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二十八节的「有人」,指十七章的彼得、雅各、约翰。「他的国」,指人子的国。(神的国存到永世,神子的国指千年国在天上的部分。)此处是人子的国。「在他的国里」,指千年的荣耀。上文劝我们舍己,何故?因救魂失魂,丧魂得魂。何时实现?「那时候」。降临是怎么一回事?上文说死和复活,今又有降临,故以二十八节解明。彼得、雅各、约翰有三次与主特别的同在——在睚鲁家、变化山,和客西马尼。本章预露天国的美丽,并非预表,乃是真天国,先显露而又收回。彼得后书一章十六节,彼得说到主降临的事,即证明的确是人子的国降临。 一节:「过了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暗暗的上了高山。」 「过了六天」——工作和战争都过去了。(路加福音说「八天」,因把头一天亦算在内。马太福音是道理的书,故不随便。)彼得、约翰、雅各三者都是执事。「暗暗」——伟大的启示都是暗暗的,惟有暗中才可得到神的显现、神的交通。 二节:「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 主变了形像,乃是以人子的资格,神子无变的可能;这并非由人子变为神子,乃由卑微、受苦、衼弃,变为尊贵、荣耀得国的人子。如此荣耀,背十字架岂非上算。「万不可如此」,证明是错了,这勉励我们受苦,背十字架。「脸面」,只有马太注意王的荣耀。日头是国度的预表,亦即荣耀之意。 三节:「忽然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同耶稣说话。」 摩西和以利亚,三卷福音记载法不同:马可福音记以利亚同摩西,因马可福音讲主为奴仆,摩西即为神的仆人,故较低。路加福音记摩酉和以利亚,一为律法代表,一为先知代表,二人一直和主说话,不只一次。因律法说主如何为罪作祭牲,先知的预言说主如何作王得荣耀。「同耶稣说话」——主是如何应验律法与预言,路加福音说,「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九31) 四节:「彼得对耶稣说:主阿,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 彼得第三次发言,又是外行,彼得只能打鱼,不能造帐棚(这是保罗的事——建造教会)。主是作木匠,故被钉十字架。彼淂此一说话表示他懂得天国中荣耀的快乐,故不愿下山。「搭三座棚」,这是错误的:(一)以为不必受苦、丧魂、背十字架,即可享天国荣耀,不必下山去吃苦(山下有鬼)。许多人都是如此,神稍为祝福一点,就不图挣扎、上进,心生懒惰;不要苦难,只要享福。(二)以为国度是现在,千年国即是现在;彼得、门徒以为今日即可享受天国。(三)以为摩西和以利亚可和主站在同样地位。在世上主确是虚己卑微,在天国中主是最高。摩西、以利亚是人中之人,受人尊敬,但不能与主并列同一地位。父只爱子(见下文之申明),万膝要向主跪拜(实四五23;罗十四11)。摩西为死而复活者,以利亚为首先被提者,但不能与主并列。主不答应,不答应的答应,是最好的答应。(彼得忘却了十六章的承认。) 五节:「说话之间,忽然有一朵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且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 神阻止彼得无意识的言语,不欲彼得再讲下去,故有「你们要听他」的话。「光明的云彩」,是至圣所有的,即神驾临圣山(出廿四16)。「我的爱子」,即从摩西、以利亚中提高,表明恩典远超出律法和预言;何故重复?受浸时表明主的死而复活,比处表明主决意钉十字架(拒彼得之拦阻)。今日神亦喜悦顺服者背十字架,受苦者得国即为神所喜。「你们要听他」,你们不要妄言,要听他。(许多人只会说,不会听:)听甚哽?主一切的话,上其是舍已背十字梁(太十六24-27)。「听他」,只有他,不再有摩西、以利亚。 六节:「门徒听见,就俯伏在地,极其害怕。」 「极其害怕」,神的降临谁能不怕。 七节:「耶稣进前来,摸他们说:起来,不要害怕。」 「不要害怕」,因现在还是恩典时代。 八节:「他们举目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在那里。」 「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在那里」,律法、预言、声音(异象)、同伴,都要过去,只有耶稣,愿我们只有耶稣。 一至八节启示圣山上的天国:(一)基督得荣耀作王。(二)摩西表徵死而复活的信徒(林前十五52;帖前四13-17)。(三)以利亚表徵活着被提的信徒(林前十五51;帖前四13-17)。(四)彼得、雅各、约翰表徵在国中,未有变化的以色列人作子民(实卅七21-28)。(五)在山下的人表徵列国(赛十一10-12)。由一至八节看来,可知人死后变而不改,其形仍如昔,因此三门徒认识摩西和以利亚。 九节:「下山的时候,耶稣吩咐他们说,人子还没有从死里复活,你们不要将所看见的告诉人。」 「不要将所看见的告诉人」,何故?因主已被弃绝,以荣耀再去吸引不信者,无甚意义。当人摇动时,吸引尚有意义;对不信者吸引无帮助。三门徒都是特别的执事,故需要特别坚固。 十节:「门徒问耶稣说,文士为什么说以利亚必须先来?」 三者问,因刚见以利亚——一个新鲜的影像,以为山上的显现,是否应验了预言(玛四5)。 十一节:「耶稣回答说,以利亚固然先来,并要复兴万事。」 在神的规定中,人若领受约翰的见证,约翰即以利亚,虽然不是以利亚转世,却有以利亚的心志与能力(路一17)。 十二节:「只是我告诉你们,以利亚已经来了,人却不认识他,竟任意待他;人子也将要这样受他们的害。」 可惜人没有接受约翰的见证,竟任意待他。今天看不见以利亚,因人子被弃,不好待先锋,亦不好待人子。以利亚被弃,弥实亚亦必被弃,故虽有山上荣耀,还需盖起,困这世代不需此种见证。主亦说,仆人不能高过主人(太十24),又说,「弃绝你们的,就是弃绝我。」(路十16)无弥赛亚,有以利亚何用? 十三节:「门徒这才明白耶稣所说的,是指着施浸的约翰。」 主不说约翰,而门徒已知是指着约翰;有时圣经虽不直接说起,我们仍需领会主的心意。 十四至十五节: 此段(14-21)之大意是:主对于人之不信的感觉如何。(并无其他事迹露出此种感觉来。)「有一个人」,此人还是遗数中的一个,亦是一个显明的罪人。此鬼附身,叫人发冷发热,是癫痫,此种鬼多得很。 十六节:「我带他到你门徒那里,他们却不能医治他。」 门徒以为赶鬼是易事,从前已有经验,与主同在多时,是当有的本领;在属灵的事上绝不能以此为是,若没有真本领,必然失败。他们想试试,无怪失败。门徒不能医,受鬼之捉弄,预表犹太人在大灾难中受撒但的势力之欺。 十七节:「耶稣说,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阿,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把他带到我这里来吧!」 不信的心所给主的痛苦,于此可见。忍耐是痛苦,不信更甚于打,要到几时呢?主在世界中一直是忍耐,亦是不得已而忍耐,故有此言。(因诚实人不喜与主同居,主的心亦如此。)「不信」,是对于主;而「悖谬」,是对于自己。「把他带到我这里来吧!」——父(母)、孩子自己、几个门徒,都没有办法,主说此话即表示惟独他,他有办法,(孩子的)父亲就得安慰。这句话真是宝贝,又是安慰。 十八节:「耶稣斥责那鬼,鬼就出来;从此孩子就痊愈了。」 说鬼不该,斥责下面必有命令;赶鬼徒靠祷告无用,必须有斥责和命令。我们只敢祷告,不敢斥责。祷告是向神领权柄与能力,领到后还需用斥责叫鬼出来,因它认识主耶稣。那人求医时,只说害癫痫,而主医治时斥责鬼。故此我们祷告医病时,需有属灵的眼光,辨别病源出于自然抑或超然。人说是病,主说是鬼,鬼赶出病就痊愈。可说鬼是病源,为人病祷告,你有了信心——神必为医治——而祷告,有信心却不成就,当分别是否出乎超然。(凡信罗马书六章十节「他死是向罪死了」者,而又时常发老脾气跌倒者,必被邪灵捆绑,不是他自己犯罪,是邪灵掳他上犯罪。) 十九至二十一节是赶鬼的教科书。 二十节:「耶稣说,是因你们的信心小;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 「信心小」为误译,当作「不信」。此不信为信徒的不信,并非不信耶稣为救主。这里的山和芥菜种,都是譬谕。山是最稳固的,但你藉信心,就能搬好多的山。许多的难处固定若山(不若流星),信心不只能对付山,可说没有一件事不能作。 二十一节:「至于这一类的鬼,若不祷告禁食,它就不出来。」 信心与祷告、禁食不同,主给我们在此看见信心背后的祷告。我们常说有信心后,不必再祷告,只需感谢。若再多祷告,信心即动摇,对神求讨时尤须如此。但对付鬼时不是如此,有信心后还需不住的祷告,有了赶鬼的信心,还需求执行。路加福音十八章寡妇继续求罚对头——撒但;对撒但当天天(由祷告之法)向之攻击,直至死期。有了信心,还需祷告与禁食,二者确是行为,也是态度。当日七自己没有祷告和禁食,但主有祷告和禁食的态度——靠神与克己,管理自己,故行为之外,还需态度。故每一信徒需长久预防这一类的鬼——最厉害的一类。鬼有小鬼,亦有大鬼,小鬼只需唱赞美诗或圣经叩之;不该看鬼太大(因我们是基督徒),亦不该看鬼太小。宾路易师母说,「轻看邪灵,吃亏之原因;高抬邪灵,则又失自己的威风。」约翰一书四章四节需记牢:「小子们哪,你们是属神的,并且胜了他们,因为那在你们里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 赶鬼之必须条件:(一)信心——信主之名已被神高举,超过一切的名;天上地下的一切万物,因耶稣基督的名无不屈膝(腓二9;弗一20-22;来一4)。每一鬼知腓立比书二章九节,让我们坚信这事。有时只知耶稣够了,因耶稣是得胜、能力和权柄的记号,或说耶稣是主,或说耶稣是得胜者。(二)胆大——若是你怕,你就无信心,至少信心不足。主名既是高举,我们必须显出威风,记牢约翰一书壹四章四节,不是你败北,定是鬼被赶出。(三)忍耐——鬼最会拖延(甚至十次往返),不要以为主的名字不生效力,反要抱此心:鬼若一百天,我必一百零一天不走。别西卜是蝇王,鬼真是蝇,去而复来,很是忍耐。 二十二节:「他们还住在加利利的时候,耶稣对门徒说,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 主第二次自己宣布将被害,与第一次(太十六\cs1621)不同。第一次指犹太人——长老、祭司长、文士——弃主,第二次指外邦人弃主,被交在人手里——被犹太人交给外邦人(彼拉多)。 二十三节:「他们要杀害他,第三日他要复活。门徒就大大的忧愁。」 「大大的忧愁」,因看不见十字架是得胜的记号,先羞辱后荣耀,先苦楚后宝座。我们亦一样,常忧虑十字架窄路。 二十四至二十七节: 丁税之来源:丁税即古时之赎罪银(出三十13-15;代下廿四6),半舍客勒,本在点名时纳,后改为圣殿消费。在尼希米时改为三分之一舍客勒(尼十33),至主耶稣时又改为半舍客勒。每人不论贫富都该纳。收丁税的人以主为奇怪人物,故先问彼得。 彼得说:「纳,」这是老脾气发作。主是神的儿子,故不必纳,彼得亦不必纳,因主已叫他自由(约八36)。不只主自己自由,他也叫人自由,「但恐怕触犯他们」,即见怪、绊倒,原则关系神的身位、圣洁和工作。你当效法主,不触犯他人。主在此最有智慧,他是温柔,非软弱;是谦卑,非退缩;他在许多事上常替人留地步。另有一个教训,今天信徒不可滥用神儿子的名,无论在今世,或在国度中,切勿在人中施压迫,当受压迫。设若政府今日给予每个基督徒某种权利,宁愿不受,因为今日是纳税的时候。「往海边去钓鱼」,一面显出主的温柔、恩典,一面又显出他的权能、尊贵。「我和你」(原文之次序),何故不写「我们」?因主永不能和我们站在同等的地位,他是长子,独生子,我们是众子。藉荣耀,主纳税;藉恩典,主替彼得纳税。主能供给你每一件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