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十九章
人生的三個盲點
【經文 箴19:1-3】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周安息姊妹
箴言書從各方面告訴我們:自神那埵茖茠煽撮z令我們生活行為合宜,榮耀主名。《箴十九:1-3節》提到現代人三種生活上嚴重的危機,也可以說是盲點,我們應該倍加留意。
(一)物質豐富、道德貧乏的危機(1節)
行為純正的人與乖謬貧乏的人相比較:有些行為正直的人道德靈性豐富,但卻物質貧乏,這總比乖謬愚妄、失卻屬靈智慧,而在物質上是富足的人為佳。而另一些人,他們道德靈性和物質都豐富,如舊約聖經中的亞伯拉罕和波阿斯……神願意我們都做這樣的人。至於靈性和物質,兩者都缺乏的人,正好以浪子的比喻中的浪子為例,他由於道德的貧乏,淪落到要與豬爭食之地步。如果世上只有品格和財富,兩者須二擇其一時,世人往往會選擇財富,而不要品格!聖經在此提醒我們:選擇財富而放棄道德是嚴重的危機!許多人害怕窮困,認為貧困是羞恥的、罪惡的,要竭盡全力去得到財富。有句俗語說:「忠忠直直,終須乞食」,由於人不想乞食,於是放下忠直的原則,去掙快錢、發橫財,去偷,去搶,去賭,去騙,務求得到更多財富。
我們在電視上看到某大公司原總裁被手銬扣住帶上法庭受審,就是因他物質豐富卻道德貧乏之故。主耶穌道成肉身到世上來時選擇生於貧窮之家;祂一無所有,就如《太八:20節》中所說,人子連枕首之處都沒有,由此可見,耶穌來世,甘願貧窮。聖經告訴我們,貧窮並不羞恥,也不是罪,道德的貧窮才是真正的羞恥,真正的罪。我們要追求建立品格,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而不是建立穀倉,屯積財富!神喜歡我們靈性好而又富有,當神兩樣都賜下時,我們歡喜感謝神,但為什麼神往往不將兩樣都同時給人呢?因為財富對人的引誘試探是大的,品格影響我們對財富的看法,相應地,財富亦好容易影響我們的品格,財富對人的品格、道德往往有負面影響。聖經告訴我們:錢財影響我們深遠;所以在四福音書中,其中有六分之一篇幅講到錢財的負面問題,在比喻中有三分之一教我們怎樣理財。錢財往往令我們失去神,失去品格;正如馬可福音十章所述那少年的官一樣,當必須二擇其一時,他寧願選擇財富而不要耶穌基督,新、舊約聖經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財富往往令我們失去朋友;拉撒路故事中的財主天天飲宴,卻不肯施捨一點給瑟縮於桌下的貧窮人,更遑論與他做朋友。錢財令我們驕傲,令我們失去朋友,失去平安,失去喜樂!隨著錢愈來愈多,心中鬱悶:怎樣才掙得更多,怎樣多找幾個保鏢,怎樣將家中佈置得像監獄一樣密密實實,才力保不失?美國以前的首富洛克菲立曾說:「我賺過許多的一百萬,但這些錢從來沒帶給我快樂」。美國有一所很出名的大學,是以捐款人命名的,當他賺到美金二十億時,他說:「要管理二十億美金是一件足以殺死任何人的事」,終於他其中一個兒子因此而自殺身亡。另一個很富有的人說自己是「世界上最悲慘的人」。福特公司的大老闆曾形容他以前做機械技工時,比現在更快樂。一個搞電腦遊戲網頁致富的上海三十歲首富,當記者訪問他時,說道:「自己三十歲生日那天,心情卻最沈重……大家都認為自己很成功,腦子媟Q著自己甚麼都有了,沒甚麼可追求的了,就像網絡遊戲中得分最高,達到五十級了」。這又令我們想起亞歷山大大帝,他征服全世界後心靈空虛,縱酒身亡。
財富對人有許多不良影響,但不等於基督徒不需要財富,神賜給我們的富足並不加上憂慮,我們只需感謝著領受。世人怎樣看錢財呢?(1)視錢財如身份的象徵,一個人這樣想時,就常拿自己與別人比較;自己的房子比人家大,很高興!自己的車子沒人家的漂亮,不快樂!基督徒卻不作如此想;當我們信耶穌時就成為創造天地萬物
(二)感性豐富,理性貧乏的危機(2節)
心中有熱忱,但卻沒有屬靈的、道德方面的知識,但憑自己的喜好行事,這是屬靈的盲點。在今日所謂後現代文化堙A作決定時不憑理性:僅憑個人的感受,便犯了這方面的錯誤。自從人類墮落犯罪之後,摒棄神的真理,將神的旨意放在一旁,只有自己的看法,憑自己的意願而活,遂使生命變得虛惘。社會充滿暴亂,人活在黑暗中,所以耶穌到世上來做世上的光《約八:12節》,耶穌教導我們在人生路上的方向和屬靈的知識,好讓我們的腳步不要急快。單憑自己的喜好、一時之衝動去作事,有勇無謀,結果容易犯錯,甚至容易犯罪。
《創三》講到,人類第一樁罪就是:我要像神一樣能幹。神問亞當到底發生了何事時,亞當說:『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喫了』,亞當犯了罪,但卻推卸責任!人們腳步急快,難免犯罪,落在理性失落,缺少屬靈知識的光景中,人生失去方向,忙碌一生,不知為何,像法國俗語說:「沒事做的人是最忙碌的人」。美國有一很出名的女律師,電視台追訪她時,她說自己不再作律師而在家帶孩子當全職主婦,記者很詫異地追問「為什麼」?她回答說:「美國需要更多好母親,而不是女律師,女工程師」,這女律師因知道自己在做甚麼,有方向,所以有滿足感。今天的許多基督徒忙碌完自己的一生後,好像聖經上那拿
當一個人只是憑感性去做事,不肯好好反思,只會在人生之路上觸礁。在這感性年代,有的年青人一見鍾情結婚,便鑄成大錯。神大用的僕人衛斯理.約翰,在這方面也有失敗的經驗;有一次,他扭傷了腳,受到一個帶幾個孩子的寡婦悉心照顧,感動及一時衝動之下向她求婚。婚後,這婦人既不能適應,也不支持衛斯理.約翰的傳道生活,更積極反對,甚至破壞……終於雙方都忍受不了,至終她決意離去。衛斯理.約翰檢討這事,深感主恩:沒這婦人拖累之後,自己能積極、專心事奉神!
(三)充滿自我,靈性空虛的危機(3節)
詩篇十四第一節說:『愚頑人心婸﹛G沒有神』,一個心中無神的人不但愚頑,更是靈性空虛,充滿自我。愚昧令他在人生道上失敗,心中卻抱怨耶和華神,這是危機中的危機,盲點中的盲點。這樣的人自高自大,為保護自己,推卸責任,做錯事還要自圓其說,專找別人的錯處,當揭發了別人的弱點,便變相地抬高自己,自我讚揚。人類始祖亞當就是這樣的;自己犯罪吃了禁果,還抱怨神為什麼要拿他一根肋骨造了一個女人給他,累到他這樣!
『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太七:3節》人自我中心的真實寫照。人們用種種藉口埋怨神;生病嘛,怪神不該讓自己來到這世界,家道中落嘛,怪神不該給自己如此環境,長相不好又抱怨神,更多的埋怨是:「神阿,我好好事奉,為什麼際遇這樣差?」換句話說:「神阿,我又敬拜,又事奉,為什麼不賞賜我更多財富,讓我事業亨通,讓我事事盡都順利呢?」當我們這樣向神發問時,是何等的不成熟!就像小孩子去天天上學,要求父親獎賞一樣,有否想過:孩子天天上學是應該的。我們基督徒敬拜、事奉神,做到最好是應該的。我們的愚昧致令人生道路失敗,但失敗之後又埋怨神,求主教導我們逃避這充滿自我,靈性空虛的危機。
錢財 - 橋樑或牆壁
【經文 箴19:4-7】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宋美芳姊妹
上週我們提到聖經有多處教導我們關於金錢和財富應該有何看法?為何聖經,特別是耶穌基督的教導,花了那麼多篇幅提醒我們關於金錢的問題呢?這是因為金錢對人的影響實在很大,影響我們和神的關係,影響我們與別人的關係,甚至影響我們的一生。金錢本身並非敗壞,聖經認為金錢本身並無問題,問題不過在乎我們對金錢的看法正確與否而已。
聖經從沒有說金錢是萬惡之根,卻指出貪財乃萬惡之根。若我們對財富、金錢有不正確的看法,這才是問題。經文提到我們對金錢可以有兩種看法:(1)如何使用神所賜給我們的錢財去建造交結朋友的橋樑?(2)富有的人有否因擁有金錢,致令別人退避三舍,或自己刻意提防別人,致使金錢成為我們與神及與人之間的一道牆壁?這個選擇是操縱在我們身上,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深入思考這個問題。
(一)財富的善用 - 人與人之間的橋樑(4-7節)
神賜給我們金錢,我們怎樣用一個正確的態度去運用金錢,使之成為人與人之間的一道橋樑?無可否認,財物可使朋友增多,若從負面去看:當一個人財富增多,便容易招惹貪愛錢財的人跟他做朋友,而這些朋友都明顯是為了錢而來的。若從正面去看,一個人善用財富去結交朋友,也許財富可以成為一道橋樑,為他帶來很多朋友。第六節所言:「好施散的」是指一個貴族,不但擁有權位和財富,更有多人求他的恩情;意謂輕拍他的臉龐,誆哄他,請託他,求他幫助的意思。這類好施與的人其實是樂善好施的,所以當他知道別人有需要時,就樂於施以援手。然而,這種施與的行動還是比較消極的,因為還需以外力推動才成。「愛送禮的」的人,可以想像他是一個敬虔愛神,有憐憫之心的人。這類人喜歡送禮,主動地以他的財富去建立朋友,幫助有需要的人,比較可取 。
無論如何,財物使朋友增多,就成了一道人與人結交的橋樑,這點是重要的。 當我們思想到怎樣架起人與人之間的橋樑,就可能想到財富的問題。聖經也教導我們一個屬靈的原則,就是神創造人類建立社會的時候;給我們整體一個使命,叫有的幫助那沒有的。一個成熟的人,當他擁有時便願意付出;一個成熟的社會,必然是個關心貧乏人的社會。神讓我們擁有,目的是叫我們學會付出,好幫助那些貧乏的人。正如主耶穌基督昔日到世上來,目的就是要付出,甚至連祂自己的生命也付上了。耶穌基督既為我們立下榜樣,就讓我們都成為一個願意付出的人;因這個是社會文明的記號。為甚麼今天的社會諸多問題,其中一個主因,就是貧富懸殊;貧富不均,一直以來成了歷世歷代人類社會中一個極之嚴重的問題。聖經講到末世的時代,一個人性的特徵就是人要專愛自己,當人自私自利地但求擁有的時候,就像鑽取無底深潭,追求沒法停止。在這情況下,聖經告訢我們,人變成專顧自己,貪愛錢財。在這個末世時代裡,聖經啟示錄六章所載揭開第三印的時候,黑馬代表著從自私而產生的貧富懸殊,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災難。
今天我們可從報章時常看到國際的大新聞,報導人們如何反對「全球化」,這些遊行示威表示反對的人,就是為怕國際上的大商家,大機構打「全球化」的幌子,進行收購合併,為自己帶來更多的財富,卻剝削了各國各地的窮人,令到窮者愈窮,富者愈富。這個末世的現象,皆因人越來越自私,思想、行勁都不成熟;難怪今日的世界充滿競逐掠奪,不斷倒退。我們愈缺乏愛心,愈不肯付出,便愈不懂得關心周遭的人,人類便變得越來越不文明。著名的人類學家兼社會學家Margaret
Meads, 曾經回答向她討教的人,在人類歷史文明進程中,第一個記號是甚麼?她回答說人類文明的第一個記號,就是考古學家挖掘到一塊蒙治癒的大腿骨。證明當這人受傷時,得到旁人的醫治和幫助。如果這個推論是真的話,便反映出今天的文明在退步中。但究竟為何貧富懸殊的情況愈來愈嚴重,人類的文明越來越退步?我們之所以不懂得幫助有需要的人,主要因為我們活在富裕的環境中,看不到外間的需要。香港這城市同樣有貧窮人,但在比例上,相對於外地來說尚屬少數。
最近看到香港某大學的報告,得出赤貧一族乃是年紀老邁的婦人,她們既長壽又無人照顧。 但當我們放眼世界,可以看到世間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愈來愈多。如果將世界縮細為一個只得一百人的村莊,這村莊的人口分佈情況將會是57個亞洲人,21個歐洲人,14個西半球人,8個非洲人。另外一幅圖畫呈現男女的比例,女性51人,男性49人;非白種人70個,白種人30個;未信主者70人,信主者30人。而在這條一百人的村莊裡,論到貧富的問題,其中6個人擁有這條村莊逾半的財富,這些人全都是美國人。還有,80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50人營養不良;70人是文盲,只有1人唸過大學,人們缺少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主要因為家貧的緣故。
弟兄姊妹,當我們看到這條百人村莊的景況,身為香港人,能擁有的,就應當付出。作為基督徒的,更應該學效耶穌基督十字架給我們的榜樣,願意靠著主的恩典,成為一個樂意付出的人;用我們的錢財建造橋樑, 通到有需要的人中間。 弟兄姊妹,世上原來還有很多有需要的人,數星期前,我和楊醫生到安徽省走了一趟。某天晚上當地官員宴請我們,抵時,官員甫見到楊醫生,便熱情地擁抱著他,跟他打招呼。原來較早之前,楊醫生和阮牧師,已攜帶各位弟兄姊妹賑濟淮河水災的捐款到當地,這筆捐款救濟了很多有需要的人。這筆捐款建造了一道橋樑通到安徽淮河的難民,所以他們雖然不認識你,卻也成了你們的朋友,感謝你們的捐獻。
弟兄姊妹,當我們論到金錢的奉獻時,首先要緊記一個真理,但凡奉獻金錢都是獻給神,求神使用藉以拯救失喪靈魂。當我們這樣奉獻金錢給神使用,幫助物質方面有缺欠的人,就好比做了全人關懷的工作,這種金錢的奉獻就是一種敬拜的行動。讓我來給大家打個比方:話說有個爺爺,帶兩盒朱古力去探望兩個孫兒,幼孫收到爺爺的朱古力,便立刻躲進房間關上門,拼命把朱古力往嘴裡塞;長孫收到朱古力後,先謝過爺爺,然後挑一塊最好的先孝敬爺爺。請問大家,那個孫兒較得爺爺的歡心呢? 金錢的敬拜也有類似的情況。
很多時候,我們在金錢的敬拜,金錢的事奉上做得不好,是因為我們有一錯誤的觀念,以為金錢付出去就是損失,其實,這是錯誤的看法。因為耶穌基督教導我們奉獻金錢乃是積財於天,並不是一個損失。聖經<瑪三10>如此說: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神家有糧;神就給我們三個應許,成為我們的回報。(1)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高露潔牙膏的創辦人William
Colgate出身寒微,十六歲那年往紐約闖天下,他將路途上遇到那老人家的教誨牢牢記住,將屬於神的物歸給神。打從第一次出糧,就開始作十分一奉獻,直至神打開天上的窗戶傾福於他,後來他將奉獻增加到二分之一,甚至到了一個地步,他甘願將以後賺到的全部奉獻給神。(2)神說:我必為你們斥責蝗蟲,不容牠毀壞你們的土產 (瑪三11)。神必為我們除去工作,生意和事業上的障礙,令我們事事亨通。(3)神說:萬國必稱你們為有福的(瑪三12)。將來在天上,可能有不同國籍或素未謀面的人前來多謝你們,因你的奉獻,他們有機會信主,他們生活因此改變了。金錢就是如此建造橋樑通往世界,幫助各地有需要的人。
(二 )財富的誤用 - 人與人之間的牆壁(4-7節)
「窮人朋友遠離」有兩個原因:(1)朋友見到人窮就離開,(2)朋友恐怕窮人借錢而離開。其實人窮,也有本身的問題:(1)曾不擇手段,以不正當、不誠實的方法掙錢,肯定要受罰(5節)。(2)不做正經事,連累他人,朋友都遠離(7節)。聖經教導我們,貧窮時仍然要倚靠神過正直剛強的日子,做個不亢不卑的人。寧可失去財富,也不可失去正直;即使失去一切,仍然有神。保羅告訴我們:「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 (羅八35)無任何極端貧困的情況可以叫耶穌基督的愛離開我們,除非我們失去正直。當我們貧困無助時,耶穌基督仍然是我們的朋友,仍然愛我們。詩人勉勵我們:「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詩十六2)更肯定一點說:「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詩十六5)我們會否跟詩人那樣禱告和宣稱,叫別人從神話語得到安慰。
聖經告訴我們,神特別關心貧窮人,甚至乎到一個地步,耶穌基督完全與貧窮的一族認同。 所以,將來審判的時候,耶穌基督說:「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不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我在監裡,你們不來看顧我。」 「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體,或病了,或在監裡,不伺候你呢?」耶穌基督說:「這些事你們既不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 (太廿五42-45)貧窮容易叫人用不正當的手法掙錢,結果成為神人之間一道阻隔的牆壁。貧窮不應成為人生的障礙,反倒應更鼓勵我們懂得投靠神。貧窮之時,我們要明白物質貧窮,可能是環境的因素,叫人無可選擇;但要記得屬靈的豐富卻是可以由我們去選擇的。屬靈的豐富,人人皆可擁有,相比起物質的豐富更顯重要和寶貴。所以求神教我們莫做自私的人,只求擁有,不肯付出;因為這樣的人,神的祝福決不會臨到。就讓金錢化作一道橋,莫作一道牆;當我們願意付出的時候, 神便應許賜福予我們。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一個有關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納粹集中營的研究報告。如眾周知,集中營的生活是非常艱苦的,營友常遭鞭打,食用差,工時長,鮮有人可以長期捱下去。營友多半分組同住,有人找到一片麵包,就會將麵包跟人分享;但也有人得到一塊麵包或餅乾,便留起來悄悄享用。據研究發現,當人經常將得來的食物與人分享時,其生存意志會變得愈來愈堅強;但當一個人改變了,將得來的食物藏起來獨食時,意謂這人變得自私和孤單,很快會死,再難生存下去!一個願意跟人分享、有意志力,在艱難環境下繼續求存的人,懂得將麵包化作橋樑,與人結成患難之交,彼此扶助,共渡時艱,堅持到底。求主幫助我們,曉得用金錢去建造形形式式的橋樑。
社會的三大支柱
【經文 箴19:8-12】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周婉玲姊妹
今天所思想之五節經文,主題是如何建立美好的社會生活?神造人,要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要為社會負責。人有個體性和群體性,故不能祗顧自己的事不理社會的事。特別於「九七」之後,港人都學習了關心社會的功課,大家清楚知道要是香港出現問題的話,就必然禍及己身。「沙士」疫症過後,香港經濟陷於谷底,激發了港人更多關懷社會,特別是基督徒必須根據耶穌基督的教導,重建一個安定繁榮的社會。今天的經文提醒我們建立社會有以下三根必備的支柱。
(一)成熟的國民質素(8節)
經文中的「智慧」與「聰明」在意義上大致相同,「得著智慧」乃指我們必須努力追求才能得到的智慧。舊約箴言所說的智慧非指世俗的學問、高科技、物理、科學等知識,而是指做人處事的智慧。教導做人處事之道,聖經有著最高、最豐富的啟示;藉著神的創造,我們得以明白更多神的旨意。建設美好的社會,國民必須追求智慧,不斷自我增值,讓智慧能發揮得更加美好。建設社會是基督徒的重大責任,主耶穌已授予我們建立國家、社會的策略,先決條件是要得著一班人──屬神的人蒙神話語塑造後,進入社會作鹽作光。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說到神國子民的質素應有八德,亦即八福,有了八種美德就進入世界去影響周圍的人。智慧之子必然愛惜生命;很多人以為後現代社會,只講求自由、人權,不受任何宗教的束縛,便為所欲為,不愛惜生命。其實,一個缺乏智慧的人,才會不擇手段,為非作歹,結果心靈空虛,有嚴重的罪疚感,甚至影響健康。一個不欲受神智慧約束的人,就非真正愛惜生命。提升自我,緊守神在我們身上的教導,就必得亨通,行事順利。社會的質素取決於國民的質素,正如舊約時代,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之時,神予他們建國的囑咐,並非軍事的策略和經濟的方案,而是要他們剛強壯膽,謹守遵行衪僕人摩西所吩咐一切律法,不可偏離左右,那麼他們無論往那裡去都可以順利亨通。但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安享太平,唯有跟隨神的吩咐,遵守祂的命令。
中國人都很想尋求國家富強之道?也很羨慕西方國家的富強,但在超英趕美過程中,發現西方國家之富強實與基督教有著密切的關係;國家社會的建立不可以無神,這才是富國裕民的重要支柱。最近讀到一則關於荷李活最近一齣電影〝受難曲〞的報導,這套影片介紹耶穌被釘死於十字架上,引起了全世界很多爭議,文章評論:誰是釘死耶穌的兇手?其實聖經已清楚告訴我們,是猶太人、是外邦人、是全世界的人、是你和我的罪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影評又指影片描繪耶穌釘身十字架的場景太殘酷、太暴力;這其實反映出罪惡就是這麼殘酷、可怕,所以我們必須面對罪之現實。文章一針見血地強調耶穌之死為要解決罪的問題。二十世紀是罪惡最深的世紀,也帶來很大的破壞,兩次世界大戰再加上馬克斯主義流血革命,人命的傷亡高達一億二千五百萬,這數字超越了十九個世紀非正常死亡之人數。人類自傷殘殺,社會越來越不文明,因此必須提升這個世代之國民質素,才是建設社會最基本的方法。
(二)誠實的社交生活(9節)
人類生活在社會裡,人與人彼此之間必須建立關係,而社交關係主要在乎誠信;誠信能團結連繫一個社會,否則社會就會崩潰。「作假見證」就是說謊話,「吐出謊言」就是習以為常的習慣說謊。一個人失去誠信,欺騙成性,結果步向自我毀滅,無可藥救。誠信猶似膠水,將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連結起來,膠水失去黏力就失去功效。社會最基本之單位是家庭,家庭、婚姻的維繫,都有賴於是否持守誠信。商場需要誠信,內地假貨充斥市場,假酒、假煙、假醬油……等,失去商業誠信,是非常危險的事。有一位家政企業女王Martha
Stewart在電視台教授家政,其產品廣受美國人之歡迎,最近被判作假証供、串謀欺騙等罪。這位女士擁有十億美元的家財,竟為了區區五萬美金而甘願犯法,現在其產品無人採購,身敗名裂,公司受累,是何等的可惜呢!要建立一個互信的社會有賴誠信,可惜,今天的學校都缺乏道德教育,人們不但輕看誠信,更奉行功利主義。聖經的教導卻非如此,我們要遵行神的旨意,正如但以理的三位朋友,就算身陷火P也不肯屈服,跪拜金像。聖經不諱言世上有苦難,但神應許我們,凡依祂原則行事的,在祂裡面便有平安。我們何等需要教育下一代,教他們知道無論後果如何,也必須秉持誠信,不應奉行功利主義。今天社會太過倚重政治、經濟的改革,其實,更重要的是國民品格之提升,鼓勵社會建立互信,個人保持誠信之操守。
(三)英明的社會領袖(10-12節)
經文所說的「君王」就是指當時國家的領袖,亦可引伸到社會各階層的領導,今日是個「領袖荒」的年代,社會各階層和政治上均缺乏好領袖,好領袖必須具備以下五個條件。
1.見識:(10節)社會需要有合資格的領袖,愚昧的人,心裡無神,放蕩不羈,無惡不作,是不宜做領袖的,何況是僕人,更不宜管轄王子罷!當時作為僕人的大都是奴隸,沒機會受教育,也缺乏管理的經驗。這裡並非針對僕人身份而是針對其能力而言,就如約瑟是奴隸的身分卻可以升至宰相的高位。又如主耶穌本身也以奴隸的樣式到世上來,但祂卻是萬王之王,所以這並非身分的問題,是質素的問題。現今的年代缺乏好領袖,特別是優秀的政治領袖,相信與民主制度有莫大的關係。民主制度的主張多與聖經原則相合,但其制度存著不少弊病,不能孕育好領袖是其中之一;有時為了吸納更多選票,便得順從民意,被群眾牽著鼻子走,立場不能堅定。
2.自律:(11節)一個有見識的領袖懂自制自律、內心不輕易發怒。舊約時代的參孫剛好相反,是個放縱自己,為所欲為,不受自我約束的人;結果被敵人挖去眼睛,做推磨的工作,他是個典型失敗的領袖,是絕對無法管理他人的。
3.威嚴:(11節下)「榮耀」一詞在舊約聖經出現,大多指君王的威嚴、威榮而言,一個曉得寬恕人的領袖不但受到大眾的敬仰和支持,也顯出其真正的威榮。好領袖必須心胸廣闊,容納不同的意見,不會一意孤行。無辜的耶穌被釘十字架時,頭一句說話是:「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耶穌懇求天父寬恕那些釘衪十字架的人,祂之所以釘身十字架並非表示其懦弱,乃要彰顯衪所說的話滿有威榮,表現了王者的風範。
4.公義:(12節)不輕易發怒並不是等於不發怒,而是要在適當之時,適當之事上,向講道理的人發表出來。我們的神也曾發怒,啟示錄卷末記載了神憤怒臨到人間那種可怕的情況,就如獅子的吼叫一般。真正的領袖因為站穩真理立場,心存公義,多半是疾惡如仇的。正如耶穌看見聖殿被販賣攤當弄得雜亂無章時,便憤然用繩連人帶畜地驅趕出去;但一般情形,我們的主總是表現得謙和有禮,恰如其分的。
5.慈憐:(12節下)耶穌到處遊歷;很多人領受了衪的恩典、慈愛、憐憫,就如枯草逢著甘露的滋潤一樣。人犯了罪,生命枯乾,但神的恩典臨到,罪就得著洗滌和赦免。稅吏撒該被人唾罵鄙棄,視為賣國賊;沒有朋友,沒有人喜歡親近他。當他知道耶穌要經過之時,就爬上樹頂希望可以看耶穌一眼,那知耶穌卻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要住在你家堙C」他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的接待耶穌,因著耶穌的恩典慈愛令他認罪悔改,把金錢償還他人;一個枯乾的生命,得著耶穌的一句話,有如甘露一般的滋潤。
以上所述好領袖的五個條件,也是各階層領袖所要具備的條件,就是必須見多識廣、自律自持、心胸廣闊、大公無私、滿有恩慈。當我們擁有這五項質素時,就能進入社會裡如光如鹽,影響社會,求主恩待,使用大家。
家庭 - 人間地獄或人間天堂
【經文 箴19:13-14】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
今天的經文論到家庭,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家庭的好壞直接影響社會的好壞。今天的社會問題雖多,但我們若能建立美好的家庭,就如光和鹽的作用一樣,影響世上眾多的家庭。再者,經文指出:人的禍患源於不懂得建立家庭,使家庭淪為人間地獄;相反地,懂得齊家的,能使家變成人間天堂,這也是一切幸福的源頭。
(一)家庭──人間的地獄
箴言19:13這樣說:「愚昧的兒子是父親的禍患,妻子的爭吵,如雨連連滴漏」愚昧的兒子及嚷鬧的妻子是典型的家庭問題所在。愚昧子遠離神,犯罪墮落,任意妄為;他不單成為父親的禍患,更使父親不快,成為父親及全家的禍患。另者,如果身為妻子/母親的經常吵鬧,則令全家都感不安,就如雨連連滴漏一樣。其實家庭問題不外源於「罪」,正如愚昧的兒子,犯罪作惡;不肯跟隨神,按神的話語而活;為人妻的不按神的話語做個好妻子,整個家庭就像在罪的滲透下,分分秒秒備受威脅。由此可見一個由罪統管的家庭就是自私自利、自我為中心的,破壞了家庭應有的和諧。人類第一個家庭由亞當、夏娃組成。但他們由於自我為中心,不遵行神的旨意,結果罪進駐了他們的生命,夫婦關係開始出現問題。當神審問他們時,亞當隨即埋怨神為何要安排夏娃給他,他們更互相推卸責任。其後,他們的兩個兒子,哥哥該隱因妒忌而殺了弟弟亞伯,父母眼見他們兄弟相殘,心情實在不好受,就像活在人間地獄一般。可見當罪進入世界時,帶來多麼嚴重的家庭問題。
時至今日,社會結構改變,大部分家庭的父母親都是雙職的;他們迫於把管教的責任交與家傭、電視、鄰里及朋輩。另一個問題出現在單親家庭,養家的責任落在父或母單一方面;他們在家要身兼父或母職,又要外出工作;在管教子女上特別需要大家在禱告中紀念。
英國有一份報章Sunday Times邀請精神科醫生撰寫專文,文章指出:「英國人放縱子女,製造出充滿毒素的少年一代;他們已被寵壞、行為粗鄙。」綜觀今天社會,從前完全不被接納的行為,今已普遍接納為正常的行為。原因在於子女成長的初期,父母沒有善加管教,也沒有監控他們,誤以為行為出軌是他們成長的一部分,長大後會自然改正過來。更有人自圓其說,認為這不過是病態,可以找醫生矯正。這位精神科醫生進一步指出,基本問題在於家長們生怕紀律的約束會毀壞兒童的自尊心,為了顧全兒童的自我形象,所以就避重就輕。實際上兒童應在平衡的教養中建立自信和自尊心,而平衡的教養,包括適當的責備、管教及獎勵。孩子的行為需要引導及規範;由於父母工作忙碌加上本身缺乏絕對的道德觀念,難免令下一代養育成「怪獸」般的模樣。
學校沒有能力管教學生,學生便起來打、罵老師,所以有一天,當父母不約束孩子時,他們便會反過來約束父母。青少年人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健康模範,可惜,今天的青少年多半以藝人、明星、歌星、運動員等為模範。若他們這些偶像的品行或操守出現問題時,孩子又以這些人作模範,我們該怎樣好呢?實質上真正作為模範的應是我們的父兄,為人父母的應該以身作則,不沾染社會的歪風。對於色情、暴力、欺騙……等不良的社會風氣,作為父母不應避而不談,只敷衍孩子說這些東西只適合成年人,因為孩子會在罪性及好奇心驅使下偷偷嘗試的。
(二)家庭──人間的天堂
「房屋錢財,是祖宗所遺留的,惟有賢慧的妻,是耶和華所賜的。」(箴19:14)此處將家庭和財富作比較,房屋和錢財是祖宗所遺留的。生於富裕家庭,有父蔭的人,錢財可說是垂手可得的;但賢慧的妻子卻是耶和華所賜的,夫婦能在一起是神特別的安排。
正如聖經所說:「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此處所言的房屋和城池是指房屋,而家庭在聖經中的教導是「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因此能擁有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全是神的恩典。而好的配偶比財富更寶貴,特別是賢慧的妻子,在家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她對兒子的影響力也很巨大,正如很多歷代的名人他們也見證著母親造就了他們,成為他們一生中最好的榜樣。
有兩位大學生,同去聽一個無神論的演講。演講完畢,其中一個非基督徒同學誇口說,講者的言論定必把你的信仰連根拔起罷!但那位基督徒回應說,他的信仰沒有絲毫動搖,因為講者沒法詮釋到他母親為何有這敬虔愛神的生命。除非那位講者能解釋得到,否則他仍然堅定站立在他母親信仰的一面。
另一位很出名的神學家巴特Karl Barth,有人問他寫了這麼多偉大的神學理論,是憑甚麼認定自己所寫是正確的,他只回應一句,因為他母親說是真的,可見這位神學家的信仰和觀點與他母親何其一致。
談到母親,很多人心中都會感到很溫馨。就如在柏克來大學門外,這地方一到假期,很多學生都會在公路上舉起紙牌寫上想乘搭順風車之目的地,其中有一個牌寫著「母親在等我」,於是立刻有人接他,可見這年青人很聰明,因他明白母親在人心中的重要性。
婚姻和家庭都是神恩賜的。祂不單只創造天地萬物,也是人類、社會、國家、生命及家庭的主宰。所以要得著一個快樂的家庭,關鍵就是容許神成為我們一家之主,讓整個家庭降服在神的主權。很多人誤以為聖經的原則,是結婚後丈夫便是一家之主,太太須順服丈夫。其實真正聖經的教導乃是耶和華基督才是一家之主,丈夫不過是執行或代理神所交付的事情。正如神創造大地萬物之後,將地交與人管理,所以作為丈夫的不能獨斷獨行,必須認定耶穌基督才是一家之主。
牧師每逢主持婚禮必定提醒弟兄姊妹,新約聖經所言關於家庭婚姻,最高超的教導是在以弗所書5:21-23。當中十一次提到主耶穌基督,可見在作者保羅的心中,家庭的和諧溫馨有賴家庭成員接受耶穌基督的主權,而愛是真正維繫家庭的重要元素。耶穌吩咐作丈夫的要愛妻子和兒女,當丈夫愛妻子時會給與兒女一個好榜樣,兒女將來就知道如何愛身邊的人。所以保羅說丈夫要愛妻子,正如耶穌基督愛教會一樣,而太太是自願地順服丈夫,這是聖經的教導。當我們按神的原則以基督為一家之主,按照神的話語過生活,相信這家庭必定是安定和諧的。
有一個調查,訪問了五百個輔導專家,報告指出一個成功家庭必須有九個原則:1.溝通 2.聆聽 3.彼此肯定和支持,互相尊重和信任 4.將心事與家人分享 5.分擔責任 6.明辨是非 7.重視傳統和禮儀 8.有共同的信仰 9.尊重私隱。以上九點共同指出一個家庭必須有愛在其中。
五月初,本會邀得遠志明弟兄由美來港主持佈道會,他是一齣歷史劇<河殤>的創作人;六四之後被迫流亡海外。他在流亡期間被主十架的大愛感動決志信主,將生命交託主。但信主後他最大的掙扎是要愛仇敵,為逼迫他的人禱告。因他成長過程中是需要鬥爭的,所以不懂愛敵人,但神感動他使他生命得到改變。以往他
人生四大疏忽
【經文 箴19:15-18】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梁蕙娟姊妹
今天我們一同領受的經文記載於箴19:15-18,經文提到我們的人生有四個很嚴重的疏忽。大都會的人由於忙碌的緣故,每天總會有疏忽;很多我們應做而未做的事情便就此堆積起來。但是人生有四件大事是我們絕不該輕忽的。
(一)對自己的疏忽(15節)
對自己的疏忽,不容易察覺;總以為已經把自己照顧周全了,其實當我們只顧關心自己的時候,我們卻是疏忽了自己。經文所說「懶惰」及「懈怠」都是同一意思。在教會及歷史當中,一個在神裡面但卻懈怠的人,乃是一個既忽略神的事情,又忽略別人需要的人,也可用「沉睡飢餓」來形容他。沉睡意指失去人生目標,飢餓意指靈裡的飢餓、空虛。在現今天世代之中,很多人不喜愛神的話語,但神的話語卻一而再的向世俗人證明是真確的。俗世的學者也同意聖經是對的,雖然他們沒有把聖經與他們的研究作對比,若我們把他們的理論與聖經的教導相比對,就發覺是非常吻合的。今日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往往只想到找社工和治療師幫助,反而忽略了回到神面前尋求幫助。例如Karl Yung和Frankl都認為人沒有信仰又不關心別人便不能有真正的快樂和滿足。聖經早已告訴我們,那個少年的官有財富、有地位,但心中無神,他向耶穌求問永生之道。耶穌斷然的對他說:「撇下一切賙濟窮人,並來跟從我」,他不願意放棄所有,結果便憂憂愁愁的離開了耶穌,繼續空虛地活下去。撒該也是個有錢有地位的人,但沒有朋友;自耶穌進入他生命中,他整個人都改變了,世上的東西再不能滿足他,唯有耶穌基督才能使他感到滿足。
今日世俗文化所走的路與主的道背道而馳。俗世教我們建立自我形象和自尊,強調要追求自我的滿足。一個越追求自我滿足的人,是一個越空虛和得不滿足的人。要解決這個問題,主耶穌提醒我們要回到舊約聖經中兩條最大的誡命裡。「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一個關心別人的人,必定是個愛神的人。當我們從這兩方面不斷去努力,我們的人生便有目標、有意義和得滿足。主耶穌徹底的順服神,祂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愛神,又以捨己的愛去愛人,將自己倒空,甚至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耶穌滿足了這兩條誡命的要求。且有人生目標,祂馬不停蹄到處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所以,耶穌的生命是豐盛的生命。不要疏忽自己,當我們只顧滿足自己的需要時,我們是疏忽自己。當我們尋求滿足神,又願意幫助周圍有需要的人,我們才算是真正懂得照顧自己,而不是一個懈怠的人。
(二)對神的疏忽(16節)
一個對己疏忽的人,也會對神疏忽。對神疏忽包括了兩類人,一是非基督徒和無神論者,另一則是基督徒,不信神的人自然不會親近神,但信神又認識神的人也可以是忽略神的人。當我們聽了神的話而沒有遵行時,我們與神的關係便出現問題。耶穌說,親近神的人是有了神的話語而又遵行的,他就是愛神的人,神要與愛神的人同住。經文說,謹守誡命的,當他遵行主道的時候,就是保存生命。很多時,人生世上,很容易失掉安全感,經濟不景便害怕失業,遭遇意外人身安全便不保了。我們的安全感應來自遵行神的話。經上說,輕忽己路的,必致死亡。舉凡道路必有規範,神的話語要成為我們人生道路的規範和約束,當我們走在目標正確的道路上,便不至於死亡,且要得真正的自由。神說:「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勸戒你……不然就不能馴服。」(詩篇32:8)神將祂的道指示我們致使我們不沉睡、不飢餓。聖經又提醒我們:「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順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6:7)人最嚴重的疏忽,就是對神救恩的疏忽。一個忽略神救恩的人,不願意接受耶穌作他生命之主,就是不肯讓耶穌約束他的生命。一個人不肯讓神約束他生命,是走在一條任性的、危險的路上,這任性放縱的路必招致滅亡。求主憐憫我們,提醒我們不要忽略神,當我們忽略神的時候,乃是自害己身。
(三)對別人的疏忽(17節)
箴言教我們要憐恤有需要的人。無論古今,社會上貧富懸殊的問題無可避免。「原來那地上的窮人永不斷絕,所以我吩咐你說:總要向你地上困苦窮乏的弟兄鬆開手。」(申15:11)神教導我們,富足的人應該幫助有缺乏的人。我們某方面足夠時,便去幫助某方面有缺欠的,我們某方面有缺欠時,便可坦然接受他人的幫助。不關心鄰舍的需要,結果反而禍及自己,甚至整個社群。當我們互助互濟時,是在建立一個人間的天堂,當我們互相踐踏時,是在建立一個人間的地獄。憐憫人是愛心的彰顯,像主那樣到各城各鄉去,看見人困苦流離,好像羊沒有牧人一般,便生發慈憐的心,然後再伸出同情的手。有時候我們幫助別人,沒有帶慈心;儘管伸出了同情的手卻沒有同情的心;有時幫人只是作為一種交代或是期望得到別人的讚賞。「我若將所有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林前13:3)有時我們不去施予幫助會給自己很多藉口,認為幫助窮人是社會的責任,太多窮人需要幫助,單憑己力可說只是杯水車薪罷。然而,聖經教導我們,不單要盡心盡性盡力去愛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鄰舍就是身邊可以接觸而又有需要的人。神不是要我們去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只求我們盡力而為。耶穌在迦百農傳道、醫病、趕鬼,全城的人把所有有病的人都帶到耶穌面前求耶穌醫治。主耶穌清楚知道祂來世界的目的是要傳道而不是醫病,但人有病祂又醫病,總是全人的關懷。另一個令我們不肯濟貧的原因,就是幫了別人會使自己招致損失。但神應許我們,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借給耶和華有兩個延伸的觀念:(1)神與貧窮的人認同,視幫助有需要的人如同做在神身上;(2)借給耶和華的,神必定償還,且必再加獎賞。耶穌說:「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太10:42)神又說:「因為神並非不公義,竟忘記你們所作的工和你們為祂名所顯的愛心。」(希6:10)借給神是不會有損失的,神必定償還,因為神樂意恩待那些肯幫助別人的人。現今的世代實在需要更多有愛心、肯傳福音、關心別人靈魂的人。
(四)對下一代的疏忽(18節)
每一個生在世上的人,都是帶罪性而來,做父母的若不好好管教自己的兒女,就如同親手把他們送往死亡的道路,這死亡是指屬靈的死亡而言。趁有指望,意思是及早,趁孩子年幼時便要好好管教,年紀越小,越容易管教和塑造。今日全世界都關心下一代的教育,在訂立制度上下一番工夫,以為透過教育改革、提高教師質素以及改善教學法等,情況便有改善。縱然這些改革都重要,但我們若忽略最重要的改革,仍是不免會失敗的。因為關心下一代的責任始終在家長身上,最首要的是先革新家長,教育的改革才有盼望。要教好下一代──「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為人家長的要真正關心子女,不單只供應他們物質的需要,還要好好的給予管教。美國某大學有位學者著了一書,名為<媽媽主義>,副題為<美國無聲的疾病>,書中提到很多為人父親的,為賺取更多金錢,將他們的時間和靈魂賣給了公司。以為賺到豐厚的入息,便可與鄰居比併自己的住屋、汽車和財富。他們把太太留在家裡照顧孩子,誰不知太太們把兒女養大,目的不外為了自己,旨在被人抬舉為人所稱羨的「模範媽媽」,及至兒女長大有成時,她又感到非常自豪。凡有「媽媽主義」的人,其實她們內心並不全為兒女,卻只為了滿足自己。求主幫助我們不要做這樣的父母,忽略我們下一代的幸福。
生命成長三向度
【經文 箴19:19-21】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梁莊儀姊妹
「暴怒的人必受刑罰,你若救他,必須再救。你要聽勸教,受訓誨,使你終久有智慧。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纔能立定。」(箴19:19-21)
當我們信主後,不論年紀,充其量只是個屬靈的嬰兒;應致力追求生命成長才是。健康的生命令人感到平安喜樂,不成長的生命只會問題多多,也易見其腐朽之象。不進則跌倒,成長的工夫是一生之久的;尋求生命成長,須留意以下三個生命成長向度:
(一)克勝罪性(19節)
信主以後,罪性並非一概剷除,也有再犯罪的可能。罪性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叫人傾向犯罪。信徒仍有罪性,故此,當倚靠神的恩典,不斷克勝罪性。罪性是由不同的情慾組合而成的,而暴怒就是其中一種情慾,聖經言:「因為情慾和聖靈相爭,聖靈和情慾相爭,這兩個是彼此相敵,使你們不能作所願意作的。但你們若被聖靈引導,就不在律法以下。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姦淫、污穢、邪蕩、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醉酒、荒宴等類。」 (加5:17-21)人惱怒時,罪性發作,便易遷怒於人,惟靠神恩典方能克勝。究其實,憤怒不過是中性的情緒,神起初造人,便叫人擁有不同的情緒。神也會憤怒,但那是義怒,跟犯罪的惱怒不同。耶穌眼看聖殿被污染時,祂的怒氣冒升起來,便把群眾驅趕出去;但祂不是因別人冒犯自己而發怒,乃是眼見神的殿受損而憤慨。其實,人惱怒乃源於其肉體或心靈受傷,激發怒氣,便易犯罪。
如何勝過憤怒才是呢?首先,經上言:「暴怒的人必受刑罰。」我們當緊記聖經教訓,犯罪招致刑罰,怒氣令自己大受損害,不但心臟受壓,又感疲累,需花不少時間才回復元氣,故云惱怒刑罰發怒的人。專家教人如何處理怒氣,然其法往往不能治本,就如以擊沙包、打枕頭來發泄怒氣,或輕鬆幽默地自嘲一下,又或寫信給開罪自己的人,但毌需把信件寄出。又謂動怒以先不應立時發作,在心裡暗自數數目,未嘗不可消減怒氣。又有說,易怒的人當尋求專業治療。我未曾試過這些方法,故不曉得究竟果效如何。其實,真能勝過惱怒的罪,乃是謹守經上的教訓:「暴怒的人必受刑罰。」。對人來說這裡並無「義怒」及「惱怒」之分,但卻說:「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1:20)勿輕言動怒,也別以為伸張公義、便可義憤填胸。人總愛自圓其說,發怒犯罪後,就藉口「一心只為對方設想」來開脫。恐怖主義者盛發烈怒,破壞無辜的生命,令社會雞犬不寧;也不外以追求「世界和平」、「社會公義」、「國家民族」為藉口,借恐怖襲擊來換取公義、和平云云。然而聖經明言「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我們應當引以為戒。
聖經又教導我們以哀慟來表達不公義的感受,為著社會上的不公和罪惡而哭;就如耶利米為犯罪頂撞神的人,耶穌為耶路撒冷哀哭一樣。有一位藝人常應邀到醫院表演,逗病人發笑。有一次,因見病人痛苦不堪,深受疾病折磨;一輪表演過後,鼻子一酸,便衝進洗手間去為病人痛哭;哭過後,又繼續表演娛人。我們當效法他,見痛苦患難折磨人而哀哭,這較諸發怒,可說是更好的表達方式。怒不易界定為義憤抑暴怒,有時怒氣一發不可收拾,便教人誤會,失了信徒的見證。此外,易怒的人需要人疏導情緒;栽培他們成為滿有愛心的人。因為愛是成熟生命的標記,也是處理憤怒的最佳良方,人若有愛,就不易動怒。我們應操練對人的愛心,不光是向神求愛心,還要多作愛心的操練,實踐愛仇敵,為逼迫我們的人禱告。如此,不但表明我們肯原諒人,對於別人的錯失不再耿耿於懷,也不再傷害自己。愛叫人勝過惱怒的罪,勝過罪性和情慾的激動。
神的方法跟世界的截然不同,世人鼓吹暴力,使用詭計來消滅敵人;耶穌則教人以愛改變一切,感化仇敵,化敵為友。話說美國華盛頓總統有一位牧師朋友,常被會中一個對頭針對。後來,這對頭被捕入獄,判處死刑。這位牧師走了七十哩路,請求華盛頓總統特赦這死囚,總統起初不知這人是牧師的對頭,還以為是他的朋友,便一口拒絕了他。後來得知是他的死敵,便大感詫異,立刻改變主意,特赦了這名死囚。今天,我們家庭、工作間若出現問題,不應以抗爭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反要以愛來解決種種問題。
再者,勝過暴怒也要抱堅持到底,不肯放棄的態度。保羅說:「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 (羅7:19)罪性不輕易對付,所以我們當依靠神,從小就幫助兒女並持久地施予援手,所謂:「你若救他,必須再救。」。並且不要因兒女發脾氣就滿足他們的索求,否則他們會誤以為亂發脾氣,甚或動用武力便能要脅父母就範。此外,小孩常模仿父母的言行,因此,父母應樹立良好的榜樣,也是教導小孩不亂發脾氣的好方法。
(二) 建立品格(20節)
克勝罪性是從消極言,但從積極正面言,就當建立品格,屬靈的品格更是生命成長的要素。建立屬靈的品格離不開神的真理和聖經的話語。藉「勸教」、「訓誨」來建立人的品格,勸教和訓誨的最佳來源就是神的話語,就像耶穌離世前,祈求父神以真理使門徒成聖,可見神的話能有效地幫助我們建立美好的德行。究竟如何透過神的話來建立品格呢?首先,用耳朵來聽,又用心來領受;「聽」也包含遵行的意思,就如父母說孩子不聽教,是指他不願遵從父母的話。所以,應以神的話語替孩子作全人操練,鼓勵他們追求生命成長。「勸教」是指按客觀情況的需要時加提醒、規勸,例如小孩子懶惰,父母便規勸他。「訓誨」則有訓練之意,「勸教」及「訓誨」互相配合,對於建立孩子生活的方式尤為重要。父母在家多作「勸教」,而教會則施予「訓誨」,教導神的話;家庭、教會彼此配搭,才能有效地造就下一代。持久地建立品格能叫人有智慧。智慧能使人敬畏神,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地愛神愛人,跟神建立正常的關係又愛人如己。「愛神愛人」就是造就品格一道最大的誡命,使人學像天父的完全。所以,我們要終其一生來持久追求、奮鬥,建立品格,尋求生命的成長。
聽勸教和受訓誨意思是人不能單靠自己尋求成長,人重生得救之後,置身教會裡互相學習,彼此提醒、規勸,在群體裡尋求品格的成長。有人或會感到參與成長班作用不大,其實,正因我們信主後依然會軟弱跌倒,便需要彼此守望,互相提攜。人際衝突未嘗不是好事,然而神藉著艱難的環境,人際的磨擦,叫我們愈加成長。有人喜歡在魚缸裡飼養鯊魚,鯊魚只能長至六寸。但若把牠放回大海裡,牠就會長成大魚。同樣,唯有我們活在教會環境裡,方會成長得更好,更討神喜悅。
「終久有智慧」意思就是屬靈生命的成長從無捷徑,也無「即食」、「速遞」的方法。成聖需用工夫,要重複接受勸教、訓誨,艱苦地終生奮鬥。別抱怨天天要讀經祈禱,每星期要參加成長班,別覺得苦悶為難,唯獨如此持久追尋,重複操練方可有成。譬如,運動員預備參與奧運會,也要天天進行重複的訓練。鄰舍邀請愛恩斯坦吃飯,鄰舍女兒問他在幹什麼,他回答說在鑽研物理學,女兒看見他滿頭白髮,就對他說她已在一年前學過這門學問了。人當專心尋求生命的成長時,別妄求速成之途!
最後,我們如何曉得自己生命邁向成熟?答案就在聖經裡頭:「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加5:22-23)我們不妨以聖靈的果子來檢視自己的生命,從中叫我們知道屬靈生命是否成長。
(三) 完成神的託付(21節)
人生應有計劃目標,否則便浪費生命。人信主後仍會諸多籌劃,但目標卻是朝向神,只有完成神所交付的計劃,才可屹立不倒,成功在望。成功的基督徒明白神在他身上的旨意,矢志達成神交付的使命。
我們如何才能完成神的使命呢?當除去罪性(箴19:19),又尋求建立品格(箴19:20),這樣,才可達成神在我們身上的計劃。故此除去罪性,建立品格最終的目標是要成就神的計劃。為增長而增長乃是癌細胞衍生的原則,不是信徒成長的模式。清談節目邀請一位健身人士擔當嘉賓,主持人問他為何要健身,他只知走前去展示肌肉,卻沒有回答。主持人再次發問,他又走前去展示肌肉。他只想外表美觀,為健身而健身,卻不曉得健身的目標何在。基督徒卻不是這樣,我們目標在追求屬靈生命成長,建立屬靈品格,以致我們成為有智慧的人,結出聖靈的果子,最終為要達致神在我們身上的目的。
在基督徒屬靈操練上,明白神旨至為重要。有人說明白神旨乃最偉大的知識;遵行神旨就是最偉大的成就。不少人不敢理解神在他們身上的旨意,就是恐怕神的旨意跟自己的不符,譬如神吩咐他們往非洲當宣教士而自己又不願的話,便有若誤中圈套,那該怎麼辦才好呢?我們大可作大大小小的計劃,但唯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否則我們所作的全變得沒有意義。無論神領我們何往,神恩必隨著我們的腳蹤。神若吩咐我們擔當又大又難的事,必有足夠的恩典叫我們成就。且神的旨意也未必叫我們當偉人,成大事;可能只吩咐我們當個平凡的家庭主婦、文員、工程師而已。若然神的旨意如此,就讓我們專心完成祂的旨意。一天,聖法蘭西斯在花園裡澆花,有人問他如果當天傍晚神取回他的生命,他會如何?他回答說他會完成澆花的工作。我們終其一生,成就神的旨意乃是至為重要的,否則我們就有如將一千銀子埋在地下的僕人一樣。也許我們在地上忙碌度日,若為的是籌算自己的事,忘了成就神的計劃,至終得不著神的稱讚,反被神指為又懶又惡的僕人了。
一位年青人尋找伐木的工作,工頭滿意他的表現,便決定讓他翌日前來上班。幾天後,工頭給他薪酬並打發他走,嫌他砍伐的數量少,表現差勁。年青人不忿氣,認為他比別人早到,又比別人遲下班,也用上了休息的時間來作工,可惜他根本沒有時間把斧頭磨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當不斷操練屬靈生命,令生命有如鋒利的斧頭,成就神所交付的工作,在基督的審判台前,被基督讚許為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
經歷基督復活大能的生命特質
【經文 箴19:22-23】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林蘊詩姊妹
復活節告訴我們耶穌基督的墳墓是空的,意味著今天我們所敬拜事奉的神是一位又真又活、從死裡復生的神。耶穌基督不單復活升天,今天祂更住在每一個屬祂的人的生命裡,帶領我們走人生的道路,所以我們的生命應該是彰顯耶穌基督復活的生命,這是基督教最獨特,且有別於其他宗教的地方。
歷史上有很多證據足以證明耶穌基督已經復活,但我相信最能證明祂今天仍然活著的是你和我這些屬神的人。當我們的生命得到耶穌基督復活大能的改變塑造,便能活出敬神愛人的生命,我們的生命在那裡宣揚基督的復活,證明也給人知道我們的主是活著的。愛神愛人是神頒佈給我們最大的命令,也是我們基督徒經歷基督復活大能所能表彰出來的生命特質。今天我們看的兩節經文正好提醒我們,一個基督復活大能所改變的生命應該擁有以下兩方面的特質:
(一)施行仁慈的生命(22)
「施行仁慈的,令人愛慕;窮人強如說謊言的。」(箴19:22)一個施行仁慈、充滿愛心的人,其生命是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最惹人羨慕。今天神要在我們身上尋找施行仁慈這種愛的特質。這愛是立約愛,是神與人立約的愛,也是人與人之間在群體生活裡那種立約的愛。這種忠誠委身的愛就是這裡所說的那種施行仁慈的愛。
窮人沒法在金錢上幫助別人,但他有誠實、有愛心,倒勝過那些好扯謊、詐取別人金錢去作施捨的人;這些施捨的行動裡並無帶著愛憐,而慈憐之心才是神所欣賞的。由於愛是從心開始的,所以林前十三章論及愛時這樣說:仁慈的行動也能不是出自愛心的。雖然有時我們因欠缺金錢、能力,未能幫助所有有需要的人,但只要心中有愛,愛香港並全世界有需要的人,愛那些失喪的靈魂,就能得神的欣賞了。大衛很愛神,欲為神建造聖殿,縱然神不玉成此事,但卻欣賞他有此心志。窮寡婦的兩個小錢雖然幫不著多少人,但卻最為耶穌欣賞,因為她的舉動是由心發出的。
仁慈不應單單放在心裡,若然在你心裡有這份真正從神而來的愛,這愛會激你立志去行善助人,這愛在我們裡面會成為生命最大的推動力,推動我們去關心、幫助別人。多少時候,我們發揮不到神予我們的各種能力,是因為我們欠缺那份愛的動力。十歲的Arthur,為了搶救他好朋友的性命,在情急之下,竟然能把重達
林後五章十四節說:「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弟兄姊妹,如果我們真是有基督復活的大能在我們裡面,塑造我們的生命,這個生命裡頭有那種愛,這愛激勵去為主而活。這愛是一種委身、忠誠的愛,也是一種有行動的愛。對於我們的仇敵或那些我們憎恨的人,耶穌基督教導我們要為他們禱告,要立志把好處帶給他們。當我們有這愛的行動時,便會逐漸發現愛的感覺慢慢地產生出來了。行動是重要的,因為行動幫助我們產生這種愛。
愛是從心裡發出來,也是一種委身忠誠愛的行動。可是在這後現代的社會裡,我們發現現今的人不能學會聖經所教導的這種愛。對愛表達,我們犯了兩方面的錯誤,第一是我們以為愛一個人就是愛他的特質。若果愛人只能愛其優點的話;當我們墮落犯罪成為滿身罪污的人時,神就沒可能再愛我們了;但神愛我們是愛我們這個人,無論我們在甚麼境況,神仍然愛我們到底,神的愛不斷尋索我們這些頂撞祂的人。
八百年前哲學家巴斯卡已指出:若然男性只愛女子的美色,那不是真愛,因為當天花奪去她的美艷時,他便改變初衷,這樣的愛是何等膚淺哩!但耶穌基督所說忠誠到底、委身的愛,是一種當一個有夫之婦一旦遇上傾慕者,縱然很有感覺,但因她是屬主的,她不會隨便跟她的丈夫離婚,因她有這忠誠委身到底的愛,並不著眼於那膚淺的、感受上的愛。這是重要的,今天你是否以這種愛來建立家庭和教會、弟兄姊妹間的關係哩?我們當怎樣以生命的見證彰顯基督復活的大能;並叫這大能在我們裡面繼續塑造我們的生命,叫我們有這種實踐仁慈的愛心哩?
第二,是今天的人往往用物質來表達愛,父母拼命工作賺取金錢,以豐富的物質來供應子女,以為這樣就表達了對兒女的愛。誰知子女根本感受不到父母的所謂愛,最終也不會以愛回報父母。求神恩待我們,教我們怎樣在我們的生命裡彰顯這種滿有恩情的愛,這愛乃是基督復活大能塑造出來首要生命的特質。
(二 )敬畏神的生命(23)
「敬畏耶和華的,得著生命,他必恆久知足,不遭禍患。」(箴19:23)一個經歷基督復活大能塑造的生命,是敬畏神的生命。這樣敬畏是因為我們經歷耶穌基督的愛,經歷祂救贖的大能和慈愛。一個這樣的人,必定能在他生命裡彰顯對神的敬畏,這種敬畏是源於對神的敬愛。
聖經告訴我們:敬畏耶和華的得著生命,這裡得著的是個新生命。聖經告訴我們:敬畏耶和華的得著生命。舊的生命死在過犯罪惡裡,那是按自己喜好自己情慾發揮的生命。但當我們信主的時候,便是與主同死同復活。經歷基督復活大能的這種生命有另一種生活方式,是根據神的旨意而活。因為經歷了神救贖的大能和慈愛,就願意按照神旨意生活。當我們按照神旨意過活,又有神生命在我們裡面時,我們便恆久知足。
今天,在這個充滿兇險的人世間,人首要的責任是尋找生命的主宰。當我們有了生命的主宰,祂能夠帶領我們脫離黑暗,進入光明真正自由裡,這樣的人生才是恆久知足的。一個人有神才有真正的滿足,就能像大衛在詩篇十六篇所說的:「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祂在我右邊,我便不致動搖。你必將生命的道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大多麼聰明,他敬畏神尋求神的旨意,聽從神的吩咐,結果他生活在極大的滿足裡。
世上愈拼勁追求名利的人愈是不滿足因為一旦名利在手。感覺原來不過如此,根本得不到滿足,心靈愈感空虛。所羅門早在傳道書告訴我們:「虛空的虛空」,當他得到一切的時候,發覺在日光之下原來是這樣空虛的。巴斯卡也早已說出神造成我們裡面有神形狀的空間,只有神才能夠填補它。只有神能滿足人,若然世上的東西能滿足人,耶穌基督就不用來到世上,不用為我們死為我們復活,不用宣稱祂是世上的糧食。這說明惟有祂能夠給我們飽足,祂才是真正「世上的糧」,我們這些屬靈飢餓的人惟有在耶穌基督裡找到真正的滿足。
這裡說這種生命不單是恆久知足,而且是不遭禍患,這並非說我們不會有逆境有困難。人世間最大的禍患來自懼怕,有人說得很棒──「懼怕只會製造更多令人懼怕的事」。學生懼怕考試失敗,拼命溫習至通霄達旦,誰料進入試場時精神狀態極差,腦袋空白甚麼也忘得一乾二淨;這是因懼怕造成他考試失敗。懼怕婚姻失敗的人也是因著懼怕,對配偶諸多猜疑,把妻子困在家中,對她諸多挑愓責罵,結果真的釀成離婚。美國人很害怕死亡、害怕戰爭,正因著這恐慌不斷製造先進武器,用盡方法先發制人,結果反而為美國帶來更多的戰爭,更多的死亡。
我們如何能克勝恐懼哩?我們怎樣才可以不遭禍患哩?答案是當我們懼怕神時,就會甚麼也不懼怕。反之,當我們遠離神時,我們就會甚麼也懼怕一番的了!原則就是這樣簡單,所以得著生命必恆久知足,不遭禍患,因為我們有神,我們敬畏神。弟兄姊妹,你是否敬畏神?當你敬畏神,在主裡面走沒有懼怕的,神的愛能將一切懼怕驅除,叫我們得勝一切的禍患。
耶穌說在地上我們有苦難,但在祂裡面我們有平安。就讓我們用自己的生命去敬神愛人,藉彰顯耶穌基督復活的大能,讓世上的人從我們的生命見到耶穌基督不再在墳墓裡,讓我們來以生命見證耶穌基督是復活的主
豐盛人生的三大障礙(一)
【經文 箴19:24-26】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陳麗英姊妹
聖經清楚告訴我們神願意所有人同享豐盛人生,但世上很多人還未得到,仍舊活在痛苦、空虛、絕望中,生活毫無意義。未信主的人心堥S有耶穌,無法嘗到豐盛人生的滋味; 已信主的人得不著豐盛生命時,不要埋怨神,因為攔阻可能在於自己身上。今天查考的三節經文教導我們只要除去以下三個障礙就能邁向豐盛的人生。
(一)懶惰(24節)
懶惰的罪成為我們豐盛人生的第一大障礙,箴10:4 講到懶人懶於覓食;箴12:27 講到縱然覓得食物卻懶於烹調;箴19:24 講到雖然烹好食物卻懶於把食物送進口堙A以上雖是一種極其誇張諷剌的說法,卻激發我們思想人竟可以懶到如斯地步!正如俄羅斯有句諺語說:「懶人想吞卻不肯咀嚼」。神造成人必需要「工作」和「勞動」,馬丁路得說:「停止工作,人便生蛂C」,巴斯卡說得更精彩,他說:「人的本性是動的,絕對的靜止就是死亡」,所以神予人機會和能力,我們就要勤奮、感恩,如此才能借助工作獲取一個健康而有意義的人生。
閒懶不作工是罪性的一部分。當人懶惰不肯付代價卻想要得到物質的豐富時,便會用盡詭計,不擇手段去走捷徑,得橫財、賺快錢,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可惜如今懶惰的人卻越來越多,年青人的偶像不再是偉大的政治家或在實驗室媕q默耕耘的科學家;而是歌星,明星和運動員。不是說從事演藝事業或職業運動員不好或不對,他們大部分也付出過很大的努力才能得到今日的成就。原因是年青人嫌科學家或教師的工作辛苦,收入不夠多,以為藝員或運動員不需付代價就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大量金錢、名譽和地位。有很多人窮一生的努力工作,所得的酬勞也及不上籃球明星姚明一年的收入,難怪他一出道便有很多人奉他為偶像,其實他背後是付上了很大的代價。懶惰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沒有人生目標,這也是引致一個人懶惰的原因。精神科醫生告訴我們,那些情緒低落、沒有鬥志、得過且過的人,問題的徵結就在於沒有人生目標。有位作家窮一生的工夫,集中研究那些對人類歷史有貢獻之人的生平,發現他們有一共通點,就是在他們平生的某個階段裡總有一個理想要實現,於是便盡了最大的努力,鍥而不捨地實現理想,要達到理想才肯罷休。
其實歷史上很多成功的人物都有被人看不起的經歷: 如英國首相丘吉爾年輕時被父親指其愚魯,斷言他一生要靠父蔭,無法自立;愛恩斯坦讀中學時除了數學科之外其餘成績都甚差,因而被老師勒令停學;達爾文年青時被父責成他一事無成,恐將來會成為家人的恥辱。他們的成功都是在於有了人生目標之後,肯付代價,鍥而不捨地達到自己的目標。令人敬佩的美國林肯總統,22歲時生意失敗,23歲競選國會議員又失敗,24歲生意再失敗,25歲終於獲選進入國會,26歲摯愛的女友與他訣別,27歲精神崩潰,29歲再度競選國會議席落敗,31歲在美政壇選舉失利,34歲再度競選議員落敗,37歲終競選成功進入議會,46歲競選副總統落敗,49歲競選議院議席又告落敗,51歲終於榮膺美國總統。林肯一生充滿失敗,但最終都能再爬起來。
回想過去香港有人一遇到失敗便輕言放棄,原因是怕失敗後不能重拾自信,於是怠惰放棄。但屬神的人,唯敗於沒有盡力把握機會為主所用,神不會計較我們有多少個學位、有多少盤成功的生意,有多少銀行存款,只要我們肯盡力運用神給我們的恩賜,把握神賜我們的機會,為主所用,便是一個成功的基督徒,將來回到神面前,要被神稱為又忠心又良善的僕人。我們不要把失敗的人和事混為一談,因為只有失敗的事,後有失敗的人,在一生的過程媮鷁M充滿了失敗,但若人已盡了一己的力量為主所用,他仍然算得上是個成功者。耶穌在世時有幾件在人看來似乎是失敗的事情: 當少年的富官來求問耶穌時,耶穌引導他,教導他,結果少年的富官不願意跟隨耶穌,憂憂愁愁的離開了。耶穌被自己拿撒勒城的同鄉厭棄;耶穌希望以色列人和法利賽人悔改但未能如願;耶穌所揀選的門徒中有一個出賣祂的;耶穌在離世前為耶路撒冷痛哭流淚,祂多次願意聚集耶路撒冷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他們不願意。耶穌不是失敗,祂是絕對成功的,因為祂一生殷勤工作,做有屬靈價值的事情。
我們要互相儆惕,行在神的旨意堙A完成神所交付的,遵行主耶穌基督的命令,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我們的神,又愛鄰舍如同愛自己,不論在事業或在家庭都要以愛主為目標,幫助他人、建立社會,將來在神面前要被主稱為又忠心又良善的僕人。若我們只為世事忙碌,不作主工,生活沒有對準屬靈的目標,那麼我們所作的一切都是枉然的,所以我們要透過愛神愛人去達至真正豐盛的人生,否則一生勤奮,換來的只是一個空虛的人生,將來在神的審判台前要被責備為又惡又懶的僕人,何其可惜!
(二)漠視管教(25節)
一個漠視神管教的人得不豐盛的人生。知識,見識是講到從神而來的智慧,這是叫我們得豐盛生命的智慧。神愛我們,教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所以要遵行神的話語,不要單單聽道,還要行道,不要漠視神的話語,漠視神的話語乃人生最大的災難,等於病人漠視醫生的吩咐和摒棄藥物一樣。神的話語是生命的基本「糧食」而不是「零食」,不進食會飢餓和營養不良,求主恩待,教我們明白神話語的重要性。
這節經文讓我們看到人看待神的話語有三種不同的態度: 1.褻慢人,指思想封閉、自以為是的人,這種人自以為很有智慧,不需信靠神的話,所以神要管教他,因為管教也是一種動力。2.愚蒙人,指思想空洞,頭腦雖然開放但思想卻未成熟的人,這種人缺乏人生經驗且容易犯錯,但他的優點是頭腦開放,當他看到褻慢人被擊打時便立刻回轉,所以他仍是有盼望的。3.明哲人,指頭腦精明但間中也會失敗趺倒的人,大衛就是一個好例子,他犯了罪,需要神透過先知責備他,叫他悔改。所以當神管教的時候,我們要感恩,因為神所愛的他必管教,神最嚴重的刑罰就是放棄管教。「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所收納的兒子」(來12:5-6)我們是神所愛的兒女,所以他會管教、鞭打我們,因為管教是一種生命的動力,可以叫人趕快回轉遵行神的話並得著豐盛的人生。所以,箴言這節經文所講的是生命的動力,自從人類墮落犯罪之後,很需要工作的動力。神知道我們需要動力,有時單靠語言的動力不夠,還需要加上利益的動力,所謂「多勞多得」,用利益來推動我們勤奮工作。
有個小朋友在家門口玩耍,丟了一片隱形眼鏡,找了大半天還是找不著,於是去找母親幫手,母親一下子便找到了,小朋友很奇怪,母親對他說:「你找的是一塊膠片,我找的卻是一千大元哩!」人需要利益的動力,但有時單靠利益的動力還是不足夠,美國一位積數十年經驗的車胎公司老闆,認為工資高未必能長期挽留員工,他發現工作環境和工作意義才是員工真正的動力。有時利益的動力和語言的動力都幫不上忙,那就要留意可能是動機出了錯誤,特別在屬靈的事情上,不能靠利益的動力來鼓勵弟兄姊妹殷勤事奉主的。多年前,在蘇聯某條小村莊堙A一家小教會的牧師要鼓勵小朋友背聖經,小朋友每向他背一節聖經就獎二粒糖,小朋友為了糖果便經常到牧師那堶I聖經。而牧師也發覺其中一位小朋友很有前途,可惜他沒有上主日學,牧師便對這位小朋友的母親說,若他的兒子肯到教會背聖經,他會更多的獎勵他。這位小朋友於是雀躍地跑到教會背聖經,牧師教他背完一卷又一卷的福音書,這小朋友就是後來的前蘇聯總理赫魯曉夫,即使到了六十歲還可以熟誦聖經,可惜他沒有因背聖經而信主,他明白聖經但反對神。牧師的失敗在於只會利誘而沒有鼓勵小朋友敬虔愛主。
神最大的動力就是愛,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愛推動我們愛神,事奉神,多少宣教士肯犧牲性命為主傳福音、為窮人請命,爭取他們的需要,都是受耶穌十字架大愛所感動。神的管教也是一種愛的動力,當其他動力都不能推動我們去追求長進的時候,神就會用另類愛的管教來推動我們去愛他和事奉他。求神幫助我們,讓我們明白,要得到豐盛的人生就不能漠視神的真理和管教。當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阻滯的時候,就要省察自己是否走錯了路,是否違背了神的話語,我們需要回到神的話語堙A讓我們得到真正豐盛的人生,因為「謹守誡命的,保存生命,輕忽己路的必至死亡。」(箴18:16) 為什麼神要鼓勵我們,要管教我們,要我們謹守他的誡命呢? 因為神希望我們得著一個豐盛的人生。
(三)反叛(26節)
反叛是防礙我們得到豐盛生命的最大障礙。不論是用暴力對待父母或趕走父母的人都是給自己和家庭帶來奇恥大辱。聖經很著重權柄,在上掌權的人人都要順服,因為權柄是由神而來,利未記講到咒罵父母的要治死他。反叛是人性和罪性,人類一開始就犯了這罪,天使長也是為此而背叛神。反叛就是挑戰權柄,當人不順服神的權柄時便帶來生命的空虛和將來地獄永遠的痛苦。一個人在家不受父母的管教,將來上學就不
「虐待父親,攆出母親的,是貽羞辱之子」,不理會父母可能比暴力對待父母造成更大的傷害,漠視父母的確是貽羞致辱之子。美國侯斯頓有一位64歲的老婦被人發現凍死在家中五個月,而住家距離她只有五分鐘車程的兒子竟懵然不知,這位兒子的事母之道比虐待父親,攆出母親的可說有過之而無不及。聖經比喻中的浪子雖然沒有打罵父親,但他的言行卻令父親傷心,忽略父母的子女與這堜畛縑u虐待父母,攆出母親」的實不遑多讓。
要得到豐盛的人生,先要認識權柄然後順服權柄,任何一個常存反叛之心挑戰權柄的人,沒可能得到豐盛的生命;認識權柄,懂得運用權柄,世界就不會有這麼多反叛的事情。消除反叛,世間便能有更多和平,更多人得著豐盛的生命。
豐盛人生的障礙(二)
【經文 箴19:24-29】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黃碧雲姊妹
我們在上次的講道已經看過三個豐盛人生的障礙,包括懶惰、漠視神的管教和對權柄的反叛,今天我們集中分析箴言十九章廿七節所帶出豐盛人生的第四個障礙。
今天人人都追求豐盛的人生,而神也樂意賜我們豐盛的人生,正如耶穌所說:「祂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可是今天世人對豐盛人生有不同的定義,例如:1.快樂的人生;2.有意義的人生;3.有權力的人生;4.滿足的人生;5.有成就的人生。我們既知道神願意賜我們豐盛的生命,為何我們大部分人都享不到豐盛的生命呢?其實問題不在於神卻在於我們,很多的障礙導致我們得不到豐盛的人生,今天我們思想第四個障礙──偏離神的道。
很多人包括基督徒在內都如經文所說:「偏離神知識的言語」,神知識的言語就是神的道,祂的真理要在我們的身上產生作用,透過我們認識和遵行神的道而得著滿足且豐盛的人生。基督徒現今的問題不在於對聖經知識的缺乏,而在於偏離神的道──沒有遵行神的教導!聖經很一致地講到我們要行道,打從始祖亞當、夏娃被造在樂園堙A神要他們遵守一條誡命:不可吃分辨善惡樹的果子,結果他們沒有遵守順服神的誡命,便得面對死亡!死亡乃是豐盛人生的終結!神為著挽回及拯救祂所造的人類,祂選召以色列人,透過摩西將神的道賜予以色列民:「諸天哪,側耳,我要說話,願地也聽我口中的言語。我的教訓要淋漓如雨,我的言語要滴落如露,如細雨降在嫩草上,如甘露降在菜蔬中。」(申32:1-2)然後神再提醒以色列民要守祂的道就能存活,豐盛的人生就是從遵守神的道而來,可惜,以色列人失敗了,然而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美地之時,神再一次提醒約書亞要以色列民謹守遵行摩西所吩咐的一切律法,不可偏離左右;結果以色列民在迦南美地又再一次失敗!直至耶穌基督來建立神的新國度,耶穌用登山寶訓訓導眾人後,祂再教導我們「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故此關鍵在於我們遵守多少登山寶訓的道理,卻不在我們知道多少登山寶訓的道理。而當我們遵行神的道之時,便得著神的同在的好處,此乃世上最美最善的福樂!特別在我們經過兇險的人生道路的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一個有權能有慈愛的引導者帶領我們走過黑暗的人生道路。保羅也在腓立比書四章九節中再一次肯定神的應許:「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這是我們垂手可得的福氣,問題在於我們是否願意除去偏離神道的障礙,茲將有關的障礙分述於下。
(1)不認識神
一個認識神的人,他必定是愛神的,一個經歷神的實在和慈愛的人,他必定敬畏神。今天我們往往只有對神「二手」的認識,例如從聖經中得悉馬太的神、保羅的耶穌、摩西的神是怎麼樣的神,當我們對神只停留在「二手」認識的階段,我們有的乃是驕傲,仍不懂怎樣去愛神。直至我們親身經歷神的慈愛和信實,才真正「一手」的認識神,我們才懂得去愛神,謙卑地繼續尋求認識神,敬畏祂,愛祂,順服祂。弟兄姊妹,我們對神有多少的認識,就對神有多少的順服。有了神的命令又去遵行的,這人就是愛神的。我們應該多禱告,安靜地等候神,因為神在雅各書四章八節應許我們:「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這就是認識神的方法,只要我們願意不灰心地尋找神,就必定尋見,讓我們學效大衛在苦難中尋找神的態度說:「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的尋求你,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因為「凡等候耶和華,心奡M求祂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當我們認識神的時候,我們便會樂意遵行神的道,不致偏離。
(2)不相信神的道的適切性
現今很多人都認為聖經不適切時代的需要,覺得聖經已經過時而老套,有這想法的人絕不會遵行神的道。其實今天很多教會為了切合時代的需要,為了多傳福音,已經容讓教會走向世俗化並迎合世界的潮流,即是要讓教會融入世界與世人無異,以為這樣就能成功地得著社會。可是,這正卻是教會失敗的原因,若然教會所作的無論是言語、服飾、音樂、甚至乎教會的建築模式等等,都跟世俗一樣,教會又怎有能力去改變社會呢?有人會質疑在歷史中,如聖法蘭西斯、加爾文、衛斯理約翰和馬丁路得都有將當時的流行歌曲改編作聖詩,無疑這是事實,但是當時的世俗社會和今天的世俗社會有天淵之別。因為當時的世俗社會是被教會和神的話所浸淫的,他們尊重教會和受教會的影響,所以他們所謂的流行曲與現今社會的流行音樂大有分別;現今的音樂毫無禁忌,並且違反基督教信仰!聖經從來沒有教導我們跟社會認同,乃是要我們分別為聖,讓神的道改變我們的生命,再以分別為聖的生命進入世界和得著世界,若果不信的人未能在基督徒身上找到分別,他們怎會願意接受耶穌呢?只有當我們真正分別為聖的時候,世人才會發現基督教信仰和神的道是適切時代的需要。現在世人認為神的道不適切時代的需要,其實與神的道和聖經無關,乃在乎基督徒有否遵行神的道,有否信徒的榜樣。很多人又認為聖經在二、三千年前寫成,不能解答現代人的問題和需要。多年前,有人在世界各地作出調查,要統計人在神面前最想發問的十條問題,搜集結果包括以下十題:1.為何世上有苦難;2.所有疾病何時得醫治;3.為何世上有罪惡;4.是否可以有真正持久的和平;5.人與人之間是否能有真正的彼此相愛;6.世界何時終結;7.我和我的家庭將來如何;8.人死後如何;9.天堂是怎樣的;10.怎樣成為更好的人。以上十條問題都能在聖經中找到答案,世人焉能說聖經不切合時代的需要呢?世上的科技不能解答上述十條問題,唯有聖經能確切地回答這十條問題,例如箴言的教導真是適切我們每天的需要的。另外,有人對聖經的印象認為它就是一味講及來生的事情,也以為基督徒只關心將來天堂的福樂。魯益師曾說過在歷史上對今生真正有貢獻的人,都是一些思念來生的人所作出的貢獻,而對來生沒有思念的人,對今生卻是毫無貢獻的,當人正視來生的審判,天堂地獄的分別的時候,他才會正視今生。
(3)不相信神的道是豐盛人生的源頭
很多人特別是年青人,認為聖經埵酗茼h的「不」,因此對聖經大大的抗拒,覺得聖經諸多規範,致使他們得不到快樂,於是否定了聖經是快樂的源頭。麥道衛在很多大學媔М眴窗A因此他很明白年青人的需要,所以他特別提到在聖經中每一條消極帶有「不」字的誡命,當中都包括兩個正面的意思,「不」字為了保護我們和提供我們的好處;可惜很多年青人不明白個中道理,結果得不著豐盛的人生。有一名中學生和他女朋友,在半夜時分想偷進鄰居的泳池游水,鄰居已張貼「不准進入」的告示,然而中學生沒有理會,在跳板一躍而下,他的女朋友當時已大叫喝止他,可是他已不顧一切跳進泳池而弄斷頸骨;這是由於泳池堨u得一呎高的水,這名中學生就是因為抗拒「不准」兩字,時至今日仍在接受治療中。當然我們必須承認順服神需要負上代價,但是不順服神的代價更大。今天亦有很多人以遲延的順服去代替完全拒絕神,以為這樣可以滿足自己良心,就如馬太福音中兩個兒子的比喻,父親要兩個兒子去葡萄園作工,大兒子回答不去,以後卻懊悔就去了,小兒子回答去卻沒有去葡萄園作工!今日太多人學像小兒子般向神說了去做,但遲遲都沒有去,其實遲延的順服等於不順服,亦會帶來災難。弟兄姊妹,我們有否拖延,推搪神的吩咐呢?因為我們多數都認為順服神是不快樂的,弟兄姊妹要明白,順服神未必帶來快樂的感覺,豐盛的人生不就是快樂的人生,乃是徹底順服神的人生。耶穌基督順服神走上十字架是痛苦的經歷,但是耶穌知道一個豐盛的人生是徹底順服神的人生,故此祂願意走上這苦路!神學家薛華在他臨終前講了一番很有意義的說話,他說:「有人以為只要年輕,有健康、財富,就有快樂,對別人漠不關心,其實這種心態是何等愚昧無知!」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卻關心我們,願意順服神走上十字架,為我們完成救贖。一個快樂而不順服神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且教人無法面對永恆,當人願意徹底順服神的時候,始能擁有豐盛人生。
豐盛人生的障礙(三)
【經文 箴19:24-29】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萬愛碧姊妹
今天我們思想箴言第十九章廿八和廿
(五)活在罪惡中(28節 )
「匪徒」在原文中是指沒有價值的人。一個道德敗壞的人,在神的眼中是沒有價值的,因為他以犯罪作惡為目標。「戲笑公平」意指藐視神的律法。「吞下罪孽」意指視犯罪作惡為一種享受。我們為何會浸淫在罪惡之中呢?原因就是當我們知道自己有罪,又沒有認真去對付罪的時候,罪便成為我們的一種心癮,從而受轄制,被罪綑綁了。起初,在犯罪的時候,我們的良心會感到不安,但當犯罪愈多,成了習慣時,犯罪就變得理所當然,而且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了。自從始祖亞當犯了罪之後,我們便有犯罪傾向。犯罪傾向因著不同程度的軟弱,而使人有不同的罪行。有些人有撒謊的傾向,有些人有發脾氣的傾向。保羅說到革哩底人常常喜歡撒謊,這是應驗了先知所說「他們又饞又懶」的話,意思是指他們又貪吃又懶惰。
當我們批評別人犯罪的時候,其實自己也犯了論斷人的罪。撒但藉著罪的試探,進入我們的思想之中,引誘我們去犯罪。每個人的犯罪傾向都不同,比方有些人有偷竊傾向,當他看見喜歡的東西時,犯罪的意念驅使他作出偷竊的行為。若我們感覺到有犯罪傾向時,便要立即對付它,否則犯罪的思想便會漸漸滲入我們生命中,成為心魔了。我們應當分辨清楚誘惑和思想上犯罪的差別。甚麼是思想上犯罪呢?耶穌說:「凡看見婦女便動淫念的,這人便是犯了姦淫。」「動淫念」的意思是說某人有與婦人行淫的意向,他要找機會與這個婦人行淫,這便犯了姦淫罪了。看見婦女而動心的,就是一種引誘和試探。一個有同性戀傾向的人,若他能靠主的恩典除掉這種思想,他仍不算是個罪人。
除了犯罪的傾向導致我們陷入罪裡頭之外,我們還要留意其餘兩個敵人,就是世界和撒但。聖經說世界是我們的敵人,因為它充滿敵擋神的文化;另一個敵人是撒但,牠知道人性軟弱,有犯罪傾向,牠便製造很多敵擋神的文化,引誘我們犯罪,使我們陷於罪中。如何勝過罪呢?就是要警愓自己,防避世界對我們的試探和引誘。聖經提到世界的時候,留意有關世俗和潮流的文化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是肉體的情慾。肉體是指我們自私自利的性格。香港是一個經濟掛帥,追逐名利,人人注重利益的城市。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城市中,世界對我們的引誘實在是很大的。聖經說,到了末世時代,人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世界便藉著我們的罪性,引誘我們去做一些自私自利的事情,過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這就是肉體的情慾。
第二是眼目的情慾。很多大都市,如美國拉斯維加斯,那些五光十色的建築物,特別引人注目,令人流連忘返,所以每年吸引到三千至四千萬人前往該地消費,這就是受眼目的情慾驅使之故。第三是今生的驕傲,人喜歡建立地位,炫耀自己的成就,正如聖經所載建巴別塔的事蹟一樣;因為人心驕傲,認為不再需要上帝,於是便以人的意思建造了巴別塔。有一本書談到後人類時代,就是說人要透過換心換肺,甚至複製人等等,去進入由自己創造人類的時代。今日科技和知識的追求,使我們變得自大,以為自己能夠創造出很多新的事物來,這些都可說是今生的驕傲。因此,是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使我們遠離神,陷入罪中。我們是否有這三方面的引誘和試探呢?求主幫助我們更多的自我省察。
廿九節所言「作見證」,是指匪徒視作假見證,欺騙別人為一種玩意。這是一個充滿虛假、謊言和欺騙的世代。最近,國內假貨不斷充斥市場,商人埋沒良心是有目共睹的。他們認為這種方法是賺取金錢的捷徑,但這種以欺騙手段賺取金錢的敗行,只能換來短暫的利益,至終會導致長久的損失。一個有道德標準,善於與人相處的人,其事業成功率,往往高於用欺騙手段賺取金錢的人。哈佛大學的研究告訴我們,除了智慧商數,情緒商數能夠主宰我們的事業之外,更重要的是道德標準,有聰明才智和社會良心的人,才是一個成功的人。若我們堅守神的道,不作弄虛作假,欺瞞別人;縱或失去工作,也只是暫時性的,至終會走向成功之路。因為神要求我們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要作假見證。但在某些特別的場合中,我們應當留心自己所說的話,免得因為說了不合宜的話而令別人難受。我們也要學習接受自己的弱點和缺陷,作個誠實人,不要以虛張聲勢,遮掩自己的缺陷。
我們不能接受自己在肉體方面的缺陷;白髮多了或早年禿頭,以染髮或帶假髮作修飾,倒也無可厚非。但是談到以巨額金錢去整容,去掩飾,去改頭換面,那又何苦呢?身為基督徒,若發現屬靈的生命中有缺陷,而又不肯承認的話,那就十分嚴重了。我們若然對己不誠實,又焉能對別人誠實呢?今天我們活在虛假的世代堙A誠實已不再公認為一種美德,它只不過是用來滿足於人的利益而已。今日,年青一代已失去了罪疚感和羞恥感,他們對道德的抉擇,往往建基於道德是否對自己有好處。廿八節提到另一種罪,就是不公平的罪,所有罪都和不公平對待有關。有婚外情的,對配偶不公平;頂撞父母的,對父母不公平;竊取公司物資的,對公司不公平。工作環境差,損害員工健康,對員工不公平;罔顧真理,任意犯罪,對上帝不公平。「吞下罪孽」的意思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今日,在這麼一個失去公義的世代,我們必須正視公平的問題。求主幫助我們,嚴格遵行神的道,不受世俗影響,這樣,我們始能享有豐盛的人生。
(六)不接受警告(29節 )
當我們無知,受到環境的試探和引誘而陷在罪中的時候,神往往透過別人,透過環境、疾病和軟弱擊打我們,警告我們要回轉。但我們若仍舊固執,不聽從神的警告,偏行己路,結果便會失掉豐盛的生命。「刑罰」是審判的意思,是從神而來的。「鞭打」是從人而來的。很多時候,我們一旦犯了罪,神便透過別人或環境鞭打我們,提醒我們莫再活在罪中;若仍執迷不悟,便成了「褻慢人」;而神是信實的,祂的刑罰至終會臨到我們身上。這正如神不斷提醒以色列民,要遠離罪孽,全然悔改歸向祂一樣。主耶穌死後的三、四十年間,神依舊透過不同的方法,向以色列民傳福音,但他們仍然不肯悔改。直到主後七十年,神的刑罰於是臨到以色列民身上。弟兄姊妹們,在你的生命中,神有否不斷地向你說話,提醒你要離開罪惡,悔改歸向祂呢?你是否仍舊留戀於罪中?求主恩待我們,趁祂仍然有豐盛恩典的時候,就讓我們把握機會,徹底悔改,回轉歸向神,過一個討神喜悅的生活。―― 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