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5-31-2009)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神聖之愛】

一 神聖之愛,遠超眾愛,天上之樂臨地上; 竟來住我卑微胸懷,作我相信的恩賞。
     恩主,你是所有憐憫,你是純潔無限愛; 眷顧我們,帶來救恩,進入相信的胸懷。

二 哦,主,向我吹你聖靈,吹進煩擾的心裏﹕ 使我有分你的豐盛,享受應許的安息。
     從我除去罪的愛好,除去一切的捆綁; 使我認識生命之道,使我完全得釋放。

三 大能的主,前來拯救,賜我生命何豐盛; 願你同在直到永久,永遠住在你殿中。
     我要時常頌讚你名,照你喜悅事奉你; 不住禱告,不住頌稱,誇耀你愛永無已。

四 求你完成你的新造,使我純潔無瑕疵; 你大救恩我全享到,得以和你全相似。
     更新變化,榮上加榮,直到滿有你身量; 直到進入榮耀之中,永遠將你愛頌揚。

這首詩歌(《聖徒詩歌》18)作者查理 ‧ 衛斯理(Charles Wesley, 1707-1788)。他出生傳道人家,在十九位弟兄中,他是第十八位。 初生時,身體衰弱,反應遲鈍,直到五歲才一鳴驚人、他有超人的智慧和記憶力。 他雖然生長在物質貧乏的家庭,但他母親管教嚴厲,從小就教導他們禱告及背誦聖經,並訓練孩子們自治,八歲時隨長兄赴倫敦就學,名列全校第一,自此他的學業全在獎學金下完成。在他就讀牛津大學時,一度曾遠離主,偏行己路。 他的哥哥約翰(John Wesley)當時已是屬靈的基督徒,前來規勸,兩人發生衝突,不歡而散。 他雖然生長在屬靈敬虔的家中,但因神所賜天然的恩賜,使他逐漸離開神走向世界,後因他父母及哥哥們的代禱,才回到神面前,裏面得了更新。就因他經過世俗的誘惑,肉體的軟弱和疾病的掙扎才回到主的恩典中,所以,他對父神的愛有了深切的認識。後來在服事中,為主受到逼迫經歷患難,及身體的疾病,這些經歷使他更深進入聖靈所賜的愛中。每一個詩人的詩歌,都有他獨特點。 查理的聖詩是表達他個人在主前的屬靈經歷和靈感。 他一共寫了六千多首聖詩,

十八世紀初葉,英國教會失去了宗教改革時的熱忱,當時教會腐化,人心冷淡,衛斯理兄弟奮起,到處佈道。他寫的詩歌在復興聚會中成為聖靈運行的利器,使得成千上萬的人在他所寫的詩歌得到神的愛及復興。這詩寫於1747年最令人觸目是講到愛。第一節是從認識自己的「卑微」、父神的憐憫,及無限的愛開始。接著說到聖靈在他心中動工,使他得到應許的產業 ( 弗 13—14) 。第三節說到如何在新生命中事奉 ( 羅十二 1—2) 。最後說到,在新造中更新變化,榮上加榮直到滿有主的身量,進入主永遠的榮耀。也說出父神救贖之愛的計劃及目的。 ( 羅八 28-30) 他的詩歌之屬靈價值在於對基督救贖奧秘有完美的啟示,正如保羅在新約中所寫的內容。對信徒悟性的造就有極大的幫助。但神聖的愛超過所有的愛,並如歌詞所表達愛的永久因主是所有的開始和終結。願我們將主的愛唱到永久。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主啊,你是生命的泉源,離了你,我們不能做什麼。你的恩典夠我們用的,你的能力在我們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求你住在我們裡面,使我們因遵守你的誡命而活在你的愛中,以致我們的平安如江河滔滔,我們的義似海浪澎湃,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孟塞爾1811~1875年)

神啊,你是多麼有恩慈與憐恤。求你賜我們謙卑信靠的心來仰望你的憐憫,使我們永不失望。縱然我們的罪眾多,然而你仍給我們恩惠,我們的罪甚至比頭髮更多,求你使我們悔改,投身在你憐恤的洋海深處。阿們。(羅茜蒂1830~1895年)

主啊,求你今日保守我,出入行事都沒有錯失,並以神聖為目標充滿我們的心,使我們與你聖潔的旨意相合,不致隨從自己虛榮的願望。求你救我脫離一切慾念與私見,讓我們誠心且全力降服於你,承受你託付我們的工作,在任何勞苦中喜樂而不氣餒,做耶穌基督的精兵,不畏艱苦,反倒當做祝福的榮冕,投身忠實戰士的行列,堅守主的聖名,在這時代為你的國度做見證,求你預備我們的心,尋求安息,卻不是外在的安逸,而是內裡的委身與忠誠;只遵行聖者的話語,靠主的平安在地上生活,期待你接我們去到你那裡,加入眾聖徒龐大的頌讚與陣容。阿們。(馬頓悟1805年)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聖經知多少?

福音書時期的歷史和宗教背景

第一世紀時的世界

福音書時期的巴勒斯坦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使徒行傳

羅馬書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作者: 本書作者一般聖經學者都公認是路加。因本書一開始的敘述和路加福音的開頭十分相似,又是寫給同一個人的,路加福音是前書,本書是後書(路一:13,徒一:1)。

 

二、寫作時地: 時間:大約主後63年 地點:羅馬

 

三、主題: 本書主要的信息是復活升天的主耶穌基督藉著聖靈,透過使徒們繼續祂「所行所教訓的」。祂所行的就是藉著福音的傳揚,來建立祂的教會以開展神的國度;祂所教訓的就是神已叫祂復活,並高舉為萬有的主和基督。

 

四、特點

(一)本書被視為「第五卷福音書」,因為:本書和其他四卷福音書相同,記載主耶穌在地上的事蹟。前四卷福音書是記載道成肉身的基督,本書是記載復活升天的基督;前者記祂在地上的所行,後者是記祂藉著聖靈通過使徒們在地上的所行。本書也是四福音的延續。馬太福音的末了題到主的復活(二十八:110);馬可福音結束於主的升天(十六:19);路加的末了題到等候聖靈;約翰末了則說到主的再來(二十一:22)。本書一開始就直接接上這四條線(一:35911)。以福音來說,四福音是基礎,本書是發展;前者是傳揚的囑咐,後者則是傳揚的事實;前者是栽種--「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本書是結果--「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也有人稱之為「復活主的行傳」,因本書所記的就是復活的主在榮耀裡藉著聖靈在地上的工作。本書是前四卷福音和各卷書信中間的橋樑,是承先啟後的一卷書。它承接了福音書所記載的,進一步交待福音如何廣傳、教會如何產生、真理如何闡明等。以性質來說,福音是記述,行傳是補充,書信則是解釋。

(二)本書被視為「路加後書」,因為:由於作者路加聲稱他「已經作了前書」(徒一1),顯然他看本書是《路加福音》的『後書』或是『續書』。《路加福音》是寫主從起頭到升天為止,「一切所行教訓的」(徒一1~2);《使徒行傳》是寫復活的主在升天以後『所行所教訓的』。

(三)本書是一本還沒有結束的書,因為復活的主藉著聖靈通過使徒們在地上的工作還沒有結束,還有千萬個使徒要添補進去。全部的「使徒行傳」猶待在國度期間方始能夠編寫完全。

 

五、重點

(一)主在升天之前給了使徒們一項帶應許的大使命:「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原文是作我的見證人)」(一:8)。見證基督或作基督的見證人是本書的中心,全書就是圍繞著這個中心主題來記述,包括以下各方面:

1.     見證的中心--基督的復活。本書所記使徒們的講論、行事、生活最突出的一點,就是見證基督的復活。(一:2122;二:23243132;三:15;四:1033;五:30;十:4041;十三:303437;十七:31831;二十四:21;二十五:19;二十六:823)。

2.     見證的能力--聖靈。使徒們見證主的能力來自聖靈。當日反對的勢力非常強大,不是那些既無學問又是膽小的門徒所能應付的,但藉著聖靈降在他們身上,他們便得能力有膽量作主的見證(四:81331;九:172129;十三:4546)。

3.     見證的發展--從近至遠,從中心到外圍:耶路撒冷(第一至七章)→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第八至十二章)→地極(第十三章至二十八章)

4.     見證的推動--禱告聖靈神的道。整卷使徒行傳給我們看見主見證擴展的階段,但每一階段都循著相同的推動模式,都是先有禱告,接著被聖靈充滿,然後是放膽講論神的道(一:1215,二:142,十:143,十三:15)。

5.     見證的果效--千萬靈魂得救、產生教會、建立國度(二:3742;四:4;九:31;二十八:3031)。復活的主是不能被死拘禁的,因此祂的見證,藉著福音的傳揚,更是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被傳講和被接受。在耶路撒冷,先有三千,五千人信從,甚至全城都被這道理充滿(五:28);到了撒瑪利亞,那裡的人就同心合意聽從(八:6);到了該撒利亞,人已經預備好要聽主的話(十:33);到了彼西底的安提阿,幾乎合城的人都來要聽神的道(十三:44);後來福音傳到馬其頓,是因有馬其頓人在異象中求幫助(十六:9);最後在羅馬保羅放膽傳講神國的道,並沒有人禁止(二十八:31)。

(二)本書乃是記載主復活升天之後,在聖靈裡透過使徒們,繼續在地上行事和教訓人的事蹟,所以稱為「使徒行傳」、事實上乃是「聖靈行傳」。本書用各種不同的說法,詳述聖靈在人身上不同的作為,例如:聖靈的吩咐和說話(徒一2;四25;六10;八29;十19;十一12;十三2;廿一11;廿八25)、聖靈的洗(徒一5;十一16)、聖靈的降臨(徒一8;八16;十44;十一15;十九6)、聖靈的豫言(徒一16;十一28)、聖靈的充滿(徒二4;四831;六35;七55;九17;十一24;十三952)、聖靈的恩賜(徒二4;十45)、聖靈的澆灌(徒二17~1823;十45)、聖靈的喜樂(徒二26)、聖靈的賜與(徒二38;八1517;十47;十五8;十九2)、聖靈的見證(徒五32;廿23) 、聖靈的提去(徒八39)、聖靈的安慰(徒九31)、聖靈的膏抹(徒十38)、聖靈的差遣(徒十三2)、聖靈的定意(徒十五28)、聖靈的禁止和不許(徒十六6~7)、聖靈的設立(徒廿28)和聖靈的感動(徒廿一4)等。本書也描述人們對聖靈的幾種不同的態度,如:順從聖靈(徒五32)、欺哄聖靈(徒五9)、試探聖靈(徒五9)、抗拒聖靈(徒七51)等。整卷使徒行傳都不是由人作主導,乃是聖靈作主導。是祂開啟工作的門,並供應所需要的恩典和能力;是祂在教會中運行管理。有人說舊約是聖父的時代;福音書是聖子的時代;行傳、書信至啟示錄是聖靈的時代。在新約裡聖靈與人發生關係有兩方面:(1)聖靈住在人裡面;(2)聖靈降在人身上;前者是指聖靈在人裡面的工作,後者是指聖靈在人外面的工作。前者可稱為「內住的聖靈」或「生命的聖靈」,重在生命的一面;後者稱為「穿上的聖靈」或「能力的聖靈」,重在工作的一面。本書前段一至十二章給我們看見能力的聖靈,後段十三至二十八章給我們看見生命的聖靈。本書用了几個詞來描述聖靈的工作:

1.     聖靈的洗(原文是「在聖靈裡受浸」)。全書聖經中只用過兩次(一:5,十一:16)。第一次是在耶路撒冷五旬節發生的事,是為著猶太人;第二次是在哥尼流的家,那是為著外邦人。那是歷史上很重要的事實,將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浸在聖靈裡,都浸成一個身體了(林前十二:13)。這兩次實際是指一件事的兩個步驟,聖靈的浸在歷史上只那麼一次,一次永遠的將祂的整個身體浸入聖靈裡,後世的基督徒都有份於(聯於)這個事實。

2.     聖靈的澆灌(原文是「聖靈的倒出」,二:171833;十:45)。這是指被高舉後,就將父所領受的聖靈澆灌下來,使人得能力,為主作工。

3.     聖靈的充滿(二:4,四:831,九:17,十三:9)或是「滿了聖靈」(六:35,七:55,十一:24)這重在裡面的生命和外面的生活,當然也包涵事奉的活力。

(三)主藉聖靈透過使徒的工作,乃是為著建造祂的教會。本書可以見到教會如何在聖靈的主權下得以設立,被建造和擴展。本書也是教會初期的歷史,更是教會的榜樣,所以其中記載了教會得建造的光景和蒙恩的因素:(1)同心合意(一:14,二:46,四:24,五:12,八:6,十五:25);(2)充滿禱告(一:14,二:42,三:1,四:2324,六:46,七:5960,八:15,九:11,十:9,十二:512,十三:23,十四:23,二十:36,二十一:5);(3)聖靈掌權(十三:24,十五:28,十六:67);(4)高舉主名(二:36,四:1012,十:4243等);(5)傳講神道(四:3031,六:47,八:25,十二:24,十三:49,十九:20);(6)彼此相愛(二:4445,四:3235,二十:3438,二十一:17,二十八:15);(7)滿了喜泉(二:46,五:41,八:839,十一:23,十三:4852,十五:331,十六:34,二十一:17);(8)人數加增(二:47,五:14,六:7,九:31,十一:21,十六:5,二十一:20)。當日教會的光景實在蒙福,因著信徒的同心,教會的禱告,聖靈如炸力般的工作,結果許多人從黑暗轉向光明,脫離撒但的權勢而遷到神愛子的國裡。我們今日若羨慕有當初教會的光景和祝福,就必須活出他們當日生活的情形。

(四)本書是一本講彼得和保羅『職事』的書:本書用絕大部分篇幅記載主所特別大用的兩位使徒,一至十二章乃是記載彼得的職事——『見證的起首和教會的建立』,十三至二十八章是保羅的職事——『見證的廣傳和教會的擴展』。如果我們把他們兩人的事工比較一下,就會發現主用他們很有相同之處。茲舉數例如下:

 (1)兩個人的第一篇信息都是見證『耶穌是基督,從死裏復活』(徒二14~36;十三16~41)

 (2)彼得斥責行邪術的西門(徒八9~24);保羅則懲戒行法術的以呂馬(徒十三6~11)

 (3)彼得的影兒醫治了疾病(徒五15);保羅的手巾或圍裙也醫治了疾病(徒十九12)

 (4)兩個人都使一個生來瘸腿的跳起來行走(徒三8;十四10)

 (5)彼得使大比大復活(徒九40);保羅使猶推古復活(徒廿7~12)

 (6)彼得和保羅都拒絕接受別人的敬拜(徒十25~26;十四14)

 (7)兩個人在給人按手時,有聖靈降下(徒八17;十九6)

 

六、鑰字/鑰節: 鑰字: (一)聖靈(一:155次),(二)見證(一:824次),(三)復活(一:225次)鑰節: (一)一:8 (二)二:32

 

七、鑰義/分段:本書的信息也可總結的說:復活升天的主耶穌基督,藉著聖靈,通過使徒們(在教會裏),「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為祂作見證(徒一8),而得著豐滿的彰顯。本書共廿八章,根據內容要義,可分為三大段如下:

  1. 在耶路撒冷的見證 (一至七章)
  2. 在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的見證(八至十二章)
  3. 從安提阿起直到地極的見證(十三至廿八章)

拾穗

 

 

 

 

 

 

 

 

 

 

 

 

 

 

 

 

 

 

 

 

 

 

 

 

 

 

 

 

 

 

 

 

 

 

 

 

 

 

 

 

 

 

 

 

 

 

 

 

 

 

 

 

 

 

 

 

 

 

 

 

 

 

 

 

 

 

 

 

 

 

 

 

 

 

 

 

 

 

 

 

 

 

 

 

 

 

 

 

 

 

 

 

 

 

 

【蒙福生活的初步 】

  有一種基督徒的生活,若是拿來和大多數基督徒所經驗的那種生活相比較,那就好像夏與冬比較,或說像那黃金的秋天,豐滿的結實,與那冷冽的春日奮鬥的指望相比較。那生活也許是像迦勒在交誼之城西布倫中所過的生活,或是像使徒約翰在寫他的書信時的生活一般。這生活恰可名之為蒙福的生活。

  我們信託主在我們裏面,為我們行我們所不能行的;並且我們知道,祂必不使祂的話落空,所以按著我們的信心,祂一定為我們完成那些工作,蒙福生活的福氣,就在那裏。那疲勞的靈,以前是徒勞無益地想靠自己的奮鬥和能力去實現他的理想,現在將他自己獻上於主耶穌的強壯慈愛的手中;而主也接受這工作,即刻開始在裏面運行,使人立志行事成就主的美意。主要將他從纏累之罪的暴政之下救出來,將主自己完滿的理想,實現於他的身上。

  蒙福的生活是每個基督徒平常的生活,無論在工作時,或在休息時,在內心生命建立時,或在生命計劃實行時,都當如此。神的計劃不只是為少數人的,乃是為祂的眾兒女所打算的;最幼稚的,和最軟弱的,也可以請求取用,和那些最老練的,最強壯的,受同等的待遇。我們應該在悔罪的時候,跨入這生活。不要用起了泡的腳,在曠野之中,飄流四十年;也不要在施恩殿的廊下,失望地躺臥三十八年。

  但因有許多人早已有了悔改的經驗,而尚未進入蒙福的生活,所以我要明白的指示出來;第一步是什麼?以便我們都能進入祂的樂園之內;遲後一些而得著它,總比永不得著的更好些。

  蒙福的生活,它的第一步包涵在這一個名詞裏面,就是:

  分別為聖

  使徒顯明的勸告,便是它的描寫:「 要像從死裏復活的人,將自己獻給神,並將自己的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神 。」 ( 羅六 13)

  只獻上我們的時間,或能力,或金錢,還是不夠。許多人樂意獻上一切,卻不願意獻上他的自己。主耶穌已經將祂自己給了我們,不只是祂的所有物給了我們。所以時間、能力、金錢等等,那不能算作自己合宜的代價。主耶穌既然完全為我們用,祂也要我們的一切身體、靈魂完全都為祂用。如此事奉,才是理所當然的。

  分別為聖是蒙福生活的階段,由神的兒女經驗中可以清晰顯示的。哈佛蓋爾 (Havergal) 的一段記錄:

  「 1873 年 12 月降臨節聖日那一天,我第一次清楚的看見,真的『分別為聖』的洪福,我看見它好像電光的一閃,但我所看見的,便永不能隱藏。在得豐富的福分之前,必須有完全的降服。有了這個,神才能引你進入那一個。第一顯示給我看的,是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的血,洗淨一切的罪!然後指示我:那如此洗淨我的,亦有能力保守我的潔淨,於是我完全將我自己交付給祂,並完全信靠祂能保守我 。 」

  熱心的懷特腓 (Whiteheld) 、衛斯理弟兄、威爾斯的大講道家伊凡斯 (Evans) 、法國的牧師歐伯林 (Berlin) ,還有一些人,他們都作過同樣的見證。從他們的口中,可以確定這個真詮。我們必須經過流淚谷才能到安息之地。並且只有分別為聖的這一扇窄門,才能引進蒙福的生活。

  一、聖經上記著我們是屬於基督的,這就是分別為聖的立足點

  ( 一 ) 我們被贖買而屬於祂,「 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 。」走進一個販奴市場,裏面有許多男的女的,正是像器皿一般,等候被售。那邊來了一位富足的主人,他仔細端詳考查了一會,就拿出錢來,購買一些男的女的,以作他的產業,從那時起,那些人就絕對的是屬他的所有權,如同的牛羊一樣。他們一切所有的,和所能賺的,都絕對的屬於他。這是奴隸制度。使徒論自己是屬於基督的,他們的書信,起首常自命為「耶穌基督的奴僕」,保羅還更進一步,他的身上有耶穌的印記。總之,基督既然以祂的寶血贖買了基督徒,那麼無論他們承認與否,生活夠上程度與否,他們豈不仍都屬於基督的嗎?

  ( 二 ) 我們被贈與而屬於基督。父曾將一切歸於祂的人賜給祂的兒子了,你若已來到,或將要來到基督面前,接受祂作你的救主,你就是包括在那奇妙的贈予之中了。「 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裏來;到我這裏來的,我總不丟棄他。 」 ( 約六 37) 你想父豈只將我們的一部分贈給耶穌嗎?正如祂將祂的兒子,是整個的賜給我們,祂將我們亦是整個的賜給耶穌。我們的主耶穌,很重看那嚴重的交 換!然而我們呢?常常似乎沒有那回事一般!隨吾心之所欲而生活!

  二、分別為聖的行為,是承認基督的所有權,而完全服從於祂,並且全心向祂說:「主啊!按理說:我是屬於你的,我也願意選擇成為屬於你的。」

  古時候以色列的勇士,願意在大水泛濫時,游泳過河,走到他們的那位未加王冕而是神已經指定了的王大衛那裏,他們遇見他就喊著說:「 我們是屬你的,我們要擁護你! 」他們本屬於他,因為神已將他們賜給他了。但他們不能滿意,必須他們也樂意選擇屬於他。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向耶穌基督說同樣的話:「 主耶穌啊!按理我是屬於你的,求主饒恕我以前那樣──只過了自以為屬乎自己的生活;現在我樂意的承認,你在我自己及我的一切之上,都有取予的權利。我要自今而後為你生活。此時鄭重的將我自己獻給你,或生或死皆屬於你,完全而永遠的屬於你。 」

  不要怕和神定盟約,免得你失約,而致失望。只須安靜的實行那屬於基督的人應有的行為。將這句話作為你的座右銘:「 我所屬所事奉的神! 」默念以下簡單的幾行:

  我今屬主,主愛最深!感我冷清,化我硬心。

  我本屬主,我願屬主;神的羔羊,我來就你!

  三、分別為聖,不是情感的行為,乃是意志的主張

  不要想感覺什麼,不要想造就你自己到一種地步,為基督更合宜,更良好,或更熱心。神在你心裏運行,使你立志行事,不論你感覺與否;祂在這時候,正在賜你力量,來定意作祂所喜悅的事。信這個,而且立刻實行,並對主說:「 主耶穌!我願意屬於你! 」或者你不能說這麼多,你便可以說:「 主耶穌!我願意讓你造就我到願意的地步,永遠屬於你! 」

  我們願意放棄自己的意志,而後才可分別為聖。在我們獻上自己與神的時候,我們差不多一定要發現:至少有某一件事與神的旨意不相合。那時我們就覺得一切別的部分都可降服,惟這一處卻要保留。所有的房子,每間都開放給這位新客住,只除了這一間。身體的每個肢體,都交付於善良醫生的手中,只除了一肢。但那一小小的保留,污玷了全體。獻上九十九部,而堅持這第一百部不肯獻上,就將全盤事務都破壞了。

  耶穌要掌管一切,否則一點不管;祂要有一切,否則一無所有。祂是最有智慧的!一棟有熱病傳染性的房屋,假使其中有一間不曾經過消毒的日光與空氣,誰肯住在裏面?假使一個病人拒絕醫生查驗他身體的一部分,誰願意擔任診治他?假若有一本賬簿保留著,誰願意擔任清理那樣破產的案件?許多人不能得到蒙福的生活,其原因就在那保留的一點,他們不交給神,並且自信寧可用自己的方法和意志,而不願完全服從於主。就在這一件事上,他們不肯降服他們的意志,而接受神的意志。就是這一件小事,毀壞了全部,劫去了平安,使他們遊蕩於曠野中。

  四、你若不能把一切給主耶穌,你就請主耶穌自己來取一切,尤其是那一件似乎難於獻上的

  用以上的說法,許多人聽到而得幫助。你若告訴他們「給」,他們絕望地搖頭;他們好像是一個小孩子告訴母親說:「 他曾將他的心獻給耶穌,然而他的心不肯去。 」所以要問他們願不願意讓主來到他們的心中,取去一切?他們就一定是快樂地允許了。

  鄧尼孫說:「 我們的意志,是我們的,而讓它們成為屬於神的 。」但是有的時候,似乎難以做到:在各樣事上都遵行神的旨意。在這種時候,若將意志交與基督,告訴祂說:「 我願意讓主造就我到願意的地步 」在各樣事上,行主的意志,請求祂鎔化我們的倔強剛愎,將我們的意志放在祂的鐵砧上,使我們完全的與祂自己錘成一片,和諧無間。

  五、我們既是願意主耶穌取去一切,我們就須信祂必取去一切

  主不等候我們自己來脫離惡習慣,自修善良或自覺喜悅快樂;祂惟一的欲望就是要我們在各樣事上,以祂的意志為意志。這一步做成了,祂即刻進入我們這順服的心,開始祂革新改造的有福的工作。從分別為聖的那一刻起,雖然那時意志非常的微弱,欣賞的意義亦很輕微,然而心靈裏還能說:「 我是屬主的!我是祂的!榮耀歸神!我是屬乎祂的! 」當禮物一放在祭壇上之時,聖火便降臨焚燒了。

  有時候,這經過連帶有一段聖潔感情的激動,即如泰勒 (James Taylor) 所感覺的,他自己說:

  「 我覺得我需要一點什麼,是我以前所沒有的。我想得著,不是為我自己的利益;乃是為教會和世界的利益。我舉起我的心來,讓福降臨;在這一剎那間,我欣悅的覺得要將一切獻給神。我心中如此說:『主啊!我在這裏,將我取去,將我的整顆心靈取去!現在請你收納我為你所有,而永遠屬你!你若肯,必能使我潔淨!』於是就發生一些情感,是我以前未曾經歷過的;一切都是安寧鎮靜的,而天父的愛,浸透了我的靈魂。我可以作見證,證明神對我的愛,和我對神的愛。在那以後,我忽然流出敬愛及感恩的淚來。因為賜福的主,祂來到我心中作主,並佔有了我的心。 」

  我們若有了這種感情,是很可欣悅!但是我們不可尋求,也不可依賴它們。我們獻上自己,分別為聖,可以被主接受,而在救主心中引起最大的快樂;雖然那時自己卻沒有什麼回應的喜樂。我們或許知道這大事已成,然而卻沒有快樂的歌聲發出。我們也許每日數十百次的由信心發出與情感相違的呼聲說:「 我是屬乎主的! 」但是情感不足為憑。我們所依賴的是:自信耶穌在我們獻上一切的時候, 已經取去了我們所給祂的,祂並要保守一切所交付與祂的,直到那日。

  六、最好是將分別為聖這件事作為我們靈性史上確實的一段

  惠鐵非在受職行禮時,做過了這一步,他說:「 天地都可作見證,我在主教按手在我頭上之時,我將自己獻上作殉道者,獻給那為我在十架上死了的主;祂知道一切未來的事和意外的事,我如同閉目的投向主,一點也不保留,都交在全能者的手裏 。 」

  伊凡斯在他走上一條靜寂的山路,到加得伊特利的時候,完成了這一步工作,他說:「 我厭煩一個向基督冷淡的心,我祈禱,我即覺得好像有一種桎梏脫落下來;我的淚湧出,我不得不為神恩慈的降臨而哭,於是我將我自己身與靈,天賦與人為的才能,我的一切,生活餘下之一日一時,都交還給基督,將我一般的職務,都為基督使用。 」

  格利雪在森林中,實現了這一步,他說:「 樹林中是些碩大的松木,在那裏,我的心安息在主的面前,祂藉著祂的兒子──我的救主,將祂的愛顯示給我了!於是我的懼怕移去了,我的創傷醫癒了,我的悲哀轉為快樂;祂並使我將自己交於祂,為祂使用──一生一世全為祂使用。 」

  什麼時候和怎樣完成那工作?藉言語或藉寫作?是獨自一個或在一個團體中?這些都沒有大關係;只要我們不僅僅以攏統的希望為滿足。我們須在確定的時間和安靜的地方,欣悅地承認基督掌握我們自身及一切所有的管理權,這件大事應當確實指定地去實行。

  七、分別為聖的事,行了一次,以後就不必再行

  我們可以時時回憶這事而謝恩,可加上一些新的附件;可以學習:到底它裏面包含多少是我們夢想不到的。我們可以尋求我們生命中的新地位,是應該讓主得著的。但是既已獻上,我們不能廢除,也不必再重複。若是我們離開它,讓我們即刻回到我們慈悲的主面前,承認我們的罪,追求赦免和復原。

  八、這樣行,所得的利益不可勝數

 其利益超過可計的數量,其中第一最好的,是聖靈特別的充滿,祂既充滿心中,祂就逐出一切久佔心中地位的惡物,好像水銀傾入一杯水中,沉入杯底,即排出水而代有水的位置一般。我們將自己獻給基督,祂即刻就用祂的靈,印證我們。我們服從於祂,祂即刻就以聖靈充滿。我們不求感情覺得到這樣,我們只要相信是這樣,並依靠神的誠信。那麼,別人就必在我們身上看出明顯的分別來,雖然我們自己看不見。

  九、我們惟一的工作,就是藉著聖靈的恩惠,保守這個完全降服的態度

  記著:「 耶穌基督是藉著永遠的靈將祂自己獻給神 。」祂現今也在等候為你行同樣的工作。請求祂來保守你,永遠抱著這個態度;並保守這態度永遠在你裏面。要有一定的時候做靈修的工作,獨自祈禱和讀經,要持之以恒。你覺得在什麼事上失足,便求赦免,並求主使你復原;養成常常想念主的聖潔的習慣。不要熱望為神作工,寧可讓神藉著你作工。你所遇見的事,既為主所允許,就當安然接受,當作是從那最愛你的主那裏來的。於是有一個經驗,將要如浪滾潮湧地而加諸你,那應該名為蒙福的生活,因為它裏面充滿了賜福的神自身的快樂。

  親愛的讀者!你不要履行這一步嗎?你履行了這一步以後,就再不須為金錢、衣飾、娛樂等等類似的紛擾的問題而作難了。你的心必充滿真富、知足。既為耶穌的忠僕,你就當實行你偉大尊貴之主的旨意。使用一分一毛錢,都要順服祂的指導,自己當作祂的管家。穿著須取悅於祂,使用時間須得祂的同意,實行祂的旨意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一樣。這些命令,其實都是容易而愉快的。

  現在你或許離這很遠,但是你還能達到。不要懼怕基督!你若能看見,好像主看見那樣清楚,就知道:凡主所取去的必是損害你的;除此以外,祂決不取去什麼。凡與祂的完全和祂的仁慈不調和的物件,祂亦決不向你索取,祂必賜你恩惠,叫你能實行祂所派遣的一切職務。祂的軛的容易的,祂的擔子是輕省的。

  神的聖靈啊!惟有藉著你,人的言語才能達到人的心中。

  求你用這文字言語,指引許多渴望的靈,進入蒙福生活之中,走這第一步。這都是因為主耶穌的榮耀,並為一個將亡的世界的緣故。阿們!

摘自── 邁 爾 「人生之光」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第一篇 先鋒

第二篇 怕羞的孩子

第三篇 青年宣教士

第四篇  一個非常的勝利

第五篇  另一次夜間的冒險

 

 

 

 

 

 

 

 

 

 

 

 

 

 

 

 

 

 

 

 

 

 

 

 

 

 

 

 

 

 

 

 

 

 

 

 

 

 

 

 

 

 

 

 

 

 

 

 

 

 

 

 

 

 

 

【拓荒先鋒─大衛 布萊納 (David Brainerd, 1718-1747 )】  

第五篇  另一次夜間的冒險

     很少人能夠像大衛一樣,為了傳福音給異教徒的緣故,甘心作那強大的犧牲。因為幾乎在他全部的傳道生活中都與朋友斷絕來往,沒有安逸的享受,常常遭遇危險,甚至很難得到合適的伙食。最壞的是,他經常患病,乏人照料。即使參孫再世,也難忍受這麼大的磨煉;像大衛那麼軟弱的身體,這些磨煉實在難以擔當,但他從未有過放棄職守的心思。攪擾他的並不是這些事;有時他也覺得沮喪,但是並非因為缺少使生活過得舒服過得容易的東西。他曉得作為一個傳福音的使者,這是應有的情形。他所以覺得沮喪,另有極不相同的原因。或是由於不滿自己的基督徒生活,常常覺得對不起他所愛和所事奉的主,成是由於這些可憐的印第安人,不如他所預期的那麼快或那麼多人接納祂的慈愛和救恩,而覺失望。在他開始從事宣教士的工作以前,他曾幻想,當他們聽見福音時,會欣然接納,捨棄他們異邦的宗教,「成群歸向基督」。這事迄今仍未發生,大衛必須繼續作工,繼續禱告,希望有一天,他的夢想會成為事實。

      有人說:英王佐冶六世每天都與死亡作伴同行,大衛.布萊納也正如此。他曉得在這股緊張的生活之下,他那脆弱的身體,隨時都有倒下去的可能,但是這種思想只有催促他更勤奮地作工。「我渴望能在最短期間中,完成最高度的工作。」這乃是這位百折不撓的青年宣教士內在的呼聲。他的長途旅行,消耗了他的精力,但他從未因身體軟弱而原諒自己,而且常常利用晚上的時間旅行,好叫他能自由地運用白天的時間,全神貫注他要做的工作。
但是經常在夜間旅行,有時自然難免遭遇意外。有一次他出去傳福音以後,步行歸家時,竟走迷了路。這種情形,在沒有大路、沒有路碑的原野中,是很容易發生的。當暮色蒼茫時,大衛發覺他走迷了。他遊蕩好幾小時,爬過一個又一個的巖石,攀登一條又一條的山路,下到深谷,涉過沼澤,隨時都有沉沒在爛泥中的危險。

       這時大地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因為沒有月亮,黑雲密佈的天空只偶然閃耀著幾顆星星。在他周圍,廣漠而死寂的原野委實使人生畏,感到乏力,除了他自己的足音以外,別無聲息。假如他被放逐在一個孤島上,也不會比那時的情況更荒涼更孤寂。

       想到要整夜在這片危險荒涼的地區上暗中摸索,已足夠使人心驚膽戰,何況大衛此時已冷得發抖,深覺病情沉重呢!他頭痛欲裂,痙孿時發,因此步履維艱,痛苦非常,然而他沒有別的辦法,只好繼續掙扎前行。

       幸而當他開始覺得寸步難移時,已抵達一座屋子前。他敲門,門開以後,他請求借宿一晚。主人表示親切的歡迎,使他得著不少的安慰和快樂。次日清早,精神力量恢復以後,他重新踏上歸程,藉著太陽的方位,使他不難辨別應當採取的方向。當天下午很早便安抵家中。

       大衛按照向來記錄生活事蹟的習慣,把這一次可怕的冒險經歷寫了下來,加上感激的話,感謝神拯救他脫離這次的危險。「我常常這樣遭遇危險,有時整夜露宿。但直到如今神仍保守我,祂的名是應當稱讚的。」大衛實在很有理由相信祂時常守護著他,因為在他夜間孤獨的旅行中,和晚間在樹林中禱告的時候,從未遭受惡人騷擾,也未遭受在黑暗中巡邏的野獸的傷害。

       大衛在教導和講道時,多半仍須藉助翻譯員,因為他的印第安人語還不夠用。曾有一段很長的時期,他必須與非基督徒的翻譯員同工,但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基督教信仰的真理,所以他們的翻譯不是常常可靠準確。有時他所聘的翻譯員會失約,那時大衛只好借助一位更不適宜的臨時翻譯員,或是儘量用他不完全的印第安人語傳福音。

       他渴望能夠得著一位基督徒翻譯員,但迄今仍未有信主的印第安人能夠擔任那種工作。替他服事許久的那位翻譯員,乃是他目前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位,而他的行為也改善了許多。從前他是一位著名的酒徒,但如今他已飲得較少了,而且時常對他所傳譯的信息都顯出真實的興趣。後來大衛聽到他勸告他同族的印第安人捨棄他們的異教,歸依基督教,雖然他自己還沒有做到這一點。

       一天,當這位翻譯員站在這位青年宣教士身邊,一句一句的翻譯他所傳的信息時,大衛注意到他似乎大受感動,大衛希望他這一次真能將他的生命交付主耶穌。但要改變一位年屆五十的人之信仰,乃是一件非常的事。當聚會結束以後,那人不發一言,悄然回家去了。他繼續作大衛的翻譯員。有一段時間對於他所聽見和所傳譯的道沒有甚麼表示。但是他所得著的印象雖然似乎淡忘了一段時間,他那印象並未完全消失,最後他對罪非常不安,甚至不能睡覺。有一天,他到大衛那裏,極其憂愁,正如腓立比的禁卒一樣,他問大衛說:「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大衛也用保羅的話回答他:「當信主耶穌,你便能得救。」

       異教徒對夢看得很重要,相信一切的夢都只有一個意義;在傳福音的歷史中,向來都可以看見神用夢達成祂自己的目的。二百年前,神就這樣對這位翻譯員說話。當他悔改時對大衛說:他作了一個夢,夢見在他面前有一座高山,他必須爬上那座山才能得救,但是當他試行要爬上山頂時,發覺路上有一道濃密的荊棘籬芭攔阻他前進。他一次二次想要穿過這荊棘籬芭,然而都不成功;最後他只好在失望中放棄。當他以為得救的希望完全斷絕時,他似乎聽到有一個聲音對他說:「還有希望,還有希望!」這便使他到這位宣教士那裏尋求解答。此後,他相信了,心裏滿有喜樂與平安。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摩西.天達.陶他美(Moses Tinda Tautamy)。自從傳福有的事工之始,異教徒歸向基督,領受洗禮時,都習慣取一個聖經的名字代替原名,或在原名以外,加上一個聖經的名字,表示他們已經成為一個基督徒。無疑的,「摩西」乃是這位翻譯員所選取的「洗禮名」。

       從那時起,他成為大衛最忠實、最寶貴的助手。不僅因為他的翻譯才能進步了許多,而且因為他如今能從自己的經歷中了解他所翻譯的信息。由於他熟悉他自己民族的習慣和宗教思想,所以他能夠揭發其中的錯誤,又由於他在他們中間過著一種異乎從前,趨於善良的生活,所以他能夠見證基督救人脫離罪的捆綁、脫離迷信和拜偶像的權力。

       大衛得著這個人作同伴以後,便再次探訪在薩斯克罕那的印第安人的居留地。他曾多次到過那地方。如今他已熟悉他們所要經過的曠野,不過這次因為天氣不佳,情形比平常較困難,一路上找不到躲避風雨的所在。白天還好,但是一夜又一夜,雷轟電閃,大雨滂沱,使他們簡直不能生火取暖,衣服也無法烘乾,更不能防範野獸的侵襲。

       而且「雪上加霜」,他們所騎的馬,因為沒有其他的食料,竟誤喫了一種有毒的植物,結果病得十分厲害,以至不能載人;所以他們兩人只好牽著那患病的牲口,慢慢地徒步前行。

       一天晚上,他們兩腳腫痛,身體疲乏,衣衫盡濕,上下淋漓,幸而來到一個小小的用樹皮蓋成的屋子前。在這樣的天氣之下,任何足以躲避風雨的所在,都宛如天上的避雖所。為此,他們滿懷感激,於是進去度宿一夜。

       最後,他們終於抵達薩斯克罕那。後來,大衛覺得應當繼續前進。但這一次,他留下他的翻譯員,獨自沿著河岸再旅行約一百英哩。在此他發現七八個不同的印第安部落,每一部落操一種不同的方言。於是他雇請了不同的翻譯員,向他們傳福音。他很快便發覺這些人多數都仇視基督教,但不論何處他發現有人對福有表示興趣時,便停留些時,教導他們。使他驚奇的是,他到處遇到一些曾經與他同在考努密克的印第安人。他們記得大衛,於是給他熱烈的歡迎。

       他在這些河岸的印第安人中停留約兩週,盡量利用這些時間竭力傳福音。兩個禮拜以後,他已精疲力竭,歸家的長途旅行,是他過份疲乏的身體所擔當不了的。在路上他病得很厲害,用他自己的話是,他以為會死在曠野。但在神的眷顧之下,他來到一位商人的小屋中,那位商人准他停留。他沒有藥品,而且只能喫印第安人所能供應的食物。不過他需要休息過於一切,一禮拜後,他重新得力,可以繼續他的旅程。

       最後,他回到德拉瓦,感激的心情流露在字裏行間:「騎馬回到我在德拉瓦三角洲的自己的房子;能夠記念主的恩待。祂保守我經過六百英哩的旅程,使我的骨頭一根也不折斷。讚美主!祂曾保守了我,又使我平安回到自己的房子。在我的行程中,實在是祂支持我、護衛我。」

       但是印第安人營地間遙遠的距離,只不過是大衛的許多問題之一。還有許多其他的問題,比方他們漂泊無定,遷徙頻仍,常常到森林裏面獵取野獸,或到城中出賣毛皮和他們自製的器具,如簾子、掃帚、剷子等,藉以交換他們的生活必需品。不幸得很,在他們出去販賣物件時,時常落在一些肆無忌憚的人手中,他們給這些印第安人烈酒喝。當他們醉了以後,便掠他們的貨物,讓他們狼狽萬分,空手回家。

       大衛對這些攔阻他的工作的罪行非常痛心!他說:「這事常常剝奪了我對他們說話的機會,也把他們拋在試探的道路上。當他們到更偏僻地區的異教徒中狩獵時,受人們譏笑,為了他們聽從了基督教;或當他們在更可怕、更邪惡的白種人中間時,常常被灌醉,商品被掠奪。所以也許幾個禮拜的勞力歸於徒然,所得著的只是把自己弄成一個醉漢。」

       另一件使人對這工作灰心的要點是紅番的懶惰。除了為生活所迫,他們必須製造一些器具去換取日用所需以外,他們把時間浪費在遊手好閒中。他們對種植和任何一類的經商都懂得不多,而且極不留心。大衛用無窮的忍耐想引起他們願意作工的心。他告訴他們,假如他們成為一個勤奮的民族,他們不會永遠欠債;也不會貧困度日,反而能夠使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家人過得舒服,而且在白人基督徒中也會得著較好的聲譽,這樣那些白人基督徒也會得著鼓勵來幫助他們。但他們沒有多大的野心,甚或簡直沒有,也沒有決心追求上進,以至大衛必須感嘆說:在一千個人中竟沒有一個具有人的心志。他最關心的事乃是那些基督徒會使他們所承認的信仰蒙羞;然而雖然所有的人都願意承認他們的過失,只有極少數人真正留心他的話,並且付諸實行。                

 ――本文摘自「拾珍季刊」

珠璣語錄

 

 

 

  • 主將祂的意念放入我心中,祂臨及我,在禱告中傾訴的時刻裏,祂加力量給我。—-John Powll
  • 最有深度的禱告,其要點就是持續不斷的順服神。—-Thomas Merton
  • 真實禱告的秘訣,在於一個人讓自己完全受聖靈的支配。—-Joyce Hoggett
  • 禱告的意思是改變。真實的禱告就是公開承認我們要改變。—-Thomas Merton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