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雅各書
雅各書的作者研究
一.雅各的所指
本書的開端說:
“作神和主耶穌基督僕人的雅各,請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的安。”(雅一:1上)
著者論到他本身的事,只有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此外不再提說。雅各是猶太間極普通的名字,新約聖經中,名叫雅各而可能為本書著者的也不只一人,究竟誰是本書著者呢?我們知道新約聖經中有四個雅各,其中一個是十二使徒中猶大的父親雅各(路六:16;徒一:13);其餘三個雅各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太四:21),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太一○:3)和主的兄弟雅各(可六:3)。到底這四個雅各中那一個是本書的著者呢?猶大(也就是達太,太一○:3)的父親雅各,是一個藉藉無名的人,當然本書不是他著的。西庇太的兒子雅各,也必然不是寫本書的人,因為他老早於主曆四十四年的時候,被希律亞基帕第一所殺(徒一二:2)。那時間甚早,本書的著者不能在那時間以前,也無任何有價值的遺傳,來證明本書是他的著作。至於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只在馬太福音第十章三節和路加福音第六章十五節,十二使徒的名單上提到。此外,他可能是馬可福音第十五章四十節的“小雅各”。要是以一個在福音書中無聲無息的人,為本書的作者,是不可思議的事。而且本書若是亞勒腓的兒子雅各所寫的,那麼他怎能稱為主的兄弟呢?所以我們可以斷定,亞勒腓的兒子雅各,一定不是寫本書的。然而羅馬天主教都極其主張,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就是主的弟兄雅各;天主教人士作此說,意在馬利亞終身是童身,沒有從約瑟生過兒女。
可是路加福音記載,主是馬利亞頭生的兒子(路二:7)。這就清楚的指明,馬利亞後來還有其他的兒子了。再看馬太福音也非常清楚的指出,馬利亞生了耶穌以後,她和約瑟有了正常婚姻的關係(太一:18,25)。所以我們可以斷定,本書的作者,是主的兄弟,也是約瑟和馬利亞所生的。我們從使徒行傳第十二章十七節和第十五章十三節所提的,雅各就是雅各書的作者;保羅在加拉太書第一章十九節也提起,雅各是耶穌的親兄弟的這件事。我們回頭看本書開端的自稱,雅各並沒有提他父親的名字(參太一○:2-3)。這是證明本書的作者雅各,是一個有權威而到處知名的人。這樣看來,更加證明本書的著者,非主的兄弟雅各莫屬了(猶:1)。作者雅各,被當時猶太信徒廣泛認識,因此,他沒有對自己作較詳細的介紹(雅一:1)。
二.雅各的出身
福音書中,僅有兩次提及雅各的名字(太一三:55,可六:3)。如果我們留心考察他們四兄弟排列的次序,我們就發現雅各總是居於首位:“雅各,約西,西門,猶大”。這就是說,就年齡論,雅各是主耶穌第一個兄弟;馬利亞從聖靈懷孕生了主耶穌以後,不久就和約瑟生了雅各。雅各是主耶穌最大的弟弟(猶:1)。雅各與主耶穌既然是馬利亞所生的,他們的稟賦當然也相同,他們兩人所表現他們母親的遺傳性,也是一樣,自幼所受的家庭教育也是相同,而且根據馬太福音的記載,約瑟是一個義人(太一:3)。雅各既是約瑟所生的,當然也肖乎他的父親,在信主前,追求行律法的義;迨信主後,即以義行見證福音真理與神的救恩。無怪乎古時教會都稱他為“義人雅各”。雅各幼承父母之教,長受乃兄薰陶,未信主前,稟尊舊約教義;既信主後,奉行主道無替。他一生的思想和言論,都是效法基督。所以本書的要義,與主耶穌的登山寶訓甚為符合,那就是說:本書所顯示的,當是作者信主後所度毫無玷污聖潔敬虔的生活。不過主耶穌在世的時候,雅各始終沒有接受主。猶太人的住棚節近了,主的兄弟勸主往猶大守節,諒必雅各也在其中(約七:34);當時雖然赴節,但還沒有信主(約七:5)。照聖經看來,當主耶穌在世時,雅各始終是攔阻主傳道(可三:21),又譏笑,又不信(約七:3-5)。直到主耶穌從死裏復活,向他顯現,他就信了(林前一五:7)。他也參加了五旬節前一百二十人的禱告(徒一:14)。以後成為教會的中堅分子。聖經有端倪給我們看見,雅各是已婚的人(林前九:5)。他為人慷慨,處處果斷,愛和平不愛紛爭,重精神而不重律法的儀文。據教會的遺傳,雅各像施洗約翰一樣,是何等尊主為聖,頭髮不曾剃過,也不敢在公眾地方洗浴。他生下來就作拿細耳人,為人虔誠,注重祈禱。讀本書首末兩章,便知他是如何注重祈禱了(雅一:5,8,五:13-18)。他因著不住的祈禱,兩個膝蓋的皮很厚,也很堅硬,好像駱駝皮一般,因此他又有“駝膝雅各”之稱。他終身持重舊約,愛敬新約,用舊約的精神,表顯在新約豐富的結果。次經的希伯來福音書說:耶穌死後,雅各立誓,要見到耶穌才肯吃喝,而耶穌果然向他顯現。很可能耶穌的生未能成就的,耶穌的死卻成就了,就是說雅各看到死而復活的主,他才明白耶穌到底是誰,而奉獻其生命去事奉祂。雅各的改變,是十字架改變人生命的大能的又一個偉大的例證。
三.雅各的位分
主耶穌從死裏復活後,曾特向雅各顯現,可見他是主心目中的人。雅各既有靈性,有道德,又有才能,所以他的位分,不久就與使徒同列。雖然有人根據保羅在加拉太書所的話(加一:19),以為他是使徒;而且揣情度理,以為西庇太的兒子雅各遇難後,其餘的使徒就立他繼接為使徒的職分。然而查考使徒行傳第一章二十一至二十二節,可知他不能為使徒。雖然雅各沒有使徒的名義,卻有使徒的責任;甚至他與教會的關係,比較使徒還重哩!因為聖經給我們看見:
第一,保羅重生後第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見彼得,與他同住;至於別的信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他都沒有看見(加一:18-19)。可見當時的雅各,已在教會中有權柄了。
第二,當彼得被希律囚在監裏,天使用奇妙的方法使他出監,以後就吩咐人把這事告訴雅各,和眾弟兄(徒一二:17)這樣看來,可見那時雅各在教會裏,已經有相當的地位了。
第三,主後五十一年,耶路撒冷大議會,討論外邦信徒應否守摩西律法的問題,雅各是首席長老。他在彼得,保羅,巴拿巴發言之後,把整個問題總結。他的提案被全會眾接納,於是陳述在一封信上,而得圓滿解決(徒一五:6-29)。可見雅各有屬靈的眼光,處事又果斷,足為議會的定評。
第四,保羅另一次訪耶路撒冷的時候,接受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磯法和約翰,用右手所行相交之禮(加二:9)。注意,這裏雅各不只與彼得,約翰同稱為教會的柱石,而且保羅還特提及雅各的名於彼得之前。他在教會中地位的重要,可想而知了。
第五,彼得在安提阿所懼怕的緣故,對於外邦人在基督裏同等的立場遽然改變。因為彼得原本和外邦人一同吃飯;及至從雅各那裏的人來到,他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甚至連巴拿巴也一同裝假(加二:11-13);這就給我們看見,當時雅各在教會中的影響力,是如何的大了。
第六,保羅最後上耶路撒冷,向雅各報告他工作的狀況,長老們也都在那裏(徒二一:18-19)。原來當時雅各是耶路撒冷首要的監督,凡信徒莫不以耶路撒冷為教會中央集權之地;所以各處同工同道,自然看他是教會中首要的人物,而向他報告了。
第七,當保羅向雅各報告工作狀況之後,雅各曾勸保羅守律法儀式,行潔淨的禮;保羅聽了,就照著他的吩咐去行了(徒二一:18-26)。可見雅各素來的話語,受人尊重;連保羅聽了,也不輕於違背。
第八,猶大書的著者,為要別人知道他是甚麼人,所以特地自稱為雅各的弟兄猶大(猶:1)。根據以上幾點看來,可見雅各在當時耶路撒冷總會中,是第一有聲望有權威的領袖;彼得,保羅等,幾乎在他以下,他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了。
四.雅各的終局
據猶太史家約瑟弗(Jossephus)所記載,雅各不但在教會受人尊重,且為猶太人所仰望所尊敬,特准他進入聖殿。後來在主曆六十二年,他因引起猶太首領的嫉妒,仇恨,趁著非斯都死了之後,時局紊亂之時,被大祭司亞那所殺。雅各之死,是在羅馬皇帝韋斯培先(主後70-79年)俘擄猶太之先。他死的經過,按猶太史家記述是這樣的:有一天,雅各和文士法利賽人辯論宗教問題,文士和法利賽人問他何以要脫離律法,不守摩西的律法,反去信耶穌呢?耶穌是誰等等問題;他們所問的都一一被雅各駁倒,雅各用許多真理去駁他們。因此就激了他們的怒氣。時逢逾越節,大家下手將他拿住,送到公會前受審;又要他當眾否認耶穌。咒詛耶穌,然而雅各卻有高尚品格,和率直的性情,所以始終不聽從,反倒當眾承認耶穌為救主,又高聲讚美主。於是他們越發惱怒,就把他從殿頂推下去,以為可以結束他的性命;那知他還未死,他們便用石頭打他;那知他還未死,最後他們中間,有一位硝皮匠用木棍將他打死,臨終的時候,還是跪在地上,為仇敵禱告說:“主啊!赦免他們,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到主後七十年,耶路撒冷為羅馬所滅。百姓後悔說:雅各不死,耶路撒冷必不至毀滅。
從那時起,有許多聖徒,尤其是不少雅各,為主殉難的。例如那位到新畿內亞開荒佈道的察麥爾雅各(James Chamers),他是被土人殘忍地殺死。另外還有一位雅各,他是一位會督,名叫罕甯吞雅各(James
Hannington),他在非洲殉道。正在槍矛還沒有穿進他的身體之前,他以一個為他的神而活,並且預備隨時為祂而死的基督徒所有高尚品格,對他們說:“告訴那王,我是為烏幹達而死。我已經用我的生命買了這條路。”哦!雅各以及其他許多聖徒,為主殉道而終,在人看來,好像很不值得。那知這正是他換來極大榮耀的機會,因為主曾應許說:“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裏,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要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冕”(啟二:10)。這樣寶貴的應許,豈不值得我們羨慕?
認識雅各書
一.本書的歷史
在主後第一世紀初葉的教會著作中,完全沒有提到雅各書。因為有人以為本書中猶太人的思想色彩太重,新的啟示不多;並以為與保羅因信稱義之道互相矛盾,所以對書常有意見。第二世紀末的馬言安(Marcion)正典中不列本書;特土良的老拉丁譯本中也沒有;但敘利亞譯本中卻有。一直到阿歷山大的教父俄利根(Origen)(主後一八零年至主後二零三年)是最早引用雅各書為聖經正典的一位作家;並且說是耶穌的弟兄雅各寫的。最低限度五次在他的羅馬書註釋中引證雅各書,都說是雅各所寫的,他確是指耶穌的弟兄說的。在他的約翰福音註釋中(一九:6)他說:“…正如我們念到最近的雅各書。”教會的歷史家猶西比(Eusebius)(約於主後三二五年)把本書列入聖經內,他說:多人對本書疑惑,是因為本書的猶太色彩太重,又是寫給猶太信徒的,所以外邦眾教會不太歡迎它。耶柔米(Jerome)也認本書是主的弟兄雅各所寫的,他的拉丁文譯本(Vugate)中,才正式把雅各書列入正典裏面。他說:“那稱呼主的弟兄雅各寫了教會公函之一。”(Catholic
Epistles)此外,奧古士丁也認本書為聖經。直到主後三九七年在迦太基所開第三次會議上,才通過公認為聖經。
宗教改革家路得馬丁反對本書,不過他並非反對本書是雅各本人作的,而是反對本書列在新約裏面:他認為本書不列入聖經裏面,因為太注重行為,而忽略了信心的功用。他認為本書是與保羅書信相反的,他說本書中的道理不過是草木禾楷。但是後來卻有多人對於路得馬丁的意見有所非議,他們認為保羅所講的,是有善行的信心;雅各所講的,是有信心善行,非但不相背馳,且是合而不分的。
二.著書的時地
如果我們接受本書為主的弟兄雅各所寫,那麼毫無疑問,著書的地點一定在耶路撒冷。當時耶路冷教會正在大受逼迫之後,信徒都散住各地,雅各留在耶路撒冷;因為他是路撒冷教會的柱石(加二:9);而且照我們所知道的,雅各從未出過門一步,終身住在耶路撒冷。從聖經的記載,雅各曾差人到安提阿,自己沒有去過(加二:11-12)。使徒行傳中,我們看見,別人向雅各報告工人的動態,以及雅各所發表的言論,卻從來沒有見過雅各往外地的腳蹤。因此我們可以斷定,耶路撒冷是雅各著書的地點。
關於著書的日期,學者意見的分歧,比較對新約其他任何一卷為大。推斷著書的日期,第一自然以作者是誰為轉移。在不認為作者為雅各的人中,有人主張此著作於基督以前,他們說這是一部猶太人的書,其中耶穌的名字是以後加進去的。又有人說,此書作於主後一三零至主後二零零年,再加上一章一節的話。就是在認雅各為本書作者的人中,對於作者的日期,也因第二章信仰與行為的問題起於何時的問題未決,而各持一說。有一些解經家以為本書是雅各為要改正保羅因信稱義的道理誤解之處,在殉道之前不久寫的,大約主曆六十二年。然而大多研究聖經的權威人士,內證外證兩方面著眼,愈來愈相信,本書是新約書信中最早的一卷,大約是在主曆四十五年左右。因為雅各曾向保羅用右手行相交之禮,以表示他支持保羅作外邦使徒(加二:8-9)。本書未把會堂和教會分開(二:2,五:14),對恩典,對教會沒有提說,顯然寫在保羅書信以前。本書又沒有耶路撒冷大會決議的精神和色彩的跡象。查耶路撒冷會議,是在主後五十年,所討論的事件中有關於外邦人的事(徒一五:20)。本書卻始終沒有提及,可見本書必作於該會議之前,再者:本書是完全寫給分散的猶太信徒的,顯然外邦人信主的還不多;至於書中所指責的罪惡,也是猶太人普通易犯的罪;詳考書中所論,又未言及主後六十餘年,教會中有擾亂分爭的事,更未見有不信復活再來的事。因此可以斷定本書寫於主後四十五年左右,相當於使徒行傳第八章十二或十五之前,即耶路撒冷會議之前的時間,因此是新約書信中最早的一卷。換句話說:根據,第一章二至三節安慰信徒忍受試煉的話,我們可以看出,本書是當信徒遭遇試煉時寫的。
三.本書的對象
本書的對象,按當時而論是寫於“散在十二個支派之人(一:1);換句話說,是給分散在羅馬版圖的猶太籍基督徒。“十二支派”這詞是對猶太人的一種通稱,表明他們是神立約的子民(參太一九:28,徒二六:7)。這樣看來,可見本書的對象,比彼得書信的對象,範圍大得多了,因為彼得書信是寫給分散在小亞細亞一部分的猶太信徒的(彼前一:1)。本書的對象範圍為甚麼這麼廣呢?因為雅各在耶路撒冷母會的工作太多太忙碌;他常感覺沒有機會同彼得和保羅以及其他的同工一同出去各地,探望聖徒,堅固教會為憾。因此他就藉著書信來鼓勵,造就他們,他們是一群得到真道培育的人(一:21-22),也是有正確信仰對象的人(二:1)。這些猶太人基督徒在肉身上和靈性上,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二:21;加三:7)。雅各寫信給他們的目的一則是安慰遇難的信徒,他們是信仰受大試煉,而被迫遷居到各地去的。雅各這封信去安慰他們,鼓勵他們,造就他們。二則是改正錯誤的信徒,其中有教訓之語,如言何為真實的虔誠(一:26-27),真實的智慧(三:13-18);並有斥責之言,斥責重視世物(二:1-13),倚靠死信(二:14-16),驕傲(二:3),分爭(四:1-12),愛世俗(四:13~一五:8)等等的罪。
四.本書的要旨
本書要旨,表明信靠耶穌基督,是必須在基督徒一切的經歷上付諸實行。我們知道保羅是注重信心的使徒,彼得是注重盼望的使徒,約翰是注重愛心的使徒,而雅各卻是注重行為的使徒,以本書的要旨,一言以蔽之,就是信徒的行為。此種精義在第二章十四至廿六節中說得最清楚,最透徹。那段經文中,“信心”或“信”出現達十四次“行為”達十次。這是關於倫理上的忠告,而非關於生活上的討論;是說到為道所化的信徒,在他的生活上,表現有信心的行為。當時猶太人散住十二支派的猶太信徒,在信仰上有一種危險,就是以為只要有信心就夠了,不必有好行為,因為一切都是出於神的恩典。他們由於剛剛從律法下脫出來,所以很容易走上另一極端,誤解了真信心的意義,以致他們的信心沒有與生活打成一片。但在雅各看來,信心和行為是分不開的,信心與行為是並重的,稱義固然因著信,但必然表現於行為。
雅各這樣的教訓,驟然看來,似乎表明信徒有藐視信心的危險,以為這正是與保羅的教訓互相衝突。因為保羅是說,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弗二:8);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羅三:28);凡有血氣的,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加二:16)。義若是藉著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加二:21)。那知仔細查考,就可以看出,雅各所講的,與保羅所講的,似有矛盾,而實相符合,也互為表裏,而為信心生命中必有的結果。因為真信心必有善行,其善行必有信心。保羅所講的,是有善行的信心;雅各所講的,是有信心的善行。有善行而無信心,他的善行是死行。有信心而無善行,他們的信心乃是死信(雅二:17,20,26)。所以雅各所講的行為,就是保羅所講的信心,真信心與真行為,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如果我們參考羅馬書第十四章十節,哥林多後書第五章十節,加拉太書第五章六節等處經文,就可以看出,保羅並不是不講行為,他所求於信徒的,也是行為。我們已經說過,路得,馬丁曾稱本書為“一卷禾楷的書信”。他的意思或係指保羅在哥林多書所講的“禾楷”而言(林前三:12),因他不滿於本書的不強調福音真道,與他所竭力擁護“因信稱義”的道理相違背,所以有這憤慨之詞。但是大有人認為路得稱雅各書為草之理,似與其五卷“金”書對比,“金”是高舉基督與信。無論如何過了幾年,他的看法就不同了,他經過詳細閱讀本書,已經看出本書實在可作羅馬書的補充,人得因信稱義,須有行為證明。
雅各在本書裏,又進一步的指示我們,有信心的好行為的秘訣。原來他清楚知道,有許多人信了主,雖然知道應有好行為,都得不著門路。為此他在本書裏教訓我們兩個秘訣:
頭一個秘訣就是從神而生。雅各書第一章十八節告訴我們說:“祂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祂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我們要從神而生,有神生命,然後方有好行為。雅各在這裏是說:“神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這正彼得所說的一樣:“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上帝活潑常存的道”(彼前一:23)。就是主耶穌向尼哥底母論重生的道理。本書告訴我們說我是從神而生;主耶穌卻告訴我們說,我們是從聖靈而生(約三:5)。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重生的工作,是神,也就是聖靈使人知罪(約一六:8),接受耶穌為救主(約三:16),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我們裏頭(林前六:19)聖靈住在我們裏頭,一切不合神旨意,叫神不得榮耀的,聖靈都叫我們拒絕,聖靈在我們裏面叫我們活出好的行為來。
第二個秘訣,就是與神親近。神既然藉著聖靈住在我們裏頭,與我們聯合,所以我們就需要和神交通,與神親近。雅各在本書說:“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有罪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雅四:8)。基督徒的推動力在於神,我們如果不禱告親近神,要作好是不行的。一個實有善行的人,必是常常親近神的人。那些溫柔體貼別人,同情別人,待人有恩,公正無過,良心無虧,常常謙讓的人,就是親近神的人。
雅各書的特點
一.極帶猶太的氣味
本書在新約著述中,是極帶猶太氣味和希伯來思想的。所以本書中的言論,都是適合猶太信徒的需要。本書中所用的稱呼,名詞,引證以及喻言等等,都是足以引起猶太人回想祖國的景象。本書中所說的罪惡,也都是猶太人所易犯的,例如輕貧重富,沒有善行,不謹慎言語,嫉妒,分爭,偏見,假冒,貪愛世俗,注重錢財,驕傲自誇,剝削工人,沒有忍耐等等。所用的言詞,都是極有權威的;雅各在本書裏面,大多是責備和警誡的話,力竭聲嘶地吩咐他們務要猛醒回頭。這些不只猶太信徒所當防的,也是歷代教會所當防備的。所以本書雖為猶太人而寫的,卻也是為歷代信徒而寫的。
二.引用名人的事蹟
本書的第二特點,就是引用舊約極多;在短短的五章中,引用舊約名人的事蹟多處,例如:
1. 以賽亞的話。本書第一章十至十一節,形容富人的降卑,“必要過去,如同草上的花,太陽出來,熱風颳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這是引用以賽亞的話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殘…”(賽四○:6-7)。
2. 摩西的記載。本書第二章八節說:“經上記著說:要愛人如己”。這是引自利未記第十九章十八節。第二章十節說:“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犯了眾條。”這是引自申命記第二十七章二十六節。第二章十一節說:“原來那說不可姦淫的,也說不可殺人。”這是引自出埃及記第二十章十三至十四節。再者第二章二十三節說:“就應驗經上所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這是引自創世記第十五章。以上這些都是引自摩西的律法,和摩西的記載。
3. 亞伯拉罕的獻祭。第二章二十一節說:“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這是引自創世記第二十二章十二節。
4. 約沙法的禱告。第二章二十三節記載:亞伯拉罕“又得稱為神的朋友”這是引自歷代志下第二十章七節,大王約沙法,當敵軍來攻他時,他禱告說:“你曾將這地賜給你朋友亞伯拉罕。”
5. 喇合的行為。第二章二十五節說:“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們從別的路上出去。”這是引自約書亞記第二章一至二十一節。
6. 大衛的歌頌。第四章六節說:“所以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福給謙卑的人。”這是引自詩篇第一三八篇六節,大衛的歌頌。
7. 約伯的忍耐。第五章十一節說:“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這是引自約伯記第一章二十一至二十二節,第二章十節,第四十二章十至十二節。
8. 以利亞的禱告。第五章十七至十八節說:“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這是引自列王記上第十七章一節,第十八章四十二至四十五節。這樣看來,可見雅各是何等注重引用舊約聖經名人的事蹟了。
充滿淺顯的比喻
雅各在本書中,也像主耶穌一樣,很會用淺顯的比喻,來發表含有深刻意義的真理。其中最美麗的比喻如 (1)海中的波浪,比喻信心中的疑惑(一:6-8);(2)草上的花,比喻屬世的虛榮(一:10-11);(3)種子,比喻神的道(一:21);(4)鏡子,比喻聖經的話(一:23);(5)身體與靈魂,比喻信心與行為的關係(二:26);(6) 馬的嚼環,船的舵,火,泉源,果樹,水等等,比喻舌頭(三:3,4,5-6,11-12);(7) 淫亂的人,比喻與世俗為友的人(四:4);(8)雲霧,比喻人的生命(四:14);(9)金銀的鏽,比喻資本家的剝削(五:3);(10) 農夫等候出產,比喻信徒的忍耐(五:7)等。這些比喻都是維妙維肖,使讀者發生興趣。此外,還有貧富的變遷(一:9-10);孤寡的困苦(一:27);卑鄙者的逢迎(二:1-4);富貴者的一毛不拔(二:15-16);資本家的盛氣淩人,與勞工界的受屈呼冤等等(五:1-6)。這些雖是比喻,但由於雅各熟知當時猶太的風土人情,描寫得非常逼真。雅各因為老於世故,深於人情,所以凡他所描寫的,莫不使我們一目了然,手不釋卷的。
留意屬天的智慧
舊約箴言是一卷專論智慧的書,但不是論屬世的智慧,而是論屬天的智慧。一個聖徒雖然虔誠,若缺少智慧,就會辦出許多錯事來。虔誠是藉智慧才能更顯得更完全。因此,箴言書就是教訓我們如何尋找智慧。雅各書像箴言書對舊約聖徒一般,教導基督徒怎樣生活。基督徒過虔誠的生活,也是少不了智慧,因此,本書的開頭,就叫我們效法箴言的著者所羅門,憑著信心,一點不疑惑地求智慧(一:5-6)。這智慧不是屬地的,是從上頭來的。因為屬地的有嫉妒,分爭和擾亂,並各樣壞事;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果子,沒有偏見,沒有假冒(三:13-18)。
注重實際的行為
在雅各看來,信心和行為是分不開的。所以他在書中很重實際的行為。然而這並不是說,他不注重信心,在本書裏我們可以看出,他也強調信心的需要。不管行為表現多麼好,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喜悅(來一一:6)。請注意,第一章中兩處論到信心的話,在第三節他說到需要一種堅忍的信心,在第六節他說到一種不疑惑的信心。再看第二章一節,他說明信心是“信奉我們榮耀的主耶穌基督”。雖然主的受苦,受死,復活,升天,再來等等沒有提到,但是祂的榮耀包括一切。參看五旬節日,彼得的講道,便可清楚明瞭了(徒二:14-36)。所以我們切莫以為雅各書是與保羅書信相反,事實上雅各並未反對保羅所講的信心,保羅也未反對雅各反對所講的行為。雅各所講的,是保羅所論信心的行為;保羅所講的,是雅各所論行為的信心。雅各是從外面往裏面推,保羅是由裏面向外面推。二人的觀點不同,事實都是一個。──
楊濬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