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一)
詩1
詩篇第一篇,沒有人知道是何人作的,但多數都以為是所羅門作的,理由是第一節裏有「褻慢」兩字,有原文只在箴言見之,雖以賽亞書亦有此兩字,惟原意與此不同,因此人多相信是所羅門作的。
2節末句之「有福」二字,原文本放在有一節的起頭,直譯是:「有福了不從惡人的計謀,……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和晝夜思想的人。」意謂那種福氣是繼續施降在不從惡人的計謀……的身上,無分軒輊。
還有一點,原文與華譯有些出入,就是那個「不」字,原文不是用「不」字,從前有一位猶太人在上海講道,他說一1原文是:「有福了,從來沒有從惡人的計謀……」若譯英文,當用Never不當用Not這個字請問我們中間有人從來是如此的麼?又請問自古以來,在中國,在外國,有人從來是如此的麼?我敢大膽說一句:世上沒有一個人「從來不從惡人的計謀」,「從來不站罪人的道路」,「從來不坐褻慢人的座位」的,只有主耶穌一人而已。故這兩節應用在主耶穌身上是最適當沒有的了。蓋耶穌真正是從來不從惡人的計謀,從來不站罪人的道路,從來不坐褻慢人座位的。主耶穌確實晝夜思想神的律法。
至三節所講的那一棵樹,也可以說是主耶穌,主耶穌真像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樹,多結果子,榮耀上帝。
我們雖不能像主耶穌那樣好,那樣完全,但可依賴他的能力,依此而行,先看第一節:「不從……不從……不從……」基督徒要有意志力,對于罪惡的試誘,定規不隨從,不附和,矢志不移。對于這事,聖經中可以找出三個人來,作為模範。那三個人就是但以理的三位朋友,但三16-18:「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對王說:尼布甲尼撒阿!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上帝,能將我們從烈火的中救出來。王阿;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阿!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後王要置他們于烈火的中,他們若意志力薄弱,則必遷就一些,可是他們堅固異常,寧被焚燒,不從惡人的計謀。……我們也當有此堅固的意志力,這樣,必得主的喜悅和賜福。
不止那三人,歷代信徒,有許多都能如此,來十一35-38:「……又有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魔煉,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跪,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這樣意志力堅強的人,真是希世之珍,世界所不配有的人。
二句:「不站罪人的道路」罪人的道路是什麼道路?主耶穌常說,世上有兩條道路,一為闊路,一為窄路,(太七13,14)窄路是主耶穌自己,因為主耶穌嘗說他就是道路,闊路就是魔鬼的道路。信主的人,當走此生命的窄路。
罪人的道路不止不可行,不可跑,連站一站都不可,有人以為,行則不可,稍站一站,未必即有危險。誰知一站便有危險的。比方你有意到跳舞場門外一站,隨即有進去的可能,有的不信主的人,他們不願意在禮拜堂門外站一站,為什麼信徒倒願意站在罪人的道路上──魔鬼的地方呢?
偶然失足站在罪人的道路上的,後來雖能回頭,但已失卻許多時候,錯遇無限寶貴的光陰了,至若始終不知回頭是岸的人,他們後來的景況,當比從前更苦,所以凡是罪人的道路,信徒都不當站!
在上海,廣洲,香港……是必有許多罪人的道路,那些道路,為基督徒的,不止不可行,連站都不可。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六章論到信與不信原不相配,義與不義原不相交,光明與黑暗,也不相通……願我們從今天起,凡屬罪人的道路我們都不要站,這樣,主名便因此得榮耀了。
「不坐褻慢人的座位」,褻慢是甚麼意思?要知此二字的意思?聖經告訴我們:
第一.在箴廿一24說:「心驕氣傲的人,名叫褻慢,他行事狂妄,都出於驕傲。」凡褻慢的人,都是驕傲的人,輕看別人,以為除己以外,別的人都是算不得什麼。
第二.在箴廿九8:「褻慢人煽惑通城,……」領別人跌倒,犯罪,行種種污穢的事。
第三.賽廿八14,15:「所以你們這些褻慢的人,就是管轄住在耶路撒冷這百姓的,要聽耶和華的話。你們曾說我們與死亡立約,與陰間結盟,敵軍如水漲滿過的時候,必不臨到我們,因我們以謊言為避所,在虛假以下藏身。」褻瀆人不誠實,以謊為避難所,面上戴假面具,口說愛人,心實殺人,故褻慢的人,實在就是假冒為善的人。
故褻慢就是驕傲,煽惑,偽善的意思。
褻慢人的座位,他是崇拜魔鬼,魔鬼和他氣味相投,故亦樂得把最高的地位賜給他。褻慢人的座位,似乎也很安樂,事事如意,凡事得以亨通。但為基督徒的,不可羨慕他的座位,當竭力遠離之,如此必得上帝的賜福。
主耶穌斥責撒但,不肯接受他所給的「高」位,主耶穌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的。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耶和華律法,不單是魔西所傳的律法,乃包括聖經內一切律法和真理。故當多讀聖經,多聽道理,多多思想。這樣的人可比方什麼?可比方一棵樹栽在溪水旁,(不是放在溪水旁)雖在風雨飄搖之秋,仍能根基穩固,屹立不動。並且能按時結果子。
栽在溪水旁,有何所得?得到溪水隨時的灌溉,滋潤。人多讀聖經,思想主的教訓,他將這些教訓存在心中,安慰,愉快,……從此生出,這不是如溪水之滋潤樹木麼?
樹木不止要得水,並須得日光,日光可比方祈禱,面向上帝,虔心祈禱,則上帝之面,有如太陽之光,反照在我們的面上,如此,則可能多結果子。
如何可得多結果子?就是能照詩一1,2,3而行。以下從略,因與結果沒有關係的。
現在請看彼後一8:「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致於閒散不結果子了。」所謂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就是指有以上的八樣──信心,德行,知識,節制,忍耐,虔敬,愛兄弟,愛眾人──若沒有這八樣,就等於眼瞎,只能看見近處,不能看見遠處的。10節說我們能行這幾樣,11節就說我們可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
彼得形容得救,曾用兩個名詞:一是僅僅的得救,一是豐富的得救。想豐富得救,必須有此八樣。此八樣先以信心為根基,根基要穩妥,然後在上面建築諸美德。我們得救,不是靠行為,換言之,不是靠守律法,乃是靠信心,亦就是信靠主耶穌的救恩。聖經說:「凡以行律法為本的,都是被咒詛的。」
我們的好行為,在上帝面前概如破衣服。惟有因信而始稱義,因信而後得救,此乃正宗的福音,若有人不傳這件,那末,他們乃是傳別的福音,而不是傳基督的福音了。約三16:「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這裏不是說守律法,說方言,守安息日,行浸禮……而得永生,乃是說一切信他的,可得永生。或說:雅各謂有信無行,是為死信,這不是與保羅所說的有衝突麼?其實聖經是沒有衝突的,若有人以為聖經有衝突,那就表他確實不明白聖經。信心是根基,行為乃根基上的一種建築。得救,得永生,得稱義,單靠信心。上帝能看出人心中的信德,上帝看人與人看人不同,你心中的信,我看不出,惟上帝可看出;人與神交,有信便可;惟人與人交,則非有行為不可。蓋神可看見人裏面的信,惟人則只見人外面的行為。故保羅所論,是人向神的態度,雅各所論是人向人的態度,所以彼得說:「人有信心,又要加上德行。」
信徒活在世上,是代表我們的主,必須有活的信──好行為,為光為鹽,榮耀我們在天上的父。
「有了德行,又加上知識。」這裏所謂知識,乃指屬靈的知識。我們所知的與世人所知的不同。信徒能知上帝的旨意,未來的事情。……基督徒該有知識,該靈巧像蛇,在世上不要學愚昧的人,要學有智慧的人。雅各在其書信一5:「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上帝,主就必賜給他。」
屬靈的智慧有許多,只講一件最重要的智慧,就是如何可知道上帝的旨意。姑略解答如下:
第一.上帝的旨意。在聖經中已完備地顯明了,凡合上帝旨意,亦必合乎聖經的,反之,凡不合聖經真理的,都不是合乎上帝旨意的。
第二.必須除去自己的私見,然後可能洞悉上帝的旨意。有時我們祈禱說:上帝阿;求你為我們如此如此的成就,我們心中早已有定規,硬要上帝為我們成就,豈知我們心中已有了成見,如此,上帝的旨意,怎能指示我們呢?故此我們要清楚知道上帝的旨意,非先除去自己的成見不可。
同時也要立志願意肯負主的十字架,無論怎樣吃苦,都不懼怕,只求上帝的旨意成就!比方在我們面前展開兩條路,當求主指示當行那條路,自己沒有成見,不先揀定任何一條路,其後主指示的路雖苦雖難,雖有死亡的危險,也得遵行,反之,主不指示的那路,雖安雖樂雖易,也當卻步。
第三.上帝有時用環境暗示我們他的旨意,我七年前心裏很不願意做傳道,倒願意做教員。有人勸我當做傳道,但我心中實不歡喜,且學生也極不喜歡我離開他們。那時候,我不知走那條路才合上帝的旨意,後來蒙主為我預備特殊的環境,使我確知是主的旨意要我們做傳道的工夫,同時心中也充滿了平安喜樂。
第四.要有忍耐的祈禱,要知上帝的旨意,有時不能心急,要用多時考慮,查察,精密的祈禱,然後必能明白上帝的旨意。
我信主後,已得家中多人歸主,惟母親尚不肯歸信,我有十年之久,為母親歸主祈禱。十年的祈禱,實不算多,從前慕勒嘗用五十七年的時候,為他的一位朋友歸主祈禱,迨慕勒氏離世時,那位朋友,還不悔改,直至開追悼慕勒大會時,主席講述慕勤生平,講至他為一友祈禱了五十七年,到離世之日,還未見那位朋友歸主,這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