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亞書第七章
7:1-3 有關禁食的詢問
被擄至巴比倫的猶太人每逢五月七月等
(見5及8:19) , 必為亡國的慘痛而禁食,現在部分被擄者與後裔已歸回本土,著手重建聖殿,故有「還需禁食否」的疑問。
1
「大利烏王第四年」:即主前五一八年。
「九月」:陽曆十一月。當時跟聖殿竣工只差二年(見拉6:15)。
2
「伯特利人」:昔為北國以色列拜牛犢的中心(王上12:28-29)。當所羅巴伯自巴比倫歸回猶太地時,不少原居伯特利的百姓亦返回重建故鄉(拉2:28; 尼7:32; 11:31)。
「沙利色」:為亞述名字,大概此人生於巴比倫。
「利堅米勒」:可能是王室的官銜,或譯作「王的貴族首長」(呂譯)。
「跟從他們的人」:應譯作「跟從他的人」,大概是利堅米勒的屬下。
3
「歷年」:即5節的「這七十年」(見1:12註)。
7:4-14 神責備百姓禁食的態度
百姓齋戒禁食並不蒙神喜悅(4-7),他們亡國是因祖先在昔日不聽先知的教訓,致遭神懲罰分散(8-14)。
5-6
百姓的齋戒禁食並非神設立的,他們這樣做只是出於自憐,或企圖以此緩和神的怒氣,正如日常吃喝般,是為滿足自己,並無向神謙卑及悔過之意。
5
「五月七月禁食悲哀」:見8:19註。
7
百姓若早聽神的話,便不會為亡國而禁食了。
「南地高原」:即南面地方與西部山麓地帶(見俄19-20註)。
8-12
百姓亡國被逐前縱然遵守宗教上的儀文,但卻沒有秉公行義、憐憫孤寡,反硬心不聽神的話。
9
「至理」:即公正。
11 「扭轉肩頭」:原指倔強的牲畜(參何4:16)不肯讓主人把軛放在肩頭上。
12 「金鋼石」:即硬度最高的鑽石。
13-14 百姓得到應得的惡報──國亡家破,故土荒涼。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