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第二課
第二課
啟示錄
經文: 啟示錄2:1-29
主題: 給四個教會的信
焦點: 基督在教會中的優先性
大綱:
“現在的事”(2:1-3:22)
給以弗所教會的信(2:1-7)
給示每拿教會的信(2:8-11)
給別迦摩教會的信(2:12-17)
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信(2:18-29)
觀察與注釋:
“現在的事”(2:1-3:22)
啟示的第二部分是在本書的第二和第三章,它包括了給七個不同教會的七條資訊,怎樣根據應用這些資訊的物件來解釋他們,已經成為很多辯論及大量材料的主題。關於如何應用這些資訊大致有以下三個基本觀點:
歷史派觀點:這種方法認為此資訊是給使徒約翰負責的、確實存在過的七個教會的。因此它們只與約翰當時的年代有關,是用於激勵、稱讚、責備及指正。從原則上講,有些人也看到它們同樣適用於當今教會所存在的問題,同時要注意,每一條資訊也都是給“各教會”(2:7;3:11等等)
超級(極端)時代論觀點:認為啟示錄中的資訊純粹是預言性的,只與教會被提後的大災難時期出現的七個教會有關。但如果這些資訊是屬於“現在的事”的話,它就不太可能對約翰當時的讀者沒有實際應用性。況且,當時在這七個地方確實有教會存在。
歷史性預言觀點:認為這些資訊都是給約翰當時的真實教會的,但資訊中揭示的有關教會發展的進一步的過程是開始於約翰所在的時代,繼續到當今的教會時代,一直持續到大災難前(見3:10講的非拉鐵非教會),那時的真教會將會被提。
應當注意,在約翰生活的時代,教會確實經歷了他所講的種種問題。實際上,表現出約翰所提到的每一種特色的教會在任何時代都存在,但在每個時代的教會中總有一個顯著的、代表性的特色。這是在教會歷史的持續發展中得以揭示出來的。以下的圖表是對此觀點的一個總結:
教會 |
字義 |
時代特色 |
建立時間 |
以弗所 |
蒙愛的人 |
使徒教會 |
主後33年 |
士每拿 |
馨香沒藥 |
被迫害的教會 |
主後100年 |
別迦摩 |
全面結婚 |
國家教會 |
主後316年 |
推雅推喇 |
持續獻祭 |
羅馬天主教會 |
主後615年 |
撒狄 |
逃脫出來 |
宗教改革教會 |
主後1517年 |
非拉鐵非 |
弟兄之愛 |
奮興宣教的教會 |
主後1750年 |
老底嘉 |
人民統治 |
自由派教會 |
主後1850年 |
應當注意的是以弗所教會被士每拿教會取代,而士每拿教會又被別迦摩教會取代,但推雅推喇教會及後邊提到的教會是同時並存的。(中文版注:也有人認為全部七種教會現在都存在。認為在某些國家或地區還有“國家教會”和“被迫害的教會”
是無可爭議的,只是“使徒教會”只是在低一級的意義上存在,因為原來意義上的“使徒”──基督復活的目擊者或其直接傳人──已經不存在了,但是為福音開荒的宣教士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使徒,因為他們代表送他們的教會;就象新約時代的“作先知講道”與舊約時代的“作先知”有所不同,又有所相似一樣。注意此觀點不同並不影響以下的論點)。
以上觀點(至少被彭泰克博士所廣為宣傳,J.D.Pentecost,美國達拉斯神學院教授,著名聖經末世學專家)支持啟3:10中給非拉鐵非教會的應許是給在教會被提時的所有教會信徒的看法。是那個“世界聯合教會”中象推雅推喇教會、撒狄教會、及老底嘉教會的“口頭信徒”(不真實、不純正的)會進入大災難時期,並組成啟17章中提到的大淫婦教會。這些教會的特點是冷淡(不熱心),這是神所極其厭惡的。
歷史性預言的觀點有很多優點。約翰的讀者尚未意識到其中展望性的觀念並不重要,因為這些資訊很清楚地對他們所在的時代有恰當的應用性。另外,此觀點並未因為教會必須在基督再來之前通過七個階段的發展而否定“緊迫性(切近性)的教義”(基督可能在任何時候再來),因為在每個歷史階段,教會的橫斷面上都會有每一個類型的教會。
回顧一下就可以看出,這些教會類型很好地展示了教會歷史上各個連續時代的教會的特色,這確實是一個有幫助的研究方法。
約翰現在開始給各個教會傳講資訊,每一份都以“你要寫信給某某教會的使者”開始,對每個教會的資訊都可歸納為稱讚、責備和勸導(糾正或勉勵的行動),如下表:
稱讚 |
責備 |
勸導 |
以弗所(2:1-7) |
|
|
行為、勞碌、忍耐(2節);忍耐,並不乏倦(3節);恨惡尼哥拉党人(6節) |
把起初對基督或真道的愛心離棄了。 |
回想、悔改; 行起初所行的(5節) |
士每拿(2:8-11) |
|
|
外在及內在的試煉;患難;貧窮;受譭謗(9節) |
無! |
務要至死忠心(10節) |
別迦摩(2:12-17) |
|
|
不拜偶像,堅守主名;不棄絕真道;為主被殺(13節) |
貪心;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14節);服從尼哥拉党的教訓(15節)。 |
悔改(16節);回到神的話語上去 |
推雅推喇(2:18-29) |
|
|
行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善事 |
拜偶像、姦淫、容讓異端教導 |
持守已有的真道 |
補充注釋:
注意基督將他的資訊傳達給各教會的“使者”(2:1,8,12,18)。希臘文“angelos”一般是指天使,但在新約中也指人的使者(例如太11:10;路9:52)。在這裡大概是指各教會中的牧師或長老。這些資訊確實是要在各教會宣讀的。
這是神的資訊──[神指示約翰]“你要寫信…,說:…”(2:1等)
基督非常清楚地知道各個教會的情況,這是很明顯的(例如2:2)。要特別注意:基督以他自己的標準來評價各個教會,而不是以各個教會相相比較哪個更好或更壞來評價。
也要注意每個資訊也都是給“各教會”的(2:7,11,17,29)。它也適用於今天的教會。
注意每封信中對基督的不同描述:
經節 |
教會 |
特點 |
基督的形象 |
2:1 |
以弗所 |
失愛心 |
權威和卓越(首要)的 |
2:8 |
士每拿 |
遭迫害 |
永生,復活──希望 |
2:12 |
別迦摩 |
搞妥協 |
能辨明一切的神的道 |
2:18 |
推雅推喇 |
真腐敗 |
聖潔、公義的審判者 |
每封信中基督的形象都與給那個教會的資訊有直接關係。
每封信都包括一個激勵(勸勉)和應許,獎賞那些“得勝的”
(2:7;11;17;26)。信徒“得勝”靠的是信心(見約16:33;約壹5:4-5)。而且,每一個應許都與永恆態中的某個具體事情有關(21-22章)。一個“得勝者”是一個憑信心取得勝利的人。
士每拿(遭逼迫的)教會和後來的非拉鐵非(弟兄相愛──忠心傳道的)教會完全沒有被責備。而撒狄和老底嘉則根本沒有被稱讚。
注意對各教會所建議的“糾正的行動”或者勸勉(勉勵)(2:5,10,16,21)。悔改看來是關鍵字。它意味著徹底轉變的思想,結果就是合宜的行為。
對於每個教會的細節:
以弗所(2:1-7)──以前,保羅曾經稱讚以弗所人,因他們“信從主耶穌”(對基督的信心),和“親愛眾聖徒”(對眾聖徒的愛)(弗1:15)。他們所“離棄”的是這樣一種“優先性”。
“離棄”一詞的通常指一種有意的行為,它可能導致的是顛倒了優先次序,反而先考慮價值或意義較低的事情。注意在這裡基督是以一個居於至高(權威)而卓越(首要)地位的身份來講話的──“那右手拿著七星的”(2:1)。“愛心”這個詞是agape(“愛加倍”,希臘文“聖愛,真愛,無條件的愛”),大概既指基督,也指神的道。
他們的信仰是正確的(2:2)、他們的計畫及工作都頗有果效(2:2)、他們的堅忍及耐力值得稱讚(2:2)。(中文版注:從外表看他們是很好的,但是問題出在心裡。)
基督警告他們說他也許會將他的手挪開(“把燈檯從原處挪去”),這大概是針對那些衰落中的使徒教會。(中文版注:使徒時代的一些超自然性恩賜在一世紀後期逐漸消失,其原因雖然與在神主權中要傳的資訊已經完備[聖經已成型,沒有必要再有傳信者]有關,但也與人們的心開始失去了對神的愛有關。注意這不意味著今天你若愛神就能找回過去的超自然恩賜。)
士每拿(2:8-11)──對於這個處於被迫害的教會,基督以那位提供永生希望(2:8)的身份出現,以鼓勵和提高那些苦難中人的士氣。對他們的勸勉是:“要至死忠心”(2:10)。(中文版注:注意沒有應許讓他們不受逼迫。)
“十日”的患難也許是指他們處於極大試煉中的特定的十天,也可能是指從主後54年的尼祿(Nero)統治到主後284年的刁克理仙(Diocletian)統治期間,教會遭受很大逼迫的10個連續的階段。(中文版注:歷史上共有十個羅馬皇帝正式發佈過逼迫基督徒的命令。)
要注意,雖然從屬世的角度來看,這些受逼迫的教會是很貧窮的;但從神的角度來看,他們卻很富有(2:9)。這對我們很有指導意義。
那些被逼迫的信徒拒絕崇拜君王和宣稱“該撒是主”。耶穌可以親身與他們認同。
別迦摩(2:12-17)──此教會大概也代表那個在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在主後315年作羅馬皇帝後宣佈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之後,處於“妥協”狀態的國家教會。基督在這裡被描繪為“那有兩刃利劍的”(2:12)。這個教會是一個摻雜著正確和錯誤信仰,有善也有惡的行為的教會。來4:12也許正適合於這裡,神的話語具有穿透力,能辨別並揭露一切的錯誤。在這裡有一些稱讚(2:13),但明顯地,貪婪(巴蘭,舊約先知,為了金錢而背離神,見民數記)、姦淫和放縱(尼哥拉党)是他們的問題。尼哥拉党是指一夥認為不需遵守任何的條令及法規,每個人自由地作自己想做的任何事。(中文版注:也有人說尼哥拉党是指抓權,因為尼哥拉名字的意思是控制,而聖經人物的名字幾乎總和他的行為的意義有關。)
給得勝者獎賞的“隱藏的嗎哪”、“白石”及“新名”的意思很模糊,有很多種解釋。多數釋經家認為“隱藏的嗎哪”是指基督供應的全備性,就象象“天國的糧”一樣(約6:48-51)。或者它指在約櫃中的藏在金罐中的嗎哪,它代表神的供給(出 16:33-34)。
對“白石”的最好的解釋是:它代表法庭投票用的一塊石頭(中文版注:古希臘人在法庭上的審判員用黑白石頭投票,黑色指有罪,白色指無罪),意思是:人在被指控後被宣告無罪。因此,它是指在基督裡不被定罪(羅8:1)。
“新名字”很可能指救恩(參見3:12;14:1;22:4)及信徒與神之間永遠的新關係。
推雅推喇(2:18-29)──此教會名字的意思是“持續獻祭”, 它是針對腐敗的教會,更有可能是代表羅馬天主教。
注意基督是以要降臨進行審判的“公義的人子”的身份傳達此資訊(2:18)。此教會先受稱讚(2:19)而後受指責(2:20 -23)。
耶洗別可能是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她從信仰和道德上都使教會敗壞(2:20),在此亦提及權柄的問題。(中文版注:羅馬天主教把馬利亞的身份在實際上提高到與神同等,從而敗壞了基督教的基本實踐。可能與此有關。另外,天主教認為在聖餐中,麵包與酒真的變成基督的身體與血,實際上是認為基督在十架上的受死不充足,而把耶穌持續獻祭。)
注意在25節中說那些與主同在的要“持守”。
啟示錄第二章中對於教會的四重描述 |
要求的 品質 |
|
|
|
|
糾正或 勸勉 |
|
|
|
|
|
責備 |
|
|
|
|
|
稱讚 |
|
|
|
|
|
基督的 形象 |
|
|
|
|
|
教會 |
以弗所 “蒙愛的人” 失愛 |
士每拿 “馨香沒藥” 被逼 |
別迦摩 “完全結合” 妥協 |
推雅推喇 “繼續獻祭” 腐敗 |
|
經節 |
啟2:1-7 |
啟2:8-11 |
啟2:12-17 |
啟2:8-11 |
指導研經題
啟示錄2:1-29
為什麼2:1,8,12節中的“使者”很可能指長老或牧師?
基督評價每個教會時是否與其他教會相比較?
基督是以何種衡量標準來評價各教會的?
約翰為什麼要在每封信中費力描繪一個不同的基督的形象?這與每條資訊有何種關係?
啟示錄2章中的四封信與每個教會被基督“要求的品質”有何關聯?
當今的教會以何等的具體方式“離棄”了當初的愛心?
為什麼教會有必要“遭逼迫”?它確證了什麼?
為什麼教會中的假教義很危險?它把教會引向什麼?
如果不悔改,基督應許他將會做什麼?
你是否同意對《啟示錄》2至3章中給七個教會的信採用歷史性預言的觀點?為什麼?
教師材料
教導重點: 第二課
經文: 啟示錄2:1-29
金句: 你要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的使者說:那右手拿著七星,在七個金燈檯中間行走的,說…(2:1)
你要寫信給示每拿教會的使者說: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說…(2:8)
你要寫信給別迦摩教會的使者說:那有兩刃利劍的,說…(2:12)
你要寫信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使者說:那眼目如火焰,腳像光明銅的神之子,說…(2:18)
主旨: 如果耶穌基督的教會想要討主的喜悅,就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在聖經教導的屬靈優先性上。
“第2章中教會的四重形象”
要求的品格:
獻身熱愛基督和神的道(以弗所)(2:1-7)──啟2:1,4
在患難試煉中忠心可靠(示每拿)(2:8-11)──啟2:10
堅決持守正確的教義(別迦摩)(2:12-17)──啟2:12,14,15
致力保持自己的純潔(推雅推喇)(2:18-29)──啟2:20-21
結論:基督喜悅那些關注屬靈優先性的教會,因為這樣她的品格就在生活中彰顯出來。
另外的教導方式:
把學員分為四組,每組討論一個教會。讓他們找出經文中描述的基督的品格、教會被讚揚之處、被責備之處、以及應許的獎賞。你也許可以挑選一兩個教會,作為討論的重點。學生手冊中的圖表或許有所説明。
── 鄧尼斯莫克《啟示錄系統查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