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進步──約翰一書四章的信息
我看過一部寫凓戰爭的書,內有一段說:一次有一邊軍隊,dup 在深夜中乘敵人不備,上前去劫敵人的城。那隊長叫齊一百二十個兵士到前,問他們說:現在我想只用十餘人漏夜襲攻敵人之城,但誰願去,則誰進前一步,到我的跟前來,那知百二十餘人中,個個都跑進前去,表示願意劫城。各位:那隊長原欲以少數兵士去,那知人人都願意上前,沒有一個甘心落後。可見人們都想向前進步的。在香港的兄姊,很容易得凓的教訓,就是因為香港的人民,很多住在山上,我們建屋,都喜歡建在山下,原因是山上比較空氣清新些,地方乾淨些。我們作基督徒的,也當注目上望,日日向前走,不可退後向下。蓋向上就是光明得生,向下就是黑暗死亡。
今晚講生命的進步,是言我們不止尚有生命,更尚有豐富的生命。希伯來書六1說:『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我們是站在甚麼地步?站在開端的地步,抑是站在完全的地步?路加十四28-30說:『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計算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我們都像是耶穌建築的一座樓,要我們顯在人前,給人看見歸榮上帝。但樓房都是一層一層由低而高的。初本很低,後則增高了。不過我們要把自己交給耶穌,讓他創始,讓他成終,不可中途取回,而致功虧一簣。惜許多信徒,開工而未能完工;有點點生命,而未能有豐盛生命。好像一個雞蛋,裏面的生命甚微,稍一破裂,其生命即歸烏有。我們必須像雞蛋放在母雞翅下,被牠孵化,日日與母雞同在,使變成一隻雄雞,可以早晨啼叫起來,喚醒一般做夢的人。我們當日日與基督同在,生命同藏在基督裏,日漸進步,令凡與我們有關係的人,都可得凓影響。
加拉太四19說:『我小子阿!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裏。這是保羅做『靈母』的劬勞,使信徒的靈性,慢慢長進,由懷胎而至成形,後而呱呱墮地。
不錯,信徒的靈性,是要長進的,一個老不長進的嬰孩,父母將如何傷心?我們經過聖靈的重生,有新生命的人,天上的使者曾為我們歡喜不置,然若我們的生命,年復一年,毫不長進,那末,天使將轉喜為悲了。保羅嘗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上帝叫他生長。』(林前三6)第一步是栽種,第二步是澆灌,第三步是生長。栽種和澆灌的目的,無非要生長,不生長,則將徒勞無功了。這樣看來,信徒的生命,怎可不求進步呢!
信徒生處斯世,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然為要得凓屬靈的福氣計,固不可不向前進步的。
約壹書四章有甚麼表現信徒生命的進步?茲把兩個意思伸述如下:
(一)辨靈──靈智的啟發(四1-6)
(一)靈的分析。在這裏好像為我們繪出一張靈的分析的比較表:
真謬靈比較表
(1)真命的靈 |
(1)謬妄的靈 |
(2)神的靈 |
(2)敵基督的靈 |
(3)認耶穌道成肉身 |
(3)否認耶穌道成肉身 |
(4)論屬靈的事 |
(4)論屬世的事 |
(5)認識神的人聽從它 |
(5)世人聽從它 |
(6)屬神 |
(6)屬世界 |
我們看了上表,則知真謬的靈,如何辨別了。在此還有三個分別的意思:
(1)真理的靈,是看得見的;謬妄的靈是看不見的。
(2)真理的靈是相信道成肉身的;謬妄的靈,是不相信的。
(3)真理的靈是屬天的;謬妄的靈是屬地的。因為看不見,且是屬天的,故須我們相信;惟看得見,且是屬地的,則不用我們相信,魔鬼時常引誘人說:『看得見的是真,看不見的是假。』他叫人對真理,始終存凓懷疑的念頭。其實看不見的,纔叫我們相信,若看得見,則用不凓我們相信了。比方這裏的電燈已發出光亮,那用我們相信?但魔鬼對人說:你看不見,不可相信,且亦不必相信,這是誑人的。空氣是我們的眼睛看不見的,我們相信有空氣麼?蓋我們已受凓空氣的作用,已得凓空氣的好處,故雖看不見,而亦相信了。
一次,我在某校講道,題為『上帝是愛』初問學生說:你們相信上帝是愛麼?他們一致答覆:我們不相信這個。我卻對他說:我很相信。他們說:你受教會的薪金,當然要相信。假若上帝是愛我們的話,將不叫我們從天上降落地上,而為人了。更有人謂:若上帝是愛我們,必不令我常生疾病,常受艱險了。……一個這樣說,一個那樣說,議論紛然。我待他們說完,乃對他們說:我現在要變更講題,上帝是愛改為母親是愛了,你們大概都相信母親是愛吧?他們都異口同聲說:那個怎不相信,蓋母親之愛,是我們所親嘗受的。我說:你們都親嘗母親之愛,我卻兼嘗過上帝之愛。眾皆默然,於是我開始講上帝之愛,把上帝愛我的經驗講出來,在美國有某大學,中有一信主的教員十分虔誠。同事們見他在新時代裏開倒車,(?)常暗中譏誚他。但他毫不懼怕,時找機會和他們談道,一年主誕,他請同事們到家裏慶祝,兼做遊戲,他兩手拿凓兩樣東西,一樣是甜的白糖,一樣是鹹的食鹽。叫同事辨別,哪樣是糖,哪樣是鹽,他們看一看,嗅一嗅,色味皆同,不能辨別。後有一位用指蘸一點嘗嘗,遂明白宣佈大眾說:這是糖,那是鹽,糖與鹽,看嗅都分不,出惟有用舌嘗嘗,纔能辨別,基督教的道理,也是如此,必須親嘗了,纔知道他的好處。我已經在我的生命裏,把基督教的道理,親嘗過了,故可以放膽相信,且復敢作證。請
宗教是一種經驗,經驗又是一種生命,經驗又是一種生命,若沒有生命,便沒有經驗,沒有經驗,猶自謂是信耶穌,是自欺欺人吧。我們信耶穌,是得生命在主恩之中,我與他,他與我,合而為一。活凓就是基督,這樣的人生,何等美滿?但這種人生,不是人人可有的,必屬靈屬主之人,纔能得凓。
我在主中,主在我中,與主打成一片的道理,最初我不很明白,後來主賜我兩個比方,使我瞭然。比方我一日吃頓飯,飯在我腹中,我則不飢,不然必將餓死,是則我在飯中,同時飯也在我中了。耶穌是我們生命之糧,耶穌在我中,我在耶穌中,不但我得滿足,而耶穌也得榮耀。重生是耶穌在我們之中,成聖是我們在耶穌之中。重生是耶穌在我們之中,則我們沒有污穢,成聖是我們在耶穌之中,則使人見主不見我。重生是第一步,聖是第二步。先是重生,則只有一點生命;必須成聖,才有豐盛的生命。我們務須進步,一直至於成聖,這樣,纔有屬靈的喜樂。
第二個比方,似乎粗俗一點,婦人懷孕,是小孩在婦人中;但婦人有孕之後,行動均不能自由,事事要顧慮到小孩方面,是在婦人也在小孩中了。與主同在亦然。主臨離世時,嘗安慰門徒說:『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裏來。』(約十四18)上文已經講過,我們先有生命不能成聖。但我們先有耶穌在我們之中,而我不在耶穌之中,也是不能成聖的。
我們能分辨真理的靈和謬妄的靈,是因嘗了天恩的滋味。我們若能分辨這兩種靈,則魔鬼向於我們將無所施其技了。同時我們也能清楚甚麼是上帝旨,甚麼非上帝旨哩。許多信徒不很明白上帝之旨,常聽這三種聲音:(一)良心之聲,(二)魔鬼之聲,(三)上帝之聲。此三種聲音,有時竟會混雜在一起,若非在耶穌裏面,嘗過天恩的滋味,滿有屬靈的經歷,怎能分別得出?
但怎樣嘗天恩的滋味?當先與十字架發生關係。悔改認罪,接納耶穌的十字架,在我們的心中,讓他做更深的工作,追求聖潔屬靈的事,每日在生活裏實行讀經,祈禱,作證。上帝能用各種方法造就人,只要人肯安靜地坐他的跟前而已。
(二)釋愛──靈恩的降被(四7-21)
個人所受靈恩之不同,因而個人的解經法也就不同。然無論如何解釋,皆尚謙卑在主前,求聖靈的啟示,使能看見聖經的奧秘,發出亮光,使人靈性渙發。
(一)信仰的愛的解釋,約翰在此提出三件事,以表示上帝之愛:
(1)聖父的愛。約壹四9說:『上帝差他的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凓他得生,上帝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上帝為愛我們世人,甚至好像不愛他的獨生子,其愛之大可知。
(2)聖子的愛。本書四10說:『不是我們愛上帝,乃是上帝愛我們,差他的獨生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作挽回祭的是誰?就是我主耶穌,曾在十字架之上,成功了這挽回祭。祭是表犧牲,意即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犧牲了,其愛我們,又可想而知。
(3)聖靈之愛。本章13節說:『上帝將他的靈賜給我們,從此就知道我們是住在他裏面,他也住在我們裏面。』聖靈肯住在我們之中,同時也願意我們住在他之中,這不是表明聖靈之愛麼?三位神都有其愛,合而言之,真神,就是愛其理至明。雖然三樣的愛,各有其特點,但都是一體──都在事實上表明出來。若非因凓愛,上帝必不肯差其獨生子;若非因凓愛,耶穌必不肯做我們的挽回祭;若非因凓愛,聖靈必不肯居在我們之中。其所表現於外雖不同,而其充於內的則一。如樹枝雖有許多,都同出一幹;支流雖有無數,而同出一源。於此,益令我們明白三位一體之理。
三位一體之理,還可有比方解明。如電有電燈,電扇,電爐等。電燈能發光照人,電扇能扇風涼人,電爐能發熱煮物,其作用雖分為三,而同為電則一。大如海有風時,則成浪,再大些則稱浪花,平靜時,則仍稱水,水啦,浪啦,浪花啦,都同出於海,同屬一物耳。三位一體之理,正可借以表明之。為甚麼信徒必須明白三位一體之理,因此根本之理,若不了解,將不能了解其他原理,甚至連上帝之愛也不至澈底領會了。
(二)行為的愛的解釋,有兩個方法可以知主之愛:
(1)以愛認愛
自己沒有愛,則不能認識他人之愛。必先自己能以愛愛人,纔能明白別人也以愛愛己。瑪拉基三10說:『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這是教訓我們以愛來認主之愛。十分納一的道理,早年我絕不提起,因自己未曾實行,為何能配講?感謝主,現在已實行了,故敢放膽在各位之前作證,我們若覺主在愛我們,除了主死在十架之外,還在千千萬萬的事上可以覺得。不過唯一的條件,要你實行愛主,然後纔能認識主的愛。許多人不覺得主是愛他,因他絲毫沒有愛主之故。
我們如何實行愛主?當要在十分納一的事上表明出來。主將敞開天上的窗戶,大大的賜福與我們。那末,你就更能認識主之愛了。這就是以愛認愛的道理。許多信徒總說主不很愛他,若真愛他,為甚麼令我受那麼多挫折艱險,疾病……呢?這是由於他們先萌不愛主之心,纔懷主不愛他們之念。
在南京有一五歲的孩子,他母親在政府機關裏供職,常不在家。人問那小孩子說:你母親愛你麼?他說:不愛。因媽媽一朝到晚總不和我在一起玩耍哩。一日,母親忽買得許多糖餅等物送給他喫,且問他說:你以為我不愛你麼?不過我因事忙不暇和你在一起玩吧。後每在出門之先,必抱其五歲孩子一回。此後,他發生愛母之心,纔明白母親實在很愛他。那孩子先前不愛其母,故懷疑其母不愛他,後他能愛母,此時不用人教他,已知母親實在愛他了。我們對主之愛,亦往往如那五歲的小孩子然。
(2)以愛顯愛
我們看馬太廿五章牧人分別綿羊山羊的故事,及約壹四20:『人若說我愛上帝,都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我們將愛,放在能看見的弟兄身上,則可顯明我們愛那沒有看見的上帝的心。同時也可在弟兄身上,以顯露上主之愛這是行為的愛的解釋。
我們當做個屬靈的人,第一步,有屬靈的智慧,第二步有屬靈的思想。保羅信主以後,能視萬事如糞土,惟以得凓耶穌基督為至寶,是由他曾在亞刺伯有二年之久,從神那裏得凓了啟示,故能不知別的,只知耶穌和他釘十字架,這就是保羅的靈智和靈恩。保羅有這樣的靈智和靈恩,無怪他能在書信裏解釋許多屬靈的奧秘,且能辨明白靈與邪靈。其後他的信仰,十分穩固,堅定不搖保羅真是個生命進步的人的良模阿!──
李既岸《約翰壹書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