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撒母耳記下第二章

 

2

<syncBible ref=撒下2:1>人往往憑自己的才智審時度勢,或任一己的衝動魯莽行事,大衛的做法卻完全不同……

2:1  大衛雖然自知將要作王(參撒上16:1323:1724:20),而掃羅之死似乎是他作王的適當時機,他仍然求問神,應否回到猶大故土。即使有時情勢似乎很明顯,但在採取行動以前,還是要求問神,只有祂才清楚何時是最適當的時機。

<syncBible ref=撒下2:1>神為甚麼吩咐大衛上希伯崙去?祂今天又吩咐我往哪裡去?

2:1  神吩咐大衛回到希伯崙,不久猶大人就要在那裡膏立他作王。他以希伯崙作首都,因為,(1)那是當時在猶大境內最大的城;(2)防禦堅固,足以抵擋仇敵的攻擊;(3)它位於猶大境內的中央附近,是作京城的理想之地;(4)有許多貿易路線匯集,在戰時可保障物資供應。

<syncBible ref=撒下2:4>大衛雖貴為君王,但亦有漫長的歲月不為人所接受,我是否也有類似的遭遇?

2:4  大衛在多年以前受撒母耳膏立為王(參撒上16:13),但那是在他家中私下進行的;現在猶大人公開膏立他為王,正好像為候任官員公開舉行就職典禮一樣。不過,以色列其餘的支派不同意他作王約有七年半之久(2:10-11)。

<syncBible ref=撒下2:4-7>大衛為甚麼要去基列雅比?

2:4-7  基列雅比人曾經冒生命危險去埋葬掃羅的屍體,大衛作王以後遣使者道謝(參撒上31:11-13)。在亞捫王拿轄圍攻基列雅比的時候,掃羅救他們免受恥辱(參撒上11),所以那裡的人對他都很感激。大衛的信息也提示他們,最好效法猶大人以他為王。基列雅比在基列地的北部。大衛正尋求未承認他為王的十一個支派支持他。

 

約押與押尼珥決一勝負{\LinkToBook:TopicID=602}

<syncBible ref=撒下2:10-11>伊施波設遲遲沒有繼位,權力是否出現真空?

2:10-11  大衛作猶大人的王有七年半的時間,伊施波設作以色列的王只有兩年。這裡有五年的空白,可能是由於伊施波設在掃羅駕崩後不敢立即作王。以色列北部常有非利士人侵擾,所以伊施波設等了五年才敢即位。期間,他的元帥押尼珥擔任了主要的角色,驅逐非利士人,力促北方的聯盟。不管伊施波設何時稱帝,他的統治是既軟弱又有限的。非利士人仍然控制當地,而伊施波設也受到元帥押尼珥的威攝(3:11)。

 

故事中的人物{\LinkToBook:TopicID=593}

<syncBible ref=撒下2:12>雙方以對等人數撕殺,為何?

2:12  他們各選出十二個人,彼此爭鬥(用刀互刺),存活的人數較多的一邊為勝。大衛和歌利亞的爭戰(參撒上17)也是採取類似的方式──避免雙方全面戰爭,造成眾多傷亡。但是,此役雙方的二十四個勇士皆戰死了,所以沒有一方面能宣稱得勝,既沒有結果,廝殺就得繼續下去。

<syncBible ref=撒下2:12-17>這一戰發生在……

2:12-17  以色列分裂後,南北兩地不斷鬥爭對峙。不過,大衛在北部真正的對手並非伊施波設而是押尼珥。這段經文記載,押尼珥提出叫雙方的勇士用短刀互刺,(亦可譯作“戲耍”或“肉搏”。)此役發生於基遍附近(在掃羅家鄉便雅憫的地業以內),說明約押的軍隊已經向北推進,佔領了更多的土地。押尼珥提出這建議,可能是想阻止約押軍隊的挺進。

<syncBible ref=撒下2:21-23>擇善固執誠然是一分美德,但倘若所堅持的並無恆久的意義,是否要堅持下去?

2:21-23  押尼珥一再勸告亞撒黑,不要冒生命危險去追趕他,但是亞撒黑不肯放棄自己的堅持。如果是為著有價值的事,貫徹始終是好的;但是如果只為著個人的榮辱和利益,這種堅持就等於固執。亞撒黑的固執不僅喪失了自己的生命,也使大衛的軍隊在以後多年陷於苦境(3:26-27;參王上2:28-35)。你在決心達到目標之前,先要確認那是否有意義。

<syncBible ref=撒下2:28>戰爭,國家與人民都要付出代價……

2:28  一場大戰,約押的軍隊得勝了(2:17),但是國土分裂,戰爭持續到大衛作全以色列王的時候才停止(5:1-5)。──《靈修版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