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第三課
第三十四課 列王紀上 之三
題示:讀列王紀上最後一課前,請先把十二至二十二章重讀一遍。
所羅門既從事商業與巨大的工程,便與推羅王訂約,利用他地中海的海軍,保護南方商業,就是從以東到亞拉伯、印度、非洲的沿海各地。他用和平的營商之法來擴展他的帝國,不是用武力制勝。大衛與所羅門的時期,是希伯來歷史中的黃金時代。大衛是軍人,所羅門是建設者。大衛建立國度,所羅門建造聖殿。在世界別的地區,當時正是詩人荷馬的世紀,也是希臘的歷史開展的時代。埃及、亞述、巴比倫在當時均甚弱小,惟以色列國為最強盛,耶路撒冷是當時最偉大的城,聖殿是全地上最豪華的建築。從世界各處都有人去朝見所羅門,要聽他的智慧話,並參觀一切顯赫的榮耀。
所羅門光榮的歷史,因其大過而失色。他娶了許多拜偶像的女子。他有妃七百,有嬪三百(王上十一3)。這就是一件大事,得罪自己,侮辱女姓。這一個千古稀有的智慧人,就成為「不足道也」的一個愚夫。那些女子多數為外邦公主,是拜偶像的。她們嫁給所羅門是為政治上締結同盟的理由而已。為著這些女人,建造聖殿的所羅門,竟為她們在聖殿之旁建築邱壇。這樣,大衛過去竭力所壓制的拜偶像之風,今在宮內死灰復燃了。大衛所帶入的這個光榮的世紀已屆結束,國家已走上了毀滅之途,以色列的黃金時代也已日落西沉了。所羅門晚年之昏沉背道為聖經裡最令人觸目驚心的一幕。聖經留下這方面的紀實,也許神要給人看見前車覆轍;就是過窮奢極侈的生活,雖是最好的人,也難免於失足。
南北兩國
我們來到了列王紀上之下半部分(十三到二十二章),所羅門駕崩後,國就分裂了;自此,以色列的歷史就南北國平衡地記述。按本書之目的來說,我們不需要逐個王分別提出來討論,我們只把分裂的主因,及隨後發生之大事分別列出來研究,也就可以了。
國之分裂
以色列之悲劇
第一、我們要指出,國之分裂是一個悲劇。所羅門升平之治,是以色列歷史中最輝煌的時間。藉著大衛與所羅門的統治,國內之敬拜,宗教、與及政治達到一個空前的境況,四境太平,民生安定。就如已故的貝利(Baylee)校長說:
「詩篇的超然神學,箴言的實際智慧,雅歌的神秘愛情,約伯記的族長教訓,創世記的考古學,與及自約書亞記至撒母耳記下之歷史啟示,責足以使以色列成為文化之中心,及世界之祝福。」
我們可以看見,神為以色列人立下崇高目標,再一步一步的趨向實現,以至我們不得不搖頭歎息:「假如以色列沒有分裂這個致命的打擊,局面將會怎樣的不同!歷史又該要怎樣重寫!」
所羅門之罪
第二、我們留意,聖經是把分裂的罪歸於所羅門的。正如我們在士師記所說,神會給我們很多的特權,但他從來就沒有給我們犯罪的特權——就算是神所特別揀選的所羅門也沒有例外。他的犯罪會怎樣叫與大衛立約的神傷心!無論怎樣,神是公義,所羅門犯罪了,國就分裂,他真的罪深孽重!下面一段話,既痛心又真實:
「自以色列分為南北國之後,整個歷史都是權力的低降,影響力的衰退,與及道德的調零的記錄。在那個時候,百姓幾乎完全忘記了神,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歸究于所羅門晚年敗德壞行所留下的榜樣!
羅波安的愚昧
第三、十二章記載了分裂是怎樣發生的。所羅門之晚年,因著王宮開支繁浩,再加上頻興土木,百姓對重稅苛役日益憎惡,因此所羅門離世後,百姓就趁著羅波安剛登基的時候,就派耶羅波安晉奏王上,要求減稅輕役:「求使我們作的苦工,負的重軛輕鬆些,我們就事奉你。」(王下十二4)他們的理由實在是很充份的:「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作苦工」(十二4),奈何羅波安恃著先王餘威,竟愚蠢到用高壓政策妄想平伏這次積壓已久之民怨:「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第11節,另看十二5~15),這種剛複自用,狐假虎威的態度,顯示出羅波安完全不是治國理民的料子,而其思想的幼稚,意志的薄弱,跟他父親所羅門的智慧比較起來,真是叫人心都涼了半截。他那毫無意義的威嚇就是他最後的「絕招」—毫無價值的「絕招」,結果十支派宣告:「我們與大衛家有什麼分兒呢?與耶西的兒子並沒有關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罷,大衛家啊自己顧自己罷。」(十二16)他們舍羅波安而北上,在示劍立都,以耶羅波安作他們的王。
耶羅波安的措施
第四、以色列國分裂的結果,就引至北國耶羅波安的荒謬措施。他原是一個精力充沛而又工於心計的人,他立都示劍之後,立刻就看出一個危機:儘管十支派的人隨他北上,但他們的精神中心仍在南國的耶路撒冷、聖殿、約櫃等是他們宗教的精神所在,連到律法的宣讀,律例的訓誨等無不在耶京舉行,假如他的百姓仍然每年按時按候南下耶京守節,遲早一定會出問題,而他的王位恐怕也保不住,他心裡說:「恐怕這國仍歸大衛家。」(十二26)
結果他就在北國立了兩個敬拜中心——一個在國之北的但,另一個在國之南的伯特利,假意是體恤百姓,免去長途跋涉南下之苦:「耶羅波安王就籌畫定妥,鑄造了兩個金牛犢,對眾民說:以色列人哪,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神」(十二28)。結果,「這事叫百姓陷在罪裡。」
公平點說,耶羅波安不是立心以金牛犢來代替耶和華,引民拜偶像。他是企圖以金牛犢來代表耶和華。不過無論是代替也好,代表也好,仍是犯了最致命的罪。當他「籌畫」的時候,他一定不會忘記亞倫也曾鑄過金牛犢,以至他說的話跟亞倫說的完全是一樣:「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神。」(比較王上十二28,和出三十二4)耶羅波安明知亞倫鑄造金牛犢招致耶和華和摩西的烈怒,他仍不知警惕,這就是他的罪。
除此之外,耶羅波安還有下列的措施,是招至神的憤怒的:
(1)在邱壇建殿,
(2)立不屬利未支派的凡民為祭司,
(3)定八月十五日為他們的節期,這比南國猶大的節期遲一個月。
(4)自己上壇獻祭。
耶羅波安要另立祭司一事,就顯出利未支派及祭司們不滿耶羅波安的措施,全部返耶路撒冷(代下十一13),同時亦可反映出當時敬虔的以色列人也舍耶羅波安而去的(代下十一16)。但其餘支派的,立刻就陷在耶羅波安的網羅去了(王上十二30)。由此可見這次的分裂不單是政治上的,也是宗教上的。
耶羅波安是嚴厲冷酷又工于心計的王,在屬靈的事上可說是無能的;他應該知道,神既然把他放在王位上,他就一定有辦法來應付他國內的問題,不至影響他的王位,但他卻在罪上泥足深陷,不能自拔,連帶他的百姓也一併的跟他掉進淤泥裡去。他的墓誌銘十分可怖:「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事」(王上二十二52;王下三3,十29等)。因此北國的開始實在糟透,而且一代不如一代,每況愈下,不能自拔。
兩朝的王
我們試把南朝猶大和北朝以色列的王,就列王紀上所載的作個比較。我們不會太詳細地討論,主要的大事就足以給我們一幅清晰的圖畫。我們曾經說過,列王紀上之下半部,大約記載了南北朝之前八十年的歷史。在那段時期中,猶大一共有四個王,而以色列則有八王。我們現在把列王的名字,統治的時間,以及聖經的評價,列表於後,以作比較。
南國:猶大 |
||
列 王 |
年 期 |
評 價 |
羅波安 |
十七年 |
壞 |
亞比央 |
三年 |
壞 |
亞撒 |
四十一年 |
好 |
約沙法 |
廿五年 |
好 |
約蘭 |
(雖曾在本書未提及,但他是在北國亞哈謝之後登基作王的。) |
|
——共約八十六年 |
||
北國:以色列 |
||
列
王 |
年 期 |
評 價 |
耶羅波安 |
廿二年 |
壞 |
拿答 |
十年 |
壞 |
巴沙 |
廿四年 |
壞 |
以拉 |
二年 |
壞 |
提比尼 |
(約一星期) |
壞 |
暗利 |
十二年 |
壞 |
亞哈 |
廿二年 |
壞 |
亞哈謝 |
二年 |
壞 |
——共約八十六年 |
單從上表看,就知道在八十多年中,猶大國有四王,而以色列則有八王,兩倍於猶大的。在短短八十年中而有八王更換,無論是對那一個國家來說,都不可以算是好的了。而更差勁的是,這八個王中,竟沒有一個是好的。在猶大國中,四王中有兩個是好的,而其在位的年數亦是最長,共約六十多年,占了四份之三強。
先知以利亞
列王紀上最後的六章,全是記載先知以利亞在北國以色列的事奉。這個一代神人的出現,叫我們在漆黑的時代看見一線光明,他的工作使他成為以色列歷史中最特出的人物之一。他不單在宗教改革上曾經轟轟烈烈地幹過一番事業,也是新約論及舊約先知中最多的一位。再者,他也是與摩西同在耶穌登山變像中顯現的一位。自他以後,先知的工作才在希伯來歷史中備受注意。
這個最富傳奇性的人物的出現是突然的,隱沒也是最意想不到。在以色列的危機時代,這個眉宇間穩現霸氣,而聲音如雷轟的先知,就突然出現在亞哈王的面前,離去的時候,卻由一隊火車火馬護送,乘旋風而升天歸去(王下二11)。他在地上的工作,可以說都是一連串的神跡。因此,我們以下列三方面來討論這一代奇人——他的性格,他的工作,他的重要性。
他的性格
以利亞的偉大是不容否認的,連那些不承認他所作的神跡的批評家,也不得不承認他人格上過人之處。我們試從幾方面來看:
在體格上,他必然是個魁梧高大的人物;他不是城市中的紳士,就外型看,他只是個村野之夫,甚至可能就是貝督英人(沙漠中之阿拉伯人),喜歡流連於崇嶺深壑間,或是巴珊地廣闊無垠的草原上。他豪邁的性格,與及粗獷的外型,對那些溫文爾雅的城市人,一定顯得十分惹眼。當我們讀到他晉見亞哈王,宣告以色列旱災的那一段,我們很容易會聯想到站在王面前的,是一個髭發蓬亂,面孔黝黑,雙目精炯,肩上披著粗糙羊皮的人,雙手向天高舉,以其嘹亮的聲音向這個優柔寡斷的王宣告大旱,其聲音在山間迥響著,就像神向這個邪惡的王說話一般。
以利亞不單在外型上是與眾不同,就是在道德操守上,也是異於尋常。我們起碼可以從三方面來分析——勇氣、信心、熱心。先說他的勇氣。他以一人之力,而向當時整個國教的祭司制度和全國的人民挑戰,情況就像馬丁路德一樣。這才是真正的「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才是無偽的「橫眉冷看千夫指!」迦密一役所表現的大勇無畏,與及假祭司小丑般的跳叫,其對比是多強烈!
再看以利亞的信心,在以利亞勇氣的背後,是隱伏著一股無堅不摧,無敵不克的信心。這才是重要。我們想想看,面對面的對著暴君亞哈說:「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這需要何等大的信心。因著自然環境的影響,幾天,幾星期,甚至是幾個月不降露,不下雨那是可能的,但要「這幾年」無露又無雨,那就非要轉氣易候的信心不可。
最後,我們留意以利亞的熱心。「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嫉妒」(中譯本作: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這嫉妒需要多大的熱心才可以積聚,才可以爆發!噢,這個黝黑粗獷的沙漠之子,對我們今天這些溫文爾雅的教會領袖該有多大的挑戰!為著神的聖名,為著備受歪曲的聖經,為著日漸彌漫的妥協之風,讓我們學像以利亞,為耶和華大發嫉妒!
他的工作
傑多博士說得好:「先知有兩種,一種是行動的先知,一種是說話的先知。後者無疑首推以賽亞為最偉大,而前者則無人能出以利亞。」這就是以利亞工作的特點:他是一個行動的先知。就我們所知,以利亞沒有寫過一言半字,這是不足為奇的。像他那種毫無保留的熱誠,急激的性格的人,通常都沒有那份耐性坐下寫文章,而很多精力充沛而又心裡火熱的改革家,要他們拿起支筆來,就不只千斤重了。他們都是行動派的,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缺少他們。
他工作第二個特點乃是:幾乎凡他所作的,全都是神跡,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有以利亞在場,就會有神跡出現。因著這個原故,近代有些所謂聖經學者,乾脆就把整段聖經否定了,認為全是神話的無稽之談。他們的理論我們不必管它,這個事實反映出以利亞一生的事奉,是多麼的轟天動地,也起著多大的影響力。
他工作的第三特點乃是:改革。以利亞並沒有開創過什麼新的工作,他只是把當代變節的宗教,國民的敗壞生活改革過來。他呼召百姓重新回到神與摩西立的約上面,今天缺乏的豈不是同樣的呼聲?
他的重要性
第一、以利亞的出現是說明一個真理:神會揀選一些特別的人,來應付特別的時代。以色列在亞哈登基之前,已經夠黑暗的了,到他作以色列的統治者之後,情況更是糟得無法收拾,聖經說:「從來沒有像亞哈的,因他自責,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受了王后耶洗別的聳動。」(王上廿一25)耶洗別的陰謀,就是要在以色列境內根除耶和華的崇拜,而以色列歷史的黑暗時間,以此為甚了。
就在這種危機的時代,神的勇士興起了,同樣的情形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中世紀福音之光看似慢慢熄滅,而教庭的魔影正要籠罩著歐洲億萬的心靈,馬丁路德及約翰加爾文出現了,他們的聲音釋放了歐陸的人民,重回那「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上。在英國也是如此,當政治、宗教、與及道德都敗落到無可救藥之際,神就興起了約翰威克裡夫(John
Wycliffes),威廉天達(William Tyndales),韋非特(Whitefields),與衛斯理等人。求神在這世代興起他的勇士!
第二、當罪惡愈深,神工作的方法亦愈特別。亞哈與耶洗別所拜的腓尼基人的神——巴力、亞斯他錄、和亞舍拉——其實就是管理雨和露的神。為著這緣故,天地間唯一的真神就要在這一方面來工作,使天「必不降露,不下雨」曆三年零六個月之久!為著要叫偶像的假神跡和假宗教暴露其醜,神要用真的神跡來行在地上,這是為什麼以利亞一生的工作都是充滿神跡的原因。在非常時期,神就會用非常的方法來工作,我們深信在這個彎曲異常,以白為黑,以苦為甜的世代,神一定有更特別的方法來顯明他的作為,我們都要為此禱告。
此外,以利亞對我們這個時代還有很多方面要說的,不過這裡再多提一點:以利亞還要再臨這個地球。非常特別的,在舊約聖經最後的幾節中,就提到這件事(瑪四5~6)。好多人不信這件事,就像他們不信基督要再臨一樣。他們說以賽亞和瑪拉基二先知預言以利亞再臨一事,已經在施洗約翰的身上應驗了,儘管施洗約翰是部分的應驗,施洗約翰卻不等於就是以利亞,因為在施洗約翰去世之後,我們的主說:「以利亞當然要來」(按原文直譯)。我們若再翻到啟示錄十二章,就更會發現,在現今世界體系崩潰和基督再來之前,有兩個見證人要來,其中一個就是以利亞?
以利亞真是一個奇特的人物,昔日他出現的時候,整個以色列國都改變,不久的將來他重臨的時候,整個世界都要改變,那時候,主就在門口了!──
巴斯德《列王記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