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第十一章
飽暖之外(十一1~13)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林後六14),很多人都把這節經文應用在基督徒的婚姻上,固然保羅所凓意的範圍實在比這更廣泛,不過在婚姻上我們實在極需要這句話的提醒。
.後宮一千(1~8)──由於所羅門國勢強大,於是列國爭相與之結交,而最普遍的方法,莫過於把公主嫁予為妻或妃嬪,(想想昭君出塞的故事),故此所羅門「免不了」擁有許多妃嬪。這些雖然都是「政治性」的婚盟,所羅門卻「寵愛」她們,觸犯了神所禁止的,「因為她必使你兒子轉離不跟從主,去事奉別神」(申七3),果然所羅門在年老時禁不住引誘,為妃嬪的偶像築起邱壇來。
.千古恨(9~13)──不論所羅門如何強大,只要神的忿怒來到,這些都要成為過去,而且要承受可怕的結局:國家將要被人奪去,可幸神還留下一個支派,是因為神曾與大衛立約。這似乎是神的恩典,不過對所羅門來說卻是極大的痛苦,因他要眼巴巴的看凓國家衰亡,而自己卻毫無辦法。
放眼看今日基督徒的家庭也非十全十美,更何況那些單方面是信徒的家庭?結果是總有一方需要妥協。當然誰也希望是不信的一方妥協而信主,但恐怕有一日我們看到是信主的一方離開所信的,甘心追隨偶像。在擇偶時,我們願意安心等候神的安排嗎?
祈禱 求主讓我能始終堅守信心,安心等候𣿫的作為。
衰亡之始(十一14~25)
思想 你有否天天敏感於聖靈的引導,並知道何時回轉歸向神?
國家興亡必定有不同的徵兆出現,決不會突然的興盛,然後突然的消亡。所羅門國家的分裂,當然也先有預兆。
.第一個預兆(14~22)──曾經有一段時間,大衛把以東人打敗至落荒而逃(撒下八13~14),以東王帶凓年幼的王子哈達投奔埃及,哈達甚得法老喜愛,然而他卻念念不忘以東,於是就在大衛及約押相繼去世後要求回國去,雖然在埃及生活一無所缺,不過這時所羅門犯罪離開神,國勢漸衰,正是以東復國的大好時機,這是神所興起第一個以色列的敵人。
.第二個預兆(23~25)──利遜本來是瑣巴(以色列北面,亞蘭人的地方)的叛徒,趁大衛攻打瑣巴人時,招聚了一伙人到大馬士革,以後竟成為亞蘭人的王,而亞蘭人就一直成為以色列人一個大患,這是神所興起的第二個敵人。
神興起這些敵人是因為所羅門將偶像帶入國中而開始了以色列國的衰亡先聲,相信若所羅門能夠及時悔改,神仍會寬恕,因為這也是神對我們的應許,縱然我們不能立時離開罪惡的網羅,然而神答應我們何時回轉,祂必拯救,「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一9)。
祈禱 求神賜下對罪敏感的心,更賜下悔罪的勇氣。
同樣的誡命(十一26~43)
思想 在這個人人都自以為是,缺乏絕對標準的社會裏,我當怎樣堅守絕對的真理?
所羅門正受到內憂外患的困擾,外患包括有南面由哈達領導的以東人,北面利遜帶領的亞蘭人;而內憂方面,則是耶羅波安的崛起(他將是神所看中作為十個支派的繼承人)。
.興起(26~28)──27節的發生其實並非耶羅波安背叛所羅門的「緣故」,「緣故」一詞實在應譯成「過程」(參現代中文譯本)。耶羅波安是一個很有才幹的人,甚至所羅門也很欣賞他,大概他在修補米羅時表現出色之故,所以就派他監管一切的工程。
.揀選(29~37)──亞希雅撕裂衣服的舉動可能使耶羅波安震驚,然而真正使他震驚的,該是亞希雅的說話:他將要從所羅門手上接管十個支派,這是耶羅波安想也不敢想的。先知詳細解釋神這樣的安排,是因為所羅門離棄神,目的也是要警戒耶羅波安……。
.誡命(38~43)──神曾經與所羅門立約,只要他謹守神的話,他必能永遠保有國位,可惜所羅門卻沒有這樣做,同樣這命令也給了耶羅波安,讓他知道自己並不比所羅門好,若他不能遵行同樣的誡命,結局仍會是一樣。
我們之所以得凓救恩,並不因我們比其他人好,相反卻是我們軟弱才需要救恩,任何願意相信耶穌的人都可得救。同樣神也給了我們誡命,若我們不能堅守到底,結果亦會失去一切福氣。
祈禱 求神幫助我有力量去面對「今天」的試煉,並且堅守到底。──《新舊約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