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8-30-2009)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的美德。
|
【祂為我死】
詩人介紹 這首詩歌(《聖徒詩歌》407首)的作者是宣信(Albert b. Simpson 1843~1919)。他是一位敬虔愛主的人,蒙召作牧養、文字和福音的工作,他是傳福音者,是牧人和教師,有醫病的恩賜,也是一位感覺柔細、才華橫溢、文筆流暢的詩人。他所寫的詩歌多是講道詩,經歷很深,我們的詩歌中第95首(昨日今日直到永遠)、第235首(呼出與吸入)、第426首(祂自己)、第427首(惟有耶穌)、等都是他所作,共有二十首之多。 宣信的一生見證了基督的包羅萬有,無論在重大的事件或是生活的點滴,基督都是他的供應和扶持。因著他享受主作他的一切。他在主裏的經歷頂深,特別看見『在基督裏』這榮耀的事實。所以在近百年以來,宣信弟兄成為當代合乎主用的寶貴器皿。直到今天,我們讀他的著作或唱他的詩歌,都能感覺到他身上所發出來的熱和力。但他帶給教會的屬靈影響有多大?是我們無法估計的。 詩歌感想 宣信的這首詩歌啟示我們與基督同死同活的事實。宣信在他所寫的《基督的生命》,提到『我們若是以感情的方式,來感受我們主的死;因同情祂的羞辱和痛苦而哭泣,那是不夠的 ─ 對於某些動人的人類悲慘故事,我們也會有類似的表現;對於某些感人的演說,我們也會痛哭流涕。雖然這樣,我們對基督寶血的能力,仍可能一無所知。基督的死,說出一偉大並潛在的事實,而我們需要進入與祂聯合的地位上,並且藉著信心由我們親自「交通於祂的苦難」(腓三10另譯)。親愛的阿,你是否進入基督的死,把它算作你死?』 |
|||||||||||||||||||||||||||||||||||||||||||||||||||
學習禱告
|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全能慈悲的神,萬福之本啊,你知道我們內心一切的意念。我們向你承認,得罪於你,行你眼中看為惡的事,求你洗淨我們,賜我們恩惠與力量,除去一切有害的事物,救我們脫離罪的捆綁,使我們行事與悔改的果子相稱。永生的光啊,求你照入我們的心靈。永恆的善啊,求你救我們脫離兇惡。永恆的能力啊,求你成為我們的扶持。永恆的智慧啊,求你驅散我們無知的幽暗。永遠的憐憫啊,憐恤我們。求你使我們盡心盡性盡意尋求你的面,至終以你無限的慈悲把我們帶進你聖潔的面光之中。求你剛強我們,堅定跟隨你愛子 的腳蹤。然後我們就可得著你的慈憐,進入你所應許的喜樂之中。阿們。(安甬根780年) 主啊,能力與智慧在於你,你為自己和我們的緣故必發出力量,使我們得著幫助。我們是多麼軟弱無能,生命是何等短暫而不穩,求你將聖靈的大能放入我們裏面。阿們。(羅茜蒂1830~1895年) 主啊,你知道我們的心,看見我們的試探與掙扎,求你可憐我們,救拔我們從罪中出來,因為罪使我們心中爭戰。你是全能的,我們卻軟弱錯謬。我們的盼望在於你,你是信實良善的神,求你救我們脫離罪惡的捆綁,使我們成為你忠誠的僕人,在你聖潔仁愛的自由中事奉你,奉基督的名。阿們。(白賽) 摘自───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
|||||||||||||||||||||||||||||||||||||||||||||||||||
聖經知多少?
|
【雅各書】
一、作者及對象:大多數聖經學者都認為本書的作者是主耶穌肉身的兄弟雅各(太十三:55;加一:19)。他起初不信主,主復活後向他顯現(林前十五:7),他才信了主。他曾參與那次樓房上的禱告(徒一:13-14),之後成為主耶穌的僕人(一:1)。在耶路撒冷的教會中甚具代表性和影響力(徒十二:17,十五:13-21,二十一:18;加二:12),與彼得、約翰齊名,被稱為教會的柱石(加二:9)。他熱心律法、為人敬虔,據說他因不住的祈禱,兩個膝蓋的皮很厚,有如駱駝皮。又因他的為人極端公義,故被譽稱為公義的雅各。史家記述他於主後62-66年間殉道。對象:散住在各地十二個支派的猶太信徒(一:1)。
二、寫作地點時間:主後44-49年,一般公認是新約聖經最早寫成的一卷。地點:耶路撒冷
三、背景:自司提反殉道後,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福音的傳揚也受到不信的猶太人廣泛的反對,不少猶太人在歸信基督後,一直遭受同胞的逼害,因而逃難四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徒八:1),但因信仰而受到猶太人的威脅和危險仍存在,因而落在百般的試煉中,雅各深明他們艱難的處境,於是寫這封書信藉以安慰和勸勉他們在試煉中仍要喜樂(一:2-3),因忍受試煉(原文與試探同一字)是有福的,終必得生命的冠冕(一:12)。
四、主題:本書注重真信心於行為上的表現,以試驗信徒自己所承認的信仰,而活出善行的見證(二14~26;一2~3)。外在行為是內裏信心的驗証,在人面前的行為乃是在神面前稱義的表明,內在稱義的生命,必結出外面生活的義果。
五、特點: 1. 本書排列在末了九封書信的第二本,緊接希伯來書,在屬靈上很有意義。希伯來書著重信心,跟著的雅各書則著重行為,彼此並不矛盾,乃是平衡。有人以為本書是針對保羅因信稱義的道理而寫的,這是完全的錯誤,因本書乃寫在羅馬和加拉太書之前(最少早十年)。雅各書沒有堅持得救要靠好行為,只強調得救要表現出好行為。雅各是一務實的人,著重信徒生活的實踐,所以不講大道理,書中沒有系統教義的闡明,反而一點一項地指出生活上可行的路來,因此本書滿了比喻方法的敘述。例如:海中波浪(一:6);草上的花(一:10);以鏡照面(一:23)等等。這如同初信的造就,對初蒙恩人的教導,等到靈命漸長以後,就得知道更大的啟示和更深的真理。所以接著雅各書的是彼得前後書,論及將來的盼望與現今的長進;再有約翰的書信-弟兄相愛;猶大書-為真道爭辯;最後啟示錄-得勝者的獎賞,國度的掌權,神計劃終極的完成。 2. 本書体裁與舊約的箴言的格言相似,且強調智慧的重要(一:5,三:13,15,17),故被稱為新約的箴言書。本書引用主耶穌的"登山寶訓"比新約其他的書所引用的更多。
3. 本書因較注重實踐和應用,以簡樸文字將信徒生活的倫理標準陳述。雅各書是新約聖經中最多命令的一卷。在短短一百零八節經文中,便有五十四個命令(命令句式)。 4. 本書係尊重舊約律法(一25;二8,10~12;四11~12),而啟示新約與舊約之間的道德觀念,其內容教訓注重信徒德行與行為的實踐,滿有智慧的言語,與舊約律法書,箴言書,新約馬太福音(太五~七章),信息相關,且與保羅書信各持所論,最為顯明,保羅所論的是信心稱義,是信心的行為,其信乃是有行為的信,雅各所論的是行為稱義,是行為的信心,其行為乃是有信心的行為,信為行之根,行乃信之實,二者是一種道理兩種解釋,關係甚為密切(參羅,加)。
六、重點: 1. 雅各是主肉身的兄弟,和主一起成長,親眼看見主自幼至長大的生活情形,知道主的言行一致。他本人也是嚴守律法的,所以他寫本書時,特別強調信徒的行為與信心在任何方面都得均衡一致。雅各在本書中論及行為與信心之間那不可分割的關係:·
2. 本書第一章論到信徒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信心經過忍耐才能成功,且要憑信心求智慧,忍受試探才是有福,能行道必然得福,這些都是必須學習最好的功課。 3. 本書第二章論到信徒不要重富輕貧,不可按著外貌待人,神揀選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信心若無行為乃是死的,信心要與行為並行,人稱義是因著行為才得成全,須參讀幾處經文才能明白(創十五6;廿二1~18;出廿13~14;利十九18;代下廿7;賽四一8;書六17;羅二7~16;三28;四1~3;加三5~29)。 4. 本書第三章論到舌頭的過失,是火,是個罪惡的世界,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參詩卅九1~2;一三九4;箴廿19;廿一23;十二18~19),前者是警戒,後者是追求,信徒時須讀習以自勉。本書第四章論到屬世與屬靈的兩大分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信徒生活,常在二者之間起了爭戰(參約壹二14~17),必須一心順服神旨,抵擋魔鬼,脫離世俗一切的敗壞,靠主得勝,才能成為信心剛強,惡惡行善的信徒。 5. 本書第五章論到富人積財與虧欠之害(參太六19~21),要忍耐等候主來(參太廿四13,42~44),注重信心祈禱的功效(參王上十七17~24;十八1,41~45;可六13;路四25),叫迷失真道者回轉得救(參路十五3~7,11~32)等這些美好的教訓,無論對於信徒與非信徒,都得領受之。
七、鑰字/鑰節: 鑰字:(一)信心(一:3等19次), (二)行為(二:14等15次)。 鑰節:(一)一:2-3; (二)二:17,22。
八、鑰義/分段:本書主要專論信心,是基督徒在實際生活彰顯的「行為手冊」。本書勉勵當時散住各地、處在逼迫苦難中的猶太基督徒,在世界上應當如何過好正常的基督徒生活。本書重要內容,係論到門徒在試煉中的喜樂,信心不疑的祈求,忍受試探的人有福,聽道行道的需要,真實無虛的虔誠,在信上富足的應許,遵守至尊的律法,信心與行為的表現,舌頭話語的過失,上頭來的智慧,與世俗為友的害處,對批評論斷的警戒,不去行善之罪,積攢財寶的敗壞,忍耐等候主來的盼望,信心祈禱的功效,以及最後強調罪人回轉,靈魂得救的重要等事。本書共五章,根據內容要義,可分四段如下: (一)信心與試煉-要忍耐 (一章) (二)信心與待人-不輕看 (二章) (三)信心與言語-要約束 (三章) (四)信心與生活-要敬虔 (四-五章)
九、話中之光:在雅各書中有兩節重要的經文:1.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1:22)2.這樣的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2:17)。信徒啊,不要讓你的行為出賣你的信心,也不要你的信心缺乏行為的彰顯。不要成為只有「口」沒有「腳」,或只有「腳」沒有「心」的畸形的怪物!
|
|||||||||||||||||||||||||||||||||||||||||||||||||||
拾穗
|
【神引導的秘訣】 第四章 事實、信心與感覺
〖 事實 〗
〖 信心 〗
你若希望有一個事實的信心,不要單單想它,而要轉過臉來,看著上面我們所談論過的那些事實。信任自己的朋友,我們一點困難也沒有,因為我們的心向著他們的愛敞開。我們想到他們為我們所作的調停工作,我們紀念他們所應許的一切,所作的一切。我們停止為信心憂慮又有什麼困難呢?我們只要思想信心的物件--我們主耶穌基督--那就夠了。
〖 感覺 〗
〖 警告 〗
摘自──邁爾《神引導的秘訣》 |
|||||||||||||||||||||||||||||||||||||||||||||||||||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
【邁爾 (Frederick Brotherton Meyer,1847~1929)】 第四章 在列斯特的日子 一八七四年初,英國中部的城市列斯特(Leicester)的維多利亞路(Victoria Road)浸信會教堂的牧師海格洛夫特博士(Dr.Nathaniel Haycroft)逝世。那間教會的執事們發信到約克給邁爾,說他們有人到約克時听過邁爾講道,決定聘請他擔任維多利亞路的浸信會牧師。這是一個富有的和具影響力的教堂,他們付給邁爾的年薪為四百二十英鎊。 一八七四年八月,邁爾辭別約克的教會,而在同年九月第一個主日開始在列斯特維多利亞路浸信會教堂講道。假若邁爾擔任一個常規的牧師,他就能長期与那教堂的執事們保持和諧的關系;但是受到了慕迪深刻影響的邁爾,不能不關心失喪的靈魂,不能不惦念那些從教堂門口走過的千万迷失的罪人。邁爾從慕迪學到的一些作法,在浸信會的傳統人士看來是新奇的。邁爾要求決志的人要作出表示,或站起來,或舉手,或到講台前來,在當時的浸信會執事們看來,這是魯莽的和無禮的,有別于英國的紳士作風--端庄和矜持。 邁爾和執事們的分歧四年后終于表面化,在一個主日晚間聚會時,有一個富裕的執事暴跳如雷,對邁爾說,我們不能再這樣搞下去,這里不是福音商店。邁爾發覺在這教堂繼續服事下去,沒有辦法盡傳福音的責任,就決定辭職。一八七八年五月五日,邁爾在維多利亞路浸信會教堂講最后的一篇道。 許多教堂听到邁爾离開維多利亞路教堂,就爭相聘請邁爾去擔任他們的牧師。內中有一間教堂,是英國北部城市雪非耳(Sheffield)格洛索路(Glossop Road)教堂;該教堂在規模上与維多利亞路教堂(Arthur Rust)相似,邁爾有意接受聘請的信要到郵政局去投寄的時候,在郵局門口碰到一位烏拉斯特(Melbourne Hall)弟兄。 烏拉斯特挽留邁克,勸他不要离開列斯特,說有一群弟兄姐妹要另外成立一間教堂,內中有十名商人可以保證邁爾每月的薪俸不致短缺。在烏拉斯特的勸說下,邁爾沒有把信寄到雪非耳去。 一八七八年五月十二日,邁爾在弟兄們借用的地方講了第一次道,引用《以斯拉記》第八章二十一至二十三節:那時我宣告禁食,為要在我們神面前克苦己心,求他使我們和孩子,并一切所有的,都得平坦的道路。我們神施恩的手,必幫助一切尋求他的;但他的能力和忿怒,必攻擊一切离棄他的。所以我們禁食祈求我們的神,他就應允了我們。 在邁爾的帶領下,弟兄姐妹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每周有三次的露天布道聚會。 五個月后,即一八八一年七月二日,這個臨時性的聚會開始在自己建筑的教堂--墨爾本堂(Melbourne Hall)聚會。那一天,可以容納一千二百人的墨爾本堂,擠滿了兩千人。接下去的几星期,每主日做禮拜的也有一千四百人。再過不久,會眾的人數增加到兩千人。 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墨爾本的事工--神跡。邁爾也很關心酗酒的酒徒,他參与了戒酒的事工,即藍絲帶運動(The Blue Ribbon Movement)。他在助手的配合下,每逢星期六晚上,就把一些醉酒醺醺的酒徒送回他們的家里,并把他的名片和福音單張插入他們的衣袋,邀請他們到教堂听福音。 有一天,有一個經常參加聚會的女孩子來找邁爾,說她父親第二天刑滿出獄,她害怕父親再与坏人為伍,她希望邁爾在監獄門口接她父親,帶領她父親信主重生。第二天當邁爾在監獄門口守候的時候,被釋放的犯人沒有出現,原來他被送到另一個收容所。 邁爾進行深入調查,發現被監獄放出來的犯人,接著又被送入官方的收容所(The Public House)。邁爾對英國官方這种作法很有意見,他認為不啻把一批犯人從監獄前門放出去,然后再把犯人從后門接進來。他把官方的收容所,視為是監獄的后門。事實上這些被釋放的犯人,除了收容所之外,實在也無處可去,沒有地方可以找到工作,也沒有人肯雇用他們。 邁爾對這些犯人頓生悲天憫人之心,他認為應該給這些犯人一個新生的机會,他立刻去見典獄長華克(Miles Walker)。他向華克請求,讓他每天早晨到監獄門口接剛釋放的犯人,他會帶他們到附近的威爾福咖啡廳(Welford Coffee House)吃一餐,然后和他們商討前途的問題,盡自己所能的提供就業机會,及用話語勉勵他們。 邁爾當初沒有想到,這一個挽救釋囚的事工會成為他日后最沉重的負擔之一,卻也同時成為他最大的福份之一。邁爾坦承他曾后悔承擔這項苦差事,他說:我不得不坦白,我不止一次后悔我對典獄長做出的承諾,而希望我永遠不去沾釋囚的事。我必須承認我确實有一段不愉快的經歷,包括釋囚的粗暴作風和反應,自己教會的信徒對我的詫异看法和誤解,直到我認識到怎樣才算是耶穌基督的奴仆時,即不在意別人所說的和所想的,只遵行他的旨意,只討他的喜悅。 第一天早上,全體被釋放的犯人都同意与邁爾共進早餐。邁爾在墨爾本堂牧養年間,前后共邀請近五千名釋囚共進早餐。許多犯人被人帶領信了主;也有的盡管邁爾苦苦相勸,仍然執迷不悟。由于許多釋囚找不到工作,邁爾便組織一個洗窗隊,專門為人擦洗門窗;不久邁爾又經營劈柴生意。他又為這些釋囚成立了一個儲蓄銀行,甚至為他們成立員工宿舍,使這些人有住宿的地方。 列斯特的市民不能臆測這個花樣百出的牧師下一步棋是什么。他們看到街上貼出的告示有:邁爾--劈柴商人;邁爾--洗窗服務。 前文說過,邁爾是戒酒運動--藍絲帶運動的積極推動者。在被釋的囚犯中,不乏酒徒,有一次邁爾勸一位嗜酒如命的酒徒戒酒,但那人在未出獄之前發下誓愿,出獄后一定要先喝一大杯啤酒。邁爾對那酒徒說,你知道你是因酗酒犯事入獄,這樣的誓愿是很坏的誓愿。如果你現在再發一個誓愿,從今以后,滴酒不沾,我就買一大杯啤酒給你喝。那酒徒很貪婪地喝了一大杯啤酒后,再喝多了兩口,就說,這是我平生所喝的最難喝的啤酒,請拿誓愿書來,我立誓今后不再喝酒。他戒酒后不久就悔改得救。 邁爾每天凌晨,都匆匆跑到列斯特監獄的門口,然后帶著兩三個犯人,到附近的威爾福咖啡廳共進早餐,以便把犯人帶入新生活,這時期有一個列斯特的小學生,叫寶欽(Harold Pochin),看到邁爾牧師,不只是在講台上說些道理而已,而是那么有愛心地幫助人,挽回失足的人,心里非常感動。寶欽回家后對他母親說,我希望長大后成為另一個邁爾。寶欽長大后,果然到法國的監獄,做囚犯的工作,帶領他們走上新生,曾向二十五万個釋囚做心理輔導及傳揚福音,許多釋囚因著寶欽走上了新生。邁爾并不知道自己所樹立的屬靈榜樣,產生了這么宏偉的果效。邁爾是在三十六年之后,即邁爾七十六歲時,接到寶欽寫于一九二三年九月七日的信件,才知道寶欽曾受他的影響,繼承了他這方面的職事。 挽救釋囚的事工,很自然地就帶進了防范罪的事工。透過和囚犯的談話,以及和他們交換心得,邁爾得出結論,必須為有犯罪傾向的儿童作些工作,以免他們走入歧途,成為罪犯。邁爾為一些流落街頭的孩子租了一座房子,并找專人照顧他們。這座房子因著主的愛,變成了孩子們的家,而邁爾在這群孩子中,儼然是一個慈愛的父親。這些孩子長大后,仍一直怀念著邁爾。邁爾對神是這么忠實,一個犧牲又帶來一個犧牲,一個服事又進入另一個服事,有時候他忙得沒有時間陪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對于邁爾龐大的開支,神一直記念邁爾的需要。每一天早晨邁爾先生在釋囚的員工宿舍有禱告聚會,然后到威爾福路(Welford Road)的監獄去,陪著新釋放的囚犯到威爾福咖啡廳。 邁爾的口袋里一直是充足的。有一次邁爾急需一百英鎊,那天早晨拆開的第一封信,里面正好是一百英鎊。邁爾從來不問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因為邁爾知道,神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并且祂永不誤事! 摘自──邁爾小傳 |
|||||||||||||||||||||||||||||||||||||||||||||||||||
珠璣語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