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撒母耳記下第五章

 

撒母耳記下 第五章 注釋

  

5:1-9:13  大衛作以色列的王,國家昌盛

  

1-25  統一全國及克制外敵

  

1-5  大衛被膏立為全以色列王

 

以色列人立大衛作王有三個原因:

 1 大衛與他們同一血源,都是雅各的後裔(1下):

 2 掃羅作王時,真正領導百姓的已是他(2上);

 3 神已應許他作以色列之君(2下)。

  

3          「立約」:條款大概包括君民之間的義務與責任。大衛成為全以色列民的首領,統一了十二支派。

  

6-12  建都於耶路撒冷

 

大衛放棄希伯侖而選上耶路撒冷作首都,因為後者正好在猶大與以色列北部支派之間的中立地帶(耶路撒冷屬便雅憫支派。見書18:28,與猶大境接壤),位置適中,而且東、西、南邊都有天然屏障,易守難攻。

  

6          耶路撒冷因有堅固的天然保障,以前猶大及便雅憫支派都無法攻下(書15:63; 1:21), 所以城中的耶布斯人譏笑大衛,說該城即使只由瞎子、瘸子防守,大衛的軍隊也無法攻陷。

 

7          「錫安」:聖經中在此首次出現,日後聖殿所在的山丘稱為錫安山。

 

            「大衛的城」:顯然是攻陷耶路撒冷後的命名。

 

8          本節殘缺,因而有不同的譯法,代上11:6有同樣的記載,可資參考。

 

            「水溝」:原意不詳,據考古學家發現此城的供水系統來自山下的基訓泉,「水溝」可能是指通往水泉的井狀通道,大衛軍隊大概由此攻進耶城。

 

            「在那裡有瞎子 ...... 進屋去」:這句俗語意思不詳,解釋不一。

 

9          「保障」:大概位於南面。

 

            「從米羅以裡」:或作「從米羅向殿往裡」。

 

            「米羅」:大概是在向山谷一面的山坡上用小石塊堆砌成的地基和護土坡,以便在上面可建築城牆或宮殿。

 

11-12   推羅與以色列建立邦交。

  

13-16  大衛在耶路撒冷所生的兒子

 

16        「以利雅大」:即比利雅大(代上14:7)。

  

17-25  兩次擊敗非利士人

 

大衛被膏立為以色列王,意味脫離先前附屬非利士的關係,與之對立,因此,非利士人決意攻克大衛新建立的以色列王國(參2:4注)。大衛與非利士人爭戰不只這兩次(參8:1; 21:15-22; 23:8-17),然而這兩次的勝利使以色列脫離非利士人的轄制。

  

17        「保障」:有學者認為這不是錫安城的保障,若是錫安城保障,大衛毋須「下到保障」去迎擊非利士人,因此這裡可能是指亞杜蘭洞(參撒上22:1; 撒下23:13-14),而本段擊敗非利士人的戰跡大概發生於大衛剛被膏立(參17)、尚未奪取耶路撒冷之時。

 

18        「利乏音穀」:多認為在耶路撒冷的西南。

 

20        「巴力毗拉心」:大概離利乏音穀不遠,意思見20節下。

 

21        按代上14:12,大衛用火燒掉非利士人的偶像。

  

22-25  另一次戰役中,以色列人改變戰略,再獲勝利

 

25        「迦巴」:按代上14:16,應作「基遍」,位置見書9:3注。

 

            「基色」:位於非利士邊境。

 ──《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