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愛是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
(林前十三5)
今晚讓我們注意哥林多前書十三章第五節。在這節聖經的開始,保羅說到三點真理,第一,愛是不作害羞的事。第二,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第三愛是不輕易發怒。如果我們將這節聖經的原意完全的保留,但加上一個連接詞在這幾句說話之間,就會變成因為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所以就不作害羞的事,故此不輕易發怒。」或者我用一句淺白的說話來說,愛是經常使你有好的禮貌,從來不會粗魯,不會失禮人的。也就是說,愛是令你的行動,不會有傷害別人的感受。我想最容易明白這道理的,便是讓我們用吃飯時的禮貌,來作個比喻;我發覺世界各處的地方,各有不同的禮貌風俗。在某些地方餐館上你可以這樣做;在另一些地方,你不可以這樣做。我們可以用某種方式,來吃某種的食物,但在某處卻要用另一種方式來進食其他,那要視乎你在那一個國家而定。
(一)愛是不作害羞的事
每一個誕生到世界上的嬰孩,都是用他們的手來拿食物的;他們需要一段長時間適應;漸長,才能學習用刀、叉進食;長大了才能學習我們進食的習慣。年輕人!如果明天你和我共進午膳,我們吃的是生炒牛肉飯;我們對坐,我很餓,於是不用筷子或刀叉,便用手來吃,吃得雖飽,味道無窮。你說:「
當宣教士到另一個不同文化的地方,他們便要學習在不同地方,怎樣和別人相處;如果這基本的功課也學不會,他便沒有機會傳揚福音。無論他對聖經如何熟習,就讀神學院有多少時間,甚至得過很多神學士的學位,也是徒然的。曾經有兩位美國人寫了一本書,名叫「醜惡的美國人」其實也可稱「醜惡的加拿大人」「醜惡的俄國人」,「蘇聯人」或「中國人」。世界每一處地方,也有這些醜惡的人。這本書的中心,說到一群外交家,他們去到一個細小國家;在那處代表自己的國家,他們建築一個美國式的小圈子;他們不肯花時間去學習當地的言語,文化,風土人情和當地的習慣。這群失敗的外交家,他們所做的,沒有帶給美國有甚麼好處,反而羞辱了自己的國家。在這段聖經裏面,保羅說,你不要做一個醜惡的基督徒,不要活在世界上,而使人對基督有反感!你必須顧及別人的感受,你必須對他們有禮貌,能與他們和睦相處。我們有最偉大的信息要宣告,如果你不學習與別人相處,便永遠不能宣告這個信息。
(二)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 在我們的世界上,有兩種哲學思想,是世俗和耶穌基督的思想。世人的哲學思想如下:我活在世上,便盡在這世界上搾取,讓自己得益處。在選擇一行職業時,我是盼望得到一份高薪的職業;希望我的工作,能給我很多假期和更多的利益,這就是我所盼望的。最初門徒遇見耶穌的時候,門徒對成功,繁榮、權力,受人擁戴,十分有興趣;他們盼望主耶穌建立一個王國,每人都問耶穌,在你的國度裏,我們中間誰是最重要的人物呢?誰是坐在你的右邊和左邊的呢?他們說:主啊!我們自己能夠得到甚麼呢?當你建立起王國時,我們會得到甚麼呢?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想錯了!你們忘記我來世上的目的是要服事別人,不是要去去搾取益處,乃是要將自己獻出。耶穌基督又說:你若要作我的跟從者,就必須有這樣的思想;我作為你們的主,是要服事他人,那你也要服事他人。在我們的一生的日子裏面,我必須要問,我能夠給甚麼世人呢?今天我與世人相處,我可以貢獻多少給他們呢?我能為世人留下多少益汗呢?這便是保羅要傳的信息。
你們曾否記得前兩晚,我所說的信息,是保羅描述一個得救的人,一些因信稱義與神和好的人;在生命得到聖靈,聖靈將神的愛,充滿了他心。保羅說:我們若因信稱義,與神和好,而聖靈將神的愛充滿我內心時,主就會祈望我們過這樣的生活;我們的人生,是在乎我們能夠為世人留下多少。
各位今天晚上,當你鑒察你的生命時,我想請問你,你為甚麼而生活呢?在你的事業上,你所尋求的是甚麼?你基本人生所關心的是甚麼?你是跟隨別人這種思想嗎?或是你採用耶穌基督的人生哲學,你今天從事的職業是否對他人有貢獻?如果聖靈將神的愛充滿你內心,我們的人生就不會尋求自己的益處了。可能你說:「史牧師呀!其實在這世界每人都去搾取呀!」我知道世人真是這樣做,他們因為是屬世的人。神的子民,並不盼望過這種的人生,我們自問是否真的屬神的人,我們是否有正確基督徒的人生。
(三)愛是不輕易發怒 淺白的解釋,愛從來不會激氣的。你是否發現在你教會中,多少人給人氣得發抖呢?在民眾教會,就是我所牧養的教會裏,我們每一行通道,都有一些招待員。有時候,我覺得那些招待員,以為通道是他們的,如他們遲到,發覺別人站了他的崗位,便會生反感。某些詩班員,長久坐同一位置,漸漸地自以為這張椅是他們的;如果有一天他們發覺別人佔了他們的位置,便會不高興。或者教會有一位獨唱者,看見牧師忘記宣佈獨唱的程序,她回家後便很生氣。
保羅說:如果神的愛是充滿了我的內心,無論發生甚麼事,我總不生氣。我相信受激怒有兩種醫治的方法:一是保羅在聖經上說明,我不是在世上要搾取益處歸自己,我就永遠不會生氣。當我飛來香港主領這個培靈研經會時,可以存兩種心情,我想究竟這個培靈會怎樣接待我呢?是否有足夠時間讓我講道?當他們介紹我的時候,會否說很多話來讚賞我呢?我究竟在今次培靈會之後,會得到甚麼益處呢?如果我存這樣心理來香港,當我抵步後的數小時,我便很失望!因為各位見到嗎?我所盼望的得不到,我便失望,起反感,我會哭和激怒。我來香港第二種心情,我要去那個偉大的培靈大會,親愛的神呀!求你給我完成我的工作,我能夠將甚麼福氣,留給香港的弟兄姊妹?求你給我知道,怎能使弟兄姊妹在生活上得到神的福份;給我知道怎樣將我自己留下給香港人,求你給我知道怎樣將一些貢獻留給這個城市。各位!假若我存這個心情來香港,我便不會激怒,我根本不為求自己的益處而擔憂。要是真的得不甚麼,也不會反感。有第二個方法使我們避免這反感心情,就是我們要投身在使命上;將這個使命和我自己來比較,便會覺得這使命偉大得多了。我們曾否想到世界上的政治家,怎樣可以忍受每天這麼多的批評。英國的首相常受到批評,無論他做甚麼事情,最少有百分之五十的人民都說他做錯;美國總統也同樣在美國各地受到大肆批評,報紙刊登的,都是在批評他。一個政治家怎樣可以面對這麼多的批評,為甚麼他們又不會哭起來,離開政壇呢?因為他們熱心於一個使命,這使命和他們本身來比較,要偉大得多了。有時候,對他最重要是他的政治黨派。他說:「我不理會對我本身的說法,只要我的政黨繼續前進,我就快樂了。」有時候,那政治家很盼望某個法案,能夠在國會上通過;或者他們整個人生,是為要通過法案而努力。對他來說,這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談論我本人,我根本不理。我不理會報章怎樣批評我,我不會反感;我所關心的是法案是否能通過。我們若用基督徒與政治家來比較,基督徒便好像沒有這樣容忍,願意接受各種批評,這因為太多基督徒,還沒有真正投身、委身於我們那偉大的使命上。
談到世界上各種的使命,你能否說出哪一個使命,偉大得過一個神兒女所投身的使命呢?我們生活在一個很繁複的世界,充滿困難,似乎任何國家,都沒有辦法解法這些困難。例如人口膨脹,疾病,戰爭,份子活動等等。這一切問題都無法解決,在世上每一處地方的人,都為自己的罪而自疚。各人的心靈裏面是虛空的,各自尋找人需要的緣由。各人都盼望自己的罪得到赦免,找到人生生存的目標。可以有一天,能夠有勇敢面對死亡。在剛才所提到的問題,只有基督徒才有答案。我們的教會建築物外面有人等待我們,對他們的難題提出解答,但可是我們大部份的人,掛自己的感受,而忘記了神給我們重大的使命。
有一次,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要像世上的鹽。」在家裏,可以放在兩個合宣的地方,可以放在廚房的樽裏,或湯裏。有時,我幻想兩粒細細的鹽,彼此對話:「在樽裏面,非常安全!」第一粒鹽對第二粒鹽說:「我們在這裏真好呀!這裏又好又乾;出面有陽光,有雨水,我們在樽裏都很安全,這裏又暖又好,彼此讚賞。各人都是這樣細粒,同樣顏色,我們真是在享受呀?」另一鹽答說:「是呀!我也喜歡這處,彼此交通,和同類共聚相處;我們是一樣的思想,我們在這地方一直享受下去多好;但我們有一天應該,要被倒進熱湯裏。」第一粒鹽立刻抗議說:「你有否想像過,被倒進熱湯裏,裏面的滋味如何?我們很快就給溶化了,整粒也失掉了,這對我們根本沒有甚麼益處?熱湯是這麼大,我鹽是這麼小的;我們留在樽裏,豈不是很快活的麼?我們何不留在原地,樽上有個圓蓋,很值得我們留在這裏。」另一粒鹽答說:「沒錯我們喜愛這處,但我們的使命是入到熱湯裏的呀!」
各位弟兄姊妹!今晚我們想到在自己的禮拜堂裏,和弟兄姊妹之間的交通,是很好的享受;一起唱詩,覺得靈裏有溫暖,當你聽牧師、傳道人講道時,你能享受神話語的教導;基督徒彼此交通,得到福氣,你們有好的事奉,教會是所好地方。但教會像是一個樽,禮拜堂外面,正有臣型的湯壼和熱湯,人們正在自己的問題裏打滾,需要尋求到答案。我聽神聲音向我呼召,時候到了!要從樽裏出來,要從廚房餐桌出來,要倒入世界的滾湯裏。你大半基督徒的人生,是否已花在教會的鹽樽裏,並沒有倒入滾湯裏呢?我可以聽到你心底的說話;史牧師呀!這個世界很大,香港也有很多人,在香港以外的世界有四十億人口;我們只是一小群人,就是召集全世界的基督徒,都是不足夠用?我們可發出甚麼作用呢?將我倒入湯裏,我又怎能起作用呢?我沒有能力領世界的人歸信主。但今天晚上,我要你們緊記,當你接受主耶穌為你個人的救主,你可能是全家第一位信主的,但當你以神兒女的身份回家裏的時候,你便要在家裏成為鹽。
在你未成為基督徒之前,你家裏是沒有鹽的。但因你信主的緣故,而有你在裏面,全家便與以前的味道有分別。如果你全家都是基督徒,當你遷入到一個新社區;雖然你還未領社區的人歸信主,也許最初你對一個人傳福音有點成功,或者有些鄰居對你的見證有些反應,但大部份鄰居卻未曾理會到。或者你以為基督教家庭,和鄰居之間起不到甚麼作用。但我告訴你,當你這基督教家庭來遷入這個社區之前,整個社區是沒有鹽的,那些人在世上沒有機會聽到福音。但當你搬入這個社區那一天,就是鹽入到社區裏,你便成為他們的第一個見證。
在我結束之前,我要向你發出幾個問題,你今天是否還在樽裏?或已倒進熱湯裏?愛是不作害羞的事,因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愛是不輕易發怒。生氣的醫治方法,就是忘記自己,投身為耶穌基督作見證,和遵行大使命。── 史保羅《愛──林前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