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師記簡介
名稱
本書在希伯來文聖經中名為「官長」或「審判者」之意。本書則是從當時的統治者「士師們」得名,但士師們最基本的責任是拯救選民脫離敵人的魔爪,是超過作審判官之工作:同時他們可算是「靈力領袖」,因他們都曾被聖靈所充滿過。
作者
根據猶太遺傳錄《他勒目》的記載,認為撒母耳是士師記的作者。根據本書各方面的提示,例如:本書是在約書亞死後才寫的(二7);本書寫成時,士師時代已經過去(十七6,十八1,十九1,二十一25);大衛還未佔領耶路撒冷(一21比較撒下五6);又本書的作者曾暗示那時是王國的初年(十七6,十八1,二十一25),撒母耳是這一段時代(士師時代至掃羅)的中心人物,故他很可能是本書的作者。但我們不能就此肯定說撒母耳是本書的作者,因書中從沒有提出任何的支持。
年期
本書寫作日期應是在掃羅登位之後和大衛佔領耶路撒冷之前那一段期間,大約是主前1043~1004年:若本書是撒母耳所寫,則應是在掃羅登基後不久,當時撒母已經是一位老年人了。
目的
士師記寫下從約書亞死後直至撒母耳興起的歷史,這一頁歷史讓我們看見三件事:
1. 神的公義:選民犯罪,必被刑罰。
2. 神的慈愛:選民若肯悔改,當他們哀求神時,神便賜下拯救者──士師。
3. 神的預備:選民缺少一位願意尊神為大的君王治理他們時,就會有混亂發生,「各人任意而行」。透過本書的悲劇,更可明白他們需要一位君王,這正是神後來為他們所預備的。
士師記是選民從各支派各自為政而進入聯合王國時期的轉捩點。
士師記大綱
一1~15 得勝的秘訣
一16~36 失敗的前因
二1~10 屬靈的遺產
二11~23 惡性循環
三1~14 俄陀聶
三15~31 以笏、珊迦
四1~24 底波拉
五1~31 得勝凱歌
六1~24 基甸蒙召
六25~40 信靠順服
七1~8 神的算術
七9~25 耶和華和基甸的刀
八1~21 乘勝追擊
八22~35 靈命陷阱
九1~21 荊棘作王
九22~45 眾叛親離
九46~57 亞比米勒之死
十1~5 陀拉與睚珥
十6~18 罪的腐蝕
十一1~11 耶弗他
十一12~28 耶弗他與亞捫王
十一29~40 耶弗他許願
十二1~15 以比讚、以倫、押頓
十三1~25 參孫的父母
十四1~9 任性的參孫
十四10~20 參孫的婚禮
十五1~8 錯綜複雜的報仇
十五9~20 孤單的戰士
十六1~14 參孫與大利拉
十六15~22 參孫失敗
十六23~31 參孫求告神
十七1~
十八1~13 但支派探子與米迦
十八14~31 但族定居
十九1~21 利未人的家庭醜聞
十九22~30 基比亞人的醜聞
二十1~16 各支派與便雅憫開戰
二十17~28 罪惡的頑強
二十29~48 攻勝便雅憫
二十一1~25 便雅憫劫後餘生
──《新舊約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