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欣賞 |
【聖哉,聖哉,聖哉】
詩人介紹
本詩 (《聖徒詩歌》第二首)的作者是英國希伯主教(Reginald Heber 1783-1826)。他出生於英國貴族的世家,他的長兄是一位藏書家,家中存書十五萬冊,所以他自幼博覽群書。他十七歲進牛津大學,在牛津大學讀書時,擅長文學,曾多得過寫詩獎。1822年他被調職至倫敦,翌年被選任印度加爾各答主教,管理全印度教會教務,並在印度建立了第一座神學院,培訓印度本地教牧人員。印度天氣極其炎熱,他常冒著酷暑奔走各地證道。1826年4月3日,他在戶外向廣大群眾講道,繼為42人行堅振禮完,而在池塘沐浴時,息勞歸主,終年僅43歲。英皇愛德華七世在該池塘置碑以茲紀念。
希伯曾寫過57詩歌。當時,詩歌內容都是以詩篇或經文教義為題材,訓誨為目的。但從他開始,詩歌發展有了更高的使命和內容,而加了入更多的佈道和敬拜的題材。這首稱頌、敬拜神的詩歌,原是為了主日早晨聚會開始而作的,並希望能於尼吉亞信經讀畢,講道以前唱之。
1827年,希伯的妻子將他的遺稿在倫敦出版,得到了廣泛的讚揚,是為當時英國教會所出版的第一本現代讚美詩集。 英國皇家桂冠詩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稱它是「世上最偉大的詩歌」。當我們仔細將英文原文的詩詞查閱一番,不難發現其中真的是充滿 偉大、莊嚴、雄壯、優美,真的是名符其實。其實當他在寫這首詩歌時,他自己就曾說:「在這裡面沒有煩絮可嫌,無禮不適的言語,也沒有世俗熱情的詞句,世人不潔之唇,絕不能以熱情愛感來稱頌天上之大主宰,而我也沒有採用隱喻,不易瞭解的說素.....。」
此詩雄壯的頌讚曲,巧妙的詞,表達出令人震撼,對神敬畏的感受,還要歸功於作曲者戴克斯(John B. Dykes,1823-1876)。他也是英國聖公會的一位名牧,從小就相當有音樂的天份,一首樂曲聽完後就可以彈奏出來。在他十歲時,就已經在大禮拜堂中擔任司琴,長大後,當他就讀劍橋大學時,就能夠在學校和許多位名教授組織音樂研究社,到了他畢業後,在當時音樂界就已經極具盛名,甚至後來當地的許多所大學,還贈與榮譽音樂博士學位。而他於24歲年輕時,就受感召獻身神職,並且還為教會音樂的提倡,貢獻了許多心血,可惜當時教區主教因理念不同,未能給予鼓勵及協助,最後終於因操勞過度,營養不良,終於在1876年與世長辭,享年53。
這首頌讚三一神的詩歌是根據啟示錄(啟四8)約翰和先知以賽亞(賽六1~4)所的見異象。在此詩,我們看到一幅極其壯麗的景象,天上地下所有的受造物,都稱頌神,將尊貴、榮耀歸給祂。 第一節描述祂是聖潔、全能而又慈愛的三一神。 第二節指出祂是昔在、今在、與永遠常在的神。 第三節說出祂是全愛、全潔與全力的神。 第四節,天、地、海、萬物都向神獻上敬拜。 詩歌感想 「他們晝夜不住的說:『聖哉!聖哉!聖哉!主神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 【啟四8】 你一定記得,使徒約翰為神的道和耶穌的見證,被流放在拔摩海島上。年老的他,離開了親人、朋友,斷絕了教會中的交通,以及平常所熟認的一切,來到一個淒涼、冷落、荒野的監獄裏。在這種境遇之下,他坐以待斃嗎?滿腹愁腸嗎?悲哀絕望嗎?不!他無處可望,卻可以舉目望天,低頭敬拜。正當他無路可走的時候,天門為他開了(四 1)!他看見了永在的全能者,在天上寶座一直掌管一切(四 2);他聽見了那晝夜不住的讚美(四 8、11),就寫下了寶貴無比的讚美詩!這時他身雖在地,靈卻在天,外面雖苦,裡面卻甘甜。
每逢亂局當前,苦難冤屈,孤苦喪志,窮途末路,無法知道出路時,切記先禱告到寶座前,在靈裏舉目注視那位坐寶座者吧! 但當我們回到靈裏,就會: 看見神的寶座,堅定在天; 確信神的信實,永恆不變; 深知神的行動,遍察全地; 曉得神的旨意,必定完成。
默想:在地上,雖然時常你爭我奪,似乎無法無天,但在天上,卻有一位坐在寶座的神。祂是聖潔、公義、慈愛,有旨意、定計劃、並掌管一切的神!那麼, 你願意將你的生命,全然降服在祂的同在中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