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七講  詩歌書——屬天生命的經歷

 

    今天我們開始來看詩歌書,雖然七月的時候和弟兄姊妹提到,或者我們再補一補歷史書裏面的話。後來我想了一下,還是不要補了,因為弟兄姊妹你自己會抓住那條線,自己去尋找的時候,聖靈向我們講的話,比任何一個人講的話更好,並且我們自己實際下過一番工夫,我們的領受會比在任何一個地方得的領受都豐富,都實際。所以今天開始的時候,我們就不再理會歷史書了。我們今天就開始從詩歌書有一個概略的瞭解。

    弟兄姊妹在手頭上都有一份講義,你可以知道,從“約伯記”一直到“雅歌書”,這五本書籠統的給我們稱為詩歌書。其實為什麼我會說它是籠統呢?原因是在詩歌書裏不盡是詩歌,因為在“約伯記”裏,開始和結尾是散文,但是大部分的“約伯記”是詩歌,而另外 “耶利米哀歌”也稱為詩歌,但一般讀經的人是把它歸人“耶利米書”後面,作為一個附錄,所以沒有把它歸人詩歌書。由於這個原因,我說籠統的來講,這五本書稱為詩歌書,因為在這五本書裏,它們最主要的絕大部分是以詩歌的體裁來發表屬靈的感覺。

    提到詩歌書,我們讀下去的時候,好像沒有發覺有詩歌的味道,不像我們讀起唐詩來,“床前明月光”,跟著有韻、有各樣的東西。又不像西洋的詩歌,因為西洋的詩歌也都是講押韻的。但是我們讀聖經裏的詩歌,我們不太發覺有這類的情形,我們反而覺得散文的情形還高些,甚至連詩篇我們也似乎覺得像散文。當然我們有這個感覺是不希奇,因為以色列人的詩歌的體裁是與東西方詩歌的體裁不同,它不講究押韻,它們大體上有些似我們中國過去的駢體文,是對偶對偶的句子出現,或者你用中國人的對聯的觀念來看以色列的詩歌還比較接近,但它又不完全像中國的對聯一樣。中國人的對聯上下聯相對的,但是以色列人的詩歌是不相對的,但無論如何它一定是偶句,可能兩句是相反的,或者是相反的意義,或者是相同的意義用別一個方法來表達。他們詩歌的體裁是這個樣子,所以我們讀起來好像不太覺得是詩歌,當然以色列人的詩歌的體裁不單單只是限於對偶,我不知道以前宋尚節弟兄發明一種讀經法,叫做對偶讀經,新約與舊約是章與章、節與節是相對的,他們叫作轉輪子的讀經法,他這個概念不知道會不會是從讀舊約詩歌書裏引伸出來的,不過舊約的詩歌書的確是這樣對偶的方式擺出來,不過把新約和舊約對偶來讀好像是有些牽強。

    回到詩歌書裏來看,我們注意到在詩歌書裏,不是說到任何的歷史,但也包括了一點歷史;詩歌書也不是發表真理和啟示。正因為是這樣,所以我們讀詩歌書的時候,我們的心情是會比較複雜一點,但這個複雜並不是因為裏面的內容多姿多采,而是在詩歌書把我們的屬靈感情引了出來。弟兄姊妹必須瞭解,詩歌書不是隨便好像我們今天學吟詩作對那樣,作一、二首詩,因為詩歌書實在除了好像一些文人寫作要有靈感的那個靈感以外,也要看見是聖靈在運行,把神的心意透過他們來表達。

    我們曉得整個詩歌書裏,所有的經歷都跟難處有相當的關連。你讀“約伯記”,從頭到末了幾乎都是難處;你讀“詩篇”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在歎息,有些是人與人之間的難處,有些是以色列民族被擄到外邦,他們在外邦受人欺壓的那種難處,有一些是心中很愛慕要見神的面,但在舊約裏總是有限制,因為他們必須要到聖殿,只是環境使他們沒有辦法去聖殿,所以只能有一個很深的愛慕壓在心思裏,他們沒有辦法能夠面對面的在神的面前表達他們那份愛慕,聖靈就用著他們的經歷來發表他們的感覺。所以詩歌書常常引起我們共鳴的原因就是說,因為詩歌書裏所發表的感情,常常就是我們在神面前那份屬靈的感情,他們的感覺也就是我們的感覺,他們的歎息也會是我們的歎息,他們的等待也會是我們的等待。

    正因為這樣,詩歌書好像和我們整個生命聯結起來。比方說,我們落在極大極大的艱困裏的時候,你讀到詩篇裏大衛的話,“我若不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就早已喪膽了。”你裏面就有一點光,現在我真好像是四面受敵,但是因為我能夠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不需要等我死了,或者我復活了纔可以見耶和華的面,現在神就能夠在我活著的時候作我的扶持,你就從幾乎要喪膽的情形底下蘇醒過來。

    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神,在詩歌書裏,過去聖徒們所發表的感覺,今天在我們裏面產生共鳴。或者說,我們也經過其他的難處,好像六十六篇裏所提到的,“祂使人坐車軋我們的頭,祂叫我們進入網羅,祂叫我們經過水火,”但是結果或者是目的,是“要叫我們進入豐富之地”。我們讀到這類詩歌的時候,我們不單是看到我的結局,是要進入豐富之地,你實在也很容易摸到屬靈感覺的發表,你好容易碰到屬靈感情的傾注。譬如說,“神啊,我渴慕你如同鹿渴慕溪水,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的心渴慕你。”這一個渴慕,有時實在是把我們裏面的感覺引了出來。有時會有各種各樣的情形,叫我們裏面的愛慕沒有出路,我們感覺工作太忙,我們身體上的疲倦,或是因著各種各樣的原因,你沒有辦法能夠很安靜的與主面對面,但你裏面實在有一個這樣的感覺,好深好深的在愛慕主。你從來不知道鹿渴慕溪水的滋味是怎樣的,但你裏面有一個感覺,那個感覺只要有一個時間、有一個機會,能夠叫我見主的面,我就抓住那個時間、抓住那個機會來同主面對面。有人說鹿的鼻子是很敏銳的,它們去尋水的時候,抬起頭來用鼻子嗅一下,就知道哪里有水了。不知道它的感覺是怎麼來的,但對水的感覺很靈敏,鹿渴慕溪水,鹿已經乾渴到這個地步,對水的尋找就很迫切。

    有時我們裏面屬靈的感覺實在如同當日的人所經過的那樣,又比方說,“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我的骨頭枯乾,我裏面就滿了唉亨,”弟兄姊妹,這也是我們屬靈上的經歷,引起我們的共鳴。在主的面前一直拒絕向主降服下來的時候,那個結果,就叫我這個人越來越枯乾,越過越受壓。弟兄姊妹,在詩歌書裏,無論你看哪個地方,你都能夠碰到你生命感覺裏的反應。

    為什麼在聖經裏會擺下一部份的經文給稱為詩歌書呢?我個人有兩方面的領會,先講頭一方面的,到結尾的時候再講另一方面。頭一方面,我們說,因為詩歌書裏絕大部份是生命的經歷的發表,這一個發表是把我們帶回到神面前,一面享用神,一面讚美敬拜神。正因為是這樣,所以在詩歌書裏很多是禱告,特別是詩篇。在這些禱告裏,你真真實實看到、感覺得到我們生命裏的呼吸。他們在主面前的仰望,儘管我們在讀經以前,我們沒有那種心思,只是你讀到那裏,你的心思就被帶出來。

    比方說上行詩,“人對我說,我們到耶和華的殿去,”那又怎樣?他就在那裏說,“我就歡喜。”弟兄姊妹,這豈不是我們經歷上的反應?你要帶一個人去信主,他一直不肯去,等到有一天,他說“我要去”,你當時的感覺是怎樣?或者一個弟兄或姊妹,落在軟弱的捆綁裏,你說,多日的禱告好像見不到釋放,等到有一天,你看到這個弟兄或姊妹整個人釋放了,在主面前有很大的恢復,整個人好像被提到天上一樣。在那時,你讀到“人對我說,我們到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弟兄姊妹,這實在是我們經歷裏的一種共鳴。

    在整本詩歌書裏,我們隨時隨刻碰到屬靈的經歷,這些屬靈的經歷都是從前的聖徒們和現今的我們所共有的,最低限度在原則上是這樣。所以我們讀詩歌書的時候,我們不要好像讀歷史書那樣,去尋求那件事的起因、發展和結果。你又不要去尋找真理完整的啟示,如果你好像讀歷史書或者讀新約的書信那樣去讀詩歌書,雖然我不敢說你會失望,但你總會覺得不夠滿足,因為詩歌書不是供給我們那一部份的。因此我們讀詩歌書的時候,我們很著重的乃是我們在其中去感覺屬靈生命的學習。特別是在詩歌書裏的那些禱告,來帶動我們在主面前的禱告的操練。

    約伯記的信息

    我們開始將這五卷詩歌書大概來看一看,的確我們要很精簡的來看。第一卷叫“約伯記”,約伯的意思就是遭逼迫的意思,或者是苦害的意思。“約伯記”這名字好像就把這本書表面的內容說了出來,我們好多時讀“約伯記”的時候,我們不太留意到“約伯記”向我們所發表的事物是什麼,我們只記得“約伯記”是一卷受苦的書。我們最容易留下的印象,乃是經過受苦得到神很大的祝福。因為頭一章你看到約伯是很豐足的,接著他就受很多的難處,家破人亡,但到了最後,神的祝福就很豐富的,加倍又加倍的臨到他。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一頭一尾,至於當中的過程,弟兄姊妹,我們承認,我們一般讀“約伯記”的時候,總覺得有些煩,第一方面說它零碎,第二方面你又說它深奧,所以我們對“約伯記”中間的那部份,總是沒有什麼印象留下來。正因為沒有什麼印象留下來,究竟“約伯記”向我們發表什麼信息,我們就不太瞭解。所以一提到“約伯記”,我們立刻就覺得是一個人受苦的經歷,或者是十字架的原則。

    不錯,我們這樣去理解也不會離題太遠,但“約伯記”的主題,實在是要叫我們看到一件事,乃是要叫我們越過苦難的表面,去留意神的子民遭遇難處的原因,因為這種情形是我們這班跟隨主的人常會碰到的。在一般人的心思裏,好像敬拜事奉神是為著要得福氣,而且得的福氣是今生眼見的,如果今天我敬畏神,而我好像得不到屬地的福,我們心思裏就起了疑惑。這是一般人都會發生的事,我們也常常會在這種情緒的下面掙紮。但“約伯記”不但叫我們看到一些事是怎樣發生,而且叫我們留意到那些事發生的屬靈原因,它解答了在人的心思裏長期困擾人的問題,就是“為什麼神的子民會受苦?”

    簡單的來說,肯定是人在神面前有些事過不去,所以神對付他。當然會有這種情形,在“約伯記”裏也很明顯給我們看到這種情形,但這不是唯一的情形。正因為不是唯一的情形,所以在“約伯記”裏就發生很多的曲折。因為在人的心思裏,的確很難想像這樣的一件事,如果一個人敬畏神,而得不到祝福,甚至一個越敬畏神的人,越是多有難處的時候,我們就想不通了,我們沒有辦法能夠接受這種情形。

    敬畏神的人受難處的原因

    “約伯記”是這樣的告訴我們,為什麼神的子民會受難處,為什麼越敬畏神的人,越多有難處。弟兄姊妹,這個是“約伯記”裏一個非常明確的主題,為什麼神的兒女會受難處呢?在“約伯記”裏就提出了三種一般的情形。頭一種是撒但的攻擊,在“約伯記”第一章裏很顯然給我們看到,整個約伯的經歷的起頭,是由於撒但的控告而引發約伯一連串的經歷。當然弟兄姊妹你懂得,如果我們這個人在神面前活得差勁,撒但就不會控告我們。撒但所以要控告我們,就是因為我們在神面前不一定是活得最好,但總是活得對,你一活得對的時候,撒但就要來對付你。這個就是“約伯記”的第一件事,給我們看到跟隨主的人會受難處的頭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因著罪所引發的神的管教和懲治。這一個主張很顯然是透過約伯的三個朋友,以利法、比勒達、瑣法這三個人所發表的見解。這個見解對不對呢?等一下我再和弟兄姊妹來看,無論如何,他們三個人的共同主張是發生難處的一種原因,但正如撒但的控告不是唯一的原因一樣。這三個人的主張也不是神兒女們有難處唯一的原因。

    第三個原因就是神給人的試煉,或者說是神給人的造就。這是以後出來的以利戶的見解,這個也對,但也不是唯一的原因。比如神要亞伯拉罕獻以撒,這個是神要給亞伯拉罕的試驗,要提高他。所有的難處,如果你準確的經過,就一定有被提高的成份。但是難處的起因不一定是神要將你提高,這些是我們一般所見到的發生難處的三個原因。

    弟兄姊妹,你讀“約伯記”的時候,好容易看得到這三個原因,因為在第一章你就看到撒但的控告。然後跟著約伯落在難處裏,那三個朋友一起出現,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像連珠炮般的, “你是犯罪,你犯罪,你犯罪。”越來越利害的說話,“如果你不是犯罪,為什麼你敬畏神,神會這樣對付你?”弟兄姊妹,這個是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一切的事情,一碰就是犯罪和管教。當然我們會有這個可能,但是因為它不是唯一的原因,所以我們不能絕對地下結論。

    但在約伯的身上,好希奇,你留意到神所作的似乎是越過這種主張,雖然有撒但攻擊的成份,雖然有罪的管教的可能性,雖然也有神給人試驗的成份,但是神這一次在約伯身上允許難處來到,目的都不是上面那三種原因,那是什麼呢?就是神要藉著約伯向所有的人顯明神的自己。

    弟兄姊妹你留意,約伯在整個過程裏,他一直覺得,我沒有任何的過失,不管那班人怎樣說我犯罪,我實在是沒有任何的過失,我在神面前是清白的,甚至他的太太對他說,“你說你敬畏神,神卻不祝福你,你死了去吧!”但在約伯裏面,他一直覺得不是那一回事。所以在約伯的身上就發生一個受冤屈的感覺,因為約伯當時所受的痛苦實在是人很難承擔的,全身長滿了瘡,兒女在一夜之間全沒有了,財產也在一夜之間全沒有了,最親近的太太都不同情,甚至他不能留在家裏,只好跑列外面曠野和山洞坐在爐灰裏。

    那三個人來了,他們不是為安慰他來的,而是好像讓他給一刀一刀的割下去。所以他覺得自己受到很多的冤屈,所以他咒詛他的生日,他說,“我不生下來倒好。”這是約伯個人的情緒。弟兄姊妹你留意,整個約伯的問題是怎樣去解決?三個朋友的責備沒有發生功效。弟兄姊妹,我似乎一直講這個結論,但你瞭解這件事以後,你再讀“約伯記”,你就會留意到這個情形,但是卻摸不到約伯的痛處。

    以利戶所提的話是比那三個朋友的高,對神的作為認識也比那三個朋友深,但是也沒有摸到約伯的痛處,待會我將那三個人和這個人所提的,輕輕的提一提。

    神向人(約伯)發的問題

    弟兄姊妹你會瞭解,解決約伯問題的方法在哪里呢?就是神向約伯所問的兩句話。弟兄姊妹,我們回到“約伯記”最末了那裏,你留意,神問了約伯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就打中了約伯。我們留意,在三十八章開始,神對約伯發了許多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神對約伯說,“你知道不知道我是誰?”好像在三十八章一開始的時候就提出了,“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不明,你要如勇士束腰。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里呢?你若有聰明,只管說吧,你若曉得就說,是誰定地的尺度?是誰把準繩拉在其上?地的根基安置在何處?地的角石是誰安放的?那時晨星一同歌唱,神的眾子也都歡呼,海水沖出,如出胎胞。那時誰將他關閉呢?”底下還有很多的話,但歸納起來,就是說,你知不知道我是誰?神是誰是第一個問題。

    然後我們看第四十章,耶和華又對約伯說,“強辯的豈可與全能者爭論麼?與神辯駁的,可以回答這些罷?”在這裏你看到,神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你究竟是和誰說話?這兩個問題在約伯裏面發出了光。在四十二章第一節裏,“約伯回答耶和華說,我知道他萬事都能作,他的旨意不能攔阻,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他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他聽我,我要說話,我問他,求他指示我。我從前風聞有祂,現在親眼看見祂,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這一段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但弟兄姊妹留意,當神給約伯的那兩個問題在約伯心思裏發出光來,在約伯裏面所解不開的結,就因著這個光解開了。神是萬有的主,神有權柄作任何的事,神作的一切事,是根據最美的旨意作出來。這個光在約伯裏面一發出來,約伯的難處就完結了。

    屬靈的難處是從裏面先解決

    弟兄姊妹,我們看“約伯記”的時候,我們常常是太注意約伯外面的難處,而少留意約伯裏面的難處。約伯外面的難處就是不夠認識也不瞭解神,約伯裏面的難處就是不知道神為什麼會這樣作,所以對神產生一些埋怨,他也不敢作聲,他產生對自己的失望,但也不敢有任何的退後。弟兄姊妹,這是好痛苦的,的確很痛苦,我們在主的光裏面留意,約伯的難處是怎樣解決的呢?是裏面的難處解決了,外面的難處就沒有了,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在“約伯記”裏面,我剛才說,神在約伯身上所要作的,是為了顯明自己,叫人能夠準確的去認識,更加認識到人是沒有什麼可誇的,唯獨神是萬有的主,而且是各樣祝福的源頭。由於這樣的原因,從追求享用恩賜轉移去追求得著賜恩的主。

    “約伯記”講得太多了,不過有幾件事情,在講義裏我列了出來,流覽一下都是有點好處,在第一頁底下我們提到一些事情要留心的,第一件事是神的兒女的生活和神榮耀的彰顯有直接的關係,你留意到撒但在神面前控告約伯那一件事,你就可以知道了。第二件事與第一件事是有關聯的,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屬靈的事實,撒但不住的在神面前控告神的子民。第三點我們要留心的,一般人對苦難的見解,都以為是罪的結果,那三個朋友的言論就具備代表性,三個人的言論是怎樣呢?第一個小點,以利法是以他自己所有超然的經歷作根據,所以有人說,以利法是靈恩派。在第四章裏他講到,他遇到一個靈,結果他就毛骨悚然,他就根據這一個超然的經歷來肯定,就說“約伯你犯罪,你應該謙卑去認罪,因為你不謙卑認罪,你就一直落在神的擊打裏”。弟兄姊妹,這個是非常容易有的反應,不少人是根據個人的經歷去判斷神在另一個人身上作工的過程,但這說法碰不到約伯。

    第二個朋友比勒達,他是用一般人的智慧來作根據,在第八章和十三章裏,你可以留意到,他按著人的智慧,人的知識和人的見解來衡量約伯,“如果你在神面前是對的,神為什麼會這樣對付你,一個敬虔的人不會有難處的。”這個是人用知識和智慧的分析,所以仍然是說,你在神面前不夠敬虔。末了是所法尼,這個人比較年青一點,講的話很火爆,很厲害,一口就咬定,“你是犯罪,你根本就不講理由,總而言之,你是犯罪。”弟兄姊妹,這個就是一般人很容易發生的一種情形,很簡單的把所有的難處都歸在罪的結果。但我們留意到了最末的時候,神在旋風裏講話,就說這三個人都是愚昧的,叫約伯告訴他們,快些去認罪、悔改,獻祭,如果不這樣作,神就對付他們。雖然他們的心思是對,但是這樣片面咬定一件事的時候,結果造成神的旨意不明,神在這一點就對他們有個追討,將神的旨意弄到不清不楚,神就要追討他們。

    我們在神的面前,從“約伯記”裏應當學到一些功課。第四,以利戶的見解是比較高一點,也都認識神會用難處來造就人,但那個著重點只是在造就人這一點,是以人為主題,但是他也沒有否認約伯是有犯罪的可能,所以他也勸約伯,“你還是認罪吧,不過神也會透過一些難處來造就你,神把難處給你的時候,難處當中都是帶著恩典的,因為神的心意要在難處裏造就人。”我們列了一些經文,弟兄姊妹,你查看的時候,看他是怎樣個講法。

    你必須注意一樣東西,神在約伯裏面要顯明自己,那個出發點是神自己的彰顯,而以利戶的見解是以人為出發點,差別就在這個地方,雖然在難處裏面人可以得到造就,但人得到造就是人享用神,“約伯記”裏,神所要作的是把自己顯出來。所以我們留意到第五節,很多時候,人在那裏紛紛議論,神就不作聲,神就靜默在那裏看,等到人的話講盡了,神一講話的時候,就把人帶到一個這樣的光景,認識人的自己,然後進一步去認識神的自己。這樣就正如剛才我們所提到“約伯記”最後的一段,神叫那些在難處裏昏暗的人完全得蘇醒,這是“約伯記”整個主題的內容。

    因為是透過他們一個一個人講,辯論,辯論,裏面有很多複雜的事,裏面提到很多天文地理的事,常常是那些事把我們的心攪亂了,我們好像不知道怎樣讀“約伯記”。但弟兄姊妹你注意,你不要理會它裏面講的一切是什麼,你只要記得詩歌書有一個特色,就是常常用一些比方來表達他所要講的東西,他講了很多的話,但加起來只是要表達那一件事。你能不能把鱷魚鉤上來,你知不知道那個參商二星分開有多遠,我們都不知這些事。弟兄姊妹,你不要給這一類事情來攪擾我們讀經的心思,如果我們能夠掌握住那幾個人發言的理論基礎,你就可以體會得到整個“約伯記”的發展。但重要的是從“約伯記”裏看見神的信息。

    帶領人進入主聖所的詩篇

    我們接著下去要看“詩篇”,“詩篇”是很多人寫出來,經長時間的編輯而成。我們日常讀經的時候,我不太注意寫作的人是誰,因為我一直認定在寫作的人的背後,是聖靈的管理,所以誰來執筆並不是大問題。我們覺得很希奇的一件事,五卷的詩歌書,有一些很特殊的情況,“約伯記”好像是叫我們看到一個人被帶入神的學校裏去受教育。然後接下來,就是“詩篇”,講到人在接受的教育以後,就認識了神。因為認識神的緣故,就愛慕要進入至聖所去仰望神,這個就是“詩篇”。

   “詩篇”裏有一件特別的事,由第一篇一直串到一百五十篇。在“詩篇”裏好像是愛慕進入至聖所的經歷,到了至聖所和神有交通,在禱告,在仰望等候神的情形下,享用安息。在享用安息的經歷裏,進入讚美和敬拜。弟兄姊妹,你看“詩篇”分成五卷,但在這五卷裏,你很顯然看到那個次序。我們留意,那五個次序是一卷比一捲進深下去的。

  個人在難處中尋求神

  我起初想寫下來,但後來,弟兄姊妹你們手上有聖經,可以一卷一卷的翻,你就會留意到的,所以我就沒有寫下來。你可以很清楚的留意到,第一卷的詩篇一開始就講到一個人在神面前正常生活的光景,然後第二篇,第三篇你就開始看到一個尋求神的人有了難處,而有難處的原因,是因為外面的誘惑和反對,所以過往很多讀聖經的人,他們將這五卷與摩西五卷來相對,他們說,第一卷就是“創世記”,第二卷就是“出埃及記”,這樣來相對,也有一點理由,因為那是生命的經歷,摩西五經也是生命的經歷,所以如果說講五經和詩篇五卷來比較,我們會發覺很相近,原因就在這裏。

  然後你就會發現,在第一卷裏面,是非常多個人的難處,在個人的難處裏,人對有一些的仰望和等候,但不像第二卷。

  團體在難處中對神的仰望

到了第二卷的時候,難處是很深的,很強的,似乎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而且發展到眾人的問題。所以在那個時候,你看到那個仰望是特別的劇烈,在那卷詩篇裏,你特別看到人對神的仰望與等候,盼望神的拯救是非常突出的。弟兄姊妹你留意,詩篇的第二卷是從四十二篇開始,四十二篇一開始就是,你看得到很有可能,這是被擄期的詩篇,被擄時間寫出來的詩篇,你稍微留意下去就可以看到,第三節,“我幾時得朝見神呢?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的對我說,你的神在哪里呢?我從前與眾人同往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神的殿裏,大家守節,我追想這些事,我的心極其悲傷。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應當仰望神。”然後你接著往下看的時候,第六節,“我的神阿,我的心在我裏面憂悶,所以我從約但地,從黑門嶺,從米薩山紀念你。”你留意當時他所站的地位,就是在迦南地的北邊,是不是在巴比倫,還是在什麼地方?總而言之,當時是在被擄的地方,這樣來看耶路撒冷。

    所以從第二卷裏,你好容易看見,那個難處是擴大到不單只是個人,而且是成為全體性的。但從其中看到一件事,他們在那裏有個等候,等候神來作拯救,等候神來作他們的安慰,等候神作他們的恢復。在第二卷裏,這種情形是非常突出的。

    心思到了至聖所

    到了第三卷,你就留意到,人的心思是進到至聖所裏去了,在那裏好像是有與神面對面的經歷。第三卷的詩篇不多,第三卷是最短的,但是那裏特別顯明人好像到不了至聖所,但他們的心思卻是到了至聖所。好像“在天我還有誰?在地我也無所愛。”在這些詩篇裏,你留意到,他們的心思是到了至聖所。

    但到了第四卷,光景是很可憐,從九十篇開始,摩西寫的九十篇詩篇,弟兄姊妹大家都記得,“我們一生的年日,好像一聲歎息,如飛而過,神阿,他要教導我們如何數算自己的日子”,末了的時候,就說,“神阿,祂要堅立祂手裏的工作。”好像帶出了一個這樣的起頭,然後在九十篇以後,你繼續看下去,你會看到,真是好像“民數記”一樣,在曠野裏飄流、等候神的安息。整個的第四卷,你可以發現到這個情形,所以人家說,那是和“民數記”差不多。

    然後是第五卷,高舉神的話,愛慕去敬拜神,把完美的讚美獻給神。弟兄姊妹,你可以看到屬靈生命的發展是這樣的。一百十九篇很突出的高舉神的話,到了一百二十幾篇的上行詩,人就愛慕敬拜神,最後那是完全的讚美。

    該留心的幾點

    弟兄姊妹,我特別要指出這樣的事,你留意到,每一篇詩篇是獨立的,但它有它的整個的啟示在那裏,一些詩篇是有標題或註解,因為有一些不是那麼重要,我就不提了,但有一些我要提一提,因為它是在我們讀詩篇的時候,幫助我們瞭解更多。

    因為詩篇是能夠唱的,他們在聖殿裏面是唱詩篇,它們是有調的,用女音、用高音來唱,調用流離歌,用很悲壯的調子來唱,這一類我也不提了。我要提的,在這裏寫了幾個,第一個是“細拉”,細拉的意思好像是一個休止符,它不是告訴你停一拍或兩拍,可能停十拍、二十拍,它就是間歇的休止符,我們讀的時候,我們要跟著當日聖靈的引導來進入那篇詩的話裏。在“細拉”那個地方,你停下來,把上面讀過的來默想一下,你會發現那個“細拉”的作用,是非常非常緊要的。

    我們讀詩篇要留意的另外一個詞是“上行詩”,上行詩是以色列人去耶路撒冷上聖殿的時候,沿著聖殿的石階上行所唱的詩歌。他們每年有三段節期,七個節期都包括在裏面。一年三次要去耶路撒冷,不管他們從哪一個地方去,他們去過節的時候,就一邊行,一邊唱。我們瞭解上行詩的功用,你讀上行詩的時候,你就會瞭解,譬如說,“我要向山舉目,我的説明從何而來,我的説明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人到耶路撒冷,已經上錫安山的時候唱的,是也不希奇,怎樣向山舉日呢?因為聖殿在那裏,神的居所在那裏,我向著那裏,我的幫助在那裏而來,我的幫助是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向上看到的是聖殿,再往上就是高天。

  弟兄姊妹你留意到上行詩的功用,你讀下去的時候,你會瞭解得到生命裏面的感覺。又譬如說,或者他們在路上走,他們心裏就已經湧起那個感覺,“坐在天上的主啊,我要向祂舉目,僕人怎樣注視主人的手,使女怎樣注意主母的手,我也一樣去注意祂的手。”弟兄姊妹,你懂得當他們去朝見神的時候,他們是帶著這樣的心情來唱這些詩篇。我們瞭解到這一點,我們讀上行詩,很容易把我們要朝見神,要見神的面那個要求都引了出來。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我特別提出這個上行詩,是叫弟兄姊妹瞭解詩篇的功用。

    詩篇雖然是舊約的經卷,正如我們一開始就提到,詩歌書特別是詩篇,因為是生命經歷的發表,所以和我們在新約裏的人仍然有很緊密的關係。你讀到他們的歎息的時候,你會體會到那個歎息都在我們裏面;你讀到他們歡樂的時候,你也看到歡樂在我們裏面;你讀到他們的仰望和等候,那仰望和等候也是在我們裏面;你留意到他們的蘇醒和讚美,那也都是我們今天所要的蘇醒和讚美。所以我們說,特別是在詩篇裏,很容易叫我們發生生命的共鳴。我們常常提醒弟兄姊妹,要學習禱告,就從詩篇裏面開始去學習,是最容易把我們帶上主的路。

    彌賽亞的詩篇

    在詩篇裏,有歷史,也有真理的啟示,有豫言。不過其中特別需要我們從詩篇裏注意的,就是那些稱為彌賽亞的詩篇,就是關乎我們的主的啟示的一些詩篇。在這些稱為彌賽亞的詩篇裏,全是生命的感覺和真理的啟示完全調和在一起的。你可以瞭解得到,裏面所提及的經歷,並不是當時寫詩的人的經歷,也不是他們的環境,但他們有類似的情形,聖靈就把基督的感覺放在他們裏面,透過他們來發表。比方很簡單的來說,二十二篇是講到基督受難最詳盡的一篇,弟兄姊妹,你可以留意得到,大衛從來就沒有那些經歷,他為什麼會講出那些話來?一個很簡單的答案,就是說,當大江在他經過的日子裏,遇到有一些難處,聖靈就在那個時候,把基督的難處的感覺啟示在他裏面,感動在他裏面,藉著大衛發表出來。

    我們找一篇來看看,你就很容易瞭解得到,二十二篇第一節,“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為什麼遠離不救我?”主在十字架上是呼喊過這句話,在感覺上,大衛被追趕的時候,很可能感覺得到神對他隱藏了。好像底下又說,第六節,“我是蟲,不是人,被眾人羞辱,被百姓藐視,凡看見我的都嗤笑我,他們撇嘴搖頭說,他把自己交托耶和華,耶和華可以救他吧,耶和華既喜悅他,可以搭救他吧。”在這幾節裏,顯然是主被釘在十字架上,地上的人對主的心情。裏面還有很多,我只是挑幾個出來。

    然後是第十四節,“我如水被倒出來,我的骨頭都脫了節,我心在我裏面如臘融化,我的精力枯乾,如同瓦片;我的舌頭貼在我的牙床上,你將我安置在死地的塵土裏。”弟兄姊妹,你很顯然看到,這是釘十字架的痛苦,大衛沒有經歷過。大衛就算是被押沙龍追趕得那麼狼狽的時候,他也沒有經歷到這樣深,聖靈將基督的經歷,感動在大衛裏面。然後你再看十六節的下半,“他們紮了我的手,我的腳,我的骨頭,我都能數過,他們瞪著眼看我,他們分我的外衣,為我的裏衣拈鬮,”弟兄姊妹,你可以看到,很顯然,特別是關乎主自己受難的那些豫言,連同生命的感覺一同在那裏發表。

    在詩篇裏,有一部份是稱為彌賽亞的詩篇,我們讀這部份的時候,要留意到這一方面,我把整個彌賽亞的詩篇都列在這裏,而且每一篇的主題我都列了出來,弟兄姊妹,你可以透過這些作參考,你讀彌賽亞的詩篇的時候,你就曉得了。所以整個事情我就不提了。

    詩篇的總結——讚美神

 

    現在我們將詩篇來作一個總結,詩篇有一個總的方向,就是將人帶進讚美,也是透過詩篇的經文,把我們帶到與神面對面。詩篇的開頭是個人的難處,接著是擴大到團體的難處,繼續深入的難處,我們不再提它了。到最末了的時候,你留意到,全是愛慕神,敬拜神,讚美神。弟兄姊妹你留意,特別是在第五卷裏,整卷都是這些事。但是很希奇,從第一篇開始,第一篇還是在正常的情形裏,所以沒有那麼突出。從第五篇開始,弟兄姊妹,你可以留意到,無論是在大難處、小難處、明白的難處、不明白的難處,你總可以發現到零零星星的讚美,調和在每首詩篇裏。從零零星星發展到最後,弟兄姊妹,你看見一百四十八、一百四十九、一百五十,全部是讚美的話。

    尤其是一百五十,“你們要讚美耶和華”,總之就是讚美耶和華。很奇妙的,你還可以留意,一到了最末了的時候,那些讚美不必再講理由,只是講你如何去讚美。早一點的詩篇還講理由,早一點的一百四十多篇還輕輕的講理由,但那理由是什麼?“因本為善。”弟兄姊妹,你有沒有留意到,一個真正被帶到完全敬拜裏去的人,就不再因為神在我身上作了些什麼,我才敬拜,而是因為認識了神的自己就去敬拜。

    在整個詩篇的經歷裏,弟兄姊妹,你從零碎進到完整,從個人的蒙恩進到神的本身,如果從經歷的層次一層一層往上去,你就會留意到一件事,如果主憐憫我們,盼望能從詩篇引出一個學習,引出我們在擘餅的時候有一個學習。你留意到一百四十八,一百四十九,一百五十那幾篇,弟兄姊妹你曉得,神在地上所等著要得到的,就是這種讚美。弟兄姊妹你留意,上行的詩是屬於敬拜的詩,但是敬拜到了頂點就是完全的讚美。我們盼望主在這件事上給我們有更多的看見。

    箴言——基督是我們的智慧

    然後我們要進到箴言,在箴言書裏,我們覺得很有人生的道理,但也是很難讀的。你在讀箴言書時,若是用一般的讀經的方法去讀,你就沒有辦法讀下去,原因就是說,因為箴言不是講一遍大道理,箴言是在講一些從生活經歷裏領會出來的結論。有些弟兄這樣說,摩西是把神的話傳出來,但是錄寫箴言的人是將神的話活出來。所以在箴言裏都是生活的結論,零零碎碎,片片段段,講了兩句,又跳到另外一個地方。

    弟兄姊妹你懂得,箴言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格言,在很簡單的話裏卻包含著經歷出來的道理。當然箴言不是經歷出來的道理,箴言就是活在真理裏而總結出來的生活訓言,是人經歷了神自己的話,而印證神的話的一些訓言。箴言書不是所羅門一個人寫的,雖然所羅門在他的一生裏是寫了很多箴言、其中主要的部份收集在箴言書裏,開始的部份是他自己收的,後來希西家再把一些他沒有收進去的再加進去,然後那個亞古珥和利慕依勒王的一些話也加了進去,就完成了整本的箴言,這也是在聖靈的管理下完成的。我們偶然的看箴言書的時候,好像是一些勸世文一樣,但弟兄姊妹,我們必須要留意,你如果將它看為勸世文,那樣就很貶值了。箴言好像是把人帶到一些道德的約束底下,表面看來是這樣,但如果深入一點來看,我們必須注意一件事,箴言乃是經歷神的話而得出來的結論,所以它不是引導我們進入道德的約束,而是引導我們去瞭解,去實踐,揀選神是我們唯一的道路。

    如果我們說,我們將“約伯記”加一個題目,那就是:“基督是我們的指望”,詩篇是“基督是我們的詩歌”,箴言就是“基督是我們的智慧”。箴言書中經常用“愚昧”和“智慧”來對話,一直很突出智慧在那裏發聲,也特別提到應當跟從智慧。但我們不能忘記一件事,箴言書一開頭就講到:“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所以箴言書中所講的“智慧”就不是一般人所講的智慧,而是講到一個敬畏神的實際。我們可以用另一處的經文來印證這一點。這句話是這樣講的:“你當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依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三章五節)在箴言裏明說,“不可依靠自己的聰明”,這是人知識的問題,“在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這不是根據我們自己所有的瞭解,而是根據神。很顯然這裏提到的“智慧”就不是人所以為的理解力,知識的豐富與不豐富,全不是那方面的事,而是真真實實的敬畏神。

    弟兄姊妹們顯然可以留意到,雖然箴言書是零零碎碎,但它有一個總的主題,這個主題就是:“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九章10)我們特別留意到聖靈用所羅門來講這些話,所羅門是以智慧出名的,但在他靈裏的光景對的時候發生了這種事,“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原本就是教導人生活原則的短句,用比喻的方式來表達教導的目的。好像說,你們“留心看看夏天的螞蟻,它們夏天積蓄糧食。”(參三十章25)用這些生活中很實際的東西來引出教導的目的,然後勸勉人,結論就告訴人:“再睡片時,打盹片時,抱著手躺臥片時,你的貧窮就必速速來到。”(二十四章3334)通常就是一些短句和一些短的散文,用一個比喻來引出生活的目標,所以整本箴言書是用好多好多的短句來集合而成,讀下去都是一些獨立性的短短的散文,或者是一些短句,上下文不一定連貫,不過方向是很清楚的,向人指出敬畏神是唯一蒙福的路。

    所以箴言書很容易被人誤會成一些道德性的文章。但我在此列出二、三點,弟兄姊妹可以注意一下,箴言書實在講基督是我們的智慧,可以參考第八章21節到31節,第三章13節到22節,不僅是這些,我只是輕略地提一下。事實上箴言書是表達基督是神的智慧的發表,如果我們要從實際生活的範圍來注意箴言書,我們一定發現有兩個詞在箴言書中非常多的出現,一個是“喜悅,一個是“憎惡”。裏面提到的有些是神的喜悅,有些是神的憎惡,有人的喜悅,有人的憎惡,有自己的喜悅,有自己的憎惡。如果我們留意這兩個詞,就好容易從箴言書中看出一個很準確的方向,什麼是神所喜悅的,什麼是神所憎惡的。如果從實際生活的操練方面去注意箴言書,這兩個詞也可以使我們很清楚看到操練的內容,就是追求神所喜悅的,脫離神所憎惡的。

    正因為這兩個詞的多次出現,我們就跟著發現有另外一些詞,也是反復出現的,一個是“法則”,一個是“誡命”,一個是“我口中的言語”。在這些反復出現的話語中,就向我們表達了什麼叫作基督是我們的智慧。就是說跟從主的具體生活,就是聽從神的話。我們按著神的話來跟隨,我們就是在支取基督是我們的智慧。

    在生命的追求中脫離空虛

    我們看“傳道書”,“傳道書”原來的意思是“召集聚會的人”。“傳道書”是所羅門寫的,這沒有錯,是所羅門召聚眾人來,然後發表他生活中的一些體會。我們知道“傳道書”是所羅門晚年寫的,他曾經在神面前蒙過恩,但是他更經過長時間的失落,離棄神,跟隨世俗,跟隨外邦,完全落到一個比不信的人更不如的光景,好像他的生活中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追求他自己個人的滿足,追求肉身的滿足。但經過長時間靈裏的黑暗和飄流,他蘇醒了。在晚年的時候,他的心思轉回了,就將他整個在飄流的生活中的領會寫了出來。

    我個人深刻體會到,如果是由另一個人來寫“傳道書”,“傳道書”的真實感就沒有這麼強烈。但由所羅門寫“傳道書”,這個真實感就很強。因為站在人的立場上來看,對人所謂最美最好最華貴最豐富的,他都爬到頂上去了,但是爬到頂點去的時候,他回過頭來一看,也不過是如此。所羅門講出這一切的事就有非常實際的意義。

    我今年回香港時,我去探望我的老師,他對我講了一番藝術的理論,他說:“藝術就好像金字塔,一直上到頂點就沒辦法再上了,沒有辦法再突破了,只能夠一直維持在頂上。如果不能維持在頂上,不管你在這一邊或是那一邊,你都是向後退了,向下落了。”這是一般人對藝術的理論,你如果達到了最高點就沒有辦法再向前了,他說:“不是這樣的,應該好像日本的富士山,上到頂上時,有一段平頂,然後來來回回走在平頂上,要突破是沒有可能,要退下來,當然有這個可能,但也有機會維持在那裏。”所羅門上到了頂點,在那裏來來回回走,不管是像在金字塔立刻就落下來,還是在富士山頂來來回回走。有一件事情,藝術的生命或許可以無窮盡地延長,但是人的生命沒有條件可以延長一點點,無論你上到金字塔頂也好,上到富士山的平頂也好,你只能夠有一個感覺,我這個人越過越衰殘,到了有一日,我所有的尊貴、權柄都和我無關,而我所面對的只有一件事,我就是要見神。我怎麼樣去見神呢?所羅門到了晚年,就在這樣的一種感覺裏有一點回轉,所以寫下了“傳道書”。

    他在神的子民的歷史中的功過問題,我們不去講它。我們看到一件事,他的確遠離神很厲害,但神又實在在某一方面使用了他,特別在“傳道書”這卷書中,人能領會過來,那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提示。我們讀“傳道書”要有一個警醒,你必須要明白“傳道書”的立場,如果不瞭解“傳道書”的立場,就會尋找到許多話叫我們在神的面前放鬆的。因為裏面好像提到:“倒不如吃吃喝喝好了,”吃又死,不吃又死,你作正直人結果是死,作一個邪惡的人結局也是死,既然都是一樣的結果,倒不如邪邪惡惡的,還可以享受盡了再去死。你正正直直的,連一點享用也沒有就枯枯乾幹的死了,如果我們不抓緊“傳道書”的立場,非常容易落在這種消極的心態裏。所以我們特別要提到所羅門的背景的原因就是在此。

    我們讀“傳道書”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到其中的一句話,就是“在日光之下。”如果你沒有看到“在日光之下”就是“傳道書”的立場,那麼你說:不要讀書了,“讀書多身體疲倦”。書裏提到好多話,似乎是叫你馬馬虎虎就可以度過你的日子了。但你必須注意“傳道書”的立場是“在日光之下”,不是在屬天的那個層面,在屬天的層面不是這樣的。但“在日光之下”,一切的事情不管是怎樣發生,都是得到同一的結論,就是“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所以“傳道書”充滿了消極的說話。但消極的話是站在一個在祂面前失落的人的立場上去看這些地上事物的發展。也可以說,是一個失落的人對生活的感覺,所以他看到的一切都是“在日光之下”,沒有一件是在天上的,沒有一件是在日光之上的。在日光之下看這些事物,什麼都是空的。在日光之下的東西,表面上是可以滿足人,實際上都是將人帶到虛空的裏面去。

    弄清楚了這個情形,我們來讀“傳道書”就很容易領會其中的信息,在這裏我寫了幾句話,叫我們比較容易掌握“傳道書”的,在虛空的轄制裏面,人要尋找安息,但是人的辦法完全失效。很希奇,神在被造的人的心裏放下了一個吸引,讓人因為尋找永遠而找到神。這是在第三章的11節,上面講到神的創造,神對天和地的創造,神對天地萬物的創造,造完一切的時候,就說,“神將永遠放在人的心裏”。這句話放在“傳道書”裏就有非常突出的意義,一切被造的人因著墮落的緣故,都成了短暫的,由於這個短暫就催促人,就吸引人,去尋找永遠,而神又把永遠的意念放在人裏面,人去尋找永遠的時候,結果就找到了神。

    所以講人離棄神的結果就是生命受限制,一切都成了虛空的,人受永遠的吸引而去追尋脫離虛空的轄制。一切消極的事物都是因為遠離神的緣故,所羅門經歷到各樣的“捕風捉影”的事,結果他找到了一條正路,就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整本“傳道書”講了許多消極的事,但到最末了,就講出主題來。這一切在日光之下的東西都是因為離棄神,才帶來捕風捉影的結果,所以,他講這麼多的事,總意就是要你們去敬畏神,謹守的誡命,這是“傳道書”的目的。這個目的的表達方法,乃是先把人帶到完全沒有盼望的地步,然後才指出那條正路,關於所羅門經歷上的過程,我把它這樣的列出來,這幾方面不但是所羅門個人的經歷,也是我們對相當的部份(不是全部)會有同感的。

    雅歌——經歷完全的愛

    現在來到雅歌書了,簡單的提一下,但首先我特別要提一下,因為剛才我提過的整個詩歌書的另一個作用,歷史書到了最後,我們看到神的子民雖然有一些恢復,但恢復不徹底,不完全,這個恢復有漏洞。以後的日子,在神的子民中間幾乎是無路可走。因為從巴比倫被擄回來,一切的恢復似乎都停留在外表。一切的恢復都僅僅是發生在開始的一段時間,以後就完結了,好像神的子民在地上真是無路可走了。

    感謝神,我們留意詩歌書是排在歷史書的後面,當然詩歌書不是歷史書後的產物,詩歌書絕大部份是在歷史書中的產物。聖靈將它擺在歷史書的後面,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瞭解到,歷史書就是具體的歷史,人與神的關係的實際的發展和發展出來的結局。詩歌書是生命追求的經歷。在歷史書結束而主還沒有到地上的這以段時間,從歷史上來看,這一段時間好像有一個很大的空間,神的子民沒有路,神的子民也看不見前面有路,神也好像沒有任何的工作,一切都好像落在沉悶荒涼之中。在這種情形之下,神的子民還有沒有路可走呢?神的工作在地上還有沒有執行的條件呢?從表面上看來是沒有,完全沒有。

    但奇妙的就是,從詩歌書裏看到詩歌書的另外一方面的功用,神的工作和神的帶領,從人眼見的歷史轉入生命的追求,在生命的追求中,神的子民永遠有路,在生命的追求中,神的工作一直沒有停止。當我們讀詩歌書的時候,無論讀到如何淒涼的情形,就好像“傳道書”那麼淒涼,到最後還是叫你看到有路。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

    按著詩歌書的順序來看,“傳道書”所指出的這條路不是僅僅指出有路,因為緊接著“傳道書”的是“雅歌”,而“雅歌”的主題就是講到“基督和教會的聯合”,或者說“基督和信主的人的聯合”。按著寫作的時間,“雅歌”是所羅門年輕時的寫作,“傳道書”是所羅門晚年時的寫作。按著歷史的順序,這兩卷書要調換過來的,但聖靈不是這樣安排,聖靈將“雅歌”放在詩歌書的最後,“傳道書”指出有路,然後“雅歌”一開始就讓你看到這條路有多麼甘甜,到了末了,叫我們看到這條路是何等的榮耀和豐富,我們實在不能不感謝和敬拜我們的主。詩歌書不單叫我們享用到一些生命的經歷,更叫我們看到,我們在神面前追求的正確的道路。事實上,等到主來的時候,十字架的救贖帶來給我們在神面前的路,實實在在就是一條生命追求的路。在詩歌書裏,我們就交通到這個地方。── 王國顯《叫祂的話都成全──聖經各卷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