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僕人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但河,……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一一約書亞記一2,5
當一項運動隨著一個中心人物而發展時,他的領導品質的真正考驗,就是看看那種事工怎樣渡過因他離開而發生的危機。迦瑪列默認這個事實,所以他勸告他的法利賽人同伴說:“你們不要管這些人,任憑他們罷;他們所謀的所行的,若是出於人,必要失敗;若是出於神,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徒五38,39)。由神發起而又依照屬靈原則進行的工作,遇領導上有變動時,不會受到打擊,還很可能更形興旺。
人很可能要為神和他的事工擔心。其實神的一個工人死了,並非出於神的意料之外,神無須採取緊急行動。縱使我們會覺得事出突然,惶惑不安,我們也不用為神的約櫃擔憂。我們必須記住,基督教的領導,有些因素是屬世領導所沒有的。究其極,預備並揀選人來擔任神國的領導職位的,是神而不是人(可十40)。神所發起的工作,在沒有完成他的目的之前,他是不會撒手不管的。
有人說,每一個大運動在發起人死後就陷入危境。這種說法可能是真的,但那種危機並不一定是致命的。從前美國宣道會(American
Board of Missions)的第一任幹事去世時,有一個人(注)說,他對於他們在外國的傳道會的工作前途感到悲觀絕望。可是繼任的人居然把工作做得非常之好,所以在他死時,那個人又有同樣的感覺。最後,第三任幹事表現得跟前兩任一樣的能幹,他便想到神的智慧足以照管這個宣道會和各項工作。後來他自己去職,有些人也很悲痛,認為在節制運動,維持純正信仰,以及國外傳道各項事工上,那是無法彌補的損朱。但是,神有他的時候和方法,那些事工都得到新的領袖。事實上,對於神國的事工來說,沒有那一個人是非他不行的,不論他如何能幹,如何熱心。
神時刻都在準備他所要揀選的人來做領導的工作,那是人覺察不出的。危機發生時,他很巧妙地叫他規定要派的人去接事。事實上往往是這樣,要找誰來接替某某職位,有關係的人一時看不清楚,可是時候一到,他就出來。
神給以色列人最大的賞賜,不是應許的迦南地,而是像摩西、大衛、以賽亞那班人物,因為他的最大賞罰分明總是賜給人。他給他的教會的最大贈品,就是他所訓練來做領袖的那十二個人的纔能。
當這個堅定能幹的領袖摩西快要撒手歸天時,以色列人多麼驚惶無措,甚至悲觀絕望,是不難想像的。足有四十年之久,整個以色列族的生活完全系在他一人身上。他們的難題,靠他解決:他們的爭執,靠他調處;也就是他,教他們明白神的旨意。當時他們感覺到沒有誰能夠接替摩西,是情有可原的。不錯,在摩西底下工作的,還有七十個長老,可是看不見有一個像摩西那樣的人。摩西偏偏在以色列人即將進入迦南時逝世,這事實更增加了危機的緊急性。他們覺得真難相信,原來神已經儲備了一個非常合格的人來應付這個猝變。然而事實上很久以來神已經在造就約書亞,只等這個危機一到,便叫他出馬。
在歷史上,這種局面不斷出現,每一代人只好自己去學習同樣的功課。每一個傑出的領袖死去總要引起同樣的疑惑和恐懼。“衛斯理死了循道會怎麼辦?”“卜維廉死了救世軍怎麼辦?”“我們的牧師走了怎麼辦?”
世事無常,人生有限,花開花謝,榮後必枯,總有新人物代替舊人物的。最偉大的領袖,或因死亡,或因他故,總有離開的一天,而人們的悼失感覺則因領袖的才幹而有所不同。不過,回顧已往,通常總可看見,這類似悲劇的事情實際上對於事工最為有利。
領袖的品格和成就,要在他走開之後纔可以充分表現出來。摩西死後,以色列人才清楚認識他的偉大。死亡的要旨,在於使人生的功課顯得完全。
從另一面來說,一個領袖去職,也表明了他只合適做他已經做了那一部分神的工作。不論他的成就怎樣偉大,也不能說沒有人可接替他。時代不再需要他的特別貢獻時,換人的時機就到了。最能幹的領袖,纔能也有限度,只是那種限度,要等到繼任人憑著另一套補充本領做出前任所不合適做的事業,才顯出來。一個較小的人物,憑著不同的才幹,能夠把前任所發起的工作做得更好,那是常有的事。征服和劃分迦南地的工作,如果讓摩西負責,很可能不如約書亞做得那麼好那麼能使人滿意。
更換一個精明強幹的當權領袖,有利於新領導的出現和發展。一個居於次等地位的人員,負起重大責任之後,往往就把完全看不出的品德發展起來。潛在的力量才幹,別人向來想不到他有的,卻都表現出來。要是約書亞始終只當“摩西的助手”,他決不能像他後來那樣成為傑出的領袖。
更換領袖,表現神應付萬變的能力——針對著目標,使用適宜的方法。他有無窮無盡的才智去做他所要做的事工。如果一個大有纔能的人不願意將纔能獻給神用,神並不因此就毫無辦法。他會選擇一個纔能較小但願供他使用的人,將他自己的大能來補他的不足。保羅對傑出的哥林多人所說的很有趣味的話,就流露出這種思想:“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一26-29)
神並非不想要使用有高等才智者的能力,只是那類人很少願意像保羅那樣把全部才智獻給神用,毫無保留。如果這種人不再依恃自己的能力智慧,只全心依靠神的能力智慧,神便有無窮無盡的方法來使用他們,使他得榮耀。
宣道會(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的大有纔能的創辦人到了晚年時,紐約有一個著名的牧師在一次大會上提議,因為沒有同樣合格的人來繼續領導這個組織,應該籌集一大筆基金,來確保這個工作繼續不停。那個創辦人不說什麼,也不採取什麼行動。他正確地相信,工作若是出於神,決不至於停頓;若不是出於神,繼續下去也沒有用處。
他在死前的幾個月當中,已經完全沒有參加領導會務的工作,卻接到了獻身傳道的人數大增,另外傳教工作大有進展等報告,真不知有多大的喜樂。他死後的第一年,這個團體在歷史上最為興旺。他的領導纔能真是令人無限贊佩。
有一個“領袖”卻是永遠不下臺的,根本無須找人接替。極顯著的事實,就是在他升天之後,他的門徒根本沒有想過要在他們中間推派一個人來接替他;這就自然證明了他們非常愉快地知道他依然是他們的“活著的領袖”。教會有的時候沒有真切感覺到有他同在,但是向來不曾有過那種群龍無首的驚慌叫喊。他向來不斷地證明,他心裏總是深記掛著他的教會的一切苦難和危險,沒有忘記。
馬丁路德說:“我們坦白告訴我們的主,如果他還要有他的教會,他就必須予以照料,維持,保衛,因為我們是不能予以支持也不能予以保護的;要是我們能夠,那末我們應該成為天下最驕傲得意的愚人了。”
由於我們有一個“領袖“,他以永生的能力來指導他的事工,昨日今日永遠都是一樣,所以人的領導有更動時,我們不必動搖,不必驚惶失措。
注:
Dr.Lyman BeeCher.
── 孫德生《屬靈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