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第三講:信仰上的夫妻

 

經文:何西阿書二:14—三:5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先知文獻的特色,我想最簡單的一句話,就是勸告背叛的以色列人民悔改歸向上帝,慈悲的上帝必定會赦免他們的罪。因此,在先知文獻中,我們會讀到先知用嚴厲的詞句在譴責背叛上帝教訓、旨意的以色列人民,也同時勸勉他們要悔改認罪,上帝一定會拯救他們脫離敵人包圍攻擊的苦難。先知的譴責信息中最凸顯的乃是指出以色列人民背叛上帝,去拜偶像神明。而先知何西阿文獻最大的特色就是將上帝和以色列人民之間的關係,以「夫妻」的關係來比擬,說明以色列人民像時常出牆的淫婦一般,背叛了她的丈夫。先知何西阿指出最可惡的一件事,就是以色列人民去拜偶像神明的時候,還拿了上帝所賞賜給他們的各種食物當作獻祭供物去祭拜,又說那些都是偶像神明所賞賜的,這一點簡直令上帝無法原諒他們。即使是這樣,上帝還是一個慈悲的上帝,祂還是想盡辦法要阻止以色列人民持續沉淪下去,希望他們能夠醒悟過來,知道賞賜一切的乃是創造萬物的上帝。先知何西阿提醒以色列人民,如果他們還繼續去拜偶像神明,上帝一定會收回祂所有賞賜給以色列人民的一切。

現在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再次以愛情婚姻的關係來形容:上帝將會以最高的愛情來對待以色列人民,為的是希望以色列人民會知道珍惜。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經文的內容:

第十四至十七節:14所以,我要帶她到曠野,安慰她,贏回她的心。15我要把葡萄園還給她,使「災難谷」成為「希望門」;在那裡,她要回應我的愛,像她年輕、逃離埃及時一樣。16那時候,她要再一次承認我是她的丈夫,不再把我當作巴力。我要她把巴力忘掉,不讓她再提起他的名。

在前一段經文中先知譴責以色列人民背棄了上帝,去追逐他們所愛的「情郎」巴力偶像神明。現在則說上帝要帶以色列人民到曠野去安慰她,贏回她的心。這很明顯地是經文內容一個大轉變,說出另一個段落的開始。我們也從這裡看到先知何西阿作品的一個非常要緊的重點:上帝是個慈悲的上帝,祂有豐富且堅定的愛(六:6)。

第十四節說上帝要帶以色列人民回「到曠野,安慰她,贏回她的心」。請注意「曠野」這個詞;這可能指的是以色列人民在出埃及入曠野的時代,那時候可說是以色列人民和上帝之間最水乳交融的時段。先知耶利米曾這樣描述上帝與以色列人民在曠野之間的關係:

「上主吩咐我向耶路撒冷的居民這樣說:
我記得,你年輕時對我多麼情深!
蜜月期間,你多麼愛我!
你和我走過曠野,
經過沒有耕種的地方。
以色列啊,你是我神聖的子民,
是專屬於我,是初熟的果子。
誰傷害你,我就降災禍給誰。
上主這樣宣佈了。」(耶利米書二:1—3

看,先知耶利米的詩充分表現出上帝與以色列人民如同新婚的夫妻在度蜜月一般,而地點就是在曠野。

就是在曠野的地方,以色列人民倚靠上帝的帶領,上帝則是為他們打仗、開路、賞賜吃、喝的生活必須物品。四十年時間在曠野漂流,期間雖然有過部分的人離棄上帝去拜偶像神明,但幾乎大多數人還是一樣盡心、盡意、盡性敬拜上帝。我們知道「曠野」乃是個對人生命最大威脅的地方;在這地方,沒有糧食,也沒有水可喝。人的生命隨時會有死亡的威脅。在曠野,人所有的倚靠都將失去效用,因為沒有人能夠在曠野中出泉水止渴,也沒有人能夠使曠野生出食物充飢。唯有創造萬物的上帝才有這樣的能力。這也就是為甚麼出埃及記的作者一再告訴我們,上帝要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時,要先帶領他們到曠野(參考出埃及記三:18、五:3、七:16、八:27),且是一去就長達四十年的時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要讓他們知道生命的主就是上帝,他們必須全心倚靠上帝才能存活。二是要讓他們將過去倚靠物質生活的觀念,透過曠野的苦難環境洗滌乾淨。

現在上帝透過先知何西阿以色列人民說,祂要帶領他們到曠野,就是要再次讓他們學習知道真正生命的主乃是創造萬物的耶和華上帝。

再者,在這一節的「帶領」也是非常重要的詞字,這個詞也可當作「鼓勵」、「勸導」(和合本用詞)、「招呼」(台語本用詞)、「誘導」(天主教思高版本、呂振中版本用詞)的意思。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帶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動作。也就是說:以色列人民進入迦南地後,一再地受到誘惑而離開了上帝的旨意和教訓。現在上帝也用盡一切辦法,要帶領他們回到身邊來。上帝並不是招呼他們一次,他們不聽就停止了,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勸導他們。看,上帝就是這樣地用心對待信靠祂的子民。就像有愛心的父母一樣,在苦勸那些行偏路的孩子。聖經告訴我們上帝乃是個滿有慈悲的上帝;祂對人背逆的行為一直採取容忍、寬恕的態度,為了是希望人能夠回心轉意歸向祂。有人喜歡用父母對子女的愛來比喻上帝對人類的愛,其實,上帝的愛,遠勝過父母對子女的愛。就像使徒保羅所說的:「上帝對我們顯示了無比的愛: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已經為我們死了!」(羅馬書五:8

第十五節說「要把葡萄園還給她」;葡萄園,這乃是以色列人民最重要的食物之一,不但可以釀酒,又是最好的水果,也可以用之作餅、榨果汁。他們也一再用葡萄樹、葡萄園等來形容上帝和他們之間的關係(參考以賽亞書五:1—7)。這裡說上帝要將葡萄園還給以色列人民,原來是在曠野之地,沒有任何可資生命倚賴的食物,現在卻有葡萄園出現,這是多麼貴重的禮物啊。用在這裡,就表示以色列人民會再次明白:賞賜葡萄園給他們,使他們所栽種的葡萄樹能結實纍纍的,乃是耶和華上帝,不是巴力。

這裡的「災難谷」,在約書亞記第七章廿二至廿六節提供給我們一個重要的歷史背景:是因為亞干不誠實,在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攻下耶利哥城之後,亞干因為貪心,偷取了戰利品,結果導致約書亞繼續帶領以色列人民進攻城的時候,吃了敗仗。約書亞詢問上帝,透過抽籤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為亞干欺騙,導致有三十六個以色列人被殺死。約書亞相當生氣,把亞干和他的家人處死,並將他所有一切的財產都丟棄燒毀。後來這個地點就被稱為「災難谷」。這樣意思就明白了,原本以色列人民因為干犯上帝的禁令,應該是被嚴厲的懲罰。但現在,上帝不再這樣對待他們,而是要讓他們的生命有新的希望,且不再有人因為違背上帝的旨意受到連累。以色列人民將會像從前出埃及的時候一樣,呼籲上帝的名字,要上帝成為他們的上帝,他們要成為上帝的子民(出埃及記六:7)。

第十六提到以色列人民和上帝的關係就是「夫妻」的關係。這就是整本何西阿書的中心主題。這裡的「丈夫」一詞,和合本用「伊施」,這是從希伯來文發音直接轉音過來的,是指「男人」的意思。也就是創世記第二章廿三節,男人看到上帝用他的肋骨造出來的女人後,非常高興的呼叫說「這終於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然後就叫她為「女人」(希伯來文稱女人為「伊下爾」),因為女人是從「男人」出來的。這說出了夫妻之間的關係是無法分開的,因為有生命相交纏的關係,無法分離。因此,第十七節就提到在夫妻關係中,不能有第三個對象介入其中,上帝要以色列人民「忘掉」巴力。這個「忘掉」就是「根除」的意思,連名字也不再提起。

第十八至廿三節,18那時,我要跟飛禽、走獸、爬蟲立約,叫牠們不要傷害我的子民。我要毀滅弓箭、刀劍,和地上一切的武器,讓我的子民安享太平。
19
以色列啊!我要娶你為妻;
我要對你仁義公平,
以慈悲不變的愛待你,
使你永遠歸屬於我。
20
我要以信實娶你歸我,
你就認識我是上主。
21-22
那時,我要垂聽我子民以色列的祈禱;
我要叫甘霖滋潤大地,
地就出產五穀、葡萄、橄欖。
23
我要把我的子民種植在這塊土地上;
我要對「不蒙愛憐」的流露愛憐;
我要對「非我子民」的說:你們是我的子民。
他們將齊聲回答:你是我們的上帝。

這一段經文可說是上帝對以色列人民重新立約的具體行動。上帝雖然很生氣以色列人民背棄祂,但祂還是依舊愛著他們,想盡辦法要讓他們歸回到祂的身邊來。就像一個仁慈的丈夫,對待一個淫亂的妻子,一再呼籲回到他的身邊一樣。

第十八節讓我們看到上帝是怎樣深深地愛著以色列人民。這裡說上帝要與整個受造物立約,包括了飛禽、走獸、爬蟲等物,為的就是要讓所有受造物都知道上帝與以色列人民乃是夫妻關係,不可以傷害以色列人民,因為傷害他們,等於是傷害上帝的「妻子」一樣的嚴重。作者用這樣的方式在表明:上帝與以色列人民之間的關係是親密到這樣的程度,無法分離的狀態。因為在希伯來文的「約」(berit),指的是「結合」、「繫在一起」之意。再者,依據以西結書第卅四章廿五節這樣記載:「我要與他們立約,保證他們安全。我要除掉境內凶猛的野獸,使我的羊能夠安全地在牧場上吃草,在樹林裡歇息。」這經文幫助我們看到上帝就像一個好的牧者,保護著羊群,使羊群安全,不受野獸的侵襲。這樣,上帝與以色列人民立的「約」,就含有「安全」的意思在裡面,有「平安」的意思。這就是第十八節下半句所說的,上帝要毀滅所有的打仗武器,祂的子民不用擔心會有戰爭發生。這樣類似的詩歌也出現在以賽亞書第二章四節和彌迦書第四章三至四節。在這兩處的詩歌中提到說:

「他(指上帝)要解決民族間的糾紛,
排解列強的爭端。
他們要把刀劍鑄成犁頭,
把槍矛打成鐮刀。
國際間不再有戰爭,
也不再整軍備戰。
人人都要在自己的葡萄園中,
在無花果樹下,享受太平;
沒有人會使他們恐懼。
上主萬軍的統帥這樣應許了。」(彌迦書四:3—4

這段詩歌也被台灣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鑲在該碑上(一九八九年八月十九日落成於嘉義市)。大家都在期盼類似的大屠殺事件不會再次發生,就像聖經詩人所說的,在上帝的慈愛帶領下,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可以和平相處,不再有殘殺、恐懼的事發生。這樣的生活環境豈不就是我們日夜所期盼的?當然是!

第十九至廿三節是一首非常好的詩歌;這首詩歌再次表明上帝與以色列人民之間「夫妻」關係的情景。我們看到上帝不只是要娶以色列人民為妻,而且是要用下列幾項「禮物」當作聘金;
一、仁義公平:這是指上帝的救贖不會有任何偏私。也就是說:上帝要讓以色列人民覺得上帝對待他們,都是很實在的。不是時好、時壞,或是忽冷、忽熱的樣子。再者,也不會冤屈他們。這就與我們一般夫妻時常發生糾紛時,常有一方會對丈夫或是妻子說:不公平。我就時常聽到當妻子的對丈夫說:「喔,你對別人都很好,怎麼對我那樣兇?」上帝和人最大的差異就在此處;人會有偏私的心,但上帝不會。

二、慈悲不變的愛:「慈愛」,這是指上帝的引導、保護。也就是說:當有人要欺負以色列人民時,上帝會保護他們,使他們不受仇敵的侵犯。而「不變的愛」,指的是上帝的憐憫,是關懷他們的需要。這關懷是永恆的,不是暫時性的。因為上帝與以色列人民所立的約是永遠的約。
三、信實,指的是誠實、可靠之意。換句話說:以色列人民就像嫁給一個誠實、可靠的丈夫一樣,不用擔心會被拋棄、遺棄,或是被出賣等等。「拋棄、遺棄、出賣」妻子都是古代男人對待妻子常見的例子,因為妻子乃是屬於丈夫的財產之一部分,丈夫常常因為財務問題或是其它問題纏身時,就會將妻子賣掉。例如亞伯拉罕在遇到危險時,會讓出他的妻子莎拉(參考創世記十二:10—20、二十:1—18)。

第廿一至廿三節進一步說明上帝「娶妻」的另一個實際動作垂聽以色列人民的「祈禱」(在和合本用「應允」,意思是相同的)。意思是指上帝聽了以色列人民祈禱後,會有實際行動的回應給他們,這些行動有兩項具體的內容,一是會使土地產出五穀,且是有相當豐收的成果。二是再次確認上帝與以色列人民之間永不分離的關係。

我們知道以色列人民進入迦南地之後,遇到最大的誘惑,就是他們發現迦南地的人在農業上相當發達,五穀從地上發出,不用四處漂流就可以收割麥子和其它蔬菜等食物。因此,他們很想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因為他們原是遊牧民族,沒有農業的經驗。在迦南地,他們發現當地的人在撒種、收割的時候都會祭拜巴力神明。因此,他們學習了這些信仰,以為只要祭拜巴力,土地就會產出五穀雜糧、蔬菜等各樣果菜食物等。因為巴力乃是迦南地人民敬拜的土地神明。但他們忘了:上帝才是創造萬物的神,是賞賜一切的源頭。最基本的陽光、水、涼風等都是來自上帝的創造和憐憫,如果上帝不出陽光,如果上帝不下雨,如果上帝不吹涼風,人無論怎樣的努力,都將是白忙一場。世界上有哪一個神明是掌管大自然的主呢?沒有。除了我們聖經所說的創造主上帝,我們找不到有哪個宗教所敬拜的神,是掌管整個宇宙、自然界的。但創造萬物的上帝可以命令陽光倒退(參考以賽亞書卅八:7—8),也可以讓天不下雨或甘露(參考列王紀上十七:1—7)。

我記得非常清楚的一件事發生在一九九三年七月,台灣發生嚴重的水荒,各地都在實施輪區供給。最嚴重的地方恐怕就是基隆市。以前的基隆市有另一個名稱叫「雨都」,意思是常常下雨,因此要發生水荒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基隆市民沒有水喝,這是多麼嚴重的事啊!那時除了每天由台北市消防隊派出消防車運水到基隆市去應急外,我們也看到空軍運輸機設法要在天空實施「人造雨」。可是偏偏天空是一點雲層也沒有,即使空軍派出許多架次的運輸機丟乾冰,想促成「人造雨」出來為基隆市下出雨來,就是沒有辦法。誰能造雨?用人的力量?不可能的。沒錯,當天空有雲層的時候,人造雨會下來。可是,誰能造雲?誰能令雲出現在最需要使用人造雨的地方?如果沒有陽光呢?如果沒有水呢?我們的生命將怎麼辦?有一首詩歌大家甚為熟悉是愛。這首詩歌是這樣寫著:

「天為甚麼藍?\草為甚麼綠?\甚麼使月亮發光?\甚麼使太陽溫暖?\花為甚麼香?\鳥為甚麼唱?\甚麼使人活著有希望?\愛,使天藍;愛,使草綠。\神的愛使太陽溫暖,月亮發光。\祂的愛,使花香鳥唱。\因為愛,使人活著有希望。\如果有一天宇宙都變樣,我們只求愛永在世上。」

在第二項的應許就是確認「約」的關係上帝就是以色列人民的上帝;以色列人民乃是上帝的子民。因為有這樣的「生命之約」關係,所以上帝將對祂的子民發出憐憫的愛。在前面我們已經講過,「憐憫」表示的是「關懷」,上帝對以色列人民永遠的關懷,不論在甚麼樣的處境下,上帝會照顧他們,幫助他們,扶持他們直到永遠。這就是上帝的憐憫的意思。

第三章一節:上主對我說:「你再去愛那離棄丈夫另結新歡的淫婦。你要愛她,像我愛以色列人一樣。雖然他們叛離我,去拜別的神,喜愛祭過偶像的葡萄餅,我仍然愛他們。」

這是另一個情節的開始。作者在這章是以「第一人稱」來寫,很可能就是先知何西阿的手筆。
一開始就像第一章二節開場白的第一句話所說的,是來自上帝的命令語句你再去愛那離棄丈夫的淫婦。在第一章我說過對一個先知上帝的僕人來說,這是非常大的負擔,因為那是不可抗拒的使命,但卻不是自己所喜歡的使命。是可以完成的使命,卻也是痛苦的使命。想想看,誰願意去娶一個淫婦當妻子?誰喜歡自己所要娶的妻子是「人皆可夫」的女人?沒有。但上帝卻要先知何西阿去做這件事,主要目的在於用這種方式來比擬以色列人民的墮落和背棄上帝的旨意,以及他們和上帝之間所立的約。但這一節卻讓我們看到上帝無比的愛,因為如果以色列人民是像淫婦那樣的女人,上帝卻告訴先知何西阿必須要愛這個女人,就像祂愛以色列人民一樣。換句話說:以色列人民一再背叛上帝,上帝還是愛著他們。為甚麼?就是因為有「約」。上帝是守諾言的上帝,是依照「約」遵行的上帝。上帝與任何人立約,所立的約乃是永遠的約,是生命的約。
這裡提到以色列人民用葡萄餅祭拜別的神。葡萄餅,這是以色列軍人出征的時候必備的軍糧,也是一般以色列人外出長途遠足時必帶的食物。這種餅的營養高,且容易保存。而葡萄的成熟乃是上帝對以色列人民最大的祝福。可是,以色列人民不但沒有因為有足夠的葡萄可製成葡萄餅而知道感謝上帝,相反地卻用葡萄製成的餅來祭拜巴力偶像神明(二:8—9),他們認為這樣他們栽種的葡萄樹就會結出更多的葡萄。

第二至五節:2於是,我用十五塊銀子和一百五十公斤大麥的代價買回這女人。3我叫她不要再當妓女,要安分守己,跟我住在一起;但是這段時間我不跟她同房。4同樣,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以色列人將沒有君王和領袖,沒有祭祀,沒有石柱,沒有偶像和神牌可占卜。5過了這段時期,以色列人要再次回心轉意,尋求上主他們的上帝,歸回他們的君王大衛家。這樣,在將來的日子,他們會敬畏上主,領受他豐富的賞賜。

第二節我們看到先知何西阿就依照上帝的指示去做;他用十五塊銀子和一百五十公斤的大麥當作贖價。依照利未記第廿七章三至四節的記載,一個人還願時,二十至六十歲的男人必須用五十塊銀子,女人用三十塊銀子。現在,先知何西阿是用十五塊銀子,這樣只有一半價錢,另一半價錢就是用一百五十公斤的大麥。在比較一下列王紀下第七章一節的記載,一塊銀子可買到六公斤最好的大麥,那麼,一百五十公斤就必須花去二十五塊銀子。這樣,先知何西阿總共是用去四十塊銀子的代價買回了他的妻子。

第三節先知何西阿對他的妻子歌蜜提出一個重要的條件:不再跟他同房一段時間。為的是要讓他的妻子能夠潔身自愛,除去淫婦的心思意念。同樣的要件也用在以色列人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上帝需要以色列人民經過心靈的洗滌,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功課,就像當年上帝要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後,帶領以色列人民在曠野四十年時間,主要原因就是要透過曠野來洗滌他們在埃及四百三十年久(參考出埃及記十二:40)的污穢生活。如果沒有經過曠野這種嚴肅的生命考驗,從埃及出來後的以色列人民,一旦馬上進入迦南地,那將會再次成為奴隸,成為被混雜的民族,不但民族會被消滅,連他們祖先與上帝之間所立的選民之約也將會失落或消失。

第四節是比較麻煩的一節,這一節到底是指以色列人民亡國被擄到外國去當奴隸過艱困的日子呢?或是在指他們確實悔改的生活態度?似乎很像在亡國於亞述巴比倫的日子,因為在亡國的日子和環境中,沒有君王是可以明白的。但他們還是有領袖,例如在巴比倫,他們還是有祭司、長老管理著宗族的事務。雖然沒有聖殿可供祭祀敬拜的禮儀,但演變成為「會堂」的聚會,則是經學教師扮演非常重要角色,如以斯拉就是一個例子(參考以斯拉記七:1—11)。在亡國的日子裡,他們被俘虜到外國,許多偶像敬拜隨處可見,甚至他們所居住的主人家中,偶像隨處可見,甚至還得被逼參與主人的敬拜,就像但以理書所記載的,拒絕在奴隸之地參與敬拜偶像的人,就會有被施以殘酷的刑罰或是丟入獅穴的生命危險(參考但以理書三:1—23、第六章)。因此,雖然人是被擄到外國去,並不像是在一個沒有偶像崇拜的地方。因此,這節經文也可能是指他們確實是過一個相當敬虔的聖潔生活,有上帝與他們同在,他們可以生活在一個沒有君王的社會裡,秩序相當好,因為上帝就是他們生命的主,是他們社會的王。

第五節說過了這段嚴苛的考驗時間後,他們可說是真的改觀,成為一個上帝喜愛的民族,因為他們尋求上帝,也敬畏上帝,因此,他們得到上帝所賜予豐富的恩典約,這就是生命的永遠之約。

請注意第五節的「歸回」這個詞,「歸回」可說是何西阿這本經書中的主題之一。就像我們在這一章開頭所讀到的,上帝要先知何西阿去將離經背道的妻子贖回來一樣。上帝用盡一切辦法,要使離棄的以色列人民知道悔改,不要再繼續過拜偶像的生活。「歸回」也是在表明「悔改」的意思,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就像路加福音第十五章十一至卅二節,耶穌基督比喻中所說的那位浪蕩一切家財的兒子一樣,因為這個兒子知道醒悟、歸回到父親的身邊,才使他的生命有新的保障,有改變、有復活的力量。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所讀這段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上帝會垂聽我們祈禱的聲音。

當上帝透過先知何西阿告訴以色列人民,說要娶他們為「妻」,並且要以各種恩典對待他們時,上帝也同時給以色列人民一項最珍貴的保證:會垂聽他們的祈禱。上帝在這項「垂聽祈禱」的保證中,還附帶了兩項重要的恩典:包括生活所需要的無缺,以及和以色列人民之間所立的「約」永遠存在。

祈禱,這是人和上帝之間對話的橋樑,也是建立關係最好的方式。再也沒有任何其它方式能取代祈禱建立人和上帝之間的對話。當我們讀福音書的時候,我們發現耶穌基督就是用祈禱來度過他的一生和建立天國的信息。

我時常被信徒問及這個問題:怎樣祈禱?其實,祈禱沒有甚麼要訣,但我想有三點重要的基本態度是要注意的:

第一點是要真實,不能欺騙或隱藏心中的意念。心中有隱藏的念頭,表示對上帝不忠實,或是以為上帝不知道,這樣的祈禱,等於是和藐視上帝的全能一樣地糟糕。我想只有作惡的人才會有這樣的念頭,因為他想作惡,以為上帝不知道他在做甚麼。約翰福音第九章卅一節說:「上帝不聽罪人的祈求;他只垂聽那敬拜他、並實行他旨意的人。」看,我們是敬拜上帝的人,我們也努力實踐上帝給我們的教訓和旨意,因此,上帝必定會垂聽我們的祈禱,我們應該有這樣的信心才對。上帝當然不聽壞人的祈禱,除非壞人是以懺悔的心在祈求上帝的赦免,否則為自己辯論或是隱藏任何內心的話語,都不能成為祈禱。因為上帝看的是人的內心,不是在於美麗的言詞。耶穌基督提醒我們祈禱必須以真誠的內心開始,上帝必定會垂聽。

第二點:祈禱就是在見證我的心中有上帝。每聽到會友告訴我說他不會祈禱時,我的回答總是這樣的:「就像你對父親說話的樣式,這樣就夠了。」其實,我們的上帝很知道我們的情況,他知道我們的需要。因此,不用擔心不會祈禱,要擔心的是你有否想過要祈禱?這一點才是重點。只是用不會祈禱來推諉拒絕或是不祈禱的理由,是很愚蠢的念頭。會知道祈禱,至少在表示你的心中有上帝,這一點基本認識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所有的祈禱中,請注意:苦難中的祈禱,上帝必定會加倍垂憐。使徒保羅這樣告訴我們:

「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原不知道該怎樣禱告;可是聖靈親自用言語所不能表達的歎息為我們向上帝祈求。洞察人心的上帝知道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依照上帝的旨意,替他的子民祈求。」(羅馬書八:26—27

上帝就是這樣愛著我們,祂深深地知道當我們遇到最痛苦的時候,是連話都說不出來。就在這時候,聖靈已經替我們轉述內心的苦難到上帝那兒了。上帝也一樣跟著我們在承受苦難,祂和我們一起同受苦難。祂要用這樣的方式幫助我們超越苦難,走過苦難。

第三點要注意的是:不要隨意、漫不經心的祈禱,因為這樣的態度等於是在藐視上帝的神聖。這並不是說祈禱一定要怎樣的方式,不是這樣。聖經提供祈禱的方式很多種,不論方式是怎樣的,基本上態度只有一點:嚴肅、認真的心。其它的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為祈禱乃是與上帝對話,與神聖的上帝對話,就要知道不要隨便,將祈禱當作作秀一般,要給人看,或是得到人的稱讚,這樣的念頭都是錯誤的。

二、永不改變深深愛著人類的上帝。

如果我們要用一句話來形容先知何西阿傳出最令人感動的信息,我想就是他告訴我們:上帝有永不變的愛,祂深深地愛著人類。在我們現在所讀的這段經文裡,我們看到先知何西阿告訴以色列人民,上帝明明知道以色列人民背棄祂,卻還是深深地愛著他們,要帶領他們回到過去走過的曠野,要讓他們記得過去的日子怎樣與上帝立「山盟海誓」的約,現在是還要加倍地愛護他們,希望他們能因此回心轉意,不再像一個淫婦般,到處去找男人行淫一樣地四處去拜偶像神明。上帝會以慈愛對待他們,也會持續堅守與以色列人的祖先所立的約,承認以色列人民就是祂的子民,祂要作他們的上帝。

基督教信仰最珍貴的地方就在這裡,它告訴我們:上帝不會因為我們有犯錯,就拒絕我們成為祂的子民。上帝也不會因為我們一再背棄祂,祂就永遠不理我們。相反的,祂就像耶穌基督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所描述那位慈愛的父親一樣,一直在期盼浪蕩的孩子回來。當孩子願意回來時,那位慈愛的父親就寬恕他,不再追究孩子過去所做的一切。不但這樣,這位慈愛的父親還附加給孩子許多珍貴的禮物,除了有孩子的身份外,還包括了代表尊貴的袍子、戒子、鞋子,同時還設宴席歡迎孩子回來等等,這些舉動都在先知何西阿的信息中出現,我們看到先知何西阿告訴以色列人民,上帝將以「仁義公平、慈悲不變的愛待」以色列人民,同時承認以色列人民永遠歸屬於祂。

今天基督教會要傳達的信息就是要像先知何西阿所說的,上帝乃是個有豐富恩典、慈悲的上帝。祂不紀念我們的惡,也不永遠拒絕我們,只要我們願意回到祂的身邊,即使再高的代價,祂都願意付出。祂甚至已經付出獨生子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人類的罪死了。這就是使徒保羅所說的,上帝對人類的愛,是最高的愛,也是無法比擬的愛(羅馬書五:8)。只要我們願意回來,回到祂的救恩裡來,上帝就會接納我們成為祂賜福的子民。這就是祂的愛。── 盧俊義《何西阿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