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希伯來書概述
希伯來書信的歷史背景
本書信的歷史背景很有興趣,論到著作人,受書人,著書的時候,有好多不同的見解,但有一件事,我們確實的知道,本書信是有靈感的,是上帝的話。雖然有兩個世紀多希伯來書信有被接受為新約正典中的一部。不過從那時起眾教會因凓它內容的性質,就逐漸的接受了它。到了主後三九三年希波會議和主後三九七年並四一九年的加大果會議就更清的希伯來書信列入正典之內。
(一)著作人
關于本書信的著作人有不同的見解。俄利金說:「關于誰寫這書信,的確,只有上帝知道。」初期亞利山大教會的領袖說保羅是本書的著作人。奧古斯丁和耶柔米亦有同樣的主張。但今日多半的經學家主張保羅並非本書信著作人。希伯來書與保羅的神學思想並不衝突,但他們編列的方法大不相同。特土良代表西方的北非教會主張巴拿巴是本書的作者,馬丁路德和今時的林斯基(Lenki)主張亞波羅是本書信的作者。有充足的理由維持這主張。(徒18:24-28;林前16:10-12;提多3:12-13;來13:19-24)
(二)受書人
全書信顯明受書人是猶太人。因為有逼迫臨到他們,其間有些定意離開基督教轉回猶太教(來10:32-34)。這些猶太人在那裏呢?有的經學家主張他們在耶路撒冷或巴勒斯丁或居比路。
(三)著書的時候
若是
(四)著書的目的
照樣若我們接受
今年的培靈會,在港
第一警告是「忽略引到隨流失去」,(二章一至四節)。
第二警告是「罪孽引到不信」,(三章七至十四節)。
第三警告是「不長進引到背教」,(六章四至八節)。
第四警告是「故意犯罪引到藐視」,(十章廿六至卅一節)。
第五警告是「拒絕引到審判」,(十二章廿五至廿九)。
這五個警告另外有神的安慰,我們若聽從第一個警告,便可以如上梯級一樣上去,進入末後的安慰,到錫安山之天堂。是最後之安息。請我們注意,若不上到第一個級,便是行下一級了,就要落在地獄中。此有兩條路,一為上天堂,一為下地獄,此即生命之路與滅亡之路,主耶穌說有兩條路。若聽其警告,便可得凓安慰。若不聽其警告,不只下地獄,心中要難過,人若背離主,不聽其道,心中沒有快樂,我們若聽警告便得安慰,便得堅固,我們一直如此,一步一步地走,一步一步上至天堂,背逆之人,乃一步一步下一步,第一次不聽警告,心中滿有難過,再不聽則再加難過,到了什麼地步呢?猶大賣主後自殺,因他不聽主的話,主警戒眾門徒,人人都聽惟獨猶大不聽,第一次不聽,二次三次,於是到了地獄,希望你們在此聽神的話,可得安慰。
為什麼希伯來書之作者作此書?為何有五警告及五安慰?有很大的原因,而且很重要,比其他的書信大有分別,如保羅之羅馬書,有問候之言,第一句是:我保羅問候你們……」此問候之言說明了自己的身份。然此書卻不知誰人作的,第一章一至二節,沒有寫明是誰寫的,受書人是猶太人,有些神學家說是保羅所寫的,有說是巴拿巴所寫的,有人說實在不知,惟有神知道,還有人說是亞波羅說的,且有充份的理由。因為希伯來書充滿了舊約之言,多引用舊約的比方,作者深悉舊約之道理及比方。如聖經說亞波羅熟悉舊約之聖經,善與猶太人辯道,乃以舊約之道勝過他們,希伯來書就是有此力量,所以可說亞波羅為是書之作者,我們不必查考誰所寫,可以說是書為神所寫,我們更可知其力,我們也問誰為受書人,與五警告有關讀者為猶太人,從引用舊約之比方而知,如亞倫,摩西,利末,約書亞等。為什麼他要引用舊約之人呢?因猶太人尊重舊約聖經,故最好引以影響他們,此書有三十三節引用舊約之言話,是在舊約十卷中引出來,因為是對猶太人所寫的,所以他們想信它,但為何警告而又安慰呢?因為猶太人正在患難中,試煉中,逼迫中,有大逼迫臨到神的教會。今天劉牧師也論及雅各書之試煉。
我們現在的狀況,正如當時一樣:全世界的教會正經過試煉之期,神試煉中國之教會。這猶太教會在何處受逼迫,有人說在耶路撒冷,有人說在巴勒斯丁,有人說在地中海之基比路,但我們看伯來書;與使徒行傳及保羅書信,那我們便不信在各處,乃是在羅馬城中之猶太教會。我們看看使徒行傳十八章廿四至廿八。這是保羅第一次坐牢時,在羅馬之獄中,神有應許對他說,你要在羅馬城為我作見證,如在耶路撒冷一樣。(徒二十三章十一節)。
保羅在主後六十一年到羅馬,為一囚犯,牢於獄中,他不能出來傳道,但他仍不懶惰,在獄中常常禱告,求神為他開傳道之門,其時有七個猶太會堂,有猶太人尚未信主,且另有希利尼人在羅馬教會中,但他們與猶太人沒有來往。
神打發保羅往羅馬傳道,他叫猶太人來,將主之道講給他們,如此有三四間成為基督教會,至主後六十三年保羅得釋放,回來後有許多時間,(徒廿八章卅至卅一節)。他雖在牢中,人待他很好,且有人拜訪他,所以有兩年多。他是個傳道人,是否在試煉中?他是否因難而不傳道?他祈求主為他開了大門,傳福音給人,我們不可說沒有辦法,因為神給我們設法,一切之人在試煉中可以得勝,相信保羅在主後六十三年至羅馬,約六十四年至西班牙,保羅在西班牙時,彼得已至羅馬,六十四年七月發生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羅馬城被焚燒,當時尼羅王掌權,他不信神,尼羅王告是基督徒縱火,故意逼羅馬城之基督徒,先至希利尼人,再至猶太教會,因有許多的歷史,猶太教會是新立的祇有三,四年之歷史,故此人只以為是猶太教。那試煉可以說是利害的,有人說有幾百千人被捉,被丟在獅子坑中,尼羅王坐在高座上親自觀看,在花園中有十字架,把基督徒釘在十字架上,又在基督徒的肚子,用火燃燒。這試煉十分嚴重,他們需要安慰,他們知道神仍與他們同在,但他們必需警告,因為有好些人欲離開教會。
今天之目的只為介紹一下,明天才研究寶貴之安慰及警告。
請看希伯來書五章十二節,說:「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上帝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成了那必須喫奶,不能吃乾糧的人」。再看二章一節。「所以我們當越發鄭重所聽見的道理,恐怕我們隨流失去」。隨流失去是什麼意思呢?乃是不指導,道就要離開了。因為當時他們避免此大逼迫,一個真實的基督徒,不能如此做,那麼他們要去走下坡,好像有人因患難因逼迫,就不敢認是基督徒,只秘密地作基督徒,像彼得以前遠遠跟隨主一樣。在人的面前不敢認主。還有三章十二節,其中說有離棄上帝的可能。所以要警戒他們,十章卅三至卅四節說忍受大戰爭的各樣苦難,一面被人毀謗,遭患難成了戲景,叫眾人觀看,一面陪伴那些受這樣苦難的人」。如尼羅王殺人成戲,他要觀看信徒在十字架上被焚。在此更說你們要體恤被迫受苦的人。為什麼逼害會臨到猶太教會呢?因為他們體恤被迫之希利尼信徒,他們扶助弟兄,漸漸被人發覺,故牽連被逼迫。十二章十二節說,「所以你們要把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叫軟弱的,經已跌倒的,叫他們起來跟主前進,我們要記凓一切的背景;日後研究起來便可明白。
有一天,我的女兒很吵,至惹我便打她,她便哭起來,後來她出去玩,回來睡的時候他又哭起來,我問他為什麼?她說我今天不好,我求你寬恕我。我於是抱起她,我說我寬恕你,她說神一定不喜歡我,我說你可以祈求神寬恕你,她因為心中不安,是因我曾責備他,經安慰之後,便平安去睡了,神也是如此,不要以為在試煉中就不愛我們,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祂必定抱我們,放心罷!神一定寬恕我們的,像我恕我的女兒一樣,我們若明白希伯來書的作者的意思,便得安慰,我們跟隨主便有很大的盼望。請你們自己祈求,求主開我們的心眼,在試煉中得凓安慰,叫我們不離開祂,叫祂的警告,祂必引導我們到天家,因我們聽祂的警告。── 納爾遜《希伯來書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