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以斯帖記第二課

 

第十五課

 

以斯帖記

 

經文:  以斯帖記31514

 

主題:  哈曼策劃除滅猶太人的詔令(第3章)

         以斯帖的反應(第4章)

         哈曼同被邀請(第5章)

 

重點:  神主權地控制著環境以成就他的計畫

 

大綱:

 

陰謀除滅猶太人11417

哈曼策劃除滅猶太人的詔令3115

提升哈曼(16

哈曼反對猶太人的陰謀(715

以斯帖的計畫4117

末底改的反應(14

以斯帖的反應(512

末底改的求訴(1314

以斯帖的設想(1517

 

神的庇護拯救51103

哈曼同被邀請5114

 

觀察和注釋:31514

 

提升哈曼316

正當以斯帖和末底改一切順利時,故事向我們介紹了一個典型的壞蛋哈曼,他不久前剛被提升為王的宰相,他是一個亞甲族人(31),可能是從亞瑪力人的王亞甲(撒上1520)傳來,就是以掃的後裔,與神命所傳的以撒一支世代為敵。這裡,我們又有了一個聖經事例,在其中撒旦利用他所授意的人要毀滅神的子民;因為這個除滅猶太人的詔令是發給波斯所有的省份,包括在巴勒斯坦地的猶太餘民(那些順服了神的旨意而回歸家園的人)!(見11368)。

 

末底改拒絕“跪拜”哈曼,使人想起但以理和他的三個同伴。至少末底改謹守著申命記61315中的誡命!而末底改給出了他的原因,他是猶太人。猶太人只敬拜唯一的神,而不是人,是與眾不同的!(324)。雖然有人認為鞠躬跪拜只是表示尊敬的動作,它們也是敬拜(崇拜)的行為。

 

哈曼有憤怒的反應是可以預料的,但他對波斯帝國裡所有的猶太人的報復卻是非常走極端(356)。很可能哈曼對猶太人的仇恨是由來已久,並銘心刻骨,現在終於有機會可以付之行動了。

 

哈曼的陰謀3715

哈曼計畫毀滅猶太人的時間是很重要的,他在正月掣了簽(普珥)以決定最佳時機動手。這時以斯帖成為王后大約有四年了。抽籤所定的日子是第十二月,就是亞達月(二、三月間)。於是,哈曼來到亞哈隨魯王面前(378)。

 

哈曼小心地不指出具體的人,亞哈隨魯王根本就沒詢問。哈曼為請求毀滅猶太人給出兩個原因和一個賄賂:

他們是不同的民。

他們不守王的律例。

哈曼還提出捐一大筆數目可觀的錢給王的府庫,用來滅除猶太人。他滿心打算從猶太人(389)那裡收繳財物(313)。

 

王同意讓哈曼去經辦,“猶太人的敵人”得到了王正式的贊同,哈曼知道,根據瑪代波斯的法律,王命是不可以撤銷的!(見11931011

 

“全然剪除,殺戮滅絕猶太人”的旨意是在正月(尼散月)十三日簽發的,在十二月(亞達月)十三日執行(31213)。在執行的日期之前,幾乎有一年的時間。在神的庇護下,猶太人有時間準備,來挫敗這命令,因為在書珊城所發生的,會對波斯帝國境內所有的猶太人產生影響。

 

當旨意傳遍,人們開始意識到它的含義的時候,“書珊城的民,卻都慌亂”,而“王同哈曼坐下飲酒”(315)。甚至對殘忍的波斯人來說,王的旨意似乎也是過分嚴厲和不必要。

 

以斯帖的計畫4117

末底改對旨意的反應是“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塵…痛哭哀號”(412)。雖然沒有提及禱告,但這樣的行動就是在神面前悲哀(撒下111)和痛悔(拿356)。毫無疑問,其他省份(比如在巴勒斯坦的)真正信神的猶太人中,至少有一部分在禱告,懇求神的拯救(43)。

以斯帖最初的反應是焦慮,也許對末底改的行為感到尷尬(44)。以斯帖叫王的一個太監(哈他革)作信使,傳話給末底改(45)。

 

哈他革見到末底改,瞭解到詳情。末底改將抄下來的聖旨和說明請他帶給以斯帖。注意,末底改相信是哈曼買來了王的贊同(468)。哈他革此刻才知道,以斯帖是個猶太人(末底改要她“為本族的人祈求”)。一種合理的假設是,末底改可能在指望以斯帖通過得王的寵愛來解救猶太人,而不是在期待神直接出手拯救(48)。

 

以斯帖帶回給末底改的話是:甚至她也不可以隨便見王,如果沒有召她,而她擅自見王的,必被處死,除非王伸出他的杖。以斯帖的猶豫可能是有道理的,因為她已經30天沒有被召去見王了(不知道是否已經失寵)((41011)。

 

末底改對以斯帖的呼籲設定了她行動的背景。他指出幾點:

 

你也會因這諭旨而喪命。

 

如果你沉默,神必以其他方法拯救猶太人,你和我卻要滅亡。

 

你的地位可能是神所創造的環境的結果,或者說,你認為你為什麼成了王后呢?(41214

 

顯然,末底改的一席話引起以斯帖的思考,她作了一個計畫。注意,從這時開始,是以斯帖發號施令,而末底改聽從。它的計畫包括所有在書珊城的猶太人和她的宮女,以及她自己禁食3天。再一次,沒有提及禱告,但禁食和禱告在聖經中是不可分離的(見珥114)。禁食的主要目的是為來到神面前準備自己。以斯帖決定寧願死在王的手裡,就象她反正不久後會死於諭旨的結果一樣,這值得冒個人的風險──“我若死就死吧”(41517)。

 

現在,神有了可用的器皿,可以讓神通過它成就他的旨意,拯救猶太人。但首先,以斯帖必須願意獻上自己(向自己死),在她願意失去自己生命的時候,她找到了對自身和對自己民族的拯救(參路92324)。

 

哈曼同被邀請5114

以斯帖執行她的計畫,使她自己站在王能看見她的地方,王“就施恩于她”(王看見她,就喜愛她)(512)。

 

王詢問以斯帖有何所求,以斯帖的回答令人琢磨不透,她邀請哈曼那天赴她和王的筵席。注意,王先答應會給她所請求的一切,“甚至國的一半”(53)。

 

於是,哈曼就赴了以斯帖所準備的筵席(545)。這時,王的好奇心達到了頂峰,他再一次問以斯帖陳明她的請求。她的請求是哈曼和王明天再來赴筵席(58)。顯然,這使王和哈曼都很高興。

 

為什麼以斯帖沒有在第一次筵席上就揭露哈曼呢?經文裡沒有說明,也許是她感覺到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怯場”),或者時機還不成熟。基於第6章揭示的在第二次筵席之前所發生的事件,就可以看出,因為神還沒有完全安排好背景舞臺,讓神所希望發生的事出場,所以以斯帖覺得時候未到。

 

哈曼興奮萬分,因為不是每天都可以和王室一起共進禦膳的,他巴望著第二次的筵席(59)。但看到末底改仍然蔑視他,再一次使他惱怒滿心。哈曼讓他自己對一個人的仇恨毀滅了他的生活(見513)。

 

回到家中,哈曼不是忙於開“訴苦會”,而是開“炫耀會”,列舉

他的富有

他的眾多的兒女

他在王面前的得寵

他得到特別筵席的邀請(51012

 

可是,在513節,表示出他被自己對末底改的憤怒所愚弄,除了狠狠地報復,以上所列舉的一切都不能“滿足”他。

 

為神所利用的哈曼的妻子細利斯,建議他造一個木架,把末底改(處以刺刑)掛在其上。下面局勢的扭轉正等待著這個徒勞的哈曼!這是何等的諷刺啊!哈曼幾乎都等不到第二天亮,恨不能馬上就去請求王同意他殺了末底改,把他展示在公眾面前。

現在,一切都準備就緒,讓神打開他的拯救計畫,挫敗哈曼毀滅以色列人的陰謀。

 

指導研經題

 

以斯帖記

 

末底改拒絕對哈曼行禮是否合理呢?(325

 

20世紀哪個重要的歷史事件是與哈曼邪惡的滅絕諭旨類似或相關呢?

 

這毀滅的命令是否會對順服的猶太人(餘民),即在被擄流亡後回歸耶路撒冷的人,產生影響呢?

 

末底改是否顯示出他信靠神來拯救猶太人?還是他倚靠以斯帖的王后地位來拯救猶太人呢?(418

 

你對末底改挑戰以斯帖的話(41314)的看法是什麼?是否公平?

 

你相信以斯帖在她禁食時尋求神的智慧嗎?(41516

 

35章,你能指出哪些看來極糟糕的環境被神利用嗎?

 

你認為以斯帖為什麼在第一次筵席上沒有回答王的詢問?

 

神是如何利用哈曼對末底改的仇恨的?

── 鄧尼斯莫克《以斯帖記系統查經──學生手冊》

 

教導重點:                       第十五課

 

經文:  以斯帖記31514

 

金句:  “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份,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414

 

主題:  哈曼策劃除滅猶太人的詔令(第3章)

         以斯帖的反應(第4章)

         哈曼同被邀請(第5章)

 

焦點:  神主權地控制著環境以成就他的計畫

 

教導方式:

簡要地複述第12章所發生的事件和概括第35章的事件。

 

讀羅馬書828和創世紀5020,並作如下陳述:從我們的眼光初看似乎是糟糕、無頭緒的事件和環境,從神的眼光看卻可能實際上是好的、有益、有成效的。

也許我們“與基督在天上一同坐席”(弗120;西312)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可以從屬天的角度來看待事物(見王下6817,特別是第17節;又見林後41618;太7910)。

 

指出第35章中符合第2點中的說明的境況和事件。

 

叫你自己和小組裡的成員指出一些他們生活中看起來是“糟糕的”和“無頭緒”,而被神用來作好事的情況。

 

對第3步有以下的建議:

 

哈曼滅絕猶太人的諭旨明顯是邪惡的(3613)。

 

哈曼對末底改盲目的仇恨(35)是壞的,但神用它來擊敗哈曼,並保護了末底改(51314)。

 

以斯帖和末底改之間繼續存在的相互關係在第4章之前似乎是沒什麼意義(4414

 

以斯帖成為王后好象不是特別的重要,直到你意識到為什麼神把她放在那個位置上(414)。

 

在第一次筵席上,以斯帖猶豫不決,沒有回答王的詢問,似乎是她膽怯,但實際上,是時機沒有成熟(見第6章)。

 

哈曼惱怒地造了一個木架,要把末底改掛在上面,似乎是件壞事(5914),直到你認識到神是如何利用它的(7910)。

 

結論: 我們需要看待生活的境況,不論是好是壞,都要從神的角度去看,是神註定的,從中得益。── 鄧尼斯莫克《以斯帖記系統查經──教師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