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 使徒時代的教會

 

    這時期可分為三個段落∶西元3050年,由五旬節教會的誕生至耶路撒冷大公會議;西元51年至70年,保羅第二次佈道行程至耶路撒冷被毀;西元71年至100年,教會平安增長至使徒約翰逝世為止。

 

1.1. 西元30年至50

 

教會誕生在五旬節

 

    當耶穌升天後,神藉聖靈在五旬節(2:1)震撼了一班門徒的心靈,也提供給他們能力去執行耶穌生前所吩咐下來的工作∶就是「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28:19-20),教會也在這時正式誕生。

    五旬節當天,耶穌的使徒和門徒位聚集在一起等候,約有一百二十人。當大家正聚集一起分享時,靈如火焰般落在各人身上(2:1-2)。藉著這力量,門徒就走到來過節的人群中見證復活的耶穌基督。他們遇見不同地區來的人,就放膽用他們的方言(鄉談)來為主作見證(2:3-13)。後來彼得起來證道,多次引用舊約證明耶穌是基督,是彌賽亞(2:14-36)。那天就有整三千人信主而受洗。在地上有形的基督國度(教會)就在這天誕生了。

 

初早期的教會生活

 

當時信主的人多數是猶太人。他們聚集在各家庭或聖殿空曠處聚會。他們『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團契),擘餅,祈禱』(2:41)。因著一些信徒生活上的需要,許多信主的人都願意變賣產業捐給教會,互相支助。

  他們常向人作見證,並且有神跡奇事隨著使徒們發生,猶太公會或官府也暫時為著眾人的原故而沒有捉拿他們。為了牧養許多信徒,有多位執事被選出來為打理教會事工。使徒們這時雖受恐嚇,但仍放膽傳道。

 

教會受逼迫

 

    起初的幾年,這班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基督徒與猶太教徒形成了一個緊張的局勢。在基督徒當中卻有許多受希臘文化影響從外地來的人。這班「猶僑」與猶太地的猶太人隔膜極深。司提反就是一位希利尼化的猶太人基督徒。他富有口才,常講激烈的佈道資訊。耶路撒冷猶太公會的人一天買凶告他。在混亂中,他被石頭打死。掃羅(保羅)卻是幫兇之一。這是第一次的逼迫記錄。

    司提反的死,使耶路撒冷的教會受到逼迫。導致門徒四散。四散的多是希利尼化的猶太人基督徒。掃羅,當時是一位希利尼猶太人,正在耶路撒冷受高等教育,他藉著大祭司的命令,四處捉拿希利尼化的基督徒收入監裡。使徒暫時躲避,到外地去,一方面可能是要避開這緊張的逼迫,也藉此把福音傳到各地去。教會因為這逼迫反而在各地興盛起來,尤其是敘利亞省的安提阿。在安提阿,外邦人用「基督徒」這名字來稱呼那時的信徒。保羅也在這期間歸主。

     約在西元41-44年間,當時希律安提帕仍擔任猶太地分封王,彼得和雅各被捉在監裡等候治死。雅各提早被拉去斬了。彼得卻由天使救出,也趁夜逃到外地。

 

 

保羅的佈道行程

    相信保羅是在西元37年信主。在亞拉伯退修三年,在大馬色工作三年,並上耶路撒冷探訪使徒們。後在基利家數年(1:21;2:1)。安提阿教會聽聞保羅的熱心,就差遣巴拿巴和保羅往外地佈道。第一次行程比較短,從居比路島到南加拉太,約有一年九個月的時間(13,14)。這次開始了教會真正向外的傳福音工作。

 

耶路撒冷大公會議

 

    外邦人歸入教會對猶太人基督徒來說常引起一些問題。猶太人基督徒從小就受了割禮,也守許多潔淨禮。與外邦人之間的緊張關係一直存在著。一天,保羅與巴拿巴從佈道行程歸回安提阿時,發現許多人在教會爭吵,也見到猶太人與外邦人基督徒分桌而吃飯,連彼得和巴拿巴也跟著作(2:11)。為了把問題解決,安提阿教會決定派保羅,巴拿巴等上耶路撒冷總會去開會商討。在會議中,保羅先述說神在外邦人中的工作。也有猶太人基督徒要求外邦人信徒受割禮(15:5)。後來彼得發言述說神怎樣恩待外邦人如哥尼流像猶太人一般。後來雅各(耶穌的弟弟,相信是耶路撒冷教會的主席)結論說話。他引用了舊約說明神的救恩要給外邦人,並總結如下∶ a. 外邦人基督徒不必受割禮。b. 守潔淨禮如不可拜偶像,不可犯姦淫,不可吃血(這可能為了許多在教會中的猶太人基督徒的原故)

    議會也發公函由特使派往各地教會告知以上的決定。

 

1.2. 西元51年至70

 

保羅的第二次佈道行程

 

    耶路撒冷會議後,保羅向外邦人傳福音的雄心更大。第二次的行程還是由安提阿出發。在出發前,保羅與巴拿巴的意見不和而折夥,另與西拉同行。在路司得時,提摩太也加入了隊伍。在每西亞的邊界,本有兩條路可通往以弗所,但是聖靈的指引使他們來到特羅亞。在這裡見到馬其頓呼聲的異象,航海到駐防城腓立比。從此佈道工作踏足歐洲。在腓立比,因福音引起的社會變動導致保羅與西拉被誣告下監。但他們因是羅馬公民而被釋放。在帖撒羅尼迦一連三個星期在會堂裡講道而被指說是『傳另有一個王』而逐出城。庇哩亞的人卻『天天查考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在雅典,保羅不只要應付一個拜偶像的社會, 而且要與當時的哲學家們辯論。

    革老丟皇(Claudius)在西元52年間把猶太人與猶太人基督徒逐離羅馬城。相信是猶太教徒和基督徒引起紛爭而被當時的皇帝逐出城。保羅來到哥林多,遇見被逐出境的亞居拉和百基拉夫婦(18:1-4)。這時的佈道隊有保羅,西拉,提摩太,亞居拉,百基拉等;他們在哥林多工作了一年半。哥林多城是一個道德沒落的地方, 後來教會中也發生不道德的事情。保羅後來寫哥林多前書指責這些不道德的事。

 

保羅的第三次佈道行程

 

    在第三次佈道行程中,保羅在以弗所住了三年(19:1-10),以弗所成為了當時亞西亞最大的佈道中心,相信啟示錄所說的七間亞西亞教會是在這時期建立起來。

    第三次佈道行程後,保羅再到耶路撒冷,雖受到教會的歡迎,卻受到猶太人的謀害(21)。保羅因為擁有羅馬公民權而不得不遣送他到羅馬皇帝面前受審。

    保羅抵達羅馬後,必須等候審判,在這段時間中,他有機會向羅馬人傳福音。從羅馬書中,可見保羅與住在羅馬的信徒領袖已很熟悉。保羅約在西元60年到達羅馬,當時有路加等陪伴他(28:30)。有記錄說保羅在兩年後被釋放,後到西班牙去傳福音。

 

羅馬城大火

 

    西元64年,羅馬發生一場大火。謠言立刻傳開說有一小撮人放火燒城,後基督徒被嫁禍成為代罪羔羊。因此,成群的基督徒被拉到鬥獸場去喂獅子。相信這時基督徒的逼迫只限於羅馬城內。有記錄說保羅和彼得是在這時殉道。從歷史的文件中,這時候的教會已遍佈了整個羅馬帝國中。遠至法國,英國都有許多人信主。

 

耶路撒冷城被毀

 

    猶太人複國的運動一直來都沒有平息。猶太地有許多青年成了抵抗羅馬政府的遊擊隊。大祭司見情勢不妙就求助分封王亞基伯二世(Agrippa II)派兵征壓。但是在西元66年,加利利和約旦河一帶都落入遊擊隊的控制中。後來羅馬皇帝決定在西元68年派兵直接攻打耶路撒冷。

按照歷史學家猶西比的記錄(HE 3.5),在大戰之前,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因醒起主耶穌的吩咐,一早逃至約旦河外的地方。後這猶太人基督教會漸漸與外邦人教會失去了聯絡。西元7年,泰土斯(Titus)大將帶領大軍進攻耶路撒冷,泰土斯用了三年的時間才把遊擊隊完全消滅。

 

1.3. 西元71年至100

 

    期這段時期的教會歷史並沒有太多資料被保存下來中。教會歷史通稱這段時期為『副使徒教會時期』(Sub-apostolic period)

 

教會得著平安發展

 

    在威斯巴先皇(Vespasian,西元68-79)和泰土斯皇(Titus,西元79-87)的統治時期中,教會獲得平安發展。有幾件事值得我們注意∶

 

. 基督徒開始在每個城市中增加起來。基督徒的聚會也沒有像謠傳中的神秘。一些地區的教會甚至有主教身份的牧者。

. 基督徒也不只是屬於低下階級的人。許多有學識之士,政府長官,甚至王帝的親戚都有基督徒在他們當中。

. 教會的勢力和產業也越來越多。如在羅馬就有基督教的私人墳場(Catacomb)。大間的教堂也在各地被建立起來。

. 新約的書信開始在各教會之間流行和傳遞。詩歌,讚美詞,禱告文,或

崇拜儀式也有一定的形式。教會也編寫了初信班資料。

. 教會的組織也開始強大起來。『二分級』(長老,執事) 和『三分級』(會督,長老,執事)也有出現。教會之間的聯也強大。教會與教會之間也常有書信來往。

 

第一世紀末的逼迫

 

    在多米先皇(Domitian,西元88-96)時期有些少的逼迫。相信使徒約翰是在這時期被放逐到拔摩群島去。然後在下一任皇帝(Nerva,西元96-98)時被釋放。

    我們看見第一世紀的初早期教會漸漸由一個無組織形式的教會轉變成有組識形式的教會。

 

1.4. 異端

 

    隨著教會在羅馬國各地建立起來,異端也隨教會的發展出現,這迫使當時的教會組識起來共同對抗這外來異端的侵犯。這樣的壓力使到教會內部發起了一些改變∶

 

. 信仰教義化∶最初的信徒沒有特別為他們所信的道理作系統性的編寫。只是從各個角度自由的講說關於耶穌的教導。稱耶穌為主,耶穌是基督是最通用用的神學字眼。我們可以從一些崇拜詩歌中找到比較系統性的認信詞(2:6-11;提前3:16;4:12-13)

    後來,教會中出現一些異端的思想,迫使使徒寫信到出現異端的教會去辯證。大部保羅的書信都有針對一些怪異思想和學說。約翰一書也是為此而寫。當時最流行的異端是幻影派及諾斯底主義。

. 崇拜儀式化∶起初的信徒比較少或只是聚在家庭式的建築屋內進行崇拜,這時的崇拜形式也比較自由和沒有儀式。可是當會眾增長起來,崇拜就要在大教堂內進行,也比較「凡事都要規規距距的按著次序行」(林前14:40)。後來的在「使徒的教導」(Didache 9,10,14)一書內,施行聖餐成為了最嚴肅的儀式,也只規定受過洗的信徒才可以領受聖餐。

. 權力∶當儀式定形在教會裡以後,權力也清楚的劃分。教會開始規定某些人擁有執行這些儀式的權力。那時,使徒權柄的承繼是公認的權柄。教會藉著使徒的權威,把異端者區分出來。── 世界華文聖經學院《教會歷史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