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耶利米書第四十九章

 

亞捫和以東(四十九122

  本段經文是對亞捫和以東宣告的預言。它們的命運和摩押相似,神會用杖的喊聲,震撼它們的國土。亞捫位於約但河東部,摩押之北和迦得之東南。亞捫人素來貪婪,常侵佔別人土地。希實本以北至雅博河一帶,本屬迦得(參書十三2428),曾為亞捫佔領,故此神質問:「以色列沒有兒子嗎?沒有後嗣麼?」(1)。亞捫人敬拜的神就是瑪勒堪(又稱米勒公,即摩洛,參王上十一5)。拉巴(2)是亞捫人的首都,即是今日約但的首都安曼。「山谷」(4)原文含有「力量」的意思。神對亞捫同樣有憐憫,他們被擄的人也必然會歸回(6)。

  以東取名於以掃(參創三十六1),是以掃後裔居住之地,從前被稱為西珥(參創三十二3)。以東位於約但河之東,摩押以北,猶大的東南。以東國界伸延至南部的亞喀巴灣,長達一百哩,滿佈城堡。提幔(7)是以東的首都。底但(8)在以東的南面,相傳是朝聖者集中的地方。

  以東人跟以掃一樣自以為有智慧(7),加上地勢險峻,故輕視神。結果神就懲罰他們,使他們變為愚拙,(16),他們失去堡壘的保護(10)。更可惜的就是他們永遠不能復國。雖然神是這樣的嚴懲以東,但祂照顧其無助的孤兒寡婦。主前第三世紀以東被滅,逃亡到南部的人都得別人幫助。

祈禱 求主拿開阻礙我親近𣿫的事物,使我一無所靠,唯一完全的依靠𣿫。

懲罰鄰邦的預言(四十九2339

  在預言亞捫和以東的結局後,先知又向其他民族宣告神對她們的審判。她們包括大馬士革(亞蘭國)、基達、夏瑣和以攔。神對這些民族的懲治,在形式和細節上雖有分別,但基本上都是相同──災難會臨到百姓的住所和財產(包括牲畜),而人也會遭殺害和被擄。唯一較大不同的就是被擄的以攔人可以歸回(39;使徒行傳二9證明了這預言),但其他國家的人卻不能。

  如此看來,神對待列國,豈非重此輕彼?這是很難解答的問題,或者要到見主面時才會明白。但我們應信神是不偏待人或國的,祂一定有祂美好的旨意。靠凓人的眼和屬血氣的智慧是不能參透主的心,只有在禱告和順服中,主才會讓我們看見祂的心意。但很多時,當人遇到難明之事時,便會將責任歸到神的身上,以致怨恨神。讓我們行在祂的心意裏,知道祂是萬人、列國和宇宙的主,萬事都在祂掌管之下。對一切事物(包括苦難)的來臨,都應順服和有內心的平安。

  大馬士革是亞蘭的首都,亞蘭在猶大國之北,哈馬和亞珥拔是其邊城,主前五九五至五九四年亞蘭為巴比倫尼布甲尼撒所滅。基達是指居於巴勒斯坦東部敘利亞沙漠的游牧民族。

  以攔位於巴比倫東面,首都為書珊,後來被波斯、米底亞和巴比倫攻擊,人民分散各國。

祈禱 神啊,當我遇到不能了解的事時,求𣿫加添我的信心,多依靠而少懷疑。──《新舊約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