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箴言第廿七章

 

傲慢與偏見

【經文 271-2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周婉玲姊妹

第一節經文教導我們不要為未來的事情自誇,此乃傲慢、蔑視神的罪。第二節則教導我們不可誇過去的成就,若為過去所建立的品格如何榮耀神而沾沾自喜,如此容易產生偏見,致不能正確地監察自己。求神幫助我們除去傲慢與偏見這兩種罪惡,讓我們的生命更能被主使用。

() 為明天自誇的傲慢(1節)

雅各書第四章乃本節經文最佳之演繹與註釋,它告訴我們,人因自己明天要成就的事情而自誇。經文中的商人很有計劃地旅居某城一年,作買賣賺取利益,此乃其目標,心中籌謀的,想做便去做,沒有人可以阻撓,以為必定成功,這便是自誇。一天所發生的事情尚且不能知道,怎能誇明天即將成就的事呢?欲控制未來便是傲慢、不尊重神之舉。沒有人知道未來要發生之事,於是就通靈、交鬼;憑藉迷信的手法,預知未來,操控將來。基督徒千萬要逃避這些罪;用信心倚靠神走每一步,過每一天的日子。世貿雙塔被炸,經濟界強而有力,籌算精密的人,可以預知雙塔倒塌嗎?明天的事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因此我們不可誇口,沒有人可預知明天發生的事,又何以控制未來呢?一件事情成就,並非單靠一個人、一般環境或一班人的努力。要控制自己談何容易,畢竟個人的能力有限;生命就如一片雲霧,不能自主,隨風飄浮,所以不要自視過高。生命多麼脆弱,多麼短暫;那為明天誇口的人,以為可以擁抱永恆,那是何等的錯誤啊!有一位知名度頗高的電影明星替身挑戰加拿大的尼加拉瓜大瀑布,把自己藏身於大水桶內,從瀑布的上流滾下去,結果成功,祗受輕傷。但數年後,他在紐西蘭一條馬路上,竟被一塊橙皮滑倒,致腳部受傷入院治療,數日後,終因併發症而導致死亡。能夠勝過尼加拉瓜大瀑布威力的人卻死於一塊小小的橙皮,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呢!在醫學昌明的世代堙A以為靠優秀的醫術,不同種類的健康產品和名貴的藥物,可以長命百歲;但這些祗能延緩衰老,始終不能克服衰老,生命仍然是一片雲霧。人生是一條死亡的不歸路,人可以為自己的生命籌算,好好保養身體,但沒有人可以為明天誇口,因為生命不是人可以掌管,乃在神的手中。

為何不可自誇呢?雅各書第四章告訴我們自誇是一種嚴重張狂之罪,難道為明天計劃都是罪惡嗎?若果明天的計劃忘記了神,將神置諸不理,那就是罪;因為明天是屬於神的,不屬於你和我的。當我們將屬神的事據為己有並誇口時就是得罪神,偷竊了神的榮耀。那麼我們是否不可計劃明天?不可以有理想嗎?箴215教導我們殷勤地籌劃並將神放在計劃當中,這乃神所喜悅的。求神幫助我們作適切的計劃,以聖靈更新思想,尋求神的旨意計劃未來,但我們必須謙卑自我,知道明天是屬於神的,求神教導我們規劃未來的事情。

一月份是本會的「受託月」,告訴大家教會一年的計劃,整年的預算;讓我們在金錢預算上配合教會的預算,同心建立神的教會,建立神的國度。求主幫助我們,經過祈禱,在聖靈感動下尋求神的旨意作適切的預算。所以,雅各書第四章又教導我們,主若願意的話,我們可作這事或作那事。當一個人看見自己生命軟弱之時,就曉得倚靠神,將自己的生命交託主,降伏於神的主權下。今天,人在平安、穩妥時,祗想到自己過去的成就;以為生命的主權可由自己操縱,更欲進一步創造未來。當神要使用一個人,必先讓他看見自己的軟弱,明白自己一無所有,無論生命、才幹、恩賜、家庭、兒女、財富皆神所賜。當我們承認神在我們生命堙A降伏在神旨意中,神就必大大使用我們。戴德生說得好:「所有神屬靈的巨人都是軟弱的。」,他們能夠成就大事皆因其懂得凡事倚靠神。虛已靠神實非容易學會的功課,正如大衛被掃羅多番逼害,飽歷戰爭,成為君王之後依然沒有忘記神的恩典,謙稱「耶和華是我的牧者」。當我們尋求神、倚靠神、生命讓神支配,讓神帶領,就不再存在為明天自誇的傲慢。

() 為昨天自讚的偏見(2節)

經文教導我們不要為過去的成就自誇,誇獎應從別人之口而出。「誇獎」是讚美、稱許之意,今天的人總愛自誇,以為把自己的優點炫耀於人前才是成功之士。其實,稱讚應從別人而來,自稱自讚在定義上不是稱讚,乃是低貶自己、暴露自己的愚昧與自大。從一個人的敬拜和讚美,就可以認清其品格及其價值觀,若一個人尊重金錢,必為拜金主義者。推銷員所接受的訓練,首先要推銷自己,建立自信,才能把貨物推銷得好。拳王阿里最曉得推銷自己,曾在記者面前自誇是世上最具才智、英偉不凡的人,沒有人能把他擊倒。可是數年後,看見他垂頭喪氣,雙手顫抖地燃點「奧運」聖火的模樣,實屬可憐。自誇的人祗懂誇口,不會務實做事,而真正實幹的人自知缺乏才智,於是默默耕耘,自得神、人的稱讚。「外人」不單指另外的一些人,更指國外的人,外族的人。最接近你、最愛護你的人莫如丈夫、妻子、兒女,他們對你的稱讚不免帶點偏見。若果是外人誇獎你的話,他的評語一定較為客觀與中肯。另一方面,歷史的評價比較公允,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人的言論付諸行動,與事實最為貼近。就如主耶穌要我們作光作鹽,燈是放在高臺上,而非放在斗底下,讓別人看見你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予神。不可用咀自誇,要讓人來評核自己;求神鑒察我們,讓祂評估自己的生命,我們才有進步。

如何評估自己呢?羅馬書十二章叫我們不要自視過高,要將自己看得合乎中道。生命、時間、才幹、恩賜、金錢……等一切皆從神而來,我們祗是按照神的吩咐,根據神給予的能力和機會完成神交付的工作。要客觀地自我評估,還有一個重要的聖經原則,就是捨棄世界評估的準則。世人以財富、地位、權勢來釐定人的成就,聖經教導我們不應以這些為標準,乃要以為神、為人付出多少來衡量。換言之,就是要捨己;所以主耶穌昔日常常鼓勵門徒捨己,天天背起十字架跟隨祂。主耶穌偉大之處在於祂擁有很多,付出也很多,祂本是神,卻願意捨己,把自己完全擺上。今天我們評估自己時,也要考慮到底自己為神、為世界付出多少?當我們自我評估的時候,必須把自己看得合乎中道。保羅也曾憤慨地說自己比假先知勞苦,他所言的甚是;可是教會為何接納假先知而不接納他呢?因此保羅歸納出以下三點與我們共勉:(1)作出中肯的自我評估,(2)除去自誇,所以他說:「但誇口的當指主誇口,因為蒙悅納的不是自己稱許的,乃是主所稱許的。」(3)他所言所行乃為福音的緣故,非為自己的利益,為了神的榮耀,所以他必須為自己申辯。求主幫助我們在經文的亮光光照下,不再為過去的成就自誇;但必須評估自己,看自己合乎中道,將榮耀歸給神。

憤怒與嫉妒

【經文 273-4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簡凱琳姊妹

在沒談這種負面的情緒之先,我們先要思想一下,原來神造人的時候,造成我們是有感情的,所以我們不但要用理性按照真理敬拜神,也要用感性敬拜神。聖經教導我們要全人的敬拜神。很多人怕流露感情。其實感情和情緒都是好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去表達和運用而已。情感對人的影響很大,當我們處理好時,能叫我們屬靈生命成長得好;處理不好時卻損害了我們的靈命。聖經提及以下幾種情感是我們不可忽視,要尋求成長的。1.感激之情,就是說要對神存有感恩的心。正因為神如此愛我們,甚至將祂獨生子賜給我們,有甚麼比這愛更偉大?有甚麼比這份禮物更大的呢?

如果我們基督徒不存感恩的心去走人生的道路,那就實是一個很虧欠的人;對神存有感恩之心,自然懂得委身和事奉。2.敬畏之心,是指對神有一種神聖的懼怕。當我們對神有這一份敬畏時,便不輕易犯罪;當我們不慎犯了罪,敬畏之心會使我們盡快悔改歸向神敬拜神;每主日都到教會敬拜神,每一日都找機會親近神。3.喜樂之心,使人常存積極樂觀的態度,凡事從好處著想,負面情緒便漸漸消失,很快地那種內在的平安喜樂便會顯現出來。全人的喜樂使我們得以在苦難中享平安。世上必定有苦難,不是信了耶穌,便會減少苦難,可能苦難更多;但要感謝神,因為我們有喜樂,在苦難、疾病時懂得如何去面對。4.愛人之心,這也是由意志開始的,我們要立志將好處帶給別人,當我們這樣去愛的時候,便能體會這是一切美德的源頭。

() 面對憤怒

人有情緒是正常的,也是神所命定的,所以憤怒原本是中性的,只是人墮落犯罪之後憤怒便化成負面的。而箴273-4所提及的是負面的憤怒和嫉妒,「石頭重,沙土沉」經文提及關於當時的城建造在山上,是為了防範衛敵人入侵,而難處卻是把沙石運上山上,當時沒有機器,這項異非常艱苦的工作,便留給那些身不由己的奴隸或受生活逼迫的僱工去擔當。

犯罪的憤怒就像這些搬石頭上山的工人一樣,極之沉重;他們要拼命去背負重擔,不能放下。不過,憤怒也有正面,聖經提及到神也有懷怒的一面,不過很多時也是短暫的。詩篇103篇提及到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神是不輕易發怒,不過也有憤怒的時刻。當耶穌基督來到世上時,是完全的人,也有祂憤怒的時刻,當祂到會堂去,見到一個手枯乾的人,因中風而致癱瘓,眾人在會堂看著耶穌基督和枯手人,看看耶穌會不會醫治這人。按照傳統,人不可在安息日工作,而醫治是一種工作,若耶穌醫治那人便可控告祂犯法,耶穌看穿他們的居心,於是問他們,安息日該幫助人還是傷害人呢?他們不敢回答,耶穌「怒目」地看著他們,為他們的心剛硬而憂傷。耶穌的怒是正面的,不為報復,不為自己,是為那班硬心的人憤怒,是有建設性的,藉著醫治的神蹟,讓這群人認識在安息日裡幫助人是正確的。

有一次,當門徒攔阻小朋友到祂面前的時候,耶穌就斥責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祂的憤怒是正面的,為使門徒明白真理,表明祂不願看見有任何人因背景而不能得著祂的恩典,不論膚色,年紀都能得著耶穌的恩典,因為耶穌愛每一個人。所以勉勵門徒將來傳道的時候,不應偏袒任何人,幫助所有的人,才是神的心意,當耶穌到聖殿去,看見有人將神聖潔的殿宇當成賊窩,祂便憤怒把做買賣的趕出聖殿。

等到大災難的日子,那些堅決遠離神的人,聖經說神的憤怒要臨到他們身上,他們藏躲於在岩石洞穴,呼求岩洞穴倒在他們身上,來躲避坐寶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憤怒。當神的憤怒臨到了,誰能站立得住呢?今日,我們生活在恩典的時代。有機會信耶穌的便盡快信耶穌,可以事奉神的便盡快事奉神,當神的審判臨到,耶穌在約翰福音12章清楚說出末世的目的就是道成肉身,讓人跟隨真理而行。因此耶穌第一次來不是審判世界,而是拯救世界。當人堅決不肯領受神的道的時候,耶穌說,在末日時祂的道要審判這些人,因為祂說信的人得永生,不信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祂身上,這是耶穌宣講的真理。但神的道是絕對的,在末日時要審判那些不守神道的人,到那日,神的憤怒沒有人能抵擋得住,好像瑪拉基書說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神有祂可畏的憤怒,是「義怒」,是公義的怒。「愚妄人的惱怒比這兩樣更重」愚妄人是遠離神的人,不根據神的道理運作的人,他們的憤怒是不合情理的,對自己和別人有害。今日有很多研究告訴我們,憤怒比精神壓力對我們的健康影響更大。

愚妄人的憤怒大致有二:一是來自小朋友、少年人,他們因為心智未成熟,做出很多不可理喻的行為,令父母難過傷心,尷尬憤怒。小孩子的愚妄,教人難以處理,為父母、家庭,甚至整個社會帶來傷害。處理時謹記:第一,不要以怒易怒,因為以怒易怒解決不了事情,反成了小孩子的反面教材,教他有樣學樣,亂發脾氣。第二,訂定家規,並須嚴格執行,有些情形並無商量餘地,另些情形則可以酌情辦理。例如規定晚上做完功課便要上床,但如果翌日放假,可以酌情晚睡一點,但有些事卻不能放寬,例如坐車不佩戴安全帶;不肯上教會,都不可通過。第三,不可濫用作為父母的權柄,愛罵就罵,濫用神所賜的權柄,最終只會自取其辱。很多時父母對子女要求過高,也是濫權的例子,小孩子放學回家又餓又累,卻要求他陪伴外出。小孩子日間上學,下課後又要補習、學琴、跳芭蕾舞、做運動,對子女要求過高,不但迫人太,甚還濫用了父母的權柄。有時小孩子的愚妄是父母造成的。這與妻子操持家務,缺乏傾訴對象,又受丈夫冷落最終導致離婚收場,是同一道理。

成年人該如何面對身邊的愚妄人呢?他們惹人發怒,很多時我們的反應是爆發在言語上和身體上,那就是暴力的表現。有專家指要將憤怒洩出來,亦有更多專說這樣做是危險的。那麼,壓抑自己的情緒,敢怒而不敢言又如何?這對人的傷害可能更大,可能形成長時間頭痛,血壓高。另一種可能是很多人採取的做法,把問題埋在心裡,默默計劃如何報復?押沙龍就一個最好的例子。他有一個妹妹叫他瑪,被同父異母的哥哥強姦了,他非常之憤怒卻沒有即時爆發。處心積慮的找機會殺他哥哥。求主幫助我們懂處理愚妄人帶給我的惱怒,可以的話最好離開現場冷靜一下。不然便要學習雅各書說:「快快的聽,慢慢的講」細心分析愚妄人的惱怒是否合理?愚妄人在發怒的時候仍有神的形象,是神的兒女,都是神所造的,如果我們罵他是廢物,便是辱沒了神,等如謀殺他的品格。

有一個研究指出百分之九十的衝突源自語氣欠佳,所以要用溫柔、敬畏的心回答,方能平息怒氣。更進一步便去學習遷就人。神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當我們明白這點,便容易處理憤怒。一位柬埔寨的弟兄叫他含,人品很好,有一天,一個政府測量官告訴他,所擁有的土地,有半畝是屬於他鄰舍的,原來鄰舍串通了測量官要霸佔他那半畝地。這位弟兄知道了很氣憤,原本打算燒毀那半畝地的果樹。但與此同時,聖靈責備他不應這樣做,神又讓他想起耶穌的教導,有人打你左邊面,便連右邊面也要給他打。這弟兄很順服,第二天告訴鄰舍願把屋子等一切都給他,鄰舍聽後目瞪口呆,非常震驚。很快地這件事傳遍整條村子,村長調查之後,宣佈全村將來沒一人能碰這弟兄一寸的土地。順服耶穌的教導結果解決了問題。求主幫助我們學習這種精神去對付憤怒。

從在約拿書我們可看到神如何處理這個無理的先知約拿。因為他怪責神沒消滅尼尼微城的人,但神平心靜氣跟他理論,告訴他一棵蓖麻樹他尚且珍惜,何況尼尼微城有如此多小孩子和牲畜,神豈不愛他們嗎?神用溫柔的心,說話去開解愚妄人。求主給我們這樣的智慧。

(
) 面對嫉妒

四節談及憤怒如狂瀾,像洪水一樣,我們可以從每日的新聞看到這個事實,數不盡的謀殺案,跳樓輕生和衝突事件都是因為人的憤怒。但這節經文告訴我們唯有嫉妒,比憤怒更難處理,克服,比洪水猛獸更厲害,殺傷力更可怕。雅歌書第八章提及嫉恨比陰間更殘忍。沒有東西比陰間更可怕,但嫉妒竟與陰間有同樣的排位。但同時亦要提醒各位,嫉妒也有正面的時刻,在神的性情裡也有嫉妒,這可是中性的,甚至是好的。撒迦利亞書第一章提及神為耶路撒冷,為錫安,心裡極其火熱,惱怒。因為神所愛的子民竟然背棄神,去敬拜偶像,站在魔鬼撒但的一面。犯罪性的嫉妒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妒忌別人所擁有的,另一方面是怕失去所擁有的。有個愛妻子的丈夫,聽到妻子不忠時,因為怕失去妻子而生妒忌。做父母的,可能會嫉妒未來的女婿,妒忌他擁自己的女兒。嫉妒也來自驕傲,為甚麼有人學歷竟低過自己,地位卻高;有人不比自己敬虔,卻比自己更富裕。當人驕傲的時候,對神的安排便有諸多不滿。妒忌有時是來自自我形象偏低,當我們不懂處理嫉妒時,其傷害性比洪水猛獸更厲害。誰能敵得住嫉妒呢?沒有!那應怎麼呢?就是依靠神的恩典,我們始能克勝。

人類在歷史上經歷如此多的災難、罪惡與禍患,原來就是因為妒忌。魔鬼撒但妒忌神造亞當夏娃,便到伊甸園試探他們,引誘他們墮落犯罪。第一件謀殺案,也是出於妒忌。該隱妒忌亞伯敬拜獻祭蒙神喜悅,可是神卻不如此喜歡他獻祭,所以妒忌。約瑟的十一個兄弟妒忌他,原想將他殺死,最後把他賣到埃及為奴。耶穌被釘在十架上,是由於大祭司長,宗教家對祂的妒忌。太27章指出彼拉多知道,他們控告耶穌基督,是出於妒忌。初期教會的使徒傳福音,行神蹟,當時大祭司與同黨充滿嫉妒,便把使徒下在監理。所以若嫉妒處理不好,真的難以敵擋。

近年的人很喜歡聽莫扎特的音樂,認為有醫治傷心、提昇小朋友智商的作用,很多父母都讓小孩子聽他的音樂,這令人想起一套關於莫扎特的音樂劇,可以作〈莫扎特傳〉來看,劇中說當時有個意大利作曲家安東尼奧,年紀比莫扎特大,表現也很出色,是個虔誠,願以音樂榮耀神的人,但見很多人都喜歡莫扎特時,他便心生妒忌,質問神為何給這玩世不恭的莫扎特更大的恩賜?所以當莫扎特35歲,寫畢一首〈安魂曲〉便死去時,安東尼奧暗自高興,但是由於長時間嫉妒,結果要在精神病院終老,在那裡不斷的咒罵神。

求神幫助我們處理嫉妒的情緒,第一我們不要跟人比較,神給每個人有不同的恩賜,際遇和才幹,即使別人比我們好,但他們責任大,神對他們的要求更大,我們能否承擔那個職位的工作呢?另外,要認清楚,物質的東西是暫時的,財富只是某些人可得到很多,屬靈的東西卻每個人都可得到。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時,便不應再妒忌別人。學習數算神的恩典,將注意力放在我們所擁有的之上。很多消極的人就是常常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缺欠上,就好像兩個小朋友飲汽水,一個說剩下半支,另一個卻說還有半支,求主幫助我們成為後者,就不會容易產生嫉妒之心。

溺愛與嚴愛

【經文 275-6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梁莊儀姊妹

我們前已論及《箴言》所提出之朋友的課題,總結從前,我們可得著三方面提醒:

1. 聖經告訴我們人類不獨具個體性,也有群體性,需要朋友和友愛,這樣我們才能活得精彩。

2. 當擴大朋友的圈子,天父、耶穌、父母、子女、配偶、同事、同學都是我們的朋友,這樣我們活得更豐盛。

3. 朋友之間當以愛相繫。

今天選用的經文,從另一角度提醒我們有關朋友之間兩種不同的愛──溺愛與嚴愛。我們往往把溺愛及嚴愛的範圍僅局限於父母對子女上。一般而言,「嚴愛」指父母對子女嚴格管教,而「溺愛」則指父母對子女寵愛放縱,不加管教。今天讓我們從廣義的層面來論述溺愛與嚴愛的差別。兩者之間主要區別在於,施行嚴愛時施者與受者都感到苦澀,而溺愛時則雙方都不受原則的約束,感覺很好。讓我們在新一年裡追求從神而來的嚴愛。

() 溺愛是容易的

溺愛是自私的愛,父母只知寵愛、放縱子女,不施教育,不加責備。我們恐怕失去朋友,就事事寬容,不加責備;又偏袒親信,視醜為美,視壞作好,為他們諸多辯解。溺愛叫人盲目,令人產生偏見。

溺愛是背地的愛情,只管把愛埋在心裡,既不宣之於口,也就用不著付上代價。朋友犯錯,為免對方不悅便噤若寒蟬。明知親友、父母、子女都需要福音,但恐被嘲諷取笑為「老套」,便不敢向他們傳福音。其實,香港人深愛香港這個地方,但當我們驚覺香港遇上連串問題,揮之不去時,我們卻變成沈默的大多數,不願聲張,免得被人批評。我們對香港只得溺愛。

聖經所論的溺愛也是一種虛偽的愛,「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箴276)經文叫我們想起出賣耶穌的猶大,耶穌早知猶大出賣祂,以連連親嘴為記號,所以此舉變得多餘,倒不如向大祭司直接指控耶穌,更見乾脆。此外,在浪子比喻裡,酒肉朋友明知他所作所為實屬不對,但表面上還讚賞他敢作敢為,實以虛偽、表面的愛來掩飾不良的動機。

溺愛乃是容易的愛,沒有衝突,沒有作難,彼此感受良好。今天,父母在忙碌的生活裡容易溺愛兒女,盡量滿足他們的物慾,任憑他們不愛讀書、不上教會;只要沒有傷痕,沒有責備,息事寧人便行了。長遠來看,溺愛只會為兒女帶來傷害。一位貴族婦人僱了保姆看小孩。她有一次外遊,欲在火車上專心看書,遂吩咐保姆盡量依從孩子的要求,免得小孩吵吵鬧鬧掃她的雅興。正看得入神之際,突然傳來孩子嘩然大叫的聲音,令她甚覺厭煩。原來車廂內飛來一隻有毒的蜜蜂,保姆把牠抓住了。但孩子卻要蜜蜂把玩,本來她硬不給他,怎知主人一再斥令要她滿足孩子的要求,保姆唯有妥協。最終兒子被蜜蜂螫了,他就尖叫。由此可見,父母溺愛子女,為他們帶來長久的傷害。

在現今時代裡,溺愛乃嚴重的問題,後現代社會充斥著感性的文化,人們對某事某物產生好感,那就是對,就是真理。感覺不好,那就是錯,人們都在追求好感受。一項為時十五年對中學生的調查,問他們在生死關頭,會拯救自己的狗,還是陌生人?調查發現絕大多數中學生都選擇前者,因為他們愛狗兒,不愛陌生人,年青人單憑自己的感覺作決定,沒有絕對的道德標準,這就是後現代文化。然而,神已賦予我們絕對的標準,人命比動物更為寶貴,按神的原則而行,我們當救那陌生人。
再者,這種容易的愛令這世代的人失去責任感,也沒有承擔感。一位牧師講道後,婦人領著女兒來見他,她手臂纏著石膏,面帶傷痕。原來她家早前發生火警,她三分之二的皮膚被灼傷,豈料丈夫見她的模樣,嫌棄她無復當年的美麗,便決定離開她,另娶他人。當羅曼蒂克式的愛離他們而去,婚姻盟約就煙消雲散。在溺愛的世代裡,信仰也備受挑戰,令人感到驚訝。起初人們信耶穌,崇拜唱詩,滿心興奮,感覺很好,神的話應用於工作間,亦事事亨通。其後上教會感覺漸失,讀經也索然無味。當好感覺消逝時,人便冷淡,疏遠教會,不讀經,不再事奉了。當信仰建立在脆弱的感覺的基礎上,便是陷入溺愛中,令人嚴重受害。求神幫助我們脫離此等溺愛。

() 嚴愛是艱苦的

嚴愛敢於當面責備;苦口婆心的規勸,這是出於對人關心,欲藉以建立別人。嚴愛也有冒險成分,當你直指其非,冒犯他人,便會失去朋友,神對人的愛就屬於這種嚴愛。耶穌溫柔地責備那行淫被拿的婦人,吩咐她以後不要再犯罪。馬大向耶穌投訴,祂也溫柔地告訴她,馬利亞已選了上好的福分,教導她以馬利亞為榜樣。耶穌也曾對門徒嚴加責備,就是當門徒攔阻父母帶小孩到耶穌跟前,接受祂祝福時,祂便惱怒斥責門徒。耶穌直指當代的文士、法利賽人虛偽,批評他們為粉飾的墳墓;祂深知責備令祂付上極大的代價,甚至身陷險境,最終釘身在十架上,但因為祂有嚴愛,遂不能不直斥其非。

責備只是一時,卻帶來傷痕,且長久地留在生命裡。然而,傷痕若源於愛心和造就,就不會造成憎恨和破壞。有一位熱愛漫畫的小孩子,常到圖書館偷書看。事情終被父親揭發了,便被痛打一頓,但卻改不了這陋習。爸爸甚至把漫畫燒光了,孩子依然故我,最後一次,父親揭發他時,一邊責打他,一邊流淚,自此以後,他不再偷竊。孩子長大後,成家立室;在一次家庭聚會裡,母親提起他兒時偷書事情,追問他最後為何不再偷書看,始知不是怕責打,而是怕見父親流淚而不敢再犯錯。
向身邊摰愛之人表達嚴愛,而又令得對方知曉得實在是艱難的;況且箇中還包含著愛的責備,這又談何容易哩!舊約時代,神藉眾先知多次多方曉諭其子民;末世時,祂又差遣其兒子道成肉身到世間來,表達神的愛。可見神的愛具有充分的啟示,充分的表達,始可稱之為嚴愛。

嚴愛也是忠誠不變的愛,聖經人物裡最好的例子就是大衛和約拿單。當約拿單仍未認識大衛時,他是父親掃羅的副手。父親在前方打仗,他就鎮守後方,兩人關係密切。當大衛殺死歌利亞後,約拿單欣賞大衛,愛他有如自己的性命,兩人心相契合。掃羅欲殺大衛,約拿單便向大衛通風報信,以逃避父親的追殺。掃羅得知兒子的行徑,大為憤怒,認為他愚不可及;留存大衛的性命,最終會連自己的王位也被奪去。然而這始終不能改變約拿單對大衛忠誠的愛。約拿單對大衛付上忠誠的愛,因為他站在真理那一方,他所作的選擇出於他敬畏神,他尊重神的真理。他甘願把王位拱手相讓予神所揀選的大衛。

在世俗的社會,在小說文學裡,當論及朋友間忠誠之愛時,就必會提說皮斯阿司及達蒙的故事。公元前四世紀,兩人生活於在意大利西西里,當地的統治者要捉拿皮斯阿司,控告他謀反之罪,並定罪處死。皮斯阿司要求在行刑前先假釋回家處理家事,好友達蒙願意為他作擔保。但刑期將近,仍不見皮斯阿司的蹤影,大家恐怕他已被出賣。此際達蒙面不改容,深知朋友必守諾回來。行刑當日,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皮斯阿司果真出現。他們的忠貞使統治者大受感動,赦免了他,還渴望成為他們的朋友。

忠貞不易的嚴愛,就好像浪子比喻的父親一樣,他深知把錢分給兒子之後,必然沒有什麼好結果,但他想給兒子教訓,並容讓兒子留下傷痕,叫他終生難忘。兒子在外遇上飢荒,又遭朋友離棄時,想起家裡那位愛他始終如一的父親,便硬頭皮回歸父家,深知不配再稱為兒子,只想當個雇工,但父親卻不記前嫌,反將最好的送給他。這種嚴愛乃是從神而來,唯有在神裡面,才有忠貞不變的嚴愛、犧牲的愛、施予的愛、付出的愛。今天神要我們追求此種愛,並將之化作生活方式。耶穌給我們一道新命令,要我們彼此相愛,世人為此就認出我們是祂的門徒。那就是說愛是教會的記號,為什麼說是新命令呢?人間偶見犧牲的愛,唯獨耶穌到世間來,為我們死在十架上,這是何等艱苦的愛!祂受死前,也求父撤去那苦杯,祂深知十架之苦;然而若祂不釘身十架上,世人再沒有盼望。耶穌來,為我們死在十架上,將神艱苦的嚴愛彰顯出來。祂吩咐我們背起十架,天天跟隨祂,不是偶一為之,而是作為信徒的生活方式。我們若能彼此相愛,世人就看見真正教會和世俗情誼的差別。有時信徒在教會所追求的團契生活,也不過是談談笑笑,吃吃喝喝,聊聊天,那不是真正的團契。真正的團契,愛裡帶有責備與傷痕,這才是我們所需要追求的嚴愛。

有位十二歲的少年人,跟隨父親及朋友乘坐飛機,前往阿拉斯加釣魚,不幸在海面上墜機。少年人卻不諳水性,雖然父親也懂得游泳,但他對兒子不離不棄,就緊抱著兒子,最後一同淹死在大海裡;他為愛兒子,犧牲生命,彰顯出神對我們的愛。神本在天家享受榮華福樂,眼看人類墮落犯罪,就到世間來,為我們完成十架的救贖。所以,我們當學效耶穌的榜樣。

從前一艘愛爾蘭遊船即將沉沒,但船上救生衣不足,船艙裡有129位救世軍軍官,他們都帶備救生衣;於是抓緊最後的一刻,四處尋找那些還未曾聽聞福音的人,把救生衣送給他們,並祝願他們逃出生天後,再有機會得蒙救贖。他們表示自己認識主基督,已預備妥當離開世界;最後更勇敢地站在甲板上,等待船隻下沉。這見證基督十架的嚴愛,也是基督徒當效法的精神。今天我們缺乏這種愛,拖慢了福音傳播的速度。在新一年裡,求主叫我們追求這種愛,神未必要求我們作巨大犧牲,可能只是為神的國度作奉獻金錢,多花時間返教會為福音工作禱告。我們只是為神背起小小的十架。

一位記者到印度探訪女宣教士,當他眼看宣教士小心翼翼地為痲瘋病人洗傷口,便對宣教士說即使給他一百萬鎊,他也不肯服侍他們。宣教士旋即回答說即使給她一千萬鎊,她也不願作;只是為著耶穌的愛,為基督報以微笑,她便甘願如此行。今天,若然世界要改變,世人要得著福音,那麼,更多基督徒當抱嚴愛的精神被主更大使用。求主教導我們不再追求溺愛,乃以耶穌作為我們嚴愛的榜樣。

無根的世代 ()

【經文 277-8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陳麗英姊妹

今天我們一同思想的經文講到當人離開神的時候景況將會如何?由於時間關係今天只能一同思想第7節的經文,這節經文講到人若離開了神,人生便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

() 離開神 - 生命得不滿足

「人喫飽了,厭惡蜂房的蜜,人飢餓了,一切苦物都覺甘甜。」(箴277)我們之所以稱這個世代為「無根的世代」,是因為神乃生命的源頭,而人類卻越來越遠離神,好像葡萄樹的枝子脫離了主幹,不能從主幹吸收養分,結不出果子來,最終變成無用的枯枝,只可當柴燒。因此人不能離開神,因祂是我們生命的根源。
7節說人若是離開神就不能得到人生兩方面真正的滿足:

1. 肉體生命的滿足 - 當人離開神,在無根的世代奡N得不到滿足。「人喫飽了,厭惡蜂房的蜜。」意思是人喫飽了,就算喫最好的東西像蜂房滴下的蜜也會感覺沒有味道。因此肉體生命的滿足不論在飲食或物質方面都不可過分追求,不然的話,不但得不到滿足反會有厭惡的感覺。「你得了蜜麼?只可喫夠而已,恐怕你過飽就嘔吐出來。」(箴2516);過分追求物質和過量的飲食都是貪念作祟。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在曠野的途中沒有糧食,神叫嗎哪從天上降下給他們為食;並吩咐百姓按著各人的飯量收取每天的分,所收的不許什麼人留到早晨,然而他們不聽,內中有留到早晨的,就生蟲發臭了。他們的行為使神不悅,向他們發怒,因為他們不聽神的吩咐不倚靠神。儲蓄並無不對,只是單倚靠大量的積蓄而不倚靠神便不能討神的喜悅,神要我們每日都靠主而活,以色列人的貪心給他們學到很多功課。

2. 屬靈生命的滿足:「人喫飽了,厭惡蜂房的蜜。」富貴人家痡`進食珍饈百味,就算喫到蜂房下滴的蜜也不覺好味道;相反地「人飢餓了,一切苦物都覺甘甜。」窮人物資短缺,飢腸轆轆,食慾特強,吃什麼東西都覺得好味道。二次大戰期間,糧食缺乏,不少人以蕃薯葉或蕃薯藤充飢,也覺得滋味無窮。現代的年青人因沒有這種經歷就難以忍受這種糧食,所以一個飢餓的貧窮人,雖然清茶淡飯也覺得津津有味。德國的諺語說得好,「飢餓是最好的廚師」,一個人飢餓起來無論喫誰煮的東西同樣覺得美味。飲食要怎樣才算適中呢?專家認為一個壽而康的方法就是適可而止,每餐都只吃七成飽最為理想。這節經文提醒我們勿過於追求美食,致對一般食物提不起食慾,每餐進食都要適可而止,讓自已有飢餓的胃口進食下一餐。這樣一方面可以叫人體魄健康,另一方面使人懂得向厚賜百物的神感恩,並欣賞為我們烹調菜餚的家人。

在飲食方面我們需要有清晰的價值觀。「人吃飽了,厭惡蜂房的蜜」意思是就算沒有營養價值的東西,只要能滿足口福之慾,人便喜歡飽嚐不已,反而最有價值蜂房滴下的蜜卻遭人踐踏。就像中美洲一種名叫Nahdo的植物確是利口不利腹,很多英國人因為喜歡它的味道而長期食用,結果終因營養不良致死。這明顯是錯誤的飲食價值觀所致;味美而不健康的食物,例如燒烤、煎炸、多鹽、多糖、高脂的食品都是有害而無益的,清茶淡飯才是最健康的飲食。有時我們不滿家人烹調的菜餚過於清淡,喜歡到外面的食肆用餐,其實也有一定的風險。這取向放諸屬靈方面可說是得罪神,因我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聖經說:「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毀壞那人。」,錯誤的飲食觀令人有如用筷子刀叉為自己挖掘墳墓,願主賜我們有一個正確的飲食價值觀。

經文同時提醒我們正確的飲食觀需要有清晰的目標,飲食不為滿足自己的食慾而為求培養健康的體魄來榮耀神。很多愛美人士為求纖體而節食,甚至引起厭食症,傷害自己的身體,非常可惜。我們要訂定正確的飲食目標,並以此製訂有益健康的餐單,飲食不是單為個人喜好和秀身,而是要榮耀神。聖經給我們一個很好的目標和餐單就如保羅所說:「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作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1031)但願大家每次到酒樓餐廳吃飯時,都以這節經文作我們的飲食目標和餐單,讓我們為榮耀神,為身體健康而飲飲食食。

這節經文不單講及如何滿足肉體的生命,更講及如何滿足屬靈的生命。「人吃飽了,厭惡蜂房的蜜。」蜂房的蜜可指神的話,形容神的話對我們靈命的幫助如同蜜糖對我們肉身的幫助一樣。有時我們好像這節經文所講,以為只有名利富貴才能使生命得到滿足;因而忽略親近神,沒有吃飽神的話語,也就得不到屬靈的滿足。有些基督徒甚至把自己的際遇與親友比較,因不及他們成功而自卑不敢向他們傳福音。但我們要知道當一個人離開生命的源頭,沒有扎根於神時,所得到的滿足都是虛浮的,並非內在真正的滿足。求主幫助我們看清這一點,耶穌是從天上降下生命的糧,是唯一的糧,祂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又宣稱:「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世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叫我們真正得著生命的滿足,因為耶穌是生命的糧,豐盛的生命在祂媕Y,若然世間有任何東西可使我們生命得著滿足,那麼,信主便是枉然了。神知道我們的需要,生命離開源頭得不著真正的滿足。世間的滿足是虛假的,只會將我們帶到飢餓、空虛和沉淪堨h。

這節經文形容基督徒的光景有二:

(1) 太多基督徒在神供應的豐富恩典之中而不懂得欣賞神,因為他們吃得太飽,身在福中不知福,至連蜂房的蜜都厭惡。舊約聖經形容神的子民也是這樣,作為神特別揀選的以色列民,大能的神常常在他們堶情A向他們施恩賜福,創天造地的真神親自帶領保守管治他們,但他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要神治,要求立王,學像外邦人設立一個人治的政權。他們離棄真神,離棄神的恩典,敬拜偶像,甚至將偶像邪神放在敬拜真神的聖殿堙A是多麼的可惜!神的話語好像蜂房下滴的蜜,但他們卻像人吃飽了,厭惡蜂房的蜜。牧羊人常為羊圈內的羊群預備最好 - 青翠的草和清潔的水源,可是有的羊還是不會欣賞,掉頭到圈外吃枯草、喝髒水,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寫照。當神的子民在埃及地經歷痛苦的時候,便哀求父神;神答應帶領他們離開埃及到流奶與蜜的迦南地去,並以十個災來擊退法老王,領他們過紅海,進入曠野。期間他們因為沒有糧食而向神發怨言,結果神任憑他們在曠野漂流四十年,直至他們的第一代都死了,才容讓第二代進入迦南地,是因為他們身在福中不知福。

今日香港的基督也有同樣的情況,眾多基督教機構以及教會為弟兄姊妹舉辦許多好的講座、聚會,這都是豐富的靈筵,但哪有多少人肯前來領受筵席呢?同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人吃飽了,便厭惡蜂房的蜜。然而,人餓了,一切苦物都覺甘甜;中國大陸的基督徒信主之後,熱切盼望得到屬靈的飲食,有時魔鬼撒但趁機乘虛而入,因此異端邪教便在中國大陸盛行起來。內地人每當聽聞來自香港,宣講純淨道理的傳道人要到中國大陸講道,他們便非常渴慕;不惜一早踏單車或步行數小時到聚會的地方伺候,聽道數小時仍意猶未盡,直至講員非常疲累才肯散去。他們飢渴慕義之情,與香港的弟兄姊妹相比,真有天壤之別。

(2) 很多基督徒在屬靈方面自滿自足,將主摒諸門外,好像啟示錄描述的老底嘉教會一樣。他們自以為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主責備他們說:「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耶穌是教會的元首,教會的主,主知道門徒離了生命的源頭,便不能得到真正豐盛的生命。所以主耶穌說:「看啊!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堨h,我與他,他與我要一同坐席。」耶穌要將真正的滿足,豐盛的靈筵賜給我們,可惜人不肯連於元首基督。「因為我的百姓作了兩件惡事,就是離棄我活水的泉源,為自已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213)百姓離開生命、活水的泉源,為自己另鑿池子,把雨水蓄起作隨時的享受;豈知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今日很多基督徒的景況也如是,離開生命之源,以一己的池子為滿足,豈料所鑿的是破池子,不能源源供應他們的需要。求主幫助我們建立健康屬靈的生活習慣,與神保密切的關係,好像枝子連於葡萄樹一樣,天天飲於生命之源。

肉體生命要活得好,需要有好的生活習慣,健康的生活習慣需要:(1)每天進食,(2)呼吸清新空氣,(3)多做運動,(4)充分休息,(5)環境清潔,(6)溫馨家庭,(7)定期作身體檢查。健康的屬靈生活習慣也有類似的需要:(1)每日讀經親近神「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長進,以致得救。」(彼前22 (2)天天禱告:禱告是靈魂的氧氣,天天禱告就像自然呼吸一樣,藉祈禱去倚靠神,莫待逆境時才投靠祂,還要「不住的禱告」。(帖前517(3)多作主工;多傳福音:「常常竭力多作主工」(林前1558(4)學習投靠神「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堥荂A我就使你們得安息。」(5)不要活在污染的屬靈環境堙A不要與道德敗壞的朋友在一起,「濫交是敗壞善行」(林前1533(6)恆常參加聚會:教會是培育屬靈生命的家,故要多多親近:「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停止慣了的人。」(來1025)今年教會的主題強調質和量都有美好的增長,我們需要多禱告倚靠神,讓我們多參加週三祈禱會,使教會成為禱告的教會,同心為教會目前重要的發展仰望神。(7)定期的屬靈檢查:每月第一主日主餐崇拜的餅和杯是代表神的愛在我們身上彰顯,領受的時候要檢討自己是否遠離神,省察自己愛主的生命是否後退,好讓我們重建與神良好的關係。求主恩待我們,讓我們透過以上七種屬靈生活習慣來維持葡萄樹與枝子的關係,好叫我們為主結果子更多。

無根的世代()

【經文 277-8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劉淑恩姊妹

本週主題提醒我們現今正活在一個無根的世代,遠離那創造的根源。約翰福音以枝子與葡萄樹的關係作比方,若果枝子離開樹 - 生命的根源,那麼會發生三種情況:1.不能結果子;2.不能作甚麼;3.被掉在外邊,被人踐踏,甚麼用處也沒有。今天經文的第7節指出人離開神這生命的根源,就得不滿足,生命本是空虛,若自以為滿足,乃是自欺。第8節闡明「人離本處飄流,好像雀鳥離窩遊飛」,有時人離開家鄉只因迫於無奈,只好飄流在外,無法歸回,像失去目標的雀鳥如斯遊飛;「離窩」者豈想「離家出走」,乃逼不得矣。原因可能是巢被毀,也可能是窩中無所吃而出外覓食,「窩」成泡影,只好到處覓食遊飛;同樣,人離家園也有許多原因才不能歸家。正如但以理和三位朋友被擄至巴比倫「離開家園」「有家歸不得」;又如拿俄米和丈夫以利米勒因伯利恆地遭遇大饑荒,唯有離本處遷居摩押地;現今的災難如南亞海嘯及美國新奧爾良市的風災,許多家園被毀,人們有家歸不得,只好離開。

故此,貧窮導致無家可歸,也使人產生精神問題,尤其現代人感觸於人生的無常,有的遠赴中國內陸工作而數週、半載都不能回家重聚一次;有的在爭取較好工作機會,讓下一代接受優質教育而移民。更可惜的是離婚而導致家庭嚴重地破碎!所以就算回到這破碎的家裡,也是家不成家,有家形同無家!其實人類需要家,因為聖經明言:神創造人類有其群體性,歸屬感驅使我們歸屬於群體,然則反問自己:我們基本上屬於哪個「家」,既然「家」給予安全和保護的功用,是人類教養之所,也是最能提供人類成長的需要。而家最需要的乃是愛,那麼人類在「愛之窩」內始能成長健全。

() 離開神 - 沒有生命的歸屬感

人若離「家」如雀鳥「離窩」實乃痛苦之事,我們需要一個具有真實感的家。報載一事:失八年的貓歸家跳上昔日之窩時,主人才認出牠來。如此貓兒需要家,人類也需要家,因為家乃生命根源,所以我們對家有歸屬感,而神亦為我們預備好一個「家」。

在世上我們有四個「家」:1.夫婦婚後所組織的家庭;2.結婚前父母養育我們的家庭;3.我們出生的地方,世代居住之家鄉;4.我們身處的社會,也就是家、國的所在。

正如我們身為中國人,便認定中國為我們的國家,雖然以往在殖民地的社會制度下,英國不大承認本地居民為國民,所以香港人被稱為「無根」的人,對「國家」有「無根」的感覺。昔日留學生留學於外,但仍渴望在香港、中國的家;移民北美者以為可以融入當地的文化語言,建立自己的家,豈料都不成功。天生的民族群體性驅使他們渴望「歸家」。曾有一位青年的金融精英,在華爾街工作,適應了西方社會的生活及工作,滿以為已建立一個家,豈料被問及是否想回中國去,他承認若非工作發揮的滿足感,他仍很想回家,因為根生於中國,其實無數移民回流個案,皆因根在香港,心繫中國的「家」!

聖經預告:神為信徒預備的,還有一個永恆的家 「天家」,約翰福音141-4節內耶穌安慰門徒的心,有一日祂必定再來接我們返回在天之「家」,祂在那裡,信祂的人也在那裡!所以地上這個「家」雖然短暫,但你仍對家有歸屬感,若然回到天家──那永遠的家鄉,那麼,需要歸家的期盼和滿足更大,此世只活幾十年,那麼永恆的歸家生活豈不更美好,究竟我們預備好回「家鄉」沒有呢?

我們既然仍有需要生活在地上的家,那麼讓我們看一個「完美的家」應是如何?好讓家裡的人都建立歸屬感。首先,家必須有好父母,沒有父母就不成家,家庭教養和保護兒女的責任都落在父母身上,否則如何讓兒女長大成人,若果父母整天出外工作,兒女感到「家不成家」,甚至有時「無家可歸」。不幸最嚴重地影響整個家的莫如離婚,現今專家自圓其說,認為離婚有其好處:1.令離異夫婦可以得到自我滿足,從以往綑綁中釋放出來,完成未完的事,用不看管兒女,掙錢養家,可以尋回自我的滿足。在此倡導下;難怪北美家出現父或母失個案,離家出走原因只為尋求自我滿足。2.離婚後,雙方可以獲生命的成長,認為學了一課,其實離異者再婚終會再度離婚,因為惡性循環所致。3.父母不再擠身於吵鬧的環境居住,對雙方和兒女何等美好!此等謬論不及真正的報告指出:離婚對家庭實在是長期性的災難,包括影響健康、情緒,也是一場經濟上的災難。報告也證實七成長期坐牢的監犯乃來自破碎家庭,足證離婚對家庭帶極大的災難。其實一頓粗茶淡飯加上「愛」便會成為美麗的家庭筵席;相反吵鬧的家只不過是人間地獄。

無數研究證明:小孩子在家庭長大,雖然得到最好的營養、最美麗家園,卻沒有愛,仍沒法得正常的生長;事實如此,完美的家庭才可以落實道德教育,這是何等重要!社會問題絕大部分源於家問題。甚至基督徒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員也不一定可以落實信仰教育。許多教養的責任從父母身上推諸學校培育,而今日學校既不能塑造孩童健康的道德品格,陶造他們的信仰,這實是家庭的責任。教會或學校無法取代家庭的教養責任,而灌輸兒女屬靈的觀念及道德教育須落實在生命的教育裡,小朋友在家的時間佔 83%,在教會只佔 1%,在學校則佔 16%,所以家庭才是讓兒女落實道德教育的場所。

廿世紀五、六十年代,兩位著名的心理學家進行一個十七年的研究,調查在美國華盛頓的監獄服刑的囚犯犯罪的原因,綜合他們家庭背景導致成長後犯罪的因素,證明傳統的立論是對的,傳統觀念認為:囚犯的負面成長背景塑造成品格差劣以致犯法。後來另一研究結果發現此說錯誤,黑人非因受欺而犯法,罪犯非因貧困而犯罪。專家認為:今日人類最需要的乃生命方式的改變,使人成為一個肯負責任的人。

故此信仰落實,回到生命的根源那裡,必須從小教育,父母更重要的是提供屬靈的家給兒女。若果一個家基本上需要父母,同樣屬靈的家需要神的所在,那裡有神,那裡便有真正屬靈的家;今日回到教會就有屬靈的家嗎?不一定!耶穌基督在啟示錄警告老底嘉教會別自滿自足,把教會元首耶穌基督拒諸門外,祂正要進來與你坐席,賜你有真正生命的歸宿。求主憐憫幫助我們!為這時代賜福教會,因為只要有神的同在,即使四海為家,都不會思鄉,好像亞伯拉罕與大衛,雖然到處飄流,仍感滿足,因為他們有屬靈生命的歸宿。神既是我們生命的源頭,每人都有嚮往神、渴慕神的心。第五世紀的奧古斯丁說:「神乃為祂自己造我們的,所以除非人安息在神裡面,否則我們不會得真正的安息。」法國的巴斯卡(Paschal)也言:「神造成人內裡有神形象的空間,沒有任何的東西可以填滿這個空間。」人人都有敬拜神的心,最原始的民族也有敬拜神的禮儀,自稱無神論者,其實內心充滿矛盾;頭腦認為沒有神,但內心卻渴慕神。一個例子:英國研究中世紀文學的學者魯益斯(C.S.Lewis)曾為無神論者,雖然堅持神不存在,卻為神為何創造如此世界而忿怒,正像賊逃避警察,其實心底卻渴慕神,直至信後才釋然。

思鄉者到處飄流,內裡有不舒服想歸家的感覺,好像北部候鳥南飛,尋找溫暖棲身之所,誰教他們遷移?此乃「歸家」的本能。又如北美洲的蝴蝶,冬季來臨前飛到墨西哥中部的一個山區聚居。神將「歸家」的感召同樣放在人的本性裡,但候鳥南飛時,籠中鳥兒也撲翼,但感召過後,牠再也不飛。同樣地,神將聖靈的呼召感動放在我們裡面,若不回應,久之不再現;曾有感召信主的,中風後離世前流著淚對親友說:「自從那次感動後,我心靈裡,再沒有想過要相信耶穌。」求神幫助我們在這世代中返到神面前!

小說家蕭伯納說:「我們所倚靠的科學已破產,科學所提倡的,本以為可以帶進千禧年的國度裡,但卻將千千萬萬人的生命毀滅,叫他們離開信仰。」他很後悔以往的寫作誤導許多人離開信仰。科學家沒有為人類提供一個「家」,故此我們要回歸於神,維持與神密切的關係,已信主的要檢討與主關係如何?陶恕說得不錯:「在末世時代,神總有一日將我們推至一個地步 - 失去所有倚靠,包括健康、財富,當一切地上的避難所都被除掉,到那時候,我們只有神。」

這樣對人類有好處,當我們學識投靠神的時候,便回到生命的根源那裡。現在你生命的境況如何?你相信了耶穌沒有?若信了,有沒有遠離神,始終我們不能再生活在一個「人離本處飄流,好像雀鳥遊飛」的境況。

現代人的朋友

【經文 279-10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宋美芳姊妹

今天我們領受的經文是記載在箴言27: 9-10,經文的主題是朋友,這個亦是箴言多番提到的主題。天父,主耶穌,聖靈,三位一體的真神都是我們的朋友。因為主耶穌說:「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就是我的朋友了。」(15:14) 聖經常常提到朋友,不單祗因為我們需要朋友,同時需要成為別人的朋友,就讓今天的經文幫助我們立志在這個艱難世代中成為別人所需要的朋友。經文 (9) 提到這個充斥虛假和道德失落的時代,我們需要的就是真誠的朋友。經文(10節上) 講到今日是一個變幻莫測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短暫疏離,需要經得起考驗的朋友。經文 (10節下) 在這個困苦艱難,充滿天災人禍的世代裡面,我們需要隨時成為幫助人的朋友。主耶鮇來到世上是要成為我們的救贖者,同時,當祂離開世界之前,宣稱要成我們的朋友。「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15:15) 就讓今天的經文鼓勵我們立志,在這個苦難的世代,不單祗要傳福音,更要成為隨時幫助人的朋友,為主作光作鹽。

() 真誠的朋友 (9)

「膏油與香料,使人心喜悅,朋友誠實的勸教也是如此甘美。」勸教即勉勵,提醒,指正,引伸今日,就是指輔導而言。今日,我們都渴望在有困難的時候,朋友能夠適切地給予指正和輔導。經文提醒同輩之間的彼此提醒、指正和輔導都很重要;但這並不等同輔導專家的專業輔導,他們的輔導更為重要。祗不過,當人遇上困難,不期然就只想到圍繞身邊的朋友而忘記尋求專家的幫助。誠然,教會若能裝備信徒熟習神的話語,又能引用祂的話語帶來最好的勸教,那麼,屬祂的人不但喜愛聖經,更能活出神的道。在這個時代,<箴言>可說是最適切人類的一卷書。當我們學曉神的道,就能夠成為朋輩之間的輔導員,這點很是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更要懂得將自己處理不來的朋友轉介給專業的輔導員。經文講到誠實的勸教是從心靈裡真心發出來的勸教,純為了別人的好處,斷不能信口開河的。在這資訊大爆炸的時代,科技一日千里,今日的世代不再像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今之世代,人們強調持續進修,終身學習。求神幫助我們,處身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常存一顆謙卑的心,不恥下問。我們需要別人的幫助,也同時需要幫助別人,而真正能夠幫助別人的關鍵在於心誠,即是真心的勸教。熟練的輔導技巧和熟讀聖經話語都很重要,但不一定能夠開解別人。所以專業的輔導和吃藥有近似的情況。倘若一個人不願意接受輔導,不願意吃藥,那麼輔導的優劣和藥物的質素,對這人來說不過是等量齊觀。

有一對年青夫婦,三歲的獨生女死於交通意外之後悲痛不已,聽牧師說這事出於神的旨意,內心就更戚戚然!另外一位傳道人更用上許多聖經話語來慰勉他們,他們同樣地得不著安慰。後來,遇上一位年老體弱的姊妹,當她知道這個不幸的消息時,就和他們一同然下淚。結果,祗有這位老姊妹是個真正的安慰者,以誠心陪伴這對夫婦度過那段哀傷的日子。今日,我們幫助別人時,弊端就在一味的勸教,只顧專業的勸教;偏缺乏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一顆誠心。當我們帶一顆誠心去勸教別人時,經文告訴我們是如此甘美,仿似膏油與香料,教人心悅。膏油與香料令人聯想起新、舊約時代的一幅飲宴圖。原來當時的猶太人都是腳踏涼鞋,安步當車的,當賓客抵達飲宴場地大都已是大汗淋漓,雙腳沾滿塵埃。主人家都會安排僕人為賓客洗腳,又預備膏油(一種以橄欖油加上香料的膏油)塗抹客人,另外又用盒子裝上香料,把飲宴的地方薰香,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當我們對別人誠實的勸教時,往往就像香薰一樣,讓人心裡舒暢,甚至延年益壽。美國有一個城市,那裡的人大都健康長壽,專家發現原來他們有一特色,就是緊密的社交生活,溫韾的家庭和忠誠的朋友。美國柏克萊大學做了一項研究,密切的社交生活確能夠使人健康長壽。在這個艱難的世代堙A我們需要成為別人勸教的朋友,提昇別人的生命,讓人生活得更快樂和健康。求主幫助,立志讓這個成為我們的使命。

() 經得起考驗的朋友 (10節上)

「你的朋友和父親的朋友,你都不可離棄。」聖經教導我們,接受父親的朋友成為自己的朋友,因為父親的朋友是經得起考驗的朋友,即使未能深交,仍然要視父親的朋友如同自己的朋友。

聖經記載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繼位,耶羅波安和以色列民眾都來見求王使他們做的苦工,負的重軛比所羅門王在位時輕鬆些,他們就追隨王,事奉王,忠心不二。羅波安棄智謀擇愚計,他棄用侍立在所羅門王時代的謀士,選擇那同他一起長大少年人的愚計,威脅百姓要使他們負更重的擔子,最終造成十個支派背叛,帶來國家分裂;羅波安統治南國,耶羅波安統治北國。(參看列上12)今日的世代,人際關係短暫,且日見疏離。潮流時興網上交友, 即使被騙的新聞屢見不鮮,人們仍然未能引以為鑑。在這個變幻莫測的時代,我們更加需要成為別人經得起考驗的朋友。惟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在患難中經得起考驗。亞厘士多德說 「友情就如一個靈魂,居住在兩個人心裡。」即使這個世代變化萬千,但請記得我們的神是恆久不變,亦是最經得起考驗的朋友,因為主耶穌離世前曾經宣稱要將屬神的人愛到底,「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要指示他們,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裡面,我也在他們裡面。」(17:26)

() 隨時幫助人的朋友 (10節下)

「你遭難的日子,不要上弟兄的家去,相近的鄰舍,強如遠方的弟兄。」經文講到兄弟姊妹感情深厚,但可惜身在遠方,未能及時給予援手。在這個充滿患難的世代裡面,我們需要鄰舍,因為相近的鄰舍,強如遠方的弟兄。主耶穌定義的鄰舍就是好撒瑪利亞人。聖經記載有一個人從耶路撒泠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被剝去衣服,打個半死,躺在路旁呻吟。其後有一個祭司,一個利未人先後路經,都不作停留繞道而走了。唯有一個撒瑪利亞人(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之間是世仇,因為猶太人瞧不起撒瑪利亞人是北國以色列人與外族人通婚的後裔),走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出手相助,這個富有憐憫心腸的撒瑪利亞人就是主耶穌定義的好鄰舍。今天,我們同樣需要這樣的好鄰舍。在這個末世的時代,人心孤單,找不著真正的朋友。很多傷心難過的人需要安慰,內心抑鬱的人需要舒緩,我們是否有使命感去成為別人的安慰和幫助?話說有一個中學生在星期五放學後準備將學校鎖櫃內的書本全部帶回家,途中遭到同學們的戲弄,將他連人帶書推倒在地上並一哄而散。結果,有一位素不相識的同學走來幫助他執拾書本,二人更因此成為好朋友。幾年過後,他代表畢業生致詞時說感謝那位挺身而出,曾經幫助他執拾書本的同學。因為當時他將在學校的書本全部帶走,原本準備在那週末自盡,可幸那位同學及時相助,又成了他的摯友,這才令他打消輕生的念頭。當人類落在最大的苦難時,準備進入永遠痛苦的地獄時,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為我們的罪受盡一切的苦難,其中一個原因,是認同我們。正如保羅所說:「祂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為要在神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祂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2:17-18)今日,最能夠幫助別人的,就是曾經經歷苦難和M弱的人。「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1:4)耶穌基督在世上經歷苦難,為的是要幫助苦難中的人,所以屬神的人都要學效耶穌基督,即使我們在困難M弱中,仍樂意幫助有需要的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安慰,問題在我們是否具使命感,是否願意在苦難中成為別人的祝福?求主幫助我們有一顆願意的心,讓神改變我們的生命,在這個變幻莫測的世代,成為真正能夠隨時幫助別人的朋友。

智慧與愚昧 ()

【經文 2711-13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陳 姿姊妹

今天我們思想箴言2711-13節的經文:「我兒,你要作智慧人,好叫我的心歡喜,使我可以回答那譏誚我的人。通達人見禍藏躲,愚蒙人前往受害。誰為生人作保,就拿誰的衣服,誰為外女作保,誰就承當。」

神給我們箴言這卷書,是幫助我們能有智慧,而這種智慧是靈性道德處事為人的智慧,而不是世界的學問。智慧是生活和事業成功最完美的處方。

但有人說,我聽了幾年的箴言,卻依然故我。原因在哪裡呢?我想,第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這些人不覺得須要聖經的教導,自以為全懂了,而漠視聖經在箴言裡給我們的提醒。正如一個人如果覺得自己沒有病,也就不會找醫生看病了。所以,要謙卑地看到自己沒有智慧,是得著智慧的第一步。蘇格拉底曾說:「至於我,我只知道我甚麼都不知道。」蘇格拉底就是如此謙卑地追求學問,成為一個有智慧的哲學家。英國一位牧師也說過類似的話,意謂要登智慧殿堂的台階,先要確認自己的無知。第二個原因,我想是「知而不行」,一個病人,雖然已經得到醫生最好的處方和最好的藥,但他不服藥,藥就不能起作用。

讀經、聽道、成長班學習之後,卻沒有行道,生命也不會改變。一位美國出色的教師說:「智慧就是從神的角度去看事物」。說得很對,但只對了一半。從經文第12節看,智慧就是實踐神的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知而不行,對我們一點幫助都沒有。

今天很多人的另一個問題,是對神話語作選擇性的接受。做得到的,就接受;而對於聖經裡以誠實原則教導怎樣做生意、怎樣在行業裡進取,認為是行不通的,接受不來的,或難度高的便讓別人去接受、去行,自己只能在平凡的世俗裡打滾,日久天長,對神的話語,也就完全無法接受了。

今天,我們要做一個健康的時代人,求神幫助我們,讓我們能領受這三節經文對我們的提醒。

() 智慧人做事榮神益人 (11)

在經文中父親敦促兒子要做一個智慧人,要聽道而行道。箴言告訴我們,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當我們敬畏神愛神的時候,你就願意行神的話語,就能成為智慧的人。經文中,父親要兒子為叫父母歡喜,做一個智慧人。但今天是個講求個人主義、個人權益的時代,凡事只考慮自己的得失,如果自己的想法不符合父母想法,相持不下,也許離家出走;自己要的東西,如果父母不給,甚至可以鬧上法庭。今天的時代充斥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各家自掃門前雪」的觀念。

但在古時代,人們就已經有傳統的美德,認為做人做事不能單顧自己,而要顧及父母、家庭、家族、社會、國家。提倡維護人的群體性,好多時候是要求犧牲小我,顧全大局。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但今天,我們所接受的教導是「我行我素」。「我行我素」 無論在任何時代都是註定失敗的,因為它不符合神教導我們的智慧。

經文中,父親要兒子作一個智慧人,並像父親能回答譏誚他的敵人。我們看到聖經整體都有這樣的教導,詩篇127篇提到:「少年時生的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箭袋充滿的人,便是有福,他們在城門口,和仇敵說話的時候,必不至於羞愧。」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三章中說,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啊,你們是我保羅的薦信,也是耶穌基督的薦信。個體與群體是分不開的。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二章中,保羅說:「你們就是我們的榮耀,我的喜樂。」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我行我素,獨善其身。今天的時代需要全面的智能,不單只講讀書和IQ。最好的例子是,哈佛大學每年去世界各地錄取優秀生,去年在中國挑選的並不是學習成績最好的,而是學習成績中等,但能代表學校出去辯論比賽的學生。課外活動表現傑出的,不單關心自己,而且關心學校、關心別人,他們才是今天社會成功的人士。

澳洲一位年青人,成績優異,畢業就被聘為銀行要員,年少得志。但好景不長,老闆因嫌棄他與大家格格不入,而辭退了他。因此,他沮喪至極,走投無路之時,一天卻被一齣電視劇中主人熱誠的生活態度和頑強的生命力所震撼,觸動了他的靈魂。他立志要效法劇中主角,於是記錄澳洲所有成功人士的名單與資料,並且逐一走訪,探討他們成功的秘訣,寫成一本書《集體的智慧》,不單幫了許多人,也改變了自己的生命。他發現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點就是懂得建立高質素的人際關係。我們何等須要這種集體智慧啊!聖經告訴我們,我們與群體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做事,不單只想自己,還要想到神,想到周圍的人,這樣就能把事情做好。

有一位老年人語重心長地對年青人說,從我年青到年老的漫長歲月裡,從沒見過有一個對自己父母不恭敬、對自己家庭不忠心的女孩子到後來可以成為別人的好太太。這也是整部聖經給我們的教導,智慧人眼界闊而深,並無膚淺狹隘的弊端。像保羅在林前6章說:「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保羅在林前第十章中說:「所以你們或喫或喝,無論作甚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

綜觀保羅所說,我們做事要考慮三件事,第一,神的榮耀;第二,能叫眾人得益處,榮神益人;第三,是要叫人得救,幫助人認識耶穌基督,得著救恩,將人帶到神面前。

我們基督徒常常有這樣的誤會,說到榮耀神,以為先要求神改變我們的現狀。其實這並不符合神的教導,神教導我們榮耀祂,是在我們的本位,按照我們的本相、環境、際遇而來榮耀祂。神給予健康,我們就用健康的身體榮耀神;身體軟弱,如果神肯拿去疾病,就讓神拿去疾病,如果神讓疾病留在我們身上能夠榮耀的時候,那我們就要在疾病中榮耀神,這才是聖經的教導。

以前美國總統尼克遜的幕僚長積高遜在政壇很有影響力,後來卻因「水門事件」而坐監。他在書中寫道:「我人生中最大的資產就是我的慘敗。神要用我的恥辱來榮耀祂。」

保羅被神呼召作宣教士,神將一根刺放在保羅身上,保羅三次求神將刺拿走,但神並沒有應允。神並無改變他身體狀況,而是改變他的思想。保羅認同神說:「我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神要在我的軟弱上彰顯祂的榮耀。」

神放我們在甚麼樣的境況裡,我們就在甚麼樣的境況裡盡我們的能力去榮耀神。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要透過帶領人信主耶穌得救,去榮耀神。我們的言行會不會攔阻人信耶穌呢?會不會攔阻人努力追求生命的長進呢?要為福音的緣故,更有廣闊的異象,要想到怎樣才能榮神益人。

() 智慧人做事眼光深遠 (12-13)

智慧人做事不單要有度,而且要有深度,有遠見。按照神的話語、原則做事,就能有深度、有遠見。「通達人見禍藏躲,愚蒙人前往受害。」

人的裡面都有基本的能力,就是見禍藏躲,但可惜,好多時候,人自以為聰明,為自己的愚蒙辯護。經文13節的例子「生人」 就是陌生人,聖經常提醒我們,這樣為人作保是危險的,「外女」 就是所謂的情婦,不正當的女人,被情感迷惑,前往受害。好像走路,明知前面是火,卻仍然走下去,自願葬身火海。因為很多人所走的是耶穌所講的 「寬」 的路,寬的路多人走,容易走,所謂習非成是,看到人人都這樣也就變成沒甚麼不對。再說,窄路又孤單又艱難。我們有沒有想到,在世上幾十年之後,怎樣呢?有沒有為將來離開這個世界預備一條好出路呢?耶穌說:「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有智慧的人見禍藏躲,藏躲在耶穌基督裡面。但愚蒙人前往受害,繼續走在迷途上。

有一個年青人,花了多年的時間,用巨額的金錢,精心策劃去阿拉斯加遊歷,到了他夢寐以求的一個荒涼的地方進行探險計劃,一切進行順利,可是周密的計劃卻沒有預見如何走出這個荒涼的地方,轉瞬間冬天來臨,終於死在荒野,其後才被人發現。今天魔鬼的詭計就是給人很多的工作,就如這個年青人一樣,為世事操心,但為將來永恆的家,卻沒做任何準備,何等可惜。

通達人見禍藏躲,好多人知道這世界有苦難,要為自己尋覓避難所,要賺錢以作保障,但事實告訴我們,到了某一地步,錢幫不了我們,人以為有錢可以請最好的醫生,但醫生告訴我們,好多病醫生也幫不到的。

在舊約詩篇91篇提到:「我要論到耶和華說,祂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神,是我所依靠的。」我們的神是我們真正的避難所。舊約時代,神為犯了誤殺罪的人預備了六座逃城,逃避死者家屬的追殺。新約時代,我們只有一座逃城──真正的逃城,就是耶穌基督。

主耶穌在約翰福音14章告訴我們,祂雖然離開世界,但將差遣保惠師聖靈來到我們裡面,成為我們隨時的幫助。耶穌說,到那日,你們就知道我在父裡面,你們在我裡面,我也在你們裡面。不單是我們在神那裡,是神進入我們生命裡面,成為我們的保障,這是最偉大的避難所。

主耶穌在離開世界時告訴我們,我們基督徒都會經歷世上的挫折苦難,但不同的是,在苦難裡面,我們有主所賜的平安,這個平安在我們裡頭,這個避難所在我們心裡面。求主幫助我們能成為真正的智者,榮耀神的名。

智慧與愚昧()

【經文 2714-16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何惠珍姊妹

上星期我們思想到271113節中智慧人與愚昧人的分別,智慧人的作為是有深度的而且能夠榮神益人。今日要思想的是愚昧人分別在家庭內、外的兩種愚昧。愚昧人做事行為浮誇,又不懂得齊家之道,我們實應引以為鑑。

() 做人浮誇的愚昧

在第十四節提到愚昧人清晨起來給鄰舍大聲的祝福,首先,問題在於他行事不分輕重,也不懂得先後次序。屬神的人在清早起來首要要做的事情是親近神和讚美神,正如詩篇第53節和第5916節都說到,在早上這個每日最好的時刻應用來親近、讚美神。我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而愚昧人卻把優先次序弄錯了。另一方面,愚昧人能清早起來也算得上是個勤力人,但他卻浮誇地大聲祝福他的鄰舍。祝福在原文有跪拜和稱頌的意思,這裡多數是指後者。愚昧人別有用心;為求別人對他有深刻的印象,所以虛張聲勢,大聲稱讚鄰舍。這行為不單影響他自己,也使鄰舍受咒詛;鄰舍若不阻止他的稱讚,便會令人產生錯覺,以為他貪慕虛榮,又或者會招致別人的妒忌或篾視。若鄰舍聽信了他浮誇的讚美,而沾沾自喜;可能會變得自以為是,這便等同誘惑他人犯罪。愚昧人這樣討好、奉承別人,會使人覺得他另有目的,最終不但難與鄰舍修好,反而破壞了彼此的關係。求神幫助我們懂得怎麼避免犯上同樣的錯誤,並懂得如何建立高質素的人際關係。合宜的讚美是重要的,基督徒要懂得適當地稱讚別人,鼓勵別人。中國人一般不愛讚賞自己的子女,因為怕他們心智未成熟,聽罷別人的讚美便驕傲起來,箇中自有他們的道理。只是若果能在適切時,稍加讚美並教子女懂得感恩和將榮耀歸給神,這樣,稱讚子女讚其實也是有益的。但在稱讚美他們時,可以考慮以下幾個原則,第一,稱讚子女們有進步,任何表現有進步便已值得稱讚,毋須要求他們達致完美;第二,欣賞他們付出的努力,而不是單看成果。在稱讚子女時,要令子女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支持,並且教導他們學習怎樣面對失敗和面對犯錯。對待朋友,我們也要多加讚美和鼓勵,只要遵行聖經教導的原則,要如行善一樣,在私底下給予支持和鼓勵便可。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重要的,但我們不是講求面面俱圓,因為只要站在真理上,必然有人跟我們敵對的,即使我們沒有打算去敵對他人。我們所效法的耶穌基督,祂人際關係比我們好,卻一樣有人不贊同祂的立場,甚至與祂為敵。傳媒最近時常報導和討論剛卸任的哈佛大學校長Lawrence Summers,他是哈佛大學有史以來任職時間最短的一位校長,被形容為辦事能力高但人際關係卻很糟的一個人。他出身良好,父母、叔伯都是傑出的經濟學家,十六歲考入麻省理工,後來轉到哈佛就讀,二十八歲已成為哈佛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然而他不甘於教學工作,曾轉職到國際銀行任總裁,後來又出任經濟部長,他是一個如此出色的人,但在傳媒眼中,卻是個目中無人、出言不遜、態度囂張的一個人。他上任校長不久便開罪了多位教授,甚至有「鎮校之寶」之稱的教授,也因為對他的不滿,而轉投哈佛的勁敵普林斯頓大學任教。他又在一次演說中貶低女性,說做科學研究的女生比男生少是因為她們先天不足,所以,女性不及男性聰明,因而得罪了很多美國女性。

() 家庭不和的愚昧

第二種的愚昧是在15節所描述的,夫婦關係不好,家庭關係也不好;經文沒有交代問題出於那一方面,其中一個可能是太太的問題;事實上有些太太總是喜歡爭鬧,但是作為丈夫的一定要懂得耐心處理,免得家中猶如大雨之日連連滴漏,使人難堪和狼狽。蘇格拉底有一個喜歡爭鬧的太太,有一天太太跟他吵架,他便坐到門口,讓太太繼續吵鬧,而他自己卻默不作聲。太太於是取了一桶水撥向他身上,蘇格拉底仍沒有反應,只是說了「雷電之下,必有大雨」,太太也拿他沒辦法!「連連」滴漏反映這並不是一天的問題,而是累積下來的問題。愚昧人家中有問題,但他沒有妥為處理,於是養成太太吵鬧的習慣,到了一個地步,情況不可收拾;好像16節所說,如「攔阻風」和「抓油」一樣,無法攔阻。和諧之家是神的祝福,也是人的努力,且是夫妻雙方、一家人共同的努力。今天的問題是太多夫婦不懂溝通的技巧,以為可以熟不拘禮,這其實是不對的,我們要學習中國人的傳統相敬如賓、互相尊重。而且作為一家之主的丈夫,首要帶領一家人返教會,一同敬拜神。神為人設立家庭和婚姻時,其實已為我們定下一個原則,就是丈夫要愛妻子,妻子要順服丈夫。在今天的社會堙A要妻子順服丈夫的理論可能不大為人所接受,但試想想,如果丈夫可以做到聖經所教導的那種捨己的愛,正如耶穌愛教會一樣,甚至乎付出生命,那作為太太的自然能作出愛的回應去順服丈夫。今天家庭中最嚴重的問題是家庭不和諧,婚姻破裂是社會的趨勢。現代人十分強調個人主義,甚至覺得自私自利是一種美德。加拿大作家Hans Selves,著有<無痛苦的壓力>一書,認為自私自利是快樂健康社會的根源,聖經教人愛鄰舍則是咒詛,既不合乎情理,又不近人情。但他在書中同意人人自私自利,社會沒法達致和諧,所以他提倡「利他利己」的待人接物態度,就是說以助人為利己的一種手段。近代心理學家也在鼓吹這種文化和心態,著名心理學家Hobart Mowrer在一個七千人的心理學家大會上提出人有情慾、仇恨和敵意是最自然不過的,她建議人們如要活得快樂和健康,便不要將之抑壓反而要好好的疏導情緒。這無形中教人放棄傳統的道德觀念,人人都可任意而行,為所欲為;將這個觀念帶入婚姻裡就變成敢愛敢恨,自私自利,人人但求自己的益處,難怪這樣的婚姻注定會失敗。另一種破壞婚姻的文化就是對婚約的輕視,潮流文化著重羅曼蒂克,在婚姻裡高舉愛和激情,輕看婚約,甚至把一紙婚書視為沒有約束力。荷李活電影最鼓吹這種觀念,電影中常將男女主角兩情相悅,那「觸電的感覺」和激情等同愛,雖然一段婚姻在剛開始時或多或少會有這些感覺,但卻不能長久倚賴這些感覺。最近奧斯卡獎項快將揭曉,很多基督徒都害怕那一套關於同性戀電影會得獎,因為我們已經看到荷李活電影對婚姻的破壞,只是害怕也許太遲了,因為那些渲染激情的電影已經將婚姻蠶蝕,美化同性戀的電影更將進一步破壞婚姻和家庭。真正和諧的婚姻所追求的愛是夫妻雙方努力合作的成果,能維持一生之久。有名的神學家Dr. David Elton Trueblood說:真正的愛是兩個人互相服侍,願意為對方犧牲,且有賴長久婚約的關係才能成就。至於那些婚外情只是一些激情,調查指這些婚外情通常會在六個月至三年間消失。反觀古時的婚姻沒有經過談戀愛,卻能長久,原因是他們守約,而且對婚約肯委身。時至今日,人們以為婚約但靠一紙婚書來維繫,便可合作來,不合則去,那是很可怕的觀念。生意人重視合約的精神,不可不守約,婚姻的約更為重要,所以我們要對婚姻堅持到底,堅守婚約,求神幫助我們以履行聖約的精神來建立和諧的婚姻。

生命的磨練

【經文 27:17-18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顧淑君姊妹

() 人際關係的磨練 (17)

「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原文作磨朋友的臉〕也是如此」。(27:17)此處用磨利刀來比喻朋友之間彼此磨練生命和品格,朋友相感原文作磨朋友的臉。由於面容反映人的內心世界,內心的品格能從人的口和面直接流露出來。磨練品格就如磨刀一樣,「鐵磨鐵」能磨練出好的品格。

為何品格需要磨練的呢?因為在墮落犯罪的世界堙A人與人的相處不免會有矛盾,甚至引起磨擦和衝突。正如始祖亞當夏娃犯罪後,在聖經所載人類的歷史中,不論民與民,甚至國與國之間都不斷有衝突和鬥爭的發生;人彼此的踐踏在社會上不同的層面可謂層出不窮。聖經也早有預言說末後的日子:「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13:8)。雖然如此,但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面對衝突和磨擦,藉以建立良好品格,促使生命成長。正如「朋友相感,彼此磨面」,目的是磨練品格,用愛心說誠實話就可以互相提醒和鼓勵,這種善意的批評可帶來品格的成長。大衛就是一個好例子,當他墮落犯罪時,他為了奪取將領的妻子拔示巴而借刀殺人,於是犯了謀殺和姦淫的罪。神藉著先知拿單去警惕和責備他。拿單舉了一個例子說:「城埵釣潃茪H有一個富戶,有很多牛羊;另外有一個貧窮人,他只有一隻小羊羔來維持生計。這個富戶人要請客,竟搶走了這窮家人僅有的羊羔去宴客。」(撒下12:1-10)大衛聽後非常激憤,並矢言這種人定必要受處分。拿單直指大就是這人,神賜他豐富的恩典和好處,叫他一無所缺;而他竟然搶奪烏利亞僅有的妻子,並且用計殺了他,可見他的罪何等嚴重!大衛立時謙卑地接受責備,並懊悔不已。

但我們也不難發現很多敬虔愛神的人,未必有謙卑的心態去接受磨難教育。教會歷史中倒也充斥著這樣的例子,雖然很多的抗爭都是為著真理,真理也因此而越辯越明,不論是「三位一體」或是耶穌的「神人二性論」等確曾引起爭論。在這些不斷的爭論中,甚至有人因此而被關進監牢,有被炒家或放逐的,也有人因此而喪掉生命。但從這些衝突和磨擦中,真理卻被顯明出來。改教時代,曾有一場關於主餐意義的嚴重爭論,究竟餅和杯有甚麼意義呢?馬丁路德源為天主教徒,故深受天主教思想的影響,所以他抱持一種「變質論」,認為主所設立的餅和杯在聖禮中已變成耶穌真正的身體和血。但士革里教父就不能接受這種解釋,他只能接納「象徵論」,就是說這餅和杯只是象徵耶穌基督的身體和血而已。他倆的爭論對教會引起很大的影響,最終士革里找馬丁路德握手言和並說:「讓我們承認在信仰上大都意見相同,而在其他的問題上我們記得大家是弟兄,心中有著同一個目標,大家都持守「因信得救」這偉大的真理,但在小節上可以彼此接納有不同意見的地方,但最終我們仍然是好朋友」,他雖然流著淚想與馬丁路德握手言歸於好,但卻遭拒絕。也正因為這緣故,直至今天我們仍然繼續爭論這些問題。

今天,教會多半認同士革里的見解。特別在爭論的事情上,奧古斯丁教導我們,在基要的信仰上要合一,在非基要的信仰上要自由,可按照神給與你的領受,自由發揮,在所有的事情上要有愛心。正如保羅所言:「……有人信百物都可喫,但那軟弱的,只喫蔬菜。喫的人不可輕看不喫的人,不喫的人不可論斷喫的人。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喫的人,是為主喫的,因他感謝神,不喫的人,是為主不喫的,也感謝神。」(羅14:1-6)保羅認為只需要按著領受,因為愛主的緣故可以吃葷或吃素,但在基要的事情上如「因此稱義」就不能妥協。斷不能在「因信稱義」再加上其他原則,這是絕不可妥協的真理。

「鐵磨鐵、磨出刃來」,刃是銳利的刀鋒,利刀能被主人用得。讓我們的品格好像利刀一樣被神使用。在神眼中要成為一個成功的基督徒,不在於你擁有多少學問或聖經知識,而最基要及決定性的條件是在於品格。所以「鐵磨鐵、磨出刃來」,有一個正面的意義,就是磨出被神使用的基督徒來。「鐵器鈍了,若不將刃磨快,就必多費氣力……」(傳10:10)切不斷物件的刀是無用的,可以丟掉,「……但得智慧指教,便有益處」指在品格上有智慧,被神使用,成為一個成功的基督徒。一個成功的基督,聖經的定義是有屬靈品格的基督徒,這亦是神使用人的先決條件。

有一位成功的社會人士被記者問及成功的秘訣是甚麼?一般人認為成功就是擁有金錢、享受安逸的生活和有名氣。但那成功的人士卻認為品格才是成功的關鍵,否則我們便不能分辨出「美譽」和「臭名」來。那些大賊、強盜、貪官污吏一生過奢華的生活,知名度極高,他們是否就可稱為成功人士?耶穌本身並無財富、也無安逸的生活,連寢首的地方也沒有,祂也沒有名氣,甚至被認為傳講異端,更將祂釘在十字架上。但祂又是否成功呢?神揀選保羅,他在大馬色的路上瞎了眼,神就差派亞拿尼亞去為他祈禱:「主對亞拿尼亞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徒9:15)神揀選了保羅,使他成為一柄「利刀」,到處傳揚祂的名。還有:「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徒9:16);保羅為使福音廣傳,確也受了不少的苦,因為神要藉此磨練他的品格,為神成就大事。另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鐵磨鐵可以磨出廢物來,就是說磨刀不得其法,將刀越磨越鈍,甚至磨斷了刀,但問題在於我們如何從衝突負面的傷害中改換而成正面的一種可塑的品格,這就是「磨出刃來」的一種能力,也是現代人所看重的一種生命回彈能力、恢復能力;教人從挫折失敗、傷心難過中恢復過來。

上個世紀的後期,世人普遍追求建立「自我形象」,但進入廿一世紀,世間充滿患難、挫折和失敗;我相信人講求的是回彈能力resilience。一個人若能從負面的傷害中,建立雕塑生命品格的回彈能力,始能在世上好好活下去。正如保羅常說的「喜樂」,就是凡事從好方面著想,在挫折和失敗中靠神的恩典喜樂,這是正面的看法。保羅曾說:「……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1:20-21)可看到他的積極和樂觀的態度。所以問題是當我們在挫折、失敗、被人挑剔、批評、失業和病痛時,如何處理逆境的態度,會否像保羅一樣說「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是益處。」凡事從好方面著想,態度改變時,整個人也改變,這就是聖經所謂的「喜樂」,不單只是一種情緒。

當我們面對磨難的時候,只要知道是為主的名學習忍耐,讓主從逆境中雕塑我們,確信在逆境中在逆境中勇往直前,並堅信:(1)耶穌基督活著;(2)耶穌基督管理現在的環境;(3)耶穌基督樂意向我們施恩。這積極的態度幫助我們產生回彈的能力。保羅說得好:「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5:1-4)老練原指品格,有喜樂正確的態度再加上忍耐,這品格就是聖經教導回彈能力的所在。求主賜我們有忍耐力和責任感,因為耐力需要神的恩典再加上個人努力操練得來的。

初期教會增長迅速,及至第四世紀,基督徒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時,君士坦丁大帝在主後325年召集教會的領袖開了一個名為奈西亞大會,目的是要確立教義。當時有318個教會領袖出席,他們當中有曾經身受酷刑的,有瞎眼的,斷肢的,瘸腿的。從他們身上的傷痕,讓我們看到教會受逼迫的痕跡,同時亦看到這些領袖都是被神磨練出來的。今天教會正需要這些被磨練出來的領袖。

() 工作和事奉的磨練 (18)

「看守無花果樹的,必吃樹上的果子,敬奉主人的,必得尊榮」。敬奉有看守、無微不至照顧和服侍的意思,知道主人的需要並專心處理所交付的工作。敬奉主人,必得尊榮,尊榮亦即重量的意思;他們的賞賜就是成為一個在屬靈品格上有重量、有份量的人。別人也不會輕看他,因為神所賞賜的就是這種品格,當我們好好服侍神,在世工作時,就會得著這些賞賜,如提摩太後書4:8所言:「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    

此外,基督徒的工作和事奉是一種「受託」,身為僕人的理當敬奉主人,這是我們的職責;所以不論你的工作事業或企業有多大,老闆也只有一位,就是主耶穌基督。祂是救主、救贖者、生命的主宰,祂真正擁有一切,這一切不過暫時交與你託管。而在受託的過程中,我們只是一個服侍主人的管家。神給與我們那麼多,你會做一個好管家,還是做那又懶又惡的保管者?神呼召我們要「施予」要付出,祂並不是呼召我們去保管和擁有。富翁洛克菲勒的兒子從他父親學到「施予」是健康生活的秘訣,成立研究基金幫助教會作神的工作。本來醫生說他只能多活數年,結果他能活到九十多歲,他健康之道的秘訣就是成為一個施予者。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捨己,背十架跟隨主,成為一個施予者。施予者不是只將金錢施予,而最重要的是將神的愛施予,以造就別人的生命,履行管家的職份。

近現代宣教之父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他在印度宣教四十年;成功地將聖經翻譯成卅四種不同的方言,被人譽為偉大的天才。但他卻謙稱自己不是天才,只是一個將勤補拙的人。神欣賞我們在工作上有看守無花果樹的那份堅持,要待五年後才有收成。威靈頓將軍之所以能在「滑鐵盧之役」擊敗拿破崙,秘訣不在於士兵的多寡,而在於他的士兵比拿破崙的士兵勇敢多五分鐘而己。若大家正在灰心失望之中,不要放棄;只須靠著主的恩典堅持下去,繼續的努力,結果是「……必吃樹上的果子,敬奉主人的,必得尊榮」除了得樹上的果子吃外,更必定有回報;好的效果和結局。但要留意好的結局未必在今生。就好像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彼得和保羅為福音而死;還有施浸約翰最終被關在獄中及後被砍頭。縱然回報未必在今生,但他們已忠心完成神交付他們的工作。

四世紀教父屈梭多模曾說:「領你赴筵宴之路;雖經黑暗泥沼,行之。反觀領你赴行刑之地,縱經繁華鬧市,畢竟只是一條賠上生命的路!」一路上物質享受無缺,雖然花香滿路,結局卻是賠上自己的生命又有甚麼益處呢!求主幫助我們,不論工作或事奉,都以正確態度去操練我們的生命。

如何認識自己?

【經文 27:19-21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周安息姊妹

以上三節經文讓我們想到怎樣認識自己;人若不認識自己,於人、於自己、於整個社會都有損害。人類犯罪墮落之後,罪蒙蔽了我們的眼睛,使我們不認識神,也不認識自己,如此便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傷害。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納粹黨給全世界帶來傷害,主要因為他們的民族自視過高:認為僅有日耳曼民族才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民族,唯有以政治手法剷除他們看不起的、低劣品種的民族。這種思想很快地,引人進入尼采所宣揚的無神境界。從一些研究可看到:歷史上絕大多數人都高估自己。話說有位美國保險業界的精英,也是位風雲人物,有次與太太一道開車外出,到油站加油時看到太太與加油工人傾談甚歡,上車後不解地問太太道:「那人是誰,你和他談得如此親密?」太太坦承說:「那是我未結識你之前的男朋友。」丈夫說:「看你多幸運,幸而你嫁給我而不是嫁給他!」太太答曰:「不是的,如果我昔日嫁給他,他今時就成了保險業巨子,而你就成為那加油的!」可見,兩夫婦都是如此自視過高。保羅教我們不要自視過高,要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羅12:3)。

() 從別人身上看自己 (19)

從聖經上我們看到:神的道如活水一般,也像一面鏡子反照人生。我們讀聖經時可從一些聖經人物身上清楚看到自己;而聖經堨D要記載三類人物:

1.墮落犯罪的人,如殺亞伯的該隱,讀者可能非常痛恨這樣狠心的兄弟,但要緊記:該隱那樣的妒嫉和暴力同樣存在我們身上,我們之所以不犯同樣的罪,全靠神的寶血潔淨,恩典拖帶而沒有經歷那樣的試探和引誘;或許是沒有膽量犯那樣的罪。大衛殺人夫,奪人妻,犯下情慾的罪;他的兒子所羅門,晚節不保,娶了許多嬪妃,並隨這些外邦嬪妃敬拜偶像,墮落犯罪,多麼可惡!以色列人犯罪,將所拜的偶像引進聖殿……我們自以為絕不會像他們那樣犯罪。但請仔細想一想:他們敬拜的是有形的,看得見的偶像,而我們心中究有多少看不見的偶像?!我們如果留意他們犯罪後所付的代價,就絕不應步其後塵。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 (耶17:9)約翰福音第八章記載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女人,眾人控告她,將她帶耶穌面前,要照摩西律法將她處死。眾人以此為難耶穌,耶穌默不作聲,在地上寫字,大概是寫一些反控告的記錄,將眾人所犯的罪一一列出,最後耶穌問大家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眾人啞口無言,只好一個個走了。這婦人犯了罪,但耶穌要處置別人的這班人從婦人身上同時看到自己!

2.被逼迫,滿身病痛,有需要的人;在這罪惡世界,人經歷許多禍患和災難,我們應怎樣看待這些遭遇苦難的人呢?南亞海嘯、埃及大車禍,人們遇難,我們會否說:「他們是別異宗教的人,因為不肯信耶穌才遭此報!」這是不認識神之人的想法。我們應該抱有同情心的說:若不是神的恩惠,我同樣可能在海嘯中,在車禍裡遇難的。

聖經記載門徒有一次向耶穌報告新聞:「在加利利,有一班人獻祭時遭羅馬兵丁擊殺,他們的血浸濕了祭物」,耶穌說:「你們以為這些人比其他人更有罪嗎?不是的。你們若不悔改,也要如此滅亡。」我們有健康的身體,繼續為神而活,這真是神的恩典,我們要從有需要的人身上看到自己的需要。譬如社會上有許多孤苦伶仃的長者無人照顧,晚境淒涼,我們會否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如此呢?基督徒要從周遭的事上學會關心照顧別人,使自己的屬靈生命得以長進。

3.敬虔愛神的,能成為我們榜樣的人,我們在聖經中看到主耶穌既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所以,我們要學效主耶穌的樣式,也要學信心之父亞伯拉罕一樣!以利亞的禱告多麼有能力,他求不要下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雨,再祈禱求雨,就下雨!(雅5:17-18)『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應為我們沒有以利亞禱告的能力而深深抱歉(雅1:22-25)。

() 從人生的渴求看自己 (20)

我們一生所渴求的是甚麼呢?一生最執著想得著的是甚麼呢?<啟示錄>將結束時講到,魔鬼撒但被捆在無底坑中;人的眼目正像這無底深坑那樣貪心,貪愛世界情慾、物慾的引誘,眼目好像橋樑一樣將惡慾引進心中,心中就起了無止境的貪念。哈巴谷先知說道:人的心慾好像陰間,如死不能知足(哈2:5)。一個人貪財就像喝海水一樣,愈喝愈渴;眼睛看到世上的高樓,豪宅,靚車,金錢,統統都想擁有!世間的美物令人情慾發動,不能自控,但神為我們設立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屬靈的人便能靠神的話語管理自己的生命,勝過情慾的誘惑。

世人分以下三種:其一.屬血氣的人──這類人沒神,沒基督的福音,只按自己的罪性,情慾生活,以自己為神為王!其二.屬肉體的基督徒──這類人生命中有主,但生活卻像屬血氣的人一樣,依照自己的心慾想做甚麼就做甚麼,不受約制!其三.屬靈的人──這類人受聖靈管理,用神的話語約束自己的生命,人生道路有神的真理引領!作為基督徒:要時常從神的話語上,檢視我們所渴求的東西,查察自己到底是個屬靈的人抑或屬肉體的人。世界帶來眼目、肉體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當我們容許堶悸漱葝丰h追求這些東西時,我們便是屬世界的人(約壹2:16)。聖經又提醒我們:如果你是屬肉體的,就不能屬神,我們不能又屬世界又屬神!所以,「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堶惜F。」當我們一面貪愛世界,一面靈修,敬拜,事奉時,我們的靈修,敬拜和事奉都成了應付式的,對神沒有真正渴慕之心!那麼,我們是否應坐在那裡對付、抑制自己的心慾消極地去愛神呢?非也。大衛教我們:心所渴求的是神,便能使他勝過世界!(詩63:1)他又說:「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 (詩16:5)大衛的產業是神,而不再是那些物質上的東西,他真正的享受是神自己。要想真正成為一個屬靈人,必須有顆渴求神的心!保羅寫<腓立比書>時講到,他一生的追求乃是耶穌基督,看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腓3:7-812-13)這種生命的渴求像物慾的渴求一樣,是沒有滿足的,他的生命只有一件事,就是追求認識基督。

我們就應這樣積極勝過世界,一心愛神,成為一個屬靈人。以下七個原則可幫助我們瞭解自己: (1)你人生最想得著的是甚麼? (2)你時刻想念的是甚麼? (3)你如何支配金錢? (4)你如何運用自己空閒的時間? (5)你結交的是甚麼朋友? (6)你所景仰的人和物是哪些? (7)你譏笑的是甚麼人?

() 從人生的崇敬看自己 (21)

這節經文說,我們從人的稱讚中可看到自己。稱讚有時會使人飄飄然,但更多的時候,適當的稱讚可幫助人、激勵人,讓人更努力地求上進;或是幫人改過自新。有個很成功的中學老師,許多學生和學生家長都喜歡他,他的方法是:鼓勵成績低劣的學生,在考試時額外給他們多一點分,然後公開在課堂上稱讚他們學業進步,讓他們知道自己是有希望的,只要繼續努力,便能像其他同學一樣。

由我們心中崇敬的人物是甚麼人,可看出我們屬那一類的人。有機構分別對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年輕人作過調查;香港的年輕人多數崇拜、羨慕球星,歌星,錯誤地認為他們不用付任何代價,一走出來就得人擁戴,很快很容易就能賺很多錢,過舒適的生活,這是何等的錯!而中國大陸年輕人的偶像多數是愛因斯坦,微軟總裁蓋茨等成功人物,相比之下,他們知道要成功就必須努力,肯接受磨練。別人對自己的稱讚也是一種磨練,一種自我認識,當被人稱讚時,如果非常囂張,自視過高,以為都是自己的成就,沒將榮耀歸給神,這是危險的,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有一中學生讀書成績優異,常被稱讚得心花怒放,自覺將來會成為世上的偉人,回到家中便對母親說:「你猜現今世上有多少個偉大人物呢?」認識兒子的母親智慧地說:「從你想像中減去一個!」。

以賽亞在異象中看到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時,立即謙卑回應,當他見到神,就立刻見到自己!(6:5 ) 今日我們之所以驕傲,自視過高,皆因我們沒有見到神!惟有認識神,也認識到是神差派我們到這世上,給我們機會在不同的崗位上事奉祂;當有一天,我們來到神的審判台前,才能忠於自己,向主交賬!一個認識神又認識自己的人工作將更有效率,生活更有喜樂。有兩個伐木的工人,一個年紀大力氣少,另一個年輕而孔武有力,他們一起由早到晚工作,年輕人一直用力地揮動斧頭伐木,而年紀大的砍一陣又停一陣,晚上收工時一看,老年人比年輕人所砍的木頭還要多,為什麼呢?因為老年人時時停下磨斧頭,斧頭愈磨愈利愈省力。求主幫助我們多磨生命的斧頭,磨得鋒鋒利利,被神更大的使用,使工作更加輕快,更能討神的喜悅。

職業生涯中的愚昧

【箴 27:23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劉淑恩姊妹

箴言2723-27節經文提及智慧或愚昧的工作者在事業上的分別表現。今天先研讀23節,看看自己在事業生涯的表現是否智慧,合乎真理原則,否則不小心便淪為愚昧的工作者。

() 愚昧的工作者

從「你雖用杵將愚昧人與打碎的麥子一同搗在臼,他的愚妄還是離不了他。」的經文可領略到兩方面的信息:

1. 愚昧的真面目

求主讓我們逃避在事業上愚昧的真相,它產生事業的危機,第22節經文提醒我們神如何重視陶造我們生命的品格,使我們認識自己、建立生命,切勿作愚昧人;23節則勸誡我們成為有智慧的工作者。何謂愚昧的真面目?原意為歪曲、扭曲之,亦有邪惡之意;愚妄人扭曲神的真理與信仰,然後走上一條邪惡的不歸路。愚昧人顛倒神的真理,將神認為對的說成是歪謬的,特意走上歪僻的道路。

縱觀整卷箴言的信息都論及智慧,生活若真有智慧,才獲豐盛的生命;相反地愚妄人拒絕神及神的真理,形成愚昧與真理對比。箴言的鑰匙:「敬畏耶和華是知識(智慧)的開端,愚妄人蔑視智慧和訓誨。」(17)在此扭曲造成拒絕神和祂真理的真理態度,漠視神設立的道德;然而「義人的口教養多人,愚妄人因無知而死。」如此義人被神塑造,成為聖潔公義的人,相反愚昧人無知,缺乏對神真理的認識,並以悖逆神的真理為樂,像兒童特意違背吩咐,罪性及好奇心驅使反叛違規,所以要小心管教。罪中之樂往往使人做出敵擋神的事情。但是智慧的源頭──我們的神卻希望我們回轉。我們若以神為樂,以遵行神的真理為樂,不會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反立志做神喜悅的事情。故此切勿扭曲神的真理,人往往被罪性拖累、綑綁,惡習纏身,使人像奴隸般陷入不能逆轉的境地。明知「罪中之樂」錯,仍受綁,不得要領,所以「行了又行」,好像「狗吐過來吃牠所吐的」,真是何等醜陋的一幅圖畫!不由自主地生活下去,把握不到自己的生命,堅決遠離神,違背神真理的教導和生命的原意,達至這地步則不能自拔。

加拿大北部安大略省曾經有淘金熱,有人買下金礦,可惜最後將礦場以美金廿五元賤賣來解決酒癮,幾年後別人在他的金礦場掘出價值二千三百鎊的黃金,可憐的他流連附近酒吧,痛哭流淚,飲酒度日,哀嘆錯失機會,本來在事業上的發展,竟因為勝不過酒癮而一敗塗地,走上自我毀滅的結局,這是堅決地愚頑的代價!

第八世紀希臘詩人荷馬(Homer)為人恃才傲物、驕愚頑耿,有一天向少年人問及漁穫,少年人以謎語窘之,設謎面語:捉到的都丟掉,未捉到的仍在他身上。這偉大的詩人竟被「迷」倒,猜不到謎底指甚麼,窘極了,結果惱羞成怒,自殺身亡!原來愚妄驕傲可導人自毀,其實答案是「跳蚤」,因為少年人把捉到的跳蚤都棄掉,未捉到的仍然附在少年人身上。所以求主賜我們柔軟謙卑的心,當自我鑒察時,辨別到問題所在,便讓主賜勇氣、謙卑的恩典學習改過,神必然大大賜福!

張路加牧師的外公,自從在宋尚節博士的佈道會信主後便悔改,一洗以往生意人的霸氣,改變對家人呼喝的態度,向上下大小成員續一認錯懇求原諒,如此改變的行動實非容易,惟有當神自己動工才能做到,聖靈的工作軟化愚頑人,否則繼續下去則只是死路一條,傷害別人,禍及社會。

「將愚妄人與打碎的麥子一同倒在臼中,愚妄還是離不了他。」這幅圖畫描繪昔日耕種時,農夫將麥子或其他穀物,在收成時拿去曬,然後放在臼內椿麥穀和打糠殼。打穀物的目的是將麥子與穀物等雜質除去;可是這個愚頑人被放在臼子中與麥子一起打之後,仍沒有改變,走上死路一條!其愚昧之處何在?當麥子被木棍椿打,可以很快脫殼,於是農夫在第一時間取麥子,若不能脫殼,則穀麥無用;故此愚頑人尚未脫去愚昧,椿打有何成效?可見若要成為神合用的人,祂必須將我們生命中的雜質除掉,這才合乎聖經中聖潔之意,一個義人若要得著聖潔的生命,乃藉著神在我們身上陶造的工作,將身上罪惡和錯誤的習慣除去,才能夠成為神手中合用的人,這點至為重要!現今世人常被錯誤的看法左右,就如經文指出工作的成訧及成功之道在於個人道德品格的陶造和靈性的建立,這些素質才是決定事業上的成功抑或失敗,這也是許多不相信神的世人研究出來的結論,故此無論是神的真理或今日世人的研究都殊途同歸,肯定這些道理真確無誤。

在當今文化,香港人亦未必明白和領受這個真理,事實上作為家長始終認定讀書重要,無論如何百般辛苦也要讓兒女讀書,借錢也要供子女進大學,出盡辦法也要遷入名校區,以為付出多少心血、精神、力量也在所不惜,只要兒女讀好書,別的不用管、不用費神,若遇考試可免返教會聚會,要溫書,可免靈修讀經。這些價值觀誤導下一代,何等危險!多少研究指出,品格良好的兒童成績表現一樣高,別以為這些報告有何稀奇,按理分析,品格良好的學生會聽從老師,知道怎樣殷勤工作,幫助別人,作誠實人,如此學生成績肯定優越;相反,品格差劣的學生不孝順父母,不聽從師長之言,又不肯勤奮工作,懶散渡日浪費時間,終日在電腦上網、與遊戲機作樂,如此小朋友如何成材呢?求主幫助我們如何確立聖經的價值觀,尤其小朋友的家長,應教導他們明白「敬畏耶和華是知識(智慧)的開端。」使他們敬虔愛神!讓他們瞭解事奉、靈修、返教會並不影響學業;但是若果我們作為成年人也這麼抉擇,在工作忙碌時便選擇在家休息,這種輕看屬靈事情的態度要不得!愚妄人之所以不能成為麥子被神使用,只因生命中雜質太多,打不掉、碎不了;強頑者的表現在於不會認錯,罔顧自己的責任,看不見自己的罪,將錯疚推諉在別人身上,不肯承擔錯誤及認罪責任。正像一個丈夫磅重,妻子笑問:「超重嗎?」丈夫巧辯:「非是!根據重量比例,我理應多長六吋。」這並非他的問題,乃因父母沒給他多長六吋的高度,原來我們往往只看見責任在別人身上,從沒反省自己的錯誤。愚頑人歪曲神真理,走自己道路,在道德上失敗也在事業上失敗,這正是現今中西社會的寫照,業界的道德問題叢生,各行各業都有缺陷──專業道德操守的失守!
今日也是誠信失落的世代,它將帶來整個社會的崩潰,貪污、虛假、互相欺騙之風充斥,這種風氣自少形成,先從學業、再從事業見其效。在美國、英國、中國、印度、韓國各地大學和中學皆有作弊的事件,學生公開承認接納這些瞞騙的行為,例如:買試卷、用手機作弊、考試請「槍手」代替、買專文和論文來交作業研究,連醫科和工程師的學位也可以買,那麼試想有誰敢讓他們診治?哪間公司敢聘用他們來策劃建築?這般低劣的道德品格豈不令人信心盡失!公開作弊之風迫使教育當局訂立條例杜絕作弊的漏洞,重新改革課程,防範欺騙、盜取資料的行為。

愚昧人因固執頑梗而影響事業,他一方面自以為是,不肯改變,問題在於,身處千變萬化的社會,仍不肯改變自己去適應新文化和新科技,無疑是自我毀滅。這裡經文顯示一個強烈的對比:即使麥子打得碎,愚昧人卻打不碎。另一方面認為無須變,所以當面對社會時代的變遷,仍抱殘守缺的人在巨輪下只會成為犧牲品!真理不變,神的真理在任何時代都是絕對的,但是我們若然曉得改變自己,以不變的真理回應時代的需要。才不致固步自封、自困一隅。愚昧人的驕傲專橫、自滿自足的態度往往成為時代進步的攔阻。例如當火車被引進美國作為交通工具,又如平治汽車於德國慕尼克面世,全靠條例的修改,才能引進新科技,讓公眾事業及工業生產得以生生不息。

求神幫助我們明白今日的口號「自我增值,終身學習」,切勿以為電腦比人腦更優勝,其實若要把電腦提昇到人腦的功能,那麼我們要建一座紐約摩天大樓般高,才追到人腦的功能,神給予我們許多潛能,但是我們卻沒去發掘,推說年紀大,又以為不需要進步,其實無形中被淘汰,成為落伍的人。屬靈方面也是如此,耶穌來到世上的時候,帶來新的創造,新約的建立為舊約時代的專家,如文士、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所拼棄,拒絕耶穌新的創造──祂所帶來的新約,以為照守舊約比較合宜,對耶穌基督恨之入骨,把祂釘在十字架上;但是耶穌卻揀選一班門徒,他們沒有多少學問,研究聖經的專家指出:門徒多是廿來歲的年青人,為何揀選這班年輕的漁夫而不是文士和法利賽人?正因為他們年青,生命的品性仍柔軟,可以塑造;那群宗教專家思想已經僵化,無法改變,故此神放棄他們!求神幫助我們不要成為愚頑人,因為愚妄人是失敗者!求主給我們一顆柔和謙虛的心;幫助我們繼續在屬靈和事業兩方面能夠不斷的進步!

事業上的智慧

【經文 27:23-27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梁蕙娟姊妹

今天讓我們思想投身一門事業應有的智慧。整段經文大致講述一個父親如何教兒子走人生的道路,指示他如何發展自己的事業,榮耀神的名。

() 以人為本(23)

就牧羊業來說,經文中的「詳細察看」,意謂必須知道及認識每隻羊的臉孔,辨別牠們的樣貌,瞭解牠們的特點和需要;下半節更提到要留心料理你的牛群,意思是將牛群放在你心上。經文意思是指作為一個牧羊人,要非常小心、全面地深入照顧羊群和牛群,因為這是你的事業。經文上半部講到整全的「闊度」,下半部講到它的「深度」。聖經常常用羊來比喻人,因為在很多方面,人與羊都相似。作為一個老闆,一位上司,帶領公司發展時,首要注重的是以人為本。多少時候,我們集中精神訂立制度、組織、行政、策略等,各方面都做得不夠人性化,竟把人當作一個號碼,一件生產工具,「呼之則來,揮之則去」,這樣待人的公司必定失敗。耶穌基督十分關注這方面,當人指責祂在安息日作了不應作的事情時,耶穌基督回應他們:安息日的制度和條例是為人而設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而設的,不要受安息日的制度規條所綑綁。一個聰明有智慧的領袖自會明白聖經的寓意。相反,一個老闆或上司對待下屬只懂擺架子及責罵,不尊重員工,便是愚不可及,失諸交臂。所以要集中你的注意力,關心「牛群、羊群」的需要,重視員工的福利,給他們理想的工作環境,不要剝削他們的工資,這樣的老闆必定成功。當一個行政官理苛待下屬時,下屬也必照樣地「回饋」他的上司,結果,吃虧的乃是公司,是企業本身,甚至整個機構。

經文提到沒有牧人的羊群、牛群是難以生存的。尤其是羊群,牠們相當軟弱無知,若把牠們引到較遠的地方吃草,牠們便不懂得返回老家,徬徨無助地大聲尖叫。故此,聖經形容人好像羊一樣走迷,偏行己路;他們找不到人生的出路,也不知往那裡去尋找神。羊另一弱點是容易餓死。其他的野獸動物可以從風向和空氣嗅到水源在那裡,但羊群卻絲毫不懂,只顧聚在同一地方吃草,草吃光了,便不辨好壞的連草根頭也一股腦兒吃進肚裡。聖經形容今日人類的光景「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811)香港現今到處可聽聞神的話,只要他們踏足教會便可領受福音,但人卻視作等閒。

此外,羊常常落在危險之境,皆因牠們抵抗不了外來的襲擊,羊毛又濃又密,其上黏滿飛來的襲物──種子、植物和各類的昆蟲,甚至連跳蚤都喜歡附在羊毛身上。令羊感到既不舒服又卻擺脫不了,惟把身體磨擦在石頭上,弄致身體受傷,皮破血流。有些羊削足就履,索性把身上不舒服部份的毛吃掉,以為就能解決問題。

羊另一個問題就是心理質素十分差,被野獸襲擊時牠也不懂保護自己,受傷之後只會躺下待死。有時羊毛長得太多,行起路來左搖右擺,容易絆跌,仆倒,四腳朝天,這時牠們也不懂自己爬起來,導致血液不流通而死亡。其實人也是一樣的軟弱,人的個子高大,但是連細小到肉眼都看不見的細菌都無法抵抗,我們對細菌怕得像羊驚怕昆蟲一樣。

今日在任何的機構或家庭之中,作為領袖我們應關注的不是制度、策略及行政組織等方面。這些雖然重要,但更需要關注的是以人為本的事業攻略。據今日的調查研究顯示:人事問題耗費了行政人員工作四分之三的時間。經文提醒我們,一家公司重要的資源是人力的資源。我們要學習主耶穌基督,因祂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救世事業的領袖,今日仍有千千萬萬人跟隨祂。耶穌基督是好牧人,為羊捨命,祂曾說:「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我。」(101427)耶穌是好牧人,細心料理自己的羊群,知道羊群的需要。祂是最有智慧,以人為本的好牧人。求主給我們智慧來打理公司,建立「以人為本」的事業。

() 目標清晰(24)

很多人追求富有,因為富人有冠冕(名譽)、地位和各式各樣的享受;很多人創建事業,目標不外如是。但經文提醒我們「因為貲財不能永享,冠冕豈能存到萬代。」意思是貲財和冠冕不應該成為我們建立事業的最高目標。今日的社會以金錢掛帥,很多人以金錢至上,導致事業、婚姻和家庭都失敗,甚至損害健康,其實人賺錢不是人生最高目標。十九世紀,世界各地不少的人都蜂湧移民到美國,中國人稱之為「金山」的地方,以為在那裡可以掘金,賺大錢,享有財富、權勢和福樂。但今日美國人才發現原來金錢不是好東西,最好的東西始終是家庭和朋友。我們作為基督徒,無論發展那一門事業,都要先尋求神的心意,在神所賜給我們的才幹和恩賜上建立我們的事業,要清楚事業上的目標是要榮神益人。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其餘一切的東西神都必加給我們。我們作教師的,不是為了賺錢才教書,而是希望幫助學生,做工程師是為了幫助別人,做藥廠老闆是為了製造優良的藥物去改善人的健康。當我們心存善念,神必定恩待,任何尊重神的人,神必定尊重他。

() 靠賴神恩(25)

無論牧人有多努力,牧羊的技巧有多好,有多大本領和生意眼光,都不能成功。因為成功在乎神所供應的天然資源,莫忘神恩才是成功的要素。乾草割去,嫩草發現,使羊在冬天有草吃,草又不斷生長,神供應這一切可以更新的資源。今日我們有兩種天然的資源,一種是可以更新,而另一種是不能更新的。石油便是一例,是不能更新的,若開發太多,耗用過分,便會污染大自然,結果還是傷害了人們自己。聖經創世記記載:神吩咐人治理大地,但要根據神的原則,土地運用後要給它好好休息,使它有再生的能力,簡言之就是要使地土更新。山上的蔬果植物,是人和牛羊的食物,還可作草藥之用。神給予我們這些天然的資源,要我們懂得如何管理。今日環保生態問題嚴重,是人不負責任,不論甚麼溫室效應、地土石漠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都是人類濫用資源所造成。今日環保專家所強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十分重要,若我們不合作,繼續剝削神放在自然界的資源,到下一代便會因資源缺乏,競爭更大。不要忘記神的恩典,在神的恩典之中盡我們的責任。在聖經裡面,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可以大為擴展,不單應用在天然的資源上,更可應用在人的身上,因為人力資源是最重要的資源。我們不要漠視自己的健康,當我們透支體能,身體便不能再負荷,無法繼續發展下去。可持續發展也可延伸至靈性及道德的層面。倘若人的道德、靈性和品格都失落,事業便不免有瓦解的一天。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1626)所以,賺得世界沒有任何益處,最終只是你的損失,別人的損失,世界的損失。

() 知足常樂(26-27)

這兩節經文提到你要好好牧羊,因為羊兒無論雌雄都能供應你的需要;養得肥壯的除可賣到好價錢,羊奶夠你吃,羊毛更可製成衣服穿,羊奶比牛奶營養價值更高且更易消化。我們若常倚靠神的恩典,盡我們的本分,一切所需用的神都會滿足地供應我們。

在事業上知足常樂,不等同無上進心。聖經教導我們貧富之分野不在於擁有多少財富,知足者恆足,不知足者永遠貧窮。自從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之後,全球的政治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都嘗試解決貧富懸殊的問題,因為絕大部分人的金錢凝聚於少數人的手裡,貧富懸殊的情況在末世時代更日趨嚴重。共產主義和西方國家的福利制度,始終未能縮短貧富的差距。相信惟有依照聖經方法,知足常樂,繼續發展事業,賺更多錢是為了回饋社會,為了別人的需要,才可解決問題。今日要解決環保問題,自私問題,需要福音,因為福音是教人捨己。求主在這幾方面提醒我們,在事業上有智慧,有美好的見證,以人為本,目標清晰。要做到榮神益人,必須賴神恩,知道沒有神的恩典就不能作甚麼!人若有這四方面的智慧,必然蒙神喜悅,成功指日可待。―― 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