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七章  古大公時代諸神學家

 

第一節  古大公時代諸教師暨他們的特點

        1. 特點:古大公時代(主後一七○年至三二五年),是隨在希臘護教者時代之後。其特點如下:教會神學已被建立起來,以抵抗(1)伊便尼派。(2)諾斯底派的宗教哲學。(3)馬吉安派。(4)神格唯一說派(該派主張聖子在三位一體當中,置於次位。)其次,這個時代還有這些特點,即(5)發展了信仰的標準。(6)制訂聖經正典。(7)初步創立監督職。(8)棄絕孟他努派。這舉動使教會不致成為一個狹窄的小教派。(9)在外界教會遭受逼迫。

 

        2. 學派與教師

    1)小亞細亞學派:有愛任紐(逝於主後二○○年)暨其學生希坡律陀為代表。(2)亞曆山太學派:有革利免和俄利根為代表。這學派的出發點為「羅戈斯」,意圖構成教會的真正知識,以對抗異端的知識。(3)北非學派:由特土良(逝於主後二二五年)及居普良所領導。

 

第二節  小亞細亞學派愛任紐為聖經神學之首創者

        1. 歷史背景:愛任紐在他逝世之前,為南高盧里昂的監督。他曾住在小亞細亞,並親自認識坡旅甲。在神學上,他為小亞細亞學派的代表。這學派為約翰宣教工作的結果。這派澈底瞭解聖經。並有堅固信仰。對教會內部,能協調各種問題。對於教會之外,具有那堅強而明確的教訓,以抵抗異端。愛任紐神學的起源,雖來自於約翰。但是他卻有保羅的精神與思想。

 

        2. 愛任紐在宗教上;反對哲學的推理。他的神學很實際,並反對一切推理的方式。依他看來,神學就是聖經事實的神學。上帝不是藉著推理向我們顯示,乃是藉著啟示。(注一)因此,我們不必關切那些無聊的問題。諸如,「在創世之前,上帝做什麼事?」等這一類虛談的問題。基督就是上帝的啟示。他是先存在的,並活到永遠。他永遠和聖父合而為一。愛氏說,聖父生聖子的方法,是不可理解的。所以我們應守住聖經的語文,並且不可偏離信仰的標準。愛任紐以史實的基督作為神學的出發點。他的思想以基督為中心,而不是以羅戈斯為中心。他強調基督為神人,為我們救恩的中保。他並不說羅戈斯為上帝與人之間的中保。

 

        3. 愛任紐神學的結構:救世論為他整個神學的主要原則。他說創造神就是救贖神。基督是神人,將那位永遠自我彰顯的上帝加以人格化。基督亦是人類救恩的中保。第一亞當濫用自由意志。不順服神,結果墮落。全人類亦與他一同墮落。因墮落,人類便喪失神的形像,並遭受死亡的厄運。原來上帝要人類逐漸達到像他那個計畫,被破壞了。上帝曾在四個時期與人類聯盟。第一、從亞當到洪水時期與人類聯盟。第二,洪水之後,與挪亞聯盟。第三、在摩西時代賜給律法。第四、藉著福音,人類得以更新,萬物得以成全的時期。就在第四時期的聯盟:上帝在基督裡成為人。基督成為第二亞當,與我們有罪的人類聯合在一起。他受試探時,證實其聖潔,並勝過人類的公敵—撒但。他又為人類再獲得能像神的可能性。靠著這種方法,他恢復了那曾被切斷的發展:並指引這種發展在基督裡得以完成。這也就是愛任紐同歸於一的思想。這詞「同歸於一」可從弗一:10看到。基督以第二亞當出現。在基督裡;新人成為永生不朽。基督因著順服,就能做那亞當所不能做的事。基督消滅了罪惡與撒但。人從嬰兒開始的各種生活,都能籍賴這位第二亞當的生活得以成聖。愛任紐看出基督為救贖主,因基督是成為肉身的上帝。基督是神人,這正是愛氏的中心思想。愛氏說出一句名言。神成為人,為要使我們成為神,意指成為像神一般。(God becomes man in order that we might become God that is Godlike。)

 

        4. 愛任紐教訓的重要性

查恩說,愛任紐為使徒後期的第一位著者,並配稱為一位神學家。他的神學在教理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他主要的思想都被教會所採用。並被用為奠定更進一步發展教會真理體系的基礎。愛氏的神學是純正的。其特點如下:(1)他的神學符合聖經。(2)他的神學很敬重使徒的教訓。(3)他的神學以基督為中心。

 

        5. 愛任紐的缺點

    1)關於洗禮之後犯罪之事.他未加以清楚說明。(2)他將信心瞭解為遵行神的旨意。(3)過份想到神化。他說神化為道成肉身的結果。

 

第三節  亞曆山太學派代表革利免與俄利根

 

        1. 背景:亞曆山太學派的趨向,就是推理。他們認為神學是一門科學。並且以哲學術語表達神學。革利免對教理之貢獻很少。不過,俄利根對神學提供了很大的鼓勵。

 

        2. 亞曆山太學派的教師與著作

亞曆山太城位於埃及北部。主前三三二年由亞曆山太皇帝所建立,並以他的名取名。這城不僅是埃及的商業中心,亦是埃及的知識與文化中心。希臘哲學、古代埃及思想、東方諸宗教、猶太教等都在這城裡會合。基督教亦進入這個城市。主後一八五年教會在該城設立一所聞名的慕道友學校,專為那要領洗的慕道友而創辦的。革利免(逝於主後二一六年之前)在未進入亞曆山太學校之前,為一位博學的異教哲學家。他有濃厚的興趣研究基督徒性格的優劣點。他有些著作失傳了。但他還存留一本很厚的書。該書第一部就是勸勉希臘人,並教導他們明白異教的愚昧與虛妄。第二部就是基督徒生活的指南。這是教會第一本論基督教倫理學的佳作。第三部是雜錄;探討基督教真理與哲學之關係,信心與知識之關係等。他從希臘諸哲學家摘取他所需用的思想。他讚揚柏拉圖,並採用哲學家蘇達的倫理學。革利免不是一位元具有組織能力的思想家,但是他的著作卻成為希臘教父系統神學的背景與根基。俄利根(逝於主後二五四年)為革利免的學生,亦是亞曆山太學派最有力的代表人物。他被稱為一位著名的哲學家、護教者、教師。他的學識淵博,所以他亦被稱為是一位語言學家、評論家、釋義學家、教義學家、雄辯家。他創立一種教會的、科學的神學。不過,因他有些異端的見解,就被教會當局斥責。主後二○三年他成為亞曆山太學派的教師。但後來因底米丟監督的嫉妒,就被放逐出境。隨後他便在該撤利亞執教。他大部份的著作都是關於聖經批判方面的書。他大部份的作品都遺失了,僅存留一小部份而已。他著有一本叫六種經文合璧的書,是他從舊約已有的數種翻譯本當中,指出它們的共通點與差異點,並再加上他個人的評論。他耗費二十七年精力時間才寫成這部含有五十卷的巨書。這部書就是針對聖經的解釋和運用,作一番釋義上的探究。這本書在積極與消極各方面,都對基督教教理起了深遠且廣大的影響。

 

        3. 亞曆山太舉派的哲舉特性

革利免及俄利根等兩人,與愛任紐、暨與特土良等的神學都不相同。革利免認為哲學對希臘人有教訓的價值。他說,哲學對希臘人的價值,正如律法對猶太人的價值一樣。哲學就是羅戈斯所賦給人類的理性亮光。哲學就是為獲得更大的亮光而預備,亦就是為獲得那照耀在福音中的亮光而預備。藉著希臘哲學,人的靈魂能先準備好、而接受信心。信心為真理與知識的根基。哲學是一種媒介,藉此,基督教真理的本質就能向人類顯明。革利免相信基督教為一種更高等的哲學。基督高過於哲諾與柏拉圖。因為(1)基督征服了多神論。(2)基督教是為一般平民及知識份子而預備的。亞曆山太學派繼續主張那原由斐羅與希臘諸護教者所提倡的原則。因此該學派的特色,是首次要在聖經啟示與哲學推理兩者間,形成協調的綜合。

 

        4. 信心與知識

革利免與俄利根兩者所作的特異神學,其重點放在信心對信心內容的更深知識之關係。革利免說,認識比相信更深一層,信心就是按字義,在表面上接納上帝和基督的教理。但是基督徒智者持有一種原先的異像,並在內心瞭解,體會救恩。這種經歷給予基督徒智者有一種更好的動機.去完成其在倫理上的機能。基督徒智者從事基督教聖工,並非為著報償,乃是為著工作及為著愛上帝的緣故。在信心裡,已含有那種知識的因素。因此,信心是足夠得救的。單純的信徒在受洗時,已經領受到所要求的完全及那救恩的確據。但單純的信心,必須被提引到更高的境界,即到有一種上帝神秘的異象之境地。就在這過程的開端,哲學進來協助。從革利免這種神學,便產生兩種型態的基督徒。(1)一種是單單相信,為一種毫無所學的初信者。(2)一種是看見神的奧秘。用心、用悟性接納上帝到他們的心裡,並與神有所交往。

 

        5. 俄利根對聖經的解釋

俄利根強調一種聖經比喻式的解釋。他使用這種方法,為要建立他教理的特殊體系。按他看來.宇宙為上帝的第一啟示,具有三方面:(1)靈性的,(2)心的,(3)物質的。照樣,聖經為上帝的第二啟示,亦具有三方面:(1)聖經有按字義的意思,即表面的意義,為大多數較單純的群眾所相信。(2)聖經有心的或道德的意思。論到個人在今生的生活,暨個人對倫理的關係,其中亦包括對神的關係。(3)聖經有一種屬靈或推理的意思。就在這裡;才有聖經真正屬靈的內容、有更深奧的意義。這僅為著成熟的信徒所存留。俄利根有系統地發揮那比喻的解釋。他說,那些似乎矛盾的經文卻蘊藏著更深的思想。他又說,字義的意思有時用以蒙蔽屬靈的意義,以免珍珠被丟在豬前而反遭踐踏。俄利根瞭解基督為何要在平地行醫,亦要與門徒登山的那種原因。他說.上帝的羅戈斯受派來做罪人的醫生.但亦要來做門徒的師傅,以教導上帝奧秘之事。

 

        6. 俄利根論三位一體上帝

    1)論上帝:俄利根在抽象的上帝觀念上,是屬於柏拉圖派的看法。他開始使用這些字眼,「上帝是光」、「上帝是個靈」以研討上帝的教理。他指出上帝為一位存在者、亦是一位超越存在者。上帝是一位「智者」,不受任何物質的限制。亦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他對上帝的思想很抽象。不過,他又認為上帝有位格的。他論及上帝為創造主、托住萬有者、世界的統治者。聖子在上帝所管制當中。上帝又公義又良善。

    2)聖子:聖子將聖父啟示給我們。俄利根隨從新柏拉圖主義,教導說,從神生出靈智。聖子從聖父生出,多少像意志從人而生出一般。他又說,我們在聖子裡認識聖父。聖子是聖父的形像、智慧及羅戈斯。聖子在屬靈的方式上,出身于聖父。但他卻不與聖父分類或分開。他出自于聖父,作為聖父的旨意。聖父生聖子是一種永遠的舉動。基督與聖父同是永恆。他與聖父的關係是一種合一的關係。在聖子裡,我們看見上帝榮耀的顯現及照耀。聖子與聖父具有同一本性。在這些思想上,俄利根似乎強調聖子與聖父同等。但無論如何,他總是還有些置於次位的觀念。因他說,聖子是「第二等神」。他又說,基督為聖父的行政者,為要實行聖父的訓示。他不贊同向耶穌禱告。他說,我們應當只向聖父禱告。因基督是依賴上帝的。

3)聖靈:有關聖靈的教理,唯有從啟示方能獲得。聖靈是活動的。但不像羅戈斯在一切有意識之人當中活動,聖靈僅在聖徒的靈魂裡活動。聖靈活動的範圍最小。俄利根說:「聖子小於聖父,因他次於聖父。但聖靈更低,僅伸延在聖徒當中而已。」不過,聖靈並非被造者。他又說,聖靈出自於聖子,在本性上是上帝。聖父管治存在的領域。聖子管治理性的領域,聖靈管理基督徒靈魂的領域。換言之,聖父賜與生命,聖子賜給理性,聖靈賜予聖潔與特殊恩賜。所以聖靈的工作是最重要的。茲以圖解說明俄利根對三位一體上帝的關係如下:以同一圓心,畫三個圓圈。聖父的圓圈最大,其次聖子,最小的是聖靈。

 

        7. 俄利根救世論的教理

    基督的重要性有兩方面。第一、有些未經造就的初信者,若無外在的事實,就不能相信。針對這群人,基督替他們付出贖價,拯救他們脫離魔鬼。第二、有些基督徒智者,亦是真基督徒,他們明察上帝的奧秘。針對這群人,基督就做為他們的祭司,替他們啟開知識的深奧,使他們能分享到上帝的生命。如此,他們亦能成為小神。俄利根寫到論基督的工作時,就將基督徒劃分為兩類:第一、單純信心的基督徒,針對這群人,基督以神人與醫生出現。第二、具有高等知識的基督徒,基督成為他們的師傅及神的原則。這群人又被稱為基督徒智者。他們不需要基督作為他們的醫生,他們只需要基督教導他們更深的奧秘。俄利根說:「凡達到那不需要聖子做為他們的醫生、牧者、救贖主的境地,而只要聖子做為他們的智慧、理智的人有福了。」因此,基督最高的工作,在於他有上帝奧秘的教理。在這種工作上,羅戈斯使用那位為人的耶穌做為他的器皿。

    俄利根採納聖經所教導基督之受苦與死亡。不過,他說,只有那單純信心的基督徒才需要基督的犧牲。基督受死的目的,為要拯救人脫離惡魔的權勢。

俄利根贖罪教理的要素是什麼呢?他說,人的靈魂,因著犯罪,便被魔鬼所轄制。因此,耶穌就付出他的靈魂,以致於死,為要做贖價,以救贖人脫離魔鬼。但魔鬼不曉得它不能抵抗這位無罪者。他便受騙而接受了這份贖價。因他沒有試金石.所以他不知他不能保住耶穌所付的贖價。主耶穌說:「沒有人奪我的生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權柄舍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父所受的命令。」(約十:18)。然而人的靈魂因著耶穌這次所付的贖價,就得以脫離魔鬼及眾邪靈的權勢。俄利根就是第一個解釋基督之死為要付贖價給魔鬼的人。有許多人抱著這種看法。直到安瑟倫時代,才被安瑟倫所推翻。不過,俄利根亦承認在上帝面前,需要有挽回祭。基督承擔我們該受的刑罰,籍此,上帝便與人和好,而人便與上帝和好。

 

        8. 俄利根的基督論

    他說,基督具有人的魂,這魂連結了羅戈斯與耶穌的身體。這魂是個純靈,沒有參與史前的墮落。就是這魂與屬人的身體受苦,並非羅戈斯受苦。羅戈斯不可能受苦。俄利根很細心地將基督兩性中每一性,讓它各歸各的特性。這人耶穌真正會朽壞,他真正受苦,真正死了。不過,他還是堅持基督兩性的真正聯合。它是屬於那一種聯合呢?它不僅在兩性間有交通 ,並有一種真正的聯合。它是一種屬靈的、神秘的聯合,很像基督與信徒間聯合一般。羅戈斯對這人耶穌有一種支配的影響力。羅戈斯的影響力使基督的人性更加神化。俄利根說得太過份。他說;因為基督由童女出生的緣故,基督的身體從道成肉身的舉動開始,便比我們人的身體更加神聖了。羅戈斯、基督的魂、與身體等三方面的聯合很密切,以致聖經交替使用人性與神性這兩個用詞。釘十字架之後,羅戈斯逐漸吸收耶穌的身體,直到最後他轉變靈,並被接納與神性聯合為止。

 

第四節  特土良為西方神學創始人

1. 特士良的生平(主後一五○至二二五年)

特土良是一位長老,亦是北非學派的一位教師。早年,他受斯多亞主義的薰陶。然後,他深受愛任紐著作的影響。他很強調傳統為教會的權威。他指出使徒的諸教會承受了使徒的教訓。並指那繼承之監督持有可靠之傳統。很奇怪,他本人到晚年時,竟加入孟他努派。有些教會史的書記載說,特土良為一個法學家。但史可羅斯曼(注二)卻說,特土良不是法學家。無論如何,特土良在其著作裡所用的措詞、論證法、各種法律上的見解,都與一個法學家所使用的一模一樣。

 

2. 特土良的著作

特土良大部份都以拉丁文撰寫。他有兩卷書被譯成英文。他的幾本著作含有特別的神學意義。又另有些寫作是實際的。

 

3. 著者特士良的個性

特土良的個性,有各種不同的特性。他具有吸引人與令人反感的特性。他易於興奮。他喜好使用言過其實的話,並使用如火般的忿怒話。但他亦是一個很講理的人。他有實際的頭腦。他對哲學不感興趣。在他著作裡,他常用那似非而或是的言論(即自相矛盾的言論)。他勇敢地宣揚教會積極的真理。例如他說:「在絕對順服之境地中,意志之贊同就是信心。」他又說:「信條愈不合理,就更有機會使信心發展信心原有的力量。」因此,特土良神學,就建立于權威與那似非而或是的信心上。然而,他又說,證明基督教真理須合乎基督教的理性。

 

4. 特土良神學中之實際宗教特性

特土良反對俄利根與革利免的推理。他認為哲學為導致錯誤之路的路標。他強調信仰之標準是按照使徒的教訓,並強調須有聖潔的生活。在特土良的基督教中,這是一件很實際的特性。他稱柏拉圖為一個異端者。他說,雅典與耶路撒冷沒有共同關係。基督徒與異教徒亦無共通關係。他又說:「我們的教理來自所羅門的廊下,所羅門曾吩咐我們須用單純之心尋找耶和華。凡教導柏拉圖派的、斯多亞派的、辯證法的基督教的人,都應負其惡果的責任。」特土良常用這些話,諸如「願上帝賜與」,「若上帝肯」,「願上帝報答」,「願上帝在我們中間監察」。

 

5. 特土良實體論之原則

特土良雖對哲學不感興越,但卻脫離不了哲學的思想。在他著作中亦有些哲學思想。這些著作顯示他曾受他早年所研究的斯多亞主義之影響。按他看來,凡有存在的都有形體,甚至連上帝的靈與人都有形體。他大部份的神學都根據在這種原則上,即沒有屬靈的事沒有共形體的。換言之,凡屬靈的事都有形體。實體論為他的根本原則。自然之實在、可見的世界 、五官之可靠性、有形之體的意義,暨靈的實體等這些都是他思想的基礎。他以敏銳的眼光,從創造中看出上帝。並從創造的秩序上,看到上帝理性之運行。他愛好研究自然,要從自然界追溯創造主。並為著從靈魂裡發現上帝存在的證據,就分析靈魂。這種實體論為特土良神學之基礎。他應用實體論反對諾斯底派。從這個出發點,他為上帝之實體伸辯、並為人類之合一、人類的歷史、人靈魂裡罪之起源、啟示之歷史性、基督神人位格的真理、救贖的事實、身體的復活等事項辯護。

 

6. 特土良與愛任紐之關係

特士良不像愛任紐那樣,以一種偉大的領導思想為基礎、寫出一部具有系統的神學。他贊同愛任紐的、有下列諸點:(1)救贖的教理,即救贖是籍著神人基督而來。(2)強調道成肉身的重要性。(3)採納新舊約聖經為真理的根源。以承認信仰之標準。不過,愛任紐全部的神學都以基督為中心之原則而構成。但特土良神學僅是討論各樣題目之綜合而已。愛任紐和特土良兩者都教導說,三位一體是僅為著啟示的目的而有的。特土良說,聖子在三位一體當中須要存在為一個個別的位格,是出乎創造世界的緣故。特土良亦有子置於次位於父的觀念。

 

7. 特土良為西方神學的創始人

特土良所使用的字眼很有效用。最後,他妥善構成三位一體論及基督論之教理。

    1)特土良最先使用「三位一體」這個用詞。並與俄利根一同啟用本體與位格等名辭,以描述三位一體當中三個位格的關係。以後,亞他那修為三位一體觀念作準備的工作。可是,特土良亦不能避免置於次位說。

 

2)特土良為要抵抗馬吉安派的幻影說暨諾斯底派,便先使用「基督之兩性」這個名辭,並描述兩性之間的關係。以後,這些名詞就列入迦克敦信經及亞他那修信經之內。例如:「各性含有其個別的屬性」,「不混雜,神性與人性是結合的。」為了反對幻影說,特土良強調基督是真正的人,具有一個理性人的魂與靈。基督在其位元格中屬乎人之實體裡受苦。不過,由於人性與神性聯合的緣故,特土良就說「上帝受苦」,「上帝真正被釘十字架」。特土良對西方基督論之重要性,正同俄利根對東方基督論的重要性一樣。

 

3)罪與恩典:特土良在某些方面,為一位開拓的神學家。他的思想多少成為西方教會的標準。他強調意志之自由。他說,甚至人在墮落之後,也能在善惡相對下任作選擇。基督之死為人類救恩的根基。他完全承認基督之死的重要性。他說,恩典是改變人心的一種創造原則。不過,他對恩典之描寫卻不符合奥古斯丁的體系。再者,特土良從義務之角度,衡量基督徒整個宗教的,道德的生活。他喜歡將人比喻為上帝的負債者。因此人需要滿足上帝。這是按照羅馬法律之原則。特土良寫道「人得罪了上帝,但卻有一種和好的方法。那就是人能使上帝滿足,而上帝亦喜歡接受那種滿足。」

 

4)藉著洗禮,除去罪感與刑罰:人藉著悔改而受洗,可賺得救恩。按特土良看來,洗禮能賜予人成聖恩典之力量。成聖的能力是歸於水本身。藉著水,獲得聖靈。為要符合於其實體論的觀念,他認為聖靈是有形體的。若有人在洗禮後犯罪,還可以加以補償。補償的方法就是悔改。悔改須包括深切的憂傷、以認罪表示謙卑、歎氣、號哭和禁食等。因此,人能贖自己的罪過、能滿足上帝、能為自己賺得赦罪。人藉著自我刑罰,便能脫離那永遠的刑罰。人付給上帝最有價值的滿足就是殉道。洗禮與悔改被認為持有拯救的因素。

 

5)上帝的誡命;我們理應提心吊膽地格守上帝的戒命。他教導說:「人是藉著信稱義。」但他又說:「藉著信的意思,就是認識基督為救主,並要履行上帝的誡命。」這就預為羅馬天主教所謂功德神學而鋪路。特土良稱讚並實行禁戒嫁娶。

 

---------------------

    (注一)啟示:啟示是一幅很動人的畫面,正像戲臺上的幕帷緊緊的垂著,觀眾看不到幕後面舞臺上的裝置,道具,但是等到戲一上演,幕帷揭開,舞臺上的佈置就一目了然了。因此,啟示是上帝的自我彰顯,他要與人交通。這種自我彰顯是原始的、獨一無二的,不需要任何人推薦和媒介的。近代神學家更認為啟示是特別對基督的降生,傳道,教堂的教訓,醫治、釘十架、復活、升天等歷史事實中行出夾的。(摘錄於一九七一年四月四日基督教論壇報周聯華博士撰文。)蔔爾仁寫道:「基督徒所瞭解的啟示是無從由理性來辯證的。它不屬於理性知識範圍以內,而屬於神聖的真理領域。這種神聖的境界不能研究,調查,只有上帝自己的表達才能完成。」(見文於啟示與理性二○六頁)

    (注二)史可羅斯曼( S. Scholossman)是一位對特土良有特別研究的學者。

─ 蕭江祥《基督教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