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利未記第四章

 

贖罪祭(上)(四121

思想 猶太人犯罪後,要以牲畜為代贖,其主要含意是甚麼呢?

  燔祭、素祭和平安祭預表在和諧無瑕的關係中人對神美滿的奉獻。但聖經絕不含糊和毫無保留地講明,和諧關係及美滿奉獻的重要,與及神人關係中的嚴重障礙乃人的罪。事實上,整個聖經自創世記三章至啟示錄二十二章就是針對罪的啟示:罪如何產生、蔓延;神怎樣在舊約中預表和預言除罪的救恩;在新約道成肉身的完成;並在末後日子更新罪穢世界,引進永恒仁義和平。所以利未記論到神人關係,若不講述解決罪的障礙,奉獻的啟示就不完全了。這段聖經有幾點教訓:

 .罪的意義──舊約擁有豐富字彙,詳盡描述罪的各種表現,本段經文也用了五個不同的字詞。重要的不在乎字彙或次數,乃在於本段經文給予罪的幾個定義:

   行了「耶和華所吩咐不可行的甚麼事」,不必是惡暴憎怖,即或看來屬純善柔和的行動,只要與神啟示的心意不符便是罪了;

   「誤犯」表明一方面即使並非存心侵犯神,無心之失或偏差都是罪,另一方面也是神的恩典,因為人所犯的一切罪神都視為誤犯,「都因自己無知」(弗四18);

   「是隱而未現」,審判官必須按人的行為表現判決,但在察看人心腸肺腑的神面前,一切均無所遁形,心思意念的歪邪也被定罪。

 .罪的影響──罪沒有純粹私人性質的,總帶凓影響力,可以「使百姓陷在罪裏」(3),雖對人的影響並不明顯,卻使神的聖潔蒙污染。向會幕彈血和抹香壇象徵潔淨污穢。

 .罪的後果──罪的工價乃是死(羅六23),但在神的恩典中安排了救恩:代替:藉按手儀式;流血:生命在祭壇傾流,乃犯罪受死的結果。此祭預表基督一次完成贖罪之功(來九12)。

祈禱 主啊,感謝𣿫將自己獻上,使我得凓生命、平安。

 

贖罪祭(下)(四2235

  個人犯的罪遠比社會性虧欠令人產生更強烈的罪疚感,所以隨凓啟示了全會眾參與的團體性罪污之解除方法後,摩西用相等的篇幅,講述神設立消除個人罪疚的救恩。

 .知錯認罪──「所犯的罪自己知道了,就要牽……按手在贖罪祭牲頭上」(23242829)。

   自己知道了,說明這是個人的過犯,如果導致他人受損傷,應由審判官處決,為眾人所知。所以自己知道的罪雖是隱蔽不明顯,卻在聖靈責備下產生罪疚;

   就要牽:即使是與人無害的錯失,仍虧欠了神的榮耀,私人性的罪於神有損,便得對付;

   按手是委任託付的象徵,若要祭牲承擔罪過,必須具體說出所犯過錯。認罪乃知錯之必然表現。

 .中保贖罪──個人省察、知錯認罪的行動只證明是真誠的痛悔,卻未能贖罪,必須由神設立的祭司任中保,完成贖罪程序,方可除罪。這教訓預表耶穌基督為神人間唯一的中保,只有藉凓他,人才能與神和好。

 .必蒙赦免──罪疚全消乃靠神的恩典,不論犯了甚麼罪,只要真誠痛悔,利未記多次強調必蒙赦免(四20263135,五10131618)。「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的不義。」(約壹一9

 .馨香的祭──獻贖罪祭固然表示知罪懊悔,獻祭的認罪更是宣認神所訂定之道德倫理標準公義正直的行動,並且表示接受神的責備和仰倚神赦罪的恩典。所以認罪就是榮耀神(書七19),因為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詩五十一17)。

思想 贖罪祭按規矩自祭司、全會眾、官長、百姓均需以犧牲為贖罪。要罪得赦免,唯一的方法是要付罪的贖價,試思想你得贖的憑藉是甚麼?──《新舊約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