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为何有人“英年早逝”?
“我们并不拥有我们的孩子,神把他们赐给我们代为管理。我们通常用十八至二十年抚养、教导他们。我们要在这段期间,完成祂托付我们的任务。……然而,在任何时侯,神可能把我们的孩子迁到祂的家里。” |
“在耶和华眼中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诗篇一百一十六:15)
当小孩子、年青人、或所爱的人,在人生最璀灿的年华突然死亡时,我为他们痛心。我曾试图安慰经历此种惨痛的家人、同僚和朋友。我们常以为老年人会先去世,但死亡似乎是残酷的强盗,常会把年轻人偷去。荣格(Carl Jung)说,这是“在句子未完之前加上句号。”
一位年轻人因他挚友飞机失事丧生而写下一首诗。该诗这样开头:“难以忍受这样大的空虚。”这话乃是亘古以来很多人的回响。
为什么有些人竟英年早逝?这问题真不容易回答;但圣经提供我们一些答案。如果我们在圣经中找不到对人生最棘手问题的答案,那么这本圣书就没有多大价值了。
圣经的答案会使那些面对不幸早丧之人的生命改观。在这一章内,我也试图搜集一些有意义的经历,现身说法地与各位分享。从他们的苦难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些他们已找到的答案。
内子露芙的小弟
人们常会保存一些他们珍贵的东西。内子露芙藏有一封她父亲于一九二五年写给她的信,这封信多年来带给她无限的安慰。岳父钟仁溥医生(Dr.Bell)是奉派到中国的医疗传教士。在中国,他和另一位医生,不顾内战、土匪和日军的侵略,建立并扩展了一所医院。内子在中国北部出生,就在那儿,她的父亲写了这封重要的信。
我们在人生中的小事,在未来的年日,可能成为别人的祝福。这是何等希奇的发现!露芙和我相信她的双亲期望我们与你分享这封私人的信件。
钟仁溥医生的小儿子钟纳信(Nelson Bell Jr.)在十个月大时患病,不到十八天使去世了。钟医生留下这封信:
我与内子维珍尼亚知道他要离世了。当最后的时刻来临时,我们单独与他在一起。他睡得香甜宁静,没有挣扎,没有任何痛苦的迹象。他安详地离开我们回到神那里。
他的长辞在我们心里留下伤痛。我们的双臂空洞无物;但我们因知道他安稳在天家而快乐。这事让我们更亲近主,让我们更快乐地向往天家。我们不能把他取回,因为我们知道他回去是神的旨意。我们没有自怨自艾,希望使用其他药物以挽救他等等。我们觉得已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因在他有病时,能亲自照料他而快乐;这回忆是甜蜜的。他是一个完美健康的婴孩。在某些方面,他是我见到的最健全的孩子之—。他精力充沛,外国人和中国人都很喜欢他。
他去世时,内子与我亲自为他料理后事。其后,内子立刻去到罗莎和露芙寄宿的学校。她要亲自告诉她们这个噩耗,而不想让她们间接地从中国人口中听到此消息。她们的心都碎了。藉这个好机会,我们把将来欢聚在天家的大盼望,清楚地解释给她们听。
在日暮时分,我们把他安葬了。安息礼仪很甜美。我们祈求神使这葬礼,对那些来参加的中国人,成为一项祝福。在我们离开医院的附属小坟场时,内子这样表达她的感受(那也正是我的感受):“尽管泪水不禁淌出,我内心仍颂唱赞美诗。”在墓地我们唱“赞美神万福之源”。这事使我们加倍珍惜对永生的美好盼望。如果没有这种盼望,我们不会远赴中国传道。
一个小孩出生后,可能只活了短暂的时间便去世了。一个从来没有开花结实的短暂生命,一个从来没有机会学习的头脑,和一个在长大之前已长眠在地下的身体,能够产生什么好的影响呢?我相信神要我们发问各种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答案。圣经说:“呼求明哲,扬声求聪明;寻找他如寻找银子,搜求他如搜求隐藏的珍宝。你就明白敬畏耶和华,得以认识神。”(箴言二:3-5)
在生时信靠祂,在死时也如此。
如一片云雾
如果我们知道神让我们有苦难的原因,苦难带给我们 的烦恼便少得多了。但实情并非时常如此。有时,我们穷此一生,仍不明白为什么神容许某些事情临到。但有时,我们可能得到个人遭遇不幸之意义的正确答案。
以下是我朋友的故事。他们十八岁的儿子突然离世后,发觉神能叫万事互相効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圣经说:“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是—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雅各书四:14)
一个下午,康特(Kent)离家,与他的朋友一起乘坐他的新飞机。他永远不回家了,因为他们的飞机在起飞后失事。两位年轻人的生命,就这样突然终结。康特正准备进大学就读航空工程,他要成为“航空宣教团契”的飞机驾驶员。他的双亲告诉我,他于一九六三年,在我们的洛杉矶布道大会中接受了基督作他的救主:那时他才九岁。到他十八岁时,他便与他所爱的主永远在一起了。
但在这短短的九年间,这位年轻基督徒生命成长的速度,远超过很多其他人在更长时间内的成长。他在中学毕业时写了一篇文章,表明他清楚明白作基督徒的真义。
在他那篇文章里,叙述他怎样参加布道会。
“由于圣经所讲的罪,我的生命失去了属灵的部分……在葛培理讲道时,我决志接受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为我成就的一切。我藉祷告求祂塑造我的生命,成为祂要我达到的样式……”
是的,康特壮志未酬身先死;但神已答允了他的祷告,使他的生命成为“神要他达到的样式”。他的亲戚朋友在他撞机之后的数年间,已看见了一些果效。他的很多朋友了解到生命的不稳定,因而把自己献给神。一位参加礼拜的资深医生,被感动得整个生命都改变了。他后来成立了一个环球基督徒医生联合会。
康特的双亲开展了一个专帮助那些子女在意外或患病中、突然去世之家长的福音事工。
显而易是的是,神能把悲剧变成胜利。
当死亡突然来临,尤其是临到孩童的身上时,亲人所受的打击是极其深重的。除了只有神才能提供安慰外,实在很难安慰受打击的亲人。一位妇人写信说,她发觉她六岁大的男孩子在锯木厂后的木材堆中,被巨木压至动弹不得。她说:“作为一个护士,我立刻知道他已身受重伤。我问一位从附近营地赶到现场的乡村医生,我们是否应该把他送到医院。他站起来,用缓慢的乡音答道:‘送医院已济于事了——还是送他到殓房吧
!’这时我正跪在他被压碎、满是鲜血的身旁,我知道克雷已回天家了。”
“接着,我抬头对周围站着的朋友和孩童说‘你们可否知道克雷目前在哪里呢?他在天堂与主同在一起了。他在去年春天接受了耶稣作他的救主。我知道他现在已安稳在耶稣的膀臂中了。’”
“按照人的本性,我会歇斯底里地捶胸顿足,肝肠寸断。但在我最需要时,耶稣赐我平安和力量。在余下的年日中,外子和我常觉得祂的同在。“永生的神是你的居所,祂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申命记卅三:27)[注一]
我有一位英俊、年轻有为的外甥,名叫桑迪(Sandy),是礼敦福特(Leighton and Jean Ford)夫妇的儿子。他是一位优秀、全力以赴的运动员。在他中学毕业那年,他在运动比赛后,整个人差不多完全垮下来。报纸刊登了他全身倾倒在终点线上,勇夺锦标的照片。经过医生检查身体后,发觉他患有一种罕见的心脏病,使他的心脏偶然会加速跳动。他决心不让疾病拦阻他的上进,他到北卡罗来纳大学就读。在校内,他是学生领袖和“学园基督徒团契”的主席。他藉见证使多人归信主,和生命得到改变。但他的老毛病,时常复发。经过多次商讨和祷告后,决定要动手术。
我永不会忘记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离开纽约回我在北卡罗来纳蒙特里的家,途中到医院探望他。舍妹珍(Jean)和桑迪的女朋友都在病房,我们跟他有一段美好的聊天、祷告、和欢笑的时刻。其后,我去云斯顿西林市探访他父亲礼敦福特;他在该市一间教会,主领整个星期的聚会。我们一同祷告,把桑迪的生命交托给主。星期四,医生为他动手术。大家都很乐观,以为他的老毛病得到解决了;但医生不能使他的心脏重新跳动。这个活力充沛、前途光明、潜力无限、忠心事主的年轻生命,已到了尽头。
我们的家人难免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怎能把桑迪之死,和一位慈爱之神的旨意相提并论呢?最后我们只好承认,我们不知道这问题的完满答案——但神知道,祂是可信靠的。然而内子有一个最好的答案,她指出神交给桑迪的工作,他已完成了。从那时起,一本有关他生平和死亡的书成为畅销书;该书感动千万读者,并向他们发出挑战。一个纪念他的基金设立了,该基金每年颁发奖学金,资助数十位准备作宣道和开荒工作的学生。神使用了桑迪的死,以人所想不到的方法,来改变很多人的生命。
正如我在我外甥桑迪的追思礼拜中所说的:“他的生命并没有减短,而是完成了。”
已故的祖贝里(Joe Bayly)以亲身的经历,写下了年人死亡的经验。他失去三个小孩子:一个在出生仅十八天因动手术去世;一个在五岁时因患血癌去世;第三个在十八岁时,乘坐滑雪车遭意外,结果死于轻微的血友病。贝里说:“在所有的死亡中,小孩子的死亡,是最不寻常和最难抵受的。”他没有低估双亲的伤痛,他加上一句:“当一个小孩子死亡时,他双亲的一部分也埋葬在其中了。”
让别人来评估“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腓立此书四:7)这句话,批评亲人冷酷无情、铁石心肠是不对的。那些失去小孩子或年轻人的家长,内心遭受剧烈的冲击;但基督徒有从耶稣那裏来的应许:“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
里来。”(约翰福音十四:18)
一位母亲告诉我们:“你不能想像一对丧失了孩子的双亲,是怎样生活的。”他们的信心遭受极大的试验,那是我们这些从来没有经历这种试炼之人无法想像的。
祖贝里(Joe Bayly)认识这种试炼。他说:“在小孩子病重时纵容他是害了他。但我们若给小孩特别看待,则我们紧张不安的情绪,只有很少情况瞒得过他。此时,我们应照平常那样给他治疗。在需要管教时,也应硬心管教。当然,我们要在患病的孩子身上多花点时间。”[注二]
依丽嘉的故事
依丽嘉(Erika)是露兰和大卫的第一个婴孩。她是个漂亮的婴儿,深受大卫这位年轻牧师所牧教会之会众的喜爱。经过几个月后,大家开始关注到依丽嘉不能把头抬起。她不能控制她的膀臂,而且她其他的身体功能也没有进展。到她一岁时,她明显没有正常地成长。她那忧心忡忡的年轻双亲,把她带给医疗专家和神经科的专门医师诊断。结论是她患上一种罕见的疾病,他们不知道任何治疗的方法。
到她两岁时,她会被任何碰上的病菌侵袭。她几次患上肺炎,时常进出医院。她母亲露兰开始不参加教会的活动,放弃了她的查经班,专心照料依丽嘉。她想如果她能保护小孩子不受感染,她的身体可能会强壮点。
依丽嘉的求生挣扎,使露兰和大卫很心灰意冷,因为医生似乎对她束手无策。露兰回想起有人不假思索地随口对她说:“因为你信心不足,因此依丽嘉得不到痊愈。”这使她的情绪降到最低点。
一天早上,大卫去检查小女儿。他留意到她的皮肤是灰褐色的,而不是正常的粉红色。她的医生指示要立即送她到医院的急救室。当她到达医院时,她已休克。医生马上急救,她生存的希望很微,但她终于被救活过来。当他们听到她的病情已有起色时,大卫说:“现在还不是神接她归家的时候。我们以感恩之心,信靠祂的看顾和祂的计划。”
露兰怀了第二胎。由于医院的医生知道依丽嘉的病情,他们都特别关心这个尚未出生婴孩的健康。一位遗传学专家告诉露兰和大卫,他们将来的孩子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患上像他们第一个孩子的疾病。
一天,当大卫离开医院时,依丽嘉的医生提议露兰应该考虑堕胎。他说:“最低限度要考虑抽羊水,分析婴儿是否正常,来决定是否应终止这次怀孕。”
当大卫听到有人推荐堕胎时,他非常愤怒。他说:“这提议简直是荒唐!”他在日记簿上这样写:“对于那些没有属灵触觉的人,我们怎能期望他有别的建议呢?”
在其后的两星期内,这对年轻夫妇经历了情绪的起伏。一天,大卫写下:“总的说来,我们很乐观。我觉得或者依丽嘉仍有一线生机。”但几天之后,他们被问及一个重大问题:如果疾病发作令她衰竭,应用什么方法来挽救她呢?大卫写道:“这是非常痛苦的。我们怎能参与作这种决定?我们只能祷告,求神让我们在这试炼中有从天而来的智慧。除此以外,再无别法。”
那提议他们堕胎的医生,告诉大卫和露兰,他们的坚定不移有助于他的医疗工作,但他认为假若他们压抑着情绪,至终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大卫说:“我们公开承认,我们独处时经常相拥哭泣……有时与别人同哭。但我们相信神掌管一切环境,并从祂得到真正的平安。”
小依丽嘉在世生命的最后一天,她的双亲要立刻作重要的决定。医生问他们是否要用人工方法拖延依丽嘉的性命。她的父母亲决定,现在是说“不”的时候了。当露兰拥抱依丽嘉在她的膀臂中,对她轻声低唱时,他们望着孩子的生命
就这样慢慢地溜走了。
因依丽嘉双亲的见证,也因前往医院探候和在教会祷告的朋友,依丽嘉影响了不少生命。自从她去世后,露兰和大卫有了两个更健康的小女孩。如果他们听从医生的劝告而堕胎的话,结果又会如何呢?
依丽嘉的故事尚未完结。她的双亲看见当依丽嘉在医院期间,很多人壮胆为神作见证。露兰说:“时间不会医治……医治是视乎你怎样利用时间。”正如布莱克牧师说的:“生命或长或短,在神的眼中同样重要。”
罗宾的故事
在过去三十年间,世上有不少人受到一位仅活了两年的小女孩的影响,她的名字叫罗宾。在她出生时,便患了近似唐氏综合症(Down's Synorome)的疾病;她也患上心脏病,以致她不能长期活下去。
一天,罗宾的母亲接到一位她从未谋面的牧师的电话。他对她说:“你和你的丈夫不久便会知道,神要你们从这小孩子身上学习功课。据我的意见,神容许这类小孩子来到世上,乃要为人带来祝福。他们的存在教导我们忍耐和体谅;让他们周围的人更敬畏神。罗加士太太,你实在得到神的祝福。你可以确信你的小罗宾,有一天会在天上得到天父的赏赐。”[注三]
罗宾的双亲罗加士夫妇是我的老朋友。罗加士太太写了一本畅销书,名叫《未觉察的天使》。她在书中告诉我们她带着孩子求医的痛苦经历,医生们都说小孩子已没有希望了。她告诉我们眼看小孩受苦而又爱莫能助时,那种肝肠寸断的感受。
这本轰动一时的小书,并非从她自己的观点,而是假借在天堂之婴孩罗宾的口讲出。罗宾谈到她的父亲怎样因看到残障孩童而非常难过。他问为什么一位慈爱的神,时常容许小孩子受苦。结果她父亲开始阅读圣经,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因为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儿,他得到了新生。
她母亲说她很感激神把罗宾交给他们,因为这事叫他们更紧密地与神同行。
他们另外两个小孩也在年幼夭折。但藉着所学到的功课,他们对其他受苦者所作的美事,与及他们对主真诚的委身,使他们能从心坎里咏唱《谷中平安》的诗歌。
内疚综合症
当一个小孩子受苦时,双亲通常会问他们自己:“我做了什么错事?我怎样犯了罪?”内疚开始使痛苦加剧。有时内疚感以“如果我只要……”的伪装出现。然后他们一再回顾以为可以避免那种疾病或那次意外的往事。有人告诉我,一个妇人多年来埋怨她自己,因为她曾把女儿带去逛公园,并容许她在溪流中戏水。小孩因此患上伤风,且恶化成肺炎,终告不冶。这位母亲容许她自己的谴责和内疚纠缠她的余生。
甚至主的门徒也问耶稣说:“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约翰福音九:2) 他们也认为疾病常是因犯罪而引起的。
不错,有些疾病和死亡是人犯罪的结果,现在我们常见到这类疾病。然而,对那个盲人和无知的小孩,耶稣有他的答复。他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约翰福音九:3)
我的本意并不是说那些出生时不正常,或后来患病、意外、或死亡之小孩的双亲不是罪人,我们全部都是。但如果我们相信神因我们犯罪,而惩罚我们的孩子或亲人,这想法就大错特错了。责怪自己会引致沮丧和无理的自疚;责怪丈夫或妻子,会在患病孩子或其他子女最需要家庭提供安全感时,婚姻破裂。
有些父母亲听见我们并不拥有我们的孩子这句话时,可能大感震惊。神把他们赐给我们代为管理,我们通常用十八至二十年抚养、教导他们。我们要在这段期间,完成祂托付我们的任务。(请勿误会——我们不是此后与子女的关系一刀两断。到他们成年时,他们仍是我们的孩子。关系并没有改变,只是责任改变而已。)
然而,在任何时候,神可能把我们的孩子迁到它的家里。如果耶稣今天来对你说:“我要代替你来教导、训练你的小男孩。”你会乐意地把你紧握他的手松开,放他的手在耶稣的手中吗?这就是祂把孩子召回天家的原委。
为什么要“让小孩子来”?
耶稣的门徒很恼怒。他们见主教导了一天后已十分倦,现在却被一大群小孩子围着祂。你能否想像当时的情景?母亲们渴望自己的孩子能亲近耶稣,门徒却企图把小孩子赶走。但耶稣阻止他们这样作。
祂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马太福音十九:14)
这句话用现代的说话来表达就是:“不要拦阻他们到我这里来。你们岂不知天国是属于小孩子的吗?”
我们必须要以小孩子般单纯的信心和倚靠进入天国。在主耶稣的心中,年幼的他们占有特殊地位。
一位孩子夭折的母亲说:“我感谢神把孩子借给我多年,也感谢祂让我知道当我们死后与基督联合时,我仍可以见到我们的孩子。那是一个多么快乐的欢聚啊!何等奇妙的救主,祂赐下永生为礼物。”
神肯定定很爱小孩子,因为它把很多小孩子召回天家。我们期望那些夭折的小孩子,已被神慈祥地带到天堂。这事实曾被大卫王生动地描写出来。当他的小孩夭折时他说:“我必往他那里去,他却不能回我这里来。”(撒母耳记下十二:23)
“如果我长眠不醒”
小孩子睡前祷告的结语说:“我祈求主,接我灵魂。”我怀疑他们大都未想及其中的含义。今天大多数父母已不采用,甚至扬弃这样的祷文了。但我们怎样告诉小孩子有关死亡之事呢?
当我在农场长大时,死亡的事常发生。动物生小动物,有些也死亡;死亡并非神秘莫测。我的孩子喜欢饲养一些宠物。无可避免地,其中一些宠物会死亡。我们的小孩子没有经过冗长和心理学上的解释,却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死亡是人生经历之一,和迟早会发生的事。
我们的女儿安娜乐之(Anne Lotz),今天是国内一位良好的圣经教员。我记得当她大约十三岁时,她那可爱的警犬型小拘死了。安娜因为爱犬情深,流了很多眼泪。我记得我把她带到我的书房,向她解释神藉这事训练及教导她,让她知道怎样应付人生的未来,并可使她更深地信靠神。我们一同跪下祷告。我很记得那段与安娜在一起的特别时刻。想不到她的生命藉那件事和研读圣经,得到更多力量,成为今日她事奉主的动力。
事实上,宠物是教导孩童有关死亡的好题材。宠物之死,可能是小孩子对其他损失的预演。如果我们以严肃、尊重的态度来对待宠物之死,回答小孩提出的问题,我们可能帮助他预备面对无可避免的亲友之死亡。当然,一个人之死跟宠物之死截然不同,亲戚朋友是无可替代的。
当小孩子的宠物死亡时,聪明的父母亲有时出外买一只小狗或小猫来替代他的宠物,而不应让小孩有机会作长期无谓的悲伤。一只可爱、忠心的宠物成了家庭的一员,当它离去时,肯定大家会若有所失。但假以时日,一只新的宠物能把它特有的爱,带到小孩子生命中。
内子小时在中国有只名为泰宝的混种狗,当它死时被埋葬在院子里的墙边。一九八零年,当内子和他的兄弟姊妹回到她的出生地时,她所做的头几件事之一,就是要看看小泰宝的坟地。五十年之后,她仍记得那小狗被葬在何处。
当小孩子遇见死亡时,重要的是让他或她能畅所欲言。如果家人欲言不语,吞吞吐吐,倒是令人担心的事。
当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我不能常陪伴身旁,分担他们每天面对的挑战。(尽管我比大部分人所想像的更多关心我的孩子)。但他们全都说,他们的母亲随时聆听他们的问题。如果她不在近处,他们仍可以向他们的外祖父母钟仁溥医生夫妇倾诉。
告诉小孩子一个他们所爱之人的死讯,是人生最难的事之一。但用心良苦的谎言,会比说出真相更伤害小孩。
有人告诉七岁大的约翰,他的叔叔长眠去了。很多个晚上,约翰不肯就寝,因为他害怕躲藏在他漆黑房间的事物。数月之后,他才回复他正常的睡眠习惯。
告诉小孩子去世之人出外远行,也同样是残酷之举。
死亡不是一次旅行,而是一个终站。出外远行意即那已故之人,连再见都不说一声就把亲友遗弃了,而且让小孩眼巴巴地空等他的归来。
基督徒一定要小心,当告诉小孩子噩耗时,不要把神说成暴君。“神把贝阿姨取去。”会使小孩子问:“那是一位怎样的神啊!竟把我们所爱的人这样拿走。”当我告诉我的外甥关于他哥哥桑迪的噩耗时,我记得我是说:“桑迪在天堂。”
我们对小孩子能做到的最好之事,就是告诉他死讯而不隐瞒事实。把天堂的情景具体化告诉小孩子,会带来安慰;叙述一个没有痛苦或难处的地方,连最小的孩子都会明白。我们不应害十白公开地讲到已逝的人,尤其是有关他们的欢乐有趣事迹或时光。
死亡的事实
小孩子倾向于把死亡看作是游戏。“杀死他们!”并不是一道可怕的命令。我们的小孩子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家,常玩警察与大盗,或牛仔与印第安人的游戏。今天的小孩子穿上戎装,佩上武器和“兰保”刀,玩“大搜捕”的游戏。
当他们长大些,我们教导他们“生命的事实”,这与“死亡的事实”刚好相对。现在是“巨量死亡”的日子。
新闻报导南美洲的地震,美国大城市发生的空难,大西洋海岸的风暴,或非洲的饥荒。我们耳闻目睹这么多死亡的事件,以致我们都麻木不仁,无动于衷了。有人估计小孩子成年前,会从图画中看见一万五千个死亡的描绘。心理学家们说电视有增无减的暴力镜头,对正在成长中的小孩子有严重的恶果。
但报纸的故事和银幕上的画面,似乎遥远不着边际,直到你认识的某人去世。这时我们要说出而不是隐瞒事实。我们说话的方法此说话的内容来得重要。
在一九八六年挑战者号太空船的悲剧发生后,女太空人麦柯莉芙(Christa McAuliffe)所教那班的学生,难于适应他们的悲伤和他们的老师已去世的事实。受到电视一次再次地重播太空船爆炸情景的冲击,人们更难以接受全部太空人遇难的消息。当天观看电视新闻的人,很难忘怀这次悲剧。
尽管这是一桩悲惨的事件,小孩子对真实经过较支吾遮掩容易接受。基督徒需要诚实地回答小孩子提出有关出生、身体、和灵魂的问题。
一位心理学家在《洛杉矶时代报》上写道:“在成人能够帮助小孩子之前,成人需要明白哀悼的过程;能够讲论死亡,能面对个人无可避免的死亡,并明白最重要之事,乃是能用眼泪、言语、和身体的动作,来感受和发泄内心的悲愤。”[注四]
在《小孩写给神之信》一书内,一个小男孩子这样写:“亲爱的神,一个人死时是怎样的呢?没有人会告诉我。我只是想知道,我并不想死。你的朋友迈克。”[注五]
如果我回答迈克的问题,我会首先坐下来,用膀臂搂着他说:“迈克,每一件事物都会在某一时刻死亡。当一个人死亡时,他生存的身体会停止呼吸和活动,视觉和听觉都会停止。那身体死亡的人,不会再受伤和忧虑,这是他地上身体的结局。但我们也有一个灵魂。迈克,当我们求耶稣进入我们的心时,我们会有一个从天而来的灵体。孩子,你知道吗?神告诉我们会有一个新的、强壮健康的、超自然的灵体。”
失去一位亲爱的人
迈克和所有的小孩子都一样,需要简单和诚实无伪的答案,以及很多的爱。如果迈克有一位亲爱的人去世,他必须能够表达他自己,而不会因他的行动受到责难。他可能表示出漠不关心,也可能表现出愤怒,甚至回复婴孩的行为(例如尿床)。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有一位十一岁的儿子。在这孩子的哥哥去世后,他变得整天缠住父母。如果他的父母亲要在晚间出外,他会大哭大闹。没有爸妈的陪伴,他不愿去任何地方。他在一个周末跟童子军出外,尚未到达营地便患起胃病来。幸亏一位明白事理的辅导员,把他带回家而没有强迫他留在营地。
每六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在达到十八岁之前。经历到父亲或母亲去世。但父母离异较去世对小孩的打击更大;按统计数字头示,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是受害者,其影响此父母去世更坏。
我心中的一个负担,是希望教会向受害的孩子们伸出慈爱的手。一个受伤害、愤恨的小孩子,长大后会是一个愤世嫉俗的成人。他认为没有人关心他,继而他会把这痛苦传给他的下一代。最重要的是,成年人需要认识到圣经告诉我们应关心孤儿寡妇。“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各书一:27)这是整个基督徒社团的责任。
小孩觉得需要谈及所爱之人的死亡,就像成人一样。司提反十一岁时父亲去世,他在接受访问时说:“我留在家不上学有两星期之久。当我回校时,我不再哭了。我的朋友说:‘你父亲去世了,似乎你并不悲哀,你似乎没有丧失的感觉。’其实我觉得很悲哀,你知道我只是不想在众人面前哭泣。一个小孩甚至说:‘你一定高兴你父亲去世了,因为你不哭。’这句话令我很难过。当我回家后,我立刻告诉母亲。她说这是由于他们从我联想到,如果他们的父亲去世,他们会非常悲痛;而且他们也不知道我的泪水已在家流尽了。”
司提反继续说:“我不知道我是否会再见到父亲。没有人真知道天堂,因为他们尚未死亡。但我觉得父亲的一部份仍然与我同在。他的身体不在,他的心灵仍在。如果他是在某处,我想他是在天堂与我的祖父一起。晚上祷告时,我常对说:‘请帮助爸爸和祖父在天家生活愉快。’” [注六]
我要告诉所有像司提反一样的小孩子,天堂是真的。耶稣从该处来,祂死了而且又回到那里,为我们预备地方。
家人发生了什么事?
当一个小孩子或年轻人死亡时,家人有时把他理想化,言过其实地赞他十全十美。去世之人成为活人中最完美无暇的子女;最低限度在父母的心目中是这样。一位妇女告诉我,她嫉妒她已去世的姐姐,因为她的母亲常谈及萝茜(Lucille)就像个圣人一般。
言过其实地把美德强加在一个人身上,是不公平的。但另一方面,把痛苦的回忆除去,抓紧快乐的回顾,则有医治之效。
一个家庭如果不是因家人的去世而更亲密,就是更疏离,它不会丝毫不变。尤其是头生或独一的子女去世,能使婚姻关系趋于严重紧张的地步。一位心理治疗医生说:“没有人对此事作周详的研究;但一些专家估计,有接近百分之七十五的夫妻,会因一个小孩的去世而离异,特别是他们没有寻求胜任其事者的帮助。”[注七]
但帮助是有的。鲁益师(C.S.Lewis)说:“神在我们欢愉时对我们微声说话,对我们的良知说话;但在我们痛苦时,祂大声疾呼。痛苦是神唤醒一个耳聋世界的扩音器。”[注八]
没有人喜欢被别人呼喝。但神深爱我们,当困难来临时,祂呼唤我们靠近祂。
小孩子可能是小喇叭手。他提醒我们不要作糊涂人,让我们知道要跪下靠近神。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马太福音十九: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