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8-30-2009)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祂為我死】

.                  祂為我死,我纔能活,我今為祂活著;我命、我愛,我都獻給那為我釘死的。

.                  祂為我死,我纔能死,脫離罪、已、俗世;哦,死何奧,哦,生何高,願我聯合倚靠!

.                  祂為我活,我纔能活,像祂那樣"無我",求主從我顯你性情,活出你的生命。

.                  祂為我活,我願一生杷祂分給眾人;讓我像主為人而活,跟隨主的領率。

副歌:     哦,耶穌我主,我救主,使我能專心跟從主;你怎樣為我而死而活,讓我照樣為你死活

 詩人介紹

  這首詩歌(《聖徒詩歌》407)的作者是宣信(Albert  b.  Simpson  1843~1919)。他是一位敬虔愛主的人,蒙召作牧養、文字和福音的工作,他是傳福音者,是牧人和教師,有醫病的恩賜,也是一位感覺柔細、才華橫溢、文筆流暢的詩人。他所寫的詩歌多是講道詩,經歷很深,我們的詩歌中第95首(昨日今日直到永遠)、第235首(呼出與吸入)、第426首(祂自己)、第427首(惟有耶穌)、等都是他所作,共有二十首之多。

  宣信的一生見證了基督的包羅萬有,無論在重大的事件或是生活的點滴,基督都是他的供應和扶持。因著他享受主作他的一切。他在主裏的經歷頂深,特別看見『在基督裏』這榮耀的事實。所以在近百年以來,宣信弟兄成為當代合乎主用的寶貴器皿。直到今天,我們讀他的著作或唱他的詩歌,都能感覺到他身上所發出來的熱和力。但他帶給教會的屬靈影響有多大?是我們無法估計的。

詩歌感想

  宣信的這首詩歌啟示我們與基督同死同活的事實。宣信在他所寫的《基督的生命》,提到『我們若是以感情的方式,來感受我們主的死;因同情祂的羞辱和痛苦而哭泣,那是不夠的 對於某些動人的人類悲慘故事,我們也會有類似的表現;對於某些感人的演說,我們也會痛哭流涕。雖然這樣,我們對基督寶血的能力,仍可能一無所知。基督的死,說出一偉大並潛在的事實,而我們需要進入與祂聯合的地位上,並且藉著信心由我們親自「交通於祂的苦難」(腓三10另譯)。親愛的阿,你是否進入基督的死,把它算作你死?』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全能慈悲的神,萬福之本啊,你知道我們內心一切的意念。我們向你承認,得罪於你,行你眼中看為惡的事,求你洗淨我們,賜我們恩惠與力量,除去一切有害的事物,救我們脫離罪的捆綁,使我們行事與悔改的果子相稱。永生的光啊,求你照入我們的心靈。永恆的善啊,求你救我們脫離兇惡。永恆的能力啊,求你成為我們的扶持。永恆的智慧啊,求你驅散我們無知的幽暗。永遠的憐憫啊,憐恤我們。求你使我們盡心盡性盡意尋求你的面,至終以你無限的慈悲把我們帶進你聖潔的面光之中。求你剛強我們,堅定跟隨你愛子 的腳蹤。然後我們就可得著你的慈憐,進入你所應許的喜樂之中。阿們。(安甬根780)

主啊,能力與智慧在於你,你為自己和我們的緣故必發出力量,使我們得著幫助。我們是多麼軟弱無能,生命是何等短暫而不穩,求你將聖靈的大能放入我們裏面。阿們。(羅茜蒂1830~1895)

主啊,你知道我們的心,看見我們的試探與掙扎,求你可憐我們,救拔我們從罪中出來,因為罪使我們心中爭戰。你是全能的,我們卻軟弱錯謬。我們的盼望在於你,你是信實良善的神,求你救我們脫離罪惡的捆綁,使我們成為你忠誠的僕人,在你聖潔仁愛的自由中事奉你,奉基督的名。阿們。(白賽)

摘自──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聖經知多少?

福音書時期的歷史和宗教背景

第一世紀時的世界

福音書時期的巴勒斯坦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使徒行傳

羅馬書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後書

加拉太書

以弗所書

歌羅西書

腓立比書

帖撒羅尼迦前書

帖撒羅尼迦後書

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後書

提多書

腓利門書

希伯來書

雅各書

 

 

 

 

 

 

 

 

 

 

 

 

 

 

 

 

 

 

 

 

 

 

 

 

 

 

 

 

 

 

 

 

 

 

 

 

 

 

 

 

 

 

 

 

 

 

 

【雅各書】

 

一、作者及對象:大多數聖經學者都認為本書的作者是主耶穌肉身的兄弟雅各(太十三:55;加一:19)。他起初不信主,主復活後向他顯現(林前十五:7),他才信了主。他曾參與那次樓房上的禱告(徒一:1314),之後成為主耶穌的僕人(一:1)。在耶路撒冷的教會中甚具代表性和影響力(徒十二:17,十五:1321,二十一:18;加二:12),與彼得、約翰齊名,被稱為教會的柱石(加二:9)。他熱心律法、為人敬虔,據說他因不住的祈禱,兩個膝蓋的皮很厚,有如駱駝皮。又因他的為人極端公義,故被譽稱為‘公義的雅各’。史家記述他於主後6266年間殉道。對象:散住在各地十二個支派的猶太信徒(一:1)。

 

二、寫作地點時間:主後4449年,一般公認是新約聖經最早寫成的一卷。地點:耶路撒冷

 

三、背景:自司提反殉道後,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福音的傳揚也受到不信的猶太人廣泛的反對,不少猶太人在歸信基督後,一直遭受同胞的逼害,因而逃難四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徒八:1),但因信仰而受到猶太人的威脅和危險仍存在,因而落在‘百般的試煉中’,雅各深明他們艱難的處境,於是寫這封書信藉以安慰和勸勉他們在試煉中仍要喜樂(一:23),因忍受試煉(原文與‘試探’同一字)是有福的,終必得生命的冠冕(一:12)。

 

四、主題:本書注重真信心於行為上的表現,以試驗信徒自己所承認的信仰,而活出善行的見證(二1426;一23)。外在行為是內裏信心的驗証,在人面前的行為乃是在神面前稱義的表明,內在稱義的生命,必結出外面生活的義果。

 

五、特點:

1. 本書排列在末了九封書信的第二本,緊接希伯來書,在屬靈上很有意義。希伯來書著重信心,跟著的雅各書則著重行為,彼此並不矛盾,乃是平衡。有人以為本書是針對保羅因信稱義的道理而寫的,這是完全的錯誤,因本書乃寫在羅馬和加拉太書之前(最少早十年)。雅各書沒有堅持得救要靠好行為,只強調得救要表現出好行為。雅各是一務實的人,著重信徒生活的實踐,所以不講大道理,書中沒有系統教義的闡明,反而一點一項地指出生活上可行的路來,因此本書滿了比喻方法的敘述。例如:海中波浪(一:6);草上的花(一:10);以鏡照面(一:23)等等。這如同初信的造就,對初蒙恩人的教導,等到靈命漸長以後,就得知道更大的啟示和更深的真理。所以接著雅各書的是彼得前後書,論及將來的盼望與現今的長進;再有約翰的書信-弟兄相愛;猶大書-為真道爭辯;最後啟示錄-得勝者的獎賞,國度的掌權,神計劃終極的完成。

2. 本書体裁與舊約的箴言的格言相似,且強調智慧的重要(一:5,三:131517),故被稱為‘新約的箴言書’。本書引用主耶穌的"登山寶訓"比新約其他的書所引用的更多。

主題

雅各書

 馬太福音

患難与試煉  

 212,五10   

1012

禱告 

 5,四3,五1318   

613,七712

專注的心

 8,四8   

2223

財富 

1011,二67     

19212434

怒气  

1920,四1

22

律法   

25,二11213

1744

假冒為善

2627  

118

至尊的律法

12

怜憫

13

7

信心与行為

1426    

1527

源頭与果實

1112 

1620

真智慧  

13 

24

和平使者

1718     

9

論斷別人

1112   

15

锈坏的財寶 

2

19

起誓

12 

3337

                                         

3. 本書因較注重實踐和應用,以簡樸文字將信徒生活的倫理標準陳述。雅各書是新約聖經中最多命令的一卷。在短短一百零八節經文中,便有五十四個命令(命令句式)。

4. 本書係尊重舊約律法(一25;二81012;四1112),而啟示新約與舊約之間的道德觀念,其內容教訓注重信徒德行與行為的實踐,滿有智慧的言語,與舊約律法書,箴言書,新約馬太福音(太五~七章),信息相關,且與保羅書信各持所論,最為顯明,保羅所論的是信心稱義,是信心的行為,其信乃是有行為的信,雅各所論的是行為稱義,是行為的信心,其行為乃是有信心的行為,信為行之根,行乃信之實,二者是一種道理兩種解釋,關係甚為密切(參羅,加)。

 

六、重點:

1. 雅各是主肉身的兄弟,和主一起成長,親眼看見主自幼至長大的生活情形,知道主的言行一致。他本人也是嚴守律法的,所以他寫本書時,特別強調信徒的行為與信心在任何方面都得均衡一致。雅各在本書中論及行為與信心之間那不可分割的關係:·

  • 活潑的信心必須有具體的行為,行為乃信心的果子和證明,兩者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因此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二:171826)。
  • 信心與行為並行(二:22上)。‘並行’原文作‘同工’‘配合運行’。信心與行為一同運作,有如雙軌車道,使我們的屬靈生活不致偏差。
  • 信心靠行為成全(二:22下)。行為乃是信心的表現,信心越能帶出行為,就越被堅固、加強。這是信心增長的祕訣。

2. 本書第一章論到信徒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信心經過忍耐才能成功,且要憑信心求智慧,忍受試探才是有福,能行道必然得福,這些都是必須學習最好的功課。

3.     本書第二章論到信徒不要重富輕貧,不可按著外貌待人,神揀選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信心若無行為乃是死的,信心要與行為並行,人稱義是因著行為才得成全,須參讀幾處經文才能明白(創十五6;廿二118;出廿1314;利十九18;代下廿7;賽四一8;書六17;羅二716;三28;四13;加三529)。

4. 本書第三章論到舌頭的過失,是火,是個罪惡的世界,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參詩卅九12;一三九4;箴廿19;廿一23;十二1819),前者是警戒,後者是追求,信徒時須讀習以自勉。本書第四章論到屬世與屬靈的兩大分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信徒生活,常在二者之間起了爭戰(參約壹二1417),必須一心順服神旨,抵擋魔鬼,脫離世俗一切的敗壞,靠主得勝,才能成為信心剛強,惡惡行善的信徒。

5. 本書第五章論到富人積財與虧欠之害(參太六1921),要忍耐等候主來(參太廿四134244),注重信心祈禱的功效(參王上十七1724;十八14145;可六13;路四25),叫迷失真道者回轉得救(參路十五371132)等這些美好的教訓,無論對於信徒與非信徒,都得領受之。

 

七、鑰字/鑰節:

鑰字:(一)信心(一:319次),   (二)行為(二:1415次)。

鑰節:(一)一:23            (二)二:1722

 

八、鑰義/分段:本書主要專論信心,是基督徒在實際生活彰顯的「行為手冊」。本書勉勵當時散住各地、處在逼迫苦難中的猶太基督徒,在世界上應當如何過好正常的基督徒生活。本書重要內容,係論到門徒在試煉中的喜樂,信心不疑的祈求,忍受試探的人有福,聽道行道的需要,真實無虛的虔誠,在信上富足的應許,遵守至尊的律法,信心與行為的表現,舌頭話語的過失,上頭來的智慧,與世俗為友的害處,對批評論斷的警戒,不去行善之罪,積攢財寶的敗壞,忍耐等候主來的盼望,信心祈禱的功效,以及最後強調罪人回轉,靈魂得救的重要等事。本書共五章,根據內容要義,可分四段如下:

(一)信心與試煉-要忍耐   (一章)      (二)信心與待人-不輕看   (二章)

(三)信心與言語-要約束   (三章)      (四)信心與生活-要敬虔   (四-五章)

 

九、話中之光:在雅各書中有兩節重要的經文:1.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1222.這樣的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217)。信徒啊,不要讓你的行為出賣你的信心,也不要你的信心缺乏行為的彰顯。不要成為只有「口」沒有「腳」,或只有「腳」沒有「心」的畸形的怪物!

 

拾穗

第一章  引導的秘訣

第二章  錯在何處

第三章  榮耀的奧秘

第四章  事實、信心與感覺

 

 

 

 

 

 

 

 

 

 

 

 

 

 

 

 

 

 

 

 

 

 

 

 

 

 

 

 

 

 

 

 

 

 

 

 

 

 

 

 

 

 

 

 

 

 

 

 

 

 

 

 

 

 

 

 

 

 

 

 

 

 

 

 

 

 

 

 

 

 

 

 

 

 

 

 

 

 

 

 

 

 

 

 

 

 

 

 

 

 

 

 

 

 

 

 

 

 

 

 

 

 

 

 

 

 

 

【神引導的秘訣】

第四章  事實、信心與感覺


  這三個名詞代表著生命和品格中三個最重要的因素。不管是哪個形式,我們各人都和它們有關係。可是,最重要的事是,我們應該按照正確的次序把它們加以排列。


  大部分的人試圖把感覺放在第一位,他們成功的可能性就等於未建地基而要先蓋樓頂一樣。他們排列的次序是--感覺、事實、信心,或感覺、信心、事實。另外有些人卻想把信心放在第一位,而不考慮事實。但信心和感覺都必須建立在事實之上。這種人就和那些在寒夜切望取得溫暖,卻又不肯走進火爐的人一樣。


  能給人心帶來福祉和安慰的惟一正確次序,應依照本章標題來排列:

  • 神的諸事實,好像用金剛石立定的地基一般。
  • 我們的信心,要瞭解這些事實,又要建立在這些事實之上。
  • 喜樂的感覺,按著神的旨意,可能立刻臨到,亦可能經過數日或數月才臨到。

〖 事實 〗


       聖經所告訴我們的各事實,好像橫過溪澗的踏腳石。在未抵達溪邊時,你不曉得如何渡過這條溪澗。可是,當腳踏上了第一塊踏腳石時,你將發現它們可以溝通兩岸。你踏上這塊石頭就可以往前再踏上另一塊。一步一步的,便渡過了河。離開溪邊還遠,就迫不及待的問自己的感覺,或尋求信心,或堅持要從這踏腳石構成的原始橋樑的上面或下面過河,都是荒謬絕頂的事。應該先下去,試試看它們是否穩固地嵌在柔軟的河床上,注意村人如何輕易的經此往還渡河。這樣,就會感覺到可以信任它們,而最後帶著輕快的心情,如釋重負地踏著石頭渡河。


  讓我們來回想幾件能夠先幫助我們有信心,後幫助我們有感覺的事實。


  神以最溫柔、最獨特的愛來愛我們每一個人,這是一個事實。可能你不相信,也可能感覺不到;夏日炎熱的陽光可能照射在緊閉的窗簾上,而屋子裏的人卻看不見,亦感覺不到。可是,縱使你對於神愛你的這個事實不瞭解、不欣賞,也絲毫不能改變它的真實性。


  在耶穌裏,各種攔阻你立時得赦免、蒙神接納的障礙,都已經被移去,這是一個事實。神藉著受死的救主,除去我們眾罪孽,親自以自己的身體,掛在木頭上擔當我們的罪過,使世界與祂和好。你可能不相信這事實,也可能感覺不到其中的喜樂。但這卻不能改變這個事實。


  美國內戰結束,南北雙方簽署和平條約之後,有好些士兵仍躲藏在森林裏,靠野果充饑。其實,他們早就可以回家團聚。他們的袍澤都已歸回家園,與妻兒團聚多時,他們卻還繼續懷疑,更改不了已經和平,家門已經大開等待他們歸回的這個事實。


  我因欠債害怕被逮捕與蒙羞辱,而逃離故鄉。但是,可能有一位知心的好友已為我清還一切債務。他處理得那麼快捷,以致我的信用未受任何虧損,名譽亦未曾喪失。舊日的愛護與尊重正等待著我。這位朋友可能已經告知我一切。倘若我仍然流離在外,不肯回家。從這一方面來看,我的愚昧固然枉然多受一些痛苦,但卻改變不了我朋友為我所作的善行之事實。
  人若相信基督,就立時重生進入基督的家,成為神的兒女,這是一個事實。這是不用懷疑的事實。你可能沒有感覺到什麼特別好、或特別火熱的地方,甚至還可能會感覺到自己最近的失敗;也許你還是天天生活在低潮之中。但是你若已經接受基督,又確實相信祂,你就是重生的人,這等人不是從人意生的,也不是從情欲生的,乃是從神生的(約一13)。即使你是個浪子,或是個不穩定的孩子,但你終歸是神的兒女。你若聰明的話,就會以兒女的身分坐上父的餐桌,享受祂溫和親切的微笑。他們都等待著你,但是你若仍然像浪子比喻裏面的那個哥哥,要逗留在寒冷的外面,這也改變不了那個事實:你的座位已經預備妥當,正等待著你定意來就座。


  無論我們把什麼獻給神,神都接納,並且是立時接納,這是一個事實。在獻給與接納之間,並沒有很長的間隔。我們一放下,祂便立時接收了。我們把自己獻在祂的祭壇上,祂就隨即給我們蓋上印記,使我們成為屬祂的。我們獻上自己,祂就收納。這神聖的作為是立即的。可能你一直都不知道這點,而天天繼續獻上自己。若是這樣的話,你就為自己平添了不少無謂的掛慮;你不斷獻上現在已經不再屬你所有的東西;同時,你也難以領會作為這位主所擁有的產業,財產和奴僕的福分。然而,你的錯誤並不能改變神相信你,接受你第一次嚴肅敬虔地獻上自己時所說的一切話的這件事實。「難道他們的不信,就廢掉神的信麼?」


  我們在耶穌基督裏,得坐在天上,這是一個事實。我們不能改變這事實。可能我們不相信這事實,也不知道使用這事實所包含的各樣權利,亦不知道享受與主親近的福氣。然而,無論如何,這乃是在神計畫中,我們所擁有的合法地位。只要我們藉著與基督之間有最微小的信心之線相聯繫,我們就跟那些最崇高的聖徒一樣,與主合而為一了。頭在那裏,身體也在那裏。在祂裏面,我們已經在十字架上死了,這樣就滿足了聖潔律法的公義要求。在祂裏面,我們已經被埋葬在墳墓力,這樣就超越了空中掌權的惡魔所管轄的領域。在祂裏面,我們已經復活,高升遠超過一切有能的、主治的、執政的和掌權的。
  撒旦不是伏在基督的腳下嗎?在神的旨意裏,它亦要伏在我們的腳下。死亡和墳墓不是永遠被拋到基督的背後嗎?同樣的,在神的旨意裏,我們已經經過死亡和墳墓,到達復活的彼岸,已經經過暴風雨,到達平靜的那一邊。就死亡與墳墓的毒鉤和恐怖來說,它們好像死在紅海海邊的那些埃及兵丁而已。那位大祭司不是已經經過幔子,升至諸天?同樣的,在神的旨意裏,我們亦已經經過外院,進到聖所,在那兒向神獻上禮物、祭物、懇求,並為眾人代求。


  這一切看似不太真實,不太可能,好像仙履奇緣中的那位可憐的灰姑娘竟然能作王子的新娘一樣。但,這卻是我們的真實地位。不管你是否善用它們,這些都是永世裏的事實。歷史記錄中,不乏奴隸不自由毋寧餓死的事例,卻很少有貴胄不使用自己的權利,而過著艱難辛苦的生活。


  神在五旬節所賜的恩賜,屬基督的每一個肢體都可以分享,這是一個事實。神賜恩惠給每一人,即使背叛者亦有一份為他們存留。聖靈的應許,是要賜給一切蒙神呼召的人。毫無疑問,你亦有分於聖靈的充滿,聖靈的恩膏,和那事奉的奇異能力,就是那使軟弱如羊羔的門徒,變成戰場上的勇獅的能力。或者,你從沒有動用過這些權利,但是,別人所享有的任何恩典,你也都可以得著。一切都是屬於你的。神已把基督一切深不可測的豐盛,都交給了你,是眼所未曾見過,耳所未曾聽過,心也未曾想過的。在基督裏,各樣豐盛的恩典,仁愛、與能力,全屬你的,神為你把這一切都存在祂的銀行裏。你擁有如此的財富和能力,全屬你的,竟仍過著乞丐般的生活,這是何等的遺憾啊!假若你還是堅持如此生活的話,你的愚昧和盲目,並沒有改變神的豐盛在基督裏全屬你的這個事實。


  這些是神在聖經裏向我們顯明的一些事實。它們可以引導我們度過情感水流湍急的溪澗,站在穩固的地上。願我們不再為自己的信心憂慮,或是感覺自己情感的脈搏,我們要建立在它們上面,確信它們比天和地還穩定。

 

〖 信心 〗

 

你若希望有一個事實的信心,不要單單想它,而要轉過臉來,看著上面我們所談論過的那些事實。信任自己的朋友,我們一點困難也沒有,因為我們的心向著他們的愛敞開。我們想到他們為我們所作的調停工作,我們紀念他們所應許的一切,所作的一切。我們停止為信心憂慮又有什麼困難呢?我們只要思想信心的物件--我們主耶穌基督--那就夠了。


  信心不單是教條。教條是相信有關某人或某環境的事,但信心是相信那個人。我們千萬不要單單相信一些有關基督的事情,而是要相信祂這個人。正如李溫斯敦(Livingstone)昔日所作的。有一次在夜幕低垂時,有一群憤怒的土著激烈的反對他,他想趁著黑夜偷偷溜走。可是,「我必常常與你們同在」這個應許突然喚醒了他。他寫道:「我就上床睡覺了,因為我知道,這應許是出自那位真正的君子。」不要單單相信一些有關基督的事,要相信祂這個人。


  信心是對一個人的信任。我們得救和蒙福,乃是因著對救主這個人的信心而來的。這信心不只是相信祂生平中的一些事實,而是超越了這些事實,相信祂這個人。我們倚靠的不是代贖,而是那位成就代贖的主;不是十字架上的死亡,而是那位在十字架上死的主;不是復活,而是那位復活、升天,永遠活著為我們代求的主;不是任何關於祂的陳述,而是這些陳述所指的主。


  許多時候,慕道的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的信心正確嗎?」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有一種信心是死的、假的。這種信心在最危急的關頭,會令我們失望的。好像前往北極探險的隊員,于回程返抵以前儲藏食物的地點時,發現所藏的罐頭內因裝罐不慎,已經全部腐壞。他們不能吃,只有挨餓了。


  這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凡是向著耶穌的信心,都是正確的信心。」也許這個信心不能帶來什麼狂喜的感覺,也許只像那婦人摸主衣裳縋子時那柔弱的一觸,也許像芥菜種子一樣微小,也許像彼得的呼叫主啊,救我,我喪命了!一樣絕望。但是只要這信心至深的渴慕是基督--基督--基督,它就是一根細線,可以把失喪的人帶離幾乎淹沒他的絕境,進入生命的光中。
  真信心建基於神的信實之上。年輕時,我經常追求以默想神何等偉大,祂何等豐富,何等堅強,以使自己有更大的信心。神既如此豐富,為何不給我金錢作祂的聖工?祂既有如此大能,為何不背負我一切責任的重擔呢?這些思想給我的幫助,遠不及現在我對祂的信實之堅定信心給我的幫助。祂是全然信實的,祂對在基督裏所立的約守信實,祂對自己的應許守信實,祂對那聽見祂清楚呼召而服事祂的人守信實。我們也許會灰心喪志、頭昏、心靈軟弱;愛人和好友可能袖手旁觀;敵人的嘲笑聲,好像在說神已經忘記了我們,撇棄了我們。然而,祂卻持守信實,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祂不會因為孩子令祂煩惱,而丟棄自己所生的孱弱孩子;亦不會把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撇開不顧。祂是創始成終的主。


  我常常因為情緒的低潮,心裏的憂傷,而必須帶著迫切的需要跑到神面前,對祂說:「我的信心快要熄滅啦!我信心的手似乎麻木了!我信心的眼睛似乎瞎了!舊日歡樂的歌聲似已永遠止息!可是你是信實的,我全然倚靠你。」人的心靈總是喜歡越過神的應許,直接來到神面前,正如妻子不必常常重述婚禮中丈夫的誓約,她所要的只是確定他在自己身邊,只是能感覺到他有力的手牽著她。


  不要為自己的信心操心,倚靠神的信實。如果祂吩咐你把腳踏在水上,祂必定知道自己能領你安全重回船上。當阿爾卑斯山的嚮導帶你走過崎嶇的冰山時,他一定已經先考慮過,萬一你完全崩潰時,他那鐵一般的手和健碩的身體,是否能夠把你抱到目的地。相信神的信實之于信心,有如鐵質之於血液。「撒拉…… 還能懷孕,因她以為那應許她的是可信的。」「亞伯拉罕…… 反倒因信,心裏得堅固,將榮耀歸給神。」


  信心結出果子,這是必然的事。因為信心把人與基督接連,因此基督生命的能力藉著信心的管道注入人裏面。這能力既已注進來,就必為自己找一個出口。所以可以這樣說,果子就是從相信的人裏面被逼出來的。雲雀為何歌唱?這是必然的事,因為春天的氣息已經注入了它的心。枝子為何結果子?這也是必然的事,因為生命的能力不斷從樹根湧上來。小孩為何總是跑前迎接母親呢?這也是必然的事,因為母子是連心的阿!同樣的,信徒既已與基督相連結,就從祂的心,從祂內住的豐盛裏,領受了各樣恩典,這事實就必可從他的生活上看出來。


  要得著這樣的信心並不難,只要把你的意志放在基督旁邊--不是隨便想想而已,乃是整個的願望和所作的選擇。願意相信,或者說,願意讓神使我們願意相信。舉目仰望基督。若看不見祂,往你認為祂可能存在的地方看。提醒祂:祂是信心的創造者,而信心是祂所賜下的恩。向祂支取這信心,確信祂必以這無價的恩典來回答你的要求。可能你感覺不到信心,然而,你會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想起基督,倚靠基督,走向基督。而心靈這樣與基督相契,就是信心。


  要小心呵護你裏面的那株嫩苗。給它充足的陽光。脫離自我,活在思想基督這個人之中。用信心本土的食物--神的應許--來餵養它。讓它在團契的山岡上呼吸它本土的空氣。若是你對最親近的朋友之忠貞有所懷疑,那時你會怎麼辦?若是你對神有什麼懷疑,用同樣的態度去作。避免受到從不信的書籍和談論吹出來的寒風之侵襲。在對神和對人的責任上,把你最崇高的觀念活出來。這樣,你的信心和你對神的順服自然成正比。不信常常是顯示自己在某方面沒有順服神。若是信心軟弱倒退,仔細省察是否在什麼地方再爬起來。除非基督徒能重新燃起當初的信心,他必沒有能力面對獅子。


  信心有優越的接受功能。它不單確定神必賜予,更伸手去接受。「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一12)。我們從那位受死的主領受了一切,也從那位永活的主領受了神豐盛的恩惠,所以我們能在這必死的肉身生命上作王,像將來天地都廢去,再沒有海洋和陸地使我們與所愛的隔離的時候,能掌王權一樣(羅五1117)。美麗的衣裳已經預備妥當,只有信心能穿上它。盔甲已經掛在牆壁上,只有信心能佩戴它。生命的泉水在腳下湧流,只有信心能取來喝,像基甸的三百勇士一樣。所以,信心顯然是與神直接有關的。信心看神的恩賜,不像過路人看商店櫥窗內的珠寶。信心曉得神國度裏一切特權全屬自己所有,所以可以隨意取用。信心可以聽見父的聲音說:「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神應許並立約把迦南地賜給選民,這還不夠。選民必須進去得那地,必須把腳踏在那地上,必須耕種那片沃土,纔能享用所出的一切美物。信徒也當如是。首先,他藉著活的信心與基督聯合,藉著信心倚靠祂為救主,為至友,為君王。其次,他確信神的兒子必能使他同為後裔,承受神無限的豐富。最後,他學會了接受和使用這豐盛的嗣業。一年復一年,他不住把產業的範圍向外擴大。這樣,在耶穌裏所賜給他的那片廣大領域中,所得的,就越來越多。


  哦!居住在耶穌裏,在神那無涯豐盛內的人啊!起來,攀登上高山吧!往東、往南、往西、往北觀望神大愛的長闊高深。從此時此刻起,一直到永恆盡頭的時間大海洋,全都是你的。不要懶散,上去得那地!承受神在祂愛子裏白白賜給你的一切豐盛。

 

〖 感覺 〗


  我們的感覺往往靠不住,因為它極容易受外界事物影響。健康的情況、天氣的改變、社會的改變、和自己所愛的人別離,樣樣都影響著它。天高氣爽,風和日麗,睡眠充足的時候,總比陰雨綿綿、烏雲罩日的日子更可能渴想親近神。那創造我們,認識我們滲透構造的父,明白一切。例如以利亞在迦密山之役以後,匆匆逃亡,而且對耶洗別的頑冥不化又大感失望,就倒在羅騰樹下求死,神就賜他憩睡,以舒散過度緊張的神經系統,又賜他食物以解決他的饑餓。


  通常來說,信心會產生出感覺。「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得與神相和,…… 不但如此,……也就藉著祂以神為樂。」「因信祂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浪子回家時,父親就吩咐家人宰殺肥牛犢,說:「我們可以吃喝快樂」。這時罪的重擔得脫落,充滿蒙赦免的狂喜,又有父親臉上的榮光,有被稱為義的感覺,前途很平順,這一切都可以給人舒暢之感覺。當萬王之王回到自己的地方時,鐘聲必悠揚齊鳴,全境要陶醉在喜樂中。


  喜樂和蒙福的感覺,都是聖靈在人心靈工作的結果。「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祂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雖然在還是孩童的時候,我們不能期望完全得著這基業的豐盛,但卻有權享受它初熟的果子。我們可以先預嘗神喜樂的江河,聆聽歡樂大合唱團的片斷曲調。當聖靈把新郎顯明出來時,雖然婚禮尚未舉行,愛心就已被挑旺了。


  缺少感覺並不一定表示我們錯了。我們已經說過,情感的低潮可能有很多原因。或許,基督要藉著此教訓我們分辨愛的本身與愛的感覺,快樂的本身與快樂的狂喜,平安的本身與平安的感覺之間的差別。也許,祂要確知我們緊緊抓住祂,理由是為了要祂自己或是為了要祂的恩賜。


  有一位父親每次從街頭走回來時,他的孩子們都在窗子前迎接他。每當他把鑰匙插進門上時,就可聽到走廊上孩子們的步履聲。一天,他開始在想,孩子們迎接他是因為愛他,抑或因為他口袋中從未忘記帶回來的那滿滿的禮物呢?所以,有一天,他預先給他們打個招呼,說當天晚上不帶禮物回家。他們的臉色沉了下去。可是,當回家的時刻一到,他們仍照常在窗前等待。孩子們的步履聲依舊走到門前。「啊!」他說:「我的孩子們愛我是為我的緣故。」他甚喜樂。


  有些時候,天父斷絕喜樂的供應,使我們饑餓,以便知道我們的心是如何,我們是否因為祂而愛祂。我們若能如約伯一樣緊緊抓住祂,祂必喜悅,親自雙手把安慰加給哀傷的人。


  你若尋找感覺,必尋不著它;若沒有感覺仍滿足地生活,你必可得著它。你若經常注意自己心跳,就會招致心臟病。若經常腳冷,就會使自己輕易著涼。若無間斷的憂慮自己的健康,就會招來疾病。若常常求自己的感覺,就只能活在乾旱、饑餓、無水之地。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


  要漠視情感。若有,就感謝神;若沒有,繼續遵行神的旨意,倚靠祂,在祂背後也讚美祂。最重要的,不要表現出你受苦的樣子,免得成為別人的絆腳石。這樣,喜樂就像洪濤一般淹沒你。祂必使你與祂同席,親自束腰前來服事你。

 

〖 警告 〗


  最後我要提出關於操練敬虔生活的五個警告,留意這些必可帶來聖潔的喜樂和平安。


1.
  要安靜在神面前。現代人生活的特色是匆忙、快速。這是一個快、趕的世代。年縮短為月,月縮短為日。這種快速匆忙的生活也威脅了宗教生活。這潮流已經滲透進教會,攪動那安靜的池子。開不完的會。精力充沛的,每會必到,此外,還擔負很多很多的事工。我們應小心不要以活動代替默想神,以穀底的工作取替山頂的靈交。二者分裂便出危機。羊群必須進出羊欄,血液必須重回心臟加氧排碳,纔能再次輸送到身體四肢。
  我們必須找時間與神單獨共處。密室和關閉的門是必要的。只有避開廊子所發出的光芒,纔能看見祭壇上天使的形狀。只有逃離世界的喧嚷,才會習慣於那安靜微小的聲音。我們要像大衛一樣,安靜的坐在主腳前。凡在心房裏設有一座瞭望台的人有福了。他可以常常退隱到此,在永恆的護庇下,用望遠鏡去觀看那超越生命所狂熱追求之事物的天上景象,去探索那人類的讚美或責駡所不能觸及的領域。
  惟獨在這樣的時刻,最好的屬靈恩賜才會浮現在我們眼前,我們也纔能領受這些。我們絕不可能匆匆來到神的面前,捉住自己幻想中所要的那些事物,然後就離開。這樣作,結果只有證明,這是我們自己的幻想,只有帶來失望。走馬看花的觀光客看不到大自然最罕有的美麗。窮一生努力才完成的繪畫之美,絕不是在畫廊內閒逛的人所能充分領會的。重要篇章的條文,決不可能一讀就全部瞭解。除非在神聖潔的面前忍耐等候,否則,神最好的不可能屬於我們。一個比喻或美麗的故事,可以表明真理的表面,然而,天國的奧秘卻無法藉此闡明。


2.
  要熱切渴慕主。希望得到某事物與渴望得到,並不一樣。在一小時之內,我們可能希望得到一百件不相同的事,接著又忘記。下定意志,非得到不可的這種決心,和它全然不同。
  年輕人發現一件自己愛好的運動器具;學者發現一部珍本;喜愛珍寶的人發現一件罕見的寶物,欲得贈送心愛的人;他們非得獲得自己所喜歡的不可。這是下定了決心的事。只要能得到,他們可以不吃飯,可以忍受一切苦,可以長期等候。沒有任何事物能熄滅或減低他們的決心。我們也一樣。要如饑如渴的;要被那強烈而熱切的願望所完全充滿,甚至決心為了取得天國,採取暴力也在所不惜。聖經的措辭那麼強--如鹿切慕溪水;雅各不容天使去;寡婦晝夜煩擾不義的官。若我們讓神的聖靈在我們心裏工作,亦可以有這樣堅強的願望。商人尋得完美的珠子必須卑躬屈膝,我們進窄門也要努力。借用使徒的話,場上賽跑要得獎賞,總要肯受苦。


3.
  要有神的應許。這是與神交往的真正方法。在聖經裏找尋那跟你的情緒完全吻合的經文。這不難找到,因為聖經滿是個人的事蹟,你可以從生活的各種層面去尋找。當你發現這經文,聖靈又使你確信它,就帶著它同到神面前,或是在你踏著靜默敬虔的步伐,進入神同在的密室時,用指頭按著它。神的應許是為我們積存的產業。處於實際的需要會促使我們查考神的應許,並且得著這應許中所要賜給我們的福分。


4.
  要倚靠神。假如你渴慕屬靈的恩賜,不是為滿足自己,而是為神的榮耀;你若知道自己心中沒有邪惡,生活中亦沒有罪惡的習慣;你若明白神的應許是給你的,因為你不單是兒子,更是神的後嗣,且與基督同作後嗣;你若感到你熱切的渴慕是神所給的,那麼你就可以大大張口,想做神要充滿你;打開一切窗子,相信陽光必要照進來。要相信你必可得著你所需要和所追求的。神必按你的信心賞賜你。
  或在你需要的時刻,或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時候,或在你忙於日常工作的時候,你感到某種喜樂和平安,或很靠近基督,或對別人有影響力,這些都證明你已經得著你所願望的。


5.
  要關懷別人。任何人若以自我為中心,像死海一樣,築起高大的牆,封閉了自己的生命,就不能得著神所賜的福。要得著的惟一秘訣是給予;最好的學習方法是教導;要登上寶座的捷徑是彎腰給門徒洗腳。多關心別人,少看自己,這樣,你的生命必可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豐富和幸福。「我要--我要--我要基督徒往普天下去,廣傳福音。」這句話是一位受人敬重的基督的僕人,在臨終前用盡了一切力量說出來的。

 

摘自──邁爾《神引導的秘訣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前言

第一章 五歲時向神許愿

第二章 奉獻的心意堅定不移

第三章 邁爾与慕迪同

第四章 在列斯特的日子

 

 

 

 

 

 

 

 

 

 

 

 

 

 

 

 

 

 

 

 

 

 

 

 

 

 

 

 

 

 

 

 

 

 

【邁爾 (Frederick Brotherton Meyer,1847~1929)  

第四章 在列斯特的日子

  一八七四年初,英國中部的城市列斯特(Leicester)的維多利亞路(Victoria Road)浸信會教堂的牧師海格洛夫特博士(Dr.Nathaniel Haycroft)逝世。那間教會的執事們發信到約克給邁爾,說他們有人到約克時听過邁爾講道,決定聘請他擔任維多利亞路的浸信會牧師。這是一個富有的和具影響力的教堂,他們付給邁爾的年薪為四百二十英鎊。

  一八七四年八月,邁爾辭別約克的教會,而在同年九月第一個主日開始在列斯特維多利亞路浸信會教堂講道。假若邁爾擔任一個常規的牧師,他就能長期与那教堂的執事們保持和諧的關系;但是受到了慕迪深刻影響的邁爾,不能不關心失喪的靈魂,不能不惦念那些從教堂門口走過的千万迷失的罪人。邁爾從慕迪學到的一些作法,在浸信會的傳統人士看來是新奇的。邁爾要求決志的人要作出表示,或站起來,或舉手,或到講台前來,在當時的浸信會執事們看來,這是魯莽的和無禮的,有別于英國的紳士作風--端庄和矜持。

  邁爾和執事們的分歧四年后終于表面化,在一個主日晚間聚會時,有一個富裕的執事暴跳如雷,對邁爾說,我們不能再這樣搞下去,這里不是福音商店。邁爾發覺在這教堂繼續服事下去,沒有辦法盡傳福音的責任,就決定辭職。一八七八年五月五日,邁爾在維多利亞路浸信會教堂講最后的一篇道。

  許多教堂听到邁爾离開維多利亞路教堂,就爭相聘請邁爾去擔任他們的牧師。內中有一間教堂,是英國北部城市雪非耳(Sheffield)格洛索路(Glossop Road)教堂;該教堂在規模上与維多利亞路教堂(Arthur Rust)相似,邁爾有意接受聘請的信要到郵政局去投寄的時候,在郵局門口碰到一位烏拉斯特(Melbourne Hall)弟兄。

  烏拉斯特挽留邁克,勸他不要离開列斯特,說有一群弟兄姐妹要另外成立一間教堂,內中有十名商人可以保證邁爾每月的薪俸不致短缺。在烏拉斯特的勸說下,邁爾沒有把信寄到雪非耳去。

  一八七八年五月十二日,邁爾在弟兄們借用的地方講了第一次道,引用《以斯拉記》第八章二十一至二十三節:“那時我宣告禁食,為要在我們神面前克苦己心,求他使我們和孩子,并一切所有的,都得平坦的道路。我們神施恩的手,必幫助一切尋求他的;但他的能力和忿怒,必攻擊一切离棄他的。所以我們禁食祈求我們的神,他就應允了我們。”

  在邁爾的帶領下,弟兄姐妹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每周有三次的露天布道聚會。

  五個月后,即一八八一年七月二日,這個臨時性的聚會開始在自己建筑的教堂--墨爾本堂(Melbourne Hall)聚會。那一天,可以容納一千二百人的墨爾本堂,擠滿了兩千人。接下去的几星期,每主日做禮拜的也有一千四百人。再過不久,會眾的人數增加到兩千人。

  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墨爾本的事工--神跡。邁爾也很關心酗酒的酒徒,他參与了戒酒的事工,即藍絲帶運動(The Blue Ribbon Movement)。他在助手的配合下,每逢星期六晚上,就把一些醉酒醺醺的酒徒送回他們的家里,并把他的名片和福音單張插入他們的衣袋,邀請他們到教堂听福音。

  有一天,有一個經常參加聚會的女孩子來找邁爾,說她父親第二天刑滿出獄,她害怕父親再与坏人為伍,她希望邁爾在監獄門口接她父親,帶領她父親信主重生。第二天當邁爾在監獄門口守候的時候,被釋放的犯人沒有出現,原來他被送到另一個收容所。

  邁爾進行深入調查,發現被監獄放出來的犯人,接著又被送入官方的收容所(The Public House)。邁爾對英國官方這种作法很有意見,他認為不啻把一批犯人從監獄前門放出去,然后再把犯人從后門接進來。他把官方的收容所,視為是監獄的后門。事實上這些被釋放的犯人,除了收容所之外,實在也無處可去,沒有地方可以找到工作,也沒有人肯雇用他們。

  邁爾對這些犯人頓生悲天憫人之心,他認為應該給這些犯人一個新生的机會,他立刻去見典獄長華克(Miles Walker)。他向華克請求,讓他每天早晨到監獄門口接剛釋放的犯人,他會帶他們到附近的威爾福咖啡廳(Welford Coffee House)吃一餐,然后和他們商討前途的問題,盡自己所能的提供就業机會,及用話語勉勵他們。

  邁爾當初沒有想到,這一個挽救釋囚的事工會成為他日后最沉重的負擔之一,卻也同時成為他最大的福份之一。邁爾坦承他曾后悔承擔這項苦差事,他說:“我不得不坦白,我不止一次后悔我對典獄長做出的承諾,而希望我永遠不去沾釋囚的事。我必須承認我确實有一段不愉快的經歷,包括釋囚的粗暴作風和反應,自己教會的信徒對我的詫异看法和誤解,直到我認識到怎樣才算是耶穌基督的奴仆時,即不在意別人所說的和所想的,只遵行他的旨意,只討他的喜悅。”

  第一天早上,全體被釋放的犯人都同意与邁爾共進早餐。邁爾在墨爾本堂牧養年間,前后共邀請近五千名釋囚共進早餐。許多犯人被人帶領信了主;也有的盡管邁爾苦苦相勸,仍然執迷不悟。由于許多釋囚找不到工作,邁爾便組織一個洗窗隊,專門為人擦洗門窗;不久邁爾又經營劈柴生意。他又為這些釋囚成立了一個儲蓄銀行,甚至為他們成立員工宿舍,使這些人有住宿的地方。

  列斯特的市民不能臆測這個花樣百出的牧師下一步棋是什么。他們看到街上貼出的告示有:邁爾--劈柴商人;邁爾--洗窗服務。

  前文說過,邁爾是戒酒運動--藍絲帶運動的積極推動者。在被釋的囚犯中,不乏酒徒,有一次邁爾勸一位嗜酒如命的酒徒戒酒,但那人在未出獄之前發下誓愿,出獄后一定要先喝一大杯啤酒。邁爾對那酒徒說,你知道你是因酗酒犯事入獄,這樣的誓愿是很坏的誓愿。如果你現在再發一個誓愿,從今以后,滴酒不沾,我就買一大杯啤酒給你喝。那酒徒很貪婪地喝了一大杯啤酒后,再喝多了兩口,就說,這是我平生所喝的最難喝的啤酒,請拿誓愿書來,我立誓今后不再喝酒。他戒酒后不久就悔改得救。

  邁爾每天凌晨,都匆匆跑到列斯特監獄的門口,然后帶著兩三個犯人,到附近的威爾福咖啡廳共進早餐,以便把犯人帶入新生活,這時期有一個列斯特的小學生,叫寶欽(Harold Pochin),看到邁爾牧師,不只是在講台上說些道理而已,而是那么有愛心地幫助人,挽回失足的人,心里非常感動。寶欽回家后對他母親說,我希望長大后成為另一個邁爾。寶欽長大后,果然到法國的監獄,做囚犯的工作,帶領他們走上新生,曾向二十五万個釋囚做心理輔導及傳揚福音,許多釋囚因著寶欽走上了新生。邁爾并不知道自己所樹立的屬靈榜樣,產生了這么宏偉的果效。邁爾是在三十六年之后,即邁爾七十六歲時,接到寶欽寫于一九二三年九月七日的信件,才知道寶欽曾受他的影響,繼承了他這方面的職事。

  挽救釋囚的事工,很自然地就帶進了防范罪的事工。透過和囚犯的談話,以及和他們交換心得,邁爾得出結論,必須為有犯罪傾向的儿童作些工作,以免他們走入歧途,成為罪犯。邁爾為一些流落街頭的孩子租了一座房子,并找專人照顧他們。這座房子因著主的愛,變成了孩子們的家,而邁爾在這群孩子中,儼然是一個慈愛的父親。這些孩子長大后,仍一直怀念著邁爾。邁爾對神是這么忠實,一個犧牲又帶來一個犧牲,一個服事又進入另一個服事,有時候他忙得沒有時間陪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對于邁爾龐大的開支,神一直記念邁爾的需要。每一天早晨邁爾先生在釋囚的員工宿舍有禱告聚會,然后到威爾福路(Welford Road)的監獄去,陪著新釋放的囚犯到威爾福咖啡廳。

  邁爾的口袋里一直是充足的。有一次邁爾急需一百英鎊,那天早晨拆開的第一封信,里面正好是一百英鎊。邁爾從來不問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因為邁爾知道,神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并且祂永不誤事!

  摘自──邁爾小傳  

珠璣語錄

 

 

 

  • 禱告是一種能勝過試探的聖德。—— 聖伯納

  • 如果有一天我忽略了禱告,我將失去信心之火。-- 馬丁路德

  • 禱告是將你不能解決的問題,交給解決一切問題的神。——Daily Walk

  •  禱告是信心的吶喊。——Horne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