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詩歌
伯一8-12;詩六十二5-8;箴三13-18;傳一2;雅七10-13
今早是講道,不是查經,然兩者是有關係的。望我們都能恬靜地坐在主的腳前,以查考聖經的奧妙!
我去年培靈會時,曾把全部聖經歸納起來,而撮其要義。於是不得不信聖經是由靈感而來的,不祇每章每節每句,……都有靈感;甚至每卷次序的安排,都有靈感的,不然,怎麼能一貫聯絡而不紊亂呢?
剛才成寄歸牧師,把全部聖經,用三句話來包括:全舊約是死;新約四福音是生命,行傳至啟示錄,是工作。不錯,這是很天然的分法。我們沒有先死,怎能有生命?沒有生命,怎能作工?
普通人往往把舊約分作三大類:
(一)五經 論耶穌為祭司
(二)歷史書(共十二卷) 論耶穌為君王
(三)詩歌及先知書,論耶穌為先知,(蓋詩歌本有先知書的性質故也。)
全部舊約,是表明耶穌為祭司,君王,和先知。
普通人也把新約分作三大類:
(一)四福音 論耶穌的本身
(二)行傳與書信 論耶穌的教會
(三)啟示錄 論耶穌的國度
全部新約,是表示耶穌的本身,教會和國度。合攏起來,全部新舊約聖經,都是以耶穌為中心。然則聖經是何等的整齊而有聯絡呢?
現在要歸到本題,研究五卷詩歌了。這五卷詩歌,安排的先後,是有很自然的次序,恰巧可表信徒的五種靈程。
(壹)約伯記
本書是討論苦難的問題,即人類為何有苦難呢?許多人不當本書是一部寫實的傳記,而當是一部寓意的小說;不信是一部靈感的著述,而信是一部人意的描寫,可惜得很!看以西結十四20,他把約伯放在禱告最有信心的挪亞但以理的人中。雅各五11,也提及約伯的忍耐。既然舊新約聖經,都有引證約伯,可見約伯是實有其人,且亦實有其事的了。
人類為何有苦難?這是一個極大的問題,為麼來哲學家,科學家……所不能解答的;本書卻為我們解答得清清楚楚。
查本書對於苦難,有幾種看法:
(一)撒但的看法。他以為苦難,最能令人離棄上帝,失掉信心。人在平安順遂的時候,則愛敬上帝,信賴上帝;若一旦遇艱難苦楚來臨,則怨恨上帝,懷疑上帝了!多少信徒是如此,致中了撒但的毒計。
(二)約伯自己的看法 他以為自己是個『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的人,今倒受這麼大的災難,上帝或者是不甚公義的吧,巴不得能找個機會和上帝辯論辯論。今日不是有許多平日很熱心愛主的信徒,遇到患難時,亦與約伯抱同一的態度嗎?
(三)三友的看法 他以為苦難是上帝刑罰罪惡的工具,人有苦難,就是因為有罪惡的緣故。上帝是公義的主,必不肯妄加苦難於我們,今日約伯受苦難,恐怕就是上帝公義的表現。這種看法,不是全對,祇有幾分理由吧。因為上帝對於世人,或許如此,惟對於信徒,則未必盡然。
(四)以利戶的看法。他的眼光,比前數者,遠大得多。他看災難是上帝拿來造就人的。他所以加苦難於我們,無非想煆煉我們,使我為主的器皿,最終的盼望,是必不失掉的。這樣看法雖對,但還未達於完全。
(五)上帝的看法。我們看約伯記,便可知道。上帝為何准那撒但加種種苦難於其所愛的兒女──約伯的身上呢?難道因為約伯有罪麼?不是。亦難道因為約伯未曾為主的器皿,而再煆煉他麼?也不是。不過上帝想從他身上得榮耀罷了。蓋上帝預知約伯必能忍受一切的。
各位大約記得耶穌在醫治那生來是瞎眼的人的時候,說了一句很奇特的話吧!『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約九3)拉撒路之死,耶穌不即來復活他,亦是想令人看見上帝的榮耀。上帝所以讓苦難臨到信徒,大概不出這個原因。
依這五種看法,可把苦難的作用,分作五等:(甲)刑罰。(乙)試探。(丙)懲治。(丁)試煉。(戊)顯出上帝榮耀。世人受的苦難,大約總越不出前兩者的範圍:信徒受的苦難,大約亦總越不出後三者的範圍。所以我說約伯記能為我們解決『人類為甚麼有苦難』的問題,是很不錯的。
(貳)詩篇
約伯記是講論苦難問題;詩篇是講論祈禱問題。詩篇放在約伯記之後,是很有意義的。許多信徒平時不做祈禱,很少親近上帝;等到有患難時,才去懇切禱告,禱告要由苦難逼出。唉!約但記之後有詩篇,苦難之後有祈禱。
詩篇的祈禱,是很有智慧的。其祈禱的時間:有的在朝早,有的在日中,有的在晚上,有的在夜深,甚有一日舉行七次的祈禱。其祈禱的態度:有時俯伏在主跟前,有時靜默在主懷裏,有時流淚在主腳下,更有時樂不可支,手舞足蹈。還有一件,值得我們效法。我們平常祈禱,多是用口說話。惟牠則不然,牠除了用心用靈禱告外,還有:
(1)用眼睛禱告的,──舉目仰望主,面對面見主。
(2)用耳朵禱告的,──靜聽聖靈的細聲,看主怎樣教訓他們,告訴他們,應允他們。
(3)用雙手祈禱的\b0 ,──伸出信心的手,接受主的靈恩。
(4)用身體祈禱的,──表現聖潔的行為,求得上帝的喜悅。
各位知道有祈禱的不祈禱,和不祈禱的祈禱麼?凡有口無心,有骨無肉,有形式而無精神的祈禱,都是屬於祈禱的不祈禱。他們雖是祈禱,卻是等於不祈禱。反之,我們若有詩篇的祈禱精神,雖然不曾開口,而主已知道所需,很喜歡的賜給我們了。從表面上看來,好像沒有祈禱,其實倒是積極的祈禱。這不是不祈禱的祈禱麼?
()箴言
詩篇之後有箴言。箴言一書,好像是一個智慧的寶藏,我們想得此寶藏,一定要藉祈禱。故誰和上帝有多的交通,誰便可多得屬靈的真智慧。有屬靈的真智慧的人,則必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他。
本書論到智慧的問題有兩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敬畏上帝,為智慧的開端。
第二個原則──遠離罪惡,是個智慧不過的人。
但箴言書所講的智慧,其總歸結,都是在耶穌個人身上。我們得耶穌,便是得智慧。『因為得智慧,勝過得銀子,其利益強如精金,比珍珠更寶貴;你一切所喜愛的,都不足與比較;他右手有長壽,左手有富貴。』……(箴三14-16)耶穌是我們一切的一切;萬有的萬有。得他,才能滿足我們的心;有了他,才能令我們看萬事當作糞土,若除了他,我們便沒有所得!
(肆)傳道書
本書是言超世的問題。一個人若能把萬事看破了,當作空虛的空虛,捕風和捉影,那末,他的身心靈,必超出世界物質之外,自由快樂得很。
但怎樣的人,才能看破萬事,把世界當作空虛?必要得真智慧才可。在此我敢斷言一句:一個能真正看破一切的人,必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這樣看來,傳道書放在箴言之後,也是大有意義了。
我常常說:真正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超世的生活。耶穌選召我們,為要叫我們出於世界。但所謂世界,不是說離開世界,遁跡山林,做一個消極厭世派的人,乃是說我們再不屬世界,已脫離那惡者之謂。換句話說:基督徒的生活,就是出世而入世,入世而出世的生活。
耶穌在約翰三13說:『除了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的人子,沒有人升過天。』耶穌之所以能做個超世的人,就是因為他不特有從天降下的入世身體,同時更有仍舊在天的超世生命。我們信徒,也當如此:雖活在世上,卻仍在天上。
(伍)雅歌
本書是講論靈秘的問題。有許多人不夠資格讀那本書。我生平讀經,流淚最多而得益也最大的,就是那本書。同時探摘講題最多的,也就是那本書。我作的『雅歌講題』,裏面約有三十餘條題目,其實還不祇此數。可想見本書內容的奧秘,和質實的豐富。
那書是拿夫婦來做個比方,基督比作丈夫;我們信徒比作新婦。基督的降生,受死,復活,升天,現在在天上的祈禱,和將來的再臨,都是為我們。他愛我們,如新郎之愛新婦;他屬我們,如新郎之屬新婦。故我們亦當完全愛他,永遠屬他,且唯一的愛他屬他,不再愛再屬他人。不然,便失掉貞潔而為婬婦了。
我們果真能夠與主同生,同死,同受苦,同生活,兩者合為一體,如夫婦之膠膝相投,其中必有說不出的甜蜜,快樂,幸福,和榮耀。
故我們當用一副屬靈的眼光,來閱讀那書;用一個清潔的頭腦,來思維那書;尤其要用一顆謙虛的心,來接受聖靈的感動,那麼,就必得靈秘的教訓了。
那書是在傳道書之後,也不是偶然的。何以?蓋傳道書是言超世的生活,我們願意與主有靈秘的交情和愛情,非先有超世的生命和生活不可。我們斷不能腳踏兩船,──一腳踏在世界;一腳踏在靈界,因為愛世界的人,必不能整個的愛來愛主呢!
在奉天有一位信徒對我說:我很苦,因我很想愛主,但又不能離開世界。你看這樣的生活,多麼痛苦?
總而言之,一個靈性最高尚,和生活最健全的基督徒,必定是一個與主最有靈秘的心交的基督徒。但怎麼能達到這個最高的標準,就必須有超世的觀念和生活;人何以能超世?非有屬靈的真智慧不行;得真智慧的秘鑰是甚麼?是真切的祈禱;真切的祈禱,從何而來?多是從苦難而來的。聖經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八28)倘若我們不因苦難而跌倒,反因苦難而增加祈禱的熱力,和養成忍耐,練達,盼望……屬靈諸美德,使更清徹地認識主的大愛,這就是上帝的目的了。── 賈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