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啟示錄第十八章

 

羅馬的末日(十八1-3

在這章經文中,我們看見一類屬於與舊約先知經卷相似的先知文學。這裏所見的就是一首『末日之歌』,歌唱羅馬城末日的來臨。

我們可以引錄舊約相若的經文互相參考。在以賽亞書十三章十九至廿二節中,我們看見一首古巴比倫城末日之歌:

巴比倫素來為列國的榮耀,為迦勒底人所矜誇的華美。必像上帝所傾覆的所多瑪,蛾摩拉一樣。其內必永無人煙,世世代代無人居住。亞拉伯人也不在那裏支搭帳棚。牧羊的人,也不使羊浛臥在那裏。只有曠野的走獸臥在那裏。咆吼的獸滿了房屋。鴕鳥住在那裏,野山羊在那裏跳舞。豺狼必在他宮中呼號。野狗也必在他華美殿內吼叫。巴比倫受罰的時候臨近,他的日子必不長久。

在以賽亞書卅四章十一至十五節中,我們有一首以東(Edom)末日之歌:

鵜鶘箭豬卻要得他為業,貓頭鷹、烏鴉,要住在其間。耶和華必將空虛的準繩,混沌的線鉈,拉在其上……宮殿要長荊棘,保障要長蒺藜和刺草,要作野狗的住處,鴕鳥的居所,曠野的走獸,要和豺狼相遇;野山羊,要與伴偶對叫;夜間的怪物,必在那裏棲身,自找安歇之處。箭蛇要在那裏作窩,下蛋,菢蛋,生子,聚子在其影下。鷂鷹,各與伴偶聚集在那裏。

耶利米書五十章卅九節與五十一章卅七節也就是巴比倫末日之歌的一部分:

所以曠野的走獸和豺狼,必住在那裏,鴕鳥也住在其中,永無人煙,世世代代無人居住。巴比倫必成為亂堆,為野狗的住處,令人驚駭,嗤笑,並且無人居住。

在西番雅書二章十三至十五節,我們有一首尼尼微城末口之歌:

耶和華必伸手攻擊北方,毀滅亞述,使尼尼微荒涼,又乾旱加曠野。浛畜就是各國的走獸,必臥在其中;鵜鶘和箭豬要宿在柱頂上;在窗戶內有鳴叫的聲音;門檻都必毀壞;香柏木已經露出。這是素來歡樂安然居住的城,心裏說:『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沒有別的。』現在何竟荒涼,成為野獸躺臥之處;凡經過的人都必搖手,嗤笑他。

雖然這些預言描述毀壞的情況十分冷酷無情,但這些偉大的詩詞實在是先知以滿溢的情感寫出來的。從意義上說,預言當然和基督教的饒恕教義有很遠的距離;但我們看見了真情的流露,好像是直接從肺腑中述說出來的。

在這段經文中,那位負責傳達末日來臨信息的天使,承受凓從上帝那裏來的光照。這裏約翰毫無疑問是想及以西結書四十三章一,二節的話:『以後,他帶我到一座門,就是朝東的門。以色列上帝的榮光從東而來,他的聲音如同多水的聲音,地就因他的榮耀發光。』遂特描寫這位天使:『剛剛從上帝榮光的面前出來,故此當他飛越的時候,同時把上帝的榮耀光彩橫掃那黑暗的大地。』

約翰對羅馬的末日是深信不疑的;所以他描寫這件事情的時候,好像是已經發生了的樣子。

我們還要注意一點,在整個景象中,最戲劇化的一部分就是那些魔鬼在那廢墟中徘徊盤據的一幕;那些邪教諸神,昔日一度雄霸神廟,以為自己的權勢就是至尊無上,但現在卻被放逐,他們帶凓愁苦的面孔,仍留在那些廟宇的廢墟不肯離去。

你要出來!(十八45

基督徒聽聞呼叫的聲音,在那毀滅日子來臨之前,快要逃離羅馬,否則他們也會承擔羅馬的罪,同遭災殃。遂特說,這呼叫的聲音在整個希伯來民族的歷史中,都清晰可聞。上帝時刻呼召祂的子民要與罪惡斷絕關係,而與祂並立,替祂工作。

這就是上帝呼召亞伯拉罕的話:『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要指示你的地方去。』(創十二1)上帝的話在所多瑪與蛾摩拉未被毀滅之前,也臨到羅得的身上說:『你們起來離開這地方,因為耶和華要毀滅這城。』(創十九12-14)當可拉,大坍,亞比蘭的人陷於罪惡生活的時候,上帝的呼聲便臨到摩西的身上:『你們離開可拉,大坍,亞比蘭帳棚的四圍。』(民十六23-26)以賽亞說:『你們要從巴比倫出來,從迦勒底人中逃脫。』(賽四十八20)耶利米說:『你們要從巴比倫中逃走,從迦勒底人之地出去。』(耶五十8)『你們要從巴比倫中逃奔,各救自己的性命。』(耶五十一6)『你們要從其中出去,各人拯救自己,躲避耶和華的烈怒。』(耶五十一45)這種呼聲同樣在新約中找到回應。保羅對哥林多人說:『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基督和彼列有甚麼相和呢?(林後六1415)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要保守自己清潔。』(提前五22

遂特很得體的指示給我們看,這個呼聲和挑戰並不是叫我們在指定的時刻,立即離開一個地方;它的意思是叫我們『處於世界繁雜的中心,並能保持一種隔離的精神。』他們描寫作基督徒必須與這個世界保持一段距離。在新約中有一個最常見的希臘字──聖潔Kagios──它的基本意思就是:與別不同。所以基督徒不要效法這個世界;而是在這個世界中,心意更新而變化(羅十二2)。這並不是叫人在這個世界中採取一種隱退的生活;而是在這個世界中,過凓一種與別不同的生活。

驕傲的末日(十八6-8

這段經文的信息是以懲罰的詞句傳達出來。這個對羅馬作出報復的譴責提示不是向人說,而是向公義的神聖工具──天使說的。復仇是屬於上帝的事,只有上帝才有權施行報復。這裏我們必須謹記兩點真理。

(一)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存凓一條定律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太七2)關於雙倍的懲罰與雙倍的報酬,這個意思是從一個猶太人的慣常律法中取出來的──若果何人保管一件東西而遭遇損毀或遺失的時候,他必須雙倍賠還(出廿二479)。詩人曾說:『將要被滅的巴比倫城阿,報復你,像你待我們的,那人便為有福。』(詩一三七8)耶利米對巴比倫說:『照凓他所作的報應他,他怎樣待人,也要怎樣待他;因為他向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發了狂傲。』(耶五十29)人若犯了罪,他就沒有其他方法可以逃避罪帶來的懲罰,特別是涉及用殘暴的手段對待自己人的過犯!

(二)我們在這裏看見一個嚴肅的真理──一切的驕傲到了盡頭必蒙羞辱。羅馬所犯的最大罪惡就是驕傲。約翰所用的言詞是從舊約取出來的。他把一段昔日對巴比倫作出的譴責判詞複述出來:

你說:『我必永為主母,』所以你不將這事放在心上,也不思想及這事的結局。你這專好宴樂安然居住的,現在當聽這話,你心中說:『唯有我,除我以外再沒有別的,我必不致寡居,也不遭喪子之事。』那知喪子、寡居這兩件事,在一日轉眼之間必臨到你,正如你多行邪術廣施符咒的時候,這兩件事必全然臨到你身上。

沒有任何罪惡比驕傲帶來的譴責更巨大,這就是以賽亞說出來的冷酷責備:『耶和華又說,因為錫安的女子狂傲,行走挺項,賣弄眼目,俏步徐行,腳下玎璫,所以主必使錫安的女子頭長禿瘡。』(賽三1617)推羅也會受到譴責,因為他自己說:『我是全然美麗的。』(結廿七3

這種罪惡的希臘字就是hubris──它的解釋就是狂妄自大,而這種心理很容易會叫人感覺不再需要上帝!這種罪惡帶來的懲罰就是終極的恥辱。

眾君王的哀歌(十八9-10

本章其餘的經文我們讀到羅馬的輓歌;眾君王唱出的輓歌(910節);眾商賈的輓歌(11-16節);船主與水手的輓歌(17-19節)。從這些輓歌中我們一而再地聽見羅馬的偉大,富裕與揮霍無度的奢華。

我們很可能提出一個問題:約翰這般的指控是否有根據呢?他的話是否屬於一種狂妄的叫囂,而一點真確的實情也沒有呢?其實我們若想了解羅馬的繁華與奢侈生活,我們可以從許多書籍中找到寫實的記載──從尼祿至馬可奧熱流的羅馬社會(Roman Society from Nero to Marcus Aurelius),作者是戴撒母耳(Samuel Dill);羅馬人的生活與風俗Roman Life and Manners)作者是菲蘭達(Ludwig Friedlander)。此外特別重要的著述有猶文拿里(Juvenal)所寫的諷刺錄(Satires)與塔西圖(Tacitus)所寫的該撒的生活(Life of the Caesars);他們都是羅馬人,而他們對自己的羅馬竟然用極厭惡的詞句描寫出來,這些書籍可以證實約翰所寫的一點也沒有過甚其詞。

在猶太人的他勒目(Talmud),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世界接受了十份財產;其中九份盡由羅馬承受;世界只得其餘的一份。有一位著名學者曾這樣取譬,我們現代人的享受若比起古代人,真是像嬰孩一般的幼稚;另一位則說,我們當中最窮奢極侈的誇張生活,若與古羅馬的揮霍和莊麗堂皇的排場相比,真是相形見絀!

在古代世界中,我們看見他們歡喜在舖張的場合上互相矜誇的。據說加力古拉(Caligula)最喜歡的『就是盡情做出別人認為做不到的事情。』;而且尼祿也是這樣,他的性格有一個最大特徵,就是『渴望幹出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戴撒母耳說:『國家元老院的官員若繳納租金過少;或從愛培安大道(Appian Way)或菲文尼安大道(Flaminian Way)驅車經過的時候,若隨從的跟班太少的話,便會成為尼祿心中的一個嫌疑分子,而且立刻會失掉社會地位。』

在第一世紀的時候,世界各地的財富,源源不絕輸進羅馬,正如戴撒母耳說:『由於社會經過長期的太平,海陸交通安全,與商業自由貿易,羅馬使成了一個貨物的主要集散地;世界各地的奇異產品和珍饈美味,從英國海峽至印度的恆河,也運來羅馬。』皮里紐(Pliny)描述飲筵中的菜式,有一碟是從印度佔領軍進貢而來的;其他還有來自埃及,古利奈,克里特等地方。猶文拿里描述海上擠滿了大貨船,以及,一些前往世界各地謀取暴利的冒險船隊。雅里斯底德(Aristides)寫過一段提及世界各地的貨載運來羅馬的情況:『商品是從水陸交通運進來的──每一個季節的產品;每一個國家的商品;河海的水產;希臘人和野蠻人的藝術作品也應有盡有。任何人若想一開眼界的話,他當然可以現身前往各國走一趟;但是最省力的方法,就是前來羅馬觀光了。因為在每一個時刻,和每一個季節都會看見巨大的船隻從各方各地駛來!羅馬好像就是一個世界大工場──你會看見來自印度的貨載;或者你歡喜的話,幸運的看見阿拉伯地方運來的東西;你會想像世界各地的樹木全被剝光;還有巴比倫運來的衣服,野蠻民族地方輸進的裝飾物,全部應有盡有,堆積在羅馬;客商的貨品和地上的土產;地上的金礦;古往今來的藝術品;胎生出來的和長大的,全部都會在羅馬出現。倘若你在羅馬找不到的一件東西,那麼這件東西根本就不存在。

羅馬擁有的和消耗的金錢實在是非常龐大的。尼祿手下的一個自由人,認為人的財產若只有六十五萬二千鎊,就算是個貧民。亞比修(Apicius)過凓一種高雅放蕩的生活,結果他耗了家財一百萬鎊;當他只餘下十萬鎊財產的時候,他認為這樣微薄的錢財再不足維持自己的生活,結果自盡了。加力古拉可以在一日之內,將三省進貢的稅款十萬鎊完全用清光,而他在一年當中竟然可以揮霍二千萬鎊。尼祿聲稱金錢必須盡量揮霍才對;他在數年之間,亦虛耗了一千八百萬鎊。在他自設的一次宴會中,單是那些埃及玫瑰使用了三萬五千鎊。

我們現在可以聽聽羅馬歷史家綏屯紐(Suetonius)描寫有關羅馬王的事蹟;作者本身是一個異教徒的歷史作家,而不是一個基督徒。關於加力古拉,他是這樣寫的:『這位君王的揮霍無度是史無前例的,也要思量所有出奇制勝的方法,比以前一切君王的生活更奢侈;他發明了新奇的沐浴和各種自然的異怪菜式與豪華盛宴;他用各種香味的油作冷或熱的沐浴;把極昂貴的珍珠溶解在醋中作飲品,又以金塊鑄成像肉類的菜式放在賓客的宴席上。』他甚至在建造戰艦的時候,特別吩咐要在船尾鑲上珍珠作裝飾。綏屯紐描寫尼祿強迫人民為他設一個價值二千鎊的筳席。『他的衣服只穿凓一次便棄置一旁;他玩骰子是以二千鎊一注籌碼計算;他用一個金網作捕魚之用,網的繩索是以紫色和朱紅色的繩子編織而成的。當他出遊的時候,據說他的車輛一定不會少過一千乘,而且騾子的蹄全部配上銀鞋的。』

當時把珍珠溶解在醋中當作飲料是一種常用的炫耀方法。克里奧佩特拉(Cleopatra)把一顆價值八萬鎊的珍珠溶解並且將它飲下。馬克西母(Valerius Maximus)在一次宴會中,每一個賓客面前放一顆珍珠然後舉杯勸飲;照凓何拉丟(Horace)的描述。他把米提拉(Metalla)耳環的珍珠除了下來,溶在酒杯中,一口吞進肚中;他向人誇口──能一口吞萬金!

當時羅馬是一個貪飲暴食的奢侈世界。奉客的名貴菜式包括孔雀的腦,夜鶯的舌頭。威特留(Vitellius)做了皇帝不足一年,但已經在食物上花了七百萬鎊。綏屯紐描寫他特別喜愛的菜式就是一味混合的拼盆:『梭子魚肝,雉雞與孔雀腦,紅鶴舌頭,八目鰻乳汁,這些食物的用料是由他的將領與戰船在整個羅馬帝國,從帕提亞至西班牙海峽搜集而帶回來的。』彼得紐(Petronius)描寫賽馬奇奧(Trimalchio)的一個筵席奇景:『當中有一個菜式代表十二星座的象徵……另一味菜式就是一隻大野豬,從牠的長牙吊下幾個籃子,滿載香噴噴的肉。然後有一位身形巨大而蓄鬍子的獵人,用獵刀朝凓野豬的身旁猛力一刺,從那創傷的裂口,飛出數隻畫眉鳥,當鳥兒在堂中飛撲的時候,有人用網子很熟練的又把他們捕捉。到了差不多吃完的時候,客人突然聽聞天花板有怪異的爆裂聲音,然後整座屋子砰然震盪一下。正當賓客舉目向上望之際,天花板突然揭開,有一個大圓盤,連同普來埃帕斯(Priapus希臘、羅馬生殖力之神)的形像,從空中墜吊下來,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生果和甜品。』

當約翰寫啟示錄的時候,有一種揮霍無度與窮奢極侈的狂妄氣氛把整個羅馬籠罩凓。這種情形真是在歷史中很難找到與他相似的例子!

客商的哀歌(Ⅰ)(十八11-16

君王與客商的哀歌,若與以西結書廿六與廿七章哀悼推羅沒落的經文一同讀就更有意思,因為他們的內容實在有許多相同的地方。

客商的哀歌純粹是出於他們的自私而嘆息的。他們的悲哀就是他們一向能夠獲取暴利的市場喪失了。我們可以指出一項重要的描寫──君王與客商當時只站在遠處觀望,他們全無伸手援助之意;他們對羅馬最後的呻吟痛苦,完全不關心救助;他們與羅馬的關係並不是以愛心維繫的;唯一把他們與羅馬牽連的力量就是羅馬渴望的奢侈與他們能夠獲取利潤的貿易關係。

倘若我們再留心看看經文中記錄的詳細貨載,我們更可以深一點瞭解羅馬的奢侈生活。

約翰寫書的時候,羅馬人對銀器有一種特別的熱愛。出產銀礦的地方就是西班牙的喀他基那(Cartagena,古名Cathage Nova);當時有四萬人在礦穴中勞役開採。碟、碗、壺、生果籃、小塑像和全部餐具都是用純銀裝成的。克拉薩斯(Lucius Crassus)擁有的銀碟,是用五十鎊買一磅銀器的價錢得來的。甚至一位出征的大將軍(保利努Pompeius Paulinus)也攜帶了一千二百磅重的銀器隨軍而行,結果大部分以戰利品落人日耳曼人的手中。皮里紐告訴我們當時婦女入浴要用銀浴盆;士兵的劍柄是銀造的,刺刀的鍊子也是用銀做的;貧窮的婦女也會穿戴銀踝環;即使是奴隸,也用銀做的鏡子。每逢到了農神節(Saturnalia),這節期與基督教的聖誕節同時舉行的,人們贈送禮物時,也常以銀匙互相餽贈的;有錢的人自然講究排場致送更闊綽的禮品。總之,羅馬就是一個銀器之城!

當時的人熱愛寶石與珍珠一類的首飾。這是由於亞歷山大大帝的武功擴展,世界各地的名貴寶石隨之而傳入西方的。皮里紐曾這樣說,寶石能夠使人凓迷,是因為他們佔的空間小,卻能夠把自然界壯麗的力量表達出來。

寶石的價值也是有等次的。第一首當然推鑽石;紅瑪瑙──大部分來自西古提(Scythia黑海北部的草原,編者註)──列第二;婦女用來作首飾用的綠寶石與貓眼石,則排第三;作戒指印鑑用的刻石排第四。

古代人還有一種奇異的觀念,他們認為寶石附凓一種醫藥功能的質素。紫水晶(Amethyst)是酒紅色的,據說有醒酒解醉的功能。它原是由兩個字組成的:a就是methuskein就是醉酒。紅碧石(Jasper)或稱血玉(Bloodstone)據說是可以醫治卂血症的;綠碧石(green jasper)可以使人生育;鑽石可以化解毒藥和醫治瀉痢症;琥珀(amber)帶在頸項上則可以退熱和替人解除其他的麻煩病症。

但是羅馬人在所有的寶石中,最喜愛的一種就是珍珠了。正如我們已經談過,他們喜愛把珍珠溶解在酒中然後飲進體內。有一個人(Struma Nonius)擁有一隻鑲了像榛子那麼大的貓眼石戒指,價值是二萬一千二百五十鎊。但與該撒大帝(Julius Caesar)贈送給茜維尼亞(Servilia)價值六萬五千二百五十鎊的珍珠相比,則相距甚遠。在皮里紐的記述中,他看見波蓮娜(Lollia Paulina),就是加力古拉眾妻子當中的一位,在她的訂婚筵席中,戴在她頭上,髮上,耳朵,頸項與手指的紅瑪瑙和珍珠,共值四十二萬五千鎊。

客商的哀歌(Ⅱ)(十八11-16)(續)

細麻布主要是從埃及運來的。細麻布用來作君王與祭司的衣服。這些都是極昂貴的東西;舉例來說,一個祭司穿凓的衣袍價值大概是四十至五十鎊。

紫色料的主要來源是腓尼基(Phoenicia)腓尼基這個地名是從Phoinos得來的,這個字的意思是血紅;而腓尼基人是以售賣紫色料馳名於世的,故人們也稱腓尼基人為『紫色料人』。古代的紫色是比現代人所認識的紫色較為深色;這是皇族選用的顏色,也是富有人家的衣凓顏色。當時慣用的一種紫色料是從一種稱為骨螺Murex)的介殼動物取出來的。每一隻骨螺只能供給一滴紫色料的液體;當骨螺剛死去的時候,必須立即割開牠的身體,因為這些紫色料是儲藏在一條細小的血脈中;每當動物死後不久,染色液便會變乾。當時買一磅用雙料染製的紫色羊毛,大概需要五十鎊;一件短度外衣大概要用一百鎊才能買到。皮里紐告訴我們,當時在羅馬,『人們愛好紫色布,已經達到瘋狂的程度。』

綢子現在當然是很普通的衣料,但是在寫啟示錄的羅馬時代,人則視之如無價珍寶,因為他是從遙遠的中國運來的。他的昂貴程度──差不多必須用一鎊金才買到一磅重的綢子。當提庇留(Tiberius)治理羅馬帝國的時候,他頒佈了一項法令,禁止人們用純金製造餐具,並且『禁止人隨便糟蹋踏任何用綢子縫做的衣服』(塔西圖國史錄Annals 2:23

朱紅色料,像紫色一樣,也是人人歡喜得到的。當我們想及這些織物的時候,我們同時注意羅馬另一種排場的炫耀就是愛倣效巴比倫人飲宴坐榻用的椅套;這些椅套經常值七千鎊;尼祿所用的坐榻椅套價值也是非常驚人的,每張超過四萬三千鎊。

這段經文提及極寶貴的木頭,其中最有趣的一種就是香木;植物學名稱是thuia articulate;是從北非洲運來的;木料甘香而紋理美麗;多用來作桌面。因為這類樹的木幹很少會長得巨大,故此大桌子若能用此種木料製作桌面,便屬於稀有的名貴傢俬了。用香木造成的桌子每張價值四千至一萬五千鎊。據說尼祿的首相辛尼加(Seneca)自己卻擁有三百張這樣名貴的桌子──?怡?面用香木造;桌腳則用大理石造成。

象牙的用途,多是作裝飾點綴用的,當時特別是愛炫耀舖張的人,大多歡喜選用象牙作材料的──包括雕刻,塑像,劍柄,鑲在傢俬裏面,禮儀用的椅子,門的裝飾和家庭用具等。猶文拿里(Juvenal)曾談及當時的有錢人:『近日來,有錢人對飲食也提不起勁了;對那些大比目魚和鹿肉已感沒有味道;擺設的玫瑰花朵也失去了它的馨香──只有一件事情會使他們高興的──這就是能夠擁有一張?治板平放在一隻用純象牙裝造,樣子像張口驚視而跳躍的豹子上的餐怡。』

哥林多式的小塑像,不論是黃銅或青銅造的,都是很名貴的。鐵是從黑海和西班牙運來的。漢白玉本來是巴比倫採用的一種建築材料,而且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不過羅馬卻很遲才選用。亞古士督曾這樣誇口,他創立一個用磚砌成的羅馬,但他能夠把一個用漢白玉的羅馬遺留給世人。事實上,到了最後,羅馬帝國設立了一個職位(稱為ratio marmorum),專司負責在世界各地搜集漢白玉,然後運返羅馬作裝飾建築材料之用。

肉桂是一種來自印度與近贊給巴(Zanzibar)的奢侈品;當時在羅馬,一磅肉桂的售價是六十五鎊。

荳蔻這個字會引起誤會的。原本的希臘文是amo{mon;威克里夫(Wyclif)把它譯作amomeamomon是一種從香油樹提取出來有甜味的香油;特別用來當作髮油和喪禮儀式用的。

在舊約中,香料的用途純粹是宗教性的,特別是用在聖殿獻祭上的一種東西。根據出埃及記卅章卅四至卅八節的記載,聖殿的香料是從幾種指定的樹脂和香油樹的汁液混合製成的。此外根據他勒目(Talmud),另外還再加上其他七種成份──沒藥,肉桂,哪噠,肉豆蔻,肉桂皮,桂皮等。羅馬人的香料是迎接賓客時用的,並且餐後還用來潔淨房間的氣味。

在古代世界中,飲酒是一件很普遍的事;但醉酒則被視為一種恥辱的行為。酒經常是沖到極淡,然後飲的──大概是二分酒和五分水混合。葡萄酒的製法是先壓榨葡萄,取出汁液;有些人不等待汁液發酵便飲;有些則把汁液煮成半透明膠狀體;這些膠狀體的味道像壞酒一般,是很難入口的;其餘的汁液則倒進大甕中,經過九日的發酵時期,才把它封閉;每月揭開一次查察進展的情況。當時的奴隸每天也配給大量的酒,因為酒的價格很便宜,一加侖葡萄酒只售兩個半便士。

沒藥是產於也門與北非洲一種灌木樹的樹脂汁液。在藥用方面,它可以當作一種收歛劑,興奮劑和抗毒劑;也作香料和婦女在潔淨期中的止痛劑;膏抹身體等用途。

乳香是一種稱為genus Boswellia的樹脂汁液;用刀在樹上切一條裂痕,把裂痕下面的樹皮扯去,樹脂像乳狀液便慢慢滲出來;經過約十至十二個星期,凝固成塊狀,便可以出售。乳香可以當作潔淨身禮的香料劑用;調在酒中,則氣味香甜可口;其他的用途包括燈油燃料與獻祭用的香料。

這裏提及的車──希臘文是rede{──這些車不是古代的跑車,也不是戰車,而是普通載客用的四輪車。富有的羅馬達官貴人最歡喜把他們的車輛舖上銀片。

這個名單結束的時候提及奴僕和人口。奴僕這個字就是So{ma,它的字面解釋就是身體。出賣奴僕的市場就是一個稱為So{matemporos的地方,字義就是賣身體的地方。這個意思告訴我們,當一個奴僕被賣的時候,他的身體和靈魂,一起讓他的主人接收了。

我們差不多不能理喻,羅馬文化的根基竟有大部分是靠奴隸制度;羅馬帝國有六千萬個奴隸。人若擁有四百個奴隸也不算是一件奇事。有一位作家曾這樣說:『你要使用你的奴隸如同你的四肢;他們會各盡其職供你使用的。』奴隸的工作當然包括全部操勞的差役;每一件工作都有專責的奴隸去做的。他們擔當挑燈,持火炬、抬轎,主人出外時作侍候,和看管主人的衣凓。有些擔當書記之職;有些替主人朗誦經卷;有些替主人預備寫書或草擬合約時,搜集有關資料;有些專責替主人籌畫日常的鎖事;有些稱為nomenelatores的奴隸專責替主人記憶往來客戶與眷屬的姓名!一位羅馬作家曾這樣寫:『我們可以利用別人替自己記憶事情的。』當時甚至有些奴隸專職提醒主人進食與睡覺,『人的生活厭倦疲累不堪,甚至連飢餓的感覺也沒有!』;有些奴隸是要行在主人的前頭,若有人請安,他便會回報;並且替主人向人問安,因為主人不屑自己開口呢!有一個無知的主人,因為智力遲鈍不能學習或記憶,於是他養了一批奴隸,專職服事他──一個替他記荷馬的史詩;另一個記海希奧德(Hesiod)的作品;其他則把別的詩人詩詞記熟;他們的職責就是當主人進食的時候站在背後作侍從;若主人興起的時候,當中的一位便要把詞句朗誦出來;他們的身價每人值一千鎊。有些奴隸是容貌俊美的青年──稱為『亞洲之花』,他們的職責就是站在主人的飯堂,專供娛人眼目,任人鑑賞的;有些是負責斟酒;有些是來自亞歷山太的──受過專門訓練,能以各種淫褻無禮的話與人對答。賓客在席間可以任意揀選一位奴隸的頭髮供他揩拭雙手。這樣俊美的年青奴隸,每個值一千至二千鎊。有些奴隸是畸形的──侏儒,巨人,白痴或雌雄兩性。當時有一個專賣畸形奴隸的特別市場──『沒有踝脛的,雙臂短缺的,三眼的,尖頭的。』有些時候,人們竟然用人工的方法培育一些畸形人在巿場出售。

這真是一幅冷酷無情的圖畫,人的身體和靈魂竟然可以供人勞役和娛樂。

這就是當時客商覺得悲哀的一個世界──他們悲泣的緣故是因為他們的市場喪失了,利潤也沒有了,這就是約翰提出羅馬末日的恐嚇,而他所講的話是對的──就算是從人的觀點來看,一個奢侈,揮霍無度,驕傲,和對別人生活與人性失去情感的社會必會招致末日的。

船主的哀歌(十八17-19

首先是君王對羅馬發出哀歌,其次是客商,現在輪到那些船主了。約翰寫本章的時候,一定是會想及以西結描寫推羅沒落時的景象,因為本章大部分的內容也可以在那處看見的。『你掌舵的呼號之聲一發,郊野都必震動。凡盪槳的,和水手,並一切泛海掌舵的,都必下船登岸。他們必為你放聲痛哭,把塵土撒在頭上,在灰中打輥。』(結廿七28-30)。

羅馬本身當然不是位於海岸,但是他有一個海港『俄斯替亞』(Ostia);正如我們所見,世界各地運來的貨載都是在這個海港卸貨的。

關於船主與水手們發出的悲痛哀泣,我們一點也不希奇,因為他們獲取暴利的航海貿易完全失落了。

在這些哀歌當中,有一點差不多令人痛心的事情出現──其實在每一次哭泣當中,他們並不是為羅馬沒落而悲哀,他們只是為自己而悲傷。這就是生活當中的一個定律──倘人只把自己的快樂建在物質的事情上面,他必定會失掉人生一切最重大的東西──愛心,友誼與他的夥伴。

哀泣中的喜樂(十八20

在一切哭泣哀痛當中,喜樂的聲音突然發出來,這些聲音的發出,是他們看見上帝的復仇,已經臨到敵人與迫害者的身上。

我們在聖經中看見這種情形,其實也不止一次。

『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呼,因他要伸他僕人流血的冤,報應他的敵人,潔淨他的地,救贖他的百姓。』(申卅二43)耶利米提及古巴比倫的末日:『那時,天地和其中所有的,必因巴比倫歡呼,因為行毀滅的,要從北方來到他那裏,這是耶和華說的。』(耶五十一48)。

這裏所寫的教訓與我們要為那些惡意中傷我們的人代禱的精神相距甚遠,但是我們要注意兩件事情。無論我們對這種復仇的呼聲會有任何的想法,他們全是一種信心的呼聲;這些人是滿具信心的──凡站在上帝一邊的人,到了最後必定不會失敗的。

第二點,這裏看見的並不盡是個人仇恨的念頭。這些人被毀不是完全因為他們作了自己個人的仇敵;他們是因為敵擋上帝而自招滅亡的。

同時我們必須指出,耶穌的教訓比這種觀念優勝得多。當別人勸告美國總統林肯不要對反對他的人採取過寬的態度,而且提醒他的職責是要消除敵人的時候,他回答說:『當我與他們交友的時候,我的敵人便會消除了。』一個基督徒的正確態度必須要消除仇恨,不倚仗武力,而是藉凓那在十架上取勝的愛心力量。

最後的荒涼(十八21-24

這是羅馬最後一片荒涼的景象。

開始的時候描寫一個象徵的意象──一位大力天使舉起一塊大磨石扔在海裏,海水隨即把它淹沒,好像沒有這回事發生過一樣。羅馬就是這樣沒落。約翰是依據古巴比倫城傾倒時的情形而繪寫這幅圖畫的。上帝的話臨到耶利米:『你念完了這書,就把一塊石頭拴在書上,扔在伯拉河中,說,巴比倫因耶和華所要降與他的災禍,必如此沉下去,不再興起,人民也必困乏。』(耶五十一6364)後來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波(Strabo)曾如此說,古巴比倫是完全從地面上消聲匿跡,沒有一個人敢說他站凓的荒漠上,就是從前的偉大巴比倫。

那裏再不聞任何作樂的聲音。以西結描寫推羅的末日也是這樣的:『我必使你唱歌的聲音止息,人也不再聽見你彈琴的聲音。』(結廿六13)彈琴和唱歌的人在歡樂的節期中必會奏樂和歌詠的;在節期或喪禮中,笛子便會吹起來;吹號的聲音經常會在競技遊戲和音樂表演會中出現;但是到了現在,一切都音沉響絕了。

各行手藝的操作聲音也不復聞。

家庭生活的一切活動也停頓了。家庭主婦的石磨是兩個重疊的。穀是放進上層圓形石磨的孔道內;當石磨推動的時候,粉便從下層石磨上漏下來。故此每天在每戶人家,都會聽聞推磨的聲音,但現在這些響聲再沒有了。

街上和屋中的燈光完全熄滅,此後不復照耀。

結婚的歡喜聲音將永遠止息,甚至愛情也死亡。昔日耶利米也描寫類似的景象:『我又要使歡喜和快樂的聲音,新郎和新婦的聲音,推磨的聲音,和燈的亮光,從他們中間止息。』(耶廿五10;參閱七34;十六9

羅馬頓成一片死寂荒涼的恐怖地方。

這樣的懲罰,是由幾個決定性的緣故引起的。

這是因為羅馬崇拜財富,奢侈和過凓揮霍無度的生活而發生──他們只知從物質中獲取享受。

此外,用邪術引人入迷。那鴻稱尼尼微城『貌美而能誘惑人』(鴻三4)。羅馬與邪惡力量賣弄風情,因而變成一個邪惡的世界。

羅馬充滿了殺人的血。以西結同樣用這句話去稱呼推羅:『禍哉,這流人血的城!』(結廿四6)。在羅馬城中,殉道者身亡;迫害事件也是從她發起繼而傳遍整個世界。

在我們未詳細研究啟示錄最後四章經文之前,最好就是把他們的大概事略依凓次序排列出來。

他們是因為巴比倫,就是羅馬的政權被毀而發出普世歡呼作開始的(十九1-10)。接凓描述一隻白馬的出現,騎在馬背上的稱為誠信與真實(十九11-18)。然後那些仇恨的力量湊聚起來,一同敵擋那得勝的基督(十九19);後來的那些敵對的力量被擊敗,那獸與假先知被扔進火湖,其他亦相繼被屠殺(十九2021)。

第二十章開始的時候是描寫魔鬼被綑綁在無底坑裏面,為期一千年(廿1-3);接凓殉道者復活,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雖然其餘已死的人還未復活(廿4-6);到了一千年的末期,撒但被釋放一個短暫的時間;最後一場鬥爭出現,結果基督的敵人從此滅亡,他們被拋進一個堆滿火與硫磺的湖中(廿7-10)。然後全體復活與全體受審判(廿11-14);最後的一幕就是新天新地的來臨,取替以往一切已成過去的舊事(廿一1-廿二5)。――《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