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以賽亞書第四十章

 

曠野的聲音(四十111

  有人指出以賽亞書六十六章中,前三十九章講及神的審判,預言以色列人被擄;四十章開始至六十六章的主題則是神的救贖,預言猶大歸回及新天新地。前者可看作舊約三十九卷的縮影,後者為新約二十七卷的概要。這論點頗為有趣,但嫌過分簡化。不過從四十章開始,的確出現新的氣象,充滿復興的盼望。

  不少學者認為這書卷的後半部以猶太人被擄巴比倫為背景,所以作者不是以賽亞先知本人,而是後期不知名的先知。這樣的推測是不必要的;以賽亞在主前第八世紀眺望將來,表明審判與被擄並非最後的結局。神不會撇棄祂的子民,日子到了,祂必帶來救恩,使猶太人從巴比倫返回巴勒斯坦。

  在歸回的旅途中,要經過曠野。但神已經賜下祂的恩言:

   安慰的信息(12):以色列人被懲罰已足夠了,現今罪孽得赦免。

   應許平坦的道路(35):一切攔阻必被除掉。

   肯定堅立的話(68):這是我們信心的倚靠。

   傳報佳音的吩咐(911):我們要把福音的好信息傳開。

  耶穌來到世間,開始了人類歷史新的一頁。在祂之前的先鋒施洗約翰,就是那曠野的聲音,呼召罪人悔改,預備人的心,歸向基督。

祈禱 神啊,感謝𣿫的安慰、曠野中修直的路,和永遠長存的話。

無可比擬的神(四十1231

  本章從第12節開始,列出一連串的問題,目的不在乎求答案,而是講出神的偉大、崇高、尊榮,無一事物可與祂比較。這一段其實是一首頌讚的詩歌,歌頌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

   祂的智慧無窮盡(1217)──沒有人能測度耶和華的心,也沒有人比祂更聰明,可以指教祂,作祂的謀士。神奧秘的事不能完全用人的理智去圓滿解通;不少時候,人有傾向評論神的作為,認為祂應該如此如此作,或質問神為甚麼不那樣行。保羅面對神向猶大人所施的懲戒,肅然起敬地發出稱頌:「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羅十一33

   祂是創造主(1826)──只有一位創造者,就是耶和華神,其他一切都是被造之物。因此,把偶像當作神來敬拜是何等愚拙;把偶像與神相等,只是按人的形像去造神,何等自傲。但神創造萬有(26),是歷史的主宰,也管理人間君王的興衰(23)。

  也許在被擄中的以色列,覺得自己的道路向耶和華隱藏(27)。但神肯定祂是全知全智的,祂並非遺忘,也不是無能為力。祂賜下寶貴的應許:凡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31)。靈性好像身體一樣,也會感覺疲乏困倦。一個忙於事奉、熱心聖工的信徒或工人,必須按時在主面前安靜等候,才能有力奔跑。

祈禱 神啊,我疲乏軟弱,求𣿫賜能力,加力量。──《新舊約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