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生命的成長(其二)
經文:憐恤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太五7)
昨天講過饑渴慕義的人,必得飽足。今天講憐恤的人有福,他們必得憐恤。前者是內心的經驗,後者是外面的行動。誠於中則形於外;來源滔滔汨汨,輸送自必廣闊綿長。
一、蒙憐恤
憐恤乃是神的本性,保羅最能體驗出神這份心腸。「我今日成了何等人,乃是神的恩才成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大衛說:「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祂的人。」(詩一○三13)「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何六6)主耶穌降生前,聖靈感動,祭司撒迦利亞豫言說:「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又回想創世記所載:當神用洪水毀壞全地之後,就以虹為記號,與人類立約,不再被洪水滅絕,表明神的顧念和憐恤。
我們要知道神的心,可以從兩個窗戶望見——有個孩子問媽媽,怎知道媽的心?媽媽叫他看自己的眼睛。孩子就看見媽媽眼中祗有小弟弟。神的心意也可從祂的看顧體驗出來。一個孩子看母親從市上回來,拿各物又抱西瓜。孩子哭嚷:「媽媽愛西瓜不愛孩子。」媽媽哄他,「你愛媽媽?」「孩子說愛。」「愛多少呢?」孩子不能形容,用手比一比說,「愛這麼多。」媽再問:「祗這麼多麼?」孩子將兩手大張:「我愛媽媽這樣多。」媽媽感到滿足了,放下所有的抱起孩子,主在十字架上,就表明神大張兩手環抱我們的大愛。
「我必憐恤他們,如同人憐恤服事自己的兒子。」(瑪三17)這又寫出了神憐恤的另一面。世上祗有兒子服事父母,焉有父母服事兒子的呢?神的憐恤就是如此。有些姐妹把心思意念都集中在兒子身上,彷彿一切都為了他。雅各回來與以掃重逢之後,以掃要他同往。雅各說:「求我主在僕人前頭走,我要量在我面前群畜和孩子的力量慢慢的前行。」神恩待我們也是這樣,我們本是軟弱,容易跌倒。我們的父恩待憐恤我們,量我們的力量慢慢前行。
翰福音十章描寫主是好牧人,把羊領出來,既放出自己的羊,就在前頭走。人生走屬靈道路,也須經過迷茫曠野、黑暗森林;但有主作我們的牧者就不必懼怕。香港近年改變得面目全非,若非友好領路,我將無所適從。但主滿有慈悲憐憫。壓傷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火祂不吹滅。我們沒有誰能避免軟弱失敗,就是少年人也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全然跌倒,但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所以無論誰若失敗跌倒了,當立刻爬起來。因主使我們坦然無懼到祂施恩座前,蒙憐恤、得恩惠、作隨時幫助。
二、憐恤人
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是神把祂的本性造在人裏面。據蘇東坡曾費五百文購得一所房子,繼而夜間聞有人在戶外哭泣。是原住者售屋後無處棲身故然。東坡見而憐之,歸其故居而解其困。林肯總統一日策馬途中,見道旁有一豬陷身泥澤掙扎不已,不忍。下騎設法拯起之,雖衣服玷污,在所不計。可知人皆有憐恤人的心,但被罪過所包圍,漸漸便麻木了。別人有了過犯錯失,需要體恤赦免,用溫柔慈愛的心把他挽回過來。主教導我們的禱詞:「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若不懂得赦免人,就不配事奉我們的主。美國文學家史蒂文生每晚有家庭禮拜,又有背誦主禱文的習慣。一次,史蒂文生悄悄地離開了聚會,他妻子以為因身體不適;原來他覺得心中仍對弟兄懷怨,故自感不配唸主禱文。
馬太福音十八章記載彼得曾問耶穌說:「弟兄得罪我,饒怨他到七次夠了麼?」主耶穌說:「不是到七次,乃是七十個七次。」隨後又講一個比喻:有僕人欠主一千萬銀子,不能償還。俯伏哀求寬免,主人答應了他。出門後遇見一個欠他
在某次聚會中,一人戴帽坐於前列,旁人為之側目。牧師詫問其故。他說:「我來此聚會多時,無人理會我;今日若非作此打扮,牧師亦不會問及我吧?。」事奉主的應該俯就卑微的人,要體恤扶助,有病的為他們祈禱,經濟困難的幫助他們解決。香港物質繁榮,有錢財的人很多,對世上窮乏的應當樂於施與,而且作的時候,左手不要讓右手知道。許多為主作工的工人,好像牛馬良辛勞,卻得不到充足的草料。一位牧師出門代步的馬很肥,會友問他的馬為何這樣肥壯?牧師說:「這馬是我養的,所以很肥;我是你們養的,不過很瘦。」馬肥人瘦,每見中外皆然。也有人雖不富足,但喜歡打扮得體面些。因不是要得人的可憐,若出自愛心的扶助,方為可貴。
三、有福了
經上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在曠野的人群中,一個小童帶五餅二魚。因見到眾人有需要,就把來交在主手中。擘開餵飽了五千人。自己喫飽,也滿足了眾人,這是雙重得福。以利亞先知在遍地大旱饑荒之時,來到撒勒法寡婦家,母子二人僅有一把麵、和一點油。但遵先知的話作成了餅給先知,此後瓶裏的油,罈中的麵毫不短缺。所以箴言十九章17節:「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借給神,比存入世上銀行的利息還優厚。當遭遇患難的時候,神必定施恩搭救。能夠憐恤人的,是踏入生命長進的第二步,他有了神的性情,也是神所賜福的人。
(雅二13)又說:「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當審判的時候,憐憫人的可坦然無懼站在神面前。主也是何等的憐恤人,祂提過:當人子在榮耀中降臨的時候,祂要將萬民分別出來,如同牧人把綿羊山羊分成左右兩邊。祂要對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以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喫;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義人回答說:「主阿,我們甚麼時候作過這些事呢?」主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弟兄中一個小的身上,就是作為我身上了。」(參太廿五31-46)
(西三12-15)「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是聯絡全德的。」
今天我們到神面前蒙了憐憫。就當存憐憫人的心;用行為、見證、把人帶到主面前。在靈程上,主也必一生一世以恩惠慈愛相加。不在乎定意,也不在乎奔跑,祗在發憐憫的神。── 史祈生《屬靈生命之歷程──蒙福之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