(加二:1-5)。保羅很器重他,把處理哥林多教會難處的任務交託給他,如今又留他在革哩底應付更艱難的職務。保羅稱許他是一同勞碌的同伴(林後八:23);又是與他同一心靈,同一腳蹤(林後十二:18)。提多是保羅親密的朋友, 也是他忠心的同工。下列的經文是提及保羅與提多的:林後2:13;林後7:6;林後8:1~6,16,17。保羅寫這封信的時候,提多正在革哩底。革哩底人是以”說謊話,是惡獸,又貪又懶”而著稱的(多1:12),提多在那裏要堅固當地的教會。提後4:10, 保羅差派提多到達馬太去(就是前南斯拉夫)。

 

二、寫作時地:時間:主後65年 地點:可能是哥林多

 

三、背景:保羅在羅馬獲釋後,曾與提多到革哩底工作,因看見該處的需要很大,好多事還沒有辦完,就把提多留下(一:5),自己繼續前往亞西亞。革哩底今譯為克里特島,是地中海第四大島,位於愛琴海的南面,現屬希臘。當日為小亞細亞、巴勒斯坦及希臘往埃及與北非經商、旅行的海路必經之地,受羅馬帝國的統治。革哩底人以懶惰、貪婪、撒謊、侮慢、酗酒著稱(一:12)。革哩底人聲名狼籍,惡名昭彰。希臘詩人艾比文尼地斯(Epimenides,希臘七大智士之一),曾說:‘革哩底人是一年到頭的說謊者’。坡里比亞(Polybius)說:‘革哩底人天性貪婪,一直過著為私事爭吵,公開怨恨和民事爭鬥的生活。……很難在別處找到比他們更詭詐欺騙的性格’。他又再描述:‘金錢是他們極其重視的;擁有金錢不單被視為生活的必需品,而且認為是可高度信賴的。貪心和貪錢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天性,他們是全世界不擇手段去圖利,而不覺得羞恥的唯一民族’。由此可見,提多要應付的工作非常棘手,除了革哩底人放蕩不受約束之外,又有猶太的假師傅帶來的困擾(一:10-11,14,16。三:9-11),因此保羅寫本書信囑咐和提示他,當如何在各地設立有好品德,又能教導純正真理的人作長老,好治理當地的教會,並糾正當地人的行為,同時也吩咐提多到尼哥波立見他(三:12)。

 

四、主題:提多受保羅差派到革哩底作「善後」的工作。由於革哩底的特殊環境和牧養的艱難,信中保羅對提多的事奉給予鼓勵,提示他關於教會的治理,並且留意當日的異端。雖然我們不是靠行善而得救,但我們得救後,在生活上當有好的見證。因神恩典是完全的救恩,為使我們棄絕不敬虔和世俗的情慾,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並且等候所盼望的福就是至大神榮耀的顯現。我們既蒙神救贖,就當過聖別的生活。

 

五、特點:

(一)提多書與提摩太前後書同屬‘教牧書信’。提多書著重行為,提摩太前後書則著重教義。提前是‘囑咐’,提後是‘挑戰’,提多則是‘提醒’。保羅提醒提多在他們中間要有善行的榜樣,純正的教訓必要有良好的行為,真理也得有行動的配合。這三卷書信也都提到要持守所交付的福音:提前是保護它;提後是傳揚它;提多則是實行它。

(二)本書一再出現"行善","善事"的詞(1:8,16;2:7,14;3:1,8,14),可見本書的重點之一是要信徒在生活上有好的見證;特別是在道德低落的社會中,更需要這樣的提醒。書中又一再出現"純正"或"純全"等詞(1:9,13;2:1,2,8),可看出當時教會中己有不純正的道理,而本書的另一重點就是要在教會中維護信仰的純正,基於這兩個重點,保羅在本書中逐一提示提多當如何面對監督的選立,異端的傳佈,信徒的生活等,其中也包括兩段重要信仰(2:11-14;3:4-7)。

(三)「這是一封簡短的書信,但卻包含基督徒信仰最完美的典范,并且以這么精妙的手法寫成,因此也包含基督徒的知識和生命一切所需。」~馬丁路德

(四)新約書卷中唯一把主再來之事稱作「有福的盼望」(被提)(3:13a),及榮耀的顯現(再來)(3:13 b)。

 

六、重點:

(一)保羅留提多在革哩底為將未辦完的事辦理妥當,其首要是在各城設立長老,治理當地的教會,堅守真道,教導純正(或‘正確’、‘健全’)的話語,以抵禦消除不良的影響,並平息紛亂的局面(一:5,9-14);被設立作長老的人,重在他屬靈情形和為人的品格,過於才幹或恩賜(一:6-8)。

(二)監督這字希臘文是Episcopus,Epi的意思是『在上』,scopus的字根是scope,意思是眼界。因此Episcopus的意思就是『在上面看』。你居高來看,從上頭來看整個局面,這就是監督的意思。若是有些信徒走岔了路,或帶進一些罪惡的事,以致叫主的名受到羞辱,長老們必須出來有所作為,好保守教會一直在主的路上。教會首要的職任乃是監督,監督(即長老)的職分在教會中必先設立,因他們是神的管家(1:7)。監督的資格有九:(1)無可指責(1:6a);(2)一夫一婦(1:6b);(3)兒女歸主(1:6c);(4)兒女檢點(1:6d);(5)性情可親(1:7a);(6)性格受敬(1:7b-8);(7)堅守主道(1:9a);(8)能教導人(1:9b);(9)能駁辯人(1:9c)。

(三)保羅在本書中也提示提多當怎樣勸導教會中不同年齡、性別和地位的聖徒,過正確、敬虔的生活;順從在上執政、掌權者;行各樣善事;留心作正經事業,遠避無知的辯論、分爭和分門結黨的人(二:2-11,三:1,8-10)。保羅吩咐提多無論對任何人,總要以「純正的道理」(2:1)為治理時絕對的准繩,再后逐點舉例,教導提多向(1)老年人(2:2-5);(2)少年人(2:6-8);(3)主仆間(2:9-10)等人「凡事都要顯出善行的榜樣」(2:7)。

(四)在第二章里面燦爛奪目如一粒晨星的,就是那「榮耀顯現」的「有福盼望」。有關這一點的經文不多,但它在新約圣經里面,卻成為最受人注意的救恩真理的袖珍縮影,請再看十一至十四節,并注意其中論及救恩的三個時式。這一段的經文對全備救恩的三個時式勾劃出其豐盛的內涵:

·   過去式:「因為神救眾人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第11節)

·   現在式:「教訓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第12節)

·   未來式:「等候所盼望的福……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第13節)十一節的‘顯明’和十三節的‘顯現’在希臘文都是一字根epiphany,前者是動詞,後者是形容詞,意思是照耀。11節是恩典的照,13節乃是榮耀的照耀。在兩者之中,是我們要「在今世自守……等候所盼望的福」——所以在等候所盼

望的第二次的「顯現」之時,我們必須儆醒自守!有了這樣的勸勉,我們真的感到鼓勵和安慰!

(五)提多書給我們看見在末世荒涼的環境中,有六項東西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1.     神的救恩-‘救主神’這獨特的啟示,只出現於三提書(提前一:1,二:3,四:10;多一:3,二:10,三:4)。

2.     純正的教訓(提前一:13,六:3;提後一:13,四:3;多一:9,13,二:1,2,8)。

3.     永遠的生命(提前一:16,三:15,四:8,10,六:12,19;提後一:1,10;多一:2,三:7)。

4.     敬虔的生活(提前二:2,三:16,四:7,8,六:3,5,6,11;提後三:5,12;多一:1,二:12)。

5.     屬靈的品格(提前二:8-10,三:2-12;提後二:20-24;多一:6-8,二:2-6,9-10,三:2)。

6.     神的憐憫(提前一:2,13,16;提後一:2,16,18;多三:5)。

 

七、鑰字/鑰節:

鑰字:  救主(一:3等)善行(二:7等)

鑰節:  二:11-13  三:5-7

 

八、鑰義/分段:本書主要的信息是保羅論到神僕人的品格與教會治理,以及信徒生活行為,敬虔度日,熱心行善,作正經事業。本書共三章,可分為二段如下:

(一)   教會的治理(一至二章)

(二)   教會的見證 (三章)

 

九、話中之光:教會從出現在地上開始,就明顯給我們看見,有治理和服事的需要存在。是誰給那新添的三千人施浸呢?是誰在準備那麼多信徒擘餅聚會用的餅杯呢?是誰在分配各人所需用的物品呢(參徒二41~45)?難道凡事都要十二使徒躬親而為嗎?當然不可能!教會的組成份子基督徒既然還沒有脫離地上的帳棚(指肉身),就必有各種各樣的缺欠和需要,因此必須建立一種應付現實需要的治理和服事體系。連不吃喝、不嫁娶的天使們也需要有天使長(參猶9)之類的治理職分,更何況我們人呢!治理教會須遵循下列幾點原則:

(一)堅守真理的原則:真理是關係教會存亡的因素,特別是有關基督的身位和救恩的真道,絕對不能容許曲解,長老們必須「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的爭辯」(猶3),「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多一9),不可容讓人用悖謬的話引誘聖徒(參徒廿30)。

(二)按著神旨的原則:治理教會,不是遷就眾人的意見,也不可存心討人的歡喜,而要按著神的旨意照管神的群羊(參彼前五2)。凡是為著討人的喜歡,而犧牲了神的旨意的,便不是基督的僕人了(參加一10)。   

(三)甘心樂意的原則:治理教會,「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彼前五2)。

(四)作群羊榜樣的原則:在教會中不是作老闆,只會發號施令;在教會中作眾人的榜樣,使眾人學會該當怎樣纔能討主的喜悅,所以千萬不可以壓制、轄管聖徒(參彼前五3)。

(五)殷勤謹慎的原則:治理教會要殷勤(參羅十二8),不但為自己謹慎,也要為全群謹慎(參徒廿28)。

(六)同心合意的原則:在一起決定事情,不可以倣效世人「以多數人的意見為依歸」的做法,而應當禱告再禱告,仰望再仰望,盡可能等候到所有的弟兄們都清楚了主的心意,沒有異議為止。寧可坐失良機,而不可破壞弟兄們之間的和諧

拾穗

第一章  引導的秘訣

 

 

 

 

 

 

 

 

 

 

 

 

 

 

 

 

 

 

 

 

 

 

 

 

 

 

 

 

 

 

 

 

 

 

 

 

 

 

 

 

 

 

 

 

 

 

 

 

 

 

 

 

 

 

 

 

 

 

 

 

 

 

 

 

 

 

 

 

 

 

 

 

 

 

 

 

 

 

 

 

 

 

 

 

 

 

 

 

 

 

 

 

 

 

 

 

 

【神引導的秘訣】

第一章 引導的秘訣

  許多神的兒女對於神引導的事都極為關切。因此,在如何認識父要我們走的道路、要我們作的工作上,提出一些建議,或許對他們會有些幫助。這個題目的重要性不怕過分被強調。事實上,我們的能力及內心的平安,都系于清楚知道神要我們置身何處,並且確知我們已照祂的旨意置身該處。
  雲柱孕育過的地方纔能有嗎哪降下;曾經有天上亮光照耀的土地,雖然現在被雲層所籠罩著,但是還是可以找到嗎哪。惟有我們確知天父要我們置身何處,我們纔能明確知道,祂一定會在那裏供應我們食物、衣服,和其他一切所需。甚至祂差遣自己的僕人到基立溪去,祂還是可以吩咐烏鴉叼食物去給他們吃。
  多少基督徒事工中途流產,是因為我們不斷憑自己私意開始工作,而沒有先確定神正在進行的工作是什麼,祂要我們置身何處。我們作著成功的美夢。我們嘗試追求成功。不管是否合宜,我們設法運用一切有利的因素。最後我們還是回頭過來,灰心氣餒、羞愧,像小孩子被荊棘刺痛,被砂石擦傷一樣。如果我們從起初就是處於神無錯誤的引導之下,這一類的事根本就不會發生。祂可能會試驗我們,但不會讓我們犯錯誤。
  神的兒女渴慕明白父的旨意,自然會求助於聖經,並觀察曆世歷代神如何引領那些跟自己一樣,處於窘困之境,卻敢於毫不保留地倚靠神的人,藉以重新建立自己的信心。我們曉得亞伯拉罕如何離開本鄉本土,除神以外別無引導,就開始橫渡那片人跡罕至的無涯沙漠,前往未知之處。我們也知道以色列民如何在神的引導之下,在西乃半島紅沙石的迷宮及沙石的荒原上漂泊了四十年之久。我們知道約書亞如何因著仰望那位常率領耶和華眾軍得勝的元帥,在進入迦南應許之地的日子,克服未知之地的各種困難,並征服兇悍好戰的列族。而初期教會的眾使徒,如何因著聖靈啟示他們所當行的、當說的,以致能在困難重重中,找出一條出路,解決了各樣的難處,並定立原則,作為

〖 決無錯誤的應許 〗

  詩篇第三十二篇第八節說:「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這個清晰明確的保證,是神賜給那些過犯得赦免,罪惡蒙遮蓋的人。他們對神旨意裏最細微的部分之感覺,比騾馬對嚼環牽動的感覺還要敏銳。
  箴言第三章第六節說:「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或作顯明)你的路。」這是一句可信賴的話語。只要我們能履行那「專心仰望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的要求,就可以安心信靠。
  以賽亞書第五十八章第十一節:「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倘若祂不時常的引導我們,就不可能在一切事上引導我們。生命中最重大的事情,就像英格蘭西部那塊巨大的搖滾石一樣,是繞著一些最微小的支點在旋轉。一顆細卵石能使整個河川改道;芥菜種子的生長,能決定整個大陸的雨量;故此,我們必定要尋找一個可以應付生命中各種繁複需求的引導。
  約翰福音第八章第十二節:「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這裏所指的,似乎是在曠野漂流的事。主應許每個忠信的人,在他們前往神的聖城的旅途中,祂要親自作他們的雲柱,正如祂在以色列眾兒女長途跋涉,前往應許之地時所作的一樣。
  這些不外是樣本而已。在聖經的寶庫裏,擁有千萬類似的例子,各自發出光輝,好像指引流浪客渡過深谷的繁星。先知對聖城的描寫總結了耶和華眾僕人所承襲的產業:「你的兒女都要受耶和華的教訓,你的兒女必大享平安。」
  然而,對那些受試探,而內心膽怯的人而言,似乎聖經所提到的每一個人,都曾獲得神的幫助,只有自己被棄一旁,孤立無援。他們站在困惑的難題之前,獨自面對生命的奧秘,急切地渴望知道當如何行。可是,卻沒有天使降臨指示他們,環境樊籠的鐵門亦未為他們打開。
  有些人就歸咎自己的笨拙。他們自認腦子遲鈍呆滯,別人能輕易明白,自己卻摸不清神的旨意。況且,因為害怕犯錯,以致不能清楚學到正確的方法。「誰比我的僕人眼瞎呢?誰比我差遣的使者耳聾呢?誰瞎眼像那與我和好呢?誰瞎眼像耶和華的僕人呢?」我們怎樣對待自己的兒女呢?一個是那麼聰明機敏,一點即通,而另一個卻生來愚笨,怎樣也沒法使他快快領悟。你是否單讓那聰明的孩子知道你的心意呢?你豈不也把那遲鈍的抱在膝上,詳盡說明他所不理解的指示?那小孩希望能明白你的意思,他好立刻遵行。你對他的關懷豈不比對其他孩子還多呢?哦!疲乏困惑,自以為愚笨的孩子,相信神的大愛吧!把自己投在祂的愛中。相信祂要降卑自己,遷就你的無知,來滿足你的需求。祂要「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
  為了明白神的心意,有幾項很實際的事,是我們必須思想的。

1. 動機要純正

  「你的眼睛若嘹亮(原文作單純),全身就光明」(路十一34)。你近來對神的旨意是否模糊不清?或許這段經文指出了你的原因。你的眼睛並不單純。屈光不正--屬靈的斜視眼;這妨礙了你辨別神旨意的能力。不然神的旨意應該昭然若午正的日頭。
  我們要非常小心審查自己的動機。就像警探檢查每個進去王宮的陌生人一樣。雖然藉著神的恩典,我們已經脫離比較明顯的罪,可是即使在最聖潔、最可愛的時刻,我們仍免不了會有老我的作為。它敗壞我們的動機,使最美麗的果實黴爛;它向我們喜愛奉承的耳朵說諂媚的話;它使心靈遠離聖潔的目標,正如輪船所載運的巨量鋼鐵,可以使羅盤針偏離南北一樣。
  只要我們存有自私的念頭,想要得到別人的讚美與推崇,或達到誇耀自己的目的,就不可能找出神在我們身上的旨意。若想聽神微小的聲音,這一切門戶都必須關上。若想看清「烏陵土明」顯明神的「是」,或「否」,各種干擾的光線,都得完全排除。
  求聖靈賜你單純的眼睛,感動你,使你內心只有一個目標:就是主耶穌在回顧自己一生時所說的,「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了你」。願「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這話成為我們一生的指標。這樣,我們纔能「全身光明,毫無黑暗,就必全然光明,如同燈的明光照亮。」

2. 要放棄自己的意志

  「我的審判也是公平的,因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約五30)。耶穌不但自己實行這個秘訣,而且還教導世人遵行。無論是以哪一種形式,主總是堅持:降服自己的意志,是開啟完備知識的鑰匙。「人若立志遵著祂的旨意行,就必曉得……」。
  將意志消滅,和降服己意,兩者是截然不同的。神沒有要求我們像托缽僧對待手上無用的肌肉一樣,粉碎自己的意志。祂只要我們的意志對祂說:「是」,順服祂如同熟練匠人手中柔順的細條。
  我曾多次注意到,每當渡輪靠近碼頭時,總有年輕的小孩站在船長所在的樓臺下。他的眼睛和耳朵全神凝注著船長,注意聽他所發出的每句話、每個命令,然後再揚聲傳達給艙底油漬滿身的輪機工人。我經常期望自己的意志,也能像那小孩一樣正確而迅速地把神的話語和旨意傳達出來,使人都能順服。
  我們因為缺少了這種降服的態度,以致常常錯過自己所追尋的引導。我們的意志暗暗與神的旨意相悖。除非讓神來接管、破碎並塑造,否則我們就永遠不能正直。哦!你要切切尋求這事,倘若不能放下自己的意志,就讓神親自來挪移。若你不甘心放下,告訴神你願意讓祂使你甘心。把自己交給祂,讓祂在你裏頭動工,好叫你願意、並且去作祂所喜悅的事。我們要如粘土,隨時接受這位偉大的陶匠,為我們所揀選的任何形狀,這樣纔能察覺祂的引導。

3. 要為心靈尋找資料

  無疑這是下一個步驟。神既已賜我們奇妙的思考了,就不會讓它閒置不用。神是慈愛的,祂決不取消自己的奇妙賜予,反而利用它們來傳遞自己的旨意與想法。
  這樣說來,最要緊的是,把事實、可靠的資料、前人的經驗,和(尤為重要的)神話語的教訓,充足地供給自己的心靈。有一點會讓人讚歎,就是你可以注意到聖經對人物傳記和歷史有豐富的記載,所以我們生命裏頭,沒有任何一個危機,不能在這奇妙的記錄裏,找到類似的前例。沒有任何書籍像聖經一樣,能為人類生命的幽暗處,投下一線曙光。
  我們沒有必要,亦沒有權利,到處請教好友,自己當作什麼;可是,努力搜集那些可以促使我們瞭解神的旨意和思想的可靠資料,對我們並沒有損失。不錯,正如神所教導我們的,最後還是要我們自己作決定。可是神的聲音也可能透過普通常識,以及有搜集得的資料所下的判斷,而臨到我們。當然,有些時候神會吩咐我們作些與理智相違的事,不過,這種情形非常罕見。所以我們的任務是要確定,那個確是神的旨意。大多數的情況,神是在我們仔細考慮、衡量輕重之際,對我們說話。
  彼得被囚於獄中,不能由捆鎖中自拔時,神差遣天使作他自己不能作的事。但是天使和他在城裏一同走了一、兩個路口之後,便離開他,讓他自己處理。神亦是這樣的對待我們。祂可以使用神跡的方法,來指示一條神奇的路徑,然而只要尋常的理智之光已足夠承擔這責任時,祂便悄然退下,讓我們按時機來行事。

4. 必須多禱告

  詩篇充滿了真摯的請求,求神清楚的引領:「耶和華啊,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因我仇敵的緣故,引導我走平坦的路。」天父所定立的家規,是要祂的兒女親自向祂祈求自己的需要。「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
  處於變幻莫測、危機重重的時代,我們要多多禱告。禱告不單用膝蓋,更要用心靈。在這樣的禱告中聖靈不斷達到神那裏,求祂將旨意顯明。信靠神,並且經常這樣禱告的信徒,可以夜夜在輪船的甲板上漫步,深知指引群星道路的那位元,會毫無錯誤地引領他,因為他的心靈,只有一個目標,就是遵行祂的旨意。
  在這一方面,一個最合宜的禱告方式就是,求神關門,封閉道路,一切不合祂旨意的事業,在一開始就被制止。從一開頭就要絕對的把事情交在神手中,祂必定粉碎與祂旨意相違的謀算,並毀壞不合乎祂旨意的目標。

5. 等他環境的印證

  神常藉著環境,來印證祂在我們心中的感動,和聖經的話語。因此,我們必須安靜等候,直到這三樣同集於一焦點之上。
  有些時候,看來我們必得採取行動。每一個人都說,我們應儘快設法,事實上也真是到了燃眉之急。後面有埃及的追兵,左右兩旁是難以跨越的斷崖絕壁,前頭卻面臨大海。此時此地,停止一切作為,仰望神的拯救,實在不容易。然而,我們卻必須如此。掃羅認為撒母耳來得太遲,迫不及待地自行獻祭,結果鑄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錯誤。
  有些時候,就環境來看,神似乎是耽擱遲來了。當亞述王西拿基立的群軍如落葉一般,圍繞著耶路撒冷聖城時,神遲遲不來。耶穌直到黎明時刻才從水面上走來(太十四25)。吩咐拉撒路從死裏復活的事,祂也似乎行動緩慢。彼得臨刑殉道的前夕,天使才把他匆匆地救出來。主的耽擱,是要試驗信心的忍耐,但祂的時候恰到好處,決不太晚。「因為這默示有一定的時期,快要應驗,並不虛謊。雖然延遲,還要等候,因為必然臨到,不再延遲。」
  神以環境來引導我們的方式,是非常奇妙的。有一陣子,似乎全受堵塞,不久之後,一些瑣細平凡的事情隨著發生。這些在別人看來微不足道,可是憑著信心敏銳的眼睛,很快就可以看出它的重大意義。有些時候,這樣的記號以各種不同方式重複出現,以回答我們的禱告。它們絕不是處於巧合,乃是神藉著環境,為我們啟示道路的方向。我們朝著目標邁進時,它們便逐漸顯明。好像搭乘夜間快車,穿過原野,接近人煙稠密的城市時,所見的燈光一樣。
  有些時候,信徒渴望天使由天而降,指示它們的道路。這不過表示它們該行動的時候尚未到。假若你不知道自己應作什麼,就當停止不動,直到清楚為止。行動的時刻來臨時,環境的指引必像螢火蟲一樣,照耀你的路徑。神的三個印證同集於一焦點之際,你會有十足的把握,比天使用手指指引你還清楚。
  日常的生活環境,若與聖靈在內心的感動,和聖經的話語,同集於一焦點,這就是神旨意的確實指示。環境若靜止不動,就要忍耐等候。當你必須採取行動時,在洋海和河川間,從荒原和岩石裏就會給你開一條出路。
  我們常常因為看不見前頭的情景,而誤以為神根本不引領我們。可是這並非神的方法,祂只答允善人的「腳步」為耶和華所命定。不是明年,乃是明天;不是下一裏的路程,乃是前頭三尺的;不是整個藍圖,乃是織布上的下一針。你若指望比這更多的,就會失望,再度墮進黑暗裏。神的方法能穩當地引領你走在正路上。當你從榮耀的顛峰回頭望時,就能瞭然明白。
  我們不妨深入思想一下雲柱所含的各種功課,這雲柱乃是神引導的最佳視助教材(民數記第九章1523):「立起帳幕的那日,有雲彩遮蓋帳幕,就是法櫃的帳幕,從晚上到早晨,雲彩在其上,形狀如火。雲彩幾時從帳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幾時起行。雲彩在哪里停住,以色列人就在哪里安營。以色列人遵耶和華的吩咐起行,也遵耶和華的吩咐安營。雲彩在帳幕上停住幾時,他們就住營幾時。雲彩在帳幕上停留許多日子,以色列人就守耶和華所吩咐的,不起行。有時雲彩在帳幕上幾天,他們就照耶和華的吩咐住營,也照耶和華的吩咐起行。有時從晚上到早晨,有這雲彩在帳幕上;早晨雲彩收上去,他們就起行;有時晝夜雲彩停在帳幕上,收上去的時候,他們就起行。雲彩停留在帳幕上,無論是兩天,是一月,是一年,以色列人就住營不起行,但雲彩收上去,他們就起行。他們遵耶和華的吩咐安營,也遵耶和華的吩咐起行。他們守耶和華所吩咐的,都是憑耶和華吩咐摩西的。」
  讓我們引頸向上望,直至看到神的引導。鼓勵自己的心靈,單單等候神,直至祂賜下引導。讓我們培養那溫柔的心,神要按著它來引領我們。並要追求敏銳的悟性,連神旨意中最細微的部分也能察覺得出。讓我們束金腰帶、提好燈火,站立一旁,以便隨時聽命行事。這樣的僕人有福了,他們會被引導行正直的路,直達眾聖徒的黃金城。(見箴四11)
  就我個人來說,經過數月的祈禱和等候,就會確實清楚天父的引導。以我個人的經驗,我願意鼓勵每一位心靈煩擾、處於困境的讀者,耐心等候主,直至祂清楚指示祂的旨意。

 

摘自──邁爾神引導的秘訣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前言

第一章 五歲時向神許愿

 

 

 

 

 

 

 

 

 

 

 

 

 

 

 

 

 

 

 

 

 

 

 

 

 

 

 

 

 

 

 

 

 

 

 

 

 

 

 

 

【邁爾小傳(Frederick Brotherton Meyer,1847~1929)】  

前言

  邁爾(Frederick Brotherton Meyer)。這位神所大用的仆人,雖然在他的著作中,經常援引他的經歷,他卻用种种的理由,數度拒絕撰寫自己的生平。邁爾還留下明确的指示,在他逝世時,他的日記必須被銷毀,不得被人閱讀。這個遺愿在邁爾逝世時,被其遺囑執行人确實地執行。

  然而,就在邁爾逝世前數天,邁爾自動地表示,他生平的簡史可以被寫下。而為了要撰寫簡史,的确也有足夠的資料被保存下來。當然,要落筆寫一些關于邁爾的回憶錄,寫作的人必須是一個對邁爾的生平有深入了解的長期同工。所以,在邁爾家人的同意下,并獲得邁爾遺囑執行人的認可,邁爾的多年同工費樂頓(W.Y.Fullerton),寫出了《邁爾傳》(F.B.Meyer A Biography)

  感謝主,英國另一位傳記作家史特里特(M.Jennie Street),也著作了一本《邁爾的生平和事工》(F.B.Meyer: His Lifeand Work),特別把邁爾從神所領受的信息,和在靈程里的經歷,与眾信徒分享。

  遺憾的是,至今沒有一本關于邁爾的中文傳略可以提供華人信徒閱讀。一百多年來,許多在中國的信徒早已知道,在西方,有一位名叫邁爾的屬靈偉人,他既有深刻的屬靈經歷,彰顯了基督的品格和美德,同時他的著作丰盈,多達七十本。而在邁爾的生前,他的書籍也已經售出五百万冊。

  邁爾既被世界各地的許多信徒公認為歷史上的杰出人物,編者于是根据各方面搜集到的資料,寫成《邁爾小傳》。讀者們不難看出,邁爾确實為主付出代价,是一個真正認識主的人。讀完邁爾的生平,讀者們會發現,邁爾成為神大用的器皿,絕不是偶然的。

第一章 五歲時向神許愿

  邁爾的祖先來自德國。

  邁爾的曾祖父約翰邁爾(John Sebastian Meyer)于十八世紀初葉從德國的窩溫斯(Worms)移居到英國的京城倫敦。約翰邁爾是一個煉糖厂的東主,他的儿子喬治邁爾(George Meyer)任職于倫敦的一間商店。喬治邁爾則生下弗列立克邁爾(Frederick Meyer)--本書主角的父親。

  弗列立克邁爾是一個商人,年輕時就對主有追求,這時候他們一家已住在英格蘭的愛丁堡(Edinburgh),弗列立克常到該地的查洛特教堂(Charlotte Chapel)聚會。弗列立克邁爾娶了亨利史杜爾特(Henry Sturt)的女儿為妻。

  在史特里特撰寫的《邁爾的生平和事工》這本書里面,對邁爾的家族作了詳細的陳述。史特里特指出,邁爾的外祖母安妮史杜爾特(Ann Sturt),是位虔誠的貴格會(Quaker)信徒,所以邁爾具有先祖的貴格會信徒的單純和敬虔。

  邁爾于一八四七年四月八日生于倫敦。他們一家人住在克立凡 (Clapham Common)廣場,在布倫斯貝里教堂(Bloomsbury Chapel)做禮拜。那時在該教堂任牧師的,是當年英國甚富威望的威廉布魯克博士(Dr.William Brock)

  邁爾的母親,對于獨生子邁爾的靈性生活非常重視,從小就教邁爾讀圣經,一到主日上午,例必全家到教堂做禮拜,晚間全家有家庭聚會。邁爾從孩童起,就每日禱告,与神有面對面的交通。

  邁爾五歲時,有一晚在主日晚間的家庭聚會中禱告,在他例常的禱告上,加上一句向神的許愿:“讓你的圣靈在我里面作工,使我的心正直良善,正像耶穌基督一樣。”不要以為這個許愿只是一個五歲的小孩一時的興奮,或者一時的靈感。邁爾自從那一主日晚上這樣禱告之后,他是每晚做著同樣的禱告,一直到他逝世為止。

  邁爾年齡還小的時候,是他母親在家里親自教他識字,稍為長大后,就被父母送到小學讀書。

  一八五五年,當邁爾八歲時,他們舉家搬到英國南部的城市布來頓(Brighton),邁爾的父母送他到布來頓(Brighton College)學校就讀。

  在布來頓時,邁爾常隨父母去听羅伯遜(George Wade Robinson)講道。羅伯遜既是傳道人,又是舉世聞名的詩人。羅伯遜的信息和他的詩歌互相呼應,在邁爾幼年的心靈中引起了震蕩。有人研究邁爾的歷史時做出推斷,羅伯遜的那首《我是屬他,他屬我》(I am His ,and He is Mine),一百多年來非但感動了千千万万人的心,當邁爾還是孩童時,也感動了邁爾的心。并且是這首圣詩使邁爾的心溶化,引領他歸向了基督,得著重生。

  現在記下《我是屬他,他是屬我》

   永遠的愛已愛我, 這愛藉恩我賞識;聖靈從上來吹著, 為要如此來指示。

哦,這豐滿的平安! 哦,這神聖的歡樂! 在這不息愛裡面, 我是屬祂,祂屬我。

 

 頭上之天何蔚藍, 四周之地也青綠;有一景色更鮮豔, 無主之目從未睹:

鳥鳴變為更音樂, 花美使我更快活,自從我心能領略: 我是屬祂,祂屬我。

 

 有事曾使我驚恐, 今不再擾我安息; 靠在永久膀臂中, 枕在愛的胸懷裡。  

哦,願永遠臥於此, 憂疑、自己,全逃脫,當祂柔聲的指示: 我是屬祂,祂屬我。  

 

 我是永遠只屬祂, 誰能使祂與我分? 祂在我心來安家, 有福、安息滿我心。

 天地可以都廢去, 亮光也可全衰落,但主與我永同居, 我是屬祂,祂屬我

      本來邁爾隨父母住在布來頓,生活舒适,過著無懮無慮的日子。誰料到好景不長,他父親弗列立克因生意失敗,不得不离開布來頓的寬敞房子,到倫敦投靠親戚喬治格拉斯頓(George Gladstone)。他父親弗列立克是個正直誠實的人,雖然生意失敗了,仍變賣所有的來償還債務,只留下少許的錢來要維持一家的生計。邁爾眼看家境從富裕轉為艱苦困難,但這劇變并沒有使他灰心喪志,反而鍛煉了他堅強的品格。

  不久,他父親在倫敦的斯特立漢(Streatham)找到了一間房子,全家就不再寄宿在親戚家里;邁爾也到新居附近的丹麥山(Denmark Hill)的一間學校讀書。

  在主日晚上,邁爾常在家庭聚會中操練講道。曾有一次,邁爾才說了几句話,家中就有一個女佣人受感動接受了基督。

  邁爾十六歲時就有主的呼召,要他終身事奉神,要他作見證、傳福音。當邁爾將他獻身的心愿告訴父親時,他父親帶他去見威廉布魯克牧師。布魯克牧師要邁爾講一篇道給他听,本來一個十几歲的小孩子,要講一篇道是很不容易的,但邁爾竟然通過了這次的應試。

珠璣語錄

 

 

 

 

  • 禱告是寄往天堂的書信,尋求主的,絕不落空。—Robert Burns

  • 願以禱告作為早晨的開門之鑰,夜晚的關門之閂。—Matthew Henry

  • 禱告不是要改變神,而是要改變自己。好讓神為我們成就祂原本就要成就的。—Charles Finney

  • 禱告加忍耐加信心,就絕不失望。—-牛頓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