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教會的恢復和道路

 

【教會恢復的歷史】在兩千年的教會歷史中,幾乎每一個時代,都有一班清心愛主的基督徒,看見神的心意,答應神的呼召,從墮落而變質的基督教組織裏面出來,站在教會原初的樣式和立場上,在他們所身處的時代中,作教會該有的見證(參林後六17~18)。可惜,他們所恢復的教會見證,在性質上並沒有完全,在時間上也未長久維持。通常,僅只恢復了一部分,且又如曇花一現,過不多久就墮落下去了。關於歷代教會的詳細恢復情形,讀者們可以自行參閱《走天路的教會》和《見證的火炬──二千年教會的屬靈歷史》二書。這裏僅就改教運動之後的歷次主要恢復實況,作一摘要的記述:

    ()十六世紀的改教運動:自從馬丁路德發起改教運動,各種更正復原教會團體,紛紛脫離羅馬天主教會,形成了今日絕大多數的基督教公會和宗派,這是更正教的恢復。更正教最大的恢復,就是恢復了聖經的公開,和棄絕了偶像。在此以前,只准聖品階級的人閱讀全本聖經,而僅讓一般信徒閱讀羅馬教會所摘錄的經節。如今,不僅熟悉拉丁文的人可以自由閱讀聖經,且因翻成德文、英文、法文等各國文字,一般信徒皆能夠從神的話中得到亮光。再者,從前在羅馬天主教中充滿了偶像,如今在更正教中,不容易找到物質的偶像。然而,更正教的各公會宗派,並未斷絕與世界的聯結(如:國立教會),也未去掉居間階級(如:聖品階級和牧師制度),更未廢除人為的統一組織(如:公會總會)。此外,在更正教裏面,雖然棄絕了物質的偶像,但仍有許多無形的偶像,並且由此引進了更多的分裂,至今已達數千個公會和宗派組織。

    ()十八世紀的摩爾維亞弟兄運動:改教運動過了約二百年,一批摩爾維亞(Moravianism)的弟兄們,因受逼迫而避難,幸得新生鐸夫男爵(Zinzendorf)收容,後來他自己成了他們的領袖,帶進了基督教大復興。摩爾維亞的弟兄運動,幾乎把更正教所有的缺點都改過來了,例如:他們與世界斷絕關係,不再與政治發生牽連;他們輕看階級,專一注重彼此作弟兄的交通配搭;他們棄掉形式上的組織,沒有總會、分會之類人為的統一;他們曾盡力放下道理上不同的見解,轉而注重那些相同的點。摩爾維亞弟兄們非常重視敬虔和宣教,據說現今在德國、英國、美國仍有一些摩爾維亞教會,不過人數並不多。

    ()十九世紀的弟兄會運動:摩爾維亞運動之後約過了一百年,在英國開始了所謂「弟兄會」(Brethren)運動。弟兄會的產生,正是應驗了主在啟示錄第三章對非拉鐵非教會的預言,他們特別注重弟兄們間的相愛和交通(「非拉鐵非」的字意是「弟兄相愛」);他們特別強調遵守主的話(參啟三8),因此許多聖經裏面的亮光,是被他們解開而傳給我們的;他們也沒有棄絕主的名(參啟三8),因此不肯給他們自己的聚會起甚麼名字,「弟兄會」是外人根據他們的特點來稱呼他們的。他們開頭時是從各公會、宗派脫離出來,竭力要維持教會合一的見證。然而不到幾十年的好光景,在他們中間就因為「接納」的問題,而分成了「閉關弟兄會」(Exclusive Brethren)和「公開弟兄會」(Open Brethren)兩派。從此,他們再也不曾恢復到開始時的那個高水準了。

    ()二十世紀的小群運動:弟兄會運動之後又過了約一百年,在倪柝聲弟兄的倡導下,中國和南洋各地興起了「地方教會」的見證。開始時,他們單純地效法聖經裏面初期教會的榜樣,站在地方合一的立場上,作教會合一的見證。由於他們迅速廣佈遠東各地,他們中間的聖經亮光和屬靈水準引起基督教界的相當注目,遂被稱為「小群」。可惜,這運動也僅維持了幾十年的好光景,就被接續的領導人蓄意組織化、集權化,變成有「地方教會」之名,而無「地方教會」之實。因此被許多基督教人士批評為:沒有宗派之名的宗派,比一般宗派還更有宗派心。

 

【主所啟示的教會道路】在啟示錄二至三章裏,神從小亞細亞眾多教會當中,特別揀選出七個教會來,豫言教會的道路在地上到底怎樣。神在這裏給我們看見,二千年來,甚麼種的教會是祂所定罪的,在甚麼種的教會裏是祂所喜歡的。

    第一個教會是以弗所,乃是指第一世紀末了時候的教會。第二個教會是士每拿,乃是指第二世紀到第四世紀初的教會,受到羅馬帝國十次大逼迫。第三個教會是別迦摩,是指主後三百十三年,康士坦丁起首接受基督教作國教那一段時候的教會。

    這七個教會當中,頭三個教會都已經過去了,而末了的四個教會都已經一個接一個的產生,都同時在地上存在。頭三個教會沒有主再來的應許,後四個教會有主再來的應許(參啟二25;三31121),可見後四個教會要繼續存在直到主耶穌再來。我們要從這四個裏揀選教會。

 

    ()推雅推喇預表羅馬天主教:推雅推喇的字意是高樓或高塔,預表羅馬天主教,她與世界聯合,結果使教會在世界裏得著高的地位。

    聖經把女先知耶洗別拿來代表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的難處是在於耶洗別的教訓。耶洗別的教訓有兩個特點:一個是行姦淫,一個吃祭偶像之物,就是拜偶像(參啟二20)

    姦淫,在聖經裏的意思,就是混亂。人混亂就犯姦淫。羅馬天主教和世界混亂,把異教徒的節日和敬拜方式引進教會中,造成極大的混亂。他們不只是混亂,神還指責他們拜偶像。在羅馬天主教裏,人拜十字架,拜主耶穌的像,拜馬利亞的像;彼得、保羅等使徒,以及歷世歷代受苦、殉道的信徒,都為他們作偶像來敬拜。還不止,許多殉道者的骸骨,也是他們敬拜的對象。在羅馬天主教裏,完全充滿了偶像。

    由此可見,羅馬天主教乃是神所定罪的教會。神不悅納人在羅馬天主教裏(參啟十八4)。我們作神兒女的人,不能跟從羅馬天主教。

 

    ()撒狄預表更正教:撒狄是「恢復」的意思,她代表繼羅馬天主教之後所有的更正教。撒狄也是被神責備的教會。撒狄的特點就是說,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當路德改教的時候,有許多政權,趁機利用改教來達到他們政治的企圖,擺脫羅馬天主教的轄管,結果有所謂的國立教會產生。世界和教會混在一起,信的和不信的調和在一起。所以說,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這是更正教的特點和光景。

    但是這並不攔阻在更正教裏出來許多有名的、為神所用的屬靈大漢,但都是單獨的,不是團體的。所以主說:「然而在撒狄,你還有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啟三4)。更正教起頭的歷史,乃是國立教會;後來有許多異議者(Dissenters),覺得國立教會不對,乃有私立教會的興起。一班一班的人,因著看見某些特別的真理而分開,設立了所謂的獨立教會。在更正教的歷史中,一個獨立的教會興起,大體上是第一代充滿了祝福,第二代就起首組織,第三代就墮落了。更正教全部的歷史就是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一直在生和死的分界上。有活過來,又有死。主勸告撒狄教會裏的人說:「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啟三3),就是要他們持守起初所得的亮光,避免重蹈歷史上前人的覆轍,將活的生機體變成僵死的組織。

 

    ()非拉鐵非預表弟兄相愛的教會:非拉鐵非的意思是「弟兄相愛」,她預表從死亡的更正教裏出來,只站在身體的地位上,彼此有愛的交通的教會。主對這樣的教會,只有稱讚,沒有責備。

    非拉鐵非的第一個特點,就是他們遵守主的命令(參啟三8)。在這裏有一班人完全回到主的話語裏去,在他們中間沒有任何信條、道理、遺傳,只有話語。神在他們中間把話解開。在教會歷史裏,只有在非拉鐵非裏面,神的話得著了當得的地位。非拉鐵非的第二個特點,就是他們不棄絕主的名。歷世歷代以來,人注重信徒、道理、國家的名字。但非拉鐵非把路德、衛斯理、浸信等所有的名字都去掉,只高舉基督的名。

    主對七個教會都有得勝者的應許,但須要他們能勝過所處教會的難處,纔算是得勝者。惟獨非拉鐵非的得勝者,沒有甚麼東西需要特別得勝的,主對他們只有一個要求,就是要「持守你所有的」(啟三11)

 

    ()老底嘉預表眾人意見的教會:老底嘉的字意是「眾人的意見」。甚麼時候弟兄相愛一沒有,身體的關係一取消,生命上的來往一失去,所剩下的,就是大家的意見。

    老底嘉的特點,就是不冷不熱,而在主面前有屬靈的驕傲。這些屬靈的驕傲,是從已往的歷史來的。他們記得那一個歷史,而今天卻失去了那一個實際。只有一班人,能誇口他們的富足,就是失去生命的非拉鐵非。我們如果要繼續在非拉鐵非的道路上,就得學習在神面前謙卑。活在主面前的人,不覺得自己是富足的。驕傲的結果,就是不冷不熱。老底嘉,就是說起來樣樣都知道,事實上沒有一樣是熱切的。

 

【要為自己挑選教會的道路】今天在地上有四種的教會,這四種的教會要一直繼續到主耶穌再來。每一個神的兒女,都得挑選自己教會的道路。主所定規教會的道路只有一個,就是非拉鐵非。要走在這一條道路上。我們要學習站在非拉鐵非的地位上。總是遵守主的話,不棄絕主的名。但千萬不要驕傲,不要在羅馬天主教、在更正教各宗派面前驕傲。走非拉鐵非的路,最大的試探是驕傲。一驕傲,馬上就落到老底嘉去。跟從主的人,沒有驕傲。驕傲的人,就被主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