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這名甜美芬芳】

 

                                                           

一  耶穌,這名甜美、芬芳,慰我痛苦心情; 我心歡樂,我口歌唱這個寶貝的名。  

(副)美哉!妙哉!神的愛子作我寶貴救主; 為我降生,為我受死,流血將我救贖。  

 

二  耶穌原有神的形像,竟來成為人子; 虛己取了奴僕形狀,使我作神後嗣。  

 

三  耶穌乃是生命、亮光,乃是真理、道路; 今在我心作主、作王,將我引導、安撫。  

 

 四  寶貴救主遠勝奇珍,時刻滿足我心; 解我愁苦,消我煩悶,永遠與我相親。  

 

五  寶貴救主不久再臨,按我與祂同在; 身體改變像主榮形,安息直到萬代。  

(副歌)榮哉!樂哉! 耶穌我主,永是我的榮耀; 榮耀之名乃是耶穌,我要永遠稱道    

 

     這首詩歌(《聖徒詩歌》第166首)的作者是約翰牛頓(John Newton)。他一生中有許多的歲月都是在放蕩和罪惡的齒縫中度過的。但當神的愛子作他寶貴救主之後,耶穌這名安撫了他的驚魂,成為他永遠稱道的題目。   

 

     牛頓在一七二五年生於英國倫敦,其父常年在外,從事航海事業,教養的責任全落於他敬虔愛主的慈母身上,她常帶著小牛頓屈膝在神面前禱告奉獻,並教他讀聖經,牢記以撒華滋(Isaac Watts)的詩歌。在牛頓一生中,留給他不可磨滅的印象就是幼時跟著母親的這段快樂日子。   

 

     但不幸,在他七歲那年,母親竟因操勞成疾,病逝離開了他。這事對一個僅讀二年書的小孩而言,真是一個太大的打擊,也因此使他步入歧途,十歲起便跟隨父親在海上,在異鄉過了二十多年亡命徒似的冒險生涯。   

 

     他少年時就學著水手們的放浪形骸,酗酒賭博,罪惡的鎖練使他難以擔當,常在午夜夢迴,憶及兒時母親的慈容及教導,倍感扎心,但亦無法自拔,仍舊沉溺罪惡之中。肉體與精神的痛苦曾使他企圖逃亡,欲換得剝衣的鞭韃。當他十七歲時在非洲開始賂賣黑奴的勾當,以後鬧出事來,自己反淪為奴隸之僕,遭到各種苦待、折磨,在暗無天日的悲慘生活中煎熬了數年,直至他父親探知其下落,送錢把他贖回才得解脫。   

 

     當他坐船返鄉途中,一日忽遇暴風,眼見小船就要傾覆,但主就在這時答應了他幼時母親將他奉獻給主的禱告。雖然暴風猛烈的吹襲著,卻吹熱了他冰冷的心,那激浪的搖憾,卻搖醒了他死沉的靈。他想到自己過去的犯罪作惡,而神的愛子,竟然為他流血受死;想到他多年為人之僕隸,而耶穌本有神的形像,竟然他取了奴僕形狀…因此,他大聲的呼求禱告,悔改認罪,接受耶穌作他的救主。從那日起,他認識了這寶貴的名--耶穌,將他從罪惡裡拯救出來。日後,他見證這就是他重生的日子。   

 

     耶穌,這名甜美、芬芳,安慰他痛苦心情,這名遠勝奇珍,時刻滿足他心。他能見證自從他遇到這寶貴之名後,所有事物全都變色,日光之下再沒有甚麼東西,能與救主相爭,來分他心,主厲害的吸引他,他也快跑地跟隨主。三十九歲時,就將自己完全奉獻,事奉主一直忠心到死。   

 

     在他去世前數年,記憶力幾乎完全失去,但他說:「雖然我的記憶力衰退,但有兩件是不能忘記:第一,我是大罪人;第二,耶穌乃是大救主。」八十歲時,目力大減,講道時不能看清講稿上的字,所以必須有一位弟兄在他身後幫助他。有一個主日講的時候,牛頓說了兩遍:「耶穌基督是寶貴的。」站在他背後的人說:「你已經說了兩次了,講下面的吧!」牛頓立刻回答說:「我雖然已經說了兩次,我還要再說!」接著就高聲喊:「耶穌基督是寶貴的!」一八六七年十二月,這位耶穌基督的僕人被主接去,年八十二歲。   

 

     這首詩是他為一個禱告聚會寫的,寫出他對於這個寶貝之名的認識和稱頌,我們唱此這時,體會得出牛頓弟兄的一切已經消逝溶化在這個名裡,也不禁同聲讚美:「榮哉樂哉耶穌我主,永是我的榮耀,榮耀之名乃是耶穌,我要永遠稱道。」

 

   摘自──詩歌簡介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