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7-26-2009)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如鹿切慕溪水 】

一.             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惟有你是我心所愛我渴慕來敬拜你

二.             祢是我好朋友是兄弟又是我的尊貴君我愛你勝過世上一切無人能與你相比

三.             唯有你能滿足我心你比金銀更寶貴唯有你使我心喜樂你是我全心所愛

副歌    你是我的力量盾牌我靈單單降服於你惟有你是我心所愛我渴慕來敬拜你

  這首詩《如鹿渴慕溪水》(As a Deer)是近廿年來很受人歡迎的一首讚美短詩。它的作者納斯君(Marty Nystrom, 1957- )。1981年夏,二十四歲的納斯君是一個中學教師,他去德州達拉斯,參加萬國歸主學院(Christ for All Nations Institution)為期六週的暑期進修班。大家到此就讀,是希望能提升靈修生活。而納斯君則注目在一個邂逅的年輕女孩身上,希望能在這段時間裡与她交往認識,最好能決定共度此生。但可惜未能如願,因為此時這女孩心已另有所屬,他當然大失所望。

  這陌生的環境令他意亂迷茫,且萬國歸主學院的嚴緊,使他覺得還不如在母校 Oral Roberts 大學。 他在大學時,曾參與事奉,但心靈上從未渴望過神,事奉的動機是贏人的贊許。德州地域廣大,夏日酷熱,如果他手中有一張回程票,真想就此回家。

  那時有一位室友力邀納斯君參加他們三週的長期禁食,以清淨心靈,好清楚自已的的遠景。納斯君回憶說:「一開始禁食,我整個人就被擊碎了,神開始逐件釋放我。 我發覺自己對世上的情慾逐漸淡漠;而我的心靈渴望與神親近,則與日俱增。 自我做基督徒以來,我第一次衷心地用詩篇42:1『神阿,我的心切慕祢,如鹿切慕溪水。』向神禱告。」禁食的最後幾天,他坐在宿舍的一台鋼琴旁,奏唱著不同的聖詩和讚美短歌。這首「如鹿切慕溪水」也就在他心頭湧現出來。那天他不斷地重覆唱這首詩歌。有人問他說:「為什麼這首歌的前段用聖經舊譯本文字,而後段則用現代的文字?」他的答覆是:「身為寫作者,文句本來應該劃一,但當時我先想到的是聖經的句子,後來,就不自覺地用我自己的文句來回應。」

  納斯君的友人鼓勵他把這首詩與主領崇拜者分享。 今日,他的鉛筆的手稿,被放在鏡框中,懸于萬國歸主學院的廳廊。1983年,納斯君訂婚後,任教于萬國歸主學院的紐約分校。 1988年,納斯君出任純全音樂(Integrity Music)詩歌推廣部的經理。他的足跡遍佈整個北美、西歐、中南非、澳紐及東南亞,指導各地教會如何帶領敬拜讚美等活動,因為他認為這是傳播福音的利器。他寫過的詩歌不下八十首。

──取材自古今聖詩漫談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主啊,求你光照,以屬天的愛賜予最豐盛的福份,完全的恩惠。求祂潔淨我們,除去自私。將祂的愛賜給我們,使我們能愛弟兄,我們就是祂的兒女了。求主幫助我們在地上行在祂真理中,得著祂說不盡的喜樂,因為祂的生命是賜給那真正愛祂之人的。求主垂聽這禱告,阿們。(魏理慕)

主啊,當世界走到盡頭時,唯有祂是一切的盼望。我們的祖先盼望祂而不致羞愧。祂創造我們,也曉得我們的弱點。主啊,求祂可憐我們。祂是無助者的幫助,祂比一切強者更強,求祂記念那身體心靈陷入困境或經濟左支右絀的人,供應他們所需的一切。願地上萬物,萬族萬民,無論喜樂哀愁,無論孤單一人或群眾聚集,都要來紀念祂,敬拜祂,信靠祂,讚美祂---救主、天父、萬王之王、獨一真神、生命不朽的活泉、永遠良善的本源。願諸天唱和,願天使頌揚,彼此對唱謳歌。永生之主、我的力量與拯救、我的救贖主和避難所啊,祂是何等佳美,配受頌讚,阿們。(魏洛倫)求主光照時:全能永在的神,信徒之光啊,祈求祂以榮耀充滿這個世界,以祂的光芒向萬國發出啟示。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葛理高聖書590年)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聖經知多少?

福音書時期的歷史和宗教背景

第一世紀時的世界

福音書時期的巴勒斯坦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使徒行傳

羅馬書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後書

加拉太書

以弗所書

歌羅西書

腓立比書

帖撒羅尼迦前書

帖撒羅尼迦後書

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前書】

一、作者與對象:保羅寫給他年輕的同工提摩太(一:1-2)。提摩太的父親是希利尼(希臘)人,母親和外祖母是敬虔的猶太人,對他有很大的影響(提後一:5),從小(直譯‘嬰孩’)就教導他明白聖經(提後三:15)。保羅稱他為‘我真兒子’(提前一:2,提後一:2),可能是保羅第一次出外佈道經過路司得時,帶領他全家信主(參徒十四:8-19);當保羅第二次旅程再到路司得時,提摩太在屬靈方面已有長進,為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所稱讚,保羅想帶同他去傳道;為了方便在猶太人中間作工,就給他行了割禮(徒十六:1-4)。從此,他就成為保羅終生親密的同工(羅十六:21)。提摩太與保羅關係密切,保羅對他賞識有嘉,稱他是‘忠心的兒子’(林前四:17),‘在基督的福音上作神的執事’(帖前三:2);並說除他以外,沒有別人與自己同心,待自己‘像兒子待父親一樣’(腓二:20-22)。保羅在書信中,有六封是與提摩太一同署名;保羅在世歷程將盡時,切望能見到他(提後一:4,四:9,21)。提摩太曾被監禁,後來獲釋(來十三:23)。

二、寫作地點與時間:約於主後63-65年間;地點:大概是在馬其頓。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得釋放之後,曾有一段時間在各處傳揚福音及巡視教會(腓2:24;門22),本書很可能就是寫於這一段時間中。既是第一次在羅馬被囚之後寫的,也就是寫於使徒行傳28章的行程之後;換言之,本書在何時何地所寫,在使徒行傳中是無可考查的。提摩太前書1:3說:「我往馬其頓去的時候,曾勸你仍住在以弗所」。這句話似乎不是追溯使徒行傳中的那一段行程,而是指使徒行傳記載之後,即獄中釋放以後的事。這樣,本書很可能是在馬其頓所寫,與後書相隔的時間亦不會太長。後書寫作已接近保羅殉道時期,而本書則在保羅首次於羅馬被囚之後;換言之,本書與後書及提多書,都是保羅首次在羅馬獄中釋放之後、殉道之前所寫,亦即主後六十二至六十八年之間。一般解經者多認為本書大約在主後六十三至六十五年,而後書則在主後六十五至六十七兩年間寫的。

三、背景: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監禁兩年後,約於主後62年便獲得釋放,隨即到亞西亞一帶看望教會。可能經過革哩底再到歌羅西,而後到以弗所,發現當地的教會已如他所料(徒二十:29-30)有所偏差,因為有人藉著律法來傳異教,並講說荒渺無憑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一:3-8);也有人離棄真道,聽從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四:1),再有人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四:3)。這些人自高自大,一無所知,卻專好問難和爭辯言詞(六:4);甚至有人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六:5)。所以保羅把提摩太留下來處理這些危險的異端邪說,保羅自己繼續前往馬其頓(一:3),在那裡他寫了這封信,囑咐提摩太要為真道打美好的仗,持守生命(一:18,六:12),又要保守所託付他的,躲避世俗的虛談,和那似是而非的知識之相反論調(六:20另譯)。

四、主題:提摩太前書是一本事奉主的人必要常讀之書卷。本書主要信息,即在論到教會一切事奉主的人,各盡其職,怎樣治理和牧養神的教會,過敬虔生活,維護純正信仰,持定永生,作美好的見證。

五、特點:

(一)新約書信共有22卷,可分為三組,前一組共九封,由羅馬書至帖撒羅尼迦後書,是保羅寫給教會的書信,俗稱“教會書信”;末了一組也是九封,由希伯來書至啟示錄,俗稱“普通書信”;中間一組四封,由提摩太前書至腓利門書,是保羅寫給個人的,且是給教會中負牧養責任的同工,特別論及對教會的治理和牧養,一般人稱為“教牧書信”。

(二)提摩太前後書有兩個特別突出的詞句,一是‘囑咐’,最少用了十次以上;另一是‘交託’或‘交付’,也出現了五次。因這兩卷書是保羅給提摩太的囑咐,究竟保羅囑咐他什麼呢?保羅在前書一:11節有很清楚的解明,那可稱頌的神,先將榮耀的福音交託給保羅,而保羅又將它交託給提摩太(提前一:18),並進一步囑咐提摩太繼續把它交託給‘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二:2)。這給我們看見,教會中需要不斷有接棒的人,榮耀的福音,耶穌基督的見證,需要一代一代的延續下去,如火把的傳遞,特別在這末後的日子,更是教會迫切的需要。

(三)本書一再提及「敬虔」共七次之多(2:2;3:16;4:7-8;6:3,5-6,11)。

(四)提及「這話是可信的」有三次: A.關乎得救──主降世……(1:15); B.關乎作工──羡慕善工(3:1); C.關乎靈命長進──生活(4:9)。

(五)本書啟示教會是永活神的家,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三:15)。同時提到負責教會行政的長老及執事的職分和品德(三:1-13)。聖徒在教會中該有的正常生活,和如何對待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信徒(二:8-15,五至六章)。

(六)本書論事奉主的人與教會的重要關係(一12,18,19;二1,7;三1~5,15;四12~14;五17~22;六1,1,11,12),並參讀前項關係書卷,前後思想研究,可有清楚的認識與瞭解。

六、重點

(一)本書揭開了那大哉,無人不以為然的‘敬虔的奧秘’,就是: 神在肉身顯現,在聖靈裡稱義,被天使看見, 被傳於外邦, 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裡。(三:16)

(二)第一章中,論到律法是為不法、不服的、不虔誠、犯罪的、不聖潔、戀世俗的,弒父母、殺人的,行淫,親男色的、搶人口,說謊話,起假誓的,敵正道的等,這十四樣是惡人所設立的(一9,10;參羅一28~31;三20),也是對於今日行惡者的寫照,保羅以他過去罪魁之身,見證蒙了神的憐憫,因信基督而得救(一12~17)。讀本章可知律法是在叫人知罪、定人之罪,恩典乃在使人罪得赦免。

(三)第二章中,論到為萬人及在上位的代禱,並對婦女廉潔自守,正派衣妝飾,沉靜學道等作訓勉,這是信徒必須留意領受遵行的(參彼前三1~6)。 (四)第三章中,論到監督與執事的職分資格,以及講明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啟示基督的奧秘,為本書之重要的一章,須研讀明白(參多一5~9;彼前五1~4)。

(五)第四、五章中,論到離棄真道(參一3;六3~5;提後三1~7),作信徒的榜樣,論到規勸老幼,行孝報恩,救濟寡婦,敬奉長老等事,是關乎信徒儆醒自守(參多二1~13),認清假冒,信仰真道,效法愛心,敬老慈幼,恤孤濟貧,供養傳道者,學習最好的功課。

(六)第六章中,主要論到人當敬虔知足,貪財為萬惡之根(參王下五20~27;詩卅九6;四九16~17;來十三5;耶十七11),要為真道打美好的仗,持定永生,勸人行善,在好事上富足。信徒讀後,當要常以戒勉。

七、鑰字、鑰節

鑰字:(一)真道(一:19等12次) (二)敬虔(二:2等8次)

鑰節:(一)一:4-5 (二)三:15-16 (三)四:8-10

八、鑰義/分段:本書是年老的保羅,對少年的提摩太諄諄告誡、勸勉、如何事奉,持久信仰之道,樹立品格修養最佳範本,為一切事奉主的人所預備,須特別留心領受,十分重要。在教會時代的末了,離道反教的事倍多,信徒當靠神的恩典憐憫,在基督耶穌裡敬虔端正度日,持守神純正(健康)的話,持定那真實的生命,因我們的指望在乎永活的神,祂是萬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保羅在本書第二段中教導提摩太怎樣治理和牧養教會。怎樣應付各等不同的信徒,對於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寡婦、教會的同工,各應採取甚麼態度。本書共六章,根據內容要義,可分為二段如下:

一、個人勸勉--持定純正的信仰(一章)

二、工作勸勉--治理和牧養教會(二至六章))

拾穗

第一篇 神的愛是創造的動機

第二篇 神的至愛

第三篇 愛的服事

第四篇 愛的挑戰

第五篇 神永不改變的愛

第六篇 愛是教會至高的試煉

第七篇 愛的果子

 

 

 

 

 

 

 

 

 

 

 

 

 

 

 

 

 

 

 

 

 

 

 

 

 

 

 

 

 

 

 

 

 

 

 

 

 

 

 

 

 

 

 

 

 

 

 

 

 

 

 

 

 

 

 

 

 

 

 

 

 

 

 

 

 

 

 

 

 

 

 

 

 

 

 

 

 

 

 

 

 

 

 

 

 

 

 

 

 

 

 

 

 

 

 

 

 

 

 

 

 

 

 

 

 

 

 

 

 

 

 

 

 

 

 

 

 

 

【祂的大愛】

第七篇 愛的果子

在前面的默想中,我們看到了啟示錄中那個完全的、完滿的階段,在那裏我們還注意到一個奇妙的事實,就是啟示錄前三章講的所有問題,其實就是愛的問題。愛聯合了許多事物,但這一切總括起來都是關於愛的問題。

我們現在繼續來看這一個愛所產生的幾樣果子。在這裏,至為突出、關鍵的問題是:雖然與這個愛相關的事物有許許多多,但主在祂的百姓中尋找的那一個愛,是要如同祂自己的那種愛;這個愛不是可有可無的,每一件事都與之戚戚相關。當主說:「(對於)那得勝的」,祂所要的就是這個愛。你們知道,主對於七個教會中的每一個,都說了這句話,即使對那些沒有甚麼明顯過犯的教會,祂仍是說:「在我眼中許多重大的結果,都是與這愛緊密相關;一切的一切都依賴於這個愛。」所以我們現在要花一點時間,來看這幾個重大的結果,它們隱藏在神對每個教會、也是對所有的人,包括對我們自己所說的那最後一句話--「得勝的」;或「(對於)那得勝的。」之中。

豐盛的生命

關於「以弗所」教會,我們記得這個教會所面臨的挑戰,就是那涵蓋了愛的一切品質的起初之愛。因此當我們在愛的豐滿裏來考查愛這個主題時,我們將要看到一個涵蓋一切的、全備的結果。換句話說:我們將看到與這個涵蓋一切的愛密切相關的,是一個涵蓋一切的結果。我們這樣的期待並不為過。好的,現在來看這句話:「得勝的,我必將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啟二7)在這裏,愛所效法的是神的愛、基督的愛、聖靈的愛--與這樣的愛緊密相關的,就是一個豐盛的生命;這是一個何等的結果!這裏提到了神樂園中的生命樹,它既是一個回顧,也是一個展望,把我們帶回到起初,再帶向末後。我們在啟示錄的末了,再次看到這棵生命樹,它成了一個終極的標志,既是起初的,也是末後的。因此這個有關愛的事物,是包括一切,貫穿一切的。

但是,我們還要一直回到起初,看看這一重大的事件,曾經是怎樣,現在又是怎樣。神在起初創造了天和地,並其中的萬物之後,接著造了人,並把人安置在那個園子中;在園子當中,還放著一棵生命樹,這棵樹集中體現了受造界的一切、人的一切、和神心意中的一切。這是一棵生命樹,它超越了動物的生命、人類的生命、以及天然的生命。動物、人、天然的生命都在那園子中了,但是,有一種生命不在那裏,這種生命惟以那棵樹為代表。這棵樹象徵性地立在園中,作為對人的試驗,但它真正的意義是屬靈的、看不見的。但是,人在回應神的愛這件事上失敗了,他對神產生了懷疑、疑問、不信和背逆--這一切都是愛的反面--於是,神使這種狀態下、這種樣子中的人,不能擁有那另一種生命,這樣,受造界就像一朵凋萎的花一樣枯敗了,毀壞了,而人類從此就處在了審判和死亡的可怕陰影之中。保羅說:「……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羅五12)對受造者和人本身而言,那個生命是神的旨意的根本所在。人從未接受過它,卻由於失去了愛,由於在愛中失敗了,從而也失去了那個生命。

現在來看看主耶穌。祂在時候滿足的時候來了。神差遣了祂的獨一的兒子,祂心愛的兒子。當子從祂隱藏的歲月中走出,踏入這公開的世間,開始確實地承擔起祂那偉大的生命事工時,天開啟了,神說:「這是我的愛子。」(太二17)施洗約翰論到祂時,也說:「生命在祂裏面。」(約一4)現在祂就在這裏,代表著一個新的受造,在祂裏面藏著亞當失落的那個生命。它就在祂裏面。「生命在祂裏面」,這就是那另一種生命,那不同的生命,那屬神的生命。這生命在祂裏頭,神說:祂代表著一個新的受造,「是我所喜悅的。」(太三17)

祂是神的愛子,祂擁有的生命是在這之前任何人從未擁有過的,祂是神所有心意的答案,神在祂身上找到了完全的喜悅和滿足。然而,看看祂吧,你看到了甚麼呢?在這個芸芸眾生的世界中,祂外表的形象和別人沒有任何分別,雖然常常有些暗示說明祂的不凡之處,這些暗示有時也隱約被一些人察覺,但這些也只是有關祂的性情和品質,與祂外表的形象並沒有甚麼關係。

除了這些之外,人們並沒有看到祂身上有甚麼不同之處,即使那些與祂最親近的人也一無所察。但是,有這麼一天,經上寫說:「過了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暗暗的上了高山;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象,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伴隨著這一切的是一個從天發出的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太十七1-8)這裏並非另一位基督,並非另一位子,並非另一個人,就是原來的那一位。那個生命曾被隱藏起來, 但現在放出光芒;那個生命曾經是一件奧秘的事,但現在卻昭然若揭。那在祂裏頭的生命,現在終於讓人得見其所是了。這是一個完全變化了的生命!--祂的整個身體變了形象,奪目生輝,閃射著神聖的榮耀。祂周圍的一切也都成了榮耀,那是屬天的榮耀、屬神的榮耀,而這正是在祂裏面的那個生命的特點,在這個時候得到完全的彰顯。基督在變化山上的變像,既是一個比喻,也是一個預表。

保羅不是這樣告訴我們嗎?他說:「那日子要到,我們這卑踐的身體,要改變形狀,和祂榮耀的身體相似。」(腓三21)「這必朽壞的要穿上不朽壞的,這必死的要穿上不死的,死亡要被得勝吞滅。」(林前十五50-55)我們從耶穌基督接受的生命,就是這樣一種生命。這是亞當從未擁有過的另外一種生命。你們看到,這一切都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建立在基督對父的愛的基礎上。祂的愛是那至死不渝的愛,是那與群集的罪惡勢力爭戰到底的愛:是這個愛使祂能夠為著順服父的旨意,為著拯救我們而將祂自己交於罪惡權勢的手中,說:「我被交在你們的手中,做你們要做的吧。現在是你們的時候,黑暗掌權了。」(路二十二53)這一切祂都樂意去做,只為要順服父的旨意。

十字架就在眼前。當摩西與以利亞出現在那座變化山上的時候,他們與祂談論祂的離世,這是祂即將在耶路撒冷成就的事;他們是在與祂談論祂的十字架。那時祂已經在十字架的陰影下,已經在原則上接受了十字架,已經在每一次的試煉中都順服了父的旨意。愛已經在祂裏頭得勝了。祂一路向前,將屬神的愛和榮耀完全彰顯出來。這就是貫穿於創世記到啟示錄的主調。愛始終聯合著生命,生命也始終聯合著愛--這就是那另一個的生命。

這一切對你來說難道只是一個美麗的題目、一曲動聽的歌嗎?你是否有把握擁有一個榮耀的身體?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將來脫離此生的肉體時,你就會為那個榮耀的身體而高興。難道你沒有關注將來的榮耀嗎?對於那一個偉大奇妙的宣告沒有任何興趣嗎?我們是蒙呼召來得享祂永遠的榮耀(彼前五10)。當一切的死亡都被最終消滅之後,我們要與基督同得榮耀,而生命--那屬神的,非受造的生命,基督獨一的生命--要表現出它本來的樣式,彰顯出它的特點和性質。神真正的榮耀就在祂的生命之中。這是一個重大的問題,一個關乎生命的問題。

關於這個生命有何等的榮耀,我們現在也能略知一二。它不只是為將來存留的。或許目前在我們身上這種榮耀不是那麼明顯--雖然有時候,主甚至也用那將來世界的能力,來觸摸我們今生的肉體,用祂自己的生命使我們的身體復活--但是我們確實知道在靈裏、在魂裏,生命和死亡一直在爭戰,生命與死亡之間有何等大的分別!感覺到死亡,知道有些死亡的東西在我們裏頭,我們的靈和魂被死亡摸到,或者處在死亡的氛圍中,這些都是多麼可怕的事!但是,當我們置身於神聖的生命氣氛中,就是多麼的榮耀。這是現今在我們靈裏的榮耀。如果有人不得已活在一個全然沒有主的世界裏,一個充滿了屬靈死亡的世界裏,不管這種死亡是世俗意義的還是宗教意義的,都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但是,如果你逃離了那個環境,來到一群有主同在的人中,嘗到那種生命的滋味,那又是何等美好的事!那是一種裏面的屬靈的榮耀。現在你想想看--這樣的一種榮耀將在我們的全人,包括我們的身體上豐滿地彰顯出來!這是何等的榮耀!這就是神百姓所懷的盼望,所蒙的呼召,這一切都是關乎生命的事。

愛是那個生命一切的根基,也是惟一的根基。如果你觸到的是愛之外的其他東西--如果你接觸到怨恨、敵意、懷疑、偏見、批評、嫉妒、猜疑,或是任何與愛背道而馳的東西--那麼你就觸到了死亡。這是可怕的。如果你碰到一個人對你滿眼疑慮,時時提防,處處戒備,這是一種多麼使人無可奈何的光景;你沒法捱下去,巴不得這情形趕快過去,你在心裏感到傷痛,因為這時候你碰到了死亡。但是,假若你在一個神的孩子身上碰到了流淌到你身上的愛。哦!那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你看到空氣中充溢著希望,各樣的美善都可能湧出。有愛的地方一切都可能成為現實,因為在這裏有一條出路。這是聯結一切的問題,這就是為甚麼你們要以生命樹作為起點。

最後我們還是以生命樹作結束。這棵樹是長在園中,長在神愛的園中,這棵樹只有在愛的土壤中才能成活、茂盛。這些都是非常實在而又帶著挑戰性的。別忘了,當你需要人來愛你,向你流露愛,好使你屬靈的生命得著成長、脫離幼稚、狹小、局限而得以寬廣,這時候別的人也同樣需要你的愛來達到同樣的目的。那些想通過批評別人、猜疑別人,來拓寬屬靈生命的辦法,這是行不通的。你只能用神的愛來愛他們,才能幫助他們拓寬屬靈的生命。

生命是有概括性的,概括了其他一切事物。所以當包含愛的一切特點的那個起初的愛,向以弗所教會提出之後,那包括一切、涵蓋一切的問題也就產生了,這就是生命問題。

沒有第二次的死

現在我們再繼續看有關士每拿教會的情況。愛在士每拿教會得勝的一個結果是,得勝者有分於第一次的復活。 「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的死。」(啟二11) 甚麼是第二次的死呢? 簡單的說,就是再也沒法補救了。神和人之間的那扇門徹底地關上了,從此永遠的隔絕了。所有的一切都在第二次的死裏結束,那就是終了。在那扇門之外再沒有指望,沒有生命的可能。但是,在這段關於士每拿教會的論述中,經上是這麼說到那些在愛中的人:「他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死亡所有的權勢要被擊碎、打敗,它的魔爪要被奪去。愛就意味著絕對不容讓那種與神隔絕的、徹底的絕望對你有任何一點侵染。這絕非一件小事。如果在黑暗的那一邊,其結局就是沒有指望、失去了神,人的魂進入永遠被棄絕的光景中,再也尋不到神,這實在是件大事,我們絕不能與它有任何關聯。

在士每拿教會中的得勝的愛,就是恒久忍耐的愛(「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它意味著,雖然你可能要付出地上生命的代價,你卻永不受第二次死的影響。你也許要經歷第一次的死,或許是進入墳墓裏,或許是死於殺人者的手中,或許死於殉道者的墓中,或許死於堆積在你身上如山的反對和患難;然而這一切都只是第一次的死,還有比這個要深得多,可怕得多的死。如果你忠心直到第一次的死,你就不會被那第二次的死所害,你會發現自己置身於那些完全勝過死亡的人之中。好了,不管操練恒久忍耐的愛對你意味著甚麼。請記住:有一個重大的結果與這種忍受患難的愛緊密相關。你們這些為基督的緣故而忍受忍耐的人,你們這些為著愛主而在任何一個方面經受苦痛的人,你們正是靠著這種恒久忍耐的愛最終脫離了死亡。你們正在搖撼死亡權勢的根基,你們正在催毀死亡的根本力量。也許這一點需要解釋一下,但是事實已經陳述清楚了,就是我們是透過忍受患難而勝過第二次的死。

與主在深處隱秘的生活

我們現在來看看在別迦摩教會中,那個得勝的愛在這裏是甚麼形狀呢?這個教會對於神的愛處在一個低落的光景中,她本來應當對於傷害神的那些事很警惕、很敏感,但他們卻沒能這樣,沒能辨別罪惡的侵害,因此這個教會淪入一種妥協的光景中。然而,使人驚奇的是,對於這樣一個教會,神的話卻是說:「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 我可以用一句話告訴你這一切的意思是甚麼--這是一種與神之間內在的交通,這種交通不是一般的人所經歷的;這種對神內在的知識是一種秘密的擁有,意義非同尋常。這是一種對於神個人的、內在的、秘密的認識,沒有這種認識的人對此完全不能領會。你認識那在你裏面的神,你在你的裏面就享受主的某些東西;然而這個你只能自己擁有,這是你個人的秘密。對於信的人,不就是這樣嗎?「耶和華與敬畏祂的人親密,祂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詩二十五14)在一些神的孩子內在生命中,在他們與主同行的路上有一種奧秘的東西,有一個秘密。他們永遠無法使別人明白這一點,這一點對旁人來說是一個奧秘,但它又是的的確確存在的,是我們這些神的孩子特別擁有的祝福和財富。

哦!這一點對他們的意義是何等重大!這就是上面那段經文的意思。隱藏的嗎哪、白石、寫在其上的新名--祂自己的名字;「因為他知道我的名,我要把他安置在高處。」 (詩九十一14) 這就把那些更內在、在更深處認識主的人,與大多數人分別開來。這一種對主的認識不是一般的認識。

明察秋毫的愛,這是一些神的子民最大的需要。上面這些話正是對這樣一些人說的。所以這裏的信息就是,如果你擁有這份愛,你與主之間就有了一個秘密。藉著在我們心裏的這份愛--起初的愛、完全的愛、對神真實的愛,我們與神之間就有了一個秘密的生活,神對我們就有了某種隱秘的意義,這種意義祂並沒有向每個人都顯明。我們也為此被選召:這並不是說我們是特蒙眷愛的,而是說透過那恒久忍耐的愛,我們認識到了那明察秋毫的愛;先是恒久忍耐的愛,接著是明察秋毫的愛。那些對主認識最深、最內在的人也就是那些為著主,與主一同受苦最多的人。他們擁有別人所沒有的認識。所以,從士每拿到別迦摩,就是從恒久忍耐的愛到明辨秋毫的愛--歷經患難得著隱藏的嗎哪,藉著非同一般的過程認識主,並與主有一個奧秘的愛的聯結。

能力與權柄的地位

「推雅推喇」教會--他們的光景是受引誘而墮落,因此她所需要的是不容妥協的愛。這種不容妥協的愛帶出甚麼樣的結果呢?「那得勝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賜給他權柄制伏列國;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啟二26-27)在這裏,我們摸到一個極為重大的原則。但是,不要把上面這段話用屬世的眼光來理解,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在某處統治地上萬國的君王,或諸如此類的形象。我要說的不是這個。重要的是其中隱含的原則。我們知道,妥協就是那種把相對立的東西混摻在一起、亂擺在一起、攪和在一起的狀態,但當愛得勝時,就決不妥協,勝過一切混摻、亂擺、攪和,使你處在一個有巨大權勢的地位,一個有管轄權柄的地位。這一點你可以用另一面的方式來測試。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種妥協的、混雜的生活,在其中對立的東西糾纏在一起,有的屬於世界,有的屬於真實的基督教,有的出於肉體,有的出於靈,本來絕對擺不到一起的東西都擺在了一起--你想這其中帶有甚麼能力,甚麼權柄?帶有甚麼統治和管轄的力量?全然沒有!

當神說:「耶和華就必使你作首不作尾」時,難道魔鬼不正是在這一點上透過巴蘭引誘以色列墮落了,把以色列國從管轄列邦的高位上拉下來,奪去他們屬靈的權柄,使他們在列國中被擊碎?原則就在這裏。愛,不容妥協的愛帶進了有能力、權柄的地位。如果你的生活是妥協的,如果你的生活中有任何一種兩可的現象存在,你永遠不可能禱告得通,神永遠不可能因你的禱告而介入,成就甚麼事。如果你的生活是摻雜的,你即使禱告到沒法再禱告了,主還是不會進來,你也還是不能在禱告中有權柄。只有那愛,才能把我們帶到神面前;一個絕對清晰、純淨、透明的愛,才能使我們得著一個具有偉大的屬靈權能的地位。這個權能到底是甚麼?這一點我們先不去說它。我只是指出這一點。教會在要來的日子中,要在高天之上掌權。在致以弗所人的書信中,我們看到關於教會的最豐滿的啟示,以及她永遠的、至終的呼召和職分。在這裏,愛是一曲得勝的凱歌--「……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弗三18-19)這段話是針對教會而言的。教會必然要進到這個地位上。

由此可見,許多重大的事件都與這個愛緊密相關,既包括教會目前屬靈的權能與權勢,也包括在今後要來的歷世歷代中統管諸天的權柄,那時教會要管理今天被邪惡的諸勢力所充滿的地方,就是被這黑暗世界的掌權者轄制的地方。這絕不是一件無足輕重的使命。它是以那起初的愛為根基的。這就是以弗所和推雅推喇給我們的功課。這一切的中心就是愛,完全豐滿的愛,其結果是統轄列邦的權柄。

我們的名字被承認在天上

接著是撒狄教會。因為她的猶疑不定、模棱兩可,所以主呼召他們要有立場鮮明的愛,這個愛把他們標示出來。不只是說他們靠著愛心被標示出來,而是愛把他們標示出來。你們覺得這二種說法沒甚麼不同嗎?不!當你看到這立場鮮明的愛時,請看神對這個教會說的是甚麼話:「凡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眾使徒面前,認他的名。」--白衣、名字在父面前和眾使徒面前得到承認。這難道不是具有分別力的愛,是能帶出分別的愛麼?我舉一個很普通的例子,或許可以幫助你理解這一點。我有個兄弟是工程師,幾天前我去他辦公室裏找到他。那辦公室是在他的工地後面,在那裏大約有六十個人,全都是專家,大都在忙著一些管理工作。我跟我兄弟聊了一會兒之後,我記起了我的車需要修修,這剛好是個機會,我就說:「我的車有點小毛病,不知道你有沒有甚麼辦法處理一下?」他就到樓下去看我的車,然後對其中一個人說:「把那車放到升降機上。」接著他就派他的一個負責的專家來料理這邊的事。那個人來了以後,我兄弟就對他說:「這是我的兄弟,要是他甚麼時候把他的車弄過來,請多多關照,把一切都辦理好。」 「這是我兄弟。」--所有六十個人和所有的工作都聽我指揮了!在那個時刻,一切都是以我的利益為中心了。「我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眾使徒面前認他的名。」「我要說『這是我的弟兄』」--為此,整個的天都要關注這件事。當愛把我們分別出來的時候,有愛、有榮耀在天上,我們的名字在天上被承認、被尊重。

哦!我們總是費盡心機地邀寵,想在人前自顯為大、趾高氣揚、左右吆喝、擺出一副大人物的樣子,為要得他人的服侍、協助,想要獲取某種頭銜。這是人用來獲取認可的手段。可是這裏說,愛在天上是有分別能力的東西。是愛使你在那裏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是愛把你帶到父和眾天使面前,使你成為一個算得數的人;而這是現在就能看到的結局,不是將來才有的。哦!只要我們有這樣的愛,天父也要把我們計算在內,「這是我所愛的。」眾天使看見我們是被神所愛的,就要來親自服侍我們。這是因為我們不只是在祂的愛子裏面,我們還與這愛所意味的一切有著靈裏的交通。我們在這交通裏面,我們被天標明出來。

屬靈的重要性

「非拉鐵非」教會標記著對於堅貞不渝的愛的要求。從這堅貞不渝的愛的結局中,可以看到與之相呼應的某種東西。神對非拉鐵非教會說:「得勝的,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從那裏出去。我又要將我神的名和我神城的名(這城就是從天上,從我神那裏降下來的新耶路撒冷),並我的新名,都寫在他上面。」(啟三12)「在我神殿中作柱子。」請再注意:不要物質化地理解這些話語。我們稍後還會看到這個句子:「我未見城內有殿,因主神,全能者和羔羊為城的殿。」(啟二十一22)在神居住的地方、神的殿中、神自己的居所中做柱子,在神自己的殿中做柱子,一根承擔重大責任的柱子--這就是堅貞不渝的愛帶出的結果。「我又要將我神城的名寫在他上面。」他將擁有天上耶路撒冷城的公民權。他成了一個在天上的有產者,一個算得上數的人,一個在新耶路撒冷城有份量的自由的人。「並我的新名」,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把我自己交托給那個人。這些事情太大了,你覺得難以理解嗎?但這些不是誇張,是明明白白地寫在聖經中的。所有具有非拉鐵非特點的人,都帶上了堅貞之愛的標記,成了神的居所中合神心意的一股力量,是算得上數的人。

約伯論到他受苦前的日子說,他出門時大家都以他為重,向他俯首、尊崇他。我們不要自以為重要,但要帶著屬天的觀點來看甚麼是重要的:謙卑、柔和,全無驕傲自負,這在神的眼中是極重要的;對於教會,就是新耶路撒冷也是重要的--愛必然會給我們刻上這樣的特點--你是否從一個正確的角度上渴望承擔重責,渴望生活得有意義,渴望在神的事情上成為一股真正的力量,渴望在神面前是一個算得上數的人?你渴望這些嗎?想知道其中的路嗎?我不知道你的想法是如何。你是不是想:「哦!好了,如果我好好地學習,擁有大量的教導和聖經知識,不斷在主的事中奔忙,這樣我就會變得有分量了?」不,絕對不是如此!

當神在你身上有對付時,你會發現自己被倒空,一直降卑到一無所有,到那時你才會因著主本身而生出一種純全無己的愛。哦!即使在愛主這件事上也有差別--是為了讓神能為我們做甚麼而愛,還是為著祂自己而愛呢?如果有人來愛你,你不希望對方是因為你能做甚麼而來愛你,你是希望因著自身的緣故而被人愛。我們對主的愛也應當是這樣。當我們脫離了自己一切的雄心、一切想要得到認可和美稱的願望時,我們就能夠因著主的自己而愛祂,我們就到達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位置--在神的事情上、在神的殿中、在神的面前,做一根有力的柱子。正是愛帶給我們一切屬靈的重要性。

在寶座上與祂同坐

最後是老底嘉教會。可憐的老底嘉,她的見証是平平庸庸,既不冷也不熱,但主所需要的是不折不扣的火熱的愛、燃燒的愛、熾熱的愛。那麼這與愛相關的結果是甚麼呢?「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現在你已達到了至高之處--與掌王權的主在寶座上合而為一,這其中所意味的一切,我們實在難以描述,即使想描述也永遠辦不到。但它的意思一定是關於主對祂在地上的百姓所要說的話--「在某種根基上,你要與我在我的寶座上同坐,你要擁有我所擁有的位置,你要與我同享我所到達的地位。」這意義非同尋常的,因為這是一件關乎得勝的事,就是要勝過不冷不熱的愛。當你擁有了這愛,這份火熱的、豐滿的、堅強的愛,你就到達那個至高的位置,即寶座的位置。

前面所說的這一切,你們不一定全記得,其中的細節可能會忘記, 但是請記住,啟示錄已經把最後的時辰與最後的事件向我們顯明了。如果你忘記了所有的細節,請記住一件事,就是我們生命的最後、最高的結果,就是我們與神聯合的最終、最高的結果,是與愛密切相關的。正因為如此,這個愛顯得甚重要,所以神藉著聖靈將祂的愛澆灌在我們的心上,這是何等的重要。神愛我們的那個大愛是何等奇妙,這愛如今正住在我們心裏。這愛是為著我們的,也必須是住在我們裏面的。願主成就祂的工作。

摘自──史百克 祂的大愛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一個被異象所塑造的人 ─史百克(T. Austin-Sparks)】  

第三篇

晚年和逝世

  我們已經看見,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尤其在50年代,貴橡的交通中心享受了一段屬靈上與人數上的繁增與擴展。史百克的職事,以及與他同在的貴橡弟兄們和訪客們,為著那些尋求在神旨意裡更紮實、更真實之生活的基督徒們,預備了豐富的屬靈筵席。同時,在將近50年代的末期,那些在貴橡的聖徒們開始對真實的教會生活產生更深的渴慕。這樣的渴慕或許是來自史百克,因為他強調,在信徒們深處對屬靈家鄉的尋求,答案乃是地方教會。

  為了應付這越來越大的需要,貴橡開始實施一些步驟,好更多實化地方教會的生活。他們試著帶進新的帶領,好幫助他們分擔管理貴橡教會生活的責任。他們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這一種生活的發展上。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弟兄們發覺,阻礙當地地方教會生活繼續發展的,卻是因著支持史百克更擴展的職事而有的需要,這個需要一直持續不斷的壓在貴橡聖徒的身上。主後1965年,史百克形容弟兄們的感覺,「這一個廣大的工作與職事,包括書報、文書、印刷、特會等等,它所佔有的地位,成了當地地方教會合適彰顯與行動的限制。」

  到了1963年,所有史百克所傳講的特會都被取消,因而停止了從1926年開始實行的特會慣例。這個通告是以附錄的方式出現在1963年一月的主編專欄內。「我非常的感謝你們,特別在要來的幾個月中,你們在禱告裡為我尋求帶領。在貴橡的職事,現在似乎可以由其他的弟兄們完全接續;而我的道路,若是主仍然需要這聲音,它將會更往遠的地方去。在不遠的將來,我很有可能會在美國住一段時間。」一年以後,金彌爾(Angus Kinnear)描述了教會生活更進一步的發展。「主後1964年,兩位資深理事(trustees)受創辦人的委託,設立第一批,共八位,住在當地的長老,好監督教會的屬靈生命及各樣事工的運作。教會生活從此繼續下去,也有一些發展,但人數卻不可避免的減少了。」

  從1963年起,史百克繼續住在貴橡附近,也沒有停止參加在貴橡的聚集,但是他很少對會眾傳講。一直到1970年,在他去世的前一年,「見證人與見證」才有一個通告,說到在復活節前的星期五(Good Friday),史百克將會在那一天盡職。關於他的傳講,金彌爾寫到,「他婉拒了繼續再在貴橡中心講道的邀請。」

  史百克的晚年專注於繼續「見證人與見證」的出版,以及其它的書報上。同時他每年到貴橡之外的兩個聚會傳講,一個是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列治文市(Richmond, Virginia)附近,另一個是在瑞士。

  史百克於主後1971年四月十三日逝世於倫敦。他從沒有退休,相反的,他為了主所賜給他的職事更多被釋放出去而爭戰,一直到他生命的終了。在他去世的那一年年初,他為著在維吉尼亞和瑞士傳講的事禱告。主在他履行這些事奉之前將他取去了。他沒有留下任何組織,好繼續他所留下來的屬靈資產。他只是簡單的信靠主,「若是主願意,祂會將他職事中有價值的部分作為食物餵養眾人。」

史百克的觀察

  史百克所留下的著作充滿了極有價值的看見和啟示。我們可以用他晚年著作中的兩段實例,來對他的一生有一個簡略的描述。一段是他對於神在歷史中運作之原則的觀察,另一段是他對於他職事中主要內涵的簡要總結。

  主後1961年三月,史百克開始他的主編專欄。他起頭說到,

  「基督教的歷史,從使徒時代的末期開始,就是一個囚牢的歷史。不是字面上、物質的囚牢,雖然真實的囚牢也不少;而是因著人持守在他根深蒂固的習慣裡而帶進的捆綁。許多次聖靈有了突破,往一個又新又自由的方向運行,卻被帶進人的控制之下,像結晶似的定了形,成為另一個儀式、信條、組織、宗派、教派、秩序、團體等等。」

  後來史百克又描述,每當聖靈有一個新的開始,聖靈所起始的路卻被人認為是獨一的路,並且被結晶化,成為一成不變的條例。因此,似乎所有偏離這條路的人,就被人以極其懷疑的眼光看待,甚至被隔除。很快的,那從聖靈開始,為著產生活的生機體,好彰顯神所要之目標的能力,就變成下一代必須支撐,並且努力讓它繼續往前的課題。這個難處的解答,在於面對一些需要付上代價的問題,像是,「我是不是客觀的行在其中?」或者「聖靈有沒有開啟我的心眼,給我一個屬天的異象?」我們若只是客觀的行在其中,我們就要成為一個在體系之下的囚犯,而不是基督的奴僕了。

  「聖靈必須是起始我們方向和地位的那一位,聖靈必須是我們在一切的路程中參詢和遵從的對象。聖靈必定會在一切限制祂自由的環境裡成為「反抗者」,並且祂若在我們裡面,祂也會使我們成為「反抗者」。這絕不是說,所有的反抗或是對自由的訴求,都是出於聖靈。這意思只是說,我們在天然性情的領域中成為一班被破碎的人,我們為著自己設想而爭戰的能力已經被奪去了。」

關於他的職事

  在1967年十一月的主編專欄中,史百克寫了四點,是他認為最能描述主所賜給他這一份職事的特性:

一、神永遠的決議

  首先是聯於祂的兒子 ── 祂成為耶穌基督、那基督、我們的主。神兒子那至高並超越的地位和尊榮,在神永遠的決議中,是從永遠到永遠的。我們已經被擴大到我們的能力以外,為著尋求一個途徑,要將基督的尊大傳達給我們的讀者,並且陳明祂在神整個宇宙中的意義。

二、人在神的心意中的價值

  在神對人豐滿的旨意中,「人是什麼?」依然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雖然人是墮落的、腐敗的、滿了敗壞、邪惡的傾向,他仍然有一個認知:神是榮耀的、尊貴的、要在全地上掌權的。這並不是「人性主義」(humanism)── 敵基督對神心意的贗品。

三、教會的價值

 她是新人,是基督的配偶。我們已經用了許多時間和篇幅,為著要顯明基督所選定的身體那真實的性情、使命、呼召、預備、以及她在要來的世代中榮耀的命定與功用。正如經上所說,「榮耀的教會」。

四、十字架的價值

  藉著它,基督得著了祂傑出的得勝;也只有藉著它,人 ── 蒙救贖的人 ── 才能達到神所要的性情、榮耀、道德、和掌權。藉著它,教會才能實現她「永遠的目的」。

  除了這四點以外,史百克又加上另一個特徵,就是為著實行這些項目而有的爭戰與奮鬥。「倘若這些是神永遠決議的實際,若是神在很微小的一部份上,為著這實際將一個職事託付給我們,我們就一點不驚訝,那反對者會做許多事來污衊、毀壞、限制、中傷這職事以及這職事的所有。」

(撰寫:R.B., Cleveland,翻譯:D.S. Chicago)

參考書目

  1. Austin-Sparks, Theodore. The Incense Bearer. London: Witness and Testimony, 1936.
  2. Austin-Sparks, Theodore. The School of Christ. London: Witness and Testimony, 1942.
  3. Austin-Sparks, Theodore. Our Warfare. London: Witness and Testimony, 1960.
  4. Austin-Sparks, Theodore Ed. A Witness and a Testimony. London, Witness and Testimony, 1926–1971.
  5. Beck, Rex. G. Shaped by Vision, A Biography of Theodore Austin-Sparks. Cleveland: Greater Purpose Publishers, 2005.
  6. Gunn, Angus M. Theodore Austin-Sparks, Reflections on His Life and Work. Toronto: Clements, 2001.
  7. Reetzke, James. T. Austin-Sparks, A Brief History of the Lord’s Recovery. Chicago: Chicago Bibles and Books, 2001.

 ――本文摘自Clevelandonline 中文網站

珠璣語錄

 

 

 

 

  • 如果有一天我忽略禱告,我將失去信心之火。——馬丁路德
  • 禱告是靈魂的盾牌,是對神的奉獻,是給撒但的鞭笞。—— 本仁約翰
  • 禱告就是信心的呼喊。——Horne
  • 沒有禱告的生活是沒有賜福的生活,沒有禱告的生命是缺乏能力的生命。——Daily Walk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