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9-6-2009)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的美德。
|
【今有一泉】
詩人介紹
「今有一泉」這首詩歌(《聖徒詩歌》第90首)是威廉柯柏(William Cowper,1731-1800)所寫。威廉柯柏生在英國白漢司丹地方,父親是聖公會的牧師,母親出身皇家,曾受極好的教育。他的天性溫柔敏感,因此,常常為較長的同學們的粗魯暴戾的行動所窘。有一度他學法律,並且也受到政府的聘任,可是他畏縮不前,不敢與社會接觸,因而沒有就職。後來他專心於文學,執有一枝純潔有力的筆,隨時準備替弱者和受欺者申辯。 但是柯柏的一生是夠慘的。當他六歲時,就失去了母親的愛護。他患有一種憂鬱病,有時甚至失掉理智,數次癲狂病發時。又因家人反對他和表妹結婚,他終於精神崩,想自殺,但是神的手卻約束保護了他。 1763年時,他病情惡化,被送往卡登一位傳道人的醫生(Nathaniel Cotton)所設立的療養院。在療養院里,一天他讀聖經,讀到羅馬書第三章24~25節:「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祂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的時候,詩人自己見證他那時的光景說:「立刻我得著能力來相信這些話。公義的日光輝煌地照亮了我。我看見基督的替代工作,是何等夠用;因祂流血,我罪得赦,又是何等確實;同時祂稱我為義,也是十分妥善的。就在那一下子的工夫,我相信並且接受了福音。」 當考柏离開卡登的療養 院之後,他轉赴歐文夫婦(Morley and Mary Unwin)的家中休養。在歐文先生去世後,歐文太太和考柏搬到了歐尼(Olney)。他和約翰牛頓(John Newton)成了知交,和牛頓一同配搭,輪流帶領聚會有十二年之久,他們在1779年出版了歐尼詩歌集 (Olney Hymns)。 雖然威廉柯柏為精神疾病所苦,但當理智的光芒透過籠罩著的密雲之時,他就提起筆來,寫出榮耀神的詩章。他寫了許多到如今仍深受喜愛的詩歌,然而在所有他寫的詩歌裡,大家公認這首詩歌是他的代表作。這首詩歌是他在1771年帶領禱告聚會時寫的,根據撒迦利亞書第十三章1節:「那日必給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開一個泉源,洗除罪惡與污穢。」
詩歌見證一
這首詩歌不僅幫助許人信主得救,也使許多聖徒得著生命的復興。當賓路易師母臨終時,黑暗的權勢近前來,想困擾她。那時弟兄姊妹圍繞她的床邊反復的唱這首「有一泉源充滿寶血」的詩歌,唱了一小時以後,當中有人建議換一首詩歌。但她說︰「不!不要更改神正在使用的兵器!」這位臨死的戰士還知道如何揀選兵器。這是在啟示錄十二章11節所說的,「羔羊的血」——毀滅掌死權的,她最後一次應用,結果仍是得勝了,因而渡過了可怕的死河寒波,達到了榮耀的對岸。一位有幸陪伴在她身旁,直到她進入榮耀里的人,記下了她進入榮耀中的景況︰「禮拜一,下午四點,她陷入沉睡的狀態中。呼吸有些辛苦,但看起來又十分自然,身體逐漸衰弱。到了晚上九時,她便安然地止息了。她脫出這衰弱疲倦的身軀,而進到父神的懷抱中。當她進到榮耀里的時候,我們在她身旁的人都沒有流淚。因為在那房里,主的同在是感覺得到的,是超過「信心」的境域——一如『眼見』那樣真實。我們乃同證『藉著死,基督敗壞了掌死權的』,因為死亡的王在那里一無所有,『死』被得勝所吞滅。……」
詩歌見證二
一個酒狂的受害人,坐在一家紐約沙龍的威士忌酒桶上沉思默想。他實在有很多件事應當好好靜思—他曾破壞了向母親所立那永不飲酒的誓言。他所度的生活是放蕩而且枉費的;他是一個賭徒; 最近他又摧毀了他的家庭,雖然他的妻子是一位賢德、可愛,滿有忍耐的女子。 他突然走近售酒的櫃,用拳拍桌,甚至酒杯都震得發響,他向四圍閒遊的朋友們說:「孩兒們阿!我快要死了,但我寧可死在街上,也不願再飲一杯酒。」 於是他朝著警察局走去,請求他們將他關起來說:「我盼望你們把我關在一個地方,使我能安然死去,不要讓再飲一杯酒。」警察局接受了他的請求,將他關了起來,但仍好好的待他。到了主日,有一位朋友勸他赴嘉瑞麥奧來之佈道所。在那裏,他看見禮堂內擠滿了賊、扒手、醉徒,和許多不名譽的男女。 嘉瑞麥奧來(Jerry McAuley)先領會眾禱告,隨後他的妻子又迫切地禱告,而後跪地禱告,尚未站起的嘉瑞就接著唱「今有一泉血流盈滿」。 下面是那個酒徒自己的話:「在多年前,我幼年的時候,家中有晚禱,在爐火旁我曾聽過這首可愛的音調。那時的情景,猶如美夢重映眼簾……其時嘉瑞的手按在我的頭上。他說:弟兄阿!禱告。我回答說:我不能禱告,請你替我祈求!他就說:就是全世界上的禱告,也不能救你,除非你自己也禱告。我略等一會,就破碎地喊說:親愛的耶穌阿!你能幫助我麼?」 「人間語不能描寫那個時刻。雖在那刻之前,我魂間充塞了說不出來的昏暗;但是現在我覺得有正午的榮光滿溢我心。我感覺得我已經是個自由的人了。哦!那尊貴的感覺,何等平安、何等自由,實在是安穩在耶穌手臂!我發覺基督並祂的慈愛和能力進入了我。從那時起直到如今,我再也不想飲酒,也未嘗有錢足以買飲,耶穌的寶血洗淨了我,將那從陰間來的飲威士忌慾望逐出我的胃腸、我的頭腦、我的血液,和我的幻想。阿利路亞!何等救主!」 後來撒母耳。海列特(Samuel H. Hadley)同他賢德的妻子重組一新家庭,他也得著了很可獲利的職業,但是因主的呼召,他就了水街佈道所主任之職,多年忠心地服事大都市內的流亡者。 |
||
學習禱告
|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主啊,求你赦免我的罪---我年少時的罪,我現今的眾罪;我心靈的罪,我身體的罪;我隱密的罪,我明顯的罪;因求自己喜好而干犯的罪,為取悅別人而行的罪。求你赦免我已知的罪,也赦免我未覺察的罪。主啊,求你以極大的良善赦免我。阿們。 全能的 神,求你憐憫我們,因為我們受過去的事困擾,失去信心、勇氣與盼望。求你憐憫我們,保抱我們,使我們有真實的信心得扶持,深信你是滿有恩慈與憐憫,我們就勇往直前,遵守你的誡命,支取你的豐盛,倚靠你的憐憫,盼望永生。求主使我們無論遭遇什麼都記得有你的引導,在你的愛顧之下,受你旨意支配,以致我們在最幽暗日子中,仍能仰望你,再次勇敢上進,有信心能以堅持,有盼望而生忍耐,可以始終如一。阿們。(杜森) 大能的神,求主賜給僕人溫柔的心,使我不輕易發怒,常有恩慈與赦免。求你賜我智慧堅定的心,使我不致因所遭遇的任何傷害而搖動或惱恨。求你使我心存謙卑,不任意爭競,卻與眾人和睦,肯寬容人;只認己罪,願意修睦。願我沒有疾病、意外的驚恐、疲弱,使我不致口發怨言,心生不滿,不知感恩;而是在一切事上都能學像聖潔的主耶穌。阿們。(戴錄613~1667年) 摘自───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
||
聖經知多少?
|
【約翰壹書】
一、作者與對象:本書沒有指明作者是誰,但早期的教父和大体的聖經學者都認同是使徒約翰所寫的,因書中的內容、語氣及文字與約翰福音極為相似。(作者背景,請參約翰福音簡介)。本書也沒有指出受信人是誰,但根據早期教父的記述,約翰晚年時大多留在以弗所,服事亞西亞一帶的教會,所以本書很可能是寫給亞西亞各教會的一封公函。
二、寫作時地:本書應本書在主後90-95年之間,約翰從拔摩島被逐回來之後,介於約翰福音及啟示錄之間。 地點:可能是以弗所。
三、背景:在第一世紀50-60年代,異端已滲入教會,其中以諾斯底(Gnosticism)主義為害最大(參歌羅西書簡介),還有克林妥主義(Cerinthus),多西特主義(Docetists)等。它們否定主耶穌的身位,不承認祂道成肉身,具有神人二性,他們認為主耶穌只有靈体,不可能有肉體,因物質(肉體)是邪惡的。耶穌在世的身體是幻影(靈界的投影),絕對不是基督的身體。或者基督的靈在耶穌受浸時臨到祂身上,但到祂死前便離開了祂。他們又曲解恩典的救恩,認為知識才是得救的條件,諾斯底派的人更主張,只有接受他們的主義及其神秘知識才可得救,而非靠耶穌基督的救贖。約翰此信是針對這些錯謬,揭露那些假教師的真相,指出他們是出乎魔鬼,是敵基督(二:18-19,22-23,三:8-10,四:2-3);又以他親身的經歷,「親眼看過,親手摸過」(一:1)來見證這位道成肉身的基督,就是人子耶穌。他在二章26節清楚指出:「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是指著那引誘你們的人說的」。
四、主題:信徒既得著神永遠的生命,便有分於這生命的交通,就是與父和祂兒子耶穌基督並神眾兒女的交通。這交通必須是在光中,也該在愛和真理中,如此便能住在主裏,並具屬靈的分辨力。
五、特點: (一)約翰書信是專論「愛」的書信。其中滿了愛的稱呼和愛的行動,包括神對人,人對神和人與人之間的愛;而「親愛的弟兄」這一稱呼一共出現了10次。有人稱它為舊約的雅歌(歌中之歌),滿了愛的交通。 (二)約翰壹書也是一本「家書」,是一封慈父寄給兒女的信,信中充滿溫暖的愛。書中啟示我們是從神生的,是祂的兒女,祂是我們的父(三:1,五:1);又題到家中有小子、少年人和父老(二:12-14)。凡是神的兒女應有神的屬性,因神是光,我們要在光明中行;神是義,我們要藉著行義來顯出神的屬性;神是愛,我們就要彼此相愛;神是生命,我們就要胜過世界、死、罪、鬼魔和偶像。 (三)約翰壹書是信徒住在基督裏的經歷。約翰是常靠在耶穌胸膛,與主心心相印,因著他住在基督裏而產生強烈的愛,認識主的性情就是生命、光、愛、義,認識得著更豐盛生命的道路是與主合一。 (四)只要我們比較一下約翰福音二十章三十一節和約翰壹書五章十三節,我們立刻發現,福音与這封信是相輔相成的。福音書說人可以得生命,這封信要信徒知道自己有生命。福音書將基督的神性生命啟示出來;這封信指出信徒也可以經歷這种生命。福音書介紹神儿子的生活方式;這封信解釋這种生活方式的特質,是神的儿女們也擁有的。——摩根
六、重點: (一)約翰是使徒中最後一位殉道去世的。彼得和保羅於主後67-68年先後殉道,但約翰卻存留到第一世紀末。他所有的著作,不論在時間上,或在聖經的編排上,都是最末了的,這暗示它的重要性,因約翰的職事,是恢復的職事。當教會在地上經過一代又一代,外在的組織、架構和真理的講解可以維持下去,但其生命的內涵卻很容易丟失,以致偏離了她該有的性質。約翰的職事,就是要教會恢復到她起初的性質和光景裏,這可從他的書信中特別強調「起初」這觀念看到(一:1,二:7,13-14,24,三:8,11,約二5-6)。 (二)新約給我們看到三個主要的職事,就是彼得、保羅和約翰的職事。彼得的職事是藉著福音為神的國得人,正如他蒙召時,正在海裏撒網所象徵的(太四:18-19),所以他的職事是起始的職事。接著是保羅的職事,是把那些得著救恩的人在基督裏建造成基督的身體,就是教會。正如他本身是從事織造帳棚所象徵的(徒十八:3),因此他的職事是建造的職事。然而,教會受到了背道的損壞,又偏離神原初的心意和她該有的性質時,約翰的職事就被引進來,為要把神的子民帶回原初該有的地位,恢復所失去的,就如他蒙召時,正在船上補網所象徵的(太四:21),因此他的職事是恢復的職事。但約翰的職事不僅是修補的職事,更是給全部神聖的啟示(舊約、新約)的終結。約翰福音是四福音最末了的一卷,是福音書的終結。約翰書信是書信最後寫的,是書信的終結。啟示錄是全本聖經最末了的一卷,是新舊兩約的總結。 (三)約翰壹書為一本「與主交通手冊」。」,從書的內容可見神如何褐望与人交通(1:3-4),這正是神創造人的目的。本書的中心是生命的交通(原文的意思是一同參與,共同分享)。特別指出生命交通的重要、根據、路徑、目的和結果。這交通是根據神的生命,信徒是先與父並祂兒子耶穌基督交通,以此為基礎,再延伸到與信徒之間的交通。生命的交通也就是生命的流出,從父和子那生命的源頭流到神兒女們中間,其結果是喜樂充足(一:4)、行在光中(一:5-7)、住在主裏(二:24-27)、坦然見主(二:28)、不至犯罪(三:6)、守神命令(三:20)、彼此相愛(四:7-21)、勝過世界、死、罪、鬼魔和偶像(五:4-21),這些都是神兒女因藉著交通享用神聖生命的豐富而帶進光、義、愛的生活。因此,信徒當持續在生命的交通中,除去一切的阻隔,罪是斷失交通最大的因素,所以必須藉著認罪和神兒子血的洗淨,好恢復這交通(一:5-10);其次,是除去恨弟兄的心,因恨弟兄是在黑暗裏行(二:9-11);也不要愛世界,因為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二:15-17)。 (四)本書也講到恩膏的教訓。在這末後荒涼的日子,充斥著各種似是而非的道理和謬妄的靈(四:1-6),不是單靠外在的知識就能分辨,乃要藉著裏面恩膏的教訓,才能有真正屬靈的洞察力,並且從裏面認識那位真實的神(二:27-28,五:20)。 (五)約翰壹書是由七個連續性的比對來組成的。而且還有一個特征,就是每逢這些比對出現之時,總有一句短短的話—「要叫你們知道」、「從此我們就知道」——同出現。
以上七個比對的項目本來可以發揮許多查考的題目出來,但我們的篇幅不夠,希望弟兄姊妹自己加以深入研究,完成這一方面的工夫。在這里我們只能簡單的指出,在這七個比對里,有七個試驗,依次序是這樣:(1)自以為是的試驗;(2)愛好的試驗;(3)真理的試驗;(4)品德的試驗;(5)分辨力的試驗;(6)動机的試驗;(7)新生的試驗。 七、鑰字/鑰節: 鑰字:(一)生命(一:1約13次),(二)愛(二:5等37次)。 鑰節:(一)一:1-3; (二)四:7-9。
八、鑰義/分段:本書主要信息是在注重與神交通的關係。神的兒女因得著新生命在光明中行,活出是愛与義的生活;因著住在主裏就要胜過世界、死、罪、鬼魔和偶像。本書共五章,根據內容要義,可分為二大段如下: 一、神的生命是交通的源頭 一 1~4 二、神的性情是交通的根據 一 5~五章 1. 神就是光 一 5~二29 2. 神就是義 三~四 6 3. 神就是愛 四 7~五3 4. 神就是生命 五 4~21
|
||
拾穗
|
【神引導的秘訣】 第五章 擔子的問題
摘自──邁爾《神引導的秘訣》 |
||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
【邁爾 (Frederick Brotherton Meyer,1847~1929)】 第五章 在開西聚會供應生命墨爾本堂的牧師邁爾的名聲,逐漸為英國各地的人所知道。來訪的客人也不少,內中就有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的創辦人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 邁爾更是從戴德生得著屬靈的幫助,邁爾敘述戴德生到墨爾本堂的情形: “我清清楚楚地記得戴德生第一次來到我的教堂的情況。他走上講台,打開圣經說,朋友們,我把我一生的座右銘送給你們。然后戴德生翻到《馬可福音》第一章二十二節:'你們當信服神。'頁邊上的注解是:'你們當有神的信心。'但是戴德生說,這節經文的意思是,你們當信靠神的信實。戴德生繼續說,我的生活一直變化無常。有時候我能信,有時候我信不來,但當我缺少信心時,我認定神的信實是可以信靠的。經上又記著說:我們即或不信,神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有時候我為一件事向神說,神啊,這一次我無法相信你,我不能相信這一次你會帶我渡過經濟的難關,但我信靠你的信實。每當你停止想到自己的信心,而學習像撒拉一樣,以神為信實的,你的信心不知不覺地就來了,你就變堅強了。”隨著戴德生之后,到墨爾本堂來訪問的有劍橋七杰 (The Cambridge Seven)中的兩位--斯丹尼斯密斯(Stanley smith)和查理士施多得 (Charles Studd)。邁爾對斯丹尼斯密斯和查理士施多得的到訪,作了詳盡的記述:“斯丹尼斯密斯和查理士施多得到墨爾本堂的訪問,在我的一生中開始了新紀元。在這之前,我的生活是起伏的和不穩定的。我注意這些年輕人,有一些東西是我所沒有的,在他們里面經常涌出安息、能力和喜樂。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是一個十一月的早晨,和這几位年輕人的談話,對我的一生產生了重要的、長期的影響。我問施多得說,你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天天喜樂,而我好像受到捆綁似的。施多得回答說,邁爾先生,絕不可能有一件東西是我所有的,而你不能有。我問他,我如何才能得著?施多得接著問我,你曾否把自己完全奉獻給主?我登時被他問住了,無話可答。因我知道奉獻這問題是我掙扎了很久的一個問題。不管什么時候我坐在主的桌前,拿起餅和杯,奉獻的問題又出現在我面前;我若去參加培靈的聚會,追求在靈命上進入更深,奉獻的問題也攔住了我的去路。在奉獻這一點上,我向主防守得很堅固。在那一個值得紀念的晚上,我与神摔跤,起初我不愿意放棄,那是一個艱苦的掙扎。但我覺得我必須在當晚弄出個結果,我或完全投降,或完全不投降。我遇到了主。我在我的房間里跪下。我把我心門的一大串鑰匙交給主,卻留下開我心中內室的鑰匙不給主。那一個內室是為著自己保留的,那里主沒有地位。這种不徹底的奉獻所帶來的后果是:在事奉上缺少能力、缺少信心、缺少喜樂、缺少平安。當我在那天晚上把最后一把鑰匙交給主,把自己徹底奉獻給主,學會了對主說: '是',主的喜樂頓時充滿了我心。從那一晚開始,我常對主說'是',讓他在我身上有完全的主權,成為我生命的主宰。”据說全世界最美麗的景色,是從開西 (Keswick)的圣約翰教堂(St.Johm's Church)的台階往德望瓦特(Derwentwater)遠眺,那美麗的景色實在令人心曠神怡。但對于那些虔誠愛主的人來說,開西聚會 (Keswick Convention)更加令人向往。每年七月有一個禮拜,總是有五六千人,從世界各地來參加開西聚會。神也特別使用開西聚會,有人稱開西聚會是靈命很深的聚會。開西聚會的信托委員們(The Keswick Trustees),一直打開眼睛,四處尋找有屬靈分量的人,好讓這些有分量的人,站在開西的講台上,去供應生命給參加開西聚會的弟兄姐妹。一八八七年開西信托委員會一致通過決議,邀請邁爾到開西聚會講道。 邁爾作為一個年輕的牧師,當年才四十歲,曾參加過很多討論圣靈問題的聚會,但從來沒有人曾帶給他得胜的信心,他只好承認他未曾得著圣靈的能力。下面是邁爾的見證: “那是個難忘的晚上,在開西有一個禱告聚會,大家同意從九點禱告到十一點,若有必要,禱告聚會或許可以酌量上升。禱告的目的,是專門為著圣靈的充滿。他們當中有几個人在當晚的禱告聚會中起了爭論。有些人為了圣靈的看法問題爭得面紅耳熱,由于我第二天要講道,當晚又太疲倦,不想再卷入不必要的爭辯,就走出教堂,离開開西小鎮,到附近的一座小山。我邊走邊禱告說,我的神啊!今天在這個小鎮里,如果有一個人需要圣靈的能力,那個人就是我。我需要圣靈,卻不知道如何才能得著;我實在太疲倦了,再也不能支持下去了。接著有一個聲音對我說,正如你從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獲得赦免,照樣地,你從永活的基督得著圣靈。你得著圣靈是因著信,和你感覺喜樂与否毫無關系。因著你的信,圣靈已經在你里面。 我于是轉身向著主說,主啊!正如今晚我吸入夜空中的新鮮空气,我也照樣吸入你的圣靈,到我全人的每一部分。我當時不覺得有人按手在我頭上,既沒有發光的火焰,也沒有從天上發出的響聲,單單是信心,即沒有情感的沖動,也沒有情緒的波動,我就這樣領受了圣靈。自從那次領受了圣靈,從此我陸續不斷地領受了圣靈。當我下山時,那試探人的魔鬼對我說,我根本沒有領受什么,說那都是我的幻覺。我回答仇敵說,雖然我不能憑著感覺,我信靠神,神是信實的!” 第二天早晨,邁爾靈里平靜,這經歷太實在了,太清楚了。從那時候起,邁爾對自己的經歷不再置疑。邁爾并幫助年輕的同工們,要靠著信心去領受圣靈。邁爾對同工們說,如果你憑感覺,今天有感覺,到了明天沒有了感覺怎么辦?若今天是靠信心,就是明天,或將來任何一天,沒有感覺了也無關緊要。邁爾甚愿同工們分享圣靈的能力,并要同工們為著其他信徒,尋求更大的圣靈的能力。 當邁爾站上開西聚會的講台的時候,會眾立刻覺得他有圣靈的能力。他不是在講神學的課程,也不是在剖析基督教的教義,而是在供應生命。他第一次站在開西聚會的講台上,就立刻得到恩膏的塗抹。 邁爾第一次成為開西聚會的講員,就立刻被開西聚會的同工們擁戴為他們屬靈的領袖。邁爾非但成為開西聚會長期的和固定的講員,并且被延攬為信托委員之一,成為開西聚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摘自──邁爾小傳 |
||
珠璣語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