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尼希米記第二章

 

尼希米記 第二章 注釋

  

2:1-8  王允所請

 

1          「尼散月」:是波斯曆制的一月。

 

2          尼希米的愁容可能會令王不悅,以至受罰,所以他甚恐懼。

 

3          尼希米避免談及政治,所以沒有直接提及耶路撒冷的名字和城牆被毀一事,而以個人的鄉土情懷去引起王的同情,希望他給予援助,重建城牆。

 

6          王后很少出現於公眾場所,這事可能發生在後宮內。當時王后或許在旁幫助尼希米向王遊說。根據以後的記載,尼希米一去歷時十二年,按理王不會批准讓他離開這麽長的日子,可能他先申請返回故土一段短時間,以後再求王允准他延期逗留在耶路撒冷,作猶大地省長。

  

2:9-11  回歸呈遞詔書

 

10        參巴拉是當時撒瑪利亞省長,與大祭司以利亞實有姻親關係(參13:28);多比雅是管理亞捫人的官員。

 

            「為奴的」乃指他是波斯王的官員。

  

2:12-16  夜巡城牆

 

13        穀門在城西,野狗井在城南,距穀門約四百五十七公尺(五百碼)。尼希米從西向東繞著城牆走。城牆毀壞的部分是在東南面。

 

14        泉門在城東,

 

            「泉」是指通往穀底的基訓泉。

 

15        「溪」:是汲淪溪。

 

16        「作工的人」:指執行尼希米重建城垣計畫的人。

  

2:17-20  呼籲民眾重建城垣

 

從開始,他們便遇到多比雅等人的攔阻,以後更不斷受到擾亂。

  

19        基善官位高,管理亞拉伯省。

 

20        尼希米沒有運用王所給予建城垣的權柄來駁斥反對者,因他對神有充足的信心,知道 必保守。可惜祭司以利亞實竟然與反對建城的外邦人參巴拉和多比雅結起親來(參13)。

  

思想問題(第2章)

 

1 尼希米內心的愁苦 (3),主要是因為耶路撒冷城荒涼,而不是因為他不願放棄在波斯國的崇高地位,回故土與同胞一起奮鬥。今天你若面帶愁容,是為了自己得失的緣故,還是為了神的工作與人的需要?

 

2 對尼希米本人來說,向王提出返回耶城的建議,或自己留下擔任酒政,讓他人前往,那一種做法較安全、犧牲較小?參9-10節。

  返故土之行頗多障礙,尼希米用了什麽方法加以克服呢?參7-9; 2:4

  內在倚靠神的操練和外在的謹慎是否能夠並行不悖,相輔相承呢?

 

3 尼希米雖然是坐言起行的領袖,但從何看出他不是一個急躁魯莽的人呢?參11-16節。

 

4 參與建造耶路撒冷城牆對以色列民有什麽重大意義(見17, 20)?

  外邦人可享受這種權利嗎?

  ──《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