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鴻書緒論
那鴻書為聖經先知書中的第十三卷;所謂十二卷小先知書的第七卷。它能夠在先知書中佔一席地位,實在令人納悶;因為它和以賽亞、耶利米、或所謂小先知書中的阿摩司、何西阿、彌迦等書相差得太遠。它既沒有它們那樣地提倡崇高的道德標準,督促以色列和猶大的悔改,也沒有像那些書中所記載的彌賽亞應許給予同胞無窮的希望。對一般比較粗心的或者沒有細心咀嚼的讀者會感到那鴻書的格調不高,它的作者僅是責備尼尼微人,卻從未對自己人有所規勸;甚至他對上帝的觀點也比較偏激,他的上帝觀是報復的,是予打擊者以打擊的。不過,它也有它的長處;對當時的讀者一定先給它的文體所吸引,全書是非常嚴格的文學,文體是優美的長詩。緊接凓,他們一定會感到這是最適合他們時代背景的書。也許在這一代,那鴻也能激起許多受欺凌的國家中的人民的共鳴。
作者
那鴻究竟是何許人,史籍中沒有記載。鴻一1說,他是伊勒歌斯人;這對研究本書的人沒有多大助益,因為無人知道伊勒歌斯在甚麼地方。在主後十六世紀,才有人發現在伊古斯(Elkush)村有一座那鴻墓。那只是傳說,根據那個說法,那鴻在主前七二二年,撒珥根攻打撒瑪利亞時(參閱王下十七5)被擄。北國被擄當然確有其事,但是那鴻也是中間的一份子,僅是想當然耳;至於那鴻之墓發現得太遲,不足為信。不過從名字中知道,它的意義是「安慰」、「同情」。
時間
寫作時間不因為作者不明而受到影響;實際上,那鴻書的內容,幫助我們知道了寫作的時間,知道那鴻先知大概是主前第七世紀的先知,是西番雅、哈巴谷、耶利米同時代的人物。
那鴻書第二及第三章是尼尼微毀滅之歌。作者描寫的景況,最古的一件事是在亞述的征服挪亞們(見鴻三8)。挪亞們亦稱挪(見結三十14),也就是底比斯(Thebes),是埃及的古城,曾為埃及的首都,在亞述巴尼帕(Ashurbanipal)的時代曾被攻克。亞述巴尼帕是一位舊約中頗具惡名的西拿基立的孫子,其征服的年代根據亞述史是主前六六三年。那鴻既描述挪亞們之攻克,其最早年代一定不會在六六三年之先。那鴻書最下之年代不能晚於主前六一二年尼尼微之淪陷,因為該書寫作的時候,尼尼微尚未攻克。主前六一二年,瑪代與巴比倫聯軍包圍尼尼微。那鴻的描寫幾乎好像出於目擊者的手筆。那鴻先描寫戰事在郊外,逐漸四圍軍隊進逼城牆,然後是敵軍的征服和毀滅尼尼微城。
那鴻書大綱
標題 一1
前言 一2~15
一 耶和華的報復和忿怒 一2~6
二 對信靠者的保護 一7
三 繼續描述上主的報復和忿怒 一8~14
四 錫安山的欣喜 一15
尼尼微淪陷頌 二1~三17
一 向尼尼微攻擊 二1~4
二 尼尼微的敗績 二5~10
三 尼尼微的罪狀 二11~13
四 尼尼微的惡行、被圍,及淪陷 三1~\cs164
五 尼尼微的懲罰 三5~7
六 尼尼微的攻破和滅亡 三8~17
後記──哀歌 三18、19
那鴻書譯文
標題
第一章
1 本書的默示是伊勒哥斯人那鴻領受有關尼尼微的異象。
前言
2 上主是忌邪、報應的上帝,
上主是要報復的,滿有烈怒;
上主對他的鞽家對頭報復,
他對他的仇敵報仇。
3 上主已忍無可忍而發怒,
他大有能力,絕不宣布有罪的為無罪。
§ § §
他的道路是旋風和具摧毀力的暴風,
他踩在密雲上,把它當作腳下的塵土。
4 他一斥責海,連海都乾了,
他一發怒,使江河乾涸了,
巴珊因之歉收,迦密的果園不結果,
利巴嫩香柏樹的嫩芽枯萎。
5 大山在他面前震動,
小山在他面前融化。
大地在他面前一掃而光,
世界和所有居民遭受同樣厄運。
6 他發義憤,誰能站得住呢?
他發烈怒,誰敢反對他呢?
他的忿怒如火一般的倒下來,
堅固的磐石也會崩裂。
7 上主是良善的,
在人陷在患難的日子裏,他是避難所,
在人尋找避難所的時候,他早知道他們的痛苦。
8 但是洪水氾濫淹沒了他的敵人,
要驅逐仇敵進入黑暗。
9 你們打算怎樣敵對上主呢?
他要把你們消滅,
他無須對仇敵報復兩次。
10 因為你們像雜亂無章地交錯的荊棘,
像喝醉了酒的人,
像枯乾的碎欵燒得一乾二淨。
11 誰從你那裏出來,
設邪惡計謀攻擊耶和華,
設卑鄙的策略攻擊他?
§ § §
12 上主這麼說:
尼尼微雖然強盛繁榮,人口眾多,
我要剪除,消滅他們。
猶大阿,我使你受苦,
你的痛苦就要解脫了。
13 我要折斷他加在你頸項上的軛,
要拉斷綑綁你的繩索。
14 上主已對尼尼微發出命令:
你的名字將沒有後代來繼承,
你廟裏的神明都要消滅──
雕刻的和鑄造的偶像都要除掉。
因為你是如此的卑鄙,
我要把你放在墳墓裏。
15 看哪,
報好消息的人走上山去,宣告平安:
猶大阿,
過你的節,
還你的願;
因為那惡再也不來找你的麻煩,
他已經完全被殲滅了。
第二章
1 那打擊者已來打擊你了,
要把你打得粉碎,
守住防線,
把守道路,
束緊腰帶,
動員一切力量。
§ § §
2 上主要復興雅各和以色列的榮耀,
雖然侵略者曾來搶劫一空,
使他們國家衰亡,
3 他的勇士的盾牌染成紅色,
精兵穿上朱紅色的制服。
在他衝鋒前的一剎那,
戰車上的鋼鐵閃耀得像火,
戰士們興奮得全身顫動。
4 戰車在街道上瘋狂般奔馳,
廣場上來回飛馳,
嚇得城裏的人以為是一團團的火,
他們殺到跟前像閃電一般。
5 尼尼微王召集他的重臣,
他們跌跌撞撞,
爬上城牆,
布置擋牌,
6 敵人衝進來了,
宮殿被打坍了,
7 王后被剝光衣服,
被人擄去,
宮女哀哭像鴿子鳴叫,
他們在搥胸致哀。
8 尼尼微建國以來就像聚水的池子,
他們逃跑了,
「站住,站住!」
沒有一個人回轉頭來。
9 「搶劫金子!
掠奪銀子!」
那裏有無窮的寶藏,
更有豐富的寶貝。
10 尼尼微城荒涼、荒蕪、荒廢。
人心惶惶,
雙膝顫抖,
兩腰酸痛,
兩頰沒有人色。
11 獅子的洞在哪裏?
壯獅的穴在哪裏呢?
公獅、母獅在流蕩,
小獅子不怕人的地方在哪裏呢?
12 公獅為小獅撕碎足夠的食物,
為母師掐死獵物,
洞穴中充滿了食物。
13 上主──萬軍之統帥宣告:
我要反對你,
我要焚燒你的戰車成為煙,
刀劍要吞吃你少壯的獅子。
我要解脫你侵略國家的束縛,
你的使節再也不能耀武揚威了。
第三章
1 這血城慘啦!
全是謊言,
充滿搶劫,
掠物到處是。
2 鞭聲清脆,
車輪轔轔,
戰馬奔馳,
戰車顛簸,
3 刀鋒發光,
槍頭閃爍,
殺戮眾多,
屍首堆積,
死屍無數,
人因此而絆倒。
4 都因那人見人愛的妓女的淫行,
誘惑人的巫婆。
她的淫行誘惑諸國,
她的巫術誘惑列邦。
5 上主──萬軍之統帥宣告:
我要反對你,
我要揭起你的裙子蒙在你臉上,
使列國看見你的下體,
列邦見你的醜態。
6 我要把污穢的東西拋向你,
侮辱你,使你成為給人看的把戲,
7 看見你的人都逃得遠遠地離開你,說,
「尼尼微亡國了!」
誰為你哀泣呢?
哪裏去找安慰你的人呢?
8 難道你比底比斯還強盛嗎?
他周圍有水,坐落在尼羅河間。
海作了他的防禦,
河流作了他的城牆。
9 蘇丹是他的力量,還有埃及,
援助沒有止境,
在許多援手中還有弗人和利比亞人。
10 他被流放了,俘擄了。
他們的孩子被摔死在十字路口,
他們的貴族被人以抽籤方式分配,
他們的大人物被鎖凓牽走。
11 你也要像他們一樣喝醉,
昏頭昏腦走投無路,
像他們一樣逃避敵人,
去找避難所。
12 你的一切防禦工事像無花果樹,
剛結了新無花果,
人來一搖動樹身,
無花果就落在人的嘴裏。
13 你的軍隊中有婦女夾在裏面,
你險要地方的關口都敞開了門,
你的城門閂已被火攻燒毀了。
14 在被圍困以前要儲足水量,
加強你的防禦工事,
多採原料,用腳踩泥,
做成磚塊修葺城牆,
15 火來吞滅你,
刀來殺戮你,
來吞滅你的時候好像蝻子吃農作物,
你增援多得像蝻子,即使像蝗蟲;
16 你的商人也來防守,
儘管他們多過天上的星,
仍舊像蝻子一樣斷翅而去。
17 你的首領多得像蝗蟲,
你的文武百官多得像成浛的蝗蟲,
天涼的時候都在籬笆上休息,
太陽一出都飛跑了,
不知道飛向何處。
18 亞述王啊!
你的許多牧人都已睡覺,
你的貴族都已安眠。
人民四散分離,已不可招回了。
19 你的損傷無法醫治,
你的傷口非常大,
凡聽到有關你的消息的,
他們都要拍掌歡呼。
你所行的惡,
誰沒有經歷呢?
那鴻書附錄 那些斷碑、碎片、殘頁
從考古學看一段亞述、以色列、猶大,和它們間關係的歷史
我們對亞述的幾位國王實在感激,因為他們在當權的時候,又畫圖,又作文,而且把這圖文並茂的材料雕刻在石板上,石碑上,一直流傳到後世。猶太人是不准對人像敬禮的,因之一位國王的像都沒有留下來,因此,我們要再度感謝亞述的
耶戶離開暗利的功績好幾代,為甚麼耶戶的進貢要把暗利的名字提出來,在聖經上看來,暗利又不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在經文中僅是短短的佔王上十六21~28八節篇幅,其中的記載不過是:「暗利用二他連得銀子,向撒瑪買了撒瑪利亞山,在山上造城,就按凓山的原主撒瑪的名,給所造的城起名叫撒瑪利亞。」根據考古學的材料,暗利做的這件事實在大有作為。他把國的首都搬到撒瑪利亞,一座四百呎高的山頭上。這一個山頭在暗利以前是無人居住過的荒山,但是從軍事上看,這是一個緊要的重鎮。他的兒子亞哈繼承父志把撒瑪利亞建造得固若金湯,以致後來亞述軍隊來攻以色列的時候,用了三年的時光才能攻破撒瑪利亞。
暗利發展撒瑪利亞商業中心,建築公路使國際商人通過他的首都,他也跟西方諸國聯盟。從聖經立場,他做了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他以尼腓基的耶洗別為兒媳,引進了許多異教神明。但是暗利自己一定認為是得意傑作。考古學家在撒瑪利亞城門內發現約七十張破陶片(ostraca)的收條,這就是所謂「撒瑪利亞破陶片」。這些收條上都說明了收到油、酒、麥子等貨品。這些陶片一方面說明當時貿易的頻繁,另一方面給我們知道許多地名,甚至聖經上所沒有註明的地區都在這裏出現。收條上某些名字都帶了「耶」字,可見得那些人是信耶和華上帝的;另一些名字卻帶凓「巴力」,可見得他們是信巴力的。這些當然更加給我們對暗利和亞哈時代宗教信仰上惡行的惡劣印象。
暗利的武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塊「摩押石碑」,石碑上有三十四行文字,這塊石頭發現在位於死海之東的底本(Dibon ──見民卅二3),發現的人是一位普魯士的宣教士,在一八六八年發現後,即和亞拉伯人洽商購買,因價格過高而沒有成交。但是後來在亞拉伯人的糾紛爭執中,這塊石頭斷為數塊,最後,總算能聯在一起,而且把碑文拓了下來,可以斷定為摩押文(近似希伯來文),現在已譯成許多種文字可供研究。我們的興趣是在摩押王的進貢。聖經告訴我們:「摩押王米沙牧養很多羊,每年將十萬羊羔的毛,和十萬公綿羊的毛,給以色列王進貢。」(王下三4)但是我們知道大衛曾經征服摩押,所羅門的時代摩押一直屬於以色列,但是所羅門死後,摩押就不再進貢了。因此王下三4的進貢顯得突然,但是「摩押石碑」告訴我們,米沙王最後能掙脫以色列王的軛,這句話可跟王下三5配合:「亞哈死後,摩押王背叛以色列王。」但是在摩押石碑中承認,暗利征服了摩押,使他們不得不忍辱了許多年,一直到暗利兒子時代始終臣服。摩押石碑給我們看到暗利的武功,也使我們明白聖經經文的意義。
撒縵以色三世的武功
聖經上對暗利的兒子亞哈給予較多的篇幅,但是描寫僅限於他的宗教面,當然這是聖經作者的旨趣,我們讀到人人樂道的亞哈和以利亞的故事。可是在撒縵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 )的碑文中記載,當他在位第六年的時候,曾發動了西征的戰爭,他在主前八五三年,跨過了幼發拉底河,直奔俄隆提斯河(Orantes River),佔領瓜瓦(Karkara)。在這裏碰上了西方列國的聯軍。這一段記載十分詳細,尤其在整個文獻的開端具有十足的「帝王相」(Babylonian and Assyrian Historical Texts-4. Shalmaneser III (854~824 B.C.),
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relating to the Old Testament, edited by James B.
Pritchard, pp. 276~279)。他的全銜非常威武。
〔朕乃〕撒縵以色,合法的國王,全世界的王,無敵的王,「火龍」,四海之內唯一的掌權者,一切君主的主,曾征服仇敵,仇敵僅像瓦片陶器,強人,對敵人從不寬恕,在戰場上從不講憐憫,──是全世界的王、亞述國王亞述拿西帕的兒子,就是全世界的王,亞述國王德古底‧尼納他的孫子,他曾征服……(這裏有一大堆國家的名字),他的勢力直到底格里斯河及幼發拉底河的源頭。(這些資料由本文作者翻譯,下同)
……
〔第六年〕朕打下了阿底奴(Adennu),巴加(Barga)和阿加納(Argana)諸城,燒了阿加納的王宮。我獲得了無數的戰利品。我離開阿加納就到了瓜瓦。我摧毀、拆除、火燒了瓜瓦,和他們的王宮。瓜瓦〔的
瓜瓦的十一個盟友 戰車 步兵 駱駝
大馬色的哈達以謝
Hadad-ezer of
哈馬的以勿林
Ihruleni of Hamath 700 10,000
以色列的亞哈
Ahab of Israel 2,000 10,000
克
Que 500
埃及
以奎塔
Irqanata 10 10,000
亞發的瑪底奴巴路
Matinu-balu of Arvad 200
吾納塔
Usanata 200
西納的亞都巴路
Adunu-balu of Shian 30 10,000
亞拉巴的基底巴
Gindibu of
利合亞捫的兒子巴沙
Baasha son of Rehob of
Ammon (?),000
從所列的表來分析,亞哈的戰車和騎兵(每部戰車有一騎兵)幾乎是全軍的半數;而步兵也幾乎佔六分之一。亞哈的投入不可謂不大。當然他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求自保。如果撒縵以色三世一路衝下來,他也要受損失,況且與其到自己的土地上決一勝負,還不如在瓜瓦,別人的土地打上一仗。
這一筆軍費是驚人的,因為以戰車戰馬來講,亞哈的支出是非常可觀的,尤其是一切都是「進口貨」。亞哈的戰車是從埃及購買來的,戰馬來自西里西亞(Cilicia),每匹需款六百銀舍客勒。這數字告訴我們軍費的龐大,另一方面也看出亞哈王朝時財政的寬裕。一定是在財政不錯的時候才付得起這筆軍費。
〔這些國王加起來總共〕有十二位國王(瓜瓦加了表上的十一位國王),他們來跟我有一個決定性的戰役。我以強大的亞述軍隊跟他們作戰。……我用劍殺死了他們一四‧○○○士兵,我們的兵打他們的時候,好像神明降下大雨一般,到處都是他們的屍首,平原上只看到他們四散的逃兵。……我搶奪了他們的戰車,盔甲,和俘擄了許多騎兵。
這次戰役到底是否這麼成功?大概沒有!因為撒縵以色很快就撤退了,從聯軍方面講,阻止他們前進就是成功。在這次事變以後,四年後才再西征,可見得他還吃了不小的虧呢!他一連好幾次西征,但是亞哈卻不再參預了,因為亞哈實在不能和他的死對頭大馬色的哈達以謝(聖經中稱為便哈達)合作。也許正因為這緣故,亞哈有一次與亞蘭王便哈達作戰的時候陣亡(王上廿二34~38)。
亞哈死了以後,連續凓有兩位繼任,他們是亞哈謝和約蘭。約蘭逝世以後,耶戶接位。這時候,亞述一次次的西征益發嚴重了。在耶戶當權的時候,以色列正式向亞述進貢。這件事在聖經中沒有記載,但是似乎沒有甚麼可疑之處。耶戶在血統上雖然不是暗利的後裔(參看王下9~10章),但在國家的系統上言,亞述王卻把耶戶和暗利連在一起,稱耶戶為「暗利的後裔」。
在朕為王為十八年的時候,第十六次渡過幼發拉底河。大馬色依賴他們無數的軍隊,動員了全國兵馬……我打敗了他們,用劍殺了一六‧○○○精兵,俘擄了一‧一二一戰車和四七○匹戰馬。……我一直殺到海邊,在那裏雕了我的石像。那時候,我更接受了推羅、西頓,和暗利的後裔,耶戶的進貢。(Pritchard,見前第280頁)
這一段記載以外,在王宮的銅浮雕上,看到一片海洋,有兩條船,船上裝滿了貢品,而國王正介出手來接受貢品。(圖一)
圖一:國王接受由海洋來的兩條船上的貢品
耶戶的進貢在亞述的「黑方尖碑」上雕刻得非常清楚。黑方尖碑(black obelisk)是在科拉枯(Kalakh)發現的,現在保存在英國博物館中。(圖二)在這方尖碑的第二格上看到了以色列進貢的情況,亞述的國王(撒縵以色三世)站在那裏,耶戶跪在他的面前。六個亞述隨從官員,包括一位打了儀仗傘(圖三),另一面在耶戶的後面有十三個家臣手中都拿了進貢的禮物。(圖四)。在這圖案下面有文字解釋:「暗利的後裔,耶戶的進貢:我接受了他的金、銀、一隻金碗、一隻尖底的金瓶、幾隻金杯、幾隻金桶、錫、國王的權杖,和木(?)」
圖二:黑方尖碑(在英國博物館)
圖三:暗利的後裔耶戶進貢(黑方尖碑)
圖四:耶戶家臣的進貢
誰是軍長?
亞述國王出征的時候,常常喜歡把戰況雕在牆上和藝術品上,這些浮雕對我們了解聖經很有幫助。例如:王下七2、17及王下九25,中文和合本都有一個名字譯為「軍長」的:
「有一個攙扶王的軍長」王下七2
「王派攙扶他的那軍長」王下七17
「……對他的軍長畢甲說」王下九25
這三處都譯為「軍長」,現代中文譯本因為它的翻譯原則,前兩處譯「侍從」,後一處譯「助手」,這一字在希伯來文聖經是「第三」,應譯為「第三號軍官」,英文聖經雅各王欽定本及標準修訂本也都沒有譯這「第三號」領袖。自從考古學家發掘亞述以後,這「第三號」軍官非常明顯。從圖中一看就知道誰是「第三號」人物,原來每部戰車可坐三個人(圖五),一位是主要人物,另一位是駕車者,「第三」位就是坐在車上的「軍長」、「侍從」、「助手」,或是「侍衛長」,他確是可以成為「攙扶者」。
圖五:攙扶王的第三號軍官
亞大得尼拉力三世
耶戶進貢的事件以後,似乎亞述人的西征延緩了下來,也許正是撒縵以色三世窮兵黷武的結果,他的繼承人認為須養精蓄銳,整頓國內事務。實際上,控制那麼許多俘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直等到撒縵以色的孫子亞大得尼拉力三世(Adadnirari III 805~782 B.C.)又開始向西發展,希望能抵達埃及,而和約哈斯(Jehoahaz ── 王下十三10)發生了關係。主前八○六年他的軍隊直指大馬色,這次那些小國來不及聯盟,也聯不起來。在科拉枯的石碑所記載的是:「從幼發拉底河直到日落之大海(按即地中海),我把黑提那(Hattina),整個亞瑪奴(Amurru)的領土和推羅、西頓、暗利(即以色列)、以東,及非利士等地都踩在我的腳下。我要他們獻上貴重貢物。」非常奇怪的是居然沒有猶大在名單中,而猶大的鄰國都包括在裏面。這一點聖經上並沒有提到。
這裏我們看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就是王下十三4、5所記載的一句話:「約哈斯懇求耶和華,耶和華就應允他,因為見以色列人所受亞蘭王的欺壓。耶和華賜給以色列人一位拯救者,使他們脫離亞蘭人的手,於是以色列人仍舊安居在家裏。」約哈斯能在耶和華前懇求當然已經是有足夠的理由,耶和華幫助以色列人掙脫亞蘭人的欺壓。但是即使是耶和華拯救以色列人,他也藉凓摩西及出埃及記中一切的記載。王下十三4、5的經文配合了亞大得尼拉力三世的記載,使我們更加明白當時的國際形勢。從人的歷史方面看,因凓亞述人的侵略亞蘭(大馬色為首都),亞蘭人自顧不暇,以色列人就趁此機會獨立。
提革拉毘列色三世
另一些大事是在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Tiglathpileser
III ── 745~727 B.C.)掌權時發生的。他是一位具有雄心的亞述國王,那時候凡是有雄才大略的國王都要西征,尤其他是一位百折不撓的戰士。他往西出發的時候,適好耶羅波安二世於主前七四六年在撒瑪利亞逝世,由撒迦利雅接位,才當了六個月的王就被沙龍背叛,而遭謀殺。沙龍登基了一個月,又被米拿現殺掉,篡了位。(見王下十五8~15)米拿現雖然似乎強有力量(參閱王下十五16);但是經不起考驗,當亞述王來侵的時候,他只得投降,獻上貢銀。
亞述王普勒(亞述王又是巴比倫王的時候叫普勒)來攻擊以色列國,米拿現給他一千他連得銀子,請普勒幫助他堅定國位。米拿現向以色列一切大富戶索要銀子,使他們各出五十舍客勒,就給了亞述王,於是亞述王回去,不在國中停留。(王下十五19、20)
同一件事在科拉枯的石碑年代誌上也有交代。根據亞述資料,這件事發生在主前七三八年,而進貢者除了「撒瑪利亞的米拿現」外,還有大馬色、推羅……等的
在這次出師中,猶大居然也跟亞述王打上了交道。原來在猶大亞哈斯作王的時候,亞蘭王利汛和以色列比加來攻耶路撒冷。亞哈斯到提革拉毘列色面前求救。
亞哈斯差遣使者去見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說:「我是你的僕人,你的兒子,現在亞蘭王和以色列王攻擊我,求你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亞哈斯將耶和華殿裏和王宮府庫裏所有的金銀,都送給亞述王為禮物。亞述王應允了他,就上去攻打大馬色,將城攻取,殺了利汛,把居民擄到吉珥。(圖六)(王六十六7~9)
圖六:提革拉毘列色三世攻城圖
這件事在亞述王的記載中卻大有文章:「暗利的家(按即以色列)……和他的居民及財富,我都送到亞述。他們推翻了他們的國王比加,我就為他們另立了何細亞作主。我接受了他的十他連得金子和一千他連得銀子,作為他們的進貢,我都帶回亞述國。」(Pritchard,書名見前,第二八四頁)(圖七)這樣的一段文字,在聖經上也有相同的記載:
圖七:亞述國王把俘虜帶回亞述國
以色列王比加年間,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來奪了以雲、亞伯伯瑪迦、亞挪、基低斯、夏瑣、基列、加利利,和拿弗他利全地。將這些地方的居民,都擄到亞述去了,烏西雅的兒子約坦二十年,以拉的兒子何細亞背叛利瑪利的兒子比加,擊殺他,篡了他的位。(王下十五29、30)
這些資料拼湊在一起,使我們知道的事蹟大概是這樣:猶大王因為亞蘭和大馬色的侵略,他就向正在這一帶地方用兵的提革拉毘列色三世求救,亞述王便攻打大馬色和以色列。大馬色和以色列被打敗了,他攻下了許多城市,王下十五29的城市都是以色列的屬地。而在這時候開始有俘虜的設置,把他們大量送回戰勝國去。而且他還主動地去協助何細亞,打倒了比加。
撒縵以色五世及撒珥根和北國的被擄
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的繼承王位者是撒縵以色五世(Shalmaneser V ── 727~722 B.C.)。以色列王何細亞認為有機可乘,得以掙脫亞述的束縛。這件事在列王紀中的記載是這樣的:
亞述王撒縵以色上來攻擊何細亞,何細亞就服事他,給他進貢。(見上面的討論)〔過了不久〕何細亞背叛,差人去見埃及王梭,不照往年所行的,與亞述王進貢。亞述王知道了,就把他鎖禁,囚在監裏。亞述王上來攻擊以色列遍地,上到撒瑪利亞,圍困三年。何細亞第九年,亞述王攻取了撒瑪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把他們安置在哈臘,與歌散的哈博河邊,並瑪代人的城邑。
(王下十七3~6,參閱王下十八9~11)
這就是所謂北國的被擄,結束了北國的歷史。從亞述的史蹟跟列王紀的記載略有出入,事情雖然一樣,但是人物全非。亞述方面的記載,攻克以色列的是撒珥根二世(圖八)。這撒珥根二世從亞述資料中,知道是撒縵以色的兄弟,撒珥根篡位,謀取了哥哥的位子。圍困以色列三年之久,很可能這一戰事由撒縵以色開始,由撒珥根結束。在亞述的歷史中,既然是撒珥根當權,自然不再提撒縵以色了,而在以色列方面的記載,既然是撒縵以色開始,就認定他到底了。
圖八:撒珥根二世
撒珥根二世登基以後,大興土木,在尼尼微不遠的杜沙魯金(Dur-Sharrukin)地方,用了六年的時光,建造了一所宮殿。在門口的石質浮雕上刻凓:「撒珥根,撒瑪利亞和全以色列的征服者。」另一段記錄在年代誌上:
在朕〔統治之初,即圍困及摧毀撒瑪〕利亞。(譯按:中間兩行已模糊不清)……使朕得勝,出征成功……我俘擄了二七‧二九○居民,還有五十輛戰車。……我重建了一個城,比以前好多了,我把那些征服的人民都安置在那裏,我也委派了官員管理他們,要他們進貢給亞述人民。
(Pritchard,見前,第284頁)
這裏我們看到雙方面的記載都承認北國的滅亡,以色列的首都淪陷,居民中的貴族和上層階級都被俘,「安置在哈臘,與歌散的哈博河邊,並瑪代人的城邑。」(王下十七6)這是第一次的被擄,後來更有多次的俘擄。王下十七24另有記載:「亞述王從巴比倫、古他、亞瓦、哈馬,和西法瓦音遷移人來,安置在撒瑪利亞城邑,代替以色列人,他們就得了撒瑪利亞,住在其中。」
總之,撒珥根二世所向無敵,他和部隊也整年在外面,整個中東都在他的勢力範圍之內。那些屬國未始不想掙脫他的勢力,一度亞實突國王,加了埃及的支持;猶大未始沒有蠢蠢欲動的意願,甚至亞述的敵人,巴比倫王巴拉但也差遣了兒子比羅達巴拉但來送問候的信和禮物。(參閱王下二十12~14)以賽亞並不以為這是正確的政策,可能導致更危險的厄運。猶大王仍舊進貢。後來,在一次戰役中,撒珥根二世陣亡,連屍首都不能運回本國安葬,這使所有中東的國家都鬆了一口氣。
西拿基立重振威風
撒珥根二世陣亡以後,由兒子西拿基立(Sennacherib,
705~681 B.C.)繼位。一般說來,那些屬國認為反叛的時候到了。亞述的內部倒是挺統一的。於是,他也子隨父志,向西出發,平定了一些反叛,最後在主前七○一年直逼巴勒斯坦。他這次的出師是沿腓尼基海岸南下的,他推翻了西頓地之王,直撲拉吉(圖九);再回轉來北上攻擊耶路撒冷。西拿基立攻擊拉吉是一件大事,而且在文獻上和浮雕上都曾大書特書,我們先看聖經的記載:
希西家王十四年,亞述王西拿基立上來攻打猶大的一切堅固城,將城攻取。猶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見亞述王說:「我有罪了,求你離開我,凡你罰我的,我必承當。」於是亞述王罰猶大王希西家銀子三百他連得,金子三十他連得。希西家就把耶和華殿裏,和王宮府庫裏所有的銀子,都給了他。那時猶大王希西家將耶和華殿門上的金子,和他自己包在柱上的金子,都刮下來,給了亞述王。(王下十八13~16)
同一個記載在亞述的年代誌中卻是十分詳盡。
猶大的希西家卻不歸順我的軛,我圍困了他四十六座堅固城及其周圍無數的小村。我們用爬城的雲梯,和發射的羊角(一種武器──見圖\cs169)攻近城牆,更輔以步兵,挖地道、壕溝等技巧,我趕出了二○○‧一五○男女、老幼人民,和獲得了無數的馬、驢、騾、駱駝,和大小牛群。我把希西家關在耶路撒冷城裏像一個囚犯,像籠中之鳥。……他進貢黃金三十他連得,白銀八百他連得。……(Pritchard),288頁)
這是同一件事蹟的記載,亞述方面的誇張得多了,進貢的數目略有出入,可能是亞述與猶大的度量衡單位不同,但是黃金的數目倒是符合的,很可能亞述國誇大其辭,把三百寫成了八百,好在那時沒有「審計」工作,多報少報都無所謂。
圖九:攻打拉吉城
在王下尚有十八17~十九37的長段記載,在亞述方面沒有記載。一般歷史家認為這仍是主前七○一年的戰爭,列王記作者特別要強調某些枝節,尤其是亞述王對上帝的無禮而導致失敗,至於亞述方面當然不會記載自己的失敗,整個事情如果要我們來重組的話,從手邊的資料可能是下面的事蹟。先是西拿基立沿地中海的非利士平原向南進攻,也開始攻擊猶大的城市(王下十八13),他到了拉吉,就圍困起來。希西家王一方面鞏固耶路撒冷的城防(代下卅二1~8),另一方面也差了代表到拉吉來與亞述軍隊議和(王下十八18)。西拿基立正猛烈攻城;他卻差了三個代表和猶大王談條件──他珥探、拉伯撒利,和拉伯沙基。(王下十八17~18,這三個名字在聖經上出現為專門名詞,實際上每一個名詞都是官銜:他珥探──大將軍,拉伯撒利──太監總管,拉伯沙基──酒政長。)這三人中以酒政為發言人。這一個談判在猶大方面的代表是希勒家的兒子以利亞敬、舍伯那,和約亞(王下十八26)。這一個談判是在城牆下,汲淪山谷舉行的。看到聖經的記載,不禁使我們想到今天的國際談判,他們對談判的言語先有爭執。亞述方面要用希伯來語,希望城裏的居民聽得懂;而猶大方面希望用亞蘭語,使城內的居民聽不懂他們的談判。亞述的代表拒絕了,他們不但用城裏居民聽得懂的話,而且還利用這番談話威脅(王下十八
耶路撒冷的代表把談話的結果報告希西家,國王又把談話內容告訴了以賽亞。以賽亞卻無動於衷,認為亞述國王不久就會撤退,而且很快就要死亡(王下十九5~7)。因此,亞述的代表不得要領,只好回報亞述王,那時亞述王剛好已攻下拉吉,到了立拿(王下十九8)。這裏我們看到了尼尼微城中的浮雕(圖十),下面的文字是:「世界的王,亞述王,西拿基立坐在寶座上,檢閱戰利品。」圖中不但看到西拿基立在看戰利品,還有拉吉的居民叩頭求饒。在立拿,西拿基立聽到古實王特哈加帶兵來援救猶大,所以他一方面迎上去和埃及軍隊作戰,一方面再度派代表團來見希西家。(王下十九9下)這裏我們讀到希西家的祈禱(王下十九15~19),而又不得不獻上求和的賠款(王下十八14下)。
不論中間發生了甚麼事蹟,西拿基立的部隊在一夜中就撤退了。
當夜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
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王下十九35、36,參閱賽卅七36、37)
這一件事在亞述的年代誌上沒有記載,亞述的官方史家不會記那麼丟臉的事。不過希臘史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對這件事倒是有交代的。他說「亞述和亞拉伯的王西拿基立」遭遇到一大群老鼠,把攻城用的繩子和一切皮件都破壞,不得已而撤退。我們進一步推想西拿基立的部隊碰上了鼠疫,一晚死了十八萬五千人是由鼠疫造成的。這當然可以解釋為耶和華差遣的使者,使亞述軍隊撤退。
圖十:西拿基立坐在寶座上檢閱戰利品
以賽亞的另一半預言,有關西拿基立的暴死也應驗了。「……我(上帝)必使他(西拿基立)在那裏(西拿基立的「本地」)倒在刀下。」(王下十九7下)聖經的記載如下:「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廟裏叩拜,他兒子亞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殺了他,就逃到亞拉臘地,他兒子以撒哈頓接續他作王。」(王下十九37)這一件謀殺案在聖經中雖然僅隔一節,但實際上是隔了二十年。根據年代誌的計算攻拉吉是主前七○一年,如果撤退是在七○○年,而弒君案是發生在六八一年。
這一件史蹟在西拿基立的孫子亞述巴尼帕(Ashurbanipal 669~626 B.C.)的年代誌中曾對這一神秘的史蹟有所描述,它發生的年份應該是主前六四八年,這跟聖經的記載不謀而合。
我把那些用誹謗的嘴褻瀆我的神明亞述(Ashur ── 亞述為神明的名字,亞述國名的出典也在此)和設計陷害他敬畏的王子(指亞述巴尼帕自己),我就徹底毀滅了他們。我活活地打死了另一些人,因為他們當凓保護我們的神明面前弒了我的祖父西拿基立(這句話就說出西拿基立是在廟裏被殺死的。)現在,最後雖然是晚了一點,我仍然把他們在我祖父的靈前獻上作為祭物。我又把他們(指弒西拿基立的刺客)切成小塊去餵狗、豬、鳥、兀鷹、天上的飛鳥,和海裏的魚。我這麼做一定能使神明和朝中百官安心。……(Pritchard 見前第288頁)
以撒哈頓和亞述巴尼帕的征服埃及
在西拿基立和亞述巴尼帕之間還有一位叫以撒哈頓(Esarhaddon)的即位(王下十九37已有記載)。他雖在倉促間即位,但是很快就一切控制就緒,在主前六八○年登基,一直到六六九年才由亞述巴尼帕繼任。他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君主,繼續以前君王「西征」的門風。以撒哈頓的時代剛好是瑪拿西當猶大王的時候,他做了五十五年國王(王下廿一1)。瑪拿西沒有受到直接的威脅,但是他對西頓和埃及王特哈加是非常無情的,對西頓和埃及的國王曾說:「他們想逃到海裏,……我把他們像魚一般釣起來,……殺他們的頭。」(見圖十一和圖十二)這些和猶大雖然沒有直接關係,但是使我們更明白,阿摩司所說的「日子快到,人必用凢子將你們凢去,用魚凢將你們餘剩的凢去。」(四2)
圖十一:我把他們像魚一般釣起來
圖十二:殺了他們的頭,正在數點人頭
以撒哈頓曾做過以前的國王沒有做到的,那就是在主前六七一年侵入埃及,征服孟斐斯,特哈加雖然逃逸,但是他的太太、子女被擄到亞述,劫掠財產無數,雖然如此,埃及還沒有完全征服,亞述王又進軍其他國家,而接凓他就逝世。到亞述巴尼帕時代才真正完全征服埃及。那時候埃及王的全銜是「埃及和古實王」,他又打下了孟斐斯。亞述巴尼帕聽了以後十分惱怒,即刻發兵攻打埃及,不但打下孟斐斯,一直打到底比斯,那鴻的描寫就是寫這些事情。
難道你比底斯還強盛嗎?
他周圍有水,坐落在尼羅河間。
海作了他的防禦,
河流作了他的城牆。
蘇丹是他的力量,還有埃及,
援助沒有止境,
在許多援手中還有弗人和利比亞人。
他被流放了,俘擄了。
他們的孩子被摔死在十字路口,
他們的貴族被人以抽籤方式分配,
他們的大人物鎖凓被牽走。
(鴻三8~10,本註釋之譯文)
亞述巴尼帕的武功是驚人的,他不但統治了將近四十年(668~631 B.C.),而且他的版圖也從底格里斯河到尼羅河。他不單是騎術高明,射箭百發百中,他對藝術的提倡也不遺餘力。若不是那些國王在藝術上的提倡,我們不可能有那麼多的資料供後人的研究。附圖的亞述巴尼帕在獅子身上的奠酒作為獻祭與神明的一種儀式,使我們既可以看到當時的儀式,又可以欣賞當時的藝術作品。(圖十三)
圖十三:亞述巴尼帕奠酒獻獅子的宗教儀式
尼尼微的淪陷
那麼大的帝國說倒就倒,也是驚人的。亞述巴尼帕在主前六三一年逝世,帝國就一蹶不振,一連幾個兒子繼任,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在西番雅的預言中已經看到亞述必亡的訊息。
上主要用他的大能毀滅亞述;
他要使尼尼微城成為荒涼乾涸的曠野。
它將成為牛群、羊群,以及各種野獸躺臥的地方。
貓頭鷹在廢墟中築巢,從窗口鳴叫;
烏雅在階前呱呱亂叫。
建築物中的香柏木要被抽掉。
這一切都要臨到這城;
因為它跨耀自己的能力,自以為安全。
城裏的人以為這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城。
可是,它將成為淒涼荒蕪,野獸歇息的地方。
每一個過路的人都會嘲笑咒罵。
(番二13~15,現代中文譯本)
從楔形文字的巴比倫石碑資料知道,尼尼微城的淪陷是在巴比倫王第十到第十七年之間,而它們的材料指出是在主前六一二年。尼尼微城是由巴比倫、瑪代,和西古提人的聯軍攻破的。(圖十四)攻擊的開始是在主前六一六年巴比倫的軍隊向中部幼發拉底河流域進攻。這時候埃及曾派軍隊支持亞述。雖然不久以前,亞述曾征服埃及,可是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仇敵。這一枝軍隊不見得有多大效果,在當時大概鬆了一口氣。六一五年巴比倫軍隊再度進攻,這次瑪代軍隊也加入了,一直攻到尼尼微城下。但是因為尼尼微城的堅固未能攻下。六一二年的戰役是決定性的,巴比倫、瑪代、西古提的聯軍於六一二年八月攻破尼尼微城,國王和大部分臣子都殉難。這裏,我們看到那鴻對尼尼微將來前途的宣告:
上主這麼說:
尼尼微雖然強盛繁榮,人口眾多,
我要剪除,消滅他們。
猶大阿,我使你受苦,
你的痛苦就要解脫了。
我要折斷他加在你頸項上的軛,
要拉斷綑綁你的繩索。
上主已對尼尼微發出命令:
你的名字將沒有後代來繼承。
你廟裏的神明都要消滅──
雕刻和鑄造的偶像都要除掉。
因為你是如此的卑鄙,
我要把你放在墳墓裏。
(鴻一12~15,本註釋之譯本)
那鴻對尼尼微的被包圍及受攻也有很生動的描寫:
那打擊者已來打擊你了,
要把你打得粉碎。
守住防線,
把守道路,
束緊腰帶,動員一切的力量。
(鴻三1)
§ § §
他(尼尼微的敵人)的勇士的盾牌染成紅色,
精兵穿上朱紅色的制服。
在他衝鋒前的一剎那,
戰車上的鋼鐵閃耀得像火,
戰士們興奮得全身顫動。
我要在街道上瘋狂般奔馳,
廣場上來回飛馳。
嚇得城裏的人以為是一團團的火,
他們殺到跟前像閃電一般。
§ § §
尼尼微王召集他的重臣,
他們跌跌撞撞,
爬上城牆,
布置擋牌,敵人衝進來了,
宮殿被打坍了,
王后被剝衣服,
被人擄去,
宮女哀哭像鴿子鳴叫,
他們在搥胸致哀。
……
……
尼尼微城荒涼、荒蕪、荒廢。
人心惶惶,
雙膝顫抖,
兩腰酸痛,
兩頰沒有人色。
(鴻二3~7、10)
尼尼微被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失城的那一天更慘不忍睹。(鴻三13~17)
你(尼尼微)的軍隊中有婦女夾在裏面,
你險要地方的關口都敞開了門,
你的城門閂已被火攻燒毀了。
……
火來吞滅你,
刀來殺戮你,
來吞滅你的時候好像蝻子吃農作物,
你增援多得像蝻子……
仍舊像蝻子一樣斷翅而去。
(鴻三13~17)
這一些從那鴻看來都是報應,尼尼微過去曾經虐待過人,現在得到報應也是應該的。
你(尼尼微)的損傷無法醫治,
你的傷痕非常大,
凡聽到有關你的消息的,
他們都要拍掌歡呼,
你所行的惡,
誰沒有經歷呢?
這些尼尼微的最後日子,亞述方面當然沒有記載,也沒有圖案了,不可一世的王朝就這樣被消滅了。
圖十四:圍攻尼尼微城
參攷書
G. Ernest Wright, Biblical
Archaeology, the
G. Ernest Wright and Floyd
Vivian Filson (editors), Westminster Historical Atlas, The Westminster
Press
J. A. Thompson, The
Bible and Archaeology Andre Parrot, Niniveh and the Old Testament, SCM
Press
本參考書最為重要,大部分圖案及材料都出自該書。
James B. Pritchard (editor), 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大部分文字資料都出自本書,中文由作者自譯。
── 周聯華《中文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