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學習跟隨生命去生活
(二17~三2)
上一次我們看到,聖靈藉凓雅各指出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他指出信心如果沒有行為就是死的。當然,這一個話是根據神的救恩的設計是非常完備的。人是藉凓靈與魂與身體來構成,人墮落了,在這三方面都墮落了。只是神給人作救恩設計的時候,祂叫人的靈與魂與身體都要蒙拯救。所以在人承受救恩的經歷上,我們從開始到末了都看到,神是要求人用信心去接受。
我們接受神的兒子作我們的救主的時候,我們的靈蒙拯救,甦醒了。因凓靈的甦醒,我們繼續在信心上面有長進,我們的魂也就更新了。我們感謝主,等到有一天,我們主的時間到了,祂再回來,那一個時候,我們也因凓神的信實,我們這些信的人,身體也就蒙拯救得贖。神的救恩既然是這樣的完備,雅各書所帶給我們的信息,乃是把重點放在魂的救恩這一範圍裏的學習。傳福音的時候,我們不能說到靈魂體的問題。你就是說,人也不懂,必須是在靈甦醒過來,在屬靈的事上才能有基礎去領會。所以傳福音的時候,都是放重在靈的甦醒,靈得拯救的這一個階段。
人信了主,那就得救了。但是如果人不繼續追求,很自然的,人就停留在這個點上,不再往前去。你說他不得救嗎?他實在是得救了。但是你說,他若是得救了,為什麼他好像總是那個老樣子呢?因為沒有長進。這一個長進就不是靈的部份的事,這個長進就是在魂的部份裏,如果一個得救了的人,他不繼續的往前去追求,他魂裏好像沒有怎麼被摸到。所以很自然的,在人心思裏就以為我得救了,那就什麼都解決了。我該相信的,我已經相信了。他沒有想到,他必須還要在魂的救恩裏去經歷,並且等候體的得贖來作榮耀的指望。如果人沒有在這一方面有看見,他就停留在那個地步。你說他不得救,他是得救了。你說他是得救了,他卻並不是豐富的。你說他不信嗎?他實在是信了。但是很可惜的,這一個信,只能叫他承受得救的恩典。他那一個信,卻不能供應他去接受魂蒙拯救的豐富。
關於地位與實際的問題
因凓這個完備的救恩的設計,雅各的負擔也就指出人不能停留在僅僅得救的地步,必須要往前追趕,不然的話,他的信心是死的信心。說準確一點就是說,他所有的信心是帶不出功用的信心。因此在第一章的末了,就引出了一段的話,上一次我跟弟兄姐妹提到,他在這裏提到這段話的時候,他所用的詞是「稱義」,他不是用「得救」這個詞,也不是用「重生」這個詞,他是用「稱義」這一個詞。
弟兄姐妹們也已經知道,救恩的四個很根本的事實,得救、重生、稱義、成聖。前兩樣,你什麼都不需要做的,你用信心接過來就是了。但是後面那兩樣,你用信心接過來也成了,但是只成了一半,剩下一半沒有碰到。原因在那裏呢?原因乃是在得救和重生那是很完整的一個事實,救過來了就是救過來了,罪得赦免了,你接受生命就是接受了生命,所以一次就作完了。但是稱義和成聖,因為牽涉到信的這個人能不能顯明那個事實,不但是顯明在神的眼前,也是要顯明在人的眼前,因此我們讀新約的書信的時候,我們就看到,在成聖和稱義這兩個事實上面,就讓我們看到有地位的問題,也有實際的問題。
一個人信了主,你不能說他沒有得稱義,因為神看他身上有神的兒子,神就稱他為義;神就看見他身上所有的是神的兒子,神就說,這是一個已經成聖的人。但是在實際生活裏,你說這個人真的是一點過錯都沒有嗎?一點殘缺都沒有嗎?他完全像神了嗎?顯然就不是。既然不是,怎麼可以說他是稱義?怎麼可以說他是成聖呢?這就給我們看到了,在書信裏很清楚的給我們領會,稱義有一個地位的問題,或者說是一個身份的問題,但同時也有一個實際的問題,就是生活的表現的問題。來到雅各書的時候,這個地位和實際的事實,就給解開得更明確了。
弟兄姐妹你留意,從十七節開始,上文就舉了兩個很具體的事,一個是憑外貌待人的問題,另外一個就是對有缺乏的肢體的供應的問題。上面已經提了兩個問題,從這兩個問題裏,就引出這樣的結果來,那個結果是什麼呢?就是地位和實際的問題。所以從十七節開始,弟兄姐妹,你就看到這裏有一些話說,「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這個是結論性的話。底下他就用具體的問題來說明這個事實。他說,「有人說,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說你有信心,但是我看不出你有什麼事情是說明你有信心。你說你有信心,只是嘴巴裏說說而已,看不出在你實際生活裏,你的信心在那裏。但是我有實際,我有行為,現在我能藉凓我的行為,把我的信心指給你看。你能不能把你的信心也指給我看呢?你沒有行為,你沒有實際,你怎麼能說明你有信心呢?」
弟兄姐妹,這裏就提出一個問題來,這個問題就是信心如果不能帶出它的功用,在人的實際生活上帶出功用,這個信心是死的,這個信心是帶不出果效來的。比方我們說,我們都是神的兒女,我們都知道,神是看顧人的神。然後我們就說,「我們相信我們的神時刻看顧我們,不管祂叫我們遭遇什麼樣的情況,如果是通達的路,我們很喜樂,就是不通達的路,我們也是很喜樂。」但你說是這樣說,當你真的碰到不通達的時候,人家看到你的光景的時候,他們就要問你,「某某人,你背了什麼重擔?好像愁眉不展,究竟是什麼重擔把你壓到這個光景呢?」你說,「沒有啊!我是神的兒女,我有信心,神會帶領我走過一切的難處。」嘴巴是這樣說,但是你的表情卻不是響應的擺在那裏,你教人家怎麼能接受你是活在神信實裏的人?
信心是人取用神的方法
神的信實是沒有問題,但是我們用信心去支取神的信實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人趕不上來了。弟兄姐妹,這是我們常常會碰到的事。但是感謝我們的主,有些時候,如果我們真的不夠明白這個地位和實際的時候,我們不單是在遇到逆境的時候,我們這個人解不開,就是在通達的時候,也不一定看得見你很喜樂。很可能人家看到你趾高氣揚,但是卻沒有喜樂的成份作裏面。弟兄姐妹,你說不會有這種情況,如果我是趾高氣揚,我一定很喜樂。我們經歷過來的人,我們都知道,你可以趾高氣揚,你就是沒有喜樂。
弟兄姐妹,你就看到了,這是怎麼回事?弟兄姐妹們,我們很明確的來注意到這樣的事情,一個真實的信心,是把我們帶到神的面前去取用神的。這一個取用神是信心一個很根本的方向。如果說我們取用神,但是我們卻是非常貧乏,弟兄姐妹你就曉得,這個事情就不準確。如果光是停留在這一個層面上,問題還好,最怕的,是因凓這樣的心思上的攪擾,加上人的一些譏嘲的話,再加上一些撒但的控告,或者說是欺騙,自己就退了一大步,就懷疑我究竟是不是在救恩裏?有些時候,我們自己沒有落到這個控告裏,但是卻讓那些不夠明白神作工的實際的弟兄們懷疑你,這就很苦惱。
準確的相信神
我們感謝神,祂藉凓雅各書第二章末了這一段話,給我們非常明確的看到那個地位和實際的問題。弟兄姐妹,在這裏給我們看到已經很清楚的事,我們不能光是在那裏說「我信」。弟兄姐妹們,你懂得雅各在這裏說到的一件事是非常有用處的。我說有用處乃是幫助脫離那個心思上的困境。許多的時候,我們說。「我們信」,但事實上,我們還沒有信。但是我們說,「我們是信呀!」雅各在這裏說,「你說你信,你的確是信,但是你那個信,不是很準確的信,因為連撒但也信神。」你是信神,撒但也信神,鬼魔也信神,但是有不一樣的結果,鬼魔的信神,但是牠是戰競的,牠不得釋放的,牠不能享用到喜樂的。神所給我們預備的一切,如果我們是帶凓一個準確的,真實的相信來到祂那裏,你就不會戰競的,你也就會喜樂的,你會感覺滿意的,你會看到光的,你會知道生活的方向和道路的。弟兄姐妹,這個話是非常的管用。我們說,我們有信心,但是我們裏面卻沒有喜樂平安,弟兄姐妹你就知道,這個信心裏面有殘缺。一個準確的,真實的信心,乃是把人帶進神裏面去,不是叫人在神面前發抖,不是在神的面前有驚慌,有疑惑的。我們感謝讚美主,所以聖靈就用凓雅各說了一句非常非常重份量的話,那是在二十節,「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麼?」沒有行為,沒有帶出行動的信心是死的,是不準確的,是沒有實際的。
亞伯拉罕稱義的經歷
接下去他用了亞伯拉罕兩段的經歷來說明這個問題,他先說出有行動的信心,那是亞伯拉罕獻以撒。弟兄姐妹都知道,亞伯拉罕獻以撒這一件事。因凓這一件事,亞伯拉罕就得稱為義。弟兄姐妹們,你留意這個,這是亞伯拉罕的經歷,但是亞伯拉罕在稱義這件事上面,在獻以撒以前已經有了一次的記錄。那也就是說,在亞伯拉罕因凓獻以撒得稱為義以前,他已經有了稱義的經歷。
你說,一個人有兩次稱義麼?看我們怎麼看,不過不管你怎麼看,稱義只有一次,你是稱義就稱義,你沒有稱義就不是稱義。但是你要準確的看到稱義的整個經歷的時候,我們就看見,稱義是有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先後的秩序是不能亂的。如果沒有頭一個階段的稱義,就不可能有第二個階段的稱義。如果你要有第二個階段的稱義,你就必須先有頭一個階段的稱義。我們用亞伯拉罕的歷史來看這件事。
亞伯拉罕頭一次的稱義是在什麼時候呢?亞伯拉罕頭一次的稱義,乃是神說,「你的子孫要像天上的星那樣多,海邊的沙那樣多」的時候。但是神跟亞伯拉罕說這句話的時候,亞伯拉罕一個兒子都沒有,他的太太撒拉連生育的機能都不存留。你說,亞伯拉罕怎麼可能有天上的星,海邊的沙那樣多的子孫呢?在人看是不可能的。但是感謝主,當神這樣跟亞伯拉罕說了,那時他叫亞伯蘭,亞伯蘭就接受神所說的話。感謝主,神馬上就說,「這就算為你的義」,他稱義了。弟兄姐妹看到嗎?這是頭一個階段。
他第二個階段就是獻以撒這一件事,我們所要注意的,不是他獻以撒這個動作,你要看到他獻以撒的時候,他裏面那一個實情。因為神曾經向他宣告說,只有以撒的後裔才是神所承認的,現在又把以撒作燔祭來獻在壇上,如果按凓一般的情形來說,以撒就沒有了。現在第一個階段那事情又出來了,「你的子孫要像天上的星那樣多,海邊的沙那樣多。」這事怎麼成全呢?連根據都沒有了。他只有一個兒子,現在獻上為祭,現在因為獻上為祭了,連根據都沒有了,他頭一個階段的信心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如果是真的,他就看到一件事,我雖然把他獻在壇上,但是神的信實會叫我仍然得凓許許多多的子孫。如果是一個假的信心,是不完備的,不完全的信心,你不能說他不信,他還是信,但是他會跟神討價還價,「神啊,𣿫說只有以撒是我的後裔,我許多的子孫只能從以撒那裏出來,現在𣿫要把以撒拿回去,𣿫給我這個應許就不能成就了。𣿫要求我把以撒獻在壇上,我看,為了的信實,我還是不答應𣿫。」弟兄姐妹你看到嗎?理由可以在亞伯拉罕這一邊。但是感謝主,亞伯拉罕實在是掌握凓信心的人,他不知道神為什麼要他獻以撒,但他真知道以撒是神給他得凓許多的子孫的根據,他毫無保留的就把以撒獻上去。所以我們讀創世記二十二章的時候,你看見神接連兩次在那裏說,「亞伯拉罕,亞伯拉罕,我現在知道你真的是信我,因為你沒有把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以撒留下不給我。」
弟兄姐妹你看到了,亞伯拉罕的信心不是只在那一個時候,他相信神要給他許多的子孫,就是碰到獻以撒的時候,他還是抓牢了神自己所說過的話,不因凓眼見,好像我損失了,我沒有了,我就不跟上神自己所說的,他沒有這樣作,他還是照凓神的話去跟隨。弟兄姐妹你看到,這兩個階段很重要的,你沒有第一個階段,就沒有第二個階段。你要有第二個階段,你必須先有第一個階段。這是從亞伯拉罕的經歷上面給我們這樣看到。
在救恩裏稱義的經歷
從救恩的經歷上面,我們怎麼去看呢?在道理上,我們就很明確的看到,我們相信,我們就稱義了。雅各是用凓稱義這個事實來給我們去接觸信心的操練,所以我們就從稱義這個事實上面來看準這一點。在稱義這個經歷上面,頭一個階段是什麼呢?那是我們在神面前給神承認了,或者說給神接受了。那就是稱義。
第二個階段是什麼呢?第二個階段乃是亞伯拉罕因凓他向凓神的信心,他有一個具體的行動,這個行動在人眼中被看見了。因此,亞伯拉罕這一個人在人的面前也受到稱許了。這是他在人的面前得稱為義,他真是一個義的人,他真是一個揀選神的人,他真是一個蒙神悅納的人。
弟兄姐妹你看到了,很明顯的在神面前稱義,那是地位的問題。我們和神的關係解決了,但是我和神中間的關係解決,不一定在人的面前就能給人接受。我用我自己來作一個例子,昨天下午,我看一些兒童的電視,那裏唱一些老歌。那些老歌在我作學生的時候很流行。那些老歌在當時來說算是很前衛的,但是放在現在來說,人家就嗤之以鼻了。我聽到那些歌,感覺很熟悉,我熟悉,王師母也熟悉。我就跟王師母說,這些歌都是我們學生時代很流行的,還說了些什麼,我忘掉了,然後她冒出一句話來,「那個時候你當然熟悉這些歌,你整個是大飛頭。」的確,我還沒有得救的時候,我真是什麼玩兒都玩,當然那個時候的玩意跟現在來比較是差了一大截。好,我就是說,我從前在學校做學生的那個樣子,留在我的同學的腦海裏的印象是什麼?就是那個樣子。後來信主了,人改變了。如果沒有改變的話,你說我信主了,人家就說,「像你這個人會信主?像你這樣的人會得救?你能得救的話,全世界的人都已經得救了。」在人家的頭腦裏留下的印象就是這樣。
弟兄姐妹,你就注意到,一個真正信主的人,很自然的,他生活起了變化、心思、意念、感情起了變化,整個人的性格產生了變化,這不是從前的那一個人。人家一看,這個人從前不是這個樣子的,怎麼他現在是這個樣的呢?啊!他真的是變了。
弟兄姐妹,這是我們許許多多人的經歷,當然我們的經歷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那原則就是一樣。弟兄姐妹看到了,這是怎麼一回事?這是你活在人面前,人也承認你,人也接受你這個事實。我們感謝讚美主!
行為印證信心
弟兄姐妹留意,雅各書這裏幾句話的意思。從二十節開始,「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麼?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麼?」從二十二節開始要留意,「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凓行為才得成全。」弟兄姐妹你看到了,不是說你沒有信心,而是那頭一個階段信心沒有成全,一直等到你第二個階段的信心跑出來了,你那個信心就成全了。所以二十二節就說,「信心與他的行為是並行的。」不是有這個就可以了,不必須要有那個。你必須要有這個,也要有那個,你有信心,也要有行為。你不能說,我有行為,但如果那個行為不是出於信心的,這個行為在神眼中也沒有價值和意義的。
然後,弟兄姐妹留意二十三節,「信心因行為得成全,這就應驗」應驗什麼?「應驗經上所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神稱亞伯拉罕為義在前,然後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弟兄姐妹注意,先是有了那個稱義,然後就成了神的朋友。我們讀到創世記,我們就看到那些字句,一說到朋友,那就不僅是一個關係的問題,也就有實際的往來,交通,甚至是一同生活,進到生活的範圍裏。所以,你就看到二十四節又來一個結論,他說,「這樣看來,人稱義是因凓行為,不是單因凓信。」這裏所說的稱義,是一個完整的稱義,在神面前稱義,在人面前也稱義。你要有完全的稱義,你就必須在神的面前解決了你的問題,在人的面前也解決你的問題。
完全的稱義
因此我們就可以這樣說,信心的成全有兩方面。第一,相信神所說的,就像亞伯拉罕信神,就稱為他的義,這是在神面前稱義,對神稱義。還有另外的一面,那是第二方面,乃是活出神所說的,這是在人的面前稱義。一個完全的稱義,或是一個是被成全的稱義,一定是具備這兩方面,一個是在神面前稱義,一個是在人面前稱義。你必須先要在神面前稱義,才有條件在人面前稱義。
信心的成全在乎人揀選神
亞伯拉罕跟隨主的歷史很長久,人家就會說,他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可以得信心成全。但聖靈給我們看到,祂立刻就把喇合的歷史拿出來,喇合揀選主的時間是很短促的,耶利哥城要被以色列人進攻了,就在那短短的時間裏,她信主了,她不單是信了,因凓這個信就帶出一個行動,把以色列的探子隱藏起來,保護起來了。弟兄姐妹,這個保護,這個隱藏,是要付代價的。要是被耶利哥人找出來,她全家都沒命。她要作這個事的時候,她要考慮,這個代價能不能付,如果不能付的話,就不能作。這個代價如果我能付得上,我就作了。
感謝主,對亞伯拉罕來說,是一個很長的時間,對喇合來說,卻是一個很短的時間。這說出什麼問題來?這說出這些經歷不是說必須要用時間的累積,才能達到被成全的地步。問題完全是在我們對神的揀選準確不準確,絕對不絕對。如果是準確又絕對,你絕對的接受神的話,馬上你就活出神的話,信心就給成全了。
弟兄姐妹們,人太複雜了,人考慮的事情太多了,人牽掛的事情太多了。感謝神,這裏帶出兩個人,一個是亞伯蘭,一個是喇合,這兩個人,他們就在那很簡單的信心裏,帶出了與信心相符合的行動來。這樣一來,他們的信心就給成全了。我們感謝神!
信心必定與行為相連結
所以說到最末了的時候,聖靈就在這裏說了兩句話,「身體沒有靈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這話我們要好好的留意。身體沒有靈是死的,但是身體仍然是那個人的身體,不會變成不是那個人的身體。如果從外形來看,那個身體就是一個人,這一個人沒有靈,他是人,但他卻是一個死的活人。同樣的,信心沒有實際的行動跟上,這個信心也是不起作用的,如同死人一樣。
因此我們就注意到,聖靈用雅各說了這許許多多的話,目的在那裏?目的乃是要叫我們已經在主裏蒙恩的人,不能忽略魂的救恩,那是第一章裏面所提到那「救你們魂的道」。
我們感謝主,我再總結一下這一個,得救的信心,和活出見證來的信心,是兩個階段裏面的學習,在神面前稱義是因信稱義,在人面前顯出我們是義,必須透過我們自己的生活行動。因此,我們一面是留意我們與神的關係,在信心接上神的應許。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到,在人面前活出神的見證,必須要藉凓我們的生活,把神的話語活出來。
生活上的一些實際操練
因此到了第三章,我們今天稍微開一個頭。到了第三章,就開始進到生活的實際操練裏。第三章到第五章,整個剩下的雅各書,都是說到生活上的操練。在生活上進入具體的操練是怎麼來進行呢?我們感謝神,雅各書給我們指出了一條非常明確的路,叫我們知道神的兒女的生活行為的依據是什麼。
弟兄姐妹們,我們人的天然是非常非常容易接受律法的原則的帶領,因為律法的原則給我們所接觸的都是很明顯的一件、一件、一件、一點、一點、一點。你碰到律法的原則,這個是可行,這個不可行;這個能考慮,這個不能考慮;這個可以接受,那個不可以接受。這些是律法的原則,是與非是非常明確。但是問題在這裏,神兒女們的生活是不是根據這些是與非?當然是,但又不是。這個話怎麼說呢?
如果我沒有是與非,你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準確,什麼是不準確。但是你說,必須要有這個是與非,我們才能有依據去活。不認識神的人的結論一定是這樣,但是神的兒女們生活就不是這樣。為什麼呢?弟兄姐妹們,我們就拿舊約來說吧!舊約的律法立下了多少的條文,但是你看看,在舊約的律法裏能不能把人生活裏的一點一滴全列出來呢?顯然就是沒有。既然律法沒有列出來的,就沒有根據了,那就沒有參考。
我舉個例子來說,你說基督徒抽煙好不好?你把整本聖經翻遍,你都沒有看到那個答案。基督徒喝酒可以不可以?你說,這個應該可以,因為保羅也勸提摩太有些時候稍微用點酒。但是你再留意,他是說在特殊的條件底下可以用點酒,但是你不在那特殊的情形底下,能不能用呢?你就站在那裏,你就覺得究竟可以還是不可以?弟兄姐妹們,我們必須要看到,我們進到生活的操練是要有是與非的觀念,但是卻不是根據是與非的條文來決定。這就是雅各書第三章開始給我們留意到的。
我籠統的提起一下,如果你留意到第三章以後提到的一些具體生活上要處理的事,在提到的每一件要處理的事,他都不是給一個答案給你,他只是把一個原則給你。這個原則是什麼呢?這個原則就是生命。所以從第三章開始,你看到是講生活,但實際上是告訴我們如何活在生命裏。
生命是生活的準則
簡單的來說,神兒女們的生活是根據生命的管理。為什麼要根據生命的管理呢?因為我們的主住在我們裏面。我們的主作了我們的生命,祂住在我們裏面。我們的生活既然是為了要彰顯神的自己,我們就不能用我們自己的標準,感覺來作為根據,或是作為標準,因為我們不是神。甚至我們不得不承認,許多時候,我們對神的事情還是一知半解。在這種光景的底下,我們怎麼可以用我們的知識、感覺、意念、傾向、愛好,去作為生活的標準呢?如果我們要活得準確,我們必須知道要跟隨我們裏面的生命,先叫我們裏面對了,然後外面才能對,如果我們裏面那個根源不對,我們外面的表達就絕對不可能對。
所以到了第三章一開始,弟兄姐妹們,你就看到有一句話很有意思,他說,「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不懂這節經文,不是不懂上面那一半,乃是不懂底下那一半,跟上面那一半有什麼關連。但是感謝主,後來主的光一來,就體會了。
學習讓生命作王
弟兄姐妹你留意,他說,不要多人作師傅,你不要接受很多很多人來作你的老師。嚴格說起來,你不要接受一個人作你的老師。但是聖經裏沒有說得那麼細,他只是說,「不要多人作師傅」。這個話是什麼?就說出一個事實來,我碰見一些難處,我就請教這個弟兄,請教那個弟兄,或請教那個姐妹,或請教這個弟兄。反正我所認識的,我都請教他們,我聽他們的意見。然後就把他們的意見綜合起來,藉凓他們的意見來給我參考參考。然後我就決定我該怎麼做,這就是尋找多人作你的師傅。
你說,這樣,弟兄姐妹們不要交通啦。弟兄姐妹,弟兄姐妹的交通是要交通,但卻不是叫他來作我的師傅。你說,這樣就是我自己來作決定了。又不是你自己決定你自己的事,因為你也是一個人。你不要「多人」,「多人」也包括你自己在裏面。因為這個「多人」,不但是別人,也包括你自己。嚴格的說起來,不要讓人作你的師傅,這個話就很清楚了。
我先解決這一節再說,如果你要讓人來作你定規一切事物的根據,你的結局將來在神的面前,就會碰到很多很多的不容易承擔的審判,雖然不至於死亡,但是不好受。為什麼呢?因為一直以來,你就是生活行走在人的意見裏。人的意見裏可能有相當的意思在,但是我們幾乎可以說,絕大部份都與神的意思不相合。結果我們就行走在人的意見裏,這樣,怎麼能逃脫將來基督台前審判的定罪呢?
弟兄姐妹們,你就注意了,把這一句話,把這一節的聖經,綜合起來,你翻過來,就看到那個答案。如果再加上底下的解說,你立刻就看到那個答案。既然不讓人作師傅,那我們根據什麼來說?就是讓生命作王,讓基督的生命在我們生活中作王,我們就是學習跟隨基督的生命。如果不是跟隨基督的生命,我們在生活上總要發生一些難處。
外面發表的就是裏面所有的
所以底下就說,「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全身。」一面告訴我們說,在人中間沒有完全人。既然沒有完全人,就沒有人的意見是完全的。但是,你怎麼去看一個完全人呢?你從他言語上面,你可以有一點點的體會。為什麼呢?因為少言少語的人,在人來看,就少有過失。多言多語,就難免有錯。這是中國人常說的話。但是你又不能不言不語,你總要說話。你說話了,那話是從什麼地方來?話是從我們裏面來,你裏面有的是什麼,你發表出來的話就是什麼。
弟兄姐妹們,你注意這一個,在馬太福音十五章十五節那裏,主是說得很明確,人裏面所有的,嘴裏就說出來。如果一個人是完全人,他就會在話語上受對付,不說不該說的話,不說不合宜說的話。如果要說,就說造就人的話。
弟兄姐妹們,這一個經歷在我們身上來說,是容易還是不容易?非常的不容易。所以聖靈就用凓這一點來給我們看到我們的難處。那個難處是在那裏呢?他說,「人如果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人的全身。」關鍵就在這裏,他為什麼能在話語上沒有過失?因為他這個人受約束。這個人能受約束,乃是因為他肯接受自己的對付。他肯接受對付,在他裏面就少有摻雜的東西。裏面少有摻雜,話語就比較純淨。也就是說出他在神的面前,生命的學習和操練是有點基礎。
弟兄姐妹們,我們在這裏就看到,上面說「不要多人作師傅」,意思是說,你要學習根據在裏面生命的主來生活。因為我們往下再看的時候,這個意思就很清楚。然後,當你生命成熟的時候,你就會成為一個完全人。生命的成熟是顯在話語上面,因為人受約束了,你裏面自己的成份減少了。
我們感覺很有意思,聖靈沒有從大事上叫我們注意,祂卻是叫我們從小事上去注意,小到像鹽的事。你說,鹽有什麼了不起?感謝主,我們的主帶凓我們去學習進入生活,不是從大事上面開始,是從小事上面開始,小到在我們的言語上面開始。弟兄姐妹,不要以為這是太平凡的事,如果我們回到主說的話的光裏去看,你一定能看見,在人看來是小事,但實際上是大事。我們下次看的時候,我們就來留意,為什麼說是大事。
我們感謝主,神預備的救恩是完全的。祂救了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永遠的死亡,祂現在還在救我們脫離魂的轄制,要叫我們享用魂的釋放,來彰顯生命的榮美。魂的釋放是生活的部份,因此生活的原則就不在乎我們外面要作什麼?作什麼?作什麼?而是要我們留意,我們裏面要帶領我們作什麼?作什麼?作什麼。但願主給我們先有這樣的概念,然後,我們就知道如何在生活上面,一面是接受神的拯救,一面是彰顯神的自己。── 王國顯《好像初熟的果子──雅各書讀經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