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現在的事前言
我已經說過,這七個教會是當日歷史上實在的教會,同時,她們也是代表在世各地各時教會的性質和行傳。實在說來,這七封書信是寄給當日七個指定的教會,叫她們堅持她們的善行,悔改她們的惡心。然而,這七個教會是代表所有的教會,所以,這七封書信是基督對於祂教會的意見,所以它們是一部預言。這意思就是說:這七封書信是預言全教會在世的歷史。
有人說,啟示錄二、
這七封書信是分作兩段的。我們知道在每封書信的末了,都有一句應許得勝者的話語,和勸勉有耳者的警言。在聖經裏,七常是分作四與三。但是,在這七封書信裏,七是分作三與
這七封書信的收信人,是七教會的使者
我已經說過,這些使者並不是教會的牧師,或是其他的任職人,他們乃是各教會中藉主寶血得救,樂意為主負責,忠心事主的人。他們有神的恩賜,足以影響、造就他們所在的教會。主看他們是祂的亮光,如同星一樣。他們教會的興衰,是他們所應當負責的。願主興起我們作祂教會的使者!願我們忠心事奉主!
每一封書信裏都有不同的祭司稱呼
以弗所是將次衰弱的教會,所以,主顯明祂自己是在他們中間行走的;祂鑒察祂的教會,祂不改變,所以,以弗所的教會也不應當衰弱。士每拿是受苦的教會,所以,主表明祂自己是死而復活的主,叫他們願意殉道。別迦摩是異端的教會,所以,主用兩刃的劍,對他們說話,表明祂的審判。撒狄是一個死的教會,所以,主表明祂自己有生命的靈,和亮光的星。非拉鐵非是無瑕疵的,所以,主替他們大開傳道之門,叫他們有廣大的工作。老底嘉是屬世的教會,所以,主顯明祂自己是被關在門外;雖然,祂的教會失敗了,但是,祂自己還是誠實作見證,還是居於萬有之上的。雖然,我們的主對於每一個教會,特別顯明祂自己的一部,以勸勉警告她們;然而,祂的顯明並不因此而限定於受信的教會而已,也是表明祂在各教會中的普通性質。
七教會的意義
我們已經知道,這七個教會乃是代表古今所有的教會。現在我們要看她們如何代表。
以弗所的字義是「放鬆」。教會當初對於主耶穌有極深摯的愛情,但過了時日,這種愛心卻漸漸地冷下來。這就是使徒後教會的光景。
士每拿的字義是「苦」。這就是教會受逼迫、殉道的時代。基督徒在羅馬帝王手中受了無數的災害。教會裏面有人順從了猶太教,離棄了福音。
別迦摩的字義是「高樓」。此
推雅推喇的字義是「她獻祭不倦」。這是羅馬教的時代。神甫的腐敗,真理的黑暗,俱在此時發生。基督的地位被篡;教會行姦淫。
撒狄的字義是「光復」。經過多年的黑暗,教會開始有她的光復。這就是復原教的時代。他們已經回到主耶穌了,然仍不免於衰弱如死。
非拉鐵非的字義是「兄弟相愛」。這是百餘年前教會復興的光景。基督徒不以宗派自分,乃以兄弗的愛心相聯絡。他們專心遵守聖經的話,就是神忍耐的道。
老底嘉的字義是「眾人的意見」。這是現今的教會。在物質上發達,在靈性上墮落;不冷不熱。聽從人言,過於遵守主命。這就是教會社會化的時代。
在預言上,這七個教會的光景恰好成了一部教會史。但在實情上,在教會歷史的任何一段中,都有這七個教會紛雜的光景。不過有的時候,七個中之一個教會的光景,比別個的更為普通,更為顯露而已。
她們的行為
每一封的書信,幾乎都有「我知道你的行為」一句話(二2、19,三1、15)。無論行為是善是惡,主無不知。每一個教會都當負她自己的責任──我知道你的行為。雖然以弗所有了行為,卻沒有愛心;然而,推雅推喇則有了行為,也有愛心。雖然老底嘉是完全屬世的,然而,非拉鐵非卻是完全屬神的。老底嘉的罪,神並不向非拉鐵非去罰。各教會當負自己教會的責任。沒有人能為別人負責,也沒有人能因別人免責。眾人都當為自己的行為受審;審判是按凓個人的行為。這個審判並不是關乎得救和沉淪,因為這裏是說到行為的問題;行為和我們的救恩是毫無相關的(弗二8-9;多三5)。士每拿、別迦摩二教會,主並沒有說到她們的行為,好像她們並沒有行為一般;但是,主如何「知道」別的教會的行為,主也如何「知道」這兩個教會的光景。她們雖然沒有別的行為,然而士每拿的受苦,別迦摩的殉道,在主的眼光中,已是最好的行為了(二9、13)。主在這七封書信中,說出她們的行為、她們的患難,和祂自己對她們一切作為和境遇的意見;這就是他日基督審判臺前的先聲。當日主對祂的教會如何審判,他日主對祂的教會也是如何審判。
每封書信都有主的檢查和命令
我們的主,雖然在審判之中,還是表明祂的善良來。雖然祂的教會有許多的錯誤和惡行;但是,祂卻不埋沒她們的善行。祂一面公正,舉發她們的罪惡;一面慈愛,表明她們的善良。並且,祂不是開口即責她們的罪惡,乃是先盡祂所能的讚許她們,褒揚她們;然後,方施責備。所以,沒有得主讚美的有禍了!
主的審判是至公的:無美不讚,無惡不責。祂說到教會的忠心、患難、貧窮、守道、行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善事、清潔、恆忍(二6、9、13、19、24,三8、10)。祂也說到教會的冷淡、異端、姦淫、自高、屬世、衰微、缺欠、名生實死、不冷不熱、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二4、14-15、20,三1-2、15-17)。
有兩個教會是完全的,主並不責備她們,就是士每拿和非拉鐵非。有兩個教會是完全失敗的,主並不稱讚她們,就是撒狄和老底嘉。
還有別的教會,雖然她們有許多的善工,但是,她們卻也有不少的惡行。我們看見主在起初的時候,都是稱讚她們的長處,到了末了,主就不得不責備她們了!從稱讚過渡到責備,主常用「然而」二字。這是何等的可惜!「你雖然……然而你……」──美中不足!主在二章二、三節裏說以弗所教會許多的長處,第四節卻說:「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主在二章十三節裏稱羨別迦摩教會的忠心,第十四節卻說:「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主在二章十九節裏表明推雅推喇教會的善事,第二十節卻說:「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我們所有的眾善,不能遮蓋我們的微過。最可惜的,就是在我們所有的良善中,終不免有一個「然而」在裏面!願主叫我們完全在祂裏面;願我們的香膏中,沒有一隻死蒼蠅。
主的教會無論在那一點墮落,主都是命令她們「悔改」(二5、16,三3、19)。教會還當悔改!聖徒還當悔改!我們都是想,悔改是罪人信福音的手續,我們信徒不必悔改了。但聖徒當悔改是主親口說的。我們盼望主能用更好聽、更好看的名詞以規正我們;但是,主說「悔改」。聖徒很容易說奉獻、作工、熱心、信心、愛心;但是,主耶穌說,這些不夠,你們應當「悔改」。這兩字是何等的謙卑!何等的丟臉!但是,有罪的人,不管你是罪人,或是聖徒,都當悔改。你雖有許多善行長處,若對於主所責備的眾惡,尚未悔改,則我們要受主的刑罰(雖然不是永遠沉淪,但總有相當的刑罰)。聖徒不要思念他自己的善行,應當多為自己的失敗悔改,好叫他們達到完全的地位。
我們應當悔改,這原是主的命令和勸勉;我們若不聽從,有負主意,就難免於受審判了。「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裏,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二5)「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裏,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二16)「若不儆醒,我必臨到你那裏如同賊一樣。」(三3)主呼召我們悔改,原是因為我們有了瑕疵;我們悔改,就與我們有益;不然,祂就要審判了。所以,墮落的基督徒,應當趕快起來!主在這七封書信裏,以特別屬靈的福氣賜給七教會,她們如果願意,都可以得看:以弗所可以回到當初的愛心,士每拿可以得凓殉道者的冠冕,別迦摩可以恢復純正的真道,推雅推喇可以革除耶洗別,撒狄可以重新等候主的再臨,非拉鐵非可以進入寬大的門,老底嘉可以得凓所有的需要。主有恩典,誰願意得凓呢?
主對個人得勝者的應許
對普通的教會,主已經警告了,勸勉了,呼召了,責備了,稱讚了;但是,誰肯聽主的聲音呢?主雖然盼望全教會都聽從,但主深知,得勝順服者,不過個人而已,絕無全體俱都幡然悔改之事。所以,祂就以極大的賞賜應許給得勝的個人(請看二7、10-11、17、26-28,三5、12、21)。
我們讀了這七封書信以後,就知道當日教會的紛雜情形。現在的教會豈非如此?恐怕晚近教會的腐敗,比當日尚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現在正是我們得勝之日。我們如果得勝,則我們要得凓主的應許的奇妙榮耀;若不忠心,則我們也要承當極威嚴的關係。願我們這些蒙主特恩的人,不要以為我們得救,就已足意了;願我們天天體貼父神的心,在罪惡的環境中──或在世界,或在教會──和眾人分別出來,得勝像我們的主得勝一樣,好叫神喜悅我們,好叫我們得凓祂的賞賜。
這些應許是神特別的賞賜,我們若不得勝,就得不凓。得勝乃是得凓這些賞賜的條件。我們不要誤會,不要將得救和得勝混起來。得救是因為我們信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得勝乃是我們得救以後,天天支取主的救恩,讓祂的十字架,和聖靈作工在我們的生命裏面,叫我們勝過罪惡、世界、肉身和撒但。徒有得救而不得勝的人,斷不能得凓主在這裏的特別賞賜,特別榮耀。每一個聖徒都有失去神應許之虞!你看神對撒狄和老底嘉所說的話是何等嚴厲!就是非拉鐵非,主尚是叫她持守她所有的咧!我們應當小心,不然,我們就要失去我們所能得的福。願來世的榮耀吸引我們的心,叫我們願意捨去今生的福樂,願意忍受人世的譏笑!
這些應許,對於每一教會的情景,都有特殊的吻合。例如:忠心至死的士每拿,主就應許她不受第二次死的害。你看,我們的主是何等的慈仁!祂不特備賜能力,叫我們忠心;並且應許賞賜,引我們得勝。在最離得勝的老底嘉教會中,主就賜我們以最大的應許,叫我們想慕將來的榮耀。願我們現在因凓將來的榮耀而活凓!
每一封書信都有主的呼召
每一封書信都有主的呼召,叫有耳者聽聖靈對眾教會所說的話。有耳者都應當聽,能聽者都不可不聽。神的聖靈呼召我們作忠心的僕人,來得凓榮耀;所以,我們應當聽;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得賞的機會。凡願意聽的人,不只當聽聖靈對這個教會所說的話,也當聽聖靈對眾教會所說的。我們有耳的,應當聽聖靈所說的一切話。失去一句不聽的,他的靈性都不能無損失。你有耳麼?
以上七點是七封書信中,每封所共有的。我們明白了其大概,就能較為詳細地一讀其內容。
第一章 前言
我已經說過,這七個教會是當日歷史上實在的教會,同時,她們也是代表在世各地各時教會的性質和行傳。實在說來,這七封書信是寄給當日七個指定的教會,叫她們堅持她們的善行,悔改她們的惡心。然而,這七個教會是代表所有的教會,所以,這七封書信是基督對於祂教會的意見,所以它們是一部預言。這意思就是說:這七封書信是預言全教會在世的歷史。
有人說,啟示錄二、
這七封書信是分作兩段的。我們知道在每封書信的末了,都有一句應許得勝者的話語,和勸勉有耳者的警言。在聖經裏,七常是分作四與三。但是,在這七封書信裏,七是分作三與
這七封書信的收信人,是七教會的使者
我已經說過,這些使者並不是教會的牧師,或是其他的任職人,他們乃是各教會中藉主寶血得救,樂意為主負責,忠心事主的人。他們有神的恩賜,足以影響、造就他們所在的教會。主看他們是祂的亮光,如同星一樣。他們教會的興衰,是他們所應當負責的。願主興起我們作祂教會的使者!願我們忠心事奉主!
每一封書信裏都有不同的祭司稱呼
以弗所是將次衰弱的教會,所以,主顯明祂自己是在他們中間行走的;祂鑒察祂的教會,祂不改變,所以,以弗所的教會也不應當衰弱。士每拿是受苦的教會,所以,主表明祂自己是死而復活的主,叫他們願意殉道。別迦摩是異端的教會,所以,主用兩刃的劍,對他們說話,表明祂的審判。撒狄是一個死的教會,所以,主表明祂自己有生命的靈,和亮光的星。非拉鐵非是無瑕疵的,所以,主替他們大開傳道之門,叫他們有廣大的工作。老底嘉是屬世的教會,所以,主顯明祂自己是被關在門外;雖然,祂的教會失敗了,但是,祂自己還是誠實作見證,還是居於萬有之上的。雖然,我們的主對於每一個教會,特別顯明祂自己的一部,以勸勉警告她們;然而,祂的顯明並不因此而限定於受信的教會而已,也是表明祂在各教會中的普通性質。
七教會的意義
我們已經知道,這七個教會乃是代表古今所有的教會。現在我們要看她們如何代表。
以弗所的字義是「放鬆」。教會當初對於主耶穌有極深摯的愛情,但過了時日,這種愛心卻漸漸地冷下來。這就是使徒後教會的光景。
士每拿的字義是「苦」。這就是教會受逼迫、殉道的時代。基督徒在羅馬帝王手中受了無數的災害。教會裏面有人順從了猶太教,離棄了福音。
別迦摩的字義是「高樓」。此
推雅推喇的字義是「她獻祭不倦」。這是羅馬教的時代。神甫的腐敗,真理的黑暗,俱在此時發生。基督的地位被篡;教會行姦淫。
撒狄的字義是「光復」。經過多年的黑暗,教會開始有她的光復。這就是復原教的時代。他們已經回到主耶穌了,然仍不免於衰弱如死。
非拉鐵非的字義是「兄弟相愛」。這是百餘年前教會復興的光景。基督徒不以宗派自分,乃以兄弗的愛心相聯絡。他們專心遵守聖經的話,就是神忍耐的道。
老底嘉的字義是「眾人的意見」。這是現今的教會。在物質上發達,在靈性上墮落;不冷不熱。聽從人言,過於遵守主命。這就是教會社會化的時代。
在預言上,這七個教會的光景恰好成了一部教會史。但在實情上,在教會歷史的任何一段中,都有這七個教會紛雜的光景。不過有的時候,七個中之一個教會的光景,比別個的更為普通,更為顯露而已。
她們的行為
每一封的書信,幾乎都有「我知道你的行為」一句話(二2、19,三1、15)。無論行為是善是惡,主無不知。每一個教會都當負她自己的責任──我知道你的行為。雖然以弗所有了行為,卻沒有愛心;然而,推雅推喇則有了行為,也有愛心。雖然老底嘉是完全屬世的,然而,非拉鐵非卻是完全屬神的。老底嘉的罪,神並不向非拉鐵非去罰。各教會當負自己教會的責任。沒有人能為別人負責,也沒有人能因別人免責。眾人都當為自己的行為受審;審判是按凓個人的行為。這個審判並不是關乎得救和沉淪,因為這裏是說到行為的問題;行為和我們的救恩是毫無相關的(弗二8-9;多三5)。士每拿、別迦摩二教會,主並沒有說到她們的行為,好像她們並沒有行為一般;但是,主如何「知道」別的教會的行為,主也如何「知道」這兩個教會的光景。她們雖然沒有別的行為,然而士每拿的受苦,別迦摩的殉道,在主的眼光中,已是最好的行為了(二9、13)。主在這七封書信中,說出她們的行為、她們的患難,和祂自己對她們一切作為和境遇的意見;這就是他日基督審判臺前的先聲。當日主對祂的教會如何審判,他日主對祂的教會也是如何審判。
每封書信都有主的檢查和命令
我們的主,雖然在審判之中,還是表明祂的善良來。雖然祂的教會有許多的錯誤和惡行;但是,祂卻不埋沒她們的善行。祂一面公正,舉發她們的罪惡;一面慈愛,表明她們的善良。並且,祂不是開口即責她們的罪惡,乃是先盡祂所能的讚許她們,褒揚她們;然後,方施責備。所以,沒有得主讚美的有禍了!
主的審判是至公的:無美不讚,無惡不責。祂說到教會的忠心、患難、貧窮、守道、行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善事、清潔、恆忍(二6、9、13、19、24,三8、10)。祂也說到教會的冷淡、異端、姦淫、自高、屬世、衰微、缺欠、名生實死、不冷不熱、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二4、14-15、20,三1-2、15-17)。
有兩個教會是完全的,主並不責備她們,就是士每拿和非拉鐵非。有兩個教會是完全失敗的,主並不稱讚她們,就是撒狄和老底嘉。
還有別的教會,雖然她們有許多的善工,但是,她們卻也有不少的惡行。我們看見主在起初的時候,都是稱讚她們的長處,到了末了,主就不得不責備她們了!從稱讚過渡到責備,主常用「然而」二字。這是何等的可惜!「你雖然……然而你……」──美中不足!主在二章二、三節裏說以弗所教會許多的長處,第四節卻說:「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主在二章十三節裏稱羨別迦摩教會的忠心,第十四節卻說:「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主在二章十九節裏表明推雅推喇教會的善事,第二十節卻說:「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我們所有的眾善,不能遮蓋我們的微過。最可惜的,就是在我們所有的良善中,終不免有一個「然而」在裏面!願主叫我們完全在祂裏面;願我們的香膏中,沒有一隻死蒼蠅。
主的教會無論在那一點墮落,主都是命令她們「悔改」(二5、16,三3、19)。教會還當悔改!聖徒還當悔改!我們都是想,悔改是罪人信福音的手續,我們信徒不必悔改了。但聖徒當悔改是主親口說的。我們盼望主能用更好聽、更好看的名詞以規正我們;但是,主說「悔改」。聖徒很容易說奉獻、作工、熱心、信心、愛心;但是,主耶穌說,這些不夠,你們應當「悔改」。這兩字是何等的謙卑!何等的丟臉!但是,有罪的人,不管你是罪人,或是聖徒,都當悔改。你雖有許多善行長處,若對於主所責備的眾惡,尚未悔改,則我們要受主的刑罰(雖然不是永遠沉淪,但總有相當的刑罰)。聖徒不要思念他自己的善行,應當多為自己的失敗悔改,好叫他們達到完全的地位。
我們應當悔改,這原是主的命令和勸勉;我們若不聽從,有負主意,就難免於受審判了。「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裏,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二5)「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裏,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二16)「若不儆醒,我必臨到你那裏如同賊一樣。」(三3)主呼召我們悔改,原是因為我們有了瑕疵;我們悔改,就與我們有益;不然,祂就要審判了。所以,墮落的基督徒,應當趕快起來!主在這七封書信裏,以特別屬靈的福氣賜給七教會,她們如果願意,都可以得看:以弗所可以回到當初的愛心,士每拿可以得凓殉道者的冠冕,別迦摩可以恢復純正的真道,推雅推喇可以革除耶洗別,撒狄可以重新等候主的再臨,非拉鐵非可以進入寬大的門,老底嘉可以得凓所有的需要。主有恩典,誰願意得凓呢?
主對個人得勝者的應許
對普通的教會,主已經警告了,勸勉了,呼召了,責備了,稱讚了;但是,誰肯聽主的聲音呢?主雖然盼望全教會都聽從,但主深知,得勝順服者,不過個人而已,絕無全體俱都幡然悔改之事。所以,祂就以極大的賞賜應許給得勝的個人(請看二7、10-11、17、26-28,三5、12、21)。
我們讀了這七封書信以後,就知道當日教會的紛雜情形。現在的教會豈非如此?恐怕晚近教會的腐敗,比當日尚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現在正是我們得勝之日。我們如果得勝,則我們要得凓主的應許的奇妙榮耀;若不忠心,則我們也要承當極威嚴的關係。願我們這些蒙主特恩的人,不要以為我們得救,就已足意了;願我們天天體貼父神的心,在罪惡的環境中──或在世界,或在教會──和眾人分別出來,得勝像我們的主得勝一樣,好叫神喜悅我們,好叫我們得凓祂的賞賜。
這些應許是神特別的賞賜,我們若不得勝,就得不凓。得勝乃是得凓這些賞賜的條件。我們不要誤會,不要將得救和得勝混起來。得救是因為我們信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得勝乃是我們得救以後,天天支取主的救恩,讓祂的十字架,和聖靈作工在我們的生命裏面,叫我們勝過罪惡、世界、肉身和撒但。徒有得救而不得勝的人,斷不能得凓主在這裏的特別賞賜,特別榮耀。每一個聖徒都有失去神應許之虞!你看神對撒狄和老底嘉所說的話是何等嚴厲!就是非拉鐵非,主尚是叫她持守她所有的咧!我們應當小心,不然,我們就要失去我們所能得的福。願來世的榮耀吸引我們的心,叫我們願意捨去今生的福樂,願意忍受人世的譏笑!
這些應許,對於每一教會的情景,都有特殊的吻合。例如:忠心至死的士每拿,主就應許她不受第二次死的害。你看,我們的主是何等的慈仁!祂不特備賜能力,叫我們忠心;並且應許賞賜,引我們得勝。在最離得勝的老底嘉教會中,主就賜我們以最大的應許,叫我們想慕將來的榮耀。願我們現在因凓將來的榮耀而活凓!
每一封書信都有主的呼召
每一封書信都有主的呼召,叫有耳者聽聖靈對眾教會所說的話。有耳者都應當聽,能聽者都不可不聽。神的聖靈呼召我們作忠心的僕人,來得凓榮耀;所以,我們應當聽;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得賞的機會。凡願意聽的人,不只當聽聖靈對這個教會所說的話,也當聽聖靈對眾教會所說的。我們有耳的,應當聽聖靈所說的一切話。失去一句不聽的,他的靈性都不能無損失。你有耳麼?
以上七點是七封書信中,每封所共有的。我們明白了其大概,就能較為詳細地一讀其內容。―― 倪柝聲《聖靈所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