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記第三章
第 3 章
回歸後建造祭壇且獻上燔祭,定然別有意義……
3:2-3 建造祭壇是猶太人回歸後頭一次有組織的行動。祭壇象徵著神的同在與保護,修築祭壇顯示了以色列人復國的意願,也表明他們專一事奉神的決心。所羅巴伯照摩西律法的吩咐,獻上燔祭(參利1-7章)。他們此舉意義深長,代表要尋求神的指引,把生命再次獻上,聽從主的教導,並求祂赦罪。
既回到自己的地方,為甚麼又會懼怕呢?
3:3 猶太人害怕鄰國的攻擊。這些國家混雜了不同種族,他們的祖先曾被亞述國征服。公元前722年,以色列人被打敗擄走,外族人被迫遷入北國以色列境內(4:1-2)。這種遷徙行動是亞述國一貫的策略,免得戰敗國的民族主義抬頭,引來動亂。部分移入的外邦人後來遷到南邊近耶路撒冷的地方。現在,因猶太人回歸,外邦人便感到自己在當地的主權受到威脅。
以色列人守住棚節目的是──今天我們過宗教節日,又是為了甚麼?
3:4 住棚節為期七天,期間百姓入住的臨時居所(帳篷、棚子、披屋),與祖先前往應許之地途中,在曠野漂流時所住的一樣。這節日提醒神的子民,過去神如何保護和引領他們的祖先走過曠野。神對他們的愛恆久不變。(有關住棚節詳細的描述,請參利23:33-36。)
過去的經驗,叫以色列人學到重要的一課──我們在其中又學到看到多少?
3:5 被擄歸回者返抵故國後,不等聖殿的根基建起,便立即築壇敬拜神、獻上祭物。經過多年被擄,他們吸取了教訓,明白到神不會眷顧遠離祂的人。過去他們強盛之時尚且被巴比倫人擄走,何況現在人數稀少、勢力薄弱,且被仇敵包圍,就更該倚靠神了。他們知道服從神必須發自內心,不能當成例行公事。若我們希望隨時得到神的幫助,便應當緊緊依靠祂,把祂放在首位。
以色列重視他們的律法了,你看他們獻祭的頻繁……
3:5 摩西律法訂明獻祭條例(參利1;6:8-13),利未記23章詳述了其中細節。每逢月朔之日,以色列人都舉行特別儀式慶祝紀念(參民10:10)。
以物易物,很熟悉的一幕……
3:7 所羅門建造第一座聖殿時(參代下2章),也曾用以色列盛產的糧食和橄欖油,與西頓及推羅交換國內所短缺的木材。
所羅巴伯
城牆不是重要得多嗎?生命悠關啊!為何竟然先建聖殿?
3:8 為何要先建造聖殿,然後才重建城牆呢?因為聖殿是百姓靈性上的需要,城牆則是軍事和政治上的需要。猶太人明白了神才是人的保護,若神離開了他們,縱使有堅固的城牆也無濟於事(參詩127:1)。他們知道保持良好的靈性生活,比鞏固國防更為重要。
怎麼不一開始就動工,還要籌劃那麼久?我們做事不是要快嗎?
3:8 建殿的準備工作在九月展開,直至翌年六月(參3:1;九月是猶太曆法一年裡的第七個月,因為陽曆三月才是猶太新年的開始)。以色列人知道工程影響深遠,所以他們花了很長時間來計劃籌備。預備工作看似平凡、不怎麼神聖,但其實任何工程要完滿竣工,準備工夫都是不容忽視的。
3:10-11 大衛曾清楚指示,在聖殿裡敬拜時應如何使用音樂(參代上16:25)。
不求問功勞只默默付出;只因他們看到他們所有的一切,非從自己而出……
3:10-11 聖殿根基的奠定,有賴於每位參與者付出極大的努力,不過當中沒有一人誇耀自己或訴說自己的辛勞,只將榮耀歸於神。所有美善的恩賜,如天資、才能、力量和領導能力,全由神而來,應當感謝神給我們各種恩賜,又使用我們來完成祂的工作。
有關唱詩讚美神的情景,聖經記載當不只是這些吧?
3:11 聖經記載了不少關於詩歌和音樂的事工,這方面的資料請看出埃及記14章的附表。
根基沒有以往的宏偉,人感沮喪;成就不及別人,人感自卑;只是在神眼裡,最寶貴的是──
3:12 聖殿被毀五十年之後再次被建立(公元前536年)。年長的一看見新殿的根基遠不如所羅門聖殿的那般講究,便哭了起來。不過,聖殿是否漂亮對神並不是最重要,因為祂所重視的是建造者和敬拜者的心。神看重我們是怎樣的人,多於我們的成就。世界千變萬化,燦爛一時的功業轉瞬便會衰落、消逝。我們只管盡心事奉神,不必與人比較事業的成就。
哭了,情感複雜……
3:12 新殿建在所羅門舊殿的根基上,兩殿的大小相若,但舊殿卻是精心建造裝飾華麗的,周圍有很多建築物和一個寬闊的院子。兩殿均用進口的香柏木建造,但所羅門的殿用大量精金和寶石裝飾。舊殿花了七年多時間才完成,而新殿只用了四年。舊殿位於繁華的市中心,新殿周圍卻是一片廢墟。新殿與舊殿如此迥異,難怪百姓感到悲傷。
歡笑聲、哭號聲,織出一幅百感交集的圖畫,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多少這樣的時候?
3:13 聖殿的根基落成,慶典中歡呼和痛哭聲交雜,可見以色列人的心情複雜矛盾。聖靈會激動我們,使我們因神的恩慈而喜樂,也叫我們因罪孽而哀慟,好讓神有機會使我們改過歸正。當我們來到全能的神面前,同樣既會滿有喜樂和感謝,又會因自己的過犯和虧欠而心情沉重。──《靈修版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