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6-21-2009)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你的歡迎聲音】

一 你的歡迎聲音,召我前來相信; 因你為我已流寶血,特要洗我良心。

(副)主,我來就你!我今來就你! 求主用血將我洗;使我乾淨無比。

二 我真污穢可鄙,行善一無能力; 但你歡喜賜恩幫助,並除一切惡跡。

三 你今鄭重吩咐,要我遠離罪途, 虛心悔改,實心相信,豫備奔跑天路。

四 神用恩言呼召,又用聖靈光照, 使我知道自己不堪,知道救主可靠。

五 聖靈今在我靈,證明我有生命; 神的應許已經應驗,因我已信祂名。

六 奇哉!神愛罪人!妙哉!神有救恩! 美哉!耶穌流血贖罪!我願獻上全身

“祂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約壹1:7)

這首相當感人的救恩呼召詩歌「(《聖徒詩歌 629首;《選本詩歌》35首》) 的作者是哈特索 (Lewis Hartsough)。 他於1828年出生在美國艾奧瓦州的芒特弗農 。後來獻身全職服事主,1853年被按立為衛理公會的牧師。後因身體欠佳,而告退在洛磯山傍休養。在那裏他組織一個佈道會,自任首任監督。他一生所創作的詩歌頗多,無論詩詞或曲調都流行甚廣,其中這首"主我來就你",便是他眾多作品當中,最有名且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詩歌。

桑基(Ira Sankey)非常喜歡這首詩歌,在他的《聖詩故事》一書中曾對這首歌作了以下介紹:“這首美麗的歌詞,和動人的曲調,原發表在美國出版的《聖詩指南》月刊。1873年我在英國倫敦收到這份月刊時,就看到這首詩歌,遂編入我的《聖詩與獨唱》,從此它成為一首最能使人們靈性興奮的詩歌。我在英美各地開佈道會時,常常用這首詩歌來勸罪人悔改。” 這首詩歌深受眾人喜愛,陸續的被收錄在許多不同的詩歌集中,而使它廣為流傳。

這首詩歌發表後不久,有一次在華盛頓城中某禮拜堂內熱烈高唱,恰巧有位離開教會二十幾年的商人,被歌聲所深深吸引,而進入了禮拜堂中,他看見許多悔改的人走向聖壇前,沒想到聖靈在他心中大大動工,終於使他也加入了悔改者的行列,而上前認罪。此後,他不但重生得救,生命改變,這首歌也成為他最喜歡的一首詩歌,無論身在家中或在街上,甚至是在辦公室,他都喜愛吟唱此詩。有一天他早起要去公司上班,妻子還聽到他臨走前唱著"主,我來就你,我今來就你",沒想到十分鐘後,有人來告知他先生剛才在路上因不慎滑倒傷重過世。妻子傷痛之餘,耳際卻彷彿依然聽見丈夫得勝的歌聲,終於明白,他已經安息主懷,心中頓時得到安慰。直到今日,聖靈還是在使用這首歌,不但來安慰人、勉勵人,並感動許多罪人悔改。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最恩慈的主神,你對我們有無限的慈愛,不僅在過去的年歲,也在我們一生之久。求你接受我們最卑微的感謝,因為你賜給我們無法數算的福份。求你赦免我們諸多的罪,憐恤我們過往的軟弱。求你賜下一切的恩惠與美德,使我們成為你可悅納的。年復一年你都加給我們生命的時日,求你使我們信心更加剛強,愛心更加熱切,順服越發完全。求你使我們有謙卑真誠,恆久的堅忍,我們好在餘下的年日忠心地事奉你。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郝卓理1661~1745年)

求你的智慧管治我,使我的心靈常照的旨意事奉你,不致單憑我自己的選擇。求你不要懲治我,賜我所祈求的,讓你的愛常在我心中而不致憂傷。求你讓我向自己死,就可以向你活,因為唯有在你自己才有真實的生命,阿們。(聖德勒撒1515~1583年)

榮耀全能的神啊,一切蒙福的心都盼望你,求你幫助我們,使我們能以清潔的心事奉你。奉我們的主基督的名,阿們。(撒冷祈禱集1085年)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聖經知多少?

福音書時期的歷史和宗教背景

第一世紀時的世界

福音書時期的巴勒斯坦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使徒行傳

羅馬書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後書

加拉太書

以弗所書

 

 

 

 

 

 

 

 

 

 

 

 

 

 

 

 

 

 

 

 

 

 

 

 

 

 

 

 

 

 

 

 

 

 

 

 

 

 

 

 

 

 

【以弗所書】

 

一、作者及對象:使徒保羅,寫給在以弗所的聖徒(一:1)。

 

二、寫作時地:約在主後61至63年間,寫於羅馬監獄(三1;四1;六20);與腓利比書、歌羅西書和腓利門書共稱『監獄書信』,打發推基古送信(弗六21;西四7)。

 

三、背景:當時在小亞西亞省各地的教會,外邦人(非猶太人)基督徒日漸增多,使徒保羅可能有鑑於他們係來自異教世界,對於神揀選了猶太人作祂的子民,而今又把福音傳給他們這些外邦人,究竟神的目的何在?因此在保羅的心裏有一個負擔,願意把他從神所領受的啟示,關於教會的奧秘,藉本書信予以解明,使他們能認識神對教會的計劃和目的,亦即清楚明白教會的來源、性質和見證等。以弗所是小亞細亞省的省會,位於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東岸,為羅馬帝國的駐防城,又因地處海陸要衝,商品由海外運來,經以弗所送到各地,故為小亞細亞一帶之商業重鎮。在這裏有稱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亞底米廟。以弗所城又稱為守廟之城,拜偶像與行邪術之風非常興盛。製造女神銀龕的生意十分發達,千萬人因信奉亞底米時常到以弗所聚集,有許多人靠這廟維生。保羅第二次佈道約在主後五十四年春,同亞居拉、百基拉從哥林多到以弗所傳福音,當時似乎很有效果,所以信徒留他久住,但因行程已計劃定了,就留下了亞居拉、百基拉,並應許神若許就必回到那裏(徒十八19~21)。後來亞波羅曾來此稍住(徒十八24~27)。大約當年夏天,保羅就回來了,一開講就有十二個人被聖靈充滿(徒十九7)。他在那裏約有三個月之久,在會堂中辯論神國的事,並遭到猶太人的反對;後在推拉奴的學房中,宣傳福音約兩年之久,福音因此傳遍了亞西亞全省(徒十九8~12),主的名大被尊重,福音大大興旺,認罪的人焚燒了價值五萬塊錢的邪術書籍(徒十九17~20);以後起了大亂,保羅就離開此地(徒廿1)。不久保羅在米利都見到以弗所的長老們,並囑咐他們一些話;從保羅的豫言中知道將有豺狼和異端興起(徒廿17~35)。很可能保羅從羅馬出監後又來到以弗所,留下提摩太整理未完事務,並勸一些人不要傳揚異端(提前一3)。根據傳說,後來使徒約翰也曾住在此地。主耶穌也在異象中,曾藉約翰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的使者,責備他們離棄了起初的愛心,並警告他們若不悔改,就要把燈台挪去(啟二1~7)。後來以弗所城變成一片荒涼之地,乃是此項警告性豫言的應驗。

 

四、主題:本書的題目為『教會』(一22;三21;五32)。本書啟示了神在這世代中的心意,乃是建造『基督的身體』,就是『在榮耀中的教會』。從本書我們得知:教會在神榮耀計劃中的地位,和教會在地上作基督的見證的道路。本書告訴我們,教會乃是一個充滿並彰顯祂智慧、生命和權能的器皿。教會就是「那充滿萬有者的豐滿」(一23原文);而教會這一個豐滿,是個人無法領略的。乃是當眾聖徒建造在一起,我們就成了神在靈裏的居所(二22);乃是藉著教會,神的智慧得以彰顯給靈界的權勢看(三10);乃是同著眾聖徒,我們才能豐滿的領略神的愛(三18~19);乃是眾聖徒彼此聯絡得合式,教會這個基督的身體才能達到長成的身量(四13);乃是教會全體一起穿上神的全副軍裝,我們才能在邪惡的日子站立得住(六11)。本書非常強調唯有教會,而非個人,才是彰顯祂豐滿的器皿。

 

五、特點:

(一)本書與歌羅西書有些相彷,二書都是論到基督的地位與信徒的本分,本書著重教會為基督的身體,歌羅西書著重基督為教會的頭,故這兩書有姊妹書信之稱。

(二)本書是保羅書信中最深奧的一卷,有人稱之為‘新約的阿爾卑斯山’,因為:它在起首就從神的角度出發,由‘創立世界以前’說起,講論屬天的事:屬天的福氣(一:3-14)、屬天的地位(一:20-22,二:6)、屬天的爭戰(三:10,六:12),因此有人稱本書為‘屬天的書信’。

(三)本書與約書亞記在靈意方面有其相關之處,本處所論對基督徒之「天上」地位,如同以色列人在「迦南」的經歷,信徒要得天上基業,必須經過屬靈的戰爭,以色列人要得迦南地為業,必須經過屬肉體的戰爭,這兩處都有爭戰,且當有失敗,但終於勝利,獲得安息之所(弗一3~11;六10~16;書廿一43~45)。故本書被稱為新約的約書亞記。

(四)本卷書三鑰字:

1.     坐:在基督裏的所得。教會與基督同坐在天上 (一~三章) 。

2.     行:在人面前的應用。教會行出基督的生命(四~六章9節)。在這段經文裏,總共提到九次「行」,重的講到基督徒的行為。

3.     站:在撒但面前的抵擋。教會與基督同站在得勝的地位上 (六章10~24節) 。

 

六、重點:

(一)神永遠的旨意。以弗所書向我們啟示神永遠的旨意和計劃。那是超時間,超空間的,所用的詞彙都是大而豐富,本書第一章3至14節可看為神旨意的發表,神行作萬事,都是按著原先定旨的美意和計劃,使祂的榮耀得著稱讚。

(二)基督的豐富。本書提到‘基督’或‘在基督’最少47次,每项重要的真理都与基督直接相关。神的旨意是以基督為中心,神在基督裡賜給我們屬天的福氣:例如,揀選、預定、兒子的名分、得蒙救贖、罪得赦免、成為聖潔、沒有瑕疵、承受產業等(一:3-11)。本書也啟示基督是那位充滿萬有的(一:23,四:10);有測不透的豐富(三:8),祂那長、闊、高、深的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三:18-19)。

(三)教會的奧秘。本書是新約中論及教會最獨特和最廣泛的一卷,它啟示什麼是教會,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基督的豐滿(一:23,四:13);一個新人(團體的新人,二:15);神的國,神的家人(二:19);神的居所(二:21-22);基督的新婦(五:24-25);戰士(六:10-13)等,更是揭示教會是神的奧秘,為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三:9-10)。在此我們看見以弗所書的三大主題-神的旨意、基督和教會之間的關係:神的旨意關乎基督,而神對基督的旨意需要教會來完成,教會是完成神永遠旨意的器皿!本書向我們啟示,神在此時代中心的工作,就是要建立基督的身體-教會。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命是為了產生教會(五:25);賜下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人和教師,是為了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教會(四:11-12);更要教會倚靠神的大能,作剛強的人,穿上神所賜全副軍裝,以抵擋仇敵,成就神的旨意和計劃(六:10-20)。

(四)本書保羅有兩個重大和高深的禱告,一是為教會求啟示的禱告,使我們真認識神永遠的定旨(一:17-23);另一是為教會求經歷的禱告,使我們能成就神的計劃,好叫神在教會中,並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三:14-21)。

(五)『天上的書信』:第一章講天上的福氣;第二章講與主同坐在天上;第三章講天上各家也與我們一同得名;第四章講主升上高天賞賜我們各樣的恩賜;第五章講天上國民在地上生活的樣式;第六章講與天空的惡魔爭戰。

 

七、鑰字/鑰節

鑰字:(1)在基督裡/在愛子裡(一:3等約24次), (2)教會/身體(一:22等19次)

鑰節:(1)一:9-10,23 (2) :22 (3) :6 (4) 四:13-16 (5) 五:25-27 (6) :11

 

八、鑰義/分段:基督是神旨意的中心。神的旨意就是要在日期滿足的時候,叫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同歸於一(或作‘萬有都歸一於基督這元首之下’,一:10)。這旨意需藉著教會來完成,因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那在萬有中充滿充滿萬有者的丰滿-彰顯(一:23);又是基督的戰士-團體的戰士,與基督一同掌權,對付及擊敗神的仇敵(六:10-20)。

(一) 教會在基督裡的福氣-蒙召的恩惠(一至三章)。本書頭三章說到教會在基督裡的福氣:

1.     父的揀選和預定-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沒有瑕疵,並得著兒子的名分(一:3~6)。

2.     子的救贖和基業-叫我們得救贖、得釋放,並在祂裏面承受基業,與祂同復活、同坐天上(一:7-12,二:5-6)。

3.     聖靈的印記和憑據-指明我們是屬神的,又保證我們必承受基業的印記,並且在今生就能豫嘗,在靈裡得剛強(一:13-14,三:16)。

(二)教會在基督裡的生活-相稱的形為(四至六章)。本書後三章則說到教會在基督裡的生活:

1.     在愛和合一裡連於元首基督,彼此服事,同被建造(四:1-16)。

2.     脫去舊人,穿上新人,離棄從前舊有行為,憑著真理和聖靈,過愛和光明的生活(四:17-五:20)。

3.     彼此順服,無論夫妻、父母和兒女,主人和僕人,都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五:21-六:9)。

4.     在基督的大能裡站穩,與在諸天的惡魔爭戰,穿上神全副的軍裝,除了前五項-真理束腰、公義遮胸、平安福音的鞋、信心的盾牌、救恩的頭盔,末了兩項尤具決定性,是不可或缺的憑藉-靈的寶劍(神的話)和在靈裡多方禱求並儆醒,才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成就一切,站立得住(六:10-20)。

 

九、話中之光:『合而為一』是以弗所書所特別注重的信息。這個主題在本書涵蓋地相當廣,如下:

1. 神的旨意就是在日期滿足的時候,叫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同歸於一(一10)。

2. 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靠主的血得與神親近了(二13)。

3. 從前與人有中間隔斷的牆(冤仇),如今藉著十字架將兩下合而為一,造成一個新人,成就了和睦(二14~16)。

4. 藉著福音,信徒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 (三6)

5.  信徒之間須靠著聖靈的果子(謙虛、溫柔、忍耐,和和平)竭力保守靈裏的合一,和恩賜(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的成全使眾人同歸於一(四1~16)。

6.  信徒須靠著順服聖靈並被聖靈充滿來加以解決,使我們與神和好(四17~五21)。

7.  家人之間須靠著學習主的榜樣和住在主裏加以解決,使夫妻和父子都和好(五22~六4)。

8.   主人與僕人須靠著敬畏主和體會主不偏待人的心,使主僕(上司和下屬)和好(六5~9)。

 

拾穗

第一篇 神的愛是創造的動機

第二篇 神的至愛

 

 

 

 

 

 

 

 

 

 

 

 

 

 

 

 

 

 

 

 

 

 

 

 

 

 

 

 

 

 

 

 

 

 

 

 

 

 

 

 

 

 

 

 

 

 

 

 

 

 

 

 

 

 

 

 

 

 

 

 

 

 

 

 

 

 

 

 

 

 

 

 

 

 

 

 

 

 

 

 

 

 

 

 

 

 

 

 

 

 

 

 

 

 

 

 

 

 

 

 

 

 

 

 

 

 

 

 

 

 

 

 

 

 

 

 

 

【祂的大愛】

第二篇 神的至愛

「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著祂的大愛,祂愛我們……。」(弗二4-5)

  在我們前面的默想中,我們一直在試圖指出,雖然在整個廣大的宇宙後面,有一個心意、一個理由、一個設計、一個計劃、一個意願、一個命令,但是這一切的背後有一顆心,它所意味的就是愛。我們從一開始就看到,人是一個特別的創造,專門為著滿足神的心,是祂愛的對象,整本聖經就是在不斷地、越來越多地揭示這個事實。神對人的愛是祂在人身上一切工作的緣由。沿著這條愛的軌跡,我們在其中看到了亞當,看到了被揀選的後裔,還有亞伯拉罕這個特別的例證,後來又有了被揀選的民族--以色列。哦!神的愛多麼豐富、多麼奇妙,真是妙不可言!

   接下來我們又來到新約中,看到那永遠的、滿有能力的、充滿奧秘的神的愛,現在完全地彰顯在祂兒子這一個人身上:祂活出神的生命,做成祂的工作,完全獻上自己,不憑自己做任何事,一切都是憑著祂對父的愛而作,祂定意要讓父神的心在人的身上得到滿足。我們已經詳細敘述了祂對父神的愛,我們也特別提到祂與祂的門徒們,就是那些祂所愛的人,祂愛他們就愛到底。我們也看到,祂為此付上了無比大的代價,使這一切最終都成就了,都是憑著那個愛的偉大力量成就的。

在至愛之子裏神愛教會
   
   記述完主耶穌道成肉身在地上生活的歷史之後,聖經又開始記載另一部分內容。由使徒行傳一直到啟示錄,我們看到那永遠的神的愛,現在集中並且首先體現於「教會」:「……神的教會,就是祂用自己血所買來的。」(徒二十28)「……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弗五25)我們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將新約從頭到尾每個部分都很好地瀏覽過去,但是我想,我們透過保羅的職事,就會看到這奧秘正在被揭開面紗;雖然我們還不能明白它的全部內容,但是可以看見它最完滿和最豐富的形式,因為保羅本身就是神的愛得以奇妙彰顯的器皿。在保羅的心中,他對神的愛有著最深切的體會,他一次又一次地因這個愛而發出極其的驚訝:「祂是愛我,為我捨己!」(加二20)

   「深哉!神豐富的……。」(羅十一33)不僅僅是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並且是豐豐富富的愛。保羅永遠也無法明白為甚麼永遠的愛竟然會光照他、揀選他,並賜給他那麼奇妙、完全、深奧、豐富的愛的啟示。我們若只是看保羅這個人,想從他身上來透徹明白這個啟示的內容,那我們實在要感到無助和無望。我們最好還是藉著神所賜給我們的恩典來思想這個啟示,並讓其他人也來關注它。

   記得我們在前面的默想中已經指出,當神至愛的兒子踏進祂在約但的公開事奉工作時,有神的聲音從天上發出來說:「這是我至愛的兒子。」(太三17原文)「我至愛的兒子。」(My beloved Son)你們還記得「愛」(love)加上「be--」這個前綴後,就不僅僅是指「我所愛的兒子」,而是指「我至愛的兒子」,意思是我在祂身上傾盡了所有的一切。現在,保羅--這位神永遠之愛的使徒,竟敢把這同一個詞用在信徒的身上說:「使我們在至愛之子裏被接納。」(弗一6另譯)--他如果沒有清楚明白神這個愛的真理的全部內涵,那麼他這樣說的勇氣未免要讓人驚駭了。

   「我們在至愛之子裏面」,神如何將祂自己給了祂兒子,祂照樣將祂自己給了我們。哦!當我強調「至愛」這一詞時,我真希望你們不要以為這是在玩語言游戲,增添一些趣味而已。我說過「be--這個前綴可以加在很多詞的前面,而這些詞加上「be--」之後,就成為一件完整的事。例如:「許配」(betrothed)就是指完全的給某人;「懇求」(beseech)的含義就比請求來得更深切。如果我生活中遇見一件十分困擾的事,當我帶著這個困擾來找你時,我就不是簡單隨便地徵求你的意見,而是將我整個人全部的指望都寄托在你身上,我會切切地懇求。神是非常注重我們這種態度,祂讓我們經常面臨一些難處,使我們不光光是簡單地請求,而且是要切切地懇求;這並不是因為祂不樂意或不情願答應我們的祈求,而是因為祂要我們在這件事上有直接明瞭的態度。這個態度極其重要。

   保羅切切地懇求,他正是用這種方式對哥林多人說:「我替基督懇求你們與神和好。」(林後二20) 這是一件關乎生和死的大事。再比如「圍困」(besiege)一詞, 當你要圍住一個人、或一件事、或一個地方,你就不會僅僅走過去而已,你會把整個人都投入進去,全身心地關注它。這就是神與祂的基督--祂的至愛的關係;而這關係現在也轉而運用在我們身上。
註2

在至愛之子裏蒙揀選

   以弗所書一開頭就點出了一切的根基:「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祂面前在愛裏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弗一4另譯)在修訂版聖經中是這樣翻譯的:「祂從創立世界以前,在愛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成為聖潔。」「既然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歸向祂自己,就按著祂旨意所喜悅的,使祂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祂在至愛之子裏白白賜給我們的;我們在至愛之子裏得蒙救贖。」(弗一5-6) 這一切都是成就在至愛之子裏。只有在神至愛的兒子裏面,才能成就這一切。你能把握這裏的重點嗎?這裏不僅指祂揀選了我們,或者說是為了這個或那個的原因而揀選我們,這裏強調的是祂在那裏、在甚麼地位上揀選了我們。

   所以這句話不止是指在基督耶穌裏面揀選了我們,更是指在「至愛之子」的裏面揀選了我們。「至愛之子」的特點和品性,正是我們與神之間關係的基礎,祂把這個特點和品性給了我們,所以,我們的存在對於神來說,就是一個愛的存在;我們與神的關係,就是一個愛的關係。基督與神的關係如何,我們與神的關係也如何。在新約中你會看到,「至愛」一詞被頻繁地運用在信徒的身上。保羅非常喜歡用這個詞,他不僅在這裏概括地說--「在至愛之子裏」,而且他一遍一遍地稱呼聖徒們為「神至愛的」(中文聖經譯為「蒙神所愛的」)。這不單是為了好聽而已,我們有時也會彼此這樣稱呼,例如寫信時抬頭都會加上「親愛的……」;但是保羅這樣說並不為了好聽,讓人感覺舒服而已。

   對保羅而言:整個恩典的原則都包含在這裏面。他領悟到永遠的過去和永遠的將來,都是「在至愛之子裏面」、「在神的至愛的裏面」。不要以為這僅僅是語言文字上的技巧,請記住:保羅的整個世界都是他所頻繁提到的「在基督裏」,在這以外他不再有甚麼了。你們無需我再提醒你們,保羅是如何使用這個詞。我在保羅的書信中,發現有一二八處用到這個詞,或者是與它有關係的,例如「在祂裏面揀選我們」、「在祂裏面,我們得蒙救贖。」等等,你們可以繼續查找,看看保羅說到「在基督裏」的聖經節還有那一些,你們會發現這些都是在至愛之子裏面。

在至愛之子裏與神聯合

   「在至愛之子裏與神聯合」,這是甚麼意思呢?按照我所看見的,保羅的整個職事都在講「在基督裏與神聯合」,這聯合是生命的聯合、有機的聯合,從保羅的生命、經歷和領會中自然地流露出來。我想還是再回到舊約,看看在那裏用了多少個名詞來表示這聯合。我們先前提到,神一直關注著以色列,以色列被稱為祂的孩子、祂的兒子、祂的女兒、祂的未婚妻、祂的妻子,所有這些稱呼都是有機的、具有生命的關係。不像建築物上的磚頭,雖然一塊與一塊貼得很緊密,但是彼此之間都是死氣沉沉、冷冷冰冰的。愛的聯結是讓人心歡雀躍的生活,讓相愛的雙方感情更加堅定、深厚。保羅進入了這種光景,他甚至無法用言語表達,只能大聲喊出來:「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羅八35)

   接著他列舉並歸納出所有可能會造成隔離的事物--生與死、現在的事與將來的事、或者別的任何事;最後他總結到,沒有一件「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裏。」所以,這聯合就是與神自己聯合。無論甚麼都不能叫我們與神分開,正像無法將神和祂兒子分開一樣。

   我現在不打算再進一步談愛有甚麼義務和責任,我只要引用一句哥林多前書上的話--「基督是分開的嗎?」你馬上可以領會到我所要講的是甚麼。「基督是分開的嗎?」這句話表達的惟一意思就是基督是不可分開的,你絕對無法將祂分開而不傷及祂這個人。所以,正是這個愛使我們與神合一,並且是有機的、生命的合一;這之間一旦出現隔絕,就會破壞整個生命機體。

   哦!讓我們對「甚麼是教會」和「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能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屬神的觀念。在這裏有一個何等使人驚訝的宣告--「我深信(或譯作『我被說服了』)無論是死是生」,無論是這事、是那事,或是使人吃驚的事,「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裏的。」最使人遺憾的是,這幾章在這裏被斷開了(指羅馬書第八章和第九章)。我們還要繼續讀下去,支取愛的完全力量。但是,在這裏我不想過於注意那些細節。

   關於神永遠的旨意,保羅全部意念和啟示都集中在一個短語--「在基督裏」、「在愛子(至愛之子)裏」。你可以從他寫給以弗所書信中,看到這個輪廓:他一直把我們帶回到從前,在我們尚未成形之前,在這世界還沒有以現在的秩序存在之前,就是在神的重新創造行動之前,祂就在至愛之子裏揀選我們。從所有的年代看下來,祂都是在愛子的裏面揀選我們。

蒙召進入愛的交通

   保羅談論了神愛的永遠揀選之後說,我們是蒙召進入與神的兒子交通中。從前是蒙神的揀選,現今是蒙神的呼召。我不知道,關於你的得救、重生、歸向主,這些事情在你的心目中佔有多重的分量?你是不是認為信主得救,就是指某一天你遇見主,於是得救、歸向主?你有沒有意識到,就在那一天,有一個呼召臨到你?其實早在有時間之前,這個呼召就已經跟你有了關係,好像是在永遠的過去,神就在愛裏揀選了你,然後一直按著祂的旨意呼召你。為此,神已經等候你好久,直等到你得救了,祂才使這呼召臨到你;雖然這呼召裏面還包含著一些很偉大的事,但是其中最大的一件就是,我們可以藉著永遠的愛,在神的兒子裏面,與神的自己聯結在一起。

   現在我們來看,神的心意是甚麼呢?當祂的心意得著滿足時,事情該如何呢?我們可以談論耶穌的見證、基督的豐滿、教會是祂的身體、與基督合一等等,關於這一切我們可說的還有許多,雖然它們都是偉大的真理、偉大的思想,但是我卻發現一件事:我們還沒有完全明白神的心。認識到這一點,我頗感安慰;然而,這也是最讓我們感覺痛苦的一件事:當我們還在這裏,永遠無法達到神的終點。今天我們每往前一步,在我們身上都必須再經歷一些事情,好叫以往所有的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就是說,為了要在屬天的啟示上有進一步的得著,我們要一次又一次地經歷死亡、枯乾、倒空、絕望。我們曾經還以為說:哦!已經進入神完全的思想中,終於到了神的心意是甚麼有一段時間,我們的確是這樣思想,還讓它充了我們的視野;可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一切又都變得索然無味,我們又要經歷一段艱難的時光。是的,這一切都是對的,也是真實的,但是它們並不是最終的。

   根據我的經歷,每一次我們有了奇妙的啟示,經過那段自己覺得已經是登峰造極時光之後接著仍然要一次又一次地經受枯乾、倒空、絕望。然而正是通過這樣不斷地與神之間的經歷,你才能長大,進入更深的境地,拓寬屬靈的視野。我不知道我們是否能夠達到神這些工作的終點,可是我現在能夠告訴你,當神達到祂的目標時,每件事都將呈現出神的愛,並絕對都是祂的彰顯。

   我想,保羅在以弗所書所要表達的,實在是一個偉大的啟示。請留意在這卷書信中,恩典有何等的位置,愛有何等的位置:「……是何等長闊高深;並且基督的愛是過於所能測度的。」(弗三8-9)就是目標。保羅將這一點呈現出來,告訴我們最終就是要達到那裏。

   如果你我一直走在神最終旨意的路上,那麼我們有甚麼呢?只有一點--在愛裏越來越充足,越來越豐富。關於這一點我就先說到這裏。

在至愛之子裏全足全豐的預備

   感謝神!祂不僅呼召我們,而且祂是召呼我們到達並進入一個已經完全預備好的根基上,祂賜給我們的供應是全足全豐的,這供應就是在基督裏。試想祂是用何等大的呼召來呼召我們,而我們如果要用自己的力量去達到祂的要求,去滿足祂所要求的一切,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哦!我們寧願從來沒有聽見這個呼召!我們知道靠自己實在無法拿出一點甚麼,能滿足神最低限度的一點心意。你能在你自己的裏面,找出一點這樣的愛嗎?只要讀一段關於愛的偉大啟示,你就會知道我們這個人在各方面都是不堪一擊的。這段偉大的啟示就是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其中沒有那一段、那一節不是將我們擊倒,俯伏在地:「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家的惡。」這一切歸結起來就是--「愛是永不失敗」(和合本為「愛是永不止息」),就是說,愛是從來不放棄。我們算甚麼呢?在此你能站立得住嗎?不能!但是祂仍呼召我們進入至愛之子裏;「在基督裏」,就是一個全然預備好的根基。「祂是我所喜悅的」--這是一個全足全豐的預備。

   在基督裏有全足全豐的預備。這個預備促使保羅邁出了巨大的一步,他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而活,這信是在祂兒子裏面的,祂是愛我,為我捨己。」(加二20)(保羅並沒有說:與基督同死失去我們的個性;我們要丟棄的是個人主義,而不是個性。)在上面所引的經文中,有一句不太好翻譯,就是「我因神兒子的信而活」,或「這信是在祂兒子的裏面。」就我看來,保羅所要表達的更確切的意思應當是--「在十字架的那一邊,基督已經預備了新生命所需要的一切。我靠祂而活,我是靠著祂所預備的而活著。」的確,神呼召我們進到祂兒子裏面,就是呼召我們進入一個全足全豐的預備之中。你說:「我不能愛,特別在某些方面我無法愛下去。」但是基督能夠愛,祂已經在你身上證實了這點。你想每個人都愛你嗎?總會有一些人不愛你。但是不管你是甚麼人,基督都愛你。也許別人有很多的理由不愛你,可是祂愛你。神現在就是用這個能夠愛不可愛之人的愛來愛你。祂賜給我們這樣的愛去愛人。

   難道這不正是整個福音最奇妙之處嗎?許多時候,我們聽到有的傳道人外出之後回來見證說:「我奉神差遣到某個國家去,我曾感覺那裏的人是我從來不可能去愛的人,他們只會引起我的反感;但是我愛了他們,因為他們也是主的人。」對!正是這一點,這足夠了。我要強調的是蒙召進入基督裏,就是蒙召進入「至愛之子」已經預備好的一切根基上。保羅和哥林多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假如說有的人不值得別人愛,那麼哥林多人是最不值得保羅愛,他們在凡事上都虧欠了他,對他又是那麼輕看、手段卑劣,以致於保羅說,難道我越發愛你們,就越發少得你們的愛嗎?(林後十二15)當我讀到這裏時,裏面感觸最深的就是,實在要有極大的愛才能愛這些人。但是保羅對此是甚麼態度呢?他為他們心都破碎了。這不是天然的愛,這是在基督裏的愛,是在至愛之子裏所預備的。你領會了嗎?我不用多說,在基督裏就是一個全足全豐的預備。

   關於「在基督裏」這個偉大的事實,保羅還談了好幾個方面。他說:在十字架上,神把我們全人都帶進基督裏。當基督受死,被神審判的時候,我們也都在祂裏面受了審判、經歷死;我們也要與祂一同復活;並且不只如此,當我們復活的時侯,不僅要離開這世界,而且還要在祂裏面與祂一同坐在天上。這個「在基督裏」的事實,包含了多少方面的內容阿!那麼「在基督裏」到底是甚麼意思呢?「在基督裏」概括起來就是指,惟有基督才是信徒的世界;只有在基督裏,才能實現神對受造之物的偉大心意--在至愛之子裏,人成為神所愛的,就是神愛的對象。我們都應當充滿與神愛性質相同的愛。(願主赦免我們的失敗!)只有在基督裏面,才能讓神達到祂愛的目的。

模成至愛之子的樣式

   在基督裏,神要在我們身上作成甚麼呢?概括地說:祂是渴望我們因著愛而模成祂兒子的樣式。在你的觀念中,神的兒子是甚麼模樣?祂是神的至愛之子,「兒子」這個詞就是一個愛的稱呼,沒有其它任何詞彙能比它更高、更豐滿地表現出神的愛。在神的啟示的光中,我們看到「兒子」、「兒子的名分」就是愛的具體說明和透徹的註解。讓我們因著愛而「模成祂兒子的樣式」。我現在談這些,是想盡量多地讓你們領會一些東西,但我所能作也只有這麼多。你們要求神把這些深深地寫在你們的心裏面,而不是僅僅聽聽而已。主必定會幫助我們來效法祂的兒子,因為這件事與祂有非常實在的關係。

   同時,我們也要受到挑戰,來效法祂的兒子,並模成祂兒子的樣式。在我們的心裏,應當常常感到滿有恩典,「哦!我天天被你激勵,感覺虧欠你恩典。」(參<選本詩歌>六十六首第三節)我們真喜歡這樣的詩歌。難道我們沒有體會到唯一能替代「愛」的詞就是「恩典」?「恩典」說出了神在所有事情上的動機。神是在恩典裏揀選了我們,愛是祂的動機。

   在至愛之子裏,我們被愛的地位是如何的真實,照樣我們愛弟兄的責任也是同等的真實。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是彼此相愛,就是要我們將神所賜予我們的恩典施行在別人身上。我們經常引用約翰壹書第四章十九節,但欽定本聖經翻譯得並不恰當,它被譯為「我們愛祂,因為祂先愛我們。」其實不應當加第一個「祂」字,加上去反而令上下文不通順,正確的應譯作「我們愛,因為祂先愛我們。」這是約翰在這封書信中所要竭力辯護的:「神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應該彼此相愛。」(約壹四11)「神既是這樣愛我們」--祂將祂在天上所有的一切都賜給了我們;我們之所以彼此相愛,因為祂先愛我們。

   這是對於我們「在基督裏」的真實光景的一個極大考驗,一個極大的挑戰。我們需要經歷一些事情來面對和答應這個挑戰。保羅說:一切的預備都在至愛之子的裏面,但是祂並沒有讓我們停在這裏,因為在愛子基督裏不是一句空話,好像神把一切東西放進去之後,就甚麼都不管了。不,祂自己就是一切。「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基督是一切的供應者。保羅是多麼強調這一點!他從始至終一直要我們達到這種終極認識--「基督在你們裏面,榮耀的盼望。」(西一27)如果說這裏有一件事,是我無法描述的,那麼我暫且將它概括為一個詞--榮耀,「……召你們,得享祂永遠的榮耀。」(彼前五10)甚麼是「榮耀」?除了完全的愛,沒有甚麼是榮耀的。完全的愛是神的榮耀,神的榮耀就是祂的愛。

   好了,即使你忘了我剛才所說的,沒有關係,請你在心裏牢記一件事--「祂愛我們的大愛」,這是每一個基督徒全部生命過程的維繫點。這個愛在我們裏面,叫神的心得著滿足。能讓神心滿意足的,不是我們擁有許多真理和教義,或者能夠給人講解許多教訓,也不是因為洞悉了福音的奧秘。不,這些都不是,終歸起來乃是--神的愛賜給了我們,並藉著我們得以彰顯。願神幫助我們!       
                      

摘自──史百克 祂的大愛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第一篇 先鋒

第二篇 怕羞的孩子

第三篇 青年宣教士

第四篇  一個非常的勝利

第五篇 另一次夜間的冒險

第六篇 大醒覺

第七篇 巫醫忙過不了

第八篇  回顧

 

 

 

 

 

 

 

 

 

 

 

 

 

 

 

 

 

 

 

 

 

 

 

 

 

 

 

 

 

 

 

 

 

 

 

 

 

 

 

 

 

 

 

 

 

 

【拓荒先鋒─大衛 布萊納 (David Brainerd, 1718-1747 )】  

第八篇  回顧

       大衛從未因他沒有立即給那些要求加入教會的人,敞開基督教會的門而後悔。當他的生命快要終結時,回顧他以往傳福音的日子,他能夠說,他所施洗的許多印第安人中,沒有一個使人失望。他對每一個要求加入教會的人,都不立即答允,直到他們顯出滿意的證據,證明他們確是真誠悔改,然後才給他們施洗。

      一天,有一個曾經被烈酒所害的人前來對他說,他不再想喝酒,因為他接受了基督作他的救主,而他願意受洗,公開承認他的信仰。對他,正如對所有要求受洗的人一樣,大衛的回答是,首先他必須在他日常的生活中顯明他確實是因信耶穌基督而成為神的孩子了。只有那些真正渴慕的人才能經得起這種考驗,因為它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經以分別出那些並非真正悔改的人。無疑的這個人因為要等候而感到失望,但他謙卑地接受。幾個禮拜以後,既在生活上表明他在基督裏是個新造的人,他的願望便得以實現。

       沒有甚麼事情去攔阻悔改的人流。遠近的人都蒙引導,首先認識沒有基督他們是失喪的,然後信靠基督得蒙拯救。

       一次當大衛對極多的聽眾講道時,有一個素昧生平的婦人進來。這是她第一次聽大衛講道,但當他講到每一顆未被主耶穌潔淨的心,罪的情況是多麼嚴重時,那位婦人認識到她自己的需要。當聚會結束時,她請求基督徒們為她禱告,使她的罪得赦。她有生以來從未禱告過,因而覺得不明白如何親近神,但人們告訴她禱告乃像一個小孩子對父親說話,於是她膽怯地獻上她的呼求。她立即相信她的罪已蒙赦免、她已得著永生,於是立即動身回到四十英里外的家中,為要把這救恩的好消息告訴她的丈夫。

       像這一類的事繼續不斷地發生。印等安人的草屋起了一種激動,因為許多紅番對他們的異邦宗教失去信心,有許多人到來聽大衛講道。有些則好像尼哥底母夜間來見耶穌一樣,在黑暗中溜進大衛的小屋,私下與大衛談話,詢問他們如何能得著「重生」。

       我們很難理解的,自從那年冬天大衛離開他的老家,拜別他的親友,騎馬走過積雪的荒野,到紅番所住的曠野地方,迄今還不足三年。那時,他住在野蠻的部落中,他們對這個新來的白種人毫不掩飾地表示懷疑。儘管他如何熱心想要贏得印第安人歸向基督,然而在最初的一些日子,他認為他們對福音的回應十分遲緩。幾乎只有很少的宣教士曾在那麼短期中看見這麼大的收穫。
不論如何,在他所住過和工作過的印第安人的部落中,已經發生了一個極大的改變。一天,他忽然想到拿出他的日記,從頭看一遍,好叫他對這多彩多姿的三年時光內所發生過的事故,能夠得著一個完全的景象。

       故事的開始是失望和頭痛;渴望成功,卻不見成功的跡象。他寫著說,要得著一個印第安人前來聽福音也很困難。他第一次的聽眾包括四個婦女和幾個小孩子。繼續往下翻閱,直到有一頁寫著他有意放棄他傳福音的工作。他覺得自己的工作一敗塗地,也許他實在應該辭職不幹。他寫著說,從一個支持他的傳道會領受薪金,然而卻無成果可以報告,這似乎很不應該。他所以這樣想,不是因為他對這種工作生厭,也不是因為他不願意再在印第安人中繼續努力,但他覺得假如沒有一點成就,那麼簡直浪費了為異教徒悔改歸主所捐款項。所以他寫下他的決定說,假如到那年底,他的工作仍舊毫無果效,唯一正確適當的辦法乃是遞上他的辭呈。在結束那天的日記時,他寫著說:他確知他受差遣並非僅僅去「開化印第安人」。那一天也許是大衛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他必須承認說,那時他「靈裏憂傷」、「極其失望」。

       他繼續看下去,使他想起即使他在考努密克的第一年也並非全無收穫,所以他的辭職的打算,從未實行。

       他一頁一頁地翻閱,裏面記著他首先遷至德拉瓦三角洲,然後到克勞斯威克生,直到他翻到前幾個禮拜所發生的奇妙事件的描述,這使他極其興奮,因為每天仍有人悔改的事,可以在日記中記載下來。

       但當大衛想起近來所得著的重大鼓勵時,他把一切榮耀歸給神,因他曉得唯獨神能在這些人的生命中施行這樣的恩典和奇蹟。但他也實在因神揀選了他作祂的使者,把福音的信息帶給印第安人而歡喜。當他回顧已往的年日時,他也為了神賜他一個基督徒翻譯員而滿心感謝。當他得著一特殊的能力講道時,這個翻譯員似乎常常有同樣的靈感,在他所翻譯的信息中也滿了火一股的熱情。他們在傳福音的事工上乃是最快樂的同伴,因為大衛的翻譯員乃是一個懂得基督教信仰的教義,又與他同樣渴望看見人們歸向基督的人。

       如今福音在印第安人中有著真正的進展,白種人開始起來反對,特別是那些供應烈酒的白人,因為他們看見,他們與印第安人的交易日趨冷落。他們說:「印第安人夠快樂了,他們對他們自己的宗教十分滿意,實在無需用基督教的教訓攪擾他們。」

       但大衛堅定地繼續他傳福音的工作。這些滋事生端的人看見大衛不理會他們的話,於是試用其他比較大膽的方法。他們聽見大衛要在某地講道,竟先他而往,散佈關於他的謠言,希望嚇倒印第安人,使他們不敢與大衛有來往。他們說:「不要相信他,他是一個棍徒、一個騙子,說的全是謊言。他的目的乃是盡可能把你們躲在一起,然後把你們賣到英國做奴隸。」然後,再假裝是他們的朋友,供給他們大量的烈酒,希望這位宣教士到來時,發覺他們全是「醉貓」,性情兇暴,隨時可能起來把他趕走。

       他們的詭計徹底失敗了。正如舊約的大衛毫不畏懼地面對一個可怕的仇敵,照樣大衛.布萊納也奉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前往,使他的仇敵羞愧。因為當他出現時,印第安人前來圍繞著他,與平常一樣渴望聽神的話。當大衛曉得在他抵達以前所發生的事時,他安詳地說:「假如神要作工,有誰能夠攔阻呢?」

       有一件事是他的敵人從來不能控告他的,就是說他用恐嚇的方法使印第安人接受基督教,告訴他們神因為他們的罪向他們發怒。事實上,大衛雖然忠實地警告他們不認罪,不蒙赦免的後果,但是在他的講道中常常都有一種請求的語調,告訴他們神的大愛,賜下祂的愛子,「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這種真理對印第安人有很大的吸引力。像所有異教徒一樣,他們一向都聽說,只有藉犧牲和獻祭才能贏得他們的神的喜歡。以前他們從未聽到一位愛人的神,把救恩白白的賜給人。

       大衛曾說過:「假如神要作工,有誰能夠攔阻呢?」神已在這些部落中做了奇妙的工作,沒有人能造成嚴重的攔阻。在這些人的生命中帶來了一個有著驚人果效的革新;最顯然的一點是醉酒的事大大減少了。以前這一點是他們最感困惱的罪,如今在這團體中很快失去它的能力;結果他們成為一個較嚴肅、較聰明、較健康的民族。他們學習和諧地共同生活,接納他們的責任,特別是勤奮作工,不再欠債。以前彼此爭吵、懶惰、不留心的情形,現在也沒有了。

       這一切事在大衛的日記中都有記載。然後他總計他所走過的過程,得知在不足三年的時光中他曾旅行三千多英哩。平均每年走一千多英哩。這種數目委實驚人,因為當年他只能騎馬或徒步旅行。

       並非每次騎馬出發,都是到印第安人所住的地方去。有時他騎馬進城講述他的工作,好叫一班基督徒對這工作發生興趣,捐錢維持並擴展這種事工。大衛很久以來就已覺得,照顧居居在那麼遼闊的地方的印第安人的責任,實在不是他一個人所能應付得當的,因此渴望得著一位同工。他羸弱的身體實在不能擔負那麼沉重的擔子,亟欲物色一位適當的助手,但迄今仍未找到。經過深長的考慮以後,他決定用他所能捐得的錢建築一座學校,好叫印第安人的男女孩子可以前來學習關於主耶穌基督的事。這樣,假如他能物色一個適宜的教員負責這種工作,那麼他便可以脫卸在兒童中作工的責任。

       一次他進城去,必須經過一條河。當他動程前行時,天氣愈變愈壞,暴風雨愈來愈猛烈,當他抵達碼頭時,一股暴風把河面吹得波浪翻騰。浪潮擊打著登岸的台階,發出巨響,碼頭上不見一個水手。大衛在碼頭房詢問,負責人告訴他,他自己認為河中的情形太危險,當晚不適宜再次渡河。他遠道而來,不能回去,所以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在碼頭房過夜,那裏已有許多旅客,像他們一樣來得太遲,沒有趕上最後一班輪渡。

       大衛直到死時,仍舊記得那天晚上可怕的情形。在他周圍聚攏著的人都喝酒消磨時間,直到這個地方蒸發著酒的臭氣。當他坐在他們中間時,覺得必須做點事,以便在這志趣不投的環境中能夠集中他的心思,於是他把時間用在寫日記上。關於他當時的經歷,他寫著說:他感謝神並非永遠與這樣的同伴在一起。然後他的思想轉向他所做的工作上,他再次在紙上表達對神的感謝,為了他所得著的鼓勵。對他,它們好像興奮劑。即使如此,他也曉得他的忍耐已經達到最大的限度,所以他寫著說:「在我的工作上我發覺亟需幫助,我的靈裏很沉重,為了缺少一個人分擔我部分的勞苦和艱辛。」那頁日記的末了用祈禱作為結束:「願莊稼的主差遣另外的工人來收割祂這部分的莊稼,好叫那些坐在黑暗中的人可以看見大光,又使全地的人都充滿認識神的知識。」

 ――本文摘自「拾珍季刊」

珠璣語錄

 

 

 

 

 

  • 人生一切的不幸始於一源,就是不能在禱告密室中安坐。——Pascal
  • 假如我們每天花十六個鐘頭去盤算世界的事物,而只花五分鐘思想神,那麼這個世界就會看起來比神真實二百倍。——William R.Inge
  • 讓我們學習與主對話的禱告,而不單是對主演講的禱告。—Rosalind inker
  • 心中安靜就是力量的表記,喧嚷既不是口才也不是能力,唯有安靜所帶出的力量影響至為深刻。—J.R. Miller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