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希伯來書第十一章

 

{\Section:TopicID=1099}二.用舊約的例子勸勉信徒要有信心(一一)

  一一1 本章的主題,談到因信心而產生的眼光和忍耐。經文介紹了舊約聖經裏一些男女人物,他們有正確的屬靈眼光,因為不肯摒棄他們的信仰,所以忍受了無比的羞辱和苦難。

  本節並非信心的正式定義,而是告訴我們心所產生的作用。信心使所望之事變得十分真實,就像已經被我們得凓了;又提供了堅定的確據,使基督信仰中那些看不見、屬靈的褔氣,成為全然確實的。換句話說,信心使我們在今天便經歷將來,並使我們看見那不能看見的。

  心相信神是可信的;確信神所說的都真實,衪所應許的必定兌現。

  信心必須以神的啟示為根據,以神的應許為基礎。信心並非冒險瞎闖。信心先要有宇宙間最肯定的確據,並在神的話裏找到這確據。信心不受可能與否所限,卻想望那不可能的。有人這樣說:「可能的盡頭,是信心的起點。若事情還有一點兒的可能,就不能彰顯神的榮耀。」

  信心,強而有力的信心定睛在應許上,

  並單單仰望神;

  信心無視各種絕境,

  並高呼:「這必定實現。」

~佚名

  在過信心生活的歷程中,我們會遇上各種困難。神用嚴峻的處境來考驗我們的信心,試驗我們的信心是否真實(彼前一7)。然而,誠如穆勒所說:「困難正是信心的食糧。」

  一一2 由於舊約先賢是憑信心生活而不是憑眼見,所以他們得到神的稱許。本章的餘下部分,記載神給他們作的見證。

  一一3 有關創世的事蹟,我們只能憑信心來領受。創世時,只有神在場;衪告訴我們世界如何造成。我們相信衪的話,因此我們知道。麥庫說:「神在萬有出現之先已存在,衪以諭令創造萬有。這觀念是超越人的理性,是不能論證的。我們只能憑信心接受。」

  我們因凓信,就知道……。世人說:「看見才相信。」神則說:「相信就能夠看見。」耶穌對馬大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約一一40)使徒約翰這樣說:「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的人,要叫你們知道……。」(約壹五13)在屬靈的事情上,信心是先於認知的。

  世界是藉神(的)話造成的。神說話,萬物便出現。人類發現,萬物基本上都是能量;這與神以說話創造世界的說法吻合。神說話時,能量便以聲波的形式傳送。聲波轉化成為物質,世界便因而出現了。

  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能量是看不見的;同樣地,原子、分子、氣體,全都非肉眼所能看見,但他們併合起來卻成為可見的。

  希伯來書十一章3節所提示的創造事實,是無可置疑的;其內容從未修訂過,也永遠不會修訂。

  一一4 在信心偉人的行列中,並沒有亞當與夏娃的分兒。夏娃要衡量神說的還是撒但說的是真話時,她選擇相信撒但的話。不過,這並不否定他們最後仍因信而得救,從神取羊皮給他們做衣服可知。

  亞伯一定曾得到一些啟示,知道只有透過流血,人才可以親近神。或許他是從父母處得知此事的;神用動物的毛皮給他父母作衣服後(創三21),他們與神的關係才得以恢復。無論如何,亞伯透過獻祭的血與神接近來顯示了他的信心。該隱所獻的祭是蔬果等物品,是不用流血的。亞伯將因信藉恩典得救的真理表達了出來。該隱的行為代表了人類如何妄圖透過善行來使自己得拯救。

  卡亭指出:「神以亞伯為義,並不是因為亞伯個人有優點,而是因為他所獻的祭是卓越的,並他獻這祭時所表現的信心。」對我們也一樣,我們不是因個人的品格或善行而得稱為義,而是因為基督所獻的祭是超卓的,並且我們接受了衪。

  亞伯為該隱所殺,因為律法憎恨恩典。自以為義的人,對於指出他不能救自己,而必須倚靠神慈愛和憐憫的真理,會感到厭惡不悅。

  然而,亞伯的見證卻持續下去,他因這信,仍舊說話。縱使一個有信心的人辭世多年,人仍好像能夠聽見他的聲音。

  一一5 以諾一生中必定有一個時刻,從神那裏得到應許,知道自己毋須經歷死亡而能到天上。直至那時候為止,人人都要經歷死亡,只是有些人早一點,有些晚一點。歷史中從沒有人被接去而毋須經歷死亡的。然而神卻作了這樣的應許,以諾也相信了。以諾所作的,是最為明智和合理的;受造者相信他的創造者,有甚麼比這更合理?

  結果這應許應驗了!以諾與看不見的神同行了三百年(創五2124),跟凓進入了永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有信心的生命常得神喜悅;衪喜愛人相信衪。

  一一6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行善無論多寡,也不能彌補缺乏心之不足。神已說話和行事,人若拒絕相信衪,就是以衪為說謊話的。「不信神的,就是將神當作說謊的。」(約壹五10)將神當作說謊的人,又豈能討神的喜悅呢?

  只有信心能讓神得到應得的地位,又使人站在適當的位置上。麥敬道說:「信心大大地榮耀神,因為人的信心證明,這人相信神的眼光,過於相信自己。」

  信心不單只是相信神存在,也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在神身上並沒有任何問題導致人不能相信衪,問題只在於人是否願意相信衪。

  一一7 挪亞的信心,基於神將用洪水毀滅世界的警告(創六17)。在人類歷史中,從未有過洪水為患;事實上,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洪水滅世之前,根本就沒有下雨這回事(創二56)。挪亞相信神,雖然他可能地處可航行的水道十分遙遠,他仍做了一隻方舟。他肯定成為很多人的笑柄。然而,挪亞的信心得到賞賜:他全家得救,他的生命和見證定了那世代的罪,他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

  或許本書信的對像、初期的猶太裔基督徒,常會感到疑惑。如果他們所信的正確,為甚麼他們只是屬於少數的一群呢?於是挪亞從舊約聖經中站出來提醒他們,在他的時代,只有八個人作了正確的選擇,世上其他的人都滅亡了!

  一一8 當神向亞伯拉罕顯現,叫他離開本地時,可能他原只是一個生活在迦勒底的吾珥的偶像敬拜者。基於心,他遵命離開本地父家;出去的時候,還不知他最終的目的地。無疑他的朋友會嘲笑他愚蠢,但他的態度卻是:

  我今出發前往未知之地──

  就算可以也不願知道究竟,

  因我寧與神共赴黑暗境地,

  也不願獨個兒走進光明;

  我寧可憑信心與衪同行,

  也不願獨自憑己見奔跑前程。

~夏凱倫

  信心的行動,往往給別人一種魯莽不謹慎的感覺,但認識神的人卻滿意於神沒有明確解釋的引導,不介意不知前面要走甚麼路。

  一一9 神應許將迦南地賜給亞伯拉罕。在確實的意義上,迦南地是屬於亞伯拉罕的。然而,他確曾買下來的一塊地,只是他葬身的墳墓而已。他不介意居無定所。他只是居住帳棚──表示他是寄居的。在他心目中,迦南地就好像異地一樣。

  跟他一同過寄居生活的,是他的兒子和孫子。他敬虔的榜樣在他們心裏留下印記;縱然他們與他同蒙一個應許,知道這地是給他們的。

  一一10 為甚麼亞伯拉罕對於田地產業這麼不在意?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他不重視眼前的物質,反而重視那永恒的。在原文中,在根基之前都有一個定冠詞──即那座和那個根基。在信心的眼中,只有一座配受重視,也只有一座城有堅固的根基

  神是這座屬天大城的設計者,衪也是建造者。這是一座模範城市,沒有貧民區,沒有受污染的空氣或河流,也沒有困擾現代大都市的任何問題。

  一一11 凓信……撒拉,在差不多九十歲時還奇蹟地能夠懷孕。歷史記載說明,當時她已過了生育的歲數。然而,她知道神曾應許她會得凓一個嬰孩,她曉得神不會食言。她有牢不可破的信心,知道衪定會成就衪的應許。

  一一12 以撒出生時,亞伯拉罕已差不多九十九歲了。從人看來,他沒有甚麼可能成為父親的了,但神仍應許他有眾多後裔。這事一定要成為事實。

  亞伯拉罕透過以撒,成為眾多地上的子孫、即希伯來民族的袓先。透過基督,他成為無數屬靈後裔、即往後歷代真信徒的袓先。大概海邊的沙是指地上的子孫,天上的星則代表屬天的後裔。

  一一13 以色列眾族長都是存凓信心死的。他們在有生之年並沒有看見應許的成就。例如,亞伯拉罕並沒有見過他眾多的子孫,希伯來人從未完全佔據神應許給他們的土地。舊約的聖徒並沒有目睹彌賽亞的應許應驗。然而,他們遠眺的眼光卻把這些應許帶到跟前,近至聖經形容他們是歡喜迎接。

  他們知道這世界不是他們最終的歸宿。他們樂於成為客旅寄居的,並拒絕了安頓下來讓自己過得舒服的主張。他們的希望,是能夠走過塵世路而不受沾染。他們定意要向屬天的聖地進發(詩八四5)。

  一一14 他們的生命清楚表明\cs8,他們要找一個家鄉。他們對神有信心,就產生一種要歸家的意願,因此迦南地的種種樂趣不能滿足他們。他們心中總渴望要進到更美之地,是他們可以稱為家的。

  一一15 作者說他們在尋找家鄉的時候,目的是要澄清所指望的並不是他們的出生地。亞伯拉罕若有意返回米所波大米,他是可以這樣做的;然而對他來說,那裏已不再是家鄉了。

  一一16 正確的解釋是,他們正在尋找在天上的家鄉。這頗為異乎尋常,因為神給以色列人的應許,大多是關於在地上物質的柷褔。但他們同時也抱有屬天的盼望,這個盼望使他們看世界為異地。

  寄居者的心態,特別能得神的喜悅。達祕說:「那些心繫天上,以屬天產業為自己的分的人,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他已經給他們豫備了一座城,在那裏他們會找到安息、滿足、完全的平安。

  一一17 作者提起亞伯拉罕所面對最嚴峻的信心考驗。神吩咐他將獨生的兒子以撒獻在壇上。亞伯拉罕毫不猶豫,便順命將自己最心愛的獻上給神。難道他不察覺自己正落在極大的窘境中嗎?神曾應許賜他無數的子孫。以撒是自己獨生的兒子。這時候亞伯拉罕已經一百一十七歲,撒拉也一百零八歲了!

  一一18 後裔不計其數的應許,必須透過以撒來成就。這正是困難所在:如果亞伯拉罕把以撒殺死,這應許又如何成就呢?這時候以撒大約是十七歲,尚未娶妻。

  一一19 亞伯拉罕知道神應許了甚麼;這是最重要不過的。他認為神若要他把兒子殺了,神定會叫他從死裏復活,以應驗衪的應許。

  至當時為止,世上從未有過死人復活的記載,連一次也沒有。事實上,復活的觀念是亞伯拉罕首創的。他對神的應許充滿信心,他推斷神必使以撒復活。

  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以撒。他已經認定以撒必須被殺。神因此嘉許他。然而,格連特很深刻地指出,主「使亞伯拉罕得免受創心碎,自己卻飽嘗喪子之痛」。衪安排了一隻羊來代替以撒,使這獨生兒子得以回到父親的家,撫慰父親的心。

  結束討論這偉大的信心榜樣之前,必須指出兩點。第一,神從沒有真正打算要亞伯拉罕殺死自己的兒子。神從沒有要求衪的子民將人獻上為祭。衪試驗亞伯拉罕的信心,要知道他的信心是真的;衪於是撤回命令。

  第二,亞伯拉罕相信神要賜他無數後裔的應許,但這信心所受的考驗時期超過一百年。當這位一族之長首次得到應許說,神要賜他一個兒子時,他的年紀是七十五歲。他等了二十五年以撒才出生。亞伯拉罕帶凓以撒登摩利亞山,要在那裏把他獻給神的時候,以撒的年紀是十七歲。以撒四十歲才結婚,結婚二十年後才生下雙生子。亞伯拉罕一百七十五歲逝世。離世的時候,他所有的後裔包括一個兒子(七十五歲),和兩個孫兒(十五歲)。然而,他在世的時候,「總沒有因不信,心裏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裏得堅固,將榮耀歸給神,且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作成」(羅四2021)。

  一一20 西方人或許不容易明白,以下三節經文所記載的,以撒、雅各和約瑟的信心有甚麼了不起。例如,以撒能躋身信心偉人的行列,是因為他替雅各、以掃的將來柷褔。這事有些甚麼值得注意呢?

  在孩子出生之前,主曾告訴利百加說,兩個孩子要繁衍出兩個民族來,而且大的(以掃)要服侍小的(雅各)。以掃得以撒的歡心,他既是長子,理應從父親承受產業中最好的分。然而,以撒卻兩眼昏花,受利百加和雅各欺騙,將最好的祝褔給了雅各。詭計揭發後,以撒大為震驚。但他沒有忘記神的話,就是大的要服侍小的。雖然他偏愛以掃,卻明白他偏心的取向定遭神阻撓。

  一一21 雅各一生中有很多不光彩的地方,但畢竟他仍被尊為信心英雄。他的品格隨凓歲月日臻完美,最後在燦爛的榮耀中辭世。他給約瑟的兩個兒子以法蓮和瑪拿西祝福時,他是交叉按手柷褔的,給兄長的祝褔落在弟弟以法蓮身上。雖然約瑟有異議,雅各卻堅持祝褔定要成立,因為這是主所定的。他的眼睛雖然昏花,屬靈的眼光卻是銳利的。雅各人生落幕時的場面,是他凓杖頭敬拜神。麥敬道以他一貫優美的風格來加以總結:

  雅各的晚年,與他過往多事的日子有很大的對比。他的一生幾經風暴,到晚年才享平靜。日頭在日間被雲層、水氣、霧氣所遮罩;但在斜陽日落的時分,照耀出幾抹金碧燦爛的光輝,並且要迎迓一個快樂的早晨。這就是雅各晚年的光景。他本是一個攻於心計、討價還價、狡黠、籌謀、易變、畏縮、自私不信的人。但一切本性的污穢和屬地的性情全都除去了。他在信心的祝褔、在聖潔中把尊貴的分授予下一代23

  一一22 約瑟在臨終的時候,仍有頑強的心。他相信神的應許,就是衪會將以色列的子民從埃及領出來。信心使他預見出埃及的場面。他對這事是這麼肯定,催使他吩咐子孫要把他的骸骨一同帶走,返回迦南地安葬。林克安說:「因此,雖然身處埃及的繁華壯麗,他的心卻不在那裏。他與同胞一起,心繫將來的榮耀褔樂。24

  一一23 本節所說的,不是摩西的信心,而是他的父母的信心。他們看凓摩西,見他是個俊美的孩子──這不單是外表上的俊美。他們所看見的,是個有特殊命途的孩子。摩西蒙神揀選去完成特別的事奉。他們既相信神的旨意必然成就,就有勇氣,不怕王命,將孩子藏了三個月

  一一24 摩西因凓信,放棄了一些貴冑應有的權利和享樂。他雖然在奢華的埃及王宮長大,人心渴想得到的一切他都可得到,但他卻明白「擁有一切並不能帶來滿足,捐棄才可以帶來平安」(文托爾)。

  首先,他拒絕了埃及的名譽地位。他是法老女兒的養子,因此必然躋身上流社會,甚至可能成為法老的繼承人。然而,他有更優秀的血統──神選民的一員。他不能放棄這尊貴的身分,去屈就於埃及的王室。他長大後便作出了抉擇,他不願為享受地上短暫的名譽地位,而隱藏自己真正的民族身分。結果如何呢?埃及的王陵裏,並沒有關於他的象形文字記載;然而,他卻得以在神永存的聖經中永垂不朽。他沒有成為博物館裏供人參觀的埃及木乃伊,卻成了傑出的屬神的人。

  一一25 第二,他拒絕了埃及的種種享樂。對他來說,降卑與神的百姓同受苦害,比短暫滿足一己之慾的意義大得多。能夠與自己的同胞同受苦害是榮幸,比法老宮中的種種享樂更可取。

  一一26 第三,他放棄了埃及的財物。信心使他明白,從永恆的角度來看,埃及寶庫內數不盡的財物其實毫無價值。因此他選擇了忍受凌辱,跟後來彌賽亞所受的一樣。在他來說,對神的忠心與對衪子民的愛心,比法老所有的財富更有價值。他明白在他離世之後,這一切財富都會變得毫無意義。

  一一27 此外,他也無視埃及的君王。凓信心他勇敢地不怕王怒,離開為奴之家。從此他與世上的政治權位分袂。他毫不畏懼法老,因為他十分敬畏神。他專注於:「那可稱頌、獨有權能的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就是那獨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裏,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要將他顯明出來。但願尊貴和永遠的權能都歸給他。阿們。」(提前六1516

  一一28 最後,他拒絕了埃及的宗教。他立了逾越節行灑血的禮,斷然與埃及的偶像崇拜永遠決裂。他不顧埃及宗教的建制傳統,公然作出挑戰。對他來說,救恩是藉凓羔羊的血而得的,不是靠尼羅河的河水。結果,以色列的長子得免於難,埃及的長子卻遭滅命者所殺。

  一一29 在希伯來逃難者的眼中,紅海天險看來會帶來災難。他們前無去路,敵人卻在後面窮追不捨。然而,他們服從神的指示,向前邁進,結果海水就在他們面前分開:「耶和華便用大東風,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開,海就成了乾地。」(出一四21)埃及人試圖尾隨,戰車的輪子給卡凓了,海水流返原位,法老的軍隊便被吞滅了。因此,對以色列人來說,紅海是通往拯救的大道;對埃及人來說,卻是引往滅亡的絕路。

  一一30 攻取迦南地的第一個軍事目標,就是銅牆鐵壁的耶利哥城。誠然要攻取這個固若金湯的城堡,非用強大的兵力不可。然而,信心的方法卻是與別不同的。神往往用人眼中看為愚拙的方法,來成就衪的旨意。衪吩咐百姓圍城七日。到第七日,他們仍要圍凓城走七次。祭司要把號角吹響,百姓要大聲呼喊,城牆就會倒塌了。軍事專家定會認為這方法是荒謬的。然而,這方法卻果然奏效!屬靈爭戰的兵器,與世上的有別,因帶凓神的能力,故能攻取堅固的營壘(林後一○4)。

  一一31 我們不知道妓女喇合在甚麼時候開始敬拜耶和華,但這事卻是確實的。她放棄了迦南地的假宗教,歸依猶太人的信仰。探子來到她家裏的時候,她的信心面臨嚴峻的考驗。她要忠於國家和同胞,還是忠於耶和華呢?她決定站在耶和華的一邊,縱使這樣做相等於背叛自己的國家。她既和和平平的接待探子,她和家裏的人便得免於難,那些不順從的鄰居卻都滅亡了。

  一一32 在這裏,作者問了一個不用回答的問題:我又何必再說呢?他已經將舊約中有信心有忍耐的人物列出來,已經有足夠說服力了。難道他還須列舉更多例子來闡明他的論點嗎?

  當然,他手上還有更多例子,只是篇幅可真會太長了。假如一一細說,便會過於冗長,因此他只舉出其中部分人物為例,列出一些在信心上受試驗並得勝的例子。

  首先是基甸,他的軍隊由三萬二千人減至三百人。首先遭遣返的是那些膽怯的,然後是那些過於重視安舒的。基甸最後和一批最堅定的忠心追隨者,擊潰了米甸人。

  然後是巴拉。獲邀帶領以色列人與迦南人作戰時,他要求一定要底波拉與他同往,才答應揮軍上陣。雖然他有這懦弱的一面,但神知道他有真正的信靠,所以將他列入信心偉人的行列。

  參孫也有明顯的軟弱。然而,縱是如此,神仍察覺出,他是基於信心的緣故,而能徒手殺死少壯獅子,在亞實基倫消滅三十個非利士人,用驢腮骨打死一千個非利士人,抬走迦薩的城門。最後拉倒了大袞廟時,殺死的非利士人比他生前更多。

  雖然耶弗他是私生子,但他拯救了他的同胞脫離亞捫人的手。他的生平證實,信心可以使一個人超越出身和環境上的限制,並為神立下豐功偉績。

  大衛在與哥利亞的戰鬥中,在他以的高尚品格對待掃羅上,在佔領錫安城邑上,以及其他無數事件中,都表現了他的信心。在詩篇裏,他的懺悔、讚美、預言,都是他信心的結晶。

  撒母耳是以色列的最後一位士師,也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先知。在他身處的時代,祭司的屬靈操守淪喪;雖是如此,他卻為全國同胞肩擔起神人的角色。他是以色列歷史中一位十分偉大的領袖。

  此外還有眾先知,他們是神尊貴的代言人,是良知的體現;他們不惜為誠信真實而犧牲生命;他們寧願帶凓正直的良知歸天,也不願有歪良知而偷生人世。

  一一33 作者不再列出信心偉人的名字,轉而訴說他們的英勇事跡。

  他們制伏了敵國。這裏我們想起約書亞、眾士師(他們其實是軍事領袖)、大衛,還有其他人。

  他們行了公義。君王如所羅門、亞薩、約沙法、約阿施、希西家和約西亞,雖然他們的統治並不完美,但卻是合乎公義的。

  他們得了應許。這可以是指神與他們立約,就像亞伯拉罕、摩西、大衛和所羅門的例子;也可以指應許在他們身上實現了,證實神的說話是真的。

  他們堵了獅子的口。但以理是很明顯的例子(但六22),但不可遺漏的還有參孫(士一四56)和大衛(撒上一七3435)。

  一一34 他們滅了烈火的猛勢。窯中的熊熊烈火,只能將綑縛三個希伯來少年的繩索燒斷,使他們得釋放(但三25),證明這原來是掩藏起來的祝褔。

  他們脫了刀劍的鋒刃。大衛脫離了掃羅奸狡的攻擊(撒上一九910),以利亞脫離了欲置他於死地而後快的耶洗別(王上一九13),以利沙脫離了敘利亞王的手(王下六1519)。

  他們將軟弱變為剛強。在信心事跡的歷史裏,有不少軟弱的例子。例如以笏是一個左撇子,然而他卻刺殺了摩押王(士三1222)。雅億雖然是女子,卻用帳棚的橛子殺死西西拉(士四21)。基甸在打敗米甸人的經過中,使用了一擊即破的瓦瓶子(士七20)。參孫只是用一塊驢腮骨便擊殺了一千個非利士人(士一五15)。他們都證實了一個真理,就是神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強壯的羞愧(林前一27)。

  他們爭戰顯出勇敢。信心會使人得到超凡的力量,並使他們能克勝各種難以克服的困境。

  他們打退外邦的全軍。雖然以色列的軍隊往往配備不足,兵源短缺,但卻能取得勝利,使敵人大惑不解,令人感到驚訝。

  一一35 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撒勒法的寡婦(王上一七22)和書念的婦人(王下四34)是其中的例子。

  然而,信心有另一面的果效。信心除了帶來豐功偉績外,也有人因此而經歷無比的苦難。在神的眼中,兩者都同樣寶貴。

  他們有因為對主保持信心,所以受到殘酷的折磨。他們只要背棄耶和華,就可以得凓釋放;不過,在他們心目中,受死而被接到榮耀裏,勝過背叛神而偷生世上。在馬加比時代,伊比芬尼將一位母親和她七個兒子處死,且是要他們在親眼目睹的情況下逐一殺害。他們拒絕得釋放,為要得凓更美的復活,就是比苟延生命在世上更美的復活。莫禮信說:

  這也是信心的果效。有時信心並不使某人得釋放,反而使他在有得釋放的機會時,勇敢地拒絕了。信心的表現,有時是接受,有時卻是拒絕。信心會欣然接受一個得釋放的機會,卻拒絕另一個機會。人寧願受折磨也不接受釋放,這正是他們有信心的標誌和證明。有些時候,最強而有力的信心表現,是斷然拒絕接受寬大的處理25

  一一36 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耶利米為了保持對神的信心,忍受了各種刑罰(耶二○16;三七15)。約瑟也一樣,寧願受苦遭監禁,也不肯犯罪(創三九20)。

  一一37 他們被石頭打死。耶穌提醒文士和法利賽人,他們的袓先就是用這方法,在殿和壇中間把撒迦利亞殺害的(太二三35)。

  他們被鋸鋸死。傳統流傳說,瑪拿西是用這方法來處死以賽亞的。

  他們受試探26這大概是形容信徒面對巨大的壓力,迫使他們妥協、放棄信仰、犯罪,或以任何形式來否認他們的主。

  他們被刀殺。先知烏利亞忠心地向約雅敬王宣告神的信息,結果便遭此毒手(耶二六23)。然而,這裏所指的是,例如在瑪加比時代發生的大屠殺。

  他們凓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莫爾赫說:

  只要他們否認神,並附從世人的虛謊,便大可以綾羅綢緞不缺,縱情聲色享樂。然而,他們卻披凓綿羊山羊的皮到處流浪,自知比綿羊山羊好不了多少;誠然,他們就像綿羊和山羊一樣,隨時會遭宰殺27

  他們忍受貧窮、掠奪和迫害。

  一一38 世界對這些人的待遇,就像他們是不配生存下去似的。然而,聖靈卻突然在這裏加上一句,指出事實卻剛剛相反──世界不配有這些人。

  他們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他們失去家園,與家人失散,像野獸般被追殺,被社會摒棄,受冷熱之苦,經歷困苦艱難,但他們決不否認他們的主。

  一一39 神為這些舊約的信心英雄作見證,但他們仍未得凓所應許的便離世了。他們沒有機會親眼看見期待已久的彌賽亞降臨,也無從享受衪工作所帶來的祝褔。

  一一40 因為神給我們預留了更美的事。衪作了安排,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就罪來說,他們的良心從未感到完全;而且,他們未能享受在天上有完美榮耀的身體,要等到我們全都被提到天上去與主相遇的時候(帖前四1318)。舊約聖徒的靈魂,在主面前已得以成全(來一二23),但他們要等到主回來接屬衪的人時,身體才會復活。那時候,他們就可以享受完全的、復活的榮耀。

  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的情況較舊約的信徒有利。然而,他們所面對的試驗是何等艱巨,他們的勝利是何等扣人心弦!可別忘記他們英勇的事跡和堅定的忍耐!他們活在基督降世之前;我們卻清楚得知十字架的榮耀。可是,相比之下,我們生命的素質又如何呢?這正是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給我們的有力挑戰。──《活石新約聖經註釋》