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後書概論
第一百四十五課
彼得後書
題示:研讀這一課之前,請先將全書讀兩至三遍。
關於彼得後書
這卷書信每一部分都表露出基督的靈的威嚴。
——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
很有可能這卷書信是寫在耶路撒冷被毀之前。不然,書中論到神公義報應之時,怎會不提及這件事作為神對猶太人的審判?
而且,書中所論及的錯謬和危險,使我們想到是與教牧書信裡面所提及的相似(提前四1、2,六5、20、21;提後二18,三1~7),所以推斷它寫成的日期,不會早過主後七十年許多。彼得在書中還吩咐讀者要留心保羅的書信(三15、16),而且「提醒你們」這句話或類似的又頻頻出現(一12、13、15,三1、2),這使我們得到一個結論,一定是在使徒時代的後期,亦是作者彼得自己生命的後期作的。
——麥克利門(J.A.McClymont D.D)
我們把這彼得後書和猶大書放在同一課裡面研究,一來是因為這兩卷書信都是十分短,二來是因為這兩卷書信都十分相似。事實上它們相似到一地步,(有些人以為)這一卷可能被那一卷啟發,或者兩卷都是出自某一個經已流行的思想而寫的。
書中的思想也是寫作日期的一個最好根據。猶大斥責和怒駡那些傳異教的人之話非常激烈,好像表示他曾親自對抗過他們似的;而彼得後書的話卻比較溫和。相對之下,我們推測彼得可能沒有直接地對抗過他們,而且又可能是因為猶大的話激動他才寫這後書的。
但另外一方面,彼得後書除了這一段特別與猶大書相似之外,它還載有許多其他的道理。這使我們推想,可能彼得只參考猶大書這一部分的資訊吧了;因為假如是猶大參考彼得的書的話,為什麼他沒有參考彼得後書其他部分呢?這些問題我們現在無法解決,不能不在這裡暫時放下來。
彼得後書
所有學者都差不多同意彼得前書是彼得寫的;但相反,卻有許多學者反對後書是他寫的。可以說,這是新約聖經中最受人攻擊的書信。我們不希望在這裡花大多時間去辯論這個問題;但我們希望提出幾點意見,相信是我們這一個課程不能缺少的。
第一、人們不肯承認它是正典,似乎最大的因素是因為在第二世紀所有基督教的著作中,從沒有一次直接的引用過它裡面的話(但在大意上提及是有不少的)。
第二、最初收納這書入正典的,是老底嘉會議(Laodicea,主後三六六),希波會議(Hippo,主後三九三),加太基會議(Caithage,主後三九七);我們要記得,那些早期會議的領袖們擁有決定是否應該歸納正典的資料,還比我們現今所得到的多而又準確。
第三、早期那些基督教領袖們對正典的問題不會倉猝決定的,他們曾經用過悠長的時間,盡貴找出任何可疑的地方來加以衡量,等到大家都認為沒有問題之後,才聯名承認那一卷書是正典。
第四、雖然有許多的反證,怛它的內證都表明是寫于使徒時代,並出於彼得的手筆,舉例來說:有誰讀到這卷彼得後書的預言部分,不聯想到主耶穌在橄欖山上,指著耶路撒冷將要遭毀滅的可怕預言?而且,根據書中預言的描述來想,這書信絕沒有可能是寫在那可怕的災難之後。同樣,倘若這卷書所說的假師傅,是指後一代的人說的話,那作者豈有可能不提及那時已經發展成熟的諾斯底派異端呢?
如果讀者希望要深入研究這個問題的話,我們可以推薦加芬教授(B
C. Caffin)在講臺注釋(Pulpit Commentary)裡面的文章,以下是那文章的一小部分:
「另外一個證明這書信是正典的證據,就是它裡面的能力和優美。我們有不少第二世紀的基督教著作:它們都是非常寶貴的;失掉其中任何一篇作品合是非常可惜的。但是,把這所有的著作放在一起,仍不能與這卷書信相比。那些作品都是現今有分量的人可以作的;而且都充滿敬虔與聖潔,但是卻沒有超過聖靈賜人普通恩賜所能做到的範圍。至於這卷彼得後書,試問曾有那一位聖潔而又滿有智慧的人,可以寫出同樣的作品來?豈是那些使徒時代之後的古代教父的作品可以比美呢?聖經的書卷與人間的作品是完全不同層面的,不可能相提並論。神的話有一種無法形容的力量,滲入神為人所創造的心靈裡,叫人的良心可以為神作見證——見證這資訊是由神而來的。彼得後書不乏這種力量,不乏神的權威和神聖的美;這一切標明了聖經的神聖啟示,與人的作品大不相同。」
誰受信?為何又何時寫這信
第三章一開始就說:「親愛的弟兄啊,我現在寫給你們的是第二封信,這兩封信都是題醒你們,激發你們誠實的心。」由此看來,後書的受信人與前書的相同。如果將兩卷書信開始的問候語拿來作一個比較的話,我們可以猜想後書的物件可能比前書的物件稍為廣泛一點——因為有一個很真實的理由支持這觀念,就是後書表示信徒當中出現了一個新危機,有人傳講一些假道理。
前書的目的是題醒他們並鼓勵他們,要在為道遭受逼迫之中持守信仰的指望;但後書所指出的屬靈危機遠比前書的更可怕,更須要嚴厲的提醒。因為假教義、假師傅,使他們離開真道的可能性,遠比任何肉體的苦難所產生的可能性更高。作者彼得十分關懷那些猶太基督徒,恐怕他們終於接受了這些「陷害人的異端」(二1),就不堪切想了。
面對著這些問題,彼得一定覺得十分痛心,尤其是很可能有人在這時候通知他,使他知道自己為主殉道的日子近了,所以他說:「因為知道我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正如我們主耶穌基督所指示我的。」(一14)果然,他在主後六十八年殉道了。究竟他寫這後書的地點是在巴比倫(彼前五13)還是在別的地方,這一點就無從稽考了。
書信本身
這樣,我們明白了這封信是為要提醒和鼓勵讀者們,使他們在主耶穌基督的救恩上得以堅固;藉以抵擋當時存在的信仰危機。請再讀一章十二、十三節,三章一、二、十七、十八節等經文,重溫這些道理。因為那些提醒的話,即使是在我們今天這時代也有效。事實上我們今天正是末世的時候,已經有不少假師傅出現,要欺騙我們使我們放棄對主耶穌再來的盼望。我們看見後書的語氣比前書的嚴肅沉重得多;但是在基督裡面的盼望卻仍然是那麼肯定。那些基本的事實都有充分的證明(一16~21)。最後的結論也是十分確定的(三9~13)。
前書所著重的是患難中的盼望,但後書所著重的卻是在真道上長進;雖然後書也十分著重主的再來。彼得可以說是盼望的使徒,保羅是信心的使徒,雅各是好行為的使徒,而約翰卻是愛心的使徒。
這卷後書又可以分為三段,每章一段。很容易的看出來,第一章是論及真「認識」(2、3、5、8節)。前半章(2~11節)告訴我們要增加這樣的「認識」。後半章(12~21節)告訴我們為什麼作者「要將這些事常常提醒我們」。跟著第二章全章都是論及「假師傅」,他們雜在神的群羊之中,帶來很大的禍害。最後第三章也是全章論及那最大的「應許」(請注意「應許」二字出現的次數),就是主必快來。這樣,我們看見全卷書的分析如下:
彼得後書
真認識和堅定的盼望 |
Ⅰ 真「認識」—在其中長進(一) 我們怎樣「在這些事上」「豐豐富富」(2~11) 為什麼我們要「紀念」「這些事」(12~21) |
Ⅱ 「假師父」—將要出現(二) 他們的暴行和滅亡(1~9) 他們的放任和對信徒的危害(10~22) |
Ⅲ 堅定的「應許」—在末世的日子裡(三) 持守這應許抵擋好譏誚的人(1~9) 這應許就是信徒的挑戰(10~18) |
這書信所面對嚴重的問題,使它裡面的教訓也變得嚴厲。這並不是單為了要寫出一個教義而寫這教義,緊要的是要使信徒們分辨出真的和假的來。正如我們在上文所指出的,這書信所著重的是「真認識」和「堅定盼望」。但與此有關連,又叫人詫異的,是真認識與堅定的盼望,兩者不能分開,同樣,假教義與至終滅亡兩者也是不能分開!再者,真教義與聖潔的生活兩者連在一起(一5~10,三14、17、18),照樣,假教義與污穢的生活也連在一起(二1、10、14、19)!這一切使我們看明,健全的福音教義是何等的重要。今天我們聽見不少人這樣勸導人說:「不必介意你所信的是什麼,要介意的應該是你的生活怎樣」!這句話聽來似乎是釋放人得自由的金石良言(正如彼後二19說的),其實正是害死人的謬論;因為我們的生活表現正是由我們所信的是什麼來決定的。每一個人都是這樣,每一個國家政府也都是這樣,信仰的影響力比較政治與經濟都大。所以「教義」的重要性由此可想而知了。尤其是教會,正如彼得後書所警告的「假教義帶給教會極大的危機」!基督徒的信心通常有兩個考驗,教義方面的考驗是:「你對基督的位格和工作採取什麼態度?」行為方面的考驗是:「基督怎樣影響你的性格和品行?」這兩個考驗都記載在這卷彼得後書裡面。
第一章
請注意第一章所暗示的兩個危險。第一是生命不能長大的危險(3~8節),第二是知識沒有行為的危險(9~14節)。生命是不會靜止的,它不是向前進,就是向後退。生命不長進就會萎縮。同樣,知識沒有行為就會變成瞎眼(第9節)。所以,無論如何我們一定要向前進。至於第一章末後幾節論及聖經的根源,並隨私意解說的問題,我們推薦讀者去參考「聖經難題研究」一書。羅馬天主教已經大大誤解了這第二十節經文,生出許多錯謬的理論來;所以我們每一個福音派的基督徒都應該弄清楚其中的真義。
第二章
有一句古老的成語這樣說,預先警告,就是先得裝備。所以請細心研讀彼得在這第二章的預先警告。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第十四節和第十八節中文譯作「引誘」二字,在希臘原文的意思原是「放上魚餌」——這是彼得從前打魚之時慣用的話。所以彼得的意思是說:「小心,你們最危險的仇敵,就是那些用魚餌和隱藏的魚鉤來欺騙你們的人!」但願這一章經文提醒我們,那裡有神拯救人的真理,那裡就有撒但叫人沉淪的詭計:除非等到那一天撒但被丟進無底坑裡,這句話才會改變。
這第二章把撒但害人的詭計完全暴露出來!作者的話一點沒有含糊,他直接了當的指出,在教會裡面有人敗壞基督的名,陷害人的靈魂,這是萬萬不能容忍的。對待這些假師傅我們毋須客氣:毒蛇可能看來美麗,可是它的毒牙一旦咬著你,或它的身體一旦卷著你的話……那時就悔之已晚了!彼得看清楚這一點,於是採取絕不妥協的態度。請牢記,這第二章所說的不僅是彼得的話,同時也是神的靈的話。所以我們應該深深的思想,當那敗壞基督名聲的假教義在教會裡面進行大破壞之時,我們還以仁慈的態度來放過它的話,這種仁慈就不是基督徒的仁慈。這只是不忠和懦弱的變相,是敗道壞德的惡疾。
第三章
第三章可以說是特別針對現今這一個時代的。請看這章經文所說的好譏誚的人,現今不是正在大事吹牛,蔑視基督再來的實現嗎?這是一個龐大的反基督教運動!可惜我們不能逐字逐句的研究,因為這是一個研經課程,不是一本注釋書,但無論如何,我們也得拿一節經文來研究才能結束這一卷書。第十二節說:「切切仰望神的日子來到。」這句話在希臘文的原意有少許不同,應該是「要仰望並促使神的日子快快來到」。神的計畫與人的反應是相輔相成的。我們知道,主再來的日子是無人能確定的。不過保羅在羅馬書十一章二十五節那裡告訴我們,「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的時候,就是主再來的時候了。這樣說來,我們怎能促使那日子加速來到呢?方法有三:(1)要天天盼望他的顯現,因為根據提摩太后書四章八節,主再來是為著那些「愛慕他顯現的人」;(2)要天天求他顯現,正如聖經最後的禱告(啟示錄廿二20)所說:「主耶穌啊!我願你來!」(3)要天天搶救靈魂,直至「神揀選的恩典」,和「外邦人的數目添滿」都完結了,亦即新婦妝飾整齊了,於是新郎就要回來。所以,將來的盼望與現今的增長是攜手並行的!
彼得後書的問題
(1)促使彼得寫成後書的是什麼?
(2)彼得後書可以分成那三大段?(小分段不用說明)
(3)彼得兩封信是寫給誰的?
(4)彼得後書那一部分暗示出,可能彼得參看猶大書,或可能猶大和彼得兩者一同受一個流行已久的思想所影響?為什麼?── 巴斯德《彼得後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